新興產業多點開花“盆景變風景”
國產DRAM(動態存儲芯片)領軍企業,世界最大的新型液晶平板生產基地,六軸工業機器人產量全國首位,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占全國13%,智能手環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這些數據表明,快速發展壯大的新興產業正成為安徽制造的新名片。
安徽省經濟信息中心高級經濟師阮華彪認為,以往談起安徽,最先想到的是馬鞍山的鋼鐵、銅陵的銅礦等,安徽經濟的“銅”墻“鐵”壁,在全國范圍內知名度很高。如今,這一標簽正被“芯”“屏”“器”“合”替代,即芯片、顯示屏、裝備制造及機器人、人工智能和制造業融合。
在合肥高新區,豐創光罩全自動潔凈室里的生產線正有序運行。今年4月,這個由全球商用光罩巨頭美國福尼克斯集團投建的項目投產,這是中國首條10.5代平板顯示光罩生產線。
在合肥新型顯示產業基地的磁吸作用下,許多先進制造企業紛至沓來,豐創光罩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出貨量全球第一的京東方顯示屏,國內OLED市占率第一的維信諾,彩虹、康寧雙玻璃基板,先導、江豐、拓吉泰三大靶材制造基地等。
繼平板顯示產業后,安徽集成電路產業也迎來跳躍式發展。以長鑫存儲為龍頭,合肥擁有集成電路企業200余家,形成涵蓋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成為全國少數幾個擁有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的城市。比如,位居全球前五的晶圓制造企業力晶科技,國內封裝企業龍頭通富微電,聯發科技全球第二大研發中心,紛紛落戶合肥。
“長鑫存儲填補了國內DRAM芯片的空白,并有望挑戰美國、韓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壟斷地位。”合肥市半導體行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陶鴻說,DRAM芯片是全球半導體市場需求最大的單品,去年全球銷售額達到800億美元。合肥長鑫的突破,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帶動效果,會在中國半導體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蕪湖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上,一只只機械手臂伸直、抓取、翻轉,一系列動作一氣呵成。埃夫特總工程師游瑋介紹,埃夫特起步于奇瑞汽車設備部,十多年時間里,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飛”,其技術難度最高、應用最廣的六軸關節型工業機器人,在自主品牌中銷量全國第一。
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老樹發新芽”
在技術工藝革新、信息技術融合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引導下,安徽省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記者近日在榮事達智能工廠中看到,屋主人通過指紋鎖打開家門后,燈光、音樂、窗簾自動打開。語音管家接收指令后,客廳大燈應聲而亮。智能茶幾就像是個大型iPad,可下象棋、放音樂,主人還可通過觸控屏幕控制其他智能單品。
“產品的智能化,生產制造的自動化,是家電業升級的兩個特點。”安徽省經信廳消費品處副處長張俊說,以家電智能化為主攻方向,家電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原本需要五六十人的車間生產線,改造后只需要一兩名工人。
目前,安徽擁有合肥、滁州2個家電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擁有國家家電產品質量監督檢驗(合肥)中心、中國家電研究院滁州分院等國家級平臺,擁有惠而浦、美菱等4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合肥、滁州、蕪湖的產業基地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家電制造中心。安徽省家電四大件產量連續兩年突破億臺,居全國第二:全國每3臺冰箱、每4臺洗衣機、每5臺空調,就有一臺是“安徽造”。
除了家電,紡織、鋼鐵等行業也在新技術帶動下活力迸發。例如,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強度大,招工難問題突出。安慶華茂新型紡紗智能工廠的建設,萬錠用工由改造前30人降低到15人以下,生產效率提高了50%,在紡織行業得到推廣。
“科創 產業”為高端制造業發展持續賦能
記者從安徽省統計局獲悉,2018年安徽省創新發展指數為112.3,其中20個監測指標有18個指標高于100。創新發展指數提升主要受益于創新環境的持續優化,創新投入的不斷增加和創新產出的加速涌現。其中,創新產出貢獻最大,對全省創新指數提升的貢獻率近40%。
“科創 產業”引領制造業做大做強。阮華彪說,安徽近年來制造業快速發展,主要是靠高新技術在全產業鏈的滲透來帶動。特別是從2007年以來,安徽企業研發投入年均增長大部分在20%以上,位居全國第三位。
安徽省經信廳副廳長王燈明說,安徽實施產業鏈提升行動,堅持“龍頭 配套”“基金 基地”“平臺 合作”等模式,打造了一批先進制造業產業鏈,形成了20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安徽已形成行業比較齊全、具有一定技術水平的現代工業體系。
醫療領域,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保證患者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的關鍵。然而,醫院故障報修種類繁多,包括信息故障、設備故障、總務設施維修等各個方面,重要且繁瑣。一直以來傳統的做法是報修通過撥打電話轉到話務員,進行7*24的全天候受理,太過辛苦。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醫療維保報修語音機器人開始嶄露頭角。
而醫院有了維保報修語音機器人后,處理保修等問題就簡單多了。機器人在聽到描述后,就知道自動生成維修工單,并轉到相應部門。例如:
燈壞了、 電梯夾人了,小寶知道這些故障由醫院總務處來處理;
如果是電腦打不開、網頁打不開、信號不好,小寶知道是由信息中心復雜;
如果是自助查詢不到、掛不了號,小寶知道轉到醫學工程部,如果是攝像頭壞了、失火了,小寶也清楚轉到醫院的安全保衛處;
更貼心的是即使遇到個別小寶解決不了的復雜問題,也會提醒你轉人工,由值班話務員來處理,有了機器人小寶,醫院故障報修不再需要話務員三班倒了,小寶就是一個永不疲倦的醫院維護報修的貼心小管家。
那么怎么使其具備這種功能呢?
使用iSoftCall對系統進行優化,iSoftCall接口全面,能幫助集成商在系統內接入電話,文字,視頻等。實現:
1)語音呼入:
呼入AI機器人、或呼入的客戶服務中心
2)回訪和滿意度調查:
朗深云服務器的AI機器人演示,比如跟蹤病人的病情、或者類似社區慢病人群的定期回訪和調查數據量大時可能要用到群呼接口
3)應急語音通知:
比如醫院緊急情況需要通知到相關部分人員,通知內容由業務定義等功能。詳情可咨詢長沙朗深工作人員。
TechWeb報道】7月30日下午,微軟小娜在北京微軟總部舉辦了三周年生日慶典。三年前的7月30日下午兩點,微軟在北京發布了Windows Phone 8.1 Update,同時正式給Cortana賦予了中文名字——微軟小娜。
自此小娜以全新的形象出現在中國用戶面前,時至今日正好是三年整。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常務副院長兼產品及開發總經理幺寶剛在現場回顧了微軟小娜的歷代產品以及背后的發展歷程,并且對將于秋季更新的新版本進行了介紹。
微軟小娜在中國已經正式亮相三年了,作為人工智能的落地產品,小娜不僅可以通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了解用戶的習慣和喜好,從而對用戶進行幫助,比如安排日程回答問題,解決信息問題等等。去年開始,小娜已經逐漸接入第三方服務和硬件設備,比如車載音響、智能家電等等,讓她在更多的生活場景中立體的出現。當然,在開放性和智能化的同時,也兼顧用戶隱私和信息安全。
現在小娜即將迎來移動端的版本更新,根據幺寶剛的介紹,微軟小娜將會提供全新的界面,更便捷的設置方式和以及提醒清單等等。新版本微軟小娜實現了帳號與微軟辦公軟件帳號實時互通的能力,即便是跨平臺協作也將更加高效實用。另外,她還具備更強大的郵件語義理解能力,從郵件當中提取重要和用戶關心的信息進行提示,更符合私人秘書的定位。有趣的是首次在iOS平臺上擁有鎖屏插件功能。
從微軟小娜的變化當中,大家可以看到她已經從之前的語音助手變成了更稱職的智能管家。作為智能管家,小娜可以幫助你把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條。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要知道微軟在人工智能戰略當中,小娜是重要的不布局環節。
為了讓小娜更加智能,更好的為用戶服務,重點增強了對世界的理解、對工作和用戶的了解和學習能力。如今的小娜,已經是微軟人工智能技術和研發的象征性落地,意味著微軟在人工智能與用戶互動方面的工作愈發成熟,而且不同于其他巨頭們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和落地產品(比如亞馬遜Echo音箱等等),微軟小娜有更好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并不是在單一Windows平臺存在,也不是以單一的產品呈現,可以適應于更多的場景和環境。真正的完成從語音助手,到人類智能管家的蛻變。
微軟在語音識別方面已經做了大量工作,機器語音錯誤率已經降低到了5.9%,達到了業內領先的水平,現在微軟小娜針對全球化發展已經可以識別56種語音。除了本身技術過硬之外,通過和其他應用產品的互動、提供認知服務、用云計算提升機器學習速度等綜合方式,讓微軟小娜變得更加智能,達到為每一個人服務的宗旨。
無論是國家級戰略發展,還是科技行業,都已經預見到了人工智能對于未來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起到的巨大作用。在人工智能的浪潮當中,必然會有所沉淀有所剔除。幺寶剛表示,微軟人工智能的愿景實際上更加貼近用戶,人工智能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即將給用戶帶來真正價值。而微軟正在努力把人工智能帶給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