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腳步,新春已在路上。過去的一年過得怎么樣?邁進新的一年,又添多少憧憬希望?近日,本報記者分赴大江南北、沿海邊陲,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聚焦基層群眾尤其是普通婦女和家庭,在全面小康路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在新時代的脈動中,捕捉美好的新春氣息、發展氣象,即日起,本報開設“新春走基層”專欄,以微觀視角生動展現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集中展示奮進的中國、美麗的中國、溫暖的中國。
□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建
凜冬時節的港城煙臺,連續降溫帶來十足的寒意。剛下過一場大雪,背陰小路上還結著厚厚的冰。1月16日,天剛蒙蒙亮,一群身著白大褂的“巾幗紅”志愿者已經在熱火朝天地整理著義診所需要的儀器、藥品,準備出發。
2022年伊始,這已是山東濱州醫學院志愿服務隊開展的第二場義診活動,而這樣的出發,在過去的3年里,她們已經記不清是多少次了。“越冷的時候,越得下鄉,因為村民這個時候比以往更需要我們!”一早上的忙碌,讓山東濱州醫學院校醫院院長張奉梅的額頭上滲出細細的汗珠,口罩也被呵出的霧氣打濕。
在此行的目的地,煙臺市牟平區莒格莊鎮曲河莊村村委大院里,同樣是一番熙熙攘攘的熱鬧景象。“大姨、大叔,今天來的專家特別全,哪兒不熨帖咱們抓緊問!”“天冷,大家上屋里頭排隊!”村婦聯主席夏蘋一早就分好了區域、準備好了板凳,還燒了一大桶姜茶,熱情地招呼著慕名而來的群眾:“村里的微信群一發,幾乎家家戶戶都來報名,還有好些在問,外村的親戚朋友能不能也來,特別火爆。”“可不是,俺去年就聽人說這些大夫特別好,查得仔細,說得明白,不亂開藥,還給講理療方子。”村里的陳大姐笑呵呵地拉著身旁的一位大姨,“俺聽說要來咱村,把俺姐俺媽都叫來了。”
2019年初,在濱州醫學院婦委會的倡議下,來自學校和濱醫煙臺附院的醫療專家組成了“巾幗紅濱醫志愿服務隊”,前往基層農村,常態化開展鄉村義診、送醫送藥、健康講座、健康立檔、中小學生脊柱側彎篩查、殘疾人康復訓練等醫療扶貧行動,每到一處,專家們都耐心地為村民進行檢查,仔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疾病,并認真細致地講解醫學知識和用藥常識,針對常見病、多發病進行健康知識宣講。
“這個針灸很神奇,不是哪兒疼醫哪兒,而是有對應的穴位。你看,這就扎好了,是不是不疼?”作為針灸科專家,張奉梅一邊聊天,一邊迅速找準穴位扎針,三言兩語消除了緊張、打通了病灶。“我這條腿來的時候還挺麻,張院長給扎了幾針,一下子就舒張開了!”剛拔了針,一位大姐豎起大拇指,高興地跺了跺腳。
由于屋里太冷,連續工作的張奉梅的雙手凍得有些不聽使喚了,她在用于供暖的“小太陽”上簡單烤了烤手,又開始給下一位村民針灸。在內分泌科、耳鼻喉科、心內科和呼吸內科的分診區域,或輕聲耳語、或仔細檢查、或記錄須知、或留下聯系方式,專家進了村,省卻了跑醫院的煩瑣,村民的眉頭舒展開來,臉上布滿笑容。
隨著義診次數的增多,服務隊也發現了很多問題,例如不少中老年人普遍存在一體多病的情況,包括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者腰腿疼等等,這些癥狀一直未得到很好的治療。“如果任由這些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可能心腦血管這種嚴重并發癥發生的概率就會特別高,一旦臥床后,致殘率和致死率會增高,生活質量也會明顯下降。”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康復疼痛科劉曉晨醫生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針對這些情況,服務隊成員認真梳理了基層群眾常見的病癥和亟須的診療,專門抽調骨關節外科、康復疼痛科、針灸科、老年醫學科等醫療專家,對村民們免費測量血壓、血常規等,對常見病、慢性病進行初步篩查、診斷和治療,并結合病情為其制定合理的健康指導方案,給予合適的飲食建議。如今,她們的足跡已經遍布煙臺全域以及濱州、德州、東營、菏澤、威海等市,服務人群數萬名,有效促進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最初下鄉的時候,群眾都抱懷疑態度。有的人問:“這個真不要錢嗎?”有的問:“你們真是濱醫的專家嗎?”還有的問:“你們是不是賣藥的啊?”……一連串的問題,讓這些辦公室里的“大專家們”啼笑皆非。但下基層的次數多了、時間長了,群眾口口相傳,逐漸建立起了信任感。
連續義診的過程中,服務隊隊員還發現,由于常年農活勞累,很多群眾都有腰腿疼痛的毛病,由于感覺不是啥“大病”,很多人都不舍得買藥,更沒有科學的用藥知識,甚至因此錯過最佳的治療時機、落下終身遺憾。大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方設法聯系藥品生產企業,多方籌措各種群眾所需的常備藥品,在義診現場發放,并給群眾留下詳細的用藥說明,對于行動不便的村民,她們還上門問診、跟蹤指導。傷痛寧片、八珍益母膏、活血舒筋酊……三年多的時間,服務隊籌集的藥品價值達到700余萬元。“我想都不敢想,在村里待了一輩子還能享受這個待遇。真的是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大夫們。”活動現場,捧著滿滿一大盒藥品,村民李春芬大娘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我們下鄉義診,就是想實實在在地幫助到基層群眾。他們有需要,我們就義無反顧。”作為志愿服務隊的發起人,濱醫婦委會主任杜永俐是遠近聞名的“熱心腸”。聽說服務隊在送醫送藥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家庭和春蕾女童,她積極奔走,募集了一大批生活物資。“今天籌集的物資接近20萬元,快過年了,我們不光要讓大家身體健康,還要讓大家內心溫暖。”紅彤彤的棉被、黃澄澄的花生油、白花花的米面,還有專門為孩子們采購的書包以及精心選購的書籍,蹚過皚皚白雪,志愿服務隊成員把一份份“巾幗紅大禮包”送進家中,把黨的溫暖、“娘家人”的關懷送到群眾心坎上。
“她們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巾幗紅’來了,我們老百姓的心里就暖了。”群眾的好評,也像一把火,點燃了巾幗紅志愿服務隊的服務熱情。奔走在冰天雪地,跋涉在田間地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們的身影。這群白衣天使,用大愛和奉獻,展現了巾幗精神、巾幗擔當、巾幗力量,為群眾身心健康送上最溫暖、最堅實的力量。
來源: 中國婦女報
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記者 孔茜 通訊員 李璐璐
近日,汶上縣軍屯衛生院組織醫務人員在轄區軍屯村開展大型下鄉義診活動,進一步方便群眾在家門口看病就醫,提升公眾健康防護意識和防護水平,為百姓送去更多暖心服務。
活動現場,衛生院專家們通過詳細詢問群眾病史,進行病情診斷,提出診療建議。針對群眾咨詢的日常保健、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等問題提供健康指導。與此同時,同行的其他醫務人員也在緊鑼密鼓地為群眾進行健康體檢,宣傳健康科普知識和倡導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并發放了相關宣傳資料。活動中,衛生院工作人員還對居民進行了“濟惠保”宣傳工作。
軍屯衛生院結合現階段疫情形勢和常態化防控工作需要,因地制宜、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對群眾需求集中、關注度高的慢性病、常見病等病種,部署開展健康咨詢和義診活動。此次現場共接受咨詢和診療患者50余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00余份。
據了解,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以來,軍屯衛生院還通過上門簽約、定期隨訪等方式,為轄區居民提供便捷、優質的醫療服務,使廣大群眾在了解了簽約式服務性質的同時,也提高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群眾滿意度。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新網新疆新聞4月13日電(彭柯欣)為切實關愛居民身心健康,進一步普及心臟疾病的防治知識,增強居民自我保護意識,近日,伊寧縣吉里于孜鎮美郡社區聯合伊寧縣晨夕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舉辦“義診進社區 社工伴你行”義診活動。
本次義診活動中,伊寧縣人民醫院南通援疆醫療隊的專家們詳細了解前來就診的居民飲食起居、骨科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現有癥狀等情況,并為居民免費測量血壓,解答居民提出的疾病預防、日常保健相關的疑問,耐心科普健康知識。專業的水平和貼心的服務得到前來義診居民的一致好評。
居民迪麗娜·別克土爾干說:“我剛跟骨科的醫生咨詢了一下關于我腰疼的一些問題,通過醫生的解答,我也知道了這可能是跟我以前著涼、久坐、不運動有關系,醫生也給我給了一些指導動作,讓我注意保暖等,同時也給我們耐心科普健康知識,這讓我們對健康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讓我收獲滿滿。”
隨后,專家為居民詳細講解了什么是心梗、心臟疾病的發病原因和預防、心肺復蘇以及在生活中實用的慢病防治知識,包括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常見慢病的預防、治療和常見癥狀的識別等,指導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要科學飲食,適當運動,發現身體不適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鼓勵大家要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個人健康意識和行為能力。
接下來,美郡社區將通過多種形式的惠民活動,為居民提供更加全面、貼心的健康服務。伊寧縣人民醫院及南通援疆醫療隊也將繼續弘揚“紅醫精神”,將優質的醫療資源和服務送到群眾身邊,做好群眾健康的“守門人”。
吉里于孜鎮美郡社區居委會主任常煜宸說:“現代城市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導致亞健康狀態越來越普遍,美郡社區聯系專家到社區,給居民提供醫療健康膳食營養知識,為居民緩解病痛,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在往后的日子里,美郡社區全體工作人員將用最好的服務提供更多樣的惠民活動,讓‘多彩美郡 幸福生活’真正在這里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