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本顯卡這篇文章思考了好久,沒有辦法很好的寫下去,原因有二點:一是我本人是不打游戲的,單機、網絡、3D之類的游戲幾乎沒有玩過或者不會玩,對游戲了解甚少,既然不打游戲,對顯卡基本上沒有要求,自己用的多個筆記本、臺式機都是集成的顯卡,幾乎沒有獨立顯卡的機器。接觸的少,自然不知曉,所以寫不出來個七七八八。二是現在顯卡品牌種類繁多,代類難分,類型雜多,什么丐卡,什么礦卡等等,自己都沒有用過見過,所以根本沒有辦法寫下去。只有寫一些自己知道的知識,或一些淺顯易懂的東西,或一些大眾話的東西了。鑒于水平有限,如有錯誤,敬請諒解。
顯卡分類及廠商
獨立顯卡(獨顯)
獨立顯卡品牌包括(英偉達)NVIDIA和AMD兩大廠商,通常被玩家親切地稱為“N卡”和“A卡”。目前N卡市場賣的最多,并在高端顯卡市場也占比很高,AI優化上也獨具特色,而A卡的產品線不是特別全面,用戶選擇性的較少,不過A卡相對性價比高,同級別顯卡,價格更為實惠親民,但是在AI算力方面稍微落后N卡。
核芯顯卡(核顯)
Intel系列的cpu,最后一個字母是F,則代表沒有集成顯卡,需要單獨購買顯卡才能使用!
AMD系列如果帶有字母G,表示是帶有集成顯卡的,如果沒有字母G,就是不帶核顯的。
核顯有一定的優勢,從6代酷睿的核顯就能解碼4K電影。7代酷睿,真正實現了HEVC/H.265+10Bit的4K片源硬解,硬解1080P沒有差別。在PR視頻剪輯中,核顯可以配合獨顯同時加速。或獨立顯卡壞掉的情況下,核顯也能應急,差價不太大的話還是優先選帶核顯的CPU更好一些。
N卡芯片型號含義:N卡的型號由前綴+數字組成,后面的數字越大性能越強!
GTX代表高端,GTS代表中端,GT代表低端,RTX代表新一代高端。
RTX系列增加了光追技術支持(游戲體驗更好),同時支持DLSS(提高幀數)。
TI是增強版,Super代表小幅增強版,SE削弱版,M是移動版(筆記本),沒有后綴普通版。
入門顯卡:RTX2050、RTX3050(4G)
中端顯卡:RTX3050(6G)、RTX3060
高端顯卡:RTX3070、RTX3080、RTX3070Ti、RTX3080Ti
旗艦顯卡:RTX4080、RTX4090
A卡芯片型號含義:A卡的型號是前綴+數字組成,都是以RX開頭,后面數字越大性能越強。XT:代表特殊版本,大致(不絕對)性能排序XTX > XT > XL/GTO > Pro/gt > SE,沒有后綴則代表普通版。
顯卡接口
常見的顯卡顯示接口有VGA、DVI、HDMI、DP,性能排序是DP>HDMI>DVI>VGA。
VGA(D-Sub)接口屬于模擬信號,DP、HDMI、DVI屬于數字信號。HDMI、DP是可以支持傳輸音頻信號的,HDMI和DP接口在不同分辨率下支持的刷新率也是不同的。
顯卡品牌眾多,例如華碩、微星、技嘉、七彩虹、影馳、耕升、索泰、映眾/AX電競叛客、昂達、銘瑄、盈通等,還有主打A卡的藍寶石、迪蘭,還有主打圖形專業卡的麗臺。顯卡不能說哪個品牌很好,因為相同顯示芯片的顯卡中,每個品牌都有低到高的版本,要是在做工用料、散熱等的區別。
筆記本顯卡天梯圖
筆記本天梯圖是按照性能的強弱的順序進行排序,越往上的性能越強。顯卡的數量比較多,不同的顯卡的性能,主要是游戲性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交叉,并不是新的就會比舊的性能強。為了避免買到高價低配的筆記本,所以我們用天梯圖來快速幫我們判斷是哪個筆記本的性能會更強。
ello,大家好,很久沒有為“電腦百事網”網友更新筆記本顯卡天梯圖了。雖然,近段時間筆記本獨顯沒有什么新型號更新,但是核顯卻有了很大的變化,可以說有了長足的長進。下面小編就來借著這次筆記本顯卡天梯圖6月最新版,來跟大家具體來聊一下,歡迎拍磚與糾錯!
筆記本
首先,筆記本顯卡廠商只有3家,分別是NVIDIA、AMD和Intel,其中在獨顯市場,NVIDIA占據了絕對的市場,AMD僅剩少量市場。不過,考慮到近年來AMD開始崛起,未來預計會有更多A卡參與競爭。由于NVIDIA獨顯很久沒有發布新顯卡了,因此這次筆記本顯卡天梯圖更新,主要重點看AMD和Intel筆記本CPU新增的核顯,進步很大。
NVIDIA、AMD、Intel
由于筆記本獨顯很多已經淘汰了,以下筆記本顯卡天梯圖2018年6月最新版,屬于精簡版,主要是一些目前常見的筆記本顯卡。如果您還在用老款筆記本或者關注老型號的話,可以具體看看文末的筆記本顯卡天梯圖老版完整版。
筆記本顯卡天梯圖六月精簡版
簡單提下NVIDIA,目前筆記本獨顯市場基本是英偉達的天下,產品線也很全,從入門的MX110到高端的GTX1080都有,覆蓋了從入門、中端和高端市場。除了去年針對輕薄獨顯筆記本推出了MX150、MX130、MX110入門獨顯外,近幾年都沒有新一代顯卡發布了。
為什么筆記本獨顯更新很慢呢?其中主要是還是因為NVIDIA壟斷了,或者說是AMD獨顯不爭氣。沒有了競爭對手,NVIDIA自然是擠牙膏多年,顯卡更新換代速度也明顯是慢悠悠,毫無壓力。要破解這種僵局,只能期待AMD移動獨顯能夠像銳龍CPU那樣,逆襲崛起,給NVIDIA壓力了。
顯卡廠商
由于獨顯市場目前是一潭死水,并沒有什么亮點,下面我們將焦點轉向AMD和Intel的核顯,由于這兩家廠商都針對筆記本市場推出了新款產品,帶來了一些新核顯,并且性能還不錯。
核顯方面,AMD要明顯強于Inetel平臺:
1、AMD銳龍7 2700U和銳龍5 2500U
從去年開始,AMD就針對筆記本市場推出了銳龍7 2700U和銳龍5 2500U兩款APU處理器,分別內置Vega 11CU和Vega 8CU核顯,性能可以媲美NVIDIA入門獨立顯卡,秒殺Intel八代移動CPU集成的UHD630核顯。
評測數據:Vega 8CU和UHD620、MX150性能對比
從之前的評測數據來看,R5 2500U內置的Vega 8CU核顯性能遠超Intel的UHD620核顯,接近NVIDIA GeForce 940MX獨顯水平,比MX130還強一些。雖然說,AMD獨顯如今并不行,但核顯還是不錯的,相比Intel核顯優勢明顯。
規格更高的AMD銳龍R7 2700U內置Vega 11 CU核心顯卡,性能更強,逼近NVIDIA發布的MX150入門獨顯,對于一款CPU集成顯卡來說,性能上還是很出色的。
2、UHD630
UHD630核顯是Intel最新八代移動CPU中內置的新一代核心顯卡。如八代i5-8300H、i7-8750H都是集成UHD630核心顯卡,性能相比前代的HD620性能也有一定的提升。
i5-8300H游戲本
不過,Intel處理器的核顯性能一直都比較弱,即便是最新的UHD630相比AMD APU也有較大的差距,無法與NVIDIA入門獨顯相媲美,甚至比最入門的MX110性能還要弱。主要適合辦公、高清視頻,以及玩玩CF、Lol等一般性的網絡游戲。目前市場上已經有不少Intel八代U筆記本,多數也配備獨顯,因此核顯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3、i7-8809G核顯(Vega M GH/Vega M GL)
從筆記本顯卡天梯圖來看,這款i7-8809G處理器的核顯非常牛逼,竟然可以媲美NVIDIA中端獨立顯卡,這是什么鬼呢?
i7-8809G是Intel今年初推出的一款重磅筆記本CPU,它整合了AMD Vega GPU獨顯核心,是Intel和AMD強強聯合推出的一款筆記本處理器,外觀與普通筆記本CPU形狀也明顯不同,相當于概念產品,目前市場上并沒有相關筆記本上市。
i7-8809G
i7-8809G處理器內置高性能AMD Vega GPU獨顯,設計為4核,主頻3.1GHz。它是Intel首款采用嵌入式多裸片互連橋接(EMIB)產品,Coffee Lake-H CPU核心和基于AMD Vega的GPU整合在一塊基板上,且同時集成了HBM2顯存,內部使用6條PCIe 3.0通道連接,同時,CPU仍具備PCIe對外直連能力。
i7-8809G有兩個版本,一個是65W版(核顯是Vega M GL),另外一個100W(核顯是Vega M GH)版,內置4GB HBM2獨立顯存。同時保留了定制化的AMD Vega M,最高24組CU單元、1024bit位寬,光柵單元16個。
同時Intel的UHD核顯也沒有砍掉,所以最高支持輸出到9塊屏幕(Vega M 6塊+Inte UHD 3塊),標準支持4K分辨、DP1.4、HDMI 2.0b(HDR)。
性能方面,i7-8809G Vega M GL 65W低功耗版本,相比GTX1050獨顯最高提升40%,接近GTX1050Ti性能。而Vega M GH 100W高性能版,性能最高比GTX 1060快了13%,這是目前性能最強的整合移動顯卡,不僅可以流暢“吃雞”,也能滿足VR(虛擬顯示)的要求。
最后照顧一下,老款筆記本電腦用戶,附上老版筆記本顯卡天梯圖完整版,由于是早2年的版本,完整版中并沒有新顯卡,僅供老款筆記本用戶或者想要了解老款型號的朋友參考。
筆記本顯卡天梯圖完整版(老版)
以上就是“電腦百事”帶來的筆記本顯卡天梯圖2018年6月最新版更新,由于NVIDIA和AMD并沒有新獨顯發布,主要新看點主要是Intel和AMD的核顯身上,因此干貨相對并不是很多,湊合著看吧,對買筆記本相信也會起到一定的幫助。
該你聊聊了
今筆記本領域的顯卡品牌主要有三,分別為英特爾、AMD和英偉達。其中,英特爾和AMD旗下的移動處理器內部都集成核心顯卡,屬于“買一送一”。
英特爾Xe架構獨立顯卡計劃在2020年上市,未來我們還將看到這三個品牌在獨立顯卡領域割據的場面。
多核處理器和Quadro獨顯組合通常就是移動工作站的標配
而獨立顯卡除了更適合玩游戲以外,還衍生出了面向圖形工作站的專業級顯,如果你從事專業的設計類工作,需要認準此類產品。
一般來說,獨立顯卡的性能都會在處理器集成的核顯之上,只是隨著第十代酷睿Ice Lake(如Iris Plus 48或更高級別)和AMD銳龍(如Radeon Vega 6或更高級別)不斷強化集成核顯的規格,如今頂級核顯的性能已經不遜于入門級的獨立顯卡(如GeForce MX110、Radeon 520等。但如果你喜歡玩大型3D,還是需要更高性能的獨立顯卡來幫忙。
核顯和入門級獨顯理論性能對比
誰在影響核顯性能
如今影響核顯性能的因素主要有三,一是計算單元,二是運行頻率,三是內存規格。
以時下熱門的AMD移動銳龍處理器為例,它們都集成了Vega架構的GPU,通過不同數量的CU單元(每組CU單元集成64個流處理器)劃分檔次,比如第二代銳龍5 3500U集成Vega 8,后綴的8就代表8組CU單元,而銳龍7 3700U集成的Vega 10就代表10組CU單元。
在GPU核心架構相同時,計算單元越多性能就越強嗎?
理論上是,但這個問題卻還受到運行頻率和內存規格的影響。
以AMD第三代銳龍5 4600U為例,它集成的Vega 6只有6組CU單元,但其3D性能依舊明顯領先于銳龍5 3500U集成的Vega 8。
為什么Vega 6比Vega 8還要強?!
答案很簡單,第三代銳龍5 4600U采用了最新的7nm制程工藝,在增加2個物理核心和4個邏輯核心以及更大規模緩存容量的基礎上,還將集成的Vega 6核顯的運行頻率大幅提升到了1500MHz。可見,更先進的制程工藝不僅是處理器的福音,在顯卡領域同樣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于此同時,最新銳龍處理器還支持DDR4-3200MHz或LPDDR4X-4266MHz內存,核顯是利用內存虛擬的顯存,內存頻率越高意味著顯存頻率越高。作為對比,第二代銳龍5 3500U集成Vega 8的運行頻率只有1200MHz,其內存規格也只有DDR4-2400MHz,相當于GPU的核心/顯存頻率都處于劣勢,以至于更多的計算單元都無法彌補。
想100%發揮核顯性能,還需要內存運行在雙通道模式。此外,英特爾處理器集成的核顯主要是受EU單元數量影響,最新的第十代酷睿存在64、48、32和24個EU單元的核顯,它們的性能依次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