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前言: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比5K價位的輕薄本到底好在哪里?

    現在5000元的輕薄本已經遍地開花,而且性能不俗,但如果你有近萬元的預算,想買一臺能匹配這個價位的高端輕薄本,那么該怎么選呢?

    我會給你推薦這臺聯想的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因為無論是做工、外形設計,還是性能,它都對得起自己的售價!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采用的是獨家定制的AMD 銳龍7 7840S處理器,基于臺積電領先的4nm制程,全新的Zen4 CPU架構,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3.3GHz,加速頻率最高5.1GHz,另外還有8MB二級緩存和16MB三級緩存。

    從這些參數上看,與銳龍7 7840HS區別不大,但聯想與AMD一起優化了功耗與電壓,30W的性能釋放就可以匹敵45W的銳龍7 7840HS。

    銳龍7 7840S處理器和前代處理器另外一大亮點就是集成了AMD Ryzen AI 引擎,可以處理音頻、視頻、圖像,速度遠勝于單純的CPU核心,功耗也非常低。

    比如在視頻會議時,可以加強人聲、降低環境噪音;也能根據環境明暗自動調整補光強弱,調整面部光線;尤其還能將背景虛化,讓你始終處于對焦狀態。可以極大改善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在商務視頻會議方面的體驗。

    當然,不只是處理器,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還有很多其他的亮點!

    1、14寸機身塞入接近14.5英寸的10點觸控OLED屏幕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的外形與前代產品差不多,但是通過極窄邊框設計,最終塞入了一塊14.5英寸的顯示屏,再配合16:10的屏幕比例,顯示面積足足增加了11%。

    再說說這塊屏幕,14.5英寸的十點觸控OLED,它的分辨率高達2944x1840、擁有600nit的峰值亮度、60Hz/90Hz可變刷新率、還有100%DPI-P3的色域覆蓋。這塊屏幕還通過了Dolby Vision認證、Display HDR 500認證以及Eyesafe 2.0護眼認證,并且整合了硬件級防藍光技術,確保長時間使用時的用眼安全。

    2、70Wh大容量電池

    很多輕薄本為了控制重量和厚度,會將電池容量控制在50Wh左右,70Wh的大容量電池一般會出現在15.6寸以上的筆記本中。

    而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卻在13.9mm厚度、1.28kg重的機身內塞入了一塊70Wh的鋰聚合物電池。

    更難能可貴的是,它的屏幕還支持10點觸控,要知道加入了屏幕觸控功能的筆記本會在重量上增加100g左右。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的工業設計能力由此可見一斑!

    3、10道工藝打造的精致亮邊

    感受一下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的圓潤邊角

    在做工方面,YOGA首次將珠寶設計語言用在筆記本上,筆記本的側面精工10道工序精拋打磨,最終造出圓潤精致的亮邊,不論顏值還是觸感,都會給人非常舒服的感受。

    4、6單元的YOGA Sound臨場全景音響

    大部分筆記本對于音質并不太在意,能出聲就行。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在極致輕薄的機身內集成了6揚聲器音頻方案,其中4個擁有Smart AMP(智能放大器)加成,特別是低頻下潛與量感的表現上,在同尺寸筆記本中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參數如下:

    二、圖賞:僅1.28kg 內部雙風扇雙熱管散熱設計

    筆記本的三圍是326x223x13.9mm,凈重1.28kg。

    首次在筆記本上使用珠寶設計語言,側面經過精工10道工序精拋打磨,圓潤精致。

    得益于四邊極窄邊框設計,Yoga Air 14s 銳龍版在原本14英寸的機身內塞入了一塊14.5英寸的OLED屏幕,分辨率為2944x1840、刷新90Hz可調、峰值亮度600nit亮度,擁有100%的DCI-P3色域。

    6揚聲器背靠背音頻方案,4個Smart AMP智能放大器,支持Dolby Atoms。

    韻律鍵盤,0.3mm凹陷配合順滑涂層,按鍵貼合指尖,1.5mm鍵程配合回彈力度曲線,手感舒適,還有防污防潑濺設計,特有的防污涂層和疏油層,使用更清爽。

    支持智能感光鍵盤燈,結合光線感應器支持暗光自動亮起。

    機身右側有電源按鈕、攝像頭電控開關以及一個USB 3.2 Gen 2 Type-C接口(支持數據傳輸,DP視頻輸出和PD快充)。

    機身左側有2個USB-C 4.0接口,支持PD 3.0充電和DP 1.4視頻輸出,旁邊還有1個3.5mm耳麥合一接口。

    D面很清爽,上方有一排散熱柵格。

    非常小巧的65W PD快充頭,支持5V3A、9V3A、15V3A、20V3.25A輸出標準,最高輸出功率可以達到65W,同時支持100-240V寬幅電壓輸入。

    除了可以給筆記本充電之外,這款充電頭還能給手機提供快充功能,15V3A的充電功率遠遠強于目前絕大多數手機充電器。

    拆開后蓋后,第一感覺就是電池真的太大了,占用差不多一半的面積。這塊電池的最大容量70Wh,典型容量68Wh,在如此輕薄的機身內部塞入這樣的電池非常罕見。

    雙風扇雙熱管的散熱設計也很用心,這讓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可以輕松釋放30W性能。

    右邊風扇下是三星PM9A1 1TB SSD,除了正常的防護措施之外,上面還加了一塊導熱貼,可以讓筆記本的金屬底蓋充當SSD的散熱片。

    三、銳龍7 7840S性能測試:接近45W的銳龍9 7940HS

    CPU-Z已經能夠識別這顆定制版的銳龍7 7840S處理器

    1、CineBench R15

    在CineBench R15測試中,銳龍7 7840S單核分數266cb,多核分數2302cb。

    2、CineBench R20

    銳龍7 7840S的單核分數在668cb,多核分數5766cb。

    3、CineBench R23

    銳龍7 7840S在CineBench R23的測試中,單核跑了1705pts,多核則是13889pts。

    4、POV-Ray

    在POV-Ray測試中,銳龍7 7840S的單核分數為634PPS,多核分數則是5188PPS。

    5、硬件狗狗

    硬件狗狗是驅動之家出品的一款專業硬件檢測、跑分工具,非常適合主流PC玩家。其依托快科技自研算法,以及3DMark等權威測試模塊,可以快速、準確、全面地檢測PC電腦的整體配置、對電腦的CPU處理器、GPU顯卡、內存、硬盤進行單項、綜合測試,考察整機性能,并通過全球性能排行,一測便知。

    自己的性能水平如何。

    聯想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總分是356109,超越了91%的用戶。其中銳龍7 7840s的CPU分數為170239,Radeon 780M顯卡的圖形分數是67498,內存分數94392,硬盤分數23980。

    測試數據匯總如下:

    雖然只有30W的性能釋放,但是銳龍7 7840S的性能與45W的旗艦處理器銳龍9 7940HS相比,僅僅只有5%的差距,與上代的次旗艦銳龍9 6900HS相比,也明顯領先,能效比非常突出。

    四、屏幕與磁盤測試:最高Delta E值僅1.59

    1、屏幕測試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配備了一塊3K 分辨率的OLED屏幕,并且擁有90Hz的刷新率。我們使用紅蜘蛛x來測試屏幕的色域以及亮度對比度。

    100%的sRGB色域、93%的Adobe RGB色域、100%的P3色域和91%的NTSC色域。

    這塊屏幕的最大亮度為396nit,對比度約為27270:1.

    在色彩精準度方面,最高Delta E值是1.59,最低是0.07,平均Delta E值是只有0.62。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每一塊屏幕出廠時都進行了校色,以Delta-E相關的技術標準作為參考,這塊屏幕的色彩精度已經超越了專業繪圖顯示器的標準。

    2、磁盤性能測試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使用的是一塊三星PM9A1 1TB PCIe 4.0 SSD,具體型號是MZVL21T0HCLR,這款SSD的零售型號是三星980 Pro。

    在AS SSD BenchMark測試中,這塊SSD的總分為4113,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4506MB/s,寫入速度也有2121MB/s;4K讀寫速度分別超過62MB/s和126MB/s。

    在進行64GB的測試時,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6651MB/s、4943MB/s,4K讀取速度為64MB/s,4K寫入速度107MB/S。

    3、AIDA64內存緩存測試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集成雙通道LPDDR5x 6400MHz 32GB內存。

    實測內存讀取50719MB/s、寫入93373MB/s、69043MB/s,延遲120ns。

    五、AI體驗與續航烤機測試:PCmark 10實測14小時續航

    1、AI體驗

    銳龍7 7840S內置的Ryzen AI引擎可以實現本地AI加速,Yoga air 14 2023銳龍版的“聯想視覺”應用就可以直接調用Ryzen AI引擎進行加速,可以實現背景虛化、面部追蹤、效果增強眼神矯正、美顏等功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聯想視覺App保存好的設定,在其他需要用到筆記本攝像頭的地方也會生效,比如視頻會議、視頻聊天等等。

    2、烤機測試

    使用AIDA64 FPU進行烤機測試,測試時室溫為28度。

    烤機進行了15分鐘,銳龍7 7840S處理器的功耗穩定在30W。烤機時處理器的溫度為75度左右,全核頻率3.2GHz。

    2、續航測試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內置了一塊容量為70Wh的大容量鋰電池,我們用PCMark 10來實際測試一下筆記本的續航能力。

    測試選擇的場景為PCMark 10的現代辦公,電源模式為“節能模式”、測試時關閉所有其他進程,關閉網絡連接,屏幕亮度調為50%。

    在PCMark 10現代辦公場景下的續航測試成績為14小時19分鐘,非常出色,這個時間足夠支撐1到2天的移動辦公續航的需求。

    六、總結:8000元的輕薄本選它就對了

    你能想象1.28kg的筆記本性能強悍,擁有雙風扇雙熱管的散熱設計、14.5英寸的觸控大屏、70Wh的大容量鋰電池嗎?

    實話實說,市面上8000元的輕薄本顏值以及工藝設計能夠超越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的很少很少。

    以下是本次測試小結:

    1、續航

    大部分14寸輕薄本PCmark 10續航時間在10~11小時,而得益于70Wh的大容量鋰電池,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輕松達到了14小時以上,有移動辦公需求的時候絲毫不用擔心續航的問題。

    2、屏幕表現

    這塊14.5英寸OLED屏幕在色域、對比度、色準方面都達到了該有的水準。

    不過最讓我們意外的是,很多筆記本雖然平均色準Delta E值可以做到小于1,但總有部分顏色會超標,一般在4,5左右。

    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屏幕表現最弱的顏色,其Delta E值也僅有1.59,完全超越了專業顯示器的標準。

    3、性能與溫度表現

    在雙風扇雙熱管散熱系統的壓制下,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以野獸模式烤機15分鐘,處理器溫度也僅僅只有75度,的確是很難得的表現,不用擔心筆記本會出現高溫高發熱的情況。

    在性能方面,有了30W的定制版銳龍7 7840S加持,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的整體性能可以媲美15.6寸的筆記本,不要說1.3kg以內的輕薄本,就算把范圍再擴大1kg,放在2kg左右來看,其性能表現也絕對處于第一梯度。

    當有人找你推薦高端輕薄本,或者你自己也有類似的需求時,選擇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就對了,不論是顏值、續航、屏幕素質還是性能,它都達到了相當的高度,遠非5K價位筆記本可比。

    聯想Yoga Air 14s 2023銳龍版標配銳龍7 7840S處理器、1TB SSD,16GB內存版本7999元,32GB內存版本8299元,可選水月銀、日光映潮兩種配色風格。


    僅擁有高配置高性能,還具備商務產品的屬性和體驗。

    在眾多 PC 產品中,臺式機可能是容易被普通用戶忽視的一個品類,但事實上在一些專業用戶看來,臺式機其實是更專業的選擇。通常來講,它的性能、散熱更出色,運轉更穩定,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性價比更高。我身邊有一些從事影視工作的朋友,還有機關單位工作的親戚,他們經常會找我推薦主機,這類用戶無非看中了臺式機的兩個優點,高性能和低成本。

    極客之選最近就體驗了一款高性能主機——聯想揚天 P880,當提到高性能這個詞時,很多朋友可能會和游戲關聯在一起,但揚天系列一直以來專注于商用市場,游戲自然不是它的風格,所以揚天 P880 選擇了另一個方向,也就是如今火熱的創意設計和內容創作領域,相比起游戲,這類需求不僅要求高性能,還需具備專業的功能屬性,那么揚天 P880 的表現究竟如何呢?

    高性能商務風渲染主機

    雖然創意設計 PC 是近兩年最受歡迎的細分品類,但遺憾的是,臺式機中很少有對應的產品,如果你打開購物網站,大多數高性能主機都為游戲專用,無論是外觀設計、穩定性還是售后支持都不能滿足商用場景,而熟悉創意設計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在長時間高性能的使用下(比如特效渲染),商用機明顯有更強的「安全感」,這是筆記本和其他游戲主機不能比擬的。

    從設計來看,聯想揚天 P880 沿用了一貫的商務風格,低調、內斂、沉穩、可靠,以至于你很難相信如此外觀下居然有 i7+RTX 3060Ti 的強悍配置,事實上對于臺式機來講,機箱內的散熱空間本就非常充足,所以在外觀上確實可以很好的「偽裝」成為「西裝暴徒」。

    機箱主體為金屬材質,采用深空灰色,體積只有 17L,無論放在桌面還是地面都不會占用太多空間。它的正面板擁有大面積格柵,中間設有懸浮式中島,格柵和中島底部均有鏤空散熱孔,而且很巧妙的被隱藏起來,這樣不僅能保證充足的進風量,還提升了機箱的美觀度和設計感,此外,機箱左側和后側還有大面積散熱開孔。

    RTX 3060Ti 加持,一貫激進的性能調校

    高配置是高性能的基礎,揚天 P880 采用桌面級英特爾酷睿 i7-10700 處理器,擁有 8 核心 16 線程設計,額定功率為 65W,主頻 2.9GHz,在高速睿頻 3.0 的技術下,最高睿頻可達 4.8GHz。從定位和紙面參數來看,這是一顆很典型的高性能 CPU,當然,它的實際表現一定比紙面參數更亮眼,畢竟聯想的調校風格一貫很激進,這在我們后續實測中也有體現。

    顯卡方面,比較出人意料的是揚天 P880 最高可選 RTX 30 系列高性能獨顯,其所提供的圖形算力非常之強,因此揚天 P880 標榜「3D 建模」、「渲染創意」的確是非常貼切的。我們體驗的這臺搭載 RTX 3060Ti,具體參數不必多講,后續會有結合具體場景的實測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在顯卡市場失控的狀態下,RTX 3060Ti 的價格都漲到了 5000 元左右,而揚天 P880 整機價格不到萬元,可以說性價比奇高,甚至是一臺「理財產品」了。

    在性能實測環節,我們會通過 AIDA 64 和顯卡甜甜圈分別測試 CPU 單烤性能、CPU 和 GPU 雙烤性能,以獲取揚天 P880 在極限負荷狀態下的性能表現。此外,我們還會用 IndigoBenchmark 和 V-Ray Benchmark 兩款軟件來測試揚天 P880 在渲染設計等生產力場景下的具體表現。

    在 AIDA64 單烤測試中,可以看到 i7-10700 處理器可以穩定運行在 65W 標準功耗上,如果開啟 Fn+Q 高性能模式,處理器功耗會瞬時提升至 120 W 左右,然后逐漸回落至 67~68W。從單烤成績來看,揚天 P880的性能釋放非常充分,尤其是開啟高性能模式后會有更好的表現。

    在 AIDA 64 和甜甜圈的雙烤測試中,RTX 3060Ti 顯卡一直穩定運行在 200W 功耗上,處理器會從剛開始的瞬時 120W 逐漸穩定在 65W 標準功耗上,可以看出,雙烤時兩個核心均能保證充分的性能釋放。落實到具體使用場景中,即使面對長時間的動畫渲染、影片導出等也可以保證持續滿血且穩定的運行。

    Indigo 是一款強大的圖形渲染器,常被用在建筑設計和工業設計領域,我們通過其自帶的 Benchmark 來測試揚天 P880 的 3D 渲染性能。可以發現,在 Bedroom 場景中,純靠 CPU 性能得分為 1.462,而在 RTX3060Ti 的加持下提升到了 11.341,成績提升近 8 倍;在 SuperCar 場景中,純靠 CPU 性能得分為 3.599,而在 RTX3060Ti 的加持下,分數提升至 33.984,成績提升 9 倍還多。可以看出落實到實際場景下,擁有 RTX 獨顯加持會在生產力軟件中得到更好的表現。

    V-Ray Benchmark 也是一款主流渲染器,它可以調用顯卡 CUDA 渲染,在這一環節中,CPU 得分為 205,RTX 3060Ti 得分為 1041,成績提升 5 倍之多。在很多創意類軟件中,都會調用CUDA輔助加速,揚天 P880 有著更高的效率。

    測試前,我們為 RTX3060Ti 獨顯專門安裝了適用于生產力場景的 NVIDIA Studio 驅動,據 NVIDIA 介紹,RTX 顯卡在生產力場景下有獨有的優化和支持,這是純靠 CPU 核顯、MX 獨顯,甚至是 GTX 獨顯都遠遠無法企及的。因此揚天 P880 選擇強悍的 RTX 獨顯作為主打配置,確實與其定位高度相符。

    對了,RTX 獨顯的游戲性能同樣也不差哦。

    內部結構及擴展性

    聯想揚天 P880 拆機十分方便,它支持免工具拆裝,機箱背部有兩顆手擰螺絲,卸下后即可推出左側蓋板,內部硬件一覽無余。

    從內部看,由于小機箱設計,整體排列比較緊湊,右下方有一枚進風風扇,位置對應正面板底部鏤空的柵格,風道從下層經過硬盤、電源、然后再從上層經過主板、顯卡、處理器,之后從后面板上方的風扇流出。

    可以看到 CPU 散熱器的規格不小,另外比較顯眼的就是顯卡了,顯卡為雙風扇散熱,從下到上進風,提供了 3 個 DP 接口和 1 個 HDMI 接口。顯卡底下正方形的模塊為無線網卡,型號為英特爾 AX201,支持 WiFi 6 和藍牙。

    供電方面,采用航嘉 500W 電源,對于 i7-10700 和 RTX 3060Ti 來說還算可以。

    擴展性是臺式機最大的優勢,這對創意設計類需求來說也非常重要,如果你平時的工作偏向影視渲染、動畫設計、游戲制作等專業場景,那一定會接觸到海量的內容素材,動輒幾百 GB 甚至數 TB 的素材,光靠出廠自帶的硬盤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有強大的擴展性才能滿足。

    下圖右下角圓形風扇左側為硬盤,是一塊標準的高性能 NVMe 固態,來自海力士,容量為 512GB,讀寫成績見上圖。硬盤左側還留有另外一個 M.2 插槽以供擴展,除此之外,M.2 接口上方還有 3 個紅色的 SATA 接口,可以繼續擴展大容量機械硬盤或固態硬盤,其中有一個 SATA 接口已經預留了硬盤線。

    CPU 右側為內存插槽,共有 4 條,可以看出用藍綠兩色標出了雙通道,設計比較人性化。出廠預置了兩條三星內存,規格均為 8GB DDR4 2933MHz,分別位于第 2 和第 4 插槽(藍色)上組成了雙通道。

    接口豐富,鍵盤支持「遠程」開機

    除了強大的內部擴展性,聯想揚天 P880 的外部接口也非常豐富,先來看正面板,擁有 4 個 USB-A 接口,上方兩個為 USB 3.2 Gen1 規格,下方兩個為 USB 3.2 Gen2 規格,此外還有 1 個 USB-C 接口和耳機耳麥孔,另外,我們這臺還支持 SD 讀卡器,也預留了光驅位以供擴展。值得一提的是,電源鍵可以當做指紋識別使用,如果機箱放置在桌面上,開機會方便很多。

    來到后側,接口種類和數量更加豐富,主板上擁有 RJ45 網線口、2 個 HDMI 接口、1 個 VGA 接口、4 個 USB-A 接口,其中上方兩個為 USB 3.2 Gen1 規格,下方兩個為 USB 2.0 規格,特別要說明的是,左下方的 USB 2.0 擁有特殊功能,當原裝鍵盤通過其連接時,無論主機位于何處,按下 Alt+P 組合鍵即可「遠程」開機。


    聯想揚天 P880 還帶有一塊全尺寸有線鍵盤,這塊鍵盤雖然是薄膜設計,但鍵程較長,手感尚可。在設計方面,熟悉聯想 PC 產品的一眼就能看出它面積較大的「微笑鍵帽」,另外,這塊鍵盤還把常用的 Home/End 鍵布局到了更合理的位置上,而不常用的 Insert 和 Pause 放到了頂部,可以有效減少誤操作。

    從外圍配置上可以發現,盡管作為臺式機,但揚天 P880 也有諸如指紋識別、快速開機這類智能化的體驗,至于 WiFi 6 和藍牙也是標配了。

    買電腦,送「NAS」

    除了不俗硬件配置和性能外,揚天 P880 還針對商用場景提供了一些特色服務,這也是其他品牌機所不具備的,在我們這幾天的體驗中,內置的「聯想智能存儲」是最實用的,它可以把本地硬盤變成私有云存儲,類似于 NAS。

    進入軟件登陸賬號后,左側的「服務器端共享」就是私有云功能,你可以將電腦中的文件拖入其內,然后從手機客戶端(Android / iOS)中查看,這與云盤不同,不需要上傳下載,而是直接遠程訪問電腦中的數據,安全性和私密性會更高。另外,遠程訪問速度也沒有限制,非常有誠意。

    另外,針對創意設計類需求,揚天 P880 還提供了「云端渲染」付費功能,遇到大型渲染需求時可以上傳給性能更好、效率更高的云服務器,專業人士可能會用到。

    售后支持是揚天系列的傳統優勢,揚天 P880 在購機 4 年內可以享受上門保修服務,全國網點有 2400 多個,覆蓋了縣級以上的城市,另外在線上,聯想也提供 7×24 小時電話服務、微信客服和 7×9 小時人工在線服務。其實這也是購買品牌主機最大的優勢,遠比自己 DIY 要省心很多。

    市面上少有的高性能商務主機

    聯想揚天 P880 作為一款高性能臺式主機,在核心配置、性能釋放、功能體驗方面的表現都十分優秀,尤其是 RTX 3060Ti 獨顯的加入,以及滿血的性能釋放,讓它在創意內容和設計類場景中獲得了極高的效率,而豐富的內部擴展性也讓它擁有了更久遠的使用周期。同時,商務風格的外觀,完備的售后支持和一些諸如云存儲、云渲染之類的實用功能也讓它與其他高性能主機區別開來,成為了市面上少有的產品。

    目前它的售價為 9999 元,別忘了光顯卡就值近五千塊錢,如果你也有創意設計類需求,同時還想享受商用產品的服務和支持,那么這會是一臺很值得考慮的產品。


    責任編輯:SeaGreen

    本文作者:劉宗岳

    本文首發于極客之選,轉載請聯系極客君(ID:geekparker)。


    ello大家好,我是健哥,今年英特爾的移動端處理器產品線被劃分為了兩大系列,一個是第14代酷睿HX系列高性能移動端處理器,面向游戲本和生產力筆記本電腦終端,其實就是13代換皮提頻,我們已經做過了剛發布的Y7000P 2024評測,令人喜出望外的是,游戲中最低幀提升了不少,游戲本玩游戲相對不那么卡了。另外一個就是采用全新制程、全新架構的酷睿Ultra處理器系列1,也是我們今天著重研究的對象,從12代酷睿開始,英特爾陣營的筆記本采用了大小核架構,跑分性能雖然大幅提升,但續航基本甚至相比11代還倒退了,實際辦公使用,基本就是三四小時的水平,好多評測拿PCMark 10那種十幾個小時的續航成績來吹,真的屬于嚴重誤導消費者了。那這次我們來看一下小新Pro 16 2024,其實這個筆記本,在上個月Ultra首發的時候,很多媒體都做過,那既然我們測試比較晚,我們就著重測試些首發時較少有人提及的,Ultra的續航提升在哪,以及筆記本新增的對20Gbps Type-C接口的兼容到底如何。

    除了這臺聯想小新Pro 16 2024,我們還有一臺ThinkPad X1 Carbon AI 2024。考慮到視頻篇幅,ThinkPad X1C我們準備放在后面一期視頻詳細分析,記得點個關注或者訂閱。先來看價格相對親民,同時也是購買數量較多的聯想小新Pro 16。直接從大家最關心的續航相關成績開始吧。這次測試我們依然和之前一樣,使用最新版本BIOS 55,保持屏幕亮度160nits,打開Wi-Fi,關閉藍牙和揚聲器,屏幕刷新率固定為60Hz。

    在機器默認的智能模式下,PCMark 8的續航成績為7小時43分鐘,此時日常仿真續航腳本測試的成績是8小時10分鐘。

    這個中高負載日常仿真續航測試腳本測試,一共包含了Excel、PPT、Word、網頁瀏覽、視頻播放和QQ群聊六階段項目,期間后臺運行網易云播放音樂,但是關閉揚聲器,每個項目10分鐘,一輪測試1小時,再不斷重復。這項測試模擬了用戶實際辦公使用環境,更貼近現實。其他參數不變,把機器調整到節能模式下,PCM8的續航成績也是8小時10分鐘,而它的日常仿真續航腳本測試成績是8小時14分鐘,兩種模式的續航成績區別不算很大,相比于12、13代的那些續航較差的筆記本電腦,這一代酷睿Ultra的續航總算是被救了回來,當然小新Pro 16的84Wh大電池肯定有優勢,折算到輕薄本普遍60Wh左右的電池容量的機型,估計也能有6小時左右,相比之前三四個小時續航確實好了一些。

    實際觀察一輪測試的功耗,會發現平均功耗,比搭載i5-1240P的ThinkPad X1 Carbon 2022低了很多,這玩意看個網頁都能本著20W去了,比LG gram 14 2022款的i5-1240P的6.7W還要低一點,約6.4W,而瀏覽網頁的峰值功耗大約在20W,觀看視頻時的功耗則大約在11W,相比于2022年和2023年我們測過的英特爾處理器的Windows輕薄本,搭載Meteor Lake處理器的筆記本電腦在采用了新的制程工藝后,功耗控制上確實有一定的進步。

    實際在離電的情況下打開續航腳本測試觀察使用流暢度,發現除了觀看B站4K視頻的時候,彈幕有一些輕微卡頓,其余時候基本沒有卡頓,十分流暢,看來離電辦公時性能也很夠用,因為之前LG gram續航長其實也有一部分原因是LG把離電時的功耗墻做得比較保守,稍微會有些影響性能,比如開一些軟件的時候感覺就有點慢,尤其是它的極致節電模式,說實話那個模式有點卡得沒法用。現在酷睿Ultra處理器發售后,能效比提升意味著能在相同的處理器功耗下提供更加流暢的使用體驗,多多益善當然是好事。

    這代搭載Ultra處理器的筆記本,另外一個巨大的升級就是USB Type-C接口了。小新Pro16 2024 的兩個USB Type-C接口均在左側。第一個Type-C接口支持USB 20Gbps,或者曾經叫USB 3.2 Gen 2x2,支持PD 100W充電和DP 2.1視頻輸出,第二個Type-C支持雷電4,兼容USB4 40Gbps,同樣支持100W PD和DP 2.1視頻輸出。

    我們使用搭載ASM2364主控芯片的20Gbps USB硬盤盒和SN580 2TB SSD后使用CrystalDiskMark測速,兩個接口均能正常跑滿20Gbps的速率。

    但是實際使用Windows資源管理器復制一部電影,單任務讀1.7GB/s左右,寫1.1GB/s,雙任務讀寫才能勉強加起來達到1.8GB/s左右,比10Gbps USB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

    不過使用三星T9移動SSD測的話,CDM跑分雖然大致一致,可實際單文件讀寫都只有1.1GB/s左右,看來和硬盤的性能關系也不小,并不是接口升級到20Gbps就能隨便跑滿的。

    而使用搭載ASM2464主控芯片的USB4硬盤盒+SN580 2TB SSD,接在雷電4接口上,CrystalDiskMark測速跑滿了USB4 40Gbps帶寬。

    實際單任務讀約2.4GB/s,寫約1.2GB/s。雙任務讀總計2.4GB/s,寫約2.2GB/s。

    現在萬惡的USB 3.2 Gen 2x2在Meteor Lake上終于和雷電4、USB4相互兼容了,真是可喜可賀,我們上次還在三星T9 SSD的評測里吐槽:T9使用的USB 20Gbps在速率上的兼容性很令人擔憂,很多筆記本電腦,都只能向下兼容到10Gbps速率,而這次酷睿Ultra系列的筆記本電腦添加了對USB 20Gbps的支持算是一個巨大的提升了,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只是實際受到Windows資源管理器的限制,讀寫速度并不能真的完全一次跑滿。如果你真的有經常拷貝超大文件的需求,這個接口的升級影響還是很可觀的。

    看完這兩個我個人覺得提升最大的,我們再過筆記本的一些常規細節,先從外觀開始。聯想小新系列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中低價位一直都占有很大份額,以前叫IdeaPad,現在一般都是采用中文品牌名小新稱呼,定位是家用影音娛樂和辦公。這幾年隨著互聯網公司的加入,傳統電腦制造商也要進行互聯網轉型,毫無疑問聯想在這方面做得還不錯。作為一款16英寸的家用辦公輕薄筆記本產品,這外觀設計不能說是借鑒吧,反正大家在這個價位的輕薄本都是一股子果味,畢竟這樣的工業設計早就得到了市場的檢驗,消費者都很易于接受,A面是深灰色的陽極氧化鋁材質外殼,除了左上角的Lenovo Logo外沒有任何裝飾,相當樸素。

    頂部做了外殼凸起,方便使用時打開。屏幕勉強可以單手開合,轉軸阻尼較大,但不生澀,屏幕的穩固性還不錯,最大開合角度約160度。

    頂部的凸起部分是祖傳的攝像頭模組,1080p定焦+紅外和物理防窺撥片。

    下方則是一塊2560×1600分辨率的IPS霧面屏,刷新率120Hz,可智能調節為60Hz,官標最大亮度350 nits、100% sRGB色域,實測最大亮度約380 nit,色域覆蓋98.1% sRGB。

    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辦公和影音娛樂都很趁手。四周的邊框較窄,底部也沒有Logo,可以說是將樸素進行到底了。

    C面是優秀的傳統藝能,獨立的電源開關在右上角,小鍵盤和全高方向鍵都在,觸控板的面積在Windows筆記本里算是比較大的了,滑動和點按手感都還不錯,沒有明顯問題。

    左下角是新的Evo貼紙,新款黑色的貼紙讓原本樸實無華的筆記本倒是顯得有那么些高級了起來,畢竟這里面搭載的是英特爾最新的酷睿Ultra處理器,英特爾自身對它的定位形象是比較高端的,自然不能馬虎。

    D面依然是鋁殼,并配有大面積的進風格柵。

    整機重量約1.91 kg,最厚處約21 mm,說實話并不算輕薄,相對于游戲本動輒2kg多的重量,是輕了點,但實際上也沒有輕多少,16寸的家用筆記本產品在價位不高的情況下基本就這樣了,個人還是覺得14寸在便攜性上會好一些。

    適配器也更新了,換成了純白的Type-C一體式適配器,100瓦,還是三腳插頭,重約240g,體積也很小巧,這個必須給個大大的好評。

    接口方面,左側是HDMI接口和兩個Type-C,HDMI是2.1版本但最大支持4K 60Hz,Type-C的優勢和升級前面已經提過了就不再贅述。

    右側則是SD讀卡器,一個3.5mm二合一接口和兩個USB 5Gbps Type-A接口。

    讀卡器接上我們自己平時使用的金士頓300MB/s讀寫的V90紅卡,實際讀取在90MB/s左右,實際寫入在85MB/s左右,基本算是夠用了。總的來說2A+2C的接口配置在數量上屬于是標配,但速率和兼容度上確實是可圈可點。

    看完了外觀我們來簡單過一下內部的配置,這臺聯想小新Pro 16 2024搭載了最新的酷睿Ultra 5處理器125H,4個大核+8個小核+2個超小核的混合設計,其中大核和小核是采用了英特爾自家最先進的Intel 4工藝制造,其余的兩個超低功耗的小核來自SoC模塊。

    其中大核最大加速頻率4.5GHz,小核最大加速頻率3.6GHz,超小核最大加速頻率2.5GHz,基礎功耗28W,可調功耗20-65W,最大睿頻功耗115W。其實在酷睿Ultra系列上,英特爾把標壓H系列和低壓高性能P系列做了一個合并,都變成了H系列,這樣可以減少型號的數量方便廠家設計制造,但會對消費者帶來一些困擾,比如下一期ThinkPad X1C 2024視頻里就要提到的Ultra 7 155H處理器,由于X1 Carbon的厚度體積限制,散熱條件肯定不如小新Pro 16,所以那臺筆記本電腦里的酷睿Ultra 7處理器長時間運行的性能表現,自然就會落后于小新Pro 16的Ultra 5。Cinebench R23和2024的跑分我們簡單看一看。

    R23的跑分,單核心不如上一代i7-13700H和對家的銳龍7 7840H,估計是因為頻率所限,或是調用出現了問題,多核心分數則是略弱于7840H,和T14p上的i7-13700H齊平,10分鐘成績不僅沒有下降還稍微有所提升,說明這整套散熱系統還不錯,具體原因到拆解部分就知道了。生產力測試方面,得益于這臺小新Pro 16搭載了32GB的LPDDR5內存,容量比較充裕,在各項PugetBench跑分中成績不錯,領先了i7-13700H的T14p,同時在PR和AE的測試中領先7840H,不過PS的測試就不如7840H了,推測還是單核性能略低了些。不過就這樣的成績,做點簡單的媒體處理工作也是綽綽有余了。

    因為Ultra處理器的核顯也得到了不錯的升級,相比于原先的i5-13500H的80個EU單元,升級到了112個EU單元,十分接近自家的入門獨顯Arc A380,那個是128EU的,猜測它的性能快要比肩移動端的GTX 1650了。果不其然,在3DMark的各項跑分測試中,這個核顯的性能超越的7840H上的Radeon 780M,領先幅度從3%-15%不等,甚至它還能跑Port Royal光追測試!

    雖然只有1451分的成績,但核顯能跑光追,就已經是贏了。

    說實話英特爾的核顯,成績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只是驅動欠佳還需要優化,實際的游戲表現和跑分近似的N卡還是有差距的,但是就這樣的核顯性能,玩一點不太吃配置的小游戲都是輕輕松松的。

    接下來我們簡單拆解一下這臺機器。

    擰開底部的所有T5梅花螺絲即可揭開后蓋,上來就是個大無語事件:D殼上與預裝固態位置相接觸導熱墊的膜沒撕,看來某些up已經趁我們不注意偷偷溜進生產線組裝筆記本電腦去了。

    預裝的固態是1TB的西數SN740,2242的規格,讀寫跑分看圖。

    機器還有一個M.2硬盤位,支持2242/2280規格的固態硬盤,但散熱片只覆蓋了前半部分。

    Y7000P 2024上我們也看到這樣的設計,可能想能節約點就節約點吧,畢竟固態發熱主要在主控這。

    無線網卡是英特爾AX211,沒上WiFi 7的BE200稍微有點遺憾。

    內存顆粒為板載,在屏蔽罩下不可更換。散熱模組為近幾年常見的牛角型雙熱管雙風扇的設計,旁邊有獨立顯卡的空焊位。

    室溫22度左右,BIOS版本55,開啟極客模式,單烤CPU,溫度68度,功耗40W左右,相當溫和。單烤FPU,封裝85度,功耗64W左右,頻率與單烤CPU時相同,大核4.3GHz,小核2.8GHz,超小核2.5GHz。

    這套散熱模組本來是給CPU+獨顯設計的,現在只給CPU散熱,自然是綽綽有余毫不費勁,性能表現良好。

    最下方的電池容量相比上一代有了大升級,來到了84Wh,都快和游戲本一個級別了。

    充電方面,也是很常見的三段式充電,充滿耗時約2小時,得益于100W大功率的適配器,充電速度還是比較快的。

    最后我們簡單總結一下這款全新的搭載酷睿Ultra處理器的聯想小新Pro 16 2024筆記本電腦,優點其一,搭載大容量電池,續航成績相比第12、13代酷睿處理器的產品有不小的提升;其二,全功能Type-C和雷電4接口都能兼容20Gbps USB;其三,性能釋放較為完全,噪音和表面溫度較低;其四,自帶100W適配器是三腳插頭小尺寸型號,便于攜帶。缺點當然也有,就是其厚度和重量16寸的標壓核顯全能本真的不算輕也不算很薄,另外就是價格并不是很有競爭力,接近6000元的標壓輕薄本而且還是小新系列,多少有點在定價上令不少消費者望而卻步。這第一代的酷睿Ultra處理器,相比于13代酷睿i系列,不得不承認由于新工藝和新封裝方式的雙重加持,單核與多核性能的跑分表現是倒吸的,不如前一代產品,也和7840H有一定差距,但從Adobe三件套的測試、核顯性能測試和續航表現來看,和7840H則是互有勝負,考慮到定價,純性價比角度肯定AMD會有一定的領先,只能說,酷睿Ultra是英特爾在CPU研發領域做的一次全新嘗試,產品未來可期。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