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選購顯示器,絕大數的用戶只關心品牌和屏幕尺寸,而往往忽視了面板、分辨率、刷新率、色域等參數的重要性。下面裝機之家曉龍分享一下電腦顯示器參數詳解,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給大家科普。
電腦顯示器參數詳解科普大全
1、顯示器尺寸
市面上,顯示器尺寸選擇主要集中在24-32英寸,屏幕尺寸并非越大越好,目前最合適的屏幕尺寸幾乎在24-27英寸,適合多場景下使用,辦公、設計、游戲等。
32英寸或更大尺寸更適合看電影或賽車游戲等,如果用于FPS類電競,32英寸或許有些大了,玩電競游戲相對比較累,需要左顧右盼。
2、分辨率
什么是分辨率?我們先了解一下。
我們知道,顯示器顯示的畫面是由一個個像素點組合而成,其實分辨率就是屏幕縱橫顯示的像素點的數量。
假設你1K顯示器,分辨率為1920X1080,意味著顯示器橫向有1920個像素點,而縱向有1080個像素點。
同樣尺寸的顯示器下,屏幕的像素點越多(分辨率越大),意味著畫面表現越清晰、細膩。
所以對于設計師在選擇顯示器的時候,通常會比較注重分辨率,會考慮2K,甚至是4K分辨率的顯示器,可以呈現作品的更多細節和清晰度。
而對于游戲玩家來說,選擇顯示器分辨率一定要注意,尤其玩3A大作游戲的話,2K、4K分辨率需要注意電腦的顯卡性能是否可以帶的動再考慮,因為分辨率越大,雖然畫面更細膩、清晰,但是對顯卡的性能要求也水漲船高。
3、刷新率
什么是刷新率?
刷新率就是屏幕每秒被刷新畫面的次數,假設你的顯示器是75Hz刷新率,也就是一秒鐘可以刷新75張畫面,如果你的顯示器是165Hz,一秒鐘可以刷新165張畫面,意味著畫面更加連貫、流暢、自然,可以減少畫面延遲。
不過一般辦公、上網、觀看視頻等日常使用來說,高刷新率并沒有什么作用,一般60Hz/75Hz刷新率足以滿足了。
但是涉及到FPS類電競游戲,刷新率無疑變得尤為重要,高刷新率可以帶來更連貫、流暢的畫面,有效防止游戲畫面出現拖影、延遲、模糊感和撕裂感,所以高刷新率基本是電競顯示器的標配。
很多小伙伴,以前在60Hz顯示器下玩游戲,感覺還是很流暢、絲滑的,然后換成144/165Hz高刷新率顯示器一段時間后,如果再換成60Hz顯示器,發現已經回不去了,60Hz顯示器會讓你感覺莫名的畫面卡頓,不絲滑的情況。
4、面板類型
顯示器面板類型就是顯示器面板所用的材質,目前主流面板類型為TN、IPS、VA,這些面板各有特色。
TN面板優勢是響應時間最快,可以做到1ms響應時間,但是色彩與色準是最差的,可視角度較小,目前TN面板的顯示器幾乎已淘汰了,市場主力基本是IPS和VA面板。
VA面板在色彩和色準上相比IPS要遜色一些,但是對比度更高,黑色更純,VA屬于軟屏,可以運用在曲面屏上,我們選購的曲面屏顯示器99%都是VA面板。
IPS面板在色彩和色準表現是最好的,可視角度最廣,不過缺點也是有的,IPS面板容易漏光,畫面暗部細節比較差,黑色純度不夠。
還有廠家推出的NanoIPS或者FastIPS的面板,均屬于IPS面板的改進版本,針對電競顯示器解決響應時間的問題。
NanoIPS面板,是LG推出的一種新型的IPS液晶面板,NanoIPS的色域方面能夠覆蓋更廣,色準也會好很多,無論在響應時間還是色彩表現力都要優于普通IPS,不過最大的不足就是NanoIPS對比度會略低,畫面暗部細節比較差,這是IPS的通病,而標注1ms的GTG灰階響應時間略有水分的,實際3ms左右。
FastIPS面板,友達光電推出的IPS快速液晶面板,Fast IPS面板官方標稱GTG灰階響應時間可以達到真正1ms響應,不過實際差不多2-3ms左右,響應時間相比NanoIPS略快一點點,由于FastIPS追求響應時間,可能會犧牲色彩表現,不過好在基于IPS,色彩方面無疑相比TN是要好的。
目前各大廠商還大力推廣了MiniLED背光,MiniLED背光是將LCD一整塊的背光,替換成數個的LED燈作為顯示器的背光源,在顯示暗色和黑色的時候,可以單獨控制區域背光變暗或關閉,可以大幅度的提高了顯示器的對比度,且峰值亮度極高的優勢。
不過MiniLED缺點也十分明顯,成本較高,并且小范圍的高光會出現光暈現象,雖然可以增加分區來減少光暈,不過依然無法完美解決,主要原因就是因為MiniLED的分區無法達到顯示的像素級密度。
還有就是OLED,OLED與傳統的LCD顯示方式不同,采用有機材料作為發光材料,通過電流刺激這些材料,使其發光,不需要背光燈,主要優勢是對比度極高,響應速度極快,不過缺點是成本高,峰值亮度低、全屏高光亮度低,壽命短,容易燒屏。
其實每個面板都不會完全完美,所以就要看用戶去權衡取舍了。
5、響應時間
響應時間一般指的是灰階響應時間,顯示器對輸入信號的反應速度,液晶顆粒由暗轉亮或者是由亮轉暗的反應時間,以毫秒(ms)為單位,分別是“上升時間”和“下降時間”兩個部份,而通常談到的響應時間是指兩者之和。
對于FPS電競游戲玩家來說,響應時間還是比較重要的,響應時間長短可以影響顯示器畫面變換的過程是否干凈利落脆,能夠杜絕拖尾,提高動態畫面的反應速度和流暢性,所以灰階響應時間越短越好,目前電競玩家想要注重響應時間,可以考慮FastIPS面板。
6、對比度
顯示器對比度其實就是黑白顏色之間的亮度對比,并非越高越好,需要在合理的亮度值下,對比度越高,所能夠顯示的色彩層次越豐富。
這里說的對比度為靜態對比度,有些廠商宣稱的動態對比度,可以高達幾十萬比一,甚至為上百萬比一,只是一個噱頭,讓消費者感覺很牛的樣子,實則沒有任何參考價值。
還有些廠商通過盲目提高亮度的方式追求高對比度,實際使用上也并沒有什么幫助,反而會降低了顯示器壽命。
一般工作的場景下,顯示器的對比度最佳數值為60-80之間,而亮度最好在40到60數值之間。在玩游戲時,建議亮度和對比度調整至80到100之間,這樣視覺效果會更好一些。
7、色深
色深指的是顯示器的色彩過渡流暢度,或者說是色彩的精細程度,而顯示器的Bit值,例如6Bit、8Bit、10Bit,其實就是“色深”參數,它指的是色彩的層次,例如6bit表示64灰階,可以支持26萬色,8bit表示256灰階,可以支持1670萬色,而10bit表示1024灰階,能夠支持10.7億色,灰階級數越多表示顏色越精細,色彩過渡更為均勻。顯示器Bit值越大越好,越大意味著顯示器才能擁有更鮮明的色彩層次,也更容易分辨出相近的顏色。
不過市面上有些顯示器,8Bit、10Bit并非原生,廠家通過一種叫FRC像素點抖動技術抖動上去的,例如6抖8,就是讓6Bit的實現十分接近8Bit的效果,還有8抖10,讓8Bit的實現接近10Bit的效果,畢竟不是原生,只能是接近原生的效果。不過對于非專業用戶,沒有必要糾結顯示器是否原生6Bit、8Bit、10Bit,更多在意的是專業設計師和調色師。
8、色準與色域
色準,指的是顯示器的色彩還原準確度,表示顯示顏色與標準顏色之間的偏差,通常ΔE<3,當然數值當然越小越好,基本無法看出差異。
色域,指的是顯示器顯示的色彩范圍,目前常見的屏幕色域標準有三種,分別是sRGB、NTSC、Adobe RGB。
1.NTSC:NTSC是電視色彩標準,屬于色域最廣的標準,不過如今已經過時了,現在基本沒有以NTSC色彩標準的內容,只作為參考。
2.sRGB:目前的微軟旗下的Windows系統和眾多原生軟件默認支持的色彩空間,sRGB ≈ 72% NTSC。
3.Adobe RGB:Adobe RGB是由Adobe公司推出的色域標準,Adobe RGB ≈ 95% NTSC。
sRGB色彩空間范圍要小于Adobe RGB和NTSC色彩標準,不過sRGB是世界上最為廣泛使用的色彩空間,大多數的顯示器都只支持sRGB的色域范圍,近似相當于 sRGB ≈ 72% NTSC,Adobe RGB ≈ 95% NTSC,約等于是因為即使是100%的NTSC,也不能完全覆蓋到100%sRGB,所以如果顯示器只標注NTSC色域算是一個坑點。其中AdobeRGB相比sRGB色域更廣,能表示出更加細膩的青色和綠色。
目前很多顯示器廠商標注了超過100%sRGB,例如120%sRGB、130%sRGB,屬于偷換概念的行為,一般超過100%sRGB,例如120%sRGB、130%sRGB,指的是色域容積,并非色域覆蓋,色域未必覆蓋到100%的sRGB。
9、HDR技術
如今的顯示器、手機、電視都增加了HDR技術,HDR技術相比傳統的SDR可以帶來更好的色彩精度、對比度以及亮度,能夠同時呈現更加豐富的暗部、亮部細節,不至于暗部太過暗 ,而亮部太過亮的場景,提供近似于人眼視覺效果。
目前HDR根據亮度分為幾個等級,HDR400、HDR500、HDR600、HDR1000等不同等級,認證等級越高越好。
市場上還有顯示器廠商標注HDR10,主要是因為達不到HDR400亮度標準。有些顯示器采用了HDR Effect 技術,這是模擬出來的HDR效果,并非真HDR,無法在游戲畫面設置中開啟。
無論是HDR10和HDR400,其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實際效果與模擬出來差不多,HDR600擁有不錯的亮度和對比度,雖然無法體驗到原生的HDR明暗細節,但也會有不錯的色彩標準,如果想要追求真正原生的HDR,至少選擇HDR1000才有意義,不過顯示器也比較貴。
液晶顯示器亮度最小應該調整至40,最大為80,這樣對眼睛的傷害也是最小的。顯示器的分辨率越高,那么亮度應該調整的越暗。
10、G-sync和Free-sync垂直同步技術
我們知道,在顯示器的固定刷新率與顯卡的幀率不同步時,游戲畫面可能會出現撕裂和卡幀的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目前的電競顯示器會帶有G-sync或者Free-sync垂直同步技術。
其實G-sync和Free-sync的工作方式、技術原理基本相同,都屬于適應性的強化垂直同步技術,在一定限度內保證畫面不再撕裂、卡頓、延遲等。
兩者不同之處在于,G-Sync需要在顯示器內部安裝NVIDIA研發的硬件芯片,所以會增加顯示器成本,效果會更好。而FreeSync是免費開源的,也不需要獨立的芯片,所以成本低,效果可以接受。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電腦顯示器各項參數的含義科普大全,希望這些知識可以幫你在選購顯示器上有所幫助。
我們購買筆記本電腦、顯示器、電視甚至手機時遇到過各種不同的顯示屏類型。LCD、IPS和LED顯示屏已經有些過時了,而目前最受歡迎的高端顯示屏類型是OLED。關于OLED,小伙伴可能聽說過QD-OLED、QLED、AMOLED和Mini LED等類型。這你知道它們的區別是什么嗎?哪種更適合你嗎?
先看看它們的中文學名: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
QD-OLED:量子點有機發光二極管
QLED:量子點發光二極管
AMOLED: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
Mini LED:微型發光二極管
接下來我們用各個參數對它們進行對比:
亮度
在筆記本電腦、電視、顯示器、手機和其他顯示屏時,用于描述亮度的單位是尼特(nit),顯示屏支持的尼特數越多,亮度越高。
QD-OLED:量子點技術使QD-OLED顯示屏比普通OLED顯示屏更出色,可以達到2000尼特的亮度。
QLED: QLED顯示屏可以非常明亮,有些可以達到1000尼特。
Mini LED:Mini LED顯示屏的亮度可以達到800尼特。
AMOLED:可以達到600尼特,既不是最亮的選項,也不是最暗的選項。
OLED:大多數OLED面板的亮度只能達到200尼特,遠遠低于其他顯示屏。
優勝者:在亮度方面,QD-OLED獲得了金牌。它們還具有良好的視角,但也容易出現屏幕燒入的問題。
觀看角度
最理想的觀看位置是坐下時正對屏幕、與眼睛平齊的位置。但每種顯示屏的構造不同,一些顯示屏在側面可能顯示扭曲或較暗,有些甚至可能有顏色失真,觀看角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
QD-OLED:得益于所使用的技術,QD-OLED屏幕目前提供了比OLED顯示屏更廣闊的觀看角度。無論你坐在哪個位置,圖像都能清晰地呈現,并具有出色的色彩。
OLED:除非你觀看OLED顯示屏的極端側面,否則圖像質量將始終提供清晰、無遮擋的圖像。
AMOLED:觀看角度與OLED差不多,顏色更容易過飽和。
Mini LED:比大多數IPS、LCD和LED顯示屏要好,但Mini LED面板的觀看角度并不是最佳的,特別是與OLED和AMOLED相比。
QLED:現代的QLED面板的觀看角度通常限制在大約55度左右,這在大房間中使用電視時并不理想。
優勝者:毫無爭議的是,無論從不同角度觀看,QD-OLED顯示屏具有最佳的圖像質量。結合準確的色彩再現、出色的真正黑色圖像和良好的亮度水平,使其成為最佳選擇。
延遲、響應時間和刷新率
延遲(也稱為滯后)是系統發送信號和顯示屏實際顯示信號之間的延遲時間。響應時間以毫秒(ms)為單位衡量,具體指的是像素變換顏色所需的時間。而刷新率以赫茲(Hz)為單位,描述顯示屏每秒顯示新圖像的次數。
理想的情況是具有低延遲、高響應時間和更快的刷新率,以使顯示屏能夠及時顯示當前要顯示的圖像。
QD-OLED:最新的顯示屏提供極快的0.03毫秒響應時間和高達360赫茲的刷新率(甚至可能更高)。
OLED:可以具有低于0.1毫秒至1毫秒的響應時間,以及60赫茲、120赫茲或240赫茲的刷新率。
AMOLED:通常具有低于1毫秒的響應時間,以及60赫茲、120赫茲或240赫茲的刷新率。
Mini LED: Mini LED提供1毫秒至4毫秒的響應時間和高達240赫茲的刷新率。
QLED:平均而言,QLED顯示屏的響應時間介于2毫秒至8毫秒之間,刷新率最高可達120赫茲。
優勝者:根據各種測試,目前QD-OLED顯示屏是最快的選擇,使其成為游戲玩家或技術愛好者的理想之選。
色彩準確度和對比度
色彩準確度指的是面板能夠準確呈現系統要求的色調、顏色和陰影的程度。它以幾個不同的單位進行衡量,包括sRGB、Adobe RGB和DCI-P3(或簡稱為P3)。顯示屏在每個測量中越接近100%,顯示的顏色就越真實。
AMOLED:用于創建AMOLED的技術產生最鮮艷的色調,甚至比OLED更好,你可以期望達到100%的sRGB或非常接近。
QD-OLED:由于QD-OLED具有更強的對比度和實現真正的黑色的能力,它們比許多其他面板類型更有效地顯示飽和的顏色。它們通常能夠達到98%至100%的sRGB。此外,它們的亮度比OLED更高,可以在更多的觀看場景中展現出色彩的光彩。
OLED:將其列在QD-OLED之下,是因為OLED的亮度沒有QD-OLED那么高,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不是最佳選擇。
Mini LED:對比度通常不如OLED好,因此圖像的呈現效果不如OLED或AMOLED顯示屏好。不過,Mini LED非常擅長顯示飽和的色調,通??梢赃_到97%至100%的sRGB。
QLED:在這四種顯示類型中,QLED的色彩準確度最低,但差距并不大。它們通常能夠產生約95%或更高的sRGB。
優勝者: AMOLED是色彩準確度的王者,但差距不大。其次是OLED和Mini LED。
耐用性和可靠性
在考慮顯示屏的耐用性時,需要考慮柔韌性,即面板的脆性程度。還需要考慮屏幕燒入,這是顯示屏上的一種難看的永久性變色,類似于顯示屏顯示新圖像時留下的幽靈印象。
Mini LED:由于使用的屏幕技術,Mini LED不會產生過多的熱量,并且不太可能遭受亮度退化,這方面比OLED更可靠。
QLED:QLED顯示屏專門制造了更靈活的基板,更具可拉伸性。同時,QLED使用的阻擋顆粒技術,不太可能發生屏幕燒入。
AMOLED:與OLED一樣,新舊技術的差異比較大,需要注意。
OLED:舊款的OLED存在燒入問題,但最新的OLED技術通過增加額外的預防措施(包括軟件和硬件)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一些顯示屏在彎曲或拉伸時可能會受到更嚴重的損壞。
QD-OLED: QD-OLED比其他顯示屏類型更容易出現屏幕燒入問題,這使得它在壽命方面得分相對較低。
優勝者:Mini LED是目前最耐用和可靠的顯示屏。
價格
QLED:可以因其制造材料而差異很大,使用標準LED制造的QLED可以非常便宜。但三星推出了一些高端的QLED電視,使用了Mini LED而不是標準LED,這使得它們的成本大大提高。
Mini LED:平均而言,它們的成本往往比現代OLED低10%。
OLED:由于其復雜的構造和受歡迎程度,OLED的成本較高,并且在今天的市場上仍然保持其作為高端、備受追捧的顯示屏的地位。
QD-OLED:由于它們具有額外的量子點層,它們的制造成本高于OLED。
AMOLED:由于其構造使其更具柔韌性,使其成為這里最昂貴的顯示屏選項。
優勝者:QLED顯示屏的價格范圍因其制造材料而不同,使得它們在某些情況下比其他顯示屏類型便宜得多。
家好,我是你們的朋友小庫@塑庫網,不安分的化工行業老炮一枚,多年專注于協助結構工程師找到合適的工程塑料解決方案。
顯示器是計算機設備中的重要輸出設備,其結構包括顯示屏、外殼、支架等組件。在制造顯示器時,選擇適當的工程塑料材料是至關重要的。
1. 顯示屏:顯示屏是顯示器的核心組件,需要具有高透明度和優良的光學特性。推薦工程塑料:聚碳酸酯(PC)。
2. 外殼:外殼是顯示器的外部保護結構,需要具備良好的強度、耐磨性和外觀美觀。推薦工程塑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
3. 支架:支架是支撐顯示器的關鍵組件,需要具有足夠的強度和穩定性。推薦工程塑料:尼龍(PA)。
在制造顯示器時,選擇工程塑料具有以下經濟優勢:
首先,工程塑料相對于金屬等材料來說,成本較低。它們的原材料價格相對較低,且在加工和制造過程中,能夠高效利用資源,降低生產成本。
其次,工程塑料的加工成本相對較低。相較于金屬等材料,工程塑料的加工工藝更為簡單,需要的設備成本也相對較低,降低了生產成本。
此外,工程塑料的密度較低,使得顯示器整體重量減輕,降低了運輸成本,同時也提升了用戶攜帶的便攜性。
選擇工程塑料作為顯示器的制造材料,還有以下加工優勢:
首先,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可以通過注塑成型等方式制作出符合設計要求的各種組件,提高了生產效率。
其次,工程塑料相對較易加工,其熔融溫度較低,使得在生產過程中的能源消耗相對較低,降低了生產成本。
另外,工程塑料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料相對較少,可通過再生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減少環境負擔。
工程塑料在顯示器制造中的廣泛應用,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使得產品具備了良好的物理性能和外觀美觀。
未來,隨著對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工程塑料的可降解性和可循環利用性將成為發展的重要方向。同時,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工程塑料的功能性也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以滿足不同領域對材料性能的更高要求。
總的來說,工程塑料在顯示器制造中具有明顯的優勢,其經濟、加工、使用方面的優勢使其成為首選材料,同時也為電子產品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
如果您在工作中需要材料選材服務,歡迎您隨時聯系我們@塑庫網。
更多選材建議、產品設計缺陷解決方案、材料物性表查閱,歡迎訪問@塑庫網。
如果覺得本文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評論加關注,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