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各類電腦產品和手機產品的價格越來越親民。很多家庭不僅有臺式機、筆記本電腦,還有平板電腦、投影儀等電子產品。對于大多數家庭,各類電子產品之間是互補作用,沒有哪個電子產品能夠完全取代其他產品的優點。基于這種認識,很多朋友咨詢我:家里有了臺式機和筆記本,我是否有必要再買一臺平板電腦?
平板電腦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就平板電腦自身的屬性和定位,以及家庭的實際需求作一番討論。
對于大部分家庭而言,臺式機家用足夠應付絕大多數的工作和娛樂需求。如果你還有筆記本電腦,那么便攜移動商務辦公的需求也能夠很好地被兼顧。
臺式電腦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智能手機逐漸取代了電腦的很多作用。智能手機不僅僅能夠接打電話,實現窄帶寬的2G語音通話。最為關鍵的是,在戶外4G信號和WIFI網絡欠缺的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與家人和朋友交流。
Surface
反觀平板電腦,它實際上是一個大號手機,并且僅僅是放大了屏幕的手機。與電腦不同,平板電腦的配置與當前的主流智能手機并無二致。例如蘋果平板、安卓系統平板,與主流的蘋果手機和安卓手機完全沒有差別。這也就意味著,在手機上無法完成的工作,在平板上也一樣無法完成。在臺式機或者筆記本電腦上能夠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在平板上要么不可能要么很吃力。
手機占據了我們日常大部分時間
由于平板電腦一般都搭載較大尺寸的屏幕,這使得平板電腦的續航時間十分有限,甚至還不如手機的續航時間更長。平板電腦與電腦相比,做不了電腦能夠做的工作。與手機相比,其便攜性又不如手機。
筆記本電腦
這樣看起來,在家里有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的情況下,平板電腦是不是就顯得很雞肋了呢!
pay_read_line 當前卡片暫時不支持
從平板電腦的使用場景來看,基本上90%以上的用戶都是拿它作娛樂工具。聽聽音樂、玩玩小游戲,甚至是觀影、瀏覽新聞資訊、刷刷小視頻。由于受限于續航時間,通常平板電腦都是工作之余解壓之用,或者是休閑打法時間。
平板游戲娛樂
更為重要的是,家里如果有小朋友,很可能導致平板電腦成了孩子的玩具。孩子過早地接觸平板電腦這樣的電子產品,很容易對孩子的視力和智力發育造成影響。孩子長期沉溺于平板電腦的虛擬世界中,對孩子的認知培養和交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尤其是當前很多年輕的工薪家庭,由于自己沒有時間帶孩子,平板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成了孩子的玩伴和專職“保姆”。久而久之,孩子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增強,等孩子大一些想戒掉電子產品就變得非常不容易。
有些朋友看了上面的介紹,認為平板電腦這么多壞處,是不是平板電腦只有缺點?當然不是了,對于有老年人的家庭,屏幕較大的平板電腦在家里充當老人的手機,不僅僅能夠解決老人老花眼的視力問題,也讓老人能夠比使用手機更容易。無論是撥打電話,還是視頻連線,平板電腦有手機不可替代的優勢。
學生平板電腦學習機
只要不是出門,平板電腦在家中的便攜性會比筆記本好很多。你可以將平板電腦從臥室拿到客廳,也可以放在廚房,甚至衛生間。因此,平板電腦的功能雖然與電腦和手機相比有很多不足,但其便攜性介于筆記本與手機之間,在家庭中使用其優勢也非常明顯。
終極問題來了,既然我們分析了平板電腦的特點和定位,那么對于大家來說購買平板電腦還有沒有必要呢?
根據前文的分析,如果你的工作和娛樂基本上都不用平板電腦來完成,那么你無需買一臺平板電腦來閑置。如果你擔心平板電腦會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那么你最好不要購買平板電腦。
兒童早教機
而如果你家中有老人,他們愿意使用大屏幕的“手機”,你可以考慮購買平板電腦來解決老人在家中與外出的子女的聯系問題。
總結起來,要不要購買平板電腦,其決定因素還是實用性需求決定。但如果有人覺得平板電腦有沒有用倒在其次,有沒有才是最重要的,或者你根本不差錢,沒啥實際需求,買個平板就是好玩或者一時興趣,那也完全可以。說到底,還是需求決定購買與否。
iPad#科技圈里有句老話講:有兩種平板,一種是iPad,一種是其他。沒錯,iPad在市場上是最能打的,很多人手中的iPad可能都是用了好幾年不換的,不是換不起,而是沒必要換,因為太耐用。而剛發布的新款iPad Pro和iPad 10也很快成為了全網群嘲的對象,差不多是有史以來最沒有存在感的iPad了。
首先就是iPad 10,每年的“數字系列”都是起步價最低的iPad,但是今年就變了,iPad 10的起步價達到了3599元,盡管搭載了A14芯片,還改用了全系列統一的USB-C接口、直角中框設計,但價格門檻還是太高了,要知道iPad 9的起步價才2499元,而且從性能角度來說是完全夠用的。
最狗血的是,iPad 10支持的手寫筆也僅僅是1代Apple Pencil,自帶閃電接口跟iPad 10的USB-C接口不兼容。為此蘋果還“貼心”的推出了一款定價67元的USB-C轉閃電的轉接器,簡直就是疊buff的操作。或許,蘋果是覺得入手iPad 10的用戶肯定都有iPhone,會用iPhone給1代Apple Pencil充電吧。這腦回路,咱尋摸不透。
因此,iPad 10就顯得很尷尬了,性能升級是照例,談不上什么顛覆性的升級,無非就是改用了USB-C接口,3599元的起步價讓人們提不起胃口來。講真,買iPad入門款的人大多數都是看電影的需求,或者是家長買給孩子上網課用的,對性能和配置本來就不怎么敏感,但對于價格是比較敏感的,所以iPad 10這一下子貴了1000元,肯定會讓人們選擇更便宜的iPad 9,哪怕收個二手都很香。
再說到新款iPad Pro,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升級到了M2芯片,性能方面的提升是毋庸置疑的,但升級點也就僅此而已了。而且說白了,iPad Pro本身就是給創作者準備的,它適合的是手繪、圖形設計、視頻剪輯、音樂編輯這些類型的愛好者或工作者,它們對于性能的需求是剛性的。一般玩家顯然沒必要入手,當然土豪玩家除外,直接一步到頂上旗艦。
退一步說,新款iPad Pro+妙控鍵盤+2代Apple Pencil的價格都一萬大幾了,但依舊是iPad OS,就生產力屬性來講肯定沒法跟MacBook Pro相比。因此,就算搭載M2芯片的iPad Pro很強悍,也注定是拿來臨時性做做創作的工具,主力還是得交給MacBook Pro。
另外,大家估計也看出來了,蘋果凡是不開發布會就上架的產品,肯定都是擠牙膏的升級。大家認同不?
周,藍廠三連發布了自家的折疊屏 X Fold、大屏機 X Note 以及平板 vivo Pad,好不熱鬧。
X Fold 和 X Note 托尼都已經上手評測過了,現在只剩下這臺 vivo Pad 平板還沒聊。
然后托尼發現了一個好玩的事情。
藍廠這臺平板發布之后,小米、OPPO、vivo 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平板產品線。
而且他們三家就像商量好了似的,平板參數配置差不多,價格賣的也都不貴。
難道說,安卓平板真要準備抱團上位干 iPad 了?
能不能上位干 iPad 托尼不知道,但要說給三臺平板挑挑毛病,托尼還是挺有傾訴欲的。
正好,這三臺機器都在托尼手上,干脆咱們就放到一起好好聊一聊,看看哪家平板的毛病最少、花樣最多。
我分別挑選了小米平板 5 Pro、OPPO Pad 以及vivo Pad 三臺設備,并幫他們把裝備拉滿,配好了全套的鍵盤和筆。
三臺平板的硬件參數、價格以及安兔兔跑分托尼先貼在下面了,有興趣看參數的差友可以先睹為快。
外觀設計方面,托尼在這三臺平板中,最喜歡的是 vivo Pad 的設計,這次藍廠調的藍色,確實是很耐看。
在硬件配置和性價比的維度上,其實沒啥好多說的,國產廠商相互之間卷的比誰都明白。
平板買回去,大部分消費者也就是放個愛奇藝或 Bilibili,懂得都懂。
真正能體現平板產品力的地方,其實是在娛樂功能以外的部分,而這部分的核心,其實從配件和互聯功能中,就可見一斑。
給平板配鍵盤和觸控筆本身沒多大毛病,畢竟光有那么大塊屏幕,是當不成生產力的,必須得有點高端的 “ 輸入裝備 ” 加持。
但這三家對于鍵盤和筆的重視程度,又沒有那么積極。
就拿鍵盤的折疊來說吧,OPPO 和小米采用的是背吸式鍵盤,放在桌面上折一下就能支棱起來。
而這兩塊鍵盤最大的問題在于,裝上之后平板只能以一種角度立在桌面上打字,沒法調整。
小米這塊鍵盤的觸點甚至還在底部,如果想要躺平打字的話就直接斷連給你看。
OPPO 的鍵盤倒是能放平打字,但它采用的是三方配件商 Rapoo 訂做的藍牙鍵盤。
不僅平時連接的時候要一直把藍牙開著,還得單獨給這塊鍵盤充電。
托尼現在終于明白為什么蘋果的妙控鍵盤賣這么貴了,懸浮式鍵盤真的是好用又輕便啊。。。
OPPO 和小米的這兩塊鍵盤雖有槽點,可在日常使用上倒沒什么大問題,最讓托尼崩潰的是 vivo Pad 鍵盤的設計。
雖然它既有觸控板、又能調整平板的角度,但它的鍵盤背殼,是從上往下折的。。。
只要你沒有遵循先折疊再站立這個步驟,就有可能引發嚴重的跌落事故,這塊磁吸觸點的松弛程度,就像托尼日漸失去光澤的皮膚。
別問,問就是遭受到了 100% 的Emotional Damage ▼
觸控筆這塊,小米和 OPPO 用的是和 Apple Pencil 一樣支持磁吸充電的觸控筆。
標配 4096 級的壓感和高采樣率,讓他們可以支持更豐富的筆鋒書寫以及更好的跟手體驗。
不過目前安卓端支持的觸控筆的 App 會少一些,除了第一方的畫板之外,OPPO Pencil 倒是對 Huion Sketch 等主流軟件做了適配。
畫起來輕重緩急都能體現,筆刷和基本的著色器也有,可在繪圖功能上,Huion Sketch 還是沒蘋果的 Procreate 來的豐富。
而 vivo 則是用上了和 Surface Pen 一樣,要塞進一枚 9 號干電池的觸控筆。
雖然前者看起來不用塞電池,要厲害一點,可實際測試下來,獨立塞電池的筆確實要更牛逼一些。
就拿寫筆記的部分來說吧,小米和 OPPO 的筆只局限在了畫畫上,不支持手寫識別。
而 vivo Pad 的觸控筆 + 配套的 App,不但支持手寫字體識別,還能涂抹刪除,對于有手寫筆記需求的朋友來說爽到起飛。
不過這個功能在手寫英文的時候,單詞與單詞之間似乎不會自動空格,需要手動摁鍵盤。
畫畫方面,三支筆的交互邏輯和 iPad 基本類似,但因為安卓端并沒有像蘋果端有 Procreate 那樣的殺手級畫畫軟件,所以觸控筆的潛力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
OPPO 平板觸控筆切換橡皮 ▼
總的來說,這三款平板配件的綜合體驗,基本在臥龍鳳雛之間。
硬要排個名的話,OPPO 平板鍵盤的打字手感最好,而 vivo 平板的觸控筆功能最豐富。
可把他們的體驗放到 iPad 跟前一對比,還是要差了一截,即使是同樣一個功能,使用細節也完全不一樣。
比如三款安卓平板的磁吸筆磁力都不強、側邊位置也不好摸索,吸十次可能會掉七次。
而 iPad 不管是 Air4 還是 Pro,都是一吸就牢。
又比如說,小米的觸控筆支持長按自由截屏,看到啥重要的,摁住一劃就有,相當方便,不過編輯截圖內容要進入二級菜單操作。
而 iPad 的截屏功能比小米多想了一步,它在截完屏之后,直接用 Apple Pencil 就可以在截圖中涂涂畫畫、標注信息。
如此一 “ 筆 ”,高下立判了。
除了筆和鍵盤之外,托尼發現藍綠米不約而同的在平板上標配了一個叫 “ 跨屏互聯 ” 的功能,。
這項功能之前在華為的設備上大家就見到過,作為設備相互關聯的一種形式,還挺直接的。
用好了,是提升生態體驗,用的不好,也無傷大雅。
但說實話,三家都沒好好把這個功能優化到最好。
矮子里拔高個兒,完成度上做的比較好是 vivo Pad,結合 Origin OS HD 的系統 UI,已經有點互聯辦公內味兒了。
只要是用藍廠Origin OS 的手機,在開啟 NFC 之后往 vivo Pad 的右上角一掃,就能把手機屏幕投射到平板上。
對比在手機設置里一通找的交互,還是要方便不少。
連上之后,手機的所有操作都能同步到平板上來,包括手機攝像頭在內,也可以在平板上調動。
拿這功能當相機監視器梳頭或許也是個好用處。
文件傳輸上,vivo Pad 支持照片的直接拖拽,不過在傳完之后需要點擊一下才能放大顯示,要是拉過來之后能直接大屏顯示就更舒服了。
OPPO 和小米兩兄弟對比藍廠就比較尷尬了,小米跨設備照片是能拖,但沒辦法直接拖到平板的桌面上,一定要拖進文件夾才行。
至于 OPPO,則是完全拖不了。。。
總結來說,把手機投屏到平板上之后的交互,第一次確實讓人眼前一亮,可新鮮勁過去后,再打開它的欲望就不大了。
咱們再看看人華為是怎么做的,在做好 “ 跨屏 ” 的同時, 他們還把 “ 互聯 ” 給管貫徹到底了。
比如華為可以在平板上做手機端的文件管理,一終端掌握所有設備的情況,這就把平板的優勢給激發了出來。
在測試過程中,托尼還碰到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
那就是小米的 “ 跨屏互聯 ” 功能,還得去小米社區申請 “ 小米妙享中心 ” 的內測,才能進行下載體驗。
藍綠都直給了,就小米還在內測。。。
你米社區的積分,還必須達到金凡老師訂下的 200 分,才能加入 “ 妙享受中心小組 ”,嘗鮮這個功能,不然就只好去重溫《 圣經 》了。
但只要你通過了金凡老師的試煉,就有資格在小米平板上使用 “ 跨屏互聯 ”。
不得不說小米的連接的交互方式還是挺有意思的,是以拖動氣泡的方式,將手機拖動到平板設備上。
有點 “ 萬物互聯 ” 內味兒了。▼
除此之外,托尼覺得這三臺平板的 “ 跨屏互聯 ” 的功能,還只是限于 “ 把手機投屏到平板 ” 上罷了。
這次托尼在評測這三臺平板的時候,有意找了 “ 鍵盤、觸控筆 ” 以及 “ 跨屏互聯 ” 這兩個點來切入。
不為別的,就為了看看廠商們到底愿意為自己的平板傾注多少 “ 生產力 ”。
然而結果是令人遺憾的,他們是做了,只是沒認真做。
慶幸的是,現在買平板的人,大約也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如今人們在要不要買平板的問題上,另一個考量的競品維度,是筆記本。
o → a ▼
換句話說,大部分人在意的點,是自己到底是需要一臺筆記本,還是平板。
托尼覺得,盡管平板電腦它也叫電腦,但和真正的筆記本相比,它的購買優先級并沒有那么的高。
從我自身的角度出發,我認為大眾擁有個人數碼設備的順序應該先是手機、電腦 / 筆記本,最后才輪到平板。
說到底,平板能做的大部分事,將就一下在手機上也能做,而要拿筆記本做的大事,平板都做不了。
平板電腦真正的受眾,一定是對自身定位非常明細的角色。
像是需要隨時聽網課、練習繪畫的學生黨,又或者是經常出差、需要隨時快速編輯文字、PPT 的打工人。
今天介紹的這幾款安卓平板,大概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但托尼的最終建議是:
既然下定決心買了,那就對自己好一點,多花點錢上體驗更好的 iPad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