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小伙伴們見過很多不同顏色的USB接口,那么為什么有那么多的顏色標識呢?這些不同的顏色又有什么含義呢?
首先認識一下什么是USB:
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總線)是一種用于連接計算機和外部設備的標準化接口。它于 1994 年由蘋果公司、IBM、Compaq、DEC、Intel、Microsoft 等 7 家公司聯合制定。USB 接口具有以下特點:
1. 熱插拔:用戶可以在計算機運行過程中插拔 USB 設備,無需重啟計算機。
2. 即插即用:USB 設備插入后,操作系統會自動識別并安裝相應的驅動程序。
3. 標準化:USB 接口具有統一的物理規范和電氣規范,使得各種品牌和類型的設備能夠相互兼容。
4. 傳輸速度快:USB 接口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目前最高可達 40Gbps(USB 4 標準)。
5. 供電靈活:USB 接口可以為外部設備提供電源,最大供電功率可達 100W(USB-C 接口)。
USB 接口廣泛應用于各種設備,如鼠標、鍵盤、打印機、掃描儀、數碼相機、移動硬盤、手機數據線等。
USB 接口的顏色標識主要與傳輸速度和充電功能相關。
白色:USB 1.0接口,傳輸速度最高為12Mbps。
黑色:USB 2.0接口,傳輸速度最高為480Mbps。
藍色:USB 3.0接口,傳輸速度最高為5Gbps。
藍綠色:USB 3.1接口,傳輸速度最高為10Gbps。
USB 3.2接口,最高傳輸速度為20Gbps,顏色沒有固定的標準,可能是白色、黑色、藍色、黑色、藍色、藍綠色等。
USB 4:最高傳輸速度40Gbps,顏色同樣沒有固定的標準。
白色、黑色、藍色、藍綠色:這些顏色的 USB 接口主要與傳輸速度相關。
紫色:代表 USB 充電速度為 0.5 A(500 mA)。
綠色:代表 USB 充電速度為 0.9 A(900 mA),有時也被用來表示支持快充功能的 USB 接口。
黃色:代表 USB 充電速度為 1.5 A(1500 mA),通常用于表示支持快充功能的 USB 接口。
紅色:代表 USB 充電速度為 2.1 A(2100 mA)或更高,一般用于表示支持快充功能的 USB 接口。
橙色:代表 USB 充電速度為 3 A(3000 mA)或更高,通常用于表示支持快充功能的 USB 接口。
另外,黃色,橙色,紅色也可以表示支持大電流,或電腦關閉狀態下充電。
紫色、綠色、黃色、紅色、橙色:這些顏色的 USB 接口主要與充電功能相關。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設備制造商可能會使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識其產品。另外,USB 接口的顏色并不影響其實際性能,主要起到標識作用。要確定 USB 接口的充電功能,還需要參考設備說明書或通過實際測試來確認。
不同顏色 USB 口代表的含義:
?? 白色:USB 1.0 接口
?? 黑色:USB 2.0接口
深藍色:USB 3.0接口
藍綠色:USB 3.1接口
? 有一點需要注意下
白色、黑色、深藍色、藍綠色,主要跟傳輸速度相關
紫色、綠色、黃色、紅色、橙色,主要和充電相關
更多詳細介紹可查看圖片~
[電影R] USB端口顏色是識別USB 類型的方法之一,但它不是識別USB類型的標準和推薦方法。大多數的廠商還是會遵循類似的顏色模式。
[中關村在線鍵鼠頻道原創]依靠著真實可見的傳輸速率提升和硬件廠商的廣泛使用,USB3.0接口經過5年時間的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電腦上的標配數據接口。從起初的僅在Intel原廠主板上配備,到現在遍地開花,USB3.0接口成功的獲得了包括主板及外置存儲設備制造商等眾多硬件廠商的支持。連手機制造商三星也開始在2013年起,使用USB3.0接口作為GALAXY Note系列手機數據傳輸接口。
USB3.0接口為用戶帶來的提升,同樣顯而易見,更強大的供電性能,讓USB3.0從容應對機械式移動硬盤的供電需求。近10倍的存儲/讀取速度提升,讓USB3.0成為移動存儲設備的最愛,以往需要個把鐘頭才能拷完的文件,現在分分鐘就能搞定,大幅縮短了用戶等待時間。
USB3.0技術在以U盤為主的移動存儲設備上廣泛應用
USB3.0接口普及率越來越高,所涉及領域也越來越廣,除去移動存儲設備和手機外,出于傳輸碼率方面的考慮,部分廠商在音頻解碼器方面也開始嘗試使用USB3.0接口進行數據傳輸。USB3.0接口影響力越來越大,但時至如今,鍵鼠外設領域卻仍是USB3.0接口從未涉足的凈土。
部分音頻設備制造商開始在解碼器領域 嘗試使用USB3.0接口進行數據傳輸
為何在其它領域大紅大紫的USB3.0接口,卻不愿踏足鍵鼠久設領域?這一切究竟是因為工藝難度,還是制作成本,還是用戶接受程度等其它原因?USB3.0接口加載到鍵鼠外設上時,是否能為用戶的使用感受帶來像移動存儲設備那樣直觀的提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鍵鼠外設和USB3.0接口的那些事。
小孩沒娘,說來話長。想要知道USB3.0接口為何難以在鍵鼠外設領域施展抱負,咱還得先來回顧一下鍵鼠外設產品的接口發展歷程,看看鍵鼠外設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才會更換接口,每次更換接口后,都會為用戶帶來那些方面的提升。
早期電腦往往采用鍵盤、顯示器、主機一體式設計 無須考慮接口
雖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早在1964年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鼠標,但在此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鼠標一直都處于概念性產品階段,直到上世紀80年代開始,鼠標才逐漸開始普及。所以早期電腦其實是鼠標的,完全依靠鍵盤輸入命令來進行人機交互操作(打孔紙帶那段和本文沒什么關系,就先不算了)。由于早期電腦多采用一體式設計,鍵盤直接與主板相連接,電腦上的鍵盤無法更換,所以那個時代的電腦鍵盤,也沒有什么接口可言。
1981年 IBM推出5150個人電腦時 首次對鍵盤接口進行定義(圖片引自維基百料)
早期鍵盤所使用的AT接口特寫
鍵盤接口的亂象,直到1981年IBM推出PC兼容式個人電腦時,才被藍色巨人所終結。為便于用戶更換,也為了配件廠商能夠生產出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外部配件,IBM制定了PC接口標準,鍵盤擁有了統一的接口定義,廠商可以生產出能夠在不同電腦上使用的鍵盤,用戶也可以在鍵盤出現問題時自行購買更換。此后不久,IBM又對鍵盤接口進行重新設計,先后推出了XT/AT接口定義,很多80回憶中還留有那個白色的,大大的圓型鍵盤插頭的印象。
早期鼠標沒有專用接口 使用通用串行接口與電腦進行連接
PC兼容式個人電腦的問世,也促成了鼠標的發展普及,早期鼠標都是作為電腦選裝配件,為滿足圖形設計用戶需求而出現。IBM當時并未為鼠標設計專用接口,外設廠商為保證鼠標兼容性,利用電腦必備的串行接口通迅協議來設計鼠標,原本為通用性設備設計的串口,成為了當時鼠標的標準接口。
作為當時電腦連接外部設備的主要接口之一,串口在用戶日常使用中有著極高的使用頻率。鼠標對寶貴的串口資源占有,直接影響到用戶電腦操作體驗。考慮到以MAC、Windows為代表的圖形化操作系統逐漸普及,鼠標的使用范圍將會越來越廣,為不影響其它設備連接電腦,IBM公司為鍵盤鼠標設計了一套專用的接口,這就是此后十余年中在鍵鼠外設領域一直占據主導性地位的PS/2接口。
紫鍵盤綠鼠標 指的就是電腦主板上專為鍵鼠設計的PS/2專用接口
PS/2鍵盤接口可向下兼容 使用不同的轉接線 可讓鍵盤在PS/2及AT接口之間進行切換
不知道有沒有網友和筆者一樣,剛開始接觸電腦時背著“串針并眼、紫鍵盤綠鼠標”之類的話來熟悉電腦背后的各種接口。其中的“紫鍵盤綠鼠標”指的就是IBM為鍵盤鼠標設計的PS/2專用接口。其中紫色PS/2接口為鍵盤專用,綠色PS/2接口為鼠標專用。與之前的XT/AT接口相比,PS/2接口體積更為小巧,兩者之間可以通過轉接線進行轉換,以保證早期設備可以在新電腦上繼續使用。
一代經典羅技機械銀貂 部分版本即采用PS/2接口設計制作
與鍵盤上所使用的XT/AT接口可以通過轉接線轉換成PS/2接口不同,由于使用了完全不同的接口定義,串口鼠標無法通過轉接方式連接在綠色的PS/2鼠標接口上。與串口相比,PS/2接口鼠標無須占有通用型接口,用戶在鏈接其它外部設備時更加方便。用戶可以通過系統設置對鼠標回報率進行更改,其最高可達300Hz,能夠追求苛刻操作手感的游戲玩家帶來更細膩的操作體驗。
1998年 雷蛇推出首款鼠標Boomslang 2000即已采用USB接口設計 并配備PS/2轉接頭
PS/2接口雖然實現了專口專用,但美中不足的是該接口不支持熱插撥功能,且由于直接與主板I/O芯片進行通訊,當鍵鼠出現故障或松脫時,很容易出現I/O芯片損毀問題。恰在此時,具有高度通用性的USB接口出現了,相比于傳統串口,USB接口不僅支持熱插撥功能,數量也要相對多一些(2~4個),在那個USB設備相對較少的年代(通常只有打印機和攝像頭、游戲手柄會占有USB接口,什么您說U盤,那玩意太貴了我們還是用軟盤吧),使用USB接口連接鍵鼠外設,即可解決熱插撥問題,又不會占有關鍵性接口,USB接口開始逐漸成為鍵鼠外設設計的新方向,USB接口鍵鼠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與PS/2接口鍵鼠并存于市場上。
早期USB鍵鼠使用USB1.0/1.1協議設計,通過轉接頭轉換后,依舊可以在PS/2接口上使用,這一設計可以保證用戶在USB接口數量不足時,只需配備一個小小的轉接頭就可以通過鍵鼠專用接口與電腦進行連接,確保了新老設備的完美兼容。
PS/2接口鼠標可以通過調節 將回報率提升至最高300Hz
被FPS玩家奉為神器的IE3.0鼠標USB接口下采樣率僅為125Hz
但由于USB接口為通用型設備接口(這一點從他的正式名稱“通用型串行總線接口”上就可以看出),其早期版本傳輸速率較低,在性能方面尚無法與專為鍵鼠設計的PS/2接口相抗衡,主要表現為USB1.1接口下,鼠標回報率僅為125Hz且無法調節,鍵盤最多只能實現任意6鍵無沖。相比PS/2接口下鼠標回報率最高可達300Hz,鍵盤可以實現全鍵無沖效果。追求極致體驗的玩家更愿意通過轉接頭將USB接口鍵鼠連接到PS/2接口上使用。
羅技G5游戲鼠標采用USB2.0接口設計
從羅技G5開始 鼠標正式步入USB2.0時代 回報率可達1000Hz 并可通過驅動調節
可以說,除去熱插撥功能所帶來的便捷性以外,早期USB接口并未給鍵鼠外設帶來實質性性能提升。但隨著USB2.0時代及其它新技術的到來,PS/2接口在鍵鼠外設方面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USB2.0接口不僅具有熱插撥方面的優勢,更打破了PS/2接口鼠標最高300Hz的回報率,通過驅動軟件或硬件切換,鼠標在USB2.0接口下可以實現默認500Hz,最高1000Hz的回報率。為照顧老用戶使用習慣,廠商還可以通過軟件調節,讓鼠標實現250Hz、333Hz等回報率檔位。
通過虛擬USB HUB技術 鍵盤可在USB2.0接口上實現全鍵盤無沖
雖然USB2.0接口并未對鍵盤的防沖突功能起到實質性提升,但借助于全新的主控芯片及內置固件所實現虛擬USB HUB技術,讓鍵盤也可以輕松實現全鍵盤無沖功能,越來越多的外設廠商開始使用USB2.0接口生產鍵鼠外設產品,傳統的PS/2接口開始逐漸走向末路。為節省不必要的成本,部分以性價比為主打賣點的消費級主板,甚至直接取消了PS/2接口。通用性與傳輸速率的完美結合,令USB2.0從此穩坐鍵鼠外設接口的頭把金交椅。
回首鍵鼠外設接口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出每一次的接口更換,都是為了給用戶帶來更為出色的使用感受提升。換言之,正是用戶對使用感受的追求,推動著鍵鼠外設接口的變革。
PS/2接口的出現 對鍵鼠外設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
PS/2專用接口取代PC/XT/AT/串口等接口,帶來了接口小型化和傳統速率方面的提升。USB1.0/1.1接口的出現,通過熱插撥特性為用戶帶來了便捷的使用條件。而USB2.0接口及其它新技術的出現,在解決了鍵盤抗沖突問題的同時,帶來了鼠標傳輸速度方面的大幅提升,部分鍵盤甚至也開始使用USB2.0技術制作,以追求更高的回報率和更快的響應速度。
即便是性能強勁的高端游戲鼠標USB2.0接口也足可滿足需求
熱插撥,1000Hz回報率,穩定的供電性能,USB2.0接口的表現,已經完美的解決了鍵鼠外設對于接口方面全部需求。在鍵鼠外設技術發展高度成熟,產品性能全面過盛的今天,用戶很難再提出新的需求,促動鍵鼠接口進行新一輪的革命。
高性能游戲鼠標考驗的是鼠標內部的主控芯片 USB2.0接口不會成為數據傳輸的瓶頸
相比U盤、移動硬盤等移動式存儲設備,鍵鼠外設對于供電強度和傳輸速度等方面完全沒有需求,目前性能最高的A9800激光引擎雖然每秒可以產生10.8M的數據量(A9800引擎成像CMOS尺寸為30×30像素點,刷新率為12000FPS),但其采樣數據通過主控芯片處理后,傳輸給電腦的已是寥寥無幾。頂級游戲鼠標超高的采樣率和刷新率考驗的僅僅是鼠標主控芯片,并不會增加電腦的數據處理量,USB3.0接口強大的數據傳輸能力,在鍵盤鼠標面前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除去外設產品本身需求和用戶使用需求有限外,USB3.0之所以沒有像USB2.0那樣在鍵鼠外設產品上全面普及,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設廠商無意介入USB3.0領域。說起來似乎令人無法相信,通常來說,新技術的應用,往往能夠對用戶的消費需求進行更好的刺激,尤其是在IT行業當中,新的技術,往往是產品推廣時的主打亮點。不過對于鍵盤來鼠標來說,事實恰恰如此。
如果沒有醒目的藍色標示 USB3.0與USB2.0接口長的幾乎是一模一樣
USB3.0接口看起來無論是在外觀還是細節尺寸方面,均與USB2.0接口保持高度一致,如果不是配上的藍色標識,普通用戶真的很難將USB3.0和傳統的USB2.0接口區分開來。雖然外形一致,USB3.0接口也可以向下兼容USB2.0接口,但不得不說的是,兩種接口無論在結構還是原理方面,均有著巨大的差別。
USB2.0插頭內部僅有四根針腳
傳統的USB2.0接口由四根針腳組成,其中兩根針腳負責數據傳輸,兩根針腳負責供電。而USB3.0接口針腳數量則由4根提升到了9根,以USB3.0標準公頭為例,其中前半部分的四根針腳定義與USB2.0完全相同,是一個完全獨立的USB2.0接口,而插頭的后半則增加了5根針腳,這一部分才是真正用于USB3.0接口進行供電及數據傳輸的針腳。當USB設備插入時,系統會根據接入的針腳識別進行連接的是USB2.0設備還是USB3.0設備,如果是USB2.0設備,則進入USB2.0通道,反之亦然。USB3.0所謂的兼容,只是在內部增加了一個獨立的USB2.0接口,如果設備是通過USB3.0通道與系統相連接,則USB2.0部分完全不起作用。
相比于USB2.0接口 USB3.0則要復雜的多 內部共有9根針腳
USB3.0接口完全獨立 所謂的“兼容”則是通過增加USB2.0接口實現的
這意味著外設廠商如果要鍵鼠產品上使用USB3.0接口,除去需要保證設備在USB2.0模式下可以正常使用,還要根據USB3.0的設計標準和針腳定位,再開發一套全新的系統,以便滿足USB3.0接口使用需求。對于以薄利多銷為主導營銷模式的鍵鼠外設產品來說,這樣的設計必然會導致產品制造成本提升。由于需要設計新的電路,廠商必須在產品研發初期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新電路系統的研發,從而導致投資風險增大。現階段有著技術高度成熟,且足可滿足用戶需求的USB2.0接口,廠商當然不會甘冒風險來進行一項幾乎對用戶使用感受毫無提升的技術變革。這也是USB3.0技術遲遲未能進入鍵鼠外設領域最主要的原因。
酷冷至尊鋁元素機械鍵盤是一款極少數采樣USB3.0元素設計的外設產品
不過并非所有廠商都對USB3.0技術無動于衷,老牌散熱廠商酷冷至尊就推出了一款零售價格高達千元的“鋁元素”機械鍵盤,該鍵盤上設計了一個USB3.0 HUB,讓用戶可以方便快速的連接諸如U盤,移動硬盤等支持USB3.0技術的移動存儲設備,做為用戶,我們還是很樂意看到廠商對新技術進行嘗試,并將其付諸于現實。
鋁元素機械鍵盤 USB HUB部分具備USB3.0功能
USB3.0技術離真正進入鍵鼠外設領域并全面普及,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未來會怎樣,又有誰能真正了解,歡迎大家在文章下方留言,說出你對USB3.0接口的看法,我們將在評論中與您繼續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