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注->原理圖標注若對自動設置標號不滿">
添加庫文件
先如圖所示依次點擊;
之后會出現下圖,點擊安裝,找到你的庫所在的位置,選中即可
放置圖標
在快捷方式中,右擊放置走線的按鈕用ad畫pcb板詳細步驟,選擇網絡標簽
網絡標簽還可以用來連接走線。
首先把網絡標簽和引腳連接如圖
紅框顯示的就表明標簽和引腳連接成功
將連線由90°變為45°:在英文狀態下按shift+空格可以改變線連接的角度
想要在命名的時候實現上劃線,只需要在名字的字母后加反斜杠\
輸出I\N\T\1\即可達到圖中效果
繪線,不同于走線,是用來作為標識表示的。 不要用他們畫帶有電器設備的原理圖。
整體修改標號:
工具->標注->原理圖標注
先從處理順序處確定直接設置的標號順序,確定后點更新更改列表,再點擊右下角接收更改。
若對自動設置標號不滿意,工具->標注->重置原理圖位號就可以重新設置。
設置元件鏡像對稱快捷鍵:
英文狀態下:Y上下鏡像,X左右鏡像。(在原理圖中,只要管腳不發生變化,那就沒事)
管腳設置:
選中元件后點擊看pin。
這是打開管腳可視和不可視的區別(點小眼睛)
新建元器件:
文件->新建->原理圖庫
先用下圖所示放置輪廓,放置完成后放置引腳(管腳)
:管腳號(選擇管腳的話這個叫管腳號)
注意,引腳要朝外,具體操作如圖。
雙擊此處修改元件名。
最后保存即可。直接從原理圖庫使用該原理圖
在同一個原理圖庫內新建多個元件:
打開自己建造的原理圖庫:工具->新器件。輸入名字即可。
讓元器件不按照設置的格子走:
按ctrl鍵拖動元器件可以隨意拖動。
在同一個元件里制作兩個部分:
工具->新部件。
制作PCB庫:
設置封裝圓心形狀(內孔):
紅色選中的位置
設置最小移動路徑:
設置焊盤大小
繪制封裝邊框:
一定要用Top 實心層繪制邊框,這個層不導電。
黃色框框就是用在實心層的先畫的。
焊盤:
“Layer”選項可以改變焊盤的層(如果是直插元件選擇“Multi-Layer”,如果是貼片元件選擇頂層“Top Layer”或者底層“Botom Layer”)
直插式焊盤:Multi-Layer層
貼片式焊盤:頂層“Top Layer”或者底層“Botom Layer”
給元件添加封裝:
1.去自制的原理圖庫找到要添加封裝的元件
2.在界面設置中選中引腳,Add.
3.在出現的PCB模型選項卡上,點瀏覽會出現瀏覽庫選項卡,選中自己想要的封裝,確定就可以了。
4.此時,我們在原理圖上放在元件后,就有封裝了
方法二:直接在原理圖上加封裝
在原理圖中選中想加封裝的元件,步驟同上。
繪制邊框:
字母Q可以快捷切換英寸和毫米
首先用快捷工具的標準尺度畫出對應的長度,其次在keep -Out Layer 層用線畫出你想要的邊框。
設計->板子形狀->按照選擇對象定義 即可生成相對應的形狀
PCB的層:
Top Layer 頂層走線;可以導電。走線
Layer 底層走線;可以導電。走線
:物理的機械層 負責板子的尺寸。注意畫的時候要用線,不要用走線
Top :頂部實心層線
keep -Out Layer 電器的外框層要用走線放在
放置PCB的元器件:
1.元器件擺放可以參考原理圖用ad畫pcb板詳細步驟,原理圖在一起的盡量把他們放到一起
2.輸出的元器件和開關要放到板子的邊緣,注意USB的頭要朝外放。
3.單位的換算:=2.54mm=兩個引腳之間的間距。在這里再次強調,按Q鍵切換mm/mil
4.安全間距:走線離無效焊盤的最小間距
設計->規則->如圖
5.設置布線的首選寬度
設計->規則->如圖
6.過孔:當一個元器件在層,一個在Top層 使用過孔讓他們可以連接
具體操作是在想放在過孔的地方按小鍵盤的+;或者快捷方式放置過孔
7.元器件旋轉45°
在pcb文件下點擊黑色背景右鍵->優先選項
把光標類型更改為large 90可以很容易的走直線
8.把元器件從top層移動到層
選中元器件按L鍵,就可以設置。注意,千萬不要在PCB圖下按X,Y鍵鏡像翻轉元器件。
9.檢查pcb是否走完線:
點擊右下角
如圖點擊
自動布線:
1.首先要對不同線路設置自動線寬(以GND為例)
設計->規則->如圖
2.設置其他規則
3.布線->自動布線->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