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啟動NiuTrans項目,開始面向研究的開源機器翻譯系統搭建。2012年,沈陽雅譯公司成立,正式啟動小牛翻譯產業化工作,研發商業化小牛翻譯產品,支持中英日韓語言翻譯。2018年,小牛翻譯開放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小牛翻譯目前已支持184種語言,成為全世界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
城市感受:我的根在沈陽。沈陽適合創業期的研發企業,如果不是在沈陽,就不會有今天的“小牛翻譯”。
營商建議:人才比錢更重要,希望政策幫助企業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增加人才貯備厚度。政府背書更有利企業創建品牌,爭取更多資源。
“成功的秘訣是屢敗屢戰。”恩師姚天順教授的一句話,對朱靖波來說,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公司發展都讓他受益匪淺。說起“小牛翻譯”,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有些陌生,但擁有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科研血統的小牛翻譯團隊,在國內機器翻譯領域屬于產學研領軍團隊。
科研實力雖雄厚,但小牛翻譯從實驗室轉戰市場并非一帆風順。朱靖波先后進行了三次創業嘗試,才最終摸索出合適的模式,讓產學研真正形成閉環。“最難的時候,勒緊褲腰帶都已經勒到極限了,最可怕的,我們還不明白商業模式。”朱靖波坦言,他不懼怕失敗,失敗之后要做的就是從頭再來。
1996年,碩士剛畢業的朱靖波在三好街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嘗試。那時,他有的是一間出租屋、一張電腦桌、一臺電腦,和朋友給的不到2萬元資金。一年多之后,這次嘗試宣告失敗。
朱靖波決心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機器翻譯技術正處于迭代更新的轉折點,朱靖波也從恩師姚天順教授手中接過實驗室掌門人的位置,不甘心的他開始了第二次嘗試。但技術和市場之間的矛盾客觀上依然存在,導致了朱靖波第二次創業失敗。2006年,朱靖波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師從谷歌翻譯創始人弗朗茨·約瑟夫·奧赫的博士后導師、前國際機器翻譯學會主席愛德華教授。
2007年,朱靖波回國,他的博士開門大弟子肖桐也從日本學成歸來。朱靖波帶著科研團隊開始了第三次機器翻譯系統研發。2012年,朱靖波從同學、朋友那里籌到200萬元資金,沈陽雅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筆錢在2014年下半年已經花光。最艱難時,朱靖波一度萌生“退回實驗室繼續埋頭做研究”的想法,但信仰讓他堅持下來。直到2015年,科大訊飛的500萬元注資讓公司重獲新生。終于,朱靖波帶著這只倔強的“小牛”熬到柳暗花明。
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支持中文與187種語言互譯,包括英日韓俄法西等國際主流外語、“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實現“維蒙藏哈朝彝壯”七大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的系統……
小牛翻譯的實力毋庸置疑,得到注資之后,朱靖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專注做基于深度學習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研究。業界普遍認為第三代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到產業化還學要八到十年時間,但微軟、谷歌都已開始了相關研究。
現實超過所有人想象。第二年10月,谷歌、微軟相繼進入產業界。小牛翻譯也在當年底進入產業界,成為業內最早推出的此類產品。小牛在業內聲名鵲起,與科大訊飛、騰訊QQ瀏覽器部門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市場迎來
大爆發。同年,團隊折桂內地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高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成為內地目前唯一一個獲得該獎的機器翻譯研發團隊。
做科研是艱苦的,也要耐得住寂寞。帶著一支科研型團隊創業又何嘗不是這樣。祖籍浙江永康的朱靖波從1990年考入東北大學計算機系,他的生活重心就全部轉移到了沈陽。談及對沈陽的感情和印象,朱靖波說得很實在,“它是你的家,你對你的家會如何點評?”
在沈陽生活29年的朱靖波,求學、科研、創業、生活幾乎都在這里。創立東北大學自然語言實驗室的姚天順教授,不僅是朱靖波學術和事業上的恩師,更是人生導師,對朱靖波影響至深。小牛翻譯團隊孵化于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團隊百余名研發人員,小牛翻譯公司核心技術骨干主要來自東北大學實驗室。東北大學對朱靖波不僅是求學的學府,也是讓他的“小牛”如今牛氣沖天的底氣所在。小牛翻譯在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東北大學和計算機學院的大力支持。因此朱靖波常說,“我的根在沈陽。如果換個地方,小牛可能早就沒有了。”這也道出小牛翻譯之所以在沈陽初創、成長的原因。
“沈陽非常適合創業初期的科研企業發展,不那么浮躁的環境讓人可以心里非常安靜的做研究,這是很難得的,但也是必要的。”朱靖波直言,小牛翻譯團隊的很多成員,如果跳槽到北上廣等城市,收入可能會翻番。留在小牛翻譯團隊的成員們,與其說是為收入工作,不如說是為了信仰拼搏。
朱靖波一直記得導師姚天順教授跟他說過的“技術總應該用出去”這句話,也一直帶著小牛朝這個方向努力。最近,遼寧省成立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朱靖波在活動現場感覺到社會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有官方支持肯定是一種助推力,研發上有政策扶持,這對我們樹立品牌很有用處,也會減少溝通成本。”
朱靖波認為,營商環境是一種“軟環境”,就目前情況,如果政策能更加注重幫助企業吸納、留住人才,將比資金上的支持還重要。“一輩子能干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我們的團隊在干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我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機器翻譯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機器翻譯服務。”朱靖波對小牛翻譯的未來信心滿滿。即使將來小牛翻譯的其他部門部署在北上廣等城市,核心的研發團隊仍將留在沈陽。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王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 陳錦芳
業經歷:朱靖波博士,小牛翻譯創始人,東北大學計算機學院人工智能系教授、博士生導師。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獲得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香港城市大學和美國南加州大學ISI訪問學者。
2007年啟動NiuTrans項目,開始面向研究的開源機器翻譯系統搭建。2012年,沈陽雅譯公司成立,正式啟動小牛翻譯產業化工作,研發商業化小牛翻譯產品,支持中英日韓語言翻譯。2018年,小牛翻譯開放平臺入選工信部首批“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小牛翻譯目前已支持184種語言,成為全世界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
城市感受:我的根在沈陽。沈陽適合創業期的研發企業,如果不是在沈陽,就不會有今天的“小牛翻譯”。
營商建議:人才比錢更重要,希望政策幫助企業吸引、留住更多人才,增加人才貯備厚度。政府背書更有利企業創建品牌,爭取更多資源。
“成功的秘訣是屢敗屢戰。”恩師姚天順教授的一句話,對朱靖波來說,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公司發展都讓他受益匪淺。說起“小牛翻譯”,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有些陌生,但擁有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科研血統的小牛翻譯團隊,在國內機器翻譯領域屬于產學研領軍團隊。
科研實力雖雄厚,但小牛翻譯從實驗室轉戰市場并非一帆風順。朱靖波先后進行了三次創業嘗試,才最終摸索出合適的模式,讓產學研真正形成閉環。“最難的時候,勒緊褲腰帶都已經勒到極限了,最可怕的,我們還不明白商業模式。”朱靖波坦言,他不懼怕失敗,失敗之后要做的就是從頭再來。
1996年,碩士剛畢業的朱靖波在三好街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嘗試。那時,他有的是一間出租屋、一張電腦桌、一臺電腦,和朋友給的不到2萬元資金。一年多之后,這次嘗試宣告失敗。
朱靖波決心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機器翻譯技術正處于迭代更新的轉折點,朱靖波也從恩師姚天順教授手中接過實驗室掌門人的位置,不甘心的他開始了第二次嘗試。但技術和市場之間的矛盾客觀上依然存在,導致了朱靖波第二次創業失敗。2006年,朱靖波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師從谷歌翻譯創始人弗朗茨·約瑟夫·奧赫的博士后導師、前國際機器翻譯學會主席愛德華教授。
2007年,朱靖波回國,他的博士開門大弟子肖桐也從日本學成歸來。朱靖波帶著科研團隊開始了第三次機器翻譯系統研發。2012年,朱靖波從同學、朋友那里籌到200萬元資金,沈陽雅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筆錢在2014年下半年已經花光。最艱難時,朱靖波一度萌生“退回實驗室繼續埋頭做研究”的想法,但信仰讓他堅持下來。直到2015年,科大訊飛的500萬元注資讓公司重獲新生。終于,朱靖波帶著這只倔強的“小牛”熬到柳暗花明。
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支持中文與187種語言互譯,包括英日韓俄法西等國際主流外語、“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實現“維蒙藏哈朝彝壯”七大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的系統……
小牛翻譯的實力毋庸置疑,得到注資之后,朱靖波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專注做基于深度學習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研究。業界普遍認為第三代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到產業化還學要八到十年時間,但微軟、谷歌都已開始了相關研究。
現實超過所有人想象。第二年10月,谷歌、微軟相繼進入產業界。小牛翻譯也在當年底進入產業界,成為業內最早推出的此類產品。小牛在業內聲名鵲起,與科大訊飛、騰訊QQ瀏覽器部門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市場迎來
大爆發。同年,團隊折桂內地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高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成為內地目前唯一一個獲得該獎的機器翻譯研發團隊。
做科研是艱苦的,也要耐得住寂寞。帶著一支科研型團隊創業又何嘗不是這樣。祖籍浙江永康的朱靖波從1990年考入東北大學計算機系,他的生活重心就全部轉移到了沈陽。談及對沈陽的感情和印象,朱靖波說得很實在,“它是你的家,你對你的家會如何點評?”
在沈陽生活29年的朱靖波,求學、科研、創業、生活幾乎都在這里。創立東北大學自然語言實驗室的姚天順教授,不僅是朱靖波學術和事業上的恩師,更是人生導師,對朱靖波影響至深。小牛翻譯團隊孵化于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團隊百余名研發人員,小牛翻譯公司核心技術骨干主要來自東北大學實驗室。東北大學對朱靖波不僅是求學的學府,也是讓他的“小牛”如今牛氣沖天的底氣所在。小牛翻譯在發展過程中也得到了東北大學和計算機學院的大力支持。因此朱靖波常說,“我的根在沈陽。如果換個地方,小牛可能早就沒有了。”這也道出小牛翻譯之所以在沈陽初創、成長的原因。
“沈陽非常適合創業初期的科研企業發展,不那么浮躁的環境讓人可以心里非常安靜的做研究,這是很難得的,但也是必要的。”朱靖波直言,小牛翻譯團隊的很多成員,如果跳槽到北上廣等城市,收入可能會翻番。留在小牛翻譯團隊的成員們,與其說是為收入工作,不如說是為了信仰拼搏。
朱靖波一直記得導師姚天順教授跟他說過的“技術總應該用出去”這句話,也一直帶著小牛朝這個方向努力。最近,遼寧省成立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朱靖波在活動現場感覺到社會對人工智能產業的認可度越來越高。“有官方支持肯定是一種助推力,研發上有政策扶持,這對我們樹立品牌很有用處,也會減少溝通成本。”
朱靖波認為,營商環境是一種“軟環境”,就目前情況,如果政策能更加注重幫助企業吸納、留住人才,將比資金上的支持還重要。“一輩子能干成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我們的團隊在干一件很偉大的事情,我們要做世界上最好的機器翻譯系統,為全球用戶提供機器翻譯服務。”朱靖波對小牛翻譯的未來信心滿滿。即使將來小牛翻譯的其他部門部署在北上廣等城市,核心的研發團隊仍將留在沈陽。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 王月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沈陽日報社新媒體中心編輯 陳錦芳
到東北大學的“牛”
你能想到什么?
是矗立在漢卿會堂門前
象征東大人剛毅和力量的“拓荒牛”?
還是是東大學子身披紅旗為國出戰
勇奪國內四連冠的雙創“牛”?
其實在東北大學
還有這樣一頭“牛”
它誕生于實驗室里
成長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
最終成為耀眼的明星
讓世界上不同的語言自由對話
這頭非常牛的“牛”就是——
“小牛翻譯”
做最好的機器翻譯發動機
什么是“小牛翻譯”?
小牛翻譯是目前支持語種最多的機器翻譯系統,能夠支持中文與118種語言互譯,包括英日韓俄法西等國際主流外語、“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的官方語言,是業內唯一能實現“維蒙藏哈朝彝壯”七大少數民族語言翻譯的系統。
目前,基于自主研發的神經機器翻譯技術,小牛翻譯團隊構建了小牛翻譯開放平臺,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面向企業級大數據的翻譯需求提供機器翻譯服務解決方案,已經與騰訊、科大訊飛、京東、攜程、去哪兒、中國聯通、東軟集團、國家知識產權局、SYSTRAN等國內外50余家行業標桿企業以及多個政府部門建立了合作關系。
牛氣沖天的小牛讓人耳目一新
但是小牛的成長歷程卻讓人唏噓不已
接下來
請跟隨小編步伐
回顧小牛的奮斗史吧!
“勒緊褲腰帶都已經勒到極限了,最可怕的,我們還不明白商業模式。”在統計機器翻譯技術實用性能還不足以贏得用戶付費使用的2015年,內地僅有的三五家機器翻譯創業公司已步入難以為繼、相繼倒閉的境地,“小牛翻譯”創始人朱靖波和他的團隊也幾近放棄。而之前遇到的創業難題卷土重來,“貸款要還的利息就將近30萬元(人民幣,下同),我們傾家蕩產都還不起,最要命的,你看不到希望。”朱靖波說當時的自己是在黑暗中度日如年。
“在實驗室里我一直堅持技術的可用性研究,希望讓科研成果落地,真正實現頂天立地。”2004年,朱靖波從中國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第一個博士生導師姚天順手中接過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并成為第二任掌門人。然而從碩士畢業到成為博士生導師,朱靖波的兩次創業都以失敗告終。“技術不成熟、用戶不愿意買單,但需求仍在!”兩度折戟讓他在反思之余,更堅定了市場化的決心。2012年他選擇再次上路,展開他的第三次創業。
小牛翻譯創始人朱靖波教授和他的團隊
系統的主要技術負責人、朱靖波教授培養的第一個博士、實驗室副主任肖桐副教授
1
創業路上的“三重門”
依托東北大學自然語言處理實驗室三十余年的扎實基礎研究,“小牛翻譯”的前身NiuTrans翻譯系統已在朱靖波和他的博士大弟子肖桐的打磨下,成為世界上第一套支持五個主流模型的統計機器翻譯系統,也是學界支持模型最全的開源系統。機遇再次來臨,“在學校和學院的支持下,2012年我們成立了沈陽雅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但很快,產學研過程中研發成本高昂、人才缺乏以及科學家到企業家的身份轉換不適,成為他創業路上的“三重門”。
小牛翻譯團隊在2016年榮獲國內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高科學技術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成為國內首次獲得該獎的機器翻譯研發團隊。
錢從哪來?“我的三個高中同學出了200萬。”可這第一筆錢到2014年下半年就消耗殆盡了,而一直在學界領先的實驗室技術,轉化成產品卻沒有銷路。“我們陷入了困境,資本市場不認可。”令朱靖波感到窘迫的是,團隊核心成員先后離職,資金不足又成為重組團隊的掣肘……殘酷現實讓他一度萌生了“退回實驗室繼續埋頭做研究就好了”的想法。
在和團隊核心成員決定共進退之后,朱靖波重組團隊,然而“不到一年錢就花光了,我們連2015年都沒挺過,那是最艱難的時候,完全是在拼毅力、拼信仰。”“但我就是不甘心。”在黑暗中度日如年的他依然抱定信念,最終等來了重獲新生的一次注資。
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自然語言處理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小牛翻譯創始人朱靖波教授
很快,科大訊飛的500萬注資讓他和團隊得以解困,但投委會的評估卻令他哭笑不得:“這家公司沒有商業投資價值,但具有戰略技術儲備價值,倒閉掉比較可惜。”
商業模式不清晰、營收難以支撐研發、市場推廣能力差……朱靖波深知,唯有實現商業價值才能讓公司真的活下來。“之前我們一直是延續實驗室的思路在賣技術,但市場完全不同。”反思之前的危機重重,他認為根本問題在于技術遠未達到可實用的程度,導致不被市場接受。
2
破釜沉舟的大抉擇
這一次,他決定破釜沉舟。早在2013年,學界就提出了第三代的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業界普遍認為該技術到產業化還有八到十年的路要走,但我們知道谷歌、微軟都在研究,而依靠當時的第二代技術根本無法挽救公司,所以2015年就決定全面轉向,把所有內部研發項目砍掉,專注做神經網絡機器翻譯技術研究。”回憶起當時的決定,朱靖波說像是一場命運的博弈。
現實遠超他的想象。第二年10月,谷歌、微軟相繼進入產業界,而幾乎與此同步,小牛翻譯也在當年底應聲進入產業界,成為業內最早推出的此類產品。小牛在業內聲名鵲起,與科大訊飛、騰訊QQ瀏覽器部門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市場迎來大爆發。也是在同年,團隊折桂內地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最高獎──錢偉長中文信息處理科學技術一等獎,成為內地目前唯一一個獲得該獎的機器翻譯研發團隊。
在今年4月由科大訊飛主辦的全球1024開發者節西安城市峰會上,朱靖波受邀做機器翻譯相關主題演講。
2018年,科大訊飛“世界聊得來”翻譯戰略暨新品上市發布會在京舉行,小牛翻譯董事長朱靖波教授和CEO肖桐博士受邀參加發布會。
至今,歷經由科大訊飛領頭的五輪投資,小牛翻譯已嫻熟馳騁在資本市場,與旅游、電商、專利、醫藥、金融等多領域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商業合作關系,更為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提供機器翻譯服務和保障。“機器翻譯始終是剛需,高校科技成果需要為社會服務才有價值。”對于小牛翻譯的行業定位,朱靖波清晰而明確,“我們是強技術團隊,不搞多元化發展,專注做行業最好的機器翻譯系統。”
3
自主研發,中國身影讓世界共贏
最近,朱靖波在微信朋友圈寫下了如此感慨,“我一直堅持小牛翻譯產品研發中使用自主研發的小牛深度學習平臺NiuLearning,這么多年來一直這樣。”在創業之初,朱靖波就決定開源,一是出于科技行業的公益心,更重要的,在整個機器翻譯發展進程中,需要在重要的節點和方向上閃耀中國人的身影。
“做開源時我們的想法很直接,覺得用它賺錢難,就是想讓技術成果落地,那么我們全球發布、代碼公開。”2009年朱靖波帶領團隊第一次使用統計機器翻譯技術參加國際比賽,僅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微軟亞洲研究院。
也在那時,他注意到,絕大多數參賽單位都在使用英國愛丁堡大學的Moses開源統計機器翻譯系統做優化,但是系統并沒有針對以中文為核心的翻譯任務進行調優。他決心,對外開源自己的機器翻譯系統。
2011年,他帶領團隊成功推出了內地第一套開源機器翻譯系統──NiuTrans開源機器翻譯系統,形成了“以中文為核心”的屬于中國人自己的完整開源統計機器翻譯系統,且整套完全自主研發的代碼可以免費共享給所有人,開源協議不受限。至今,這一系統已被70余個國家的3000多家研究機構下載使用。
目前朱靖波已加快了小牛深度學習平臺的內測步伐,并計劃在兩個月內啟動。“人工智能最核心的是深度學習技術。”鑒于此,他計劃到年底完全開源整套NiuLearning,并以開放的心態歡迎更多人利用“小牛”研發人工智能應用產品。
2018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18年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名單。小牛翻譯云服務平臺建設項目入選首批 106個“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項目,也是其中唯一的機器翻譯基礎服務平臺類項目。
在WMT國際機器翻譯大賽和第十四屆全國機器翻譯研討會(CWMT 2018)中,東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小牛翻譯團隊在WMT的漢英評測中人工評價排名第一,漢英、英漢自動評價排名第二;在CWMT的漢英、英漢自動評價中分別取得第一和第二的好成績。
4
生存之戰,將成本壓縮到極致
“2013年底我們就陸續遇到了問題,到2015年左右,賬上就已經沒什么錢了。”朱靖波和團隊開始為生計奔波,“我們不停地接項目,只要賺錢就干,很多都是和機器翻譯無關的事。”他坦陳,事實上公司已偏離了初心,本想賺了錢再去支撐研發,但沒想結果卻是技術研發人員疲于在市場上跑項目,研究也停滯了,“公司沒有什么發展可言。”
這樣苦撐到科大訊飛的500萬元進賬,朱靖波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所有內部研發項目,壓縮成本到極致,全員投入到第三代神經機器翻譯技術的研發工作,公司轉型為純研究院。他不知道技術何時會成功,市場何時會認可,但“十年我也會等”。
2018年,訊飛聽見與小牛翻譯(NiuTrans)機器翻譯服務合作簽約儀式在合肥舉行。科大訊飛消費者BG副總裁、訊飛聽見總經理王瑋,小牛翻譯執行總裁肖桐等人出席簽約儀式。
“當初的這批人如今已在公司持股了,成為了創業合伙人人,是團隊的核心。”正是這一次生存之戰,讓朱靖波慢慢從孤軍奮戰的境地解脫出來。
他發現即便是在最艱難的歲月,他依然有同行者──學校和學院無聲支持著他的產學研實踐,學生抱定信念跟著他伏案埋頭。再一次,他維護了導師姚天順給予團隊的囑讬,“實驗室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棄機器翻譯。”
1979年,時任東北工學院(東北大學前身)教授的姚天順(前排右二)在香港中文大學開展學術交流。
5
兩度創業失敗,堅信只有上路才有同行人
談起二十多年前的兩次創業失敗,朱靖波笑稱自己“屢敗屢戰”。1996年,碩士剛畢業的他獨自走上創業路,在朋友的鼓動下,來到與東北大學毗鄰的沈陽三好街,此處正是與北京中關村齊名、東北地區IT產業風起云涌的核心地點。一間出租屋、一張電腦桌、一臺電腦,揣著朋友給的不到2萬元資金,他簡單地認為,“可以一邊搞技術一邊做企業。”
僅僅一年多,他就不得不宣告失敗,“我學的是機器翻譯的第一代技術,但是在市場上根本不能用,那個年代行業唯一能產業化的就是技術簡單的電子辭典,所以公司很快就黃了。”那之后,他決定沉下心繼續攻讀博士生。2004年,機器翻譯技術正處于迭代更新的轉折點,剛剛接任實驗室掌門人的朱靖波決心再試一把。“那是在谷歌將第二代技術實現產業化之前,技術迭代還沒有完全,而我那時就想把技術推向市場。”
第二次創業,他的技術產品依然沒有被市場接受,“我就感覺,不能再這樣自己悶頭學習,必須出去學。”2006年,朱靖波作為訪問學者遠赴美國南加州大學,師從Google翻譯創始人Franz Josef Och的博士后導師、前國際計算語言學學會主席、國際機器翻譯學會主席Eduard Hovy教授。
如今回憶起來,朱靖波坦言雖失敗但從未感到挫敗,“我一直不認為是在創業,只是不想讓實驗室的好技術被束之高閣。”他坦言,不希望在實驗室做研究就是寫論文,自己一直以來堅持的創業、做企業,實則是實現技術可用性的形式和手段。“就像碩士畢業時,我也根本不覺得在創業。”笑談往事,他說:“我一直堅信上路了才有同行人,但就是不能等什么都想好了再去做。”
12月14日,“2018年度遼寧創新創業評選盛典”在沈陽舉行。小牛翻譯CEO肖桐博士榮獲“2018年度十大科技人才創業獎”。
6
未來,機器翻譯市場需求將超百億
“這樣連續追加兩次投資的情況并不多見,我們認為‘小牛’完全可以稱作是中國標準的獨角獸企業。”沈陽德鴻資本聯合發起人徐峰主導并參與了2018年、2019年對“小牛翻譯”的A輪、A+輪的兩次投資,總額達2500萬元。已有30余年IT科技從業經歷的他認為,未來五年機器翻譯市場需求將超百億元,相應的資本投入也將成倍增長。小牛翻譯屆時市場估值也將達20億至30億元。
投資小牛,徐峰是帶著情懷的。2017年底他第一次接觸小牛,“這是個學院派團隊,有很好的技術傳承,很好的商業底線,2018年我們就決定投了。”如此迅速出手,他坦言,除考慮資本市場要投科創企業初期、估值低時介入等行業規則,更關鍵“我是理解小牛的”。
“機器翻譯這兩年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大到國家安全,小到每個人走出國門時的語言需求。”徐峰認為,小牛正是在人工智能的風口上“起飛”。特別是近年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小牛憑借自主研發的機器翻譯系統支持全球118種語言互譯,13806個翻譯方向,覆蓋人口近40億……
對于小牛誓言將在今年底推出200種語言間互譯并實現全球全覆蓋,徐峰認為,機器翻譯行業在未來2至3年風口持續強勁,小牛的強技術團隊將很好的應對未來公司全球化戰略中遇到的各種挑戰。
7
展望未來,將繼續堅持夢想
目前,小牛翻譯團隊已經成為國內的機器翻譯產學研領軍團隊。“我們是在崗教師搞科技成果轉化的先行軍!” 創業之路越來越順利的朱靖波表示,“基于實驗室多年的研發積累,自主研發多語種機器翻譯引擎,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我們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東北大學也大力扶植我們團隊,這種模式讓產學研融會貫通形成良性循環的閉環。在這個過程中,我既是教授,又是團隊負責人;不脫離學校,又兼顧市場。我們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小牛翻譯的發展得到了學校和學院的大力支持,小牛翻譯團隊也積極引入外部資源,助力學院快速發展。2018年9月15日,在東北大學成立95周年之際,依托小牛翻譯團隊,鋒創公司董事長、東北大學1981級杰出校友張寒燕女士與計算機學院共同創辦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將以實際市場應用為導向,充分發揮企業和高校的聯合優勢,解決人工智能領域難題,進一步加快計算機學院的科技成果轉化。
在東北大學成立95周年之際,小牛翻譯捐贈30萬元基金用于學院獎勵在高水平成果產出、產學結合方面有突出貢獻的教師。
2018年9月15日,依托小牛翻譯團隊,鋒創公司董事長、東北大學1981級杰出校友張寒燕女士與計算機學院共同創辦人工智能聯合實驗室。
展望未來
小牛翻譯團隊
將繼續堅持他們的夢想
機器翻譯,讓語言交流無障礙
他們也將與更多知名企業強強聯合
讓機器翻譯技術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讓我們期待
小牛創造更多的輝煌!
來源 | 據《大公報》2019年6月10日A15版、
東北大學報《小牛翻譯,做最好的機器翻譯發動機》
文字 | 于珈琳、張廣宏
編輯 | 張作伊 任嘉怡
責編 | 王延邦 周洛琦 段亞巍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并朋友圈?
投稿&加入我們 neuxcbtg@163.com
推薦閱讀
?與總理面對面、啟建2個研究中心、獲2項全國競賽一等獎、與華為合作……這段時間,東大人真贊!
?畢業第一天 | 最舍不得你的人吶,還是ta……含淚寫下這些話
?【校長趙繼:用奮斗詮釋心中所愛】——在2019屆學生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講話
↓↓↓覺得不錯,請點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