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推送了一篇文章,是關于學校機房或者網吧你關機之后就會恢復到原來的系統的方式,文章標題如下,可通過連接進入查看原文章:
校內網,網吧等局域網電腦關機再開機后系統就會還原到初始設定狀態,怎么做到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了這些還原大都是是用了一些還原軟件,什么軟件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軟件有不同的版本,可以適應不同的場合。
這些軟件現在的確還有在賣,也的確也有此功能,但是并不是現在的主流方案了。
現在網吧里主要用的是無硬盤電腦。
網吧內所有或者某個區域的所有電腦都共同使用公用服務器的硬盤資源。
學校網絡教室,大中小型公司、企事業單位、營業廳等辦公室,游戲吧及Internet 網吧,酒店、KTV歌廳等都很適用。
但是同樣的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
比如在網吧中,有些游戲或者軟件需要更新,只需要更新公眾服務器上的內容,那么所有公用這個公眾服務器的電腦就都更新了。非常方便實用。
但是相應的也有他的缺點:
那就是如果公眾服務器萬一奔潰,癱瘓或者出故障的話,那么所有使用這個公眾服務器的電腦就隨之不能使用了。
好了,以上就是要補充和糾正的內容,最后,感謝網友昵稱為“YouYou韓國站”的網友。
如果以后大家發現本人的方法建議存在其他的不足,問題或者錯誤,歡迎提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計算機高手(jisuanjigaoshou)
近,我聽了“電腦是從硬盤啟動的”不下10遍。那我就不解了,正如我前幾篇所寫,《忘記電腦開機密碼怎么辦》里面所說的用U盤做為第一啟動盤,可以繞過密碼輸入項從而進入PE系統。PE系統全稱為preinstallation environment,意思是預安裝系統。啥意思?就是說PE系統里可以輕松完成重裝系統的功能,網吧里面一重啟就相當于重裝了系統。
令我好奇的來了,為什么要從USB和硬盤里啟動電腦。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notes。
啟動的專用單詞是什么?boot!在它有這層意思之前,他的意思是靴子。但是經查詢它是bootstraps的縮寫,它其實來源于一段諺語“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通過自己的鞋帶拉自己?最先工程師就是用它來比喻電腦啟動的過程:要先運行程序才能啟動計算機。這不是矛盾的嗎?經過一系列的研究,人們想出了把程序先裝入內存中再來啟動計算機。這個過程就叫做boot。
上世紀70年代,ROM只讀內存被研發出來,計算機一通電就讀取這個ROM。含在這塊芯片內的程序叫做bios。
2.1 首先bios程序會做自我檢查,硬件檢查是否滿足開啟計算機的條件——post,如果沒有問題計算機將顯示各種信息,包括內存,CPU,硬盤。如果不滿足條件,則啟動終止。
2.2 硬件檢驗完畢后,bios將控制權給下個設備了。這時,BIOS需要知道,”下一階段的啟動程序”具體存放在哪一個設備。也就是說,BIOS需要有一個外部儲存設備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設備就是優先轉交控制權的設備。這種排序叫做”啟動順序”(Boot Sequence)。BIOS界面里面就有啟動順序。
這就是我開頭說的設置為第一啟動項。
3.這段有點抽象了。主引導記錄。BIOS將控制權交給第一啟動項,我們電腦默認的為硬盤,即從硬盤啟動(后面會說為什么是硬盤),這時,計算機讀取該設備的第一個扇區,也就是讀取最前面的512個字節。如果這512個字節的最后兩個字節是0x55和0xAA,表明這個設備可以用于啟動;如果不是,表明設備不能用于啟動,控制權于是被轉交給”啟動順序”中的下一個設備。這最前面的512個字節,就叫做“主引導記錄”(Master boot record,縮寫為MBR)。
3.1主引導記錄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開機了,即要啟動電腦系統了。主引導記錄就是告訴計算機哪個盤里面有操作系統(所以可以說有承載能力和電腦可以識別的都可以做為啟動項,但是硬盤最實用)。主引導記錄的512個字節由三個部分組成:
(1) 第1-446字節:調用操作系統的機器碼。
(2) 第447-510字節:分區表(Partition table)。
(3) 第511-512字節:主引導記錄簽名(0x55和0xAA)。
3.2分區表什么用呢?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硬盤分區。為什么要分區呢?第一,方便管理。第二,不影響系統盤C盤的運行,減壓。第三,可安裝多個系統。第四,如果不分區中毒了,那就是全都完了,分區了,你可以將中毒的那個盤格式化。
分區表的長度只有64個字節,里面又分成四項,每項16個字節。所以,一個硬盤最多只能分四個一級分區,又叫做”主分區”。
每個主分區的16個字節,由6個部分組成:
(1) 第1個字節:如果為0x80,就表示該主分區是激活分區,控制權要轉交給這個分區。四個主分區里面只能有一個是激活的。
(2) 第2-4個字節:主分區第一個扇區的物理位置(柱面、磁頭、扇區號等等)。
(3) 第5個字節:主分區類型。
(4) 第6-8個字節:主分區最后一個扇區的物理位置。
(5) 第9-12字節:該主分區第一個扇區的邏輯地址。
(6) 第13-16字節:主分區的扇區總數
主分區的扇區總數決定了主分區的長度。
4.硬盤啟動
這時,計算機的控制權就要轉交給硬盤的某個分區了,這里又分成三種情況。
情況A:卷引導記錄
上一節提到,四個主分區里面,只有一個是激活的。計算機會讀取激活分區的第一個扇區,叫做“卷引導記錄“(Volume boot record,縮寫為VBR)。
“卷引導記錄”的主要作用是,告訴計算機,操作系統在這個分區里的位置。然后,計算機就會加載操作系統了。
情況B:擴展分區和邏輯分區
隨著硬盤越來越大,四個主分區已經不夠了,需要更多的分區。但是,分區表只有四項,因此規定有且僅有一個區可以被定義成”擴展分區”(Extended partition)。
所謂”擴展分區”,就是指這個區里面又分成多個區。這種分區里面的分區,就叫做”邏輯分區”(logical partition)。
計算機先讀取擴展分區的第一個扇區,叫做“擴展引導記錄”(Extended boot record,縮寫為EBR)。它里面也包含一張64字節的分區表,但是最多只有兩項(也就是兩個邏輯分區)。
計算機接著讀取第二個邏輯分區的第一個扇區,再從里面的分區表中找到第三個邏輯分區的位置,以此類推,直到某個邏輯分區的分區表只包含它自身為止(即只有一個分區項)。因此,擴展分區可以包含無數個邏輯分區。
但是,似乎很少通過這種方式啟動操作系統。如果操作系統確實安裝在擴展分區,一般采用下一種方式啟動。
情況C:啟動管理器
在這種情況下,計算機讀取”主引導記錄”前面446字節的機器碼之后,不再把控制權轉交給某一個分區,而是運行事先安裝的“啟動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戶選擇啟動哪一個操作系統。
Linux環境中,目前最流行的啟動管理器是Grub。
5.啟動系統。
上面已經從硬盤中啟動系統了,操作系統的內核首先被載入內存。至此啟動完畢。再給大家看看
這是計算機系統硬件結構及相互關系。
至此。。。。。
淳
1月10日,Intel官微又雙叒叕來科普了。
此次科普的問題是:“玩家十大迷惑之一:為什么網吧電腦比家里流暢?”
對此,官微表示:“(網吧電腦)沒有系統盤是原因之一,不存在磁盤碎片,游戲速度自然會快。”
家用電腦都必須從硬盤上讀取數據,但網吧慣例上會配備一臺服務器,包括系統本身以及游戲數據都存儲在服務器內。而在無盤系統下,每一次開機都是一次全新的鏡像啟動,也就是說每次開機都是干干凈凈的新系統,沒有日常使用中產生緩存垃圾來拖慢電腦速度。
當然了,無盤系統也能有效避免網吧用戶使用病毒、外掛或誤刪系統盤文件的行為,便于維護,這也是網管經常叫你“重啟試試”的原因。
此外網吧電腦因為游戲需求也經常會配備一些中高性能CPU顯卡(比如NVIDIA特供的GTX 1063),雖然和DIY玩家比算不了什么,但賽過一般家用電腦還是綽綽有余的。
責編:陶宗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