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質:
由于沒有固定的參數,那么當然從最基礎的屏幕本身開始。關于常見的屏幕類型,我們大體可以把它們分為兩種——LCD和OLED,在LCD中最為出名的便是我們所熟知的IPS了(TFT、SLCD這種“老黃歷”我們今天暫時不算在內)。
這是一項由日立公司于2001年便推出的液晶面板技術,相比傳統的VA面板,它的硬度更高,點擊屏幕的時候不會出現水紋、暗影和閃光的現象。可視角度也變得更高,達到了178度。而蘋果公司所說的Retina顯示屏一詞中的Retina也是一種基于IPS屏的屏幕像素加強技術,它們可以把960×640的分辨率壓縮到3.5英寸的屏幕上,令屏幕像素達到300ppi左右,從而使屏幕顯示效果更為清晰明銳。
不過使用Retina技術的IPS屏也不是完美的,比如在強光下,屏幕整體就會變得暗一些,而我們為了顯示更清楚又不得不增加屏幕的亮度,導致了耗電量激增。
OLED陣營中的佼佼者就是我們熟知的AMOLED,它的優點便是屏幕本身就很薄,可以為其它設備提供更多的可用空間,而且它的像素點組成也和傳統LCD屏不同。大家都知道傳統的LCD屏幕是由紅、綠、藍三個相同次像素組合,我們小的時候用放大鏡看電視就能發現這樣的排列情況;而AMOLED像素組成確實由一個紅色或藍色加半個綠色組成,這樣就造成了屏幕整體綠色密度更大一些,屏幕顯示效果也會更鮮艷,我們也把這種排列方式叫做Pentile。
除了更薄更鮮艷以為,AMOLED的屏幕的優點還有很多:由于是自放光屏幕,所以在顯示黑色的情況下屏幕并不發光,如果在無光環境中調了一個黑屏,我們根本就看不出來它。不僅如此,AMOLED屏幕對比度也會很高,柔性也會更好,色域也會更廣一些;缺點也有,就是顏色還原會出現過于濃郁的情況,屏幕表現整體色溫偏冷,在顯示白色或者淺色的時候耗電量也會加大,而且毛邊較為粗糙,不平滑。
三星 GALAXY Tab s T800 國美在線 售價2649元>>購買鏈接
小科普:關于AMOLED屏幕的一些詞組中,前面加上Super只是表示它是觸摸屏,沒有其它意思,后綴詞表示的是設計方式,例如HD就表示像素密度更高,Plus就表示消除了Pentile排列形成的毛邊粗糙的情況。
小結:關于材質方面,如果您喜歡色彩艷麗的,我們當然推薦OLED類屏幕;如果您新歡色彩還原更為真實的,我們推薦采用Retina技術的IPS屏幕。
屏幕比例:
說完了材質,我們再來聊聊屏幕比例,現在較為流行的無疑是4:3和16:10兩個比例,到底哪個好?我們一起來看,先說16:10。相對來說,16:10的屏幕比例是我們最為常見的,4:3的比例也不過是去年才剛剛開始被除蘋果外的其它平板品牌使用而已。之所以16:10的平板電腦比較常見,也是因為手機的緣故,大家最早做平板的時候,其實只是想做一個屏幕更大的手機而已,所以順理成章的就延用了手機16:10的比例。
左為16:9、右為4:3
這樣做當然也有還有一些好處,首先就是應用問題,由于之前所有應用的比例都是根據16:10做的,而把這些應用安裝在同樣16:10的平板上以后,在兼容性上面不會出現太多問題:另一點好處就是視頻播放的時候,由于一般視頻的比例都為16:9,所以16:10的屏幕播出來的效果則更好一些。
那么既然16:10的比例這么好,為什么還會出現4:3的屏幕呢?相信大多數的用戶第一次在平板上看到4:3的屏幕比例也是和小編一樣在iPad的發布會上,這樣看似奇葩的比例也和iPad產品定位有關,記得之前看過的一期對喬布斯同事的采訪,在采訪中他的同事表示,喬布斯之所以想做平板電腦不過是想要一個可以在坐在馬桶上收發或者編寫郵件的工具罷了,從這點出發,4:3的顯示面積一定優于16:9。而且不止是在郵件處理上,在網頁瀏覽、圖書閱讀等方面,4:3的平板一定更好用。
蘋果iPad Air 2 國美在線 售價3499元>>購買鏈接
小科普:之所以16:9比較流行,是因為根據人體工程學的研究,發現人的兩只眼睛的視野范圍是一個長寬比例為16:9的長方形,所以電視、顯示器行業才會根據這個黃金比例尺寸設計產品。而16:9的影片也是后期剪裁后的結果,這樣的長寬比更便于后期的編輯。
小結:很明顯,選什么樣的比例還要看您的使用需求,如果是瀏覽文件、網頁多一些多一些的朋友,那我們建議您選擇4:3的屏幕比例;如果您需要的是一個大的MP4,經常用它看一些視頻,那么我們則建議您挑選16:9的屏幕比例。
尺寸:
現在到了最后一個環節了——屏幕尺寸的選擇(之所以在這里不提分辨率和PPI,也是因為選它們確實像選豬頭一樣,越大越好)。尺寸的選擇其實還是比較主觀的,所以我們干脆直接的在這里說一下小編個人對尺寸的建議。
華為榮耀X1可通話平板 國美在線 售價1789元>>購買鏈接
首先從7英寸開始,個人認為7英寸的屏幕是可通話平板電腦的一個分界線,小于7英寸還好,如果大于了7英寸,用它打電話和拿磚拍臉一樣,不僅你用它通話會覺得難受,別人看你拿著它通話都難受。
iPad mini 2 國美在線 售價2066元>>購買鏈接
7-10英寸是娛樂平板需要選擇的尺寸,這個尺寸完全就是為便攜娛樂打造的,屏幕比手機更大,無論瀏覽網頁還是觀看影片,都會比手機更舒服一些,而且還不缺少便攜性,放進包里也就多了300g-400g的重量,不會產生負擔感。
微軟Surface Pro 3 京東商城 售價6888元>>購買鏈接
10英寸以上——便攜辦公板,到了10英寸以上,用來游戲娛樂也就太累了,臂力再好的人整天舉著600g左右的重量玩游戲也會覺得難受。不過用來辦公就不一樣了,相對于筆電來說六百多克也算是很輕了,外接一個鍵盤以后打字錄入也變得同樣輕松,讓外出辦公更便利。
總結:
在購買平板的時候,我們選擇屏幕的方法是由內而外一點點開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眼光,究竟是真實還是艷麗好;寬屏還是窄屏好;大臉還是小臉好,我們在上文中也為不同的人推薦了不同的款式,如果您覺得還要自己挑選太麻煩,我們也在這里給您準備了“盛好了端上來的”——《視覺的盛宴 高分辨率屏幕平板電腦推薦》點擊進入即可,希望可以為您在選購平板電腦屏幕的時候有一些幫助。■
3月9號蘋果2022年首場發布會中,iPad Air系列終于有了Pro級別的性能。全新推出的iPad Air 2022搭載了搭載M1芯片,擁有與iPadPro、Mac產品一樣的頂級性能。但與此前網絡上多方爆料的“配備OLED屏幕的iPad Air”不同,iPad Air 2022配置了10.9英寸LCD Liquid視網膜顯示屏,那為什么iPad Air 2022不使用OLED屏幕呢?
屏幕配置在原地踏步?
熟悉平板電腦產品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目前安卓陣營中售價2000元價格區間的平板電腦都配置有OLED屏幕,而定價4399元的iPad Air 2022依然“原地踏步”,這讓很多網友不理解。簡單的說,同檔位的OLED屏幕相比于LCD屏幕,色彩顯示更加出色,同時得益于無需背光的特性,OLED屏幕可以顯示出對比度更高的畫面,黑色背景下也更加省電。
按照最直接的邏輯去分析,這或許是蘋果對iPad Air這塊屏幕的顯示效果有足夠的信心。實際上,iPad Air的LCD屏也的確是天花板級別的存在。同時平板電腦這一品類并不是快消品,而LCD屏幕穩定性比OLED更好一些,也就更適合iPad這種長期使用的產品。
刀法精準的產品配置
除了以上提及的原因外,還有iPad這一產品線各自的定位問題。打開蘋果官網我們可以了解到,配置LCD屏幕的11英寸iPad Pro目前依然在售。
而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此前在公眾號的一片文章中,也猜測因為OLED屏幕達不到蘋果所期望的效能與成本,所以在iPad Air 2022產品中堅持繼續使用LCD屏幕面板。這個猜測也有著一定的支撐,我們可以看看一張來自于此前iPhone11系列推出之后,蘋果官方貼出的屏幕維修價格表。可以看到配置LCD屏幕的iPhone11官方維修價格為1549元,而配置OLED屏幕的iPhone11 Pro、iPhone11 Pro Max分別要價2169元、2559元,最高差距1000元。
可能會有朋友會疑問,既然這么貴,那為什么配置OLED屏的安卓平板能夠定在2000元價位段?這也是因為OLED屏幕也分“三六九等”。
據傳聞,某蘋果OLED屏幕供應商通常只會供應E系列材質的OLED屏幕,而M系列發光材質的OLED屏幕自家旗艦機型專屬,此前某日本廠商與該廠商通過技術互換協議,換到了M系列材質的OLED屏幕供應;蘋果則是通過簽訂大宗供貨協議,獲得了頂級的OLED屏幕的供應,所以安卓手機的OLED屏不能與蘋果在手機中使用的OLED屏幕相提并論。
在蘋果的屏幕維修對比中,作為普通消費者的我們可以窺探到屏幕廠商為蘋果供應頂級OLED屏幕造價成本確實很高。目前在售的(配置OLED屏幕)iPhone12起售價都要5199元,對于起售價4399元的iPad Air 2022來說,確實不大可能再用上成本更高的OLED大屏幕,LCD屏幕面板才是“真香選擇”。
除此之外,較大屏幕尺寸規格的OLED屏幕顯示效果可能達不到蘋果嚴苛的要求。據外媒爆料,蘋果與某蘋果OLED屏幕供應商就OLED面板是單層結構還是雙層結構問題產生分歧,蘋果希望采用亮度更高、壽命更長的雙層結構OLED面板,但是某蘋果OLED屏幕供應商認為雙層結構OLED面板目前只有蘋果 iPad的訂單,為此專門投入研發和制程修正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因而拒絕了蘋果的提議。
同時較大屏幕尺寸規格的OLED屏幕亮度不夠,我們從市場上發售的安卓OLED平板產品介紹中,可以了解到幾乎全部不標注屏幕亮度。因為在低成本下,大尺寸的OLED很難做真HDR,這也與其發光原理有關,有機自發光的面板想提高亮度只能從基礎材料入手,OLED強行加高亮度常亮會更容易燒屏。
以上這些分析,可能就是為什么搭載M1芯片的iPad Air 2022依然使用LCD屏幕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iPad Air 2022配備的這塊10.9英寸LCD Liquid視網膜顯示屏同樣是集合了多項領先技術。包括全層壓技術、P3廣色域、原彩顯示、抗反射涂層等,為用戶帶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其中全層壓技術通過將保護玻璃、觸控層、顯示層做成一體,這樣更有助于減少反光折射,讓iPad Air 2022顯示效果更加出色。
未來或過渡到MiniLED
那蘋果會不會在下一代iPad Air“啪啪打臉”換成OLED屏幕呢?這個可能性極低,因為在最新款的12.9英寸iPad Pro中,蘋果已經直接跳過OLED屏幕配置了,直接使用上更加先進的Mini LED背光。這也看出蘋果其實不太想要在大屏iPad上使用OLED屏幕,這才加速了Mini LED的使用,在12.9英寸iPadPro率先使用Mini LED背光進行一波市場教育與測試。
Mini LED克服了OLED成本高,規格不靈活,壽命短等缺點,同時也具備OLED面板幾乎所有優勢——高對比度、高亮度、廣色域、原彩顯示等優點。功耗也比OLED更低、壽命也更長,也不存在頻閃,它的唯一缺點就是貴。集邦咨詢此前在調研中指出,目前Mini LED背光顯示器的制造成本高于傳統的LCD和OLED顯示器,其成本預計高于100美元,其中Mini LED背光模組成本占六成以上,這也是為什么Mini LED還沒有辦法完成普及的原因。
而從此前蘋果在中國臺灣投資百億建立MiniLED與MicroLED制造廠的動作不難看出,蘋果主動投資建廠,很有可能是為了打破顯示屏技術由韓、日業者所壟斷的局面。
預計Mini LED會與M1芯片一樣,為旗下產品構建出領先的屏幕顯示體驗。未來iPad Air、甚至是iPhone都可能切換到Mini LED背光技術,讓屏幕顯示觀感更出色的同時,更加健康、安全。
總結
綜合以上這些分析,我們也可以得出蘋果可能是出于對供應鏈的掌控、成本的控制、保持高水準的用戶體驗等原因,令iPad Air 2022繼續使用10.9英寸LCD Liquid視網膜顯示屏。而iPad Air 2022也是Air系列中第一款配置M1芯片的產品,頗具里程碑意義,也可以說,無論是顯示效果,還是性能表現,iPad Air 2022在當下市場中依然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7884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