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我是三全。本期我來分享一下我的游戲畫面設置,分為英偉達控制面板設置和游戲內畫面設置兩部分。
我的電腦配置是最普通的13900K和一塊4090TUF。主板是比較爛的Z790A吹雪,內存是c56436的板子,超頻沒有具體操作,所以選擇XMP1。
首先看英偉達控制面板。如果你的顯示器支持高刷,記得把刷新率調到最高,我的最高支持240,所以我也調到了240。主要是3D設置,這里可以直接照抄。需要注意的是電源管理模式要選最高性能,著色系緩存大小選100GB或者無限制。紋理質量也要選高性能,然后右下角應用就可以了。
游戲內設置中的顯示設置有什么好看的?把動態分辨率關了,HDR關了就可以了。來看看質量,顯存比例建議選80,我之前選90經常會崩,因為我要直播,所以我的選項基本都是全高。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是點陰影緩存,這個東西不要選終極45,選終極容易崩,選高就可以了。景深也要選擇關閉,很多人玩會暈就是因為景深沒有關。點查看視野選120,第一視角選50,第三視角也選50。最后一點記得去看你的Windows游戲模式有沒有關掉,關掉后可以提升10-20幀。本期就到這里了,拜拜。
玩使命召喚21的電腦要什么配置,小編來告訴你答案
《使命召喚21》作為《使命召喚》系列的最新力作,一經發布就引起了廣大游戲玩家的強烈關注。這款游戲在畫面、音效、故事情節和游戲機制上都有顯著的提升,帶來了更加沉浸式的體驗,尤其是在游戲的細節和角色塑造上,更是讓人愛不釋手。然而,要想暢玩這款游戲,許多玩家都面臨一個共同的問題:我的電腦配置是否足夠?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答這個問題,幫助大家了解《使命召喚21》需要什么樣的電腦配置才能流暢運行。
首先,要了解《使命召喚21》要什么配置,玩家需要考慮游戲的最低配置和推薦配置。根據官方給出的信息,最低配置要求包括:操作系統需為Windows 10(64位),處理器至少為Intel Core i3-8100或AMD Ryzen 3 1200,內存需要8GB,顯卡則要求NVIDIA GeForce GTX 1050或AMD Radeon RX 560,存儲空間至少需要80GB以上。這樣的配置可以保證游戲在較低的畫質和分辨率下運行,適合那些對畫面要求不高的玩家。
然而,為了獲得最佳的游戲體驗,玩家應當參考推薦配置。推薦配置一般指的是在中高畫質下流暢運行游戲所需的硬件條件。對于《使命召喚21》,官方推薦使用Windows 10(64位)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統,處理器建議為Intel Core i5-9600K或AMD Ryzen 5 3600,內存提升到16GB,顯卡要求NVIDIA GeForce RTX 2060或AMD Radeon RX 5700,此外,存儲空間也需80GB以上。在這個配置下,玩家可以體驗到《使命召喚21》的精美畫質和流暢的動作表現,享受更加真實的戰斗場景和細膩的視覺效果。
為了進一步提升《使命召喚21》的游戲流暢度,許多玩家會選擇使用網易UU。網易UU不僅能夠有效減少延遲,還可以提升網絡穩定性,讓玩家在游戲過程中體驗到更流暢的網絡連接。這對于多人在線對戰模式尤為重要,因為網絡延遲和卡頓往往會直接影響到游戲的表現和結果。
最后,小編要提醒各位玩家,無論你的電腦配置如何,都建議在游戲發布后盡早進行配置優化和驅動更新,確保系統的各項功能都能與《使命召喚21》完美契合。同時,對于那些希望提前體驗游戲的玩家,可以通過參加測試獲取第一手的游戲感受。希望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硬件情況,選擇適合的配置,暢快體驗《使命召喚21》的魅力!讓我們一起期待這款游戲的正式發布吧!
今年5月,Redmi Book 14在4000元級價位憑借2.8K 120Hz屏、12代英特爾酷睿H45處理器等越級配置火速出圈,也讓很多預算更高、期待更大屏幕尺寸的“Pro”玩家對更高端的型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期待。
兩個月之后,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終于揭開了面紗,而且開局就放大招——在5000元價位,首發搭載AMD銳龍7 7840HS處理器,這顆處理器可以說才是AMD Zen 4架構的“完全體”,將它納入輕薄本之中就頗有幾分降維打擊的感覺,因為除了處理器性能出色之外,它還有目前最強的核心集成顯卡:AMD Radeon 780M!
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在硬件配置上的第一大看點就是AMD銳龍7 7840HS處理器,它采用8核心16線程設計,基于臺積電4nm制程打造,基準頻率3.8GHz,單核最高5.1GHz。當然,這顆處理器最大的看點還不在CPU端,而是在它集成的GPU端,它采用的AMD Radeon 780M從硬件規格來看,基于RDNA3架構,13個CU單元總計768個著色器,支持硬件光線追蹤,核心頻率來到了最高3GHz,再加上最先進的4nm工藝加持,毫無疑問它就是目前最強的核心集成顯卡!
首先,核心顯卡的性能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內存,不像獨立顯卡有單獨的顯存,核心顯卡是需要借調內存來充當顯存的,雙通道+高頻率內存往往就是釋放核顯性能的關鍵,在這方面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選擇的是雙通道16GB LPDDR5 6400MHz內存,性能上沒有瓶頸,理論上可以完全發揮AMD Radeon 780M的全部實力。
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我們需要按Fn+K鍵將筆記本切換到“極速”電源模式,在這個模式下它才會以最高標準進行性能輸出。
接下來直接上強度!在1920×1080分辨率,預設中等特效的情況下,《巫師3》最新版本平均幀速可以跑到接近40fps,《原子之心》、《賽博朋克2077》、《極品飛車:不羈》也有35fps左右,《蜘蛛俠:邁爾斯莫拉萊斯》同樣可以到30fps以上,《使命召喚:現代戰爭2》和《死亡島2》更是跑到了45fps,《孤島驚魂6》則接近50fps,很難想象這居然是核顯跑出來的成績,畢竟以前的核顯只能跑跑《FIFA》這樣的游戲,如果我們把特效降到預設低等級,幀速還會進一步攀升,類似《霍格沃茲遺產》、《生化危機4重制版》都可以流暢玩耍。
雖然是輕薄為核心看點的15.6英寸1.78kg機型,但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卻做到了與之“身材”不匹配的高性能,當然,實事求是地說,5000元這個價位如果完全追求性能,其實也有RTX 4050甚至RTX 4060的游戲本可選,純粹玩游戲的話顯然獨顯游戲本才是第一選擇,因此,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更適合將大屏輕薄的優先級放到最高,但閑暇之余也想玩玩游戲的用戶,畢竟這是真正第一臺能夠暢玩大型3A游戲的核顯本,它本身的輕薄特性也是游戲本所無法企及的,唯一的不足就是,雖然是PCIe 4.0速度有保證,但在當下這個3A游戲動輒破百GB的時代,我測試的512GB SSD版容量有點捉襟見肘,而且它的內部沒有預留第二個M.2插槽,只能通過更換的方式來升級,比較麻煩。
除了核顯性能強悍之外,AMD銳龍7 7840HS處理器本身也有很多看點,雖然它的官方標準TDP是35W~45W,但實際上這是CPU+GPU的混合TDP,在單拷CPU時,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直接將它的實際輸出功耗調校到了最高的54W,開啟HIP加速后Blender 3.6LTS渲染經典的“教室”Demo只需要350秒左右,綜合性能達到了和英特爾Core i9 12900H接近的水準,要知道后者可是萬元級游戲本的標配,現在5000元級輕薄本就能實現近似的表現。
當然,之所以能實現這樣的性能爆發,也得歸功于出色的雙風扇雙熱管分布式散熱設計,這種規格往往在游戲本上更為多見,將它放到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上就屬于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通過我的實際拷機測試來看,它的處理器確實可以穩定在54W左右輸出,溫度也保持在85℃上下,C面最高的熱量堆積點在鍵盤中心偏左區域,F、G鍵附近,約為44℃左右,這個溫度并不算太高,而且它的運行噪音很低,即便在安靜的書房內也基本聽不到,舒適性很高。+
還有一點就是AMD銳龍7 7840HS支持最新的Ryzen AI人工智能引擎,目前來看可以和Windows Studio效果結合,在開啟攝像頭時實現自動摳像并模糊背景、人像自動跟隨、語音對焦等功能,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的全高清攝像頭品質本身也挺不錯,很適合進行遠程會議,不過因為國內預裝的Windows 11還沒有開啟Windows Studio效果功能,這次就沒有測試到Ryzen AI的具體效果,但理論上人工智能的加入將會明顯降低硬件處理功耗,進而提升筆記本的續航,這對于輕薄本來說還是很關鍵的,相關功能預計很快也會上線,這也算是硬件先行了吧。
關注主流價位輕薄本市場的朋友們應該不難發現,眼下的國產廠商主打一個“卷”,除了性能要卷,用料和工藝也不能落下話柄。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也是基于這個邏輯來進行設計的,它的屏幕采用了3200×2000高分辨率,支持60/120Hz刷新率自適應切換,甚至還通過了VESA DisplayHDR 400 HDR認證,同時還有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以及萊茵TüV硬件低藍光認證。
與此同時,這塊屏幕的實測sRGB色域覆蓋達到了100%,DeltaE也小于0.4,最大亮度在500nit左右,九個區域的亮度均勻度也很高,可以說各方面的規格都主打一個“量大管飽”。
從我的實際體驗來看,雖然是16:10比例,但觀看4K視頻也同樣可以獲得明顯比2.5K屏更好的視覺體驗,HDR的加入更是讓藍光片源的明暗過渡有了更自然的銜接,與此同時它的揚聲器效果也相當不錯,一兩個人一起看一部電影是完全夠用的。
至于制造工藝,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的A、C兩面采用了CNC一體精雕工藝,我打開底蓋后實際測量了機身鋁合金板材厚度,達到了2mm以上,考慮到筆記本跌落最怕的就是邊角著地,側邊材料的較厚設計無疑會提升它的耐沖擊性,同時這還是在沒有犧牲機身便攜性和續航的情況下實現的,它的機身重量只有1.78kg,100W Type-C適配器還采用了氮化鎵元件,體型非常小巧的同時還能給手機、平板充電,內置72Wh鋰離子聚合物電池,在這個價位也屬于“天花板”的存在,實測在50%的屏幕亮度和音量下播放1080P本地視頻,2小時耗電14%,換算下來續航時間在13小時左右,在電池消耗到5%左右時關機充電半小時,電量恢復到58%。
在這些成熟技術的加持下,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的外觀反倒是體現得比較內斂,我測試的深灰色版本通體就一個顏色,但頂蓋的LOGO是重新設計的,總體給人呈現出一種“更像是高端筆記本”的質感,與此同時它的接口配置又很接地氣,2個USB Type-C 3.2 Gen2分列左右,還有大家更喜聞樂見的USB Type-A 3.2 Gen1、HDMI和SD卡讀卡器,尤其是SD讀卡器,現在多數輕薄本都只會采用TF讀卡器或者干脆砍掉讀卡器,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還標配UHS-II讀卡器,對攝影師來說出門在外又可以少帶一個容易丟失的配件啦!
筆記本的操控其實不外乎就是鍵盤、觸控板、屏幕、揚聲器表現,后兩者我之前已經說過了,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屬于此價位,甚至是萬元內輕薄本的高水準。而鍵盤和觸控板其實在目前的主流品牌之間反而不太容易拉開差距,只要沒有缺點其實就已經算是成功。
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的鍵盤采用白色背光設計,邊緣漏光較小,哪怕在黑漆漆的房間內使用也不會刺眼,鍵程在輕薄本里屬于正常水準,所有按鍵包括方向鍵都是標準大小,在稍稍習慣一下位置之后就能實現盲打了。
觸控板的面積很大,左右鍵的按壓鍵程很短,邊緣也不會出現太大的縫隙,操作手感還是很不錯的,在不方便使用鼠標的場景,比如差旅途中也能用它進行長時間辦公。
當然,Redmi品牌和小米、華為、榮耀等一樣,因為有著廣泛的產品矩陣,都以跨屏互聯而功能而見長,這個優勢是傳統筆記本廠商所不具備的,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所使用的小米妙享功能可以實現筆記本跨屏連接手機,除了控制手機App、接打電話、文件互傳、應用接力等傳統互聯功能之外,這次還新增了一鍵連接手機熱點上網、遠程開啟手機鈴聲查找位置等全新的實用功能。對于長期同時使用電腦和平板的人群,比如大學生,跨屏互聯還可以讓電腦和平板共享鍵鼠,上課的時候用平板做的紀要和拍攝的視頻,都可以直接拖到筆記本上來進行整理,工作方式更加無縫化。
除此之外,小愛同學也繼續享受專用按鍵的待遇,可以通過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來控制家里的各種智能設備,比如炎炎夏日,在公司準備下班的時候就可以先讓小愛同學把家里空調打開,回家就能享受清涼了。
小愛同學也是PC端的智能助手,可以查找電腦文件、啟動電腦程序、調整音量亮度等等,對于電腦老手來說可能有些花俏,但如果是電腦新手,這些功能一旦習慣后,效率還是非常高的。
總結一下,當下的5000元級輕薄本市場,誰還沒有個高規格處理器、高分辨+高刷新率屏、16GB內存、512GB/1TB SSD的組合呢?大家都是整合商,高低之差完全取決于如何去選擇整合的內容,讓它有一個準確的方向性來圈定屬于自己的用戶層,對于Redmi Book Pro 15 2023銳龍版來說,它的成功之處就是打響了AMD銳龍7 7840HS的“第一槍”。
有別于其他同處理器機型,它在綜合規格上明顯又往上拔高了一大截,不僅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大更適合長時間辦公的屏幕,還有更大的電池容量、更豐富的接口,用料做工也毫不含糊,同時還有小米妙享、小愛同學等獨門效率工具,面對國際一線品牌也不落下風,在輕薄和高性能之間取得了微妙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