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為兒童提供了最好的思維訓練方法。無論多么杰出的教育都比不上游戲對兒童智力的影響。這些智力游戲不僅能夠幫助發掘兒童個人潛能、提高多方面的能力,而且能夠使兒童感到趣味和快樂,是一種通過輕松有趣的游戲訓練思維的方式。這1000個智力游戲題,內容豐富,有深有淺,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類別進行。準備好了嗎?現在就開始吧!
1、相連的月份
想一想,哪兩個相連的月份都是31天?
2、雞蛋不破
你拿一個生雞蛋,讓它自由 。在地上沒有任何鋪墊物的情況下,你能夠使雞蛋下落1米而不破嗎?
3、喝汽水
9毛錢一瓶汽水,喝完后三個空瓶換一瓶汽水,問:你有18元錢,最多可以喝到幾瓶汽水?
4、燃香計時
有兩根粗細不均勻的香,香燒完的時間是一個小時,你用什么方法能確定一段45分鐘的時間?
5、排隊
如果要24個人站成6排,每排分別有5個人,應該怎么站?
6、還有幾條活蚯蚓
小明釣魚時用蚯蚓當做魚餌,他共抓了5條蚯蚓,后來分魚餌時把兩條蚯蚓切成兩端,當時,小明還有幾條活蚯蚓?
7、不落地的蘋果
3米左右長的線的一端系著蘋果,另一端系在高處,把蘋果懸掛起來,你能夠從中間剪斷這根線,并保證蘋果不會落地嗎?
8、熊是什么顏色的(1)
一口井深20米,一只熊從井口跌到井底,花了2秒鐘。請問:這只熊是什么顏色的?
9、熊是什么顏色的(2)
一口井深20米,一只熊從井口跌到井底,花了2分鐘。請問:這只熊是什么顏色的?
10、誰流汗多
兩只狗賽跑,甲狗跑得快,乙狗跑得慢,跑到終點時,哪只狗流汗多?
知道答案的朋友們請在評論區留言!正確答案稍后公布!
源:【中國教育報】
暑假到啦,
孩子與父母相處的時間變多了,
如何讓親子關系更輕松融洽,
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藏在游戲里。
益智小游戲不僅能教會孩子們理解/遵照規則,
開發智力,
還能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
使彼此相互理解,
明白對方的感受、需求和想法。
小編總結了一些暑假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的益智小游戲,
家長快帶孩子動起來!
NO.01
生活的故事
通過創作性的方式,關注和講述生活中的故事,允許孩子做自由的表達。
準備一張白紙、一些蠟筆、黏土等材料,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使用樹葉、花瓣等材料。
告訴孩子,在這張紙上,可以創作和我們生活相關的故事,可以用準備的材料以“我所期望的生活”“疫情后的生活”“我的暑假生活”為主題進行創作,創作完成之后,輪流分享自己的生活故事。
NO.02
密碼破譯師
通過對不同音調的辨識,訓練孩子對數字以及字詞句的準確接收和輸出。
用猜拳或者依據年齡大小輪值排序的方式,決定誰來當“密碼傳遞員”。
“密碼傳遞員”準備一本“密碼”母本,可以事先寫好一串數字或字母,游戲開始后“密碼傳遞員”隨機選定一串數字或者字母念出來,聽到的人需要根據念的順序,將之記錄下來,如“密碼傳遞員”念出688314,負責聽和記錄的人需要在聽完之后在紙上寫688314。
“密碼傳遞員”念完之后,向“密碼破譯師”展示自己的“密碼”母本,參與游戲的人將自己記錄下來的“密碼”與之核對。
誰記錄得又快又準,將獲評家庭“最佳密碼破譯師”,有權決定怎么“處罰”在密碼記錄上出錯更多的人。
NO.03
誰是真正的影帝
通過表情、肢體語言的傳遞,感悟人在不同場景下的反應,更好地感知情緒,傳遞快樂。
游戲參與者先把一些奇思妙想的場景寫在紙條里,如在大街上看到大明星、在床下看到一條毒蛇、吃三明治吃出一支鉛筆,然后把這些紙條統一放在一個盒子里。
輪到誰表演,需要先從盒子里拿出一張紙條,并按照紙條上的提示做出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大家一起猜表演的究竟是什么內容。
NO.04
記憶翻牌
這個游戲就非常考驗孩子的瞬時記憶力。
這個游戲非常簡單,只要家里有一些識字卡或者認讀卡片都可以展開游戲。
讓孩子一次可以翻開2張卡牌,如果可以翻到兩張一樣的卡牌,就算是成功找到配對,如果找到的兩張是不一樣的卡牌,則要把卡牌變回背對的狀態。
NO.05
頭腦風暴
通過一來一回的語言交互,訓練孩子的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
準備足夠的卡片,家長和孩子一起在卡片上寫上想到的詞語,將卡片背面朝上,游戲開始后,輪到的游戲參與者需要在卡片池里任意拿出兩張卡片,并用一句話把他們串起來,如“月亮”“啤酒”可以組成“爸爸喜歡在有月亮的晚上喝啤酒”。
兩個詞之后可以進階到三個詞的玩法,即抽出三個詞語組成一句話或者一段話,比如蘋果、泥土、巧克力等。
游戲進行過幾輪之后,可以逐漸增加卡片數量,如抽出4個詞、5個人詞、6個詞等,并要求參與游戲的人將自己抽出的卡片創編一個小故事,在每位成員講完故事后,下一位成員繼續抽選詞庫中剩余的詞語,并接著上一位成員的故事繼續創編,最終形成一個完整版的家庭創編故事大全。
NO.06
誰不見啦
這個游戲考察孩子的觀察力和記憶力。
把你能拿到的物品,大大小小,長長短短都沒關系,放在孩子的面前,讓他看3秒鐘。然后讓孩子閉上眼睛或者轉過身,你拿走其中一個物品,并打亂擺放順序,讓孩子再看3秒鐘,回答少了哪個東西。
也可以反過來,讓孩子來擺放拿走,你來猜。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擺放的物品數量相應減少或增加,觀察的時間也相應延長或縮短。
看看我擺的這堆東西,倒計時,321。
天黑請閉眼。天亮了,請睜眼,看看少了誰,321!
NO.07
20連環問
這個游戲可以增加孩子知識的儲備量。
游戲玩法很簡單,大人想出一個東西,然后給出孩子一個大概的方向。比如我們出的題目是鱷魚,那么我們要告訴孩子,這道題的答案是一種動物。
猜的人有權問20個問題,另一方只能回答“是”或者“不是”。
比如讓孩子鱷魚,他可能會問:
“它是會飛的嗎?”
“它身上有毛毛嗎?”
“它吃肉還是吃草?”
“它的名字是3個字的嗎”
如果小朋友可以在20個問題內猜出正確答案,那么小朋友就贏了,如果超出20個問題,則是想東西的人獲勝。
由于問題的個數是有限制的,越到后面,游戲也就越緊張。孩子問的問題,也會更加具體。如果你被問到不太清楚的情況,可以直接告訴他不清楚,并且記錄下來,在完成游戲之后直接用手機查詢,順帶又能補上一個知識點。
NO.08
數7
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練習一把計算能力,相當于做了好幾頁數學練習。
游戲規則非常簡單,幾個人(不少于兩人)依次報數,碰到帶7或者7的倍數時,比如14、27、49,不能報出數字,要用拍手來代替,否則就算輸了,可以事先商量一個小懲罰,比如輕輕彈額頭,然后由輸者起頭繼續開始新游戲。
NO.09
翻花繩
讓孩子感受自己的童年。
對于這個游戲,相信不少80后、90后的孩子都不會陌生,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會玩翻花繩是小時候必備的技能之一。讓孩子體驗一下我們那個年代童年的玩具。
NO.10
家務小能手
掃地和拖地是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對身體協調很好的鍛煉。
不過小孩子對工具的熱情往往高過她們的能力,大人的工具孩子操作起來往往比較費力,可以試試給他們準備短柄的掃把簸箕,這樣孩子可以用得順手些。
家長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勞動的同時設計一些小游戲,如尋寶、廢物利用等。
家庭游戲的原則:
家長在家庭游戲中的作用,不是教練、不是老師,而是盡一切可能創造游戲的條件和可能,讓孩子身心愉快地參與其中,因此,有一些原則需要事先了解和掌握。
1.適齡原則
只有讓孩子參與適合自己的游戲,才能讓他們深入參與,真正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并真正得到游戲的各種益處。千萬不能因為某類游戲有某種好處,就一定讓兒童去玩,一定讓他們去駕馭,那樣的“游戲”更像訓練,最終效果并不會多好。
2.安全原則
家庭畢竟不是專門的游戲場所,一定反復檢查家中的家具、家電是否固定牢靠,游戲所用的道具、路線設計等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確保游戲安全。
3.親子原則
在游戲中,通過語言和肢體的交互,可以讓孩子與家長更加相互懂得,從而在情感和認知等諸多方面獲得收益。只有親子參與,才能玩耍中,讓孩子生活在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氛圍中,增加親子間的親近感和親密性。
各位家長,快帶孩子行動起來吧~
文章綜合自 | 星教師、親子游戲大全、鄭州親子盟v公眾號等
圖片 | 任赫、王榮佳、賈蒙、趙利
責任編輯 | 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吧
本文來自【中國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思考》
智力游戲就是讓人進行思考,雖說是件玩物,有的人僅僅擺弄了幾下之后就放棄了。而有的人能夠不斷擺弄,繼續堅持不懈,思考著不同的方式方法,最終還是完成了游戲。
這僅僅是個游戲,就能看出人與人之間的智商與耐心。有很多的人就是缺乏耐心,僅僅擺弄了幾下就輕易放棄了,這種人首先對自己的智商缺乏自信,又不想為此多付出時間,所以就這樣輕而易舉放棄了。只有極少數的人,不會輕易言敗自己的能力與智商,相信自己只要做到堅持就一定能夠解開。這種多數人與少數人之間的差別,自然而然產生誰是聰明人的區別。
這只是個游戲,如果把這種游戲放在一個特定的空間里,把做游戲的人關在一個封閉的房間里,屋內什么東西都沒有,門被一把游戲“鎖”給鎖住了,想活命,想出去,只能打開游戲“鎖”才能逃生,否則只能困死在其中。這個時候沒有任何人的幫助,只能憑著自己的能力去打開。人要是想求生活命,又沒有其它的事情可分心的話,只能一心一意去思考,去專注想解決的辦法。正常之人在這種情況下是能夠解開的,只是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差異,所花費的時間長短不同罷了!
人就是這樣,必須逼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開發出自己的潛意識。而在一般的情況下,人很容易忽視自己潛意識的能力,這里主要的原因在于人的頭腦之中雜念太多,不能做到精神專一,特別是自己對自己缺乏自信心,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以簡單試過幾下就輕易放棄了。致使自己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以同樣的方式處理。
人與人之間存在智商的差異,但這不是做事成敗必然的結果。有聰明之人因為耍小聰明而一事無成,有明知自己是個笨人,卻能做到不懈地追求,為了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而拼搏,最終達到了自己想要的最終結果。有不少知識性人才,不是靠智商高得到的,而是靠肯于吃苦,愿把時間花在其上面得來的。
做事的成敗在于思考,既有智商的因素,又不完全依賴于智商。能夠鉆研,肯花時間,永不言敗,不肯放棄,才是成功之母。決心之強戰勝一切,擁有知識基礎是一個方面,堅信自己有研發的決心才是關鍵。看那些科研人員,在知識被外圍封鎖的情況下,憑借著自己的努力鉆研,另辟蹊徑,研發出別人沒有的東西。打破了封鎖壁壘,研發出來屬于自己獨創的東西,這里面既有被逼出來的,又有自己想要得到的。
對于普通人來說,游戲只是一種消遣、娛樂的玩物。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人在此事上是怎樣對待的。最簡單的方法,從中能夠判斷出此人是不是愛思考的人。是簡單粗暴就輕易放棄呢,還是樂意進行思考,直至找到答案,做到解開為止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
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