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音樂節是國內第一個原創音樂節。
今年,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與迷笛音樂集團
達成了全產業戰略合作協議,
決定于9月29日–10月2日,
在南陽舉辦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
音樂節恰逢國慶假期,
這本應是“快樂加倍”的事兒,
沒想到不少樂迷財物被偷,
#迷笛 偷東西#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第一。
相關帖文中不少網友表示:
“東西被偷了”“簡直是洗劫”……
10月3日,
在河南南陽舉辦的迷笛音樂節結束次日,
多名網友反映現場和露營區不少財物被盜。
根據當事網友整理出的失物清單,
丟失的財物不僅包括露營所用的
帳篷、睡袋、露營車,
還有手機、平板電腦、銀行卡、現金等。
當日,記者聯系到失主王先生。
王先生稱,
他和同伴白天在營地搭帳篷喝酒,
晚間在酒店睡覺。
10月3日音樂節結束他去收帳篷時,
發現帳篷和露營車都不見了,
總計損失大概價值一千多元的財物。
他注意到,
現場有很多大爺大媽在翻東西。
另一位失主張先生告訴記者,
他只是去上了趟廁所,
回來就發現帳篷消失了。
此外,自己的三件衣服、兩雙鞋、
秋褲、內褲等衣物一并消失,
共損失價值五千元財物。
市區的好心人得知他丟了衣服,
緊急給他送了衣服穿。
據張先生透露,
有一個團隊丟失財物價值達幾十萬元,
丟失了幾十個帳篷和睡袋,
還包括手機、手表、酒。
張先生認為,偷盜者是翻墻進來的。
另有網友反映離開營地時,
看到大量附近村民開著三輪車、電瓶車
圍在營地外圍,每輛車上都裝有物品。
發現財物丟失后,
張先生和王先生都立刻報了警,
目前,他們還在當地等待警方消息。
10月3日晚間,
中原迷笛音樂節組委會發布通報稱,
針對音樂節期間的失竊案件,
南陽市公安局及臥龍區公安分局
已成立了專案組,全力偵破。
已掌握部分相關盜竊人員的照片及視頻信息,
將轉交給公安機關作為證據幫助偵破。
綜合九派新聞、云上南陽、中國新聞網、@迷笛
來源: 央視網
先生
這幾天,在河南南陽市臥龍區黃山村舉辦的2023中原迷笛音樂節,因發生多起樂迷財物被盜事件,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10月5日,當地就此作出回應。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視頻來源 澎湃新聞微博
音樂節組委會官方微博發布公告表示,10月4日上午因網民陳某(已被抓獲)違規發布“活動已結束要清理現場”的不實信息,引發附近村民趁亂下手,出現多起露營區財物被盜案件;針對有個別組織機構通過網絡故意放大抹黑南陽與迷笛,甚至花錢購買熱搜煽風點火的行為(有關部門已經掌握可靠證據),組委會將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音樂節臥龍區指揮部通報稱,公安機關已開展專項偵查調查,相關人員已到案,追回了相關物品;已歸還身份證79張、電腦3臺、手機17部,其余物品正在核實聯系;南陽部分愛心企業和人士已明確提出對受損樂迷給予補償;對在網絡上發布虛假謠言信息的行為,將進一步加大打擊力度……
此次中原迷笛音樂節于9月29日至10月2日在當地舉辦,10月2日演出結束后,陸續有一些網友反映音樂節現場和露營區有財物被盜,包括帳篷、睡袋、露營車及手機、平板電腦、現金等。
報道顯示,南陽市為此音樂節的舉辦傾注了不少心力,甚至頗有些“舉全城之力”的意思——多次召開籌備會議,圍繞停車場設置、交通接駁、生活保障、電力供應、醫療保障等,統一調度、部門聯動;組織志愿服務力量走上街頭,為外地游客提供服務;音樂節開幕當天,南陽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前往火車站等地,迎接外地樂迷……
這波兒花式“寵游客”的操作,足以顯示出當地的誠意和熱情,也足以打動前來參加活動的十幾萬名樂迷。萬萬沒想到的是,“功虧一簣”的事情還是發生了,行竊的村民打破了此前諸多溫暖、美好的畫面。也正因此,在這一新聞的評論區里,網友們出現了有人力挺、有人不滿的分化。
力挺的人講述著南陽帶來的感動——
“離場時一身泥巴,出租車司機沒有嫌棄反而讓我們抓緊上車,還說外面冷”。“酒店知道我們房間住了三個人,每次都拿好多礦泉水放到房間”。
不滿的人表達著質疑和擔憂——
“音樂節常有,這么多人被盜還是第一次聽說”。
“寒了所有樂迷的心,以后還敢來嗎?”
網絡上,相關爭論還在繼續,“南陽女主持人含淚控訴有人故意抹黑”的詞條也上了熱搜。
風波過后,無論主辦方、當地人還是網友,都應就如何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多一些討論和思考。
圖片來源 新華網
比如,在類似公共事件或輿情事件中,人們討論問題的姿態和視角是否應該多一些就事論事、一碼歸一碼,而非混為一談?
此番音樂節,正如諸多樂迷感受到的,南陽很努力,服務很到位,而音樂節結束后的盜竊行為確實讓人頗為遺憾和震驚。但這本質上是兩碼事,不能用“南陽很努力”去遮掩少數人的行竊行為,也不能用少數人的行竊行為去抹殺“南陽很努力”,更不能把少數人的行為直接上升為“這很河南”“不愧是河南”——這很“地域黑”。
比如,重大輿情面前,官方如何回應才能最大限度給事情降溫,贏得公眾諒解?
龔先生同意有網友說的,“不能因為幾顆老鼠屎就否定南陽的所有努力”,但也認為相關地方應對“一顆老鼠屎腥了一鍋湯”保持警惕,正視努力和成績,也正視問題和不足。好的一面自然要堅持,壞的一面更要努力剝除,要防止回應輿情制造出新的輿情,甚至出現“翻車”。
當下,官方回應輿情、與網友對話,一定是需要字斟句酌的。在這方面,有的地方做得很好,不僅把負面影響降到了最低,而且變負為正,把道歉信寫到了人們心坎兒上,甚至成為一則“攬客廣告”。這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態度,還有水平和能力。
再如,對于打造城市IP,各地應多些耐心和周全。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辦好一個展,提升一座城”,這是時下不少城市舉辦類似文旅活動、努力將其辦成精品和樣板、進而拉動地方發展的一條有效路徑。辦好一個會、一個展,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資源協調、力量對接,是抓大不放小、精工出細活,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是查缺補漏、不斷完善和提升……所以,正視問題和批評,研究改進的舉措和辦法,依法依規處理相關案件和人員,才是正確的姿勢和態度。
今年是迷笛音樂節首次落戶南陽,在9月29日晚的開幕式上,該市文旅局負責人表示:要讓迷笛音樂節在南陽扎根十年。這一目標之下,當地顯然還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更多的檢視和思考。
來源:中工網
陽迷笛音樂節現場。圖/社交媒體平臺視頻截圖
這兩天,南陽迷笛音樂節火了。火的原因倒不是音樂節本身,而是節后有樂迷反映,現場盜竊猖獗,“簡直是洗劫”。
據封面新聞報道,9月29日至10月2日,中原迷笛音樂節在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綠野獨白”演出現場舉辦。但在音樂節結束后,大量樂迷反映東西被盜,包括帳篷、睡袋、露營車,還有蘋果手機、平板電腦、銀行卡、現金等,甚至“拳頭粗的電纜線都偷”。
在一個公益組織發起的微信接龍信息中也顯示,在10月3日下午3點多,就有100多名樂迷登記了相關信息。根據樂迷的說法,現場上到70歲的大爺大媽,下到10歲的兒童都有,開著三輪車、電瓶車前來,每輛車上都有“戰利品”。
這些亂象引發關注后,據新京報報道,10月5日,迷笛音樂節官方發布公告解釋稱,因網民陳某違規發布“活動已結束要清理現場”的不實信息,引發附近村民趁亂下手,出現多起露營區財物被盜的案件,而該網民目前已被抓獲。
該公告還稱,截至目前,當地警方共接到報案73起,落實被盜案件65起,并已抓獲拘留了一些盜竊者,追回了部分財物。但在目前公安所接到的報警中,沒有發現個別網民所傳的丟失幾十萬財物的情況。同時表示,南陽市區兩級政府也會聯合迷笛方盡力挽回樂迷的損失。
這一方面表明,音樂節上的不法行為等問題,已經得到了當地的高度重視,正在全力偵辦、解決;另一方面,這些已經被證實的亂象,也確實對當地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需要更多反思。
但在互聯網上,這一事件卻被部分人有意無意地引向了“地域黑”,一些攻擊甚至惡毒的詞語被貼在了當地民眾頭上。這當然不是理性的言論,這也只會加劇情緒對立,而無助于問題的解決。
梳理一下新聞,就不難發現迷笛音樂節被南陽寄予了多大的希望,也就能理解當地人對無辜遭遇“地域黑”會有多失望。
“辦好迷笛音樂節,激活揚名南陽城”,為辦好此次音樂節,市政服務由主要領導親自抓;為保障外來游客的交通出行,南陽更是免費開通接駁線直達音樂節現場;還免費對外開放了單位停車場和衛生間。這些,都顯示出當地的最大誠意,并投入了巨大的公共資源。
“從一開始提起迷笛,許多人一臉茫然不知所云……再到親臨現場的感受和媒體的傳播擴散,南陽人從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樂迷身上,讀出了年輕人對搖滾音樂的熱愛。”與此同時,當地媒體所發評論里的這句話,也無意中說出了一個事實:當地對音樂節其實是陌生的。
這個背景,或許有助于我們理解此次事件的背景:這種大型音樂節活動,對當地的組織部門抑或是當地居民來說,可能都是“首次”。
安保的突發狀況、基本的行為素養,甚至哪些東西是可以清理的、哪些東西不能動,這些對當地的工作人員來說,可能都是第一次遇到,也可能進退失據、無所適從,更何況一般民眾。也因此,一句“活動已結束要清理現場”,就能引發諸多誤解和非理性行為。
這個時候,顯然應該多談公共治理而非“地域黑”。畢竟,這樣的問題不是只有南陽會遇到,稍加檢索甚至還會看到一些大城市也出現過類似情況。
事實上,南陽只是許許多多中小城市的一個代表:在先天發展優勢欠缺的客觀現實里,他們在不斷探索、找尋自己的定位,甚至會為此彷徨、焦慮。舉辦音樂節等大型活動,無疑是為了給城市注入活力、打開更多發展可能的一種集體努力。
也因此,南陽此次遭遇的尷尬其實有相當的共性。不像對舉辦大型活動駕輕就熟的大城市,很多二三線城市沒有多少經驗,又試圖引入一種現代的、年輕的公共文娛活動,現場管理、應急預案乃至公共素養等短板,這時候就容易凸顯出來。
我們當然不能因此就給這樣的城市發展努力澆上一盆冷水,而借此大搞“地域黑”更是毫無道理。但這次南陽音樂節事件,依然可以成為一個長久的提醒:
城市尋求破圈的努力,僅有誠意和動員能力是不夠的,這背后各種突發狀況的應對,乃至不可見的民眾認知落差,都需要有整體考量和周全準備,更要細化落實到每一個環節中去。而這也尤其需要大家的集體努力。
撰稿 / 江城(媒體人)
編輯 / 劉天紅
校對 /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