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內容做成圖片二維碼是現在很常用的一種方式,比如很多的物品信息、聯系方式、或者其他文本內容。其他人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展示信息,這種方式可以簡單快捷的獲取文本內容,在很多的應用場景中被使用。
當遇到需要將一個excel表格中的每行數據批量生成單獨的二維碼時,有什么方法能夠快速實現這一需求呢?下面就讓小編來分享一下批量文本建碼的制作技巧,只需幾步操作就可以完成,步驟如下。
在電腦上打開機智熊二維碼生成器的網站首頁,點擊【批量建碼】按鈕。
在彈窗中,點擊下載excel表格模板后,在第一列A列數據內容,多行內容可以在文本格中使用換行的方式來添加,將內容全部添加完成后在彈窗上傳excel表格。
選擇生成二維碼的類型,可以生成靜態碼和活碼兩種類型,點擊生成二維碼按鈕,通過壓縮包導出生成的二維碼圖片。
按照上面的技巧可以快速將excel表格中的數據批量做成二維碼圖片,掃碼即可查看每條文本內容,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自己來動手體驗一下。
是我經常在用的出貨管理表。
今天,主要講如何模擬數據,對于公司的管理層,有一些數據比較敏感,不方便透露,這時隨機數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過,有一點需要說明,模擬數據也是需要技巧的,不是簡單的一個RANDBETWEEN函數就可以,那樣會鬧出笑話。
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還有2個重要的原因:
01 有些學員的數據比較機密,不方便上傳表格,只是純文字說明,不利于解決問題。
02 發微信文章,有的時候沒提供數據源,很多粉絲就不愿意動手模擬學習。
盧子就將平常模擬數據的方法教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1.獲取2012年到2013年的日期。
在A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RANDBETWEEN("2012-1-1","2013-12-30")
RANDBETWEEN函數的起始值跟終止值,除了可以是普通的數字,還可以是日期,這個估計很多粉絲都不知道。
將日期設置為常規格式,就變成了數字。2012-1-1就是40909,2013-12-30就是41638。
也就是說,隨機日期,也可以這樣輸入公式:
=RANDBETWEEN(40909,41638)
不過,不管用哪一種,都必須將單元格格式設置為日期格式。
2.獲取客戶。
在B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INDEX({"王五";"李四";"張三";"Excel不加班"},RANDBETWEEN(1,4))
INDEX函數第一參數可以是區域引用,也可以是常量數組,經常跟MATCH函數組合起來一起用。
單獨的函數用法,參考函數圖解。
INDEX函數圖解
MATCH函數圖解
3.獲取產品名稱。
在C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CHAR(RANDBETWEEN(65,70))&"產品"
財務工作中,你是否遇到焦頭爛額不知如何解決的問題呢?
CHAR函數可以獲取字母。
4.獲取數量。
在D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RANDBETWEEN(1,40)
5.獲取單價(元)。
這里就不能傻傻的用隨機數了,同一個產品價格是一樣的,這時就需要一個價格對應表。
在F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VLOOKUP(C2,參數表!A:B,2,0)
6.獲取金額(元)。
在G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ROUND(E2*F2,0)
7.獲取出(退)貨。
在H2單元格輸入公式,下拉填充。
=INDEX({"出貨";"出貨";"出貨";"退貨"},RANDBETWEEN(1,4))
可能有粉絲會問,這里怎么寫了3個出貨,是不是寫錯了?
這個真的沒錯,一般情況下,公司出貨的次數肯定比退貨的次數要多幾倍,所以這里寫3個,這樣的數據更符合實際情況。
來源:Excel不加班
1、下方評論區:領取,并轉發收藏;
2、然后點擊小編頭像,找到私信功能、私我回復:【學習】,即可免費領取
天前,有網友發帖建議“下班以后就不要約飯了”,因為“班味”太重。
“粉底液是氧化的,口紅是掉色的,眼袋是耷拉的,眼睛是沒有光的。”
班味,是形容上班的人身上獨有的疲憊氣質,不管你多么的陽光開朗,一旦上過班,班味就散發出來,揮之不去。
圖源:小紅書@薛定諤的黑貓
前段時間,“京滬高鐵上的班味超過了辦公室”的詞條一度沖上熱搜,在高鐵安靜的車廂里,隨處可見加班的人——有抱著電腦瘋狂碼字的、有做PPT的、有打電話回復甲方的。有人無奈評論,“放假是移動的辦公室罷了”。
“班味”似乎成為了對“社畜”的另一種定義。
01
想要“去除班味”的打工人
每個人的班味各不相同,有網友把班味具象化:
“班味,是冰美式的苦味,領導畫的餅味,同事甩的鍋味,聽說有人休假去旅游的酸味,共享單車把手的劣質橡膠味,早高峰地鐵上穿透口罩的汗味,對面工位同事脫鞋后的腳臭味。”
在這些對班味的吐槽里,可以窺見的是人們對于上班的焦慮、無奈與疲憊。
步入職場前,很多人被電視劇里的“精英”“白領”所吸引,幻想著未來的自己能夠穿著西裝,拿著公文包,穿梭在高樓林立的CBD,華麗變身為“成熟”的上班族。
然而,真正進入職場后才發現,每天靠咖啡續命、隨時在線待命、時刻背著電腦修改文件的,都是卑微打工人。
“早上在租的小房間里,被第10個鬧鐘叫醒之后,從衣柜扒拉出一件沾滿班味的丑衣服,帶著奶茶袋通勤包擠進地鐵。”
當然,追求自由與松弛的年輕人,并沒有坐以待斃。
有人洋洋灑灑列了一張“去除班味計劃”——“下班回家先洗澡去除班味”“早睡次日自然醒”“下班企業微信設置免打擾,握緊離線休息權”。
圖源:小紅書@LYY
有人在午休時,離開方寸格子間,到戶外草地“躺平”,享受陽光和微風,“班味”似乎可以在這短暫的時間里隨空氣蒸發。
圖源:小紅書@和清悅
還有人教學“假期旅行去除班味穿搭”,上班黑白灰,下班五顏六色,仿佛一脫下“工裝”就能擺脫職場,重新找回自己的色彩與自由。
從流水線上的工人到現代辦公室里的白領,從數據錄入員到程序員,現代社會的許多工作要求人們像時鐘般精準、高效地運轉,工作節奏常常是快節奏和標準化的。每個人都像在演奏一首沒有休止符的樂章。
在這種環境里,個性和創造力仿佛被壓縮到最小。“996”和“007”的工作制度帶來的倦怠感,也是一再被討論的話題。
正如《摩登時代》中所描繪的,在現代工業社會的工廠里,我們每個人都像是一顆小齒輪,被迫適應這個龐大機器的運轉。
然而,年輕一代在逐步深入職場的過程中,似乎無法被動地、完全地接受這種職場規訓。相較于上一輩人,他們更容易察覺自身的“異化”,也更愿意表達對“班味”的“抗拒”和“抵抗”。
從“期待成熟”到“去除班味”,這一代人正在重新定義自己的職場價值觀。
02
“班味”中的情緒勞動
疲憊只是上班的第一個副作用,而高濃度班味的打工人,可能已經分不清工作和生活了。
做影視后期的人,晚上做夢都在剪視頻;有的人下班之后,手機電量少于80%就開始緊張;有人杯子摔碎了,第一反應是“Ctrl+Z”撤回。見到此情此景,有網友評論:
“這世界已經癲成我不認識的樣子了。”
圖源:小紅書@奇思妙想SC傅老師
火爆全網的“打工人之歌”,很好的形容了打工人的精神狀態:
“打工人戴的表,是excel表;打工人穿的T,是PPT;打工人背的包,是壓縮包;打工人住的房,是破大防;打工人開的車,是回車;打工人的下一站,是回收站。”
不可否認的是,“班味”的濃厚與社會經濟發展有必然關系,“如果社會生產力水平支持高福利,那么‘班味’就有可能減少”。
當然,情緒勞動,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有人把情緒勞動稱為“裝”,認為這是成熟穩重的職場人必備的素養。
所謂“情緒勞動”,是打工人們必須展現與工作內容相符的情緒,在工作中要不斷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以適應各種復雜的職場互動,即使內心波瀾起伏,外表也要保持得體和專業。
比如,面對“不懂裝懂”的內部客戶,要表現出耐心和細心指導;面對“粗暴無禮”的上司,要表現出忍耐和順從;面對“拿腔拿調”的同事,要表現出禮貌和客套。
情緒似乎成為了新型的職場要求。
前段時間,“打工人累點低到離譜”的話題引起網友熱議,廣州購書中心外圍出現了一張“貼了一半”的巨幅大牌,大牌上配有強硬地標語“貼了一半,就開始累了”,打工人們紛紛駐足拍照。
“這簡直是在演我的精神狀態。”
圖源:微博@西部決策
很多的人在工作場合“裝”的精神煥發,轉頭在社交媒體平臺“賽博發瘋”。
因為,他們可能正在經歷一些令人破防的工作瞬間——
早上還有2分鐘遲到,氣喘吁吁地跑到一樓電梯,公司在七樓,門一開進來一群人,分別按了2樓、3樓、4樓、5樓、6樓,到公司門口發現遲到1分鐘;
還有5分鐘下班,有人發來一個緊急任務要求馬上完成。
有人說,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們成年人都是做牛做馬和做不完的活。“打工人哪有不瘋的”,這美麗的精神狀態令人生畏。
但反過來想想,沖浪第一線的年輕人們創造的“打工人梗”,盡管看上去詼諧又無厘頭,但他們所傳達出來的是一份自嘲式的鼓勵。
這些調侃的表情包和有點黑色幽默的話語,凝聚了廣大打工人的共鳴,讓大家在繁忙的工作中找到一絲慰藉和認同。
03
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我們似乎無法徹底擺脫班味,因為工作切切實實是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于是,有人開始在生活和工作的縫隙里找樂子。
有網友曬出了自己的“通勤搭子”——每天會準時出現在地鐵站的大媽,鄰居家剛睡醒的小狗,路上準時刷新的車牌號,樓下準時出現的保安。
“網友們的通勤搭子,就像上班路上準時刷新的NPC點。”
圖源:小紅書@驚奇脆片餅干
有人借此復盤自己的NPC人生:
當別人發帖分享自己環游世界的經歷、精彩的留學生活時,自己只能“日復一日,按既定程序行走”“生活圍繞幾個固定地方,不探索地圖”。似乎,家和單位之間兩點一線的自己,成為了別人人生中的NPC,固定角色、固定路線,無甚波瀾。
圖源:小紅書@做夢啃排骨
在NPC文學被網友玩出花的背后,是對他人明媚生活的艷羨,也是對自己平凡的、重復的生活的感慨。
對于大部分普通人而言,我們似乎不能像游戲中的主角那樣隨意冒險、探索世界,但仍然可以在自己的“小地圖”中找到一點生活的樂趣。
然而,也有不少人在“無意義的忙碌”中迷失了自己,適應了平庸的日常。
于是,有網友貢獻出壓箱底的“無痛上班法則”,工作淡人,生活濃人,每天留下充分的自洽時間。
圖源:小紅書@zoe給你宇宙
也有網友給出建議,可以過一種“見縫插針”的生活。比如,生活模型可以是“9小時工作+3小時陪伴家人+3小時專注于愛好”,也可以是“12小時工作+2小時刷短視頻+8小時睡眠”。
無論選擇哪種生活模型,只要讓自己感受到快樂和充實,便是好的生活。
圖源:小紅書@中年少女西柚姐姐
在追求工作中的價值和成長的同時,我們也難免經歷著痛苦與失落,“班味”的困擾,似乎無法完全擺脫。
幸運的時候,我們會遇到那些“通勤搭子”,給人帶來一絲溫暖和安慰;有時,我們也會像一只迷失在大海中的小船,努力尋找著前路和歸途。
但這并不意味著束手無策,不妨用調色板上的明亮些的色彩,為平凡的日子畫一些閃光點,“用平常心來調劑工作與生活的摩擦”,在工作中認真投入,在生活中盡情享受。
平凡而又有些顛簸的生活,依然能閃閃發光。
參考資料:
1、中國青年報:“班味”究竟是什么味兒
2、哈佛商業評論:情緒勞動最累人?終于找到心累的根源了
3、知著網:“NPC文學”:以身外身,做夢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