輯導讀:智能音箱、路由器、電視、冰箱、門鎖,這些毫無生氣的物件從連上互聯網后之后就變得智能起來。本文作者對物聯網的發展進行總結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讓全世界連接起來。”這是一個名叫扎克伯格的80后年輕人在不同場合中都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2016年,他還給自己定了一個挑戰,就是把自己的家當成了一個智能家居實驗室,用AI把家里的們、電燈、電視、音響設備、面包機以及自己寵物狗BEAST的自動投食器等家中的一切都互聯起來。
但這位META創始人并不是第一個講故事的人。萬物互聯早在20世紀中期就被提出,現在已經是最激動人心的時代故事之一。
然而在過去的幾十年里,萬物互聯并不像狂飆猛進的互聯網那樣高速前行。盡管已經成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的今天,但真正沉浸式、無縫流轉的智能生產與生活方案依然乏善可陳。
而故事總有最激動人心的段落,現在看來,萬物互聯的入口是其中之一。
同時,它也呈現出捉摸不定的狀態——從智能音箱、路由器、電視、冰箱、門鎖、手機……都曾經被認為是可能的答案,但新的答案,也在不斷產生。
在大多數人目前心中的萬物互聯,或許是人剛到家門口,一句語音指令后大門自動解鎖,燈光亮起,電視、空調等電器打開;睡覺時,隨著一句“晚安”的指令,燈熄滅、窗簾拉上,主人晚上起夜時,“人體傳感器”感應到下床的動作,燈以預先設置的10%亮度開啟。
這曾是科幻電影中的智能家居生活,如今隨著三星、小米、華為等廠商對loT生態的持續布局推進,萬物互聯已經悄然間走進現實。
智能家居誕生至今,在中國已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無論是互聯網、硬件、家電領域的巨頭,還是垂直領域的獨角獸,都選擇以自身優勢在不同環節、不同細分領域切入。
從以往互聯網的發展經驗來看,搶占入口成為了第一個標準答案。至今為止的智能家居發展史,也是一部智能家居入口的爭奪史。
早期的智能家居概念并沒有今天這樣智能化,而是更為強調“控制中心”的存在,譬如在遙控器或者是墻上安裝的平板上點擊幾下,讓窗簾、燈光、電視等同時被打開等等。
2014年,隨著擁有互聯網服務、內容服務、語音交互功能、智能家居控制功能的智能音箱的橫空出世,開始被寄予作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的厚望。
眾多玩家開始入局。數據顯示,我國智能音箱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由2017年的284項增長至2020年的1126項;截至2021年12月17日,我國智能音箱相關專利申請數量達531項,小米、百度、阿里分別以192、144、133項位于前列。
但好景不長,智能音箱的增速正在放緩,2020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銷量達到了3770萬臺,與去年相比增長了2.4%;2021年上半年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全渠道總銷量為1916萬臺,同比增長了0.4%。
而據洛圖科技線上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并無智能音箱新品牌進入,且不斷有品牌退出,在售智能音箱品牌也由2020年上半年的42個減少至33個。
曾經被寄予厚望的智能音箱,首先是語音交互功能并不完美。2018MIDC小米AIoT開發者大會上,雷軍本想秀一把小愛音箱的實力,結果因為小愛同學臨場發揮不佳,簡單問題答不上來,反而突然自己唱起歌。會后,甚至有人調侃小愛同學不是“智能”,而是“智障”。
其次是音箱語音交互功能并非獨有,可替代產品眾多。
再次,隨著入局智能家電領域的玩家數量不斷增多,比如華為、美的、海爾等,市面上的智能家電產品的品牌數量也越來越多,不同的品牌所參照的標準也不盡相同,這就使不同品牌的產品很難連接起來形成生態閉環。
當曾經占據主導地位的智能音箱黯淡之后,一直懸而未決的智能家居入口迎來了各種聲量。
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路由器等均成為“入口”的探索。如果說智能語音助手作為“入口”的價值在于“串聯”,那么以智能門鎖、智能攝像頭等為代表的智能安防設備作為“入口”,其價值則在于“剛需”。
但它們的聲量都不如智能電視。
通信領域的華為做智慧屏;手機領域的OPPO也入局智能電視;家電領域的海爾、海信、TCL、創維等一眾專業電視玩家的產品延伸,都使得智能電視成為焦點。
為什么電視會被認為最佳智能家居入口?
電視大屏作為交互入口,被認為有作為一個家庭里公有的屏,從而化解分工帶來的矛盾,并且能夠呈現的信息最多,通過它來控制其他設備非常順暢。而最重要的一點是,電視機作為家電的歷史遠遠長于智能手機,其在家庭中的普及度比手機更高,也是家庭使用頻次較高的家電設備。
長虹早在2014年便攜手海爾、海信等巨頭品牌,借助長虹家庭互聯網的開放平臺,研發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實現各品牌智能家電之間信息互聯。2020年11月,海信旗下五款家電新品采用了套裝的形式推向市場,且全部加入WIFI模塊,接入海信的AIoT控制系統。創維也曾對此提出“第四代全生態AI”的概念,在2020年發布了音畫智慧全面屏A8,據稱能夠與5000多個品牌的多品類家電互聯互通。打造一個通用性入口,正在成為各大電視廠商所致力突破的方向。
但隨著華為鴻蒙的出現,人們發現所謂的“入口”在轉了一圈之后,似乎重新回到了手機廠商手里。
去年5月1,華為宣布其智能家居開放平臺“HiLink”將與鴻蒙系統合二為一,升級為“HarmonyOS Connect”,此舉預示著今后搭載鴻蒙系統的智能產品將實現與華為手機快速交互,比如拿出手機在電飯煲上“碰一碰”,搭載鴻蒙系統的飯煲就能自動與手機相連,用戶在手機選擇菜譜,飯煲可自動烹飪,食物做好后,手機還能收到提示。除此之外,在辦公、出行、健身等更多場景上,僅憑一部手機,所有設備均可實現“一碰連接、一鍵操作”。手機成了萬物互聯的“萬能遙控器”。
不僅是華為,如今凡是深入智能家居領域的手機廠商,發布的戰略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大致可以概括為“1+n+x”。其中“1”是各家的手機產品,“n”代表了各家廠商的優勢智能家居產品或者未來了戰略級智能家居產品,“x”則代表了更加廣泛的智能家居生態產品,所區別的只有“n”而已。
比如小米的“1+4+X”戰略,其中“4”是指智能電視、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筆記本電腦四個具有優勢的產品;還有華為的“1+8+N”,其中“8”代表了華為的PC、平板、智慧屏、音箱、眼鏡、手表、車機、耳機等重要產品。
所謂入口,關鍵還是要人進入,從“人”的角度出發,手機作為入口的地位從互聯網時代到物聯網時代,似乎并沒有發生什么轉變。
但新的“屏”也在出現,去年12月,搭載了超級終端的華為MateBook X Pro 2022款筆記本,給出了一種更簡單、更直接的開啟設備協同的方式――通過強大的分布式技術,PC與手機、平板、顯示器、智慧屏可以“一拉即合”,且連上后可以通過PC全局管理多設備文件;與音箱、耳機、手表、打印機等設備也可通過卡片形式便捷連接。
概括來說,超級終端賦予了PC更強大的“一體化”能力,讓多個設備可以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實現多設備協同管理、資源共享――PC從單一生產力工具轉變成為了一體化調動多設備協同工作的“萬物互聯新入口”。
從大屏到小屏,再到中屏,萬物互聯未來一定有一個主控設備和其他的從控設備,而主控設備上一定要有交互界面,就是屏幕。
而對應下一個時代萬物互聯的元宇宙,更有趣的,近到眼前的“屏”也出現了——AR/VR設備。
元宇宙將提供一個將虛擬與現實空間聯通的混合現實,通過沉浸式體驗(AR/VR)甚至是人(數字化)與機器(智能化)的融合,感受這個空間相應的經濟模式和社會文明。一切,從你的眼前開始。
科技巨頭們也早已經盯上了你的眼睛。2014年,Meta豪擲20億美元收購VR頭顯公司Oculus,此后后續重點之一便是收購CP廠商,比如VR音游《節奏光劍》等,自身也在大力研發AR和VR操作系統。
而在國內,去年字節跳動90億元收購Pico,騰訊27億元收購黑鯊科技,也在遵循這一路徑前進。
凱文·凱利曾經這樣描述這個未來的世界,“我們肉眼看不到這個虛擬世界,但在新的輔助設備比如眼鏡、手機、手表等的幫助下,我們就能看到每個房間和建筑里的虛擬信息。我們的整個世界都將被數字化,一個真正萬物互聯的世界即將到來”
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事實,5G時代萬物互聯的“入口”始終在變,或許也并非在變,而是每一個設備、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物聯網的入口。
同時必須看到的是,如今的智能家居仍然只是具備物聯網的雛形而已,它也只是廣義物聯網的一個組成部分,在那之外,還有更大的消費物聯網和工業物聯網的星辰大海。
而入口之爭讓人霧里看花的同時,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沒有生態、場景和標準的支持,所謂的入口只是無本之木,無水之源。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當我們將這些被人們稱為智能家居入口的硬件單品放入一個場景中,人們會發現,這些產品中的多數都被囊括在“客廳場景”中。
一套房子中,每個空間都有自己的責任,而這之中,客廳承擔著社交、娛樂等職責。此前騰訊曾公布一個智能家居報告,其中有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只能選擇一處智能化,你最希望是哪里?”數據顯示“客廳”以40.84%的份額排在了第一位,這里是智能家居戰場的核心地帶,是智能家居生活的突破口和唯一入口。
但真正的萬物互聯,需要更大的場景,更大的生態。
在鴻蒙亮相之后,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表示,“成功開發操作系統只是1%,剩下的99%都是做生態。”
目前300余家接入鴻蒙系統的合作商,主要是基于華為瞄準的五大智慧生活場景來布局,包括智慧出行、智能家居、運動健康、智慧辦公以及影音娛樂。其中,家電企業是大頭,美的、海爾、帥康、蘇泊爾、方太、九陽等品牌盡被華為收入囊中;在汽車行業,極狐αS已經搭載鴻蒙OS與華為ADS;軟件方面,鴻蒙即將面向所有開發者全量開源,目前合作的生態廠商包括中科創達、潤和軟件、萬興科技、用友網絡、中國軟件國際等。
而家電領域的海爾智家,已經從單品智能走過了全屋智能,到了場景智能的階段,海爾智家已經打造出自己的智家體驗云平臺,并孵化出衣聯網、食聯網、空氣網等數個生態子平臺,從系統到硬件,從技術到場景實現產業鏈縱向覆蓋,能夠提供一整套衣食住娛場景方案。
當這個生態足夠龐大,場景足夠多,連接起更多的萬物,一個合理的猜想是,入口不應該是唯一的。
萬物互聯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但通往各個島嶼之間的那個“入口”,或許不會有最終答案,也可能到處都是正確答案。
作者:江小橋,公眾號:財經無忌
本文由 @財經無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作者 | 陳曦
2020年的前4個月,電視成為人們打發時間最好的工具。《父母愛情》《重案六組》《喬家大院》《甄嬛傳》等曾經熱門的經典電視劇,集體再次登上了各大衛視。
但看電視的人多,不代表買電視的人多。電視和漲價的任天堂健身環、賣斷貨的面粉和發酵粉、人人都想入手的酸奶機、面包機、空氣炸鍋不一樣,這些小器具、小家電是原來家里沒有的,而電視在人們開始裝修的時候,就已經是標配了。
換句話說,人們雖然離不開電視,但并不會額外再買一臺電視。
因此,電視雖然重要,傳統電視行業還是受到了重創。在國外疫情日益失控之下,“揚帆出海”的各大電視品牌更是雪上加霜。
截止到4月底,國內幾大電視品牌的年報都出完了。2019年,誰是電視行業的老大已經有了結論。但是2020年呢,在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之后,傳統電視行業還能撐得住嗎?
2019年,誰成為了傳統電視行業的老大呢?我們先來看幾個關鍵數據:
數據來源:各家公司2019年年報,注:TCL的財報以港元計價,筆者按照2019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換算:1港元對人民幣0.89578元。
無論是營收、歸母凈利潤還是銷量,TCL都穩居行業第一。海信在銷量上位居第二,但總營收和歸母凈利潤要落后于創維。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在2018年的時候,電視三強的排名還不是這樣的。從銷量上來說,第一屬于海信,有1897萬臺;從營收上來說,第一則屬于創維,錄得收入372億元。
可以說,這三家的競爭一直難分勝負。
要知道,從2017年開始,整體電視市場處于下行通道中。根據中怡康推總數據,2019年國內電視零售量同比下降2.6%,零售額同比下降11.7%。
但是TCL、創維和海信還都能夠在銷量上實現增長,那增長點到底在哪里呢?
答案就是海外市場。
誰占領了海外市場,誰就獲得了穩定的增長點。
比如TCL,海外市場收入占比已經超過了國內市場收入,達到了56%。TCL最大的海外市場是北美,根據北美市場調查公司NPD的數據,在2019年前三季度,TCL品牌電視銷量在美國市場中排名第二,僅次于三星,市場份額為16.5%,同比增長3.3%。此外,TCL品牌電視的銷量還曾在2019年3月和7月超過三星,在美國市場排名第一。
北美市場的攻城略地,讓TCL一舉成為全球第二,國內第一。
海信的海外市場規模占到了總收入的46%。財報披露其在2019年,美國市場增長50.8%,墨西哥增長30.3%,德國增長37.1%,英國增長34.6%,西班牙增長28.6%,在新興市場,如印度及泰國,銷量分別增長了308%及53%。
創維的海外市場也小有規模,占總收入的比例也達到了30%,主要是代工商品。
盡管2019年,TCL、海信和創維的成績單還算不錯,但是“螳螂財經”以為傳統家電行業面臨的風險卻在逐步增加。
1、海外市場疫情拖累
2019年在海外市場有多風光,2020年就有多凄慘。2020年初,疫情在海外迅速蔓延,對于“揚帆出海”的各大電視企業來說,海外市場成了拖累營收的最大市場,可謂成也海外,敗也海外。
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了一季度全球電視預估出貨量數據,TCL出貨量環比下降20.4%,海信環比下降14.7%。
路透社在4月報道,海信歐洲部門表示,3月訂單同比下降三分之一,4月降幅將近三分之二,預計5月和6月將下降四分之一。其預計,今年上半年會有“幾千萬歐元”的虧損,此前預期盈利110萬歐元。同時,海信也傳出將在歐洲裁員23%約2200人,其中斯洛文尼亞的工作崗位將減少約1000個,其他國家將削減約1200個工作崗位。
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介紹稱:“疫情對海外市場的影響將持續到第二季度,出口外向型企業將受到一定的影響。”
2、“337調查”,隱藏的一顆定時炸彈
就算沒有疫情,在日益嚴峻的中美貿易摩擦之下,這些努力擴張海外市場的家電企業也有一場一場的硬仗要打,那就是“337調查”。
所謂“337調查”,就是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條,是主要管制外國廠商對美輸入侵犯美國知識產權的法律規則。
該條款規定,以不公平競爭方式和不公平行為將貨物進口美國,由其所有人、進口人、收貨人及其代理人在美國銷售,造成現存的工業企業實質損害或損害威脅,或阻礙該工業企業的建立,或限制和壟斷商業貿易,這種不公平競爭方式和不公平行為屬于非法。
337條款處罰措施有三種,分別是禁止涉案企業貨物進口到美國(排除令);臨時禁止涉案企業貨貨物進口到美國(臨時排除令);要求涉案企業停止侵權行為(禁止令)。
一旦這幾家企業遭遇了三種中的任何一種處罰,對企業在海外的市場都是致命的打擊。
在2019年2月和8月,有兩家公司分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起過“337調查”,TCL集團、海信集團等企業都被包含在內。不過好在雙方最終都達成了和解。
2020年的“337調查”沒有停下來,根據商務部4月20日在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美國環球電子有限公司(Universal Electronics)于4月16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了“337調查”申請。TCL集團、海信集團等企業再次被包含在內。已經有律師建議各家企業積極準備。
3、新的競爭者不斷加入
電視市場還有一個最大的風險點,就在于這個市場還不斷有新來者,來搶奪這塊日益縮小的蛋糕。
目前電視市場競爭主要集中在兩個陣營,一邊是以三星、TCL為首的QLED陣營,另一邊則是由海信、LG、康佳、創維、長虹、索尼、飛利浦等諸多品牌擁簇的OLED陣營。
原本這兩個陣營就拼得頭破血流,但是自“智能家居”概念越炒越熱之后,手機制造商發現電視將會成為智能家居的“中樞”,紛紛加入了生產電視的行列之中,比如小米、redmi、華為、榮耀、realme、一加、OPPO等等。
為什么手機商會熱衷于做電視呢?“智能相對論”分析師佘凱文認為:“掌握了’小屏’主動權的手機品牌,再獲得’大屏’主導權后,將實現雙屏聯動互通,在IoT戰局上占到先機。”這也意味著,電視市場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每一個點的市場份額都需要真刀真槍的拼殺。
互聯網企業的加入,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價格戰。
以42寸液晶電視價格為例,從2012年到2020年,價格持續下跌。
山西證券曾經這樣分析電視行業:市場競爭激烈,受技術更新放緩,互聯網電視在網上的占有率持續加大,高端電視價格降幅較多等因素的影響,給傳統電視企業的經營帶來巨大的壓力。
內部市場放緩,外部市場動蕩,競爭者跨界攪局,三大傳統巨頭除了裁員減薪、直播帶貨,還在做什么呢?
“螳螂財經”認為,電視企業或在集體賭下一個技術更新周期。
眾所周知,更新技術、跳出原有競爭賽道、重新開辟一個賽道,往往是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方式,比如蘋果的智能手機就成功撼動了老牌手機巨頭諾基亞帝國。
從過去20多年的電視發展,我們能看到,每一次革命性技術的升級都帶來了電視產業的急速發展。
單從屏幕來說,2000年到2006年左右,CRT電視是主流;在2008年左右,液晶電視進一步進化為LED背光液晶電視技術;2017年,屏幕技術又進一步提升,分化出了ULED、OLED、QLED等多個概念。
技術引發的電視外觀的改變和功能的增加讓消費者愿意為此買單,將家里的電視升級換代,據奧維云網(AVC)消費者調研數據,《用戶購買電視時最關注的要素》的調研中,41.9%的消費者關注產品搭載的最新技術,成為第一關注要素。這也就成了電視企業新的增長點。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執行秘書長彭健鋒認為:“目前電視的顯示技術迭代創新,臨近新舊交替關鍵窗口期,蘊藏產品智慧化機遇。”
電視企業如何創造新的技術,用新的產品、新的故事來完成消費者教育,促使人們再次將家中電視更新換代,完成下一個技術更新周期呢?
5G來了,這會不會是一個新的技術更新周期的起點呢?
目前來說,創維在做OLED,他們認為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一定會替代LCD(液晶屏);TCL all in大屏,TCL總裁李東生在財報中表示,會持續開發行業領先的量子點、Mini LED和8K等高端顯示技術;海信選擇的方向則是加強芯片產品的研發制造能力,和激光光源顯示技術。
但就實際情況來看,企業雖然口號響亮,研發力度還遠遠不夠。
從三家企業財報中披露的研發費用來看,他們對研發費用的投入金額并不大,其占總收入的比例甚至沒有突破5%。而同期的銷售占收入比均達到了10%左右。
“螳螂財經”認為,電視企業能否在各自的賽道上取得進展,能否賭贏技術更新周期的到來,取決于他們對研發的投入熱情,以及愿意掏出多少真金白銀了。
毋庸置疑,2020年對于電視行業來說將會是痛苦的一年,但風險往往與機會并存,2020年,或許也將是電視行業的變局之年。(本文首發鈦媒體APP)
【鈦媒體作者介紹:螳螂財經(微信ID:TanglangFin):泛財經新媒體。重點關注:新商業(含直播、短視頻等大文娛)、新營銷、新消費(含新零售)、上市公司、新金融(含金融科技)、區塊鏈等領域。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告訴他們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一個人的生活是什么樣的,或許有屬于自己的小確幸,或許有樂而不疲的興趣世界,或許有時候還有一點點的孤單,但無論如何,一個人生活也要精致起來。本案例的“80后”男主人就打算為自己打造這樣一方精致的家園,熱愛養魚、煮咖啡的他與設計師的創意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戶型圖:80㎡小戶型,分上下兩層。原來一層空間較零碎,沒有明確分區,新建①③兩面墻體后,將整體空間劃分為客廳、餐廳,中、西廚四個區域。除此之外,沒有改造的墻體。
二層沒有改造的墻體,主、次臥+衛生間,三個功能區,簡單布局。
簡單打造,舒適從進門時開始
由于戶型較為小巧,男主人也表示平時比較少有客人上門,就沒有太過刻意打造玄關的形式。入門右側就是通往二樓的樓梯,索性將樓梯下方的空間利用起來,擺放一個定制柜,增添收納空間。入門左側則在靠著中廚的墻體外搭配一個連小牛椅帶晾衣架的套裝,進出門時掛衣穿鞋兩相宜。
生活就是柴米油鹽,就是朦朧的幸福感
應男主人要求,劃分出了兩塊廚房區域。鑒于中廚的油煙特點,用定制的黑框玻璃門與長虹玻璃圈出獨立的封閉式廚房區域,既能保護隱私,又有種朦朧的美感。
由于下廚的時間不能保證,所以中廚內部著墨無多,用木臺收納糧食盒、用黑色木架收納調料,讓一切各得其所,簡約而又美好。
營造綠意世界,輕享愜意生活
相比走簡約路線的中廚,西廚的設計就要細致多了。咖啡機、面包機、微波爐這些現代年輕人離不開的電器統統需要放在臺面上,為此,一個長長的U型臺面被打造了出來。除此之外,相配套的冰箱、洗衣機和櫥柜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面新矮墻被用來劃分西廚和客廳的空間。從這個角度看過去,我們的業主還真是熱愛自然,除了剛才廚房內部可以看到的置物架上的綠植,矮墻上、冰箱上也都浸染了濃濃的綠意。
空間留白的魅力,讓生活更精致有趣
前言提及,戶主喜愛養魚,索性就將水族箱連帶定制柜一體銜接西廚的U型臺面,魚食等物都能利用定制柜進行收納。由于業主更想打造一個開放式的空間,故而門廳到客廳的部分僅僅用水族館遮擋住定制的窄邊沙發,用留白贏得了呼吸的空間。
整個戶型向南,采光充足,便在客廳開辟了一個小飄窗,平時既能當成陽臺使用,照顧盆栽,也可辟為休息區,給業主一個放松的角落。目光改落到電視柜處,還能發現一兩個彩蛋,定制的電視柜下方擺著戶主收藏的哈利波特魔法杖~
一寸空間也不放過,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餐廳部分較簡單,原木色餐桌搭配清新綠桌布。下班后,享受一個人的浪漫晚餐。
臥室居二樓,幽窗棋罷指猶涼
現在來到二樓的部分,其中主臥做得中規中矩,選用可旋轉式床頭燈,夜間讀本書,有助健康睡眠。
次臥為增加儲藏空間,整體做了個榻榻米加柜子,旁邊是電腦桌,偶爾來二樓安靜工作,累了可以直接睡榻榻米。
三分離衛生間輕松打造,避免水花飛濺的困擾
衛生間做了三分離,原本淋浴間和馬桶共用,洗澡時會弄臟馬桶。改過后,淋浴間、馬桶、洗手臺三區獨立使用,再也不用擔心水花四處飛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