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9-9章網絡性能管理。

    接著學習第9章的第9部分網絡性能管理。這塊內容不多,在歷年的考試當中考察也比較少,大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考前再稍微看一看就可以了。

    網絡性能管理本質上是網絡管理的一部分,通過監測網絡運行的狀況和通信效率來判斷網絡的性能。常見的網絡性能管理的工具有這些,稍微看一看可能沒有做過性能測試的人對這些工具不太熟,了解一下,出個選擇題知道就可以了。

    網絡性能測試的類型有很多類,可以分為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強度測試、容量測試、穩定性測試和基準測試。針對這些類型大家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就是后面的各種定義,特別是標紅的,這是大家要清楚的??荚囀强赡艹霈F選擇題的,下面一個一個來看。

    ·第一種負載測試。它是測試在各種工作負載之下系統的性能確定負載逐漸增加時系統各項指標的變化。比如負載在一百個人訪問的時候,網頁的延遲可能是零點一秒,在一千個人訪問的時候網頁的延遲零點八秒,在十萬人訪問的時候延遲是多少?看各種性能指標的變化,不同的負載,各種工作負載就不同的負載之下去測的,這叫負載測試。

    ·第二種壓力測試。這個很好理解,就極限值。比如就是一個網頁,最大并發能夠給我干到多少?比如最大并發整到五十萬的時候網頁就崩了,就看我崩的那一個狀態極限能跑到多少?就跟舉重一樣一直往上面加,加重量,最后舉不起來,這叫壓力測試。它測的是極限性能,極限性能常見的極限性能有并發連接數,網頁的訪問并發連接數。

    ·第三種強度測試。它是在系統資源利用率特別低的情況下對軟件的系統運行狀況進行測試,用于檢查程序對異常情況的抵抗能力。常見的異常比如高溫、震動,這些就是異常情況,這是強度測試。

    ·第四種容量測試。它是在主要功能正常運行的情況之下測試,反映軟件的某件。指標的極限值,比如最大并發數,比如數據庫的最大的記錄數等等,它跟前面的壓力測試有點相似,但又有區別。

    看一下壓力測試是不是要測最大并發速,也有最大并發速,這兩個有什么區別?壓力測試就一直加,一直加到扛不住為止,直到把你干崩潰。而性能測試不用把你干崩潰,比如這個單位的需求并發就兩萬,最后測到最大的可接受的閾值就停止測試。

    比如最后測已經能測到三萬了,已經完遠遠滿足兩萬的需求了,直接可以放棄了,就不用一直往上面去加,把我加到崩潰了。就像舉重一樣,大家想象一下,有些時候國家舉重是很厲害的,有些時候某一個運動員選手已經往上面加,加到已經能夠拿冠軍了,就可以停止了,就停止了,就相當于是容量測試,可以通過這個值已經能拿冠軍了。

    但是如果是壓力測試就要一直加,加到舉不起來為止,這叫壓力測試。壓力測試是極限,而容量測試是滿足需求就行了,不用搞到極限。

    ·第五個穩定性測試。這玩意也很好理解,長時間運行看穩定性怎么樣,出不出問題。

    ·第六個基準測試。它是一種衡量和評估軟件性能的活動,通過基準測試來建立已知的性能機械。比如按照目前的配置,最大待機量一千人,與基準測試相關的比如要帶一千人,服務器的數量、意念的配置、cpu內存、數據庫的表的大小、是否加密這些,這些都是基準。

    基準測試就是要帶一千人需要有哪些配套,這叫基準。明白,如果是要帶一萬人又需要哪些配,這就是另外一個極限了或者另外一個基準。通過基準測試就是為了測出后面這些東西。

    這六種測試希望大家好好的梳理一下,最好能夠理解。如果實在不理解算了,反正把標紅的這些給考前看一看,考試在一年當中也考的不多,其中一九年考過一次。軟件性能測試有多種不同的測試方法,測試用于資源特別少的情況下考察軟件的運行情況,資源特別少的情況是不是強度測試。

    用于測試系統可處理的同時在線最大用戶數用來測試最大用戶數的,其實可以是壓力測試也可以是容量測。但是壓力測試要體現一個東西叫極限,這里沒說極限,所以最好選擇容量測試。

    關于幾種測試它們的定義,大家可以下來再看一下。

    們看到附近有很多計算機,但它們都彼此不同。在本文中,我們將了解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和分類,其中包括所有不同類型的計算機。


    如今有不同類別的計算機技術可用。每種類型的計算機的功能和數據處理都不同,輸出結果也不同。

    然而,每臺計算機的數據的方法或技術、大小、容量、特征和數據處理也可能不同。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計算機系統有哪些分類”:-


    計算機的分類


    我們可以將計算機分為以下三類:

    計算機系統的分類:-

    根據尺寸和容量,[超級計算機、大型機、迷你型和微型計算機]。

    在目的的基礎上,[通用和特殊目的]。

    基于硬件設計和類型[模擬、數字和混合計算機]。

    基于大小和容量的計算機

    1.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是用于處理數據的速度最快、功能強大且昂貴的計算機類型。超級計算機的尺寸和存儲容量也很大(可以占用巨大的場地),旨在在短時間內以高生產率處理大量數據。

    這些是專門為執行多特定任務而設計的。因此,許多CPU在這些超級計算機上并行工作。超級計算機的這種功能稱為多重處理或并行處理。


    超級計算機的設計非常復雜,可以是異構的,可以結合不同架構的計算機,大大超越了大多數現有的個人計算機。這使得這臺機器成為超高性能的超級計算機。

    超級計算機的每個部分都負責自己的特定任務,例如構建和解決需要大量計算的最復雜問題。

    應用:超級計算機的用途致力于 –

    從事能源和核武器的研究和設計飛機、飛機和飛行模擬器。

    氣候研究和自然災害的天氣預報和預報。

    宇宙飛船和衛星發射。

    用于科學研究實驗室。

    用于化學和生物研究以及高度計算復雜的任務。

    示例:IBM Roadburner、IBM Blue Gene、Intel ASI Red。 PARAM-1000 和 CRAY-XMP-14。

    小知識 ~ 世界上第一臺超級計算機是 Seymour Cray 發明的 Control Data Corporation (CDC) 6600。

    2. 主機

    大型計算機是多道程序設計、高性能計算機和多用戶計算機,這意味著它們可以在計算機上同時處理100多個用戶的工作負載。

    主機的存儲容量巨大,數據處理速度也很高。以及同時處理數百個輸入和輸出設備。

    大型機是一臺高效的計算機,能夠同時長時間連續地解決復雜的計算。這些計算機具有多個微處理器,能夠以極高的性能和速度處理數據。


    大型機幾乎在每個指標上都領先于我們傳統的現代個人計算機。它們在主機中“熱”更換的可能性確保了操作的連續性。標準處理器利用率輕松超過總功率的 85%。

    不知何故,大型機比超級計算機更強大,因為大型機同時支持許多進程。另一方面,超級計算機可以運行單個程序,但比大型機更快。過去,大型機需要安裝整個房間甚至整個建筑物的樓層。

    今天,IBM公司在大型計算機的生產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隨著過去60年的發展,大型機的可靠性不斷提高。這些計算機可以修復大多數硬件和軟件錯誤。

    應用:大型計算機的使用 –

    大型計算機主要用于銀行、公司、科研中心等部門和商業機構以及鐵路等政府部門。這些計算機可以24小時工作。數百名用戶可以同時進行這些計算。

    使用主機完成任務,例如保存付款詳細信息、研究中心、廣告、發送賬單和通知、支付員工工資、訂票、維護用戶購買詳細信息、保存詳細的稅務詳細信息等。

    示例:IBM Es000 系列、ICL39 系列和 CDC 6600.

    3. 迷你電腦

    小型機是一種由多個CPU連接的數字化、多用戶計算機系統。因此,許多人可以同時在這些計算機上工作,而不是一個人。此外,它還可以與打印機、繪圖儀等其他配件一起進行處理。

    小型機是中等類型的計算機,比微型計算機具有更多的功能,并且價格昂貴。另一方面,小型機的體積、存儲和速度較大,但不及大型機和超級計算機。


    小型計算機是為了在單個時間點執行多個計算任務而設計的,而不是為單個任務分配許多微型計算機,這既耗時又昂貴。

    一般來說,小型計算機是一種多線程系統(一次多個進程),能夠同時支持 1 到 200 個用戶:這些計算機目前用于存儲大型數據庫、多用戶應用程序和自動化行業。

    應用:小型計算機的用途 –

    這些小型計算機被用作工業、預訂和研究中心的實時應用程序。銀行還使用小型計算機來準備員工工資、記錄、跟蹤財務賬戶等。以及在高等教育和工程領域。

    示例:PDP 11 和 IBM(8000 系列)。

    小知識 ~PDP-1 是世界上第一臺小型交互式小型計算機,由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 于 1960 年推出。

    4. 微型計算機

    如今我們家里使用的很多電腦也是最常見的微型電腦。隨著 1970 年微處理器的發明,人們以低成本和合理的價格個人使用計算機成為可能,稱為數字個人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的設計尺寸和存儲容量最小。這些計算機由許多部分組成,如輸入和輸出設備、軟件、操作系統、網絡和服務器,所有這些都需要連接起來才能形成完整的個人數字計算機。

    不僅PC或筆記本電腦都是微型計算機的例子。微型計算機的其他示例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DA、服務器、掌上電腦和工作站。

    它可以安裝在任何工作區域,甚至在家中供個人使用。


    微型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保存和處理人們的日常任務和需求。一次只能一個人在一臺 PC 上工作,但其操作系統是多任務處理的。 PC可以連接到互聯網以受益并增強用戶體驗。

    多媒體、小型設備、優化能源消耗和局域網的發展使得各個領域對微型計算機的需求不斷增加。

    人們之間對微型計算機的需求和需要的增加,帶動了與微型計算機相關的各個部分的巨大發展。

    應用:微型計算機的用途 –

    PC正在廣泛應用于家庭、辦公、數據采集、商業、教育、娛樂、出版等眾多領域。

    它在小型企業中保留詳細信息并準備信件,在大公司中創建賬單、會計、文字處理和歸檔系統的操作。

    一些主要的 PC 制造商有 IBM、聯想、Apple、HCL、HP 等。

    示例:臺式機、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

    微型計算機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結果,今天,微型計算機以書籍、電話、甚至以數字時鐘的名義出現。

    基于目的的計算機


    1. 通用

    通用計算機可以完成各種日常任務,例如撰寫文字處理信件、準備文檔、記錄、財務分析、打印文檔、創建數據庫以及準確和一致的計算。

    此類計算機的體積、存儲容量和成本主要較小。這些計算機執行專門任務的能力受到限制。盡管如此,它仍然具有多功能性,可以滿足人們在家中或工作場所環境中的基本需求。

    例子:

    臺式機、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每天都用于一般用途。

    2. 特殊目的

    這些計算機被設計用來執行特定或專門的任務。此類計算機的尺寸、存儲容量和成本主要取決于工作的性質和規模。這些計算機的功能與任何特定任務都是一致的。

    專用計算機需要特定的輸入和設備以及與處理器兼容的主板才能有效地進行工作。

    這些計算機用于天氣預報、空間研究、農業、工程、氣象、衛星運行、交通控制和化學科學研究等領域的特殊用途。

    例子:

    自動柜員機(ATM),

    洗衣機,

    監控設備、

    天氣預報模擬器,

    交通控制計算機,

    面向國防的應用,

    石油勘探系統,

    軍用飛機控制計算機。

    以上就是計算機按照用途的分類!

    基于硬件設計和數據處理的計算機。

    1. 模擬計算機

    模擬計算機使用連續數據(連續變化的物理量)執行任務。模擬計算機主要用于測量電壓、壓力、電流、溫度等物理單位,并將其轉換為數字。

    它還用于測量和執行數字、物體長度或通過電路中一點的電壓量的算術計算。模擬計算機通過某種測量方式獲取所有數據。

    模擬計算機主要應用于科學和工程領域。模擬計算機速度較慢,并且用于測量事物,而不是可計數或檢查。

    當我們得到圖表等數據結果時,這臺計算機的效率就會提高。模擬計算機無法存儲統計數據。

    它們用于技術、科學、研究、工程等領域。由于電壓、壓力、電流、溫度等量在這些領域中使用較多,因此這些類型的計算機只能給出近似估計。

    例子:

    安裝在汽油泵上的模擬計算機測量從泵中流出的汽油量并以升為單位。并計算其值。這些量在測量時不斷變化,例如人體的溫度不斷變化。

    簡單的時鐘、車輛的速度表、電壓表等都是模擬計算的例子。


    2. 數字計算機

    顧名思義,數字計算機代表數字計算機的字母、數值或任何其他特殊符號。這臺計算機就是計算處理數據的數字的計算機。

    它們運行在電子標牌上,采用二進制數字法Binary System 0或1進行計算。他們的速度很快。

    它可以執行算術運算,例如加法、出現、減法、乘法或除法以及所有類型的邏輯(數學)運算。如今,市場上的大多數計算機都是數字計算機。

    數字計算機的設計目的是使方程的解達到幾乎無限的精度,但與模擬計算機相比,速度有點慢。在某種程度上,它們都具有相似的接收、處理、排序和傳輸數據的組件,并使用相對較少的基本功能來執行其任務。

    數字計算機使用離散電信號進行操作,而不是像模擬計算機那樣使用連續電信號,由于其多功能性、速度和功率,使其成為當今最常見的計算機形式。

    我們家里的臺式機或筆記本電腦是數字計算機的常見和最好的例子之一。

    數字計算機的其他例子

    個人臺式電腦,

    計算器,

    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

    Chromebook,

    數字手表,

    會計機、

    工作站,

    數字時鐘等

    3.混合計算機

    混合計算機是使用模擬和數字特性構建的組合復雜計算機單元,并由單個控制系統統一。設計混合計算機的目的是提供模擬和數字設備都具有的功能和特性。

    創建混合計算機的目的是創建一種能夠提供兩種類型計算機的最佳性能的工作單元?;旌嫌嬎銠C在驅動方程時速度非??欤词惯@些計算非常復雜。

    由于計算機的兩種特性都以單一混合計算機的形式存在,使得能夠解決過于復雜的計算或問題,同時,這些設備不僅過于昂貴,而且能夠更快地解決復雜的問題。

    將模擬和數字計算機的特性合并到混合計算機中可以立即解決更困難的方程。

    模擬計算機系統立即求解方程過程。但這些解決方案不一定完全準確。

    在這里,數字計算機系統給出了100%正確的解決方案,但計算需要一點時間。因此,混合計算機旨在克服這些模擬和數字系統的缺陷。

    混合計算機的應用:

    混合計算機最常用于大型工業、研究中心、組織和制造公司(需要求解許多方程)。

    此外,混合計算機的解決方案和用途已被證明更加詳細、準確和有用?;旌嫌嬎銠C用于科學計算,也用于國家的國防和雷達系統。

    例子:

    汽車汽油泵就是混合動力計算機的例子,該裝置安裝在汽油泵上不僅可以測量汽油量,還可以計算其值,這樣它就具有兩種功能,即混合功能。

    以上就是計算機按照類型和硬件設計的分類!

    新制程和架構的酷睿Ultra平臺發布啦!它到底行不行呢?搭載它的全球首款量產機型聯想小新Pro 16,性能和續航表現又如何呢?本文一次性回答!

    內容主要分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全新酷睿Ultra處理器平臺的性能測試,這貨到底行不行?

    ■第二部分是2024款小新Pro 16的提升點,該機值得下手嗎?

    先了解基礎知識點:大部分酷睿Ultra處理器“參考熱設計功耗”(TDP)為28W,理論來說它是針對輕薄本、輕便本的處理器,對位的是酷睿i5-1340P/1350P,以及銳龍R7-7840U這種輕薄本處理器的。而不是對位酷睿i5-13500H/i7-13700H、銳龍R7-7840H/HS這種“高性能標壓處理器”的。

    但,理論歸理論,其他廠商愿意把酷睿Ultra放啥本兒里是他們的自由,反正呢,聯想把酷睿Ultra 5 125H塞入了小新Pro 2024系列——而小新Pro系列以前用的可是酷睿13500H、銳龍7840HS這類處理器。難道說,別看Ultra標準TDP 28W,但要是把功率拉上去就一點也不慫呢?畢竟,英特爾官方給的規格表中,Ultra 5 125H滿功率是60W+!


    所以,第一部分我們要回答的主要問題就是:放在小新Pro 16肚子里的Ultra 5 125H到底行不行?


    TIPS:對比機型都是小新Pro,包含i5-13500H款和R7-7840HS款,同機型對位!

    ▲酷睿Ultra 5 125H采用7nm工藝(Intel 4),4個性能核(大核)+8個能效核(小核),另外相對13代酷睿新增了2個低功耗小核,共計14核18線程。它還首度引入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采用了CPU+GPU(集顯)+NPU的架構。

    ▲內存很猛,雙通道2×16GB的LPDDR5x 7467——酷睿平臺第一次在內存規格上超過了銳龍。且該機還有個奇特功能,咱們后面說。

    下面的順序是:先考機看功率輸出;再跑理論基準給性能“定調”;最后看實際應用表現(含續航)。

    ▲考機。預設“野獸模式”,Aida 64默認勾選四項最接近實際應用情況??紮C10分鐘,環境溫度20℃。處理器封裝功率穩定在57W~59W(其實最高62W,我謙虛了),內部溫度76~84℃;大核頻率4.3GHz,小核的頻率不算高只有2.8GHz,低功耗小核則有2.5GHz。

    ▲如果改為“只考FPU”,這時功率最高可上到67W(我又謙虛了),同時處理器內部最高溫度也會接近90℃。但實際上處理器各核心的頻率基本沒變!

    ▲接著考GPU(集成顯卡)。之前有消息稱Ultra平臺的集顯很猛,畢竟換了Arc銳炫。不過其考機功率讓我們有點疑惑——跑滿就28W左右,頻率2.2GHz,整機電表功耗只有58W。相應的,銳龍Radeon 680M和780M要跑滿功耗要50W和58W,整機功耗高達90W!而如此大的功率差,我們有點忐忑,Arc Graphics能打過Radeon 680M/780M嗎?

    基準測試開始:

    CPU-Z、Cinebench R23/2024基準,Ultra 5 125H總體介于i5-13500H和R7-7840HS之間(三個對比都是小新Pro,很能說明問題)!但考慮到這貨定位是28W定位的處理器,這樣的表現好像還不錯!

    ▲GPU(集成顯卡)部分的基準測試可就相當長臉了!3DMark Time Spy得分高達3621分,相對于Iris Xe和Radeon 780M分別提升了131%和24%!3DMark Fire Strike得分9265,領先幅度也有76%和13%!

    當然老鳥們都知道,3Dmark跑分并不意味著實際應用表現,這里我們又來了個“小而美”的游戲3D性能基準測試,Unigine Valley,平均幀速84.1fps,依然領先Iris Xe和Radeon 780M,幅度為58%和15%。所以你也可以這樣理解:游戲性能相對于13代酷睿至少提升60%吧!

    這下基本“坐實”:英特爾家Arc集顯3D性能以28W功率超越了AMD家58W的Radeon 780M集顯,終于揚眉吐氣!而有了基準測試的定調,接下來測實際應用表現。選取的應用都是大家常見的、高頻的:

    ▲日常辦公。UL Procyon“辦公室生產力”項目基于Office四件套,數據量更大、負載更高,更符合現代辦公的強度。它同時考驗處理器的爆發性能 和 短時GPU性能。Ultra 5 125H相較i5-13500H和R7-7840HS分別領先6%和12%,酷睿平臺在辦公應用上的優勢繼續擴大。

    接著是“新時代年輕人的日?!薄p量級的視頻編輯。這個部分我們比其他媒體專業多了,進行了四個具體類型的拆分:

    ▲第一類是大家最常用的“視頻剪輯”。“UL Procyon視頻編輯”測試項考驗Pr的視頻剪輯導出效率,這個測試考驗CPU和GPU的持續性能。之前Irix Xe集顯遠不及Radeon 780M集顯,所以2023款的小新Pro,銳龍款得分大幅高過酷睿款。但酷睿Ultra逆轉了形勢,Ultra 5 125H款小新Pro 16得分3540分,比i5和R7款高出25%和12%!

    ▲第二類是“圖生視頻”,用Pr將一堆圖片組合成視頻。這里用若干超清美食圖做一個宣傳短片。該測試項對CPU+GPU的持續性能輸出要求更高,負載更大。不過即便是13代酷睿H對陣銳龍7000H,由于前者對GPU(Iris Xe)的利用更充分,所以13代酷睿平臺本就是小勝。但Ultra 5 125H則將酷睿平臺的優勢進一步拉大,相對于i5也少耗時42%,相對于R7更是少耗時49%,速度近乎快了一倍!

    ▲第三類是Media Encoder視頻轉碼。過去幾年是酷睿平臺優勢項目。但隨著Radeon 780M性能飆升,酷睿平臺的Me視頻轉碼優勢正在逐漸消退。而酷睿Ultra的出現再度讓優勢天枰倒向酷睿,轉碼耗時分別比i5和R7少19%和20%,這也是相當不俗的表現!

    ▲第四類是After Effects特效視頻制作。現在做視頻,稍微要上點檔次,Ae就是必學技能。我們制作18秒的粒子特效視頻,該應用主要吃處理器頻率和核心數量。這次“出意外了”i5-13500H款效率最高,Ultra 5 125H的耗時最長。但總體來說差異不算大。

    下面是網游實測環節(集顯本玩大型游戲好像不是主要訴求),咱們就看兩款最熱門的網游,《原神》和《英雄聯盟》。

    ▲《原神》表現。2.5K分辨率低畫質,Iris Xe平臺(i5-13500H)完全無法流暢(跑路才37fps),所以只比Ultra 5和R7。結果,整機功耗65W左右的小新Pro 16,勝過了整機95W+功耗的R7-7840HS款小新Pro!解釋一下:這個游戲最高鎖定60fps,所以能穩定跑60fps,和58fps,其實差異并不小。R7-7840HS款操控感明顯差一截,功耗還高30W左右!

    ▲《英雄聯盟》表現,也只比R7和Ultra 5(13500H降低畫質也可流暢)。功耗低得多的Ultra款小新Pro依然碾壓功耗高得多的R7-7840HS款小新Pro。

    ·最后一部分常見應用測試是“低負載應用續航”,包含辦公、本地視頻播放、在線視頻播放。它考驗兩個東西:首先是酷睿Ultra的平臺閑置/低負載應用功耗;第二是小新Pro 16的電池容量。結果相當刺激▼

    ▲Ultra款小新Pro 16息屏斷網整機閑置功耗普遍3W左右,干凈系統時不到2W,加上超大84Wh電池,在50%屏幕亮度+50%音量+節能模式下,三個實測項都有夸張的長續航!尤其是辦公續航和在線視頻續航兩項,還巨幅碾壓了14英寸搭載75Wh電池的小新Pro 14(右側圖是之前的評測,對比嚇人啊——要知道后兩者的14英寸屏可比16英寸屏省電)。

    第一部分結論:

    1.酷睿Ultra的純CPU性能相對13代酷睿H提升不算大(但與準確對位的酷睿P/銳龍U比可能結果就不一樣了)。

    2.酷睿Ultra的GPU性能巨幅提升,理論性能相對Iris Xe翻倍都不止,這也帶來了日常應用表現、視頻編輯效率、游戲表現的巨幅提升,大量應用也實現了對銳龍R7-7840HS平臺的翻盤,且整機功耗還低得多!總體來說,放在小新Pro肚子里的酷睿Ultra,真的很行!

    但有一點要提到:盡管酷睿Ultra平臺前瞻性地引入了神經網絡處理單元NPU,且早已開始了與圖形圖像、視頻編輯軟件商的合作,但目前看來其AI性能的大幅提升主要源自GPU提升。要充分利用NPU,還要假以時日,相信用不了太久。

    第二大部分:小新Pro 16 2024有哪些升級:


    ·第一個升級點就是電池從2023款的75Wh長壽命電池進一步提升到了84Wh長壽命電池,結合上酷睿Ultra的功耗優化,達成了夸張長續航。

    ·第二個升級點是雷電4接口支持20Gbps帶寬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雷電4作為40Gbps帶寬的全能接口,原本是沒有20Gbps這個支持項的,你插入USB3.2 Gen×2的20Gbps帶寬的SSD移動硬盤,也只能做10Gbps的USB3.2 Gen2使用。但2024款小新Pro 16采用升級后的新雷電4控制器,支持20Gbps帶寬了。我們實測拷貝速度可達1.7GB/s,比10Gbps的800MB/s快了一倍多!而這種20Gbps的移動硬盤盒也就199元起,大家都消費得起。

    ·第三個升級點是適配器更小更輕更便攜了。不再使用兩段式傳統筆記本適配器,而是直插式的氮化鎵100W功率適配器,重量從2023款的370g降到了234g,超攜帶。


    ·第四個升級點是BIOS中引入了一個SAGV功能,可通過禁用它將內存頻率鎖定在7467MHz上,算是個極客玩法。實測處理器性能在部分應用上會小幅度提升,但也會導致個別應用的閃退,所以只推薦給極客玩家們折騰。

    當然,除開以上提升點,小新Pro本就是易用性極佳的輕薄輕便類筆記本:

    · “觸控板手勢”功能,開啟后可在觸控板上調節全屏應用的屏幕亮度和音量。


    · 基于TOF近距離傳感器的“(離開)自動睡眠/(返回)自動喚醒”功能,配合攝像頭的人臉識別,可非常便捷自如地保護隱私,并同時達成快速系統登錄,體驗相當好。

    · 還能啟用“播放和暫?!惫δ?,用戶離開后視頻自動暫停,返回后自動播放。

    評測結論

    酷睿Ultra的集顯(GPU)性能飆升,相對于13代酷睿更是倍增都不止,功耗也控制出色,僅僅是酷睿Ultra 5 125H就能以很低的平臺/整機功耗,在大部分應用上達成了對整機功耗更高的銳龍R7-7840HS的翻盤。所以酷睿Ultra,準確說是放在小新Pro 16肚子里的酷睿Ultra真的猛!

    另一方面,聯想小新Pro 16也通過一系列優化,增加了更多功能,續航更是在平臺紅利和超大電池加持下堪稱夸張,絕對值得推薦!

    筆記本市場格局又要發生變化了!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