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迎來繁忙的一天,這天有8家公司在掛牌交易。這些企業分別是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映客互娛有限公司、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齊屹科技(開曼)有限公司、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恒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評價稱,要論趕來敲鑼公司的數量,一天8家尚屬第一次。
掛牌上市的8家企業中,昨日股價表現也各不相同。截至7月12日收盤,這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為六漲一跌一平,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但高開低走,收盤漲10.390%;而齊屹科技收盤跌幅為7.010%,成8家企業中首日破發的唯一一家,而英恒科技平盤。
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打破首日破發魔咒
映客直播于昨日9時30分正式登陸港股,股份代碼為HK:03700,其開盤價4.32港元,較3.8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12.21%。截至昨日收盤映客直播股價上漲10.65%至每股4.26港元,市值85.86億港元,約合72.94億元(元指人民幣,下同),其盤中漲幅一度突破40%,市值一度超過107億港元。
映客股價收盤雖未大漲,但也打破了破發魔咒。近期,在港股上市的多只內地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包括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天平道合、匯付天下等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資公司里,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占比高達68.42%。
“創業九死一生,上市水到渠成”。7月12日,移動直播平臺映客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奉佑生在掛牌上市現場如是說。
對于首發的高開,奉佑生在上市后接受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稱:“定的是良心股價,是為了讓二級投資者賺錢,映客并不看重短期市值,我們相信自己是長遠持續增長的公司。”面對未來股價的漲跌,奉佑生心態平和:“股價漲跌都是正常的,忘掉股價,回歸業務”。
對比虎牙擬IPO時約人民幣160.35億元到184.43億元之間的估值,及虎牙現在453.84億元的市值,映客目前72.94億元的市值相對較低。另據了解映客計劃市盈率在12到14倍,港股不少科技企業市盈率甚至在30倍以上。
根據映客11日公布的IPO最新配售結果:其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基石投資者為分眾傳媒和B站。
奉佑生還在此前的路演中稱,雖然近來香港市場氣氛并不算好,但選擇這個時點在香港上市,是對映客直播充滿信心。
此外,去年宣亞國際與映客并購雖然擱淺,但雙方合作仍然會繼續。在并購之前,映客與宣亞國際成立了合資公司,著力于開發適合于直播平臺的各類廣告業務模式,并對接潛在廣告主。
新股頻頻破發,企業為何掀赴港上市潮
根據《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IPO新政落地,A股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香港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安永預計:2018上半年香港市場共有98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增加44%,使主板(HKEX)與創業板(GEM)整體上成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
德勤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有超過100家的公司完成IPO發行,相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與此同時,德勤報告指出,港交所2018年上半年接受的上市申請有171家,這也要比2017年上半年的138家多出不少。
其中科技公司更是扎堆上市。包括小米、平安好醫生、獵聘網、匯付天下。還有同程藝龍、美團點評等已經遞交赴港上市的招股書。
不過與此同時,《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顯示,上半年香港市場籌資額502億港元,同比下降8%,位列全球第五。德勤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整體融資規模為503億港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滑8%。
另一方面,獵聘網、匯付天下、小米等新經濟企業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這也為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敲響警鐘。
財經評論人曹中銘認為:“小米開盤即破發,與新經濟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不無關系。去年來,包括閱文集團、平安好醫生等號稱‘新經濟五劍客’五家企業先后在港交所掛牌,但除了閱文集團外,其他四家公司股價均出現破發,像易鑫集團最大破發幅度超過60%。”
昨日,齊家網成為唯一遭遇首日破發的公司。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表示:“從整個國際資本市場來看,它一定是有波動的,這個波動并不影響公司本身價值的沉淀和長期的發展,所以作為我們來說,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怎么把我們自己的核心的價值、長期的價值構建得更好。”
那么,為何破發頻頻,企業還在扎堆赴港上市?2018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速度加快,僅在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
對于為什么要選擇港股上市?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市場的選擇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決定的。”
楊德龍認為,港股的上市流程較為簡單是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多數都是一些新興產業,這些企業有的可能暫時不符合A股的上市條件,或者需要快速上市,因為在A股上市需要排隊,時間比較長。”
高樟資本創始人兼CEO范衛鋒評論稱,各種“新經濟”公司扎堆美股、港股上市,似乎要借著美國納斯達克在歷史高位的勢能,抓住幾年一遇的上市窗口。小米、美團點評、映客……這批公司的上市,不僅承擔著他們自己的命運,更是對過去幾年VC行業的所謂新經濟估值體系、思考邏輯的嚴肅檢驗。 同時,他認為在新的周期之中,新的機會、新的玩家、新的投資邏輯正在醞釀,資本市場也將迎來洗牌浮沉。
根據投中統計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七成,達到近一年來的最低值。有市場觀點認為,這個數據意味著,投資機構在今年一季度募到的錢急劇減少,投資機構沒錢了,創業公司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稱,流動性問題引發了集中上市,“資本也有季節,現在應該不算旺季,即使很多大的獨角獸公司,也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
■ 延展
映客上市一波三折
事實上,映客的上市之路并不順暢。奉佑生帶領的映客直播的早期團隊,脫胎于咪咕網站的一個音頻直播項目,后拆分獨立創業。在將原音頻直播的用戶引導至新直播應用時,出現了問題。“原用戶是用QQ賬號登錄的,新應用的接口出現問題,導致用戶無法登錄”,一位映客直播早期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一問題導致早期音頻直播的用戶幾乎損失殆盡。
隨后(2015年),失去早期用戶的22個創業者,從北京的民宅起步,利用做音頻直播的經驗,借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創了不同于傳統PC(個人電腦端)直播的移動直播平臺映客。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映客直播依靠獨有的豎屏直播、美顏直播、三位主播連麥等功能,在移動直播領域掀起風潮,YY、斗魚等傳統直播巨頭紛紛推出豎屏移動直播,花椒、熊貓等新入局者爭相涌現,一時間全國涌現400余個移動直播平臺,VC、PE爭相押注,帶動了“百播大戰”的風口。
雖然在業務層面引領風潮,但映客直播登陸資本市場的路徑卻不順利。2016年9月,國內上市公司宣亞國際宣布擬以近28.95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映客直播的運營主體,下稱:北京蜜萊塢)48.25%股權。交易完成后,映客直播將是北京蜜萊塢第一大股東暨控股股東。
然而,宣亞國際收購映客直播股權所用的資金,是源自北京蜜萊塢四大股東的借款,而這四大股東又增資了宣亞國際的四個大股東。因此,該起交易被業內質疑映客是變相“借殼上市”,進而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同年12月,宣亞國際宣布收購映客直播失敗。
借殼上市失敗后,映客尋求獨立IPO。2018年3月26日,映客直播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7月12日,映客直播證實登陸港股市場。
新京報記者 白金蕾 閻俠
018年7月9日,小米搶在映客之前登陸港交所,“年輕人的第一支股票”誕生。對于此,映客CEO奉佑生一度頗有微詞,認為小米是“被開綠燈”“一路插隊”,破壞了自己的上市節奏。
不過很快,映客就從雙方的股價中找到了平衡:兩家公司上市之后,都在短時間內遭遇了股價暴跌、破發、市值腰斬的窘境,儼然一對患難兄弟。
為了拯救股價,雷軍在2019年對小米進行了十多次的股票回購,累計金額超過8億港元,但這仍無法逆轉其頹勢。尤其是在今年6月初,小米股價最低跌至9港元以下,離雷軍當初說的翻倍“還差四倍”。
小米之后,映客也終于舉起了股票回購的大旗。2019年3月,映客宣布股份回購公告,擬用不超過1億港元購回股份;6月19日,映客又宣布將用至多5億港元回購公司不超過2.06億股的股份。
大手筆回購的背后,是映客對自身股價低估的判斷。從上市以來的表現來看,映客在業績上可圈可點,可是股價的持續低迷,顯然不是奉佑生愿意看到的……
從2015年成立到2018年上市,映客前后大概花了3年多的時間,在上市當天敲鐘的8家企業中,映客算得上用時最短的一家,是當之無愧的“娛樂直播第一股”。
數據顯示,上市第一天,映客從3.85港元的發行價一路上漲12.21%最終開盤價到4.32美元,再之后,股價的漲幅最高達到40%,市值約為107億港元,打破了當時“一上港股就破發”的魔咒。
喜人的市場反應源于映客自身的業務實力。在當時直播行業中陷入燒錢旋渦的情況下,映客一反常態,創立當年即盈利,不論是從凈利潤、月活量都保持著高增長。
據了解,2015年、2016年及2017年,映客經調整純利分別為人民幣150萬元、5.68億元及7.92億元。按3.85港元的發行價,其總市值約77億港元,根據2017年凈利潤計算,其PE值僅為8倍多,在估值虛高的互聯網行業這已是不多見的“良心價”。
更值得一提的是,映客有著可觀的現金流。IPO之后,映客賬上接近40億港幣的現金,極少負債。以至于被業界調侃為“一個二級市場的低估值高現金流大禮包”。
映客表現足夠優秀,但資本市場的態度顯然并不友好。經過了幾日的短暫繁榮,映客的股價也隨之“一落千丈”,10天后跌破發行價,一個月后達到1.9港幣/股的谷底。如今映客上市即將一周年,其股價仍在谷底徘徊。
映客上市一年來的股價走勢
那么,映客一直不受資本“待見”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在資本寒冬之下,赴港上市企業破發、市值縮水已經成為一種現象,因此也影響了映客這些“后來者”的估值。而隨著“直播風口懷疑論”的到來,短視頻強勢來襲,直播行業的熱度也還是降溫。
除了大環境的影響,也有映客自身的原因。一直以來,盈利模式單一是直播行業的通病,映客也不例外。數據顯示,從2015-2017的三年期間,映客直播業務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4.6%、99.8%、99.4%,相比來講,廣告業務的收入占比微乎其微。
以上種種,造成市場預期與映客本身價值存在偏差,所以映客選擇用回購股票的方式重振股市,也是一種對市場悲觀者的抗議。
能夠支撐公司大手筆回購,映客除了手握充裕的現金流外,更主要的則是得益于公司持續向好的業績。
根據映客此前公布的上市后首份年報數據,2018年公司全年營收為38.6億元,年內利潤為11.01億元,經調整后純利潤為5.96億元。并且,截至2018年底,映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存款及理財金額共計33.13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1.65%。
業績表現可圈可點,這正是映客董事會的自信所在,而從映客自身一系列的“變”,似乎更能印證其未來的發展潛力。
映客直播創始人兼CEO奉佑生
首先,映客對直播收入的依賴程度有所緩解。2018年直播收入占營收比重96.59%,較上年下降2.81%。其中,直播外收入最大亮點是廣告,2018年收入為1.2億元,同比增長442.2%,整體占比3.15%。
其次,映客正在構建新的業務模式。過去一年中,映客從“動態”功能上線到打造直播朋友圈,再到“麥萌”以歌會友,把“直播+社交”當做其核心發展戰略,贏得了用戶口碑。
還有,映客正在新興市場尋求更大增量。在映客的產品矩陣中,有多個產品瞄準下沉市場,比如面向低線市場的視頻版“趣頭條”種子視頻、面向中老年人的老柚直播。此外,映客還啟動了海外戰略,針對中東等地區開發本土化的娛樂類產品。
最后,是映客在技術領域的投入。從財報可以看出,映客正在強化技術驅動特性,用技術驅動產品創新。2018年映客研發支出達到2.35億元,同比增長21.8%。作為一家產品驅動型的公司,映客還是有著較強的技術壁壘,不少直播基礎技術如美顏技術、三連麥、秒開、直播PK、千人千面均是映客的創新。
正如奉佑生所說:“我們沒有BAT的加持和站隊,是憑借自己不斷進步的產品和技術創新能力,在最慘烈的千播大戰中笑到了最后”。
不管映客對現有業務和未來潛力如何自信,資本市場的反應多少印證了其當前的困境。現在看來,市值不抵凈資產的映客,一方面自身問題頗多,另一方面還面臨著外界的諸多壓力。
根據2018年年報數據,映客實現營收約38.61億,其中直播所得收益達到了37.29億,但公司的毛利率3年來卻呈下降趨勢:2016-2018年分別為37.76%、35.41%和33.81%。
伴隨著毛利率的下降,映客近三年以來的營收也持續下滑,從2016年43.35億下降到了2018年38.61億。經調整后的凈利潤則在2017年見到高點7.92億后下滑至2018年的5.96億。
值得一提的是,映客2018年來自政府的補貼卻翻了一倍。資料顯示,2017年映客收到政府補貼7121萬元,2018年補貼為1.37億元。
并且,由于銷售及推廣開支、行政開支、研發費用的大幅增長,也給映客帶來巨大的壓力。與此同時,盡管網絡廣告等非直播業務收入有大幅增長,但由于占比過小,依然顯得“杯水車薪”。
而至于映客通過創新的產品組合,包括種子視頻、音泡等切入下沉市場獲取新用戶的新模式,并沒有很好地做到吸引、留存用戶,其在新獲客渠道上的發展依舊羸弱。根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音泡2019年5月的月獨立設備僅4萬臺,影響力極為有限。
直播行業上市公司關鍵數據對比(來源:廣發證券)
營收下滑的背后,是映客停滯不前的月活量。根據廣發證券的最新數據,映客2019年Q1娛樂直播映客的平均MAU只有2550萬,相比于MAU均超1億的斗魚和虎牙,映客已經與當初的老對手不在一個級別。
造成映客與虎牙、斗魚的差距,并非簡單的用戶增速之差異,根本之處其實是秀場直播的遇冷。目前來看,相比于虎牙、斗魚的游戲直播,由于無法提供足夠多的優質內容,以映客為代表的秀場直播正在走向衰落,同質化的內容供給無可避免地導致用戶的流失。
映客的尷尬遭遇,除了自身存在著諸多問題外,更多的還在于日漸式微的直播大環境。
有數據顯示,直播平臺快速擴張的2015年至2016年,共有超過700余家網絡直播平臺先后上線,可謂欣欣向榮,然而從2017年開始,直播行業急轉直下。
尤其是到了2018年,多家直播平臺暫停了直播服務。2018年10月,全民直播顯示“系統升級維護”,至今無法打開;12月,網易薄荷直播官宣將在12月全面關停,土豆泥直播也宣布了暫停直播服務的公告;進入2019年,自帶王思聰“流量光環”的熊貓直播也宣布關閉服務器。
很明顯,國內直播行業紅利期已過,種種數據都在表明直播行業的天花板已經顯現。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4.56億人,增長率為14.6%,預計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達到5.01億人,增長速度放緩。
縱觀整個行業,由于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以及短視頻的異軍突起,映客等網絡直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災難”。
事實上,在直播行業得到快速擴張的同時,政府主管部門相繼出臺政策法規,以規范直播行業規范、有序地發展。很多違規內容被勒令關停或者整改,那些靠色情、賣肉、賣腐等出格手段博取眼球的直播漸漸失去了生存空間。
另外,近年來短視頻的興起對直播市場的沖擊則更為嚴重。一方面,以抖音、快手的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以超強的內容粘性整多了大部分用戶時間;另一方面,這些短視頻平臺也開始直接切入直播市場,行業競爭變得更加激烈。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8年6月中國移動互聯網二級細分熱門行業總使用時長占比數據,即時通訊、在線視頻相比前一年同期均出現了較大程度的下降,而短視頻從2.0%直線上升到8.8%。
可見,在監管趨嚴、短視頻平臺方興未艾之際,留給直播平臺的發展空間已經是越來越小。
面對短視頻的沖擊,作為泛娛樂行業主流模式的直播市場步履艱難,在行業的洗牌和整合之下,直播平臺要想沖出重圍,在用戶規模、商業化程度、技術創新等層面都需要作出重新的思考。
對于映客來說,充沛的現金流儲備或許是迎戰直播寒冬的殺手武器。在眾多公司一起陷入生存焦慮的時候,映客更應該把握時機打磨產品,挽回日漸降低的用戶增長率。
月1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迎來繁忙的一天,這天有8家公司在掛牌交易。這些企業分別是指尖悅動控股有限公司、映客互娛有限公司、英恒科技控股有限公司、齊屹科技(開曼)有限公司、弘陽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天立教育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人和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恒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有評價稱,要論趕來敲鑼公司的數量,一天8家尚屬第一次。
掛牌上市的8家企業中,昨日股價表現也各不相同。截至7月12日收盤,這8家公司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為六漲一跌一平,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但高開低走,收盤漲10.390%;而齊屹科技收盤跌幅為7.010%,成8家企業中首日破發的唯一一家,而英恒科技平盤。
映客漲幅一度突破40%,打破首日破發魔咒
映客直播于昨日9時30分正式登陸港股,股份代碼為HK:03700,其開盤價4.32港元,較3.85港元的發行價上漲12.21%。截至昨日收盤映客直播股價上漲10.65%至每股4.26港元,市值85.86億港元,約合72.94億元(元指人民幣,下同),其盤中漲幅一度突破40%,市值一度超過107億港元。
映客股價收盤雖未大漲,但也打破了破發魔咒。近期,在港股上市的多只內地公司股價跌破發行價。包括獵聘網、雷蛇、天源集團、天平道合、匯付天下等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根據Wind統計,截至6月30日,2018年上半年赴港上市的中資公司里,有13家公司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占比高達68.42%。
“創業九死一生,上市水到渠成”。7月12日,移動直播平臺映客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奉佑生在掛牌上市現場如是說。
對于首發的高開,奉佑生在上市后接受包括新京報在內的媒體采訪時稱:“定的是良心股價,是為了讓二級投資者賺錢,映客并不看重短期市值,我們相信自己是長遠持續增長的公司。”面對未來股價的漲跌,奉佑生心態平和:“股價漲跌都是正常的,忘掉股價,回歸業務”。
對比虎牙擬IPO時約人民幣160.35億元到184.43億元之間的估值,及虎牙現在453.84億元的市值,映客目前72.94億元的市值相對較低。另據了解映客計劃市盈率在12到14倍,港股不少科技企業市盈率甚至在30倍以上。
根據映客11日公布的IPO最新配售結果:其共獲5714份有效申請,認購合計8061.2萬股香港發售股份,相當于可供認購香港發售股份總數3024.4萬股的約2.67倍,IPO募資額約為10.49億港元。基石投資者為分眾傳媒和B站。
奉佑生還在此前的路演中稱,雖然近來香港市場氣氛并不算好,但選擇這個時點在香港上市,是對映客直播充滿信心。
此外,去年宣亞國際與映客并購雖然擱淺,但雙方合作仍然會繼續。在并購之前,映客與宣亞國際成立了合資公司,著力于開發適合于直播平臺的各類廣告業務模式,并對接潛在廣告主。
新股頻頻破發,企業為何掀赴港上市潮
根據《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中國內地和香港市場IPO新政落地,A股獨角獸企業成功上市,香港證券交易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安永預計:2018上半年香港市場共有98家公司首發上市,同比增加44%,使主板(HKEX)與創業板(GEM)整體上成為全球最繁忙的交易所。
德勤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IPO數量達到全球首位,有超過100家的公司完成IPO發行,相較2017年上半年的68家公司,同比增加了49%。與此同時,德勤報告指出,港交所2018年上半年接受的上市申請有171家,這也要比2017年上半年的138家多出不少。
其中科技公司更是扎堆上市。包括小米、平安好醫生、獵聘網、匯付天下。還有同程藝龍、美團點評等已經遞交赴港上市的招股書。
不過與此同時,《安永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調研報告:2018年上半年》顯示,上半年香港市場籌資額502億港元,同比下降8%,位列全球第五。德勤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市場整體融資規模為503億港元,同比2017年上半年下滑8%。
另一方面,獵聘網、匯付天下、小米等新經濟企業均遭遇了上市首日的破發窘境,這也為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敲響警鐘。
財經評論人曹中銘認為:“小米開盤即破發,與新經濟企業在港股市場的表現不無關系。去年來,包括閱文集團、平安好醫生等號稱"新經濟五劍客"五家企業先后在港交所掛牌,但除了閱文集團外,其他四家公司股價均出現破發,像易鑫集團最大破發幅度超過60%。”
昨日,齊家網成為唯一遭遇首日破發的公司。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表示:“從整個國際資本市場來看,它一定是有波動的,這個波動并不影響公司本身價值的沉淀和長期的發展,所以作為我們來說,我們能做好的就是怎么把我們自己的核心的價值、長期的價值構建得更好。”
那么,為何破發頻頻,企業還在扎堆赴港上市?2018年,內地企業赴港上市速度加快,僅在7月3日一天就有11家公司提交了上市申請。
對于為什么要選擇港股上市?齊家網公關總監張曉楓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對于資本市場的選擇是根據企業的發展階段決定的。”
楊德龍認為,港股的上市流程較為簡單是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多數都是一些新興產業,這些企業有的可能暫時不符合A股的上市條件,或者需要快速上市,因為在A股上市需要排隊,時間比較長。”
高樟資本創始人兼CEO范衛鋒評論稱,各種“新經濟”公司扎堆美股、港股上市,似乎要借著美國納斯達克在歷史高位的勢能,抓住幾年一遇的上市窗口。小米、美團點評、映客……這批公司的上市,不僅承擔著他們自己的命運,更是對過去幾年VC行業的所謂新經濟估值體系、思考邏輯的嚴肅檢驗。 同時,他認為在新的周期之中,新的機會、新的玩家、新的投資邏輯正在醞釀,資本市場也將迎來洗牌浮沉。
根據投中統計的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規模同比下降七成,達到近一年來的最低值。有市場觀點認為,這個數據意味著,投資機構在今年一季度募到的錢急劇減少,投資機構沒錢了,創業公司在一級市場的融資難度就會大大增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資人稱,流動性問題引發了集中上市,“資本也有季節,現在應該不算旺季,即使很多大的獨角獸公司,也可能面臨流動性問題。”
延展
映客上市一波三折
事實上,映客的上市之路并不順暢。奉佑生帶領的映客直播的早期團隊,脫胎于咪咕網站的一個音頻直播項目,后拆分獨立創業。在將原音頻直播的用戶引導至新直播應用時,出現了問題。“原用戶是用QQ賬號登錄的,新應用的接口出現問題,導致用戶無法登錄”,一位映客直播早期員工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一問題導致早期音頻直播的用戶幾乎損失殆盡。
隨后(2015年),失去早期用戶的22個創業者,從北京的民宅起步,利用做音頻直播的經驗,借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創了不同于傳統PC(個人電腦端)直播的移動直播平臺映客。2015年年底到2016年年初,映客直播依靠獨有的豎屏直播、美顏直播、三位主播連麥等功能,在移動直播領域掀起風潮,YY、斗魚等傳統直播巨頭紛紛推出豎屏移動直播,花椒、熊貓等新入局者爭相涌現,一時間全國涌現400余個移動直播平臺,VC、PE爭相押注,帶動了“百播大戰”的風口。
雖然在業務層面引領風潮,但映客直播登陸資本市場的路徑卻不順利。2016年9月,國內上市公司宣亞國際宣布擬以近28.95億元人民幣,收購北京蜜萊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映客直播的運營主體,下稱:北京蜜萊塢)48.25%股權。交易完成后,映客直播將是北京蜜萊塢第一大股東暨控股股東。
然而,宣亞國際收購映客直播股權所用的資金,是源自北京蜜萊塢四大股東的借款,而這四大股東又增資了宣亞國際的四個大股東。因此,該起交易被業內質疑映客是變相“借殼上市”,進而引起了深交所的注意。同年12月,宣亞國際宣布收購映客直播失敗。
借殼上市失敗后,映客尋求獨立IPO。2018年3月26日,映客直播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7月12日,映客直播證實登陸港股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