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Dior,今天為大家?guī)淼氖枪琴せ糜罢逽 RGB機箱的測評報告。
好了,下面就讓我們愉快的裝逼吧。
▲小幻影者采用的是牛皮紙盒的外包裝,畢竟機箱的外包裝一般只會使用一次。
▲第一眼看上去,骨伽 小幻影者的外觀非常的剛毅,有一種德國戰(zhàn)車的感覺,正面采用的是金屬拉絲面料做工,看上去非常的簡潔。
▲正面看,骨伽小幻影者的中間有3根RGB LED燈條,支持主板神光同步,骨伽的LOGO則在LED燈條的正上方。
▲機箱的左面為鋼化玻璃面板,可以看到機箱內(nèi)部的光效。
▲機箱的右面為金屬板,磨砂外觀,可以擋住機箱內(nèi)部的走線,即使不專門理線也可以眼不見心不煩呢。
▲所有機箱預(yù)置的線材均在背部,其中包括與主板燈光同步的5V 3針線。下面有兩個3.5寸 HDD的支架。
▲機箱的另外一邊,可以看到預(yù)置了6個背線口,方便調(diào)整背線。電池倉下置,供電線都通過背線走到正面。
▲電池倉上面有兩個2.5寸SSD的支架,可以放筆記本硬盤或者SSD。
▲拆開前置面板看看,做工非常的棒呢。
▲來看一看用料,鋼化玻璃厚度為4.0mm
▲金屬板也厚達1.4mm,算是非專業(yè)靜音機箱種非常好的了。
▲本次使用的是七彩虹X570主板
這塊主板有2點不好,1:沒有3針5V得RGB接口。2:BIOS優(yōu)化比不上別得品牌,但是據(jù)說明年一月大改版,值得等待一下。
▲完成
由于后期我還需要調(diào)整,所以線我就沒理,后期得話會把線整一整。我這塊七彩虹2070S還是比較重得,可能還需要加個RGB的顯卡支架。
由于機箱前部有RGB燈帶,由于控制器是5V3針的,機箱燈帶應(yīng)該是ARGB的,所以展示一下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幻彩效果
▲呼吸漸變效果
由于我的主板沒有3針5V的接口,所以主板就沒法和機箱同步了,這個機箱自帶的控制器有5V3針接口,可以做為主板沒有5V3針接口的一個補充。
骨伽幻影者S作為一款A(yù)TX機箱,整體設(shè)計穩(wěn)重大方,加入側(cè)透設(shè)計,結(jié)合前面板燈效,當機箱點亮,低調(diào)中透著一絲靈動。也不會因為燈效而顯得浮夸。整體空間布局合理,裝機便捷,是一款值得購買的機箱。
優(yōu)點
德國做工值得信賴,用料足,使用的時候靜音效果不錯,支持包括華碩,華擎,微星,技嘉等多個品牌的燈效同步.
缺點
防塵網(wǎng)居然不是抽拉式的,掉下來了很難卡進去了,這個價格不應(yīng)該。
特爾官方最近發(fā)布了最新一代迷你主機——NUC 幻影峽谷,如果你之前沒有了解過這種產(chǎn)品形態(tài),那么NUC全稱是Next Unit of Computing(下一個計算單元),它在產(chǎn)品形態(tài)上相較于我們常見的筆記本和臺式機有什么不一樣的點呢?
首先大家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就是體積和集成度上,這臺機器搭載了11代的Tiger-Lake i7-1165G7的處理器和RTX 2060的顯卡,壓在了這個1.3L的體積下,所以體積是這臺NUC最具有優(yōu)勢最具有亮點的地方。
第二點就是接口方面了,它的這個接口可以說十分的豐富,一共是搭載了六個USB-A 3.1標準的接口 然后前后各一個雷電四,HDMI 2.0接口 Mini-DP接口還有UHS-2的SD卡接口,這個接口支持2代的高速卡可以跑到300M/S的速度。
還有前后兩個音頻接口,電源接口,2.5Gbps的RJ45網(wǎng)線接口,可以說這個接口數(shù)量比一般的電腦主板還豐富了,特別突出的是這個雷電4,你甚至可以外接一張顯卡,連接8K的顯示器。
但是呢,這臺機器其實并不是單獨就一個機器就能工作的,你需要一個大的230w的DC電源適配器,一套鍵鼠和顯示器才能正常工作,那我們常見的游戲本單機重量在2KG左右,配合電源在3KG左右。ATX ITX主機就更不用說了動不動10KG往上了,這臺NUC呢單機重量1.4KG 配合適配器2.2KG左右,可以說非常輕便。
那這個產(chǎn)品第三個不一樣的就是它的物理結(jié)構(gòu)了,這臺機器拆裝很簡單,卸下背部的螺絲就可以拆卸,一掀開后蓋我們就能看到最明顯的一個骷髏的標志,也就是我們開機運行狀態(tài)時候的這個LOGO燈,是通過后邊的背光層照射前面的這個板子實現(xiàn)的。所以理論上動手能力強的可以自己DIY一些這個燈板搞一些騷操作也是有可能的。
卸下燈板之后我們就能看到內(nèi)部的結(jié)構(gòu)。這是一臺準系統(tǒng)機器,內(nèi)部的這個內(nèi)存和硬盤都需要我們自己去加裝。
內(nèi)存方面:兩個槽位支持3200Mhz的頻率,固態(tài)方面支持兩個m.2 2280規(guī)格的固態(tài)硬盤,同時支持NVME和SATA協(xié)議。
再往下面就是它的這個i7-1165G7和CPU和RTX 2060的核心了。然后網(wǎng)卡也是支持wifi 6的AX201網(wǎng)卡,內(nèi)置天線和板載在機器內(nèi)部的。我們給他加上兩條8G 3200Mhz的內(nèi)存和一個1T的固態(tài)來完成我們今天的測試。
這臺機器的配置是一個11代的Tiger-Lake i7-1165G7的處理器和RTX 2060的獨顯。i7-1165G7這個CPU我們很熟悉了,去年下半年英特爾推出的基于10nm superfin技術(shù)的處理器,是的你沒聽錯英特爾終于用上10nm了。
然后Tiger-lake的兩大提升點就是單核心性能和核顯性能,單核心暴打桌面端處理器,然后核顯性能吊打所有windows平臺下的核顯,確實非常強,但是這個處理器放在更小版本的獵豹峽谷上確實非常適合,因為畢竟那個版本價格更低體積更小還沒有獨顯。
但是這臺幻影峽谷定位高性能,然后還有個非常不錯的RTX 2060的獨顯,這個核顯這么好其實也用不上,CPU還是4C8T,所以這臺機器其實更適合的是馬上要發(fā)布的H45的移動端處理器了。
現(xiàn)在的H35其實并不是真-11代的標壓處理器,因為核顯規(guī)格非常高占用的核心面積也大,所以給CPU的部分其實塞不下過多的核心數(shù)目,所以還是4核心8線程,將來發(fā)布的H45的Tiger-lake,不出意外的話會砍掉一些核顯規(guī)格進而進一步增大核心數(shù)目,畢竟11代的這個單核性能已經(jīng)夠強了,這個多核心性能一旦上去了,我還是非常期待的。
畢竟是英特爾第一次基于10nm工藝的多核心標壓處理器的出現(xiàn),性能我覺得可以期待一下,應(yīng)該到時候NUC也會同步出到H45的版本,甚至還有可能把2060換成一個3060進去,這樣這臺機器的配置就會顯得更加合理了,不過現(xiàn)在這個規(guī)格下,這顆i7-1165G7也要比我們在筆記本上見過的i7-1165G7強太多了,算是一個雞血版本。
為什么呢,因為一般的散熱比較好的筆記本采用i7-1165G7 CPU也就是能壓在23w左右的樣子,可能散熱不好的機器只有10幾w,然后這臺機器就能壓在30w,并且溫度還要更低頻率還能更高,所以算是一個大功耗,強散熱版本的”雞血版“i7-1165G7了。
顯卡方面,RTX 2060 給到的最大功耗限制是115w。實際性能表現(xiàn)領(lǐng)先于移動端筆記本上的滿血2060 百分之五左右,但是和桌面端160w的2060還是有百分之10-20的差距。
這個其實很合理,畢竟少了將近50w的功耗,實際的游戲跑起來如何呢?
也就是大家最關(guān)心的這玩意性能咋樣?能不能滿足生產(chǎn)力的需求?我們也給他找了幾個對手,對手一就是一臺搭載了i7-10750H+2060的游戲本Y7000P。第二臺就是一個有著2060顯卡的臺式機了。
我們看看他們?nèi)齻€之間的游戲性能表現(xiàn)怎么樣,我們還是按照慣例跑我們的八款游戲 3A大作。
這臺機器比2060的游戲本弱個百分之6左右,和桌面端弱個百分之二十多的樣子。我們這個筆記本已經(jīng)是這個2060性能里面算是最強的了,還開了獨顯直連,比起一般的i7+2060游戲本這臺NUC的性能甚至要更強,和桌面端的性能肯定是還有差距的。畢竟只有1.4L 比較吃單核性能的。甚至還有不少游戲NUC反超了游戲本,1165G7的這個單核成績是真的離譜
那到了實際的專業(yè)工作方面,就是我們認為的生產(chǎn)力方面怎么樣呢?
也基本上和我們筆記本的i7-10750H+2060的筆記本在一個性能水平上,可能在某些需要這個多核心性能的軟件上比如PR這類的會差一些。
但是整體來看的話還是遠遠高于我對它的性能預(yù)期的,拿他滿足我們?nèi)粘5挠螒蛞约凹糨嬕曨l需求可以說是完全沒問題。
還有一個突出的亮點就是這臺機器的散熱非常的不錯。他這個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趴在桌子上,一種是配合原包裝送的一個支架就能立起來的。立起來之后呢就有了三面的一個進風(fēng)口和一面的出風(fēng)口,我們雙烤CPU和GPU30分鐘看看結(jié)果如何。
CPU 3.17G 77度30w功耗,GPU 84度1.2Ghz 106W功耗。這個成績其實比很多的游戲本都好了。而且表面溫度很低,特別是噪音,在這種壓力下游戲本早就是50分貝的噪音了,這臺NUC只有40分貝非常的安靜很意外。
所以最后我們總結(jié)一下這臺機器吧,這個機器究竟有什么亮點?適合什么人買?
先說價格i7-1165G7+RTX 2060不含內(nèi)存硬盤買7999,確實這個價格你完全可以買到同樣配置的筆記本和臺式機。但是這個性能配置下做的最小的體積了,一旦集成度高了這個價格肯定就上去了。
所以如果你預(yù)算比較充足并且對于這個性能和體積的要求很高,就想要體積小巧說帶走就能拎在手里拿走的機器,那這臺機器非常適合你,在這個體積下這個機器應(yīng)該是最好的性能表現(xiàn)了。
我設(shè)想的一個非常完美的使用場景就是你上班在公司和家里各有一套鍵鼠顯示器電源,你上下班就拿著這個機器去了公司電一接然后鍵鼠顯示器一連接就能用,回家也能用,體積比你帶個游戲本小巧散熱好噪音也小。
但缺點就是說,它的價格比較高,你要是想要這種產(chǎn)品形態(tài)和集成度就是需要付出更高的一些價格了,換來的這些體驗值不值得就看你自己了,這個見仁見智。
我還看到很多公司和團隊都在批量地去使用NUC,因為這個東西算是整機,不需要DIY啥的。驅(qū)動保修也更完善,搬運方便不占體積就適合一些團隊和公司去用。
在產(chǎn)品表現(xiàn)方面我也想提幾個小小的建議,第一就是這個電源適配器的尺寸是230w的但是說實話還挺大的,大家買到之后在意適配器體積的話應(yīng)該可以買到更小體積的230w適配器。
第二就是說馬上H45的英特爾標壓處理器就要上了,這個模具我覺得壓住一個45w的CPU應(yīng)該是不成問題的,后續(xù)如果能推出標壓處理器的H45版本的話這個性能應(yīng)該還會有一個非常大的提升,值得我們期待一下。
費數(shù)周整理,全文長約7500字,建議先收藏再看~
NUC 全稱 Next Unit of Computing,是處理器大廠 Intel(最近也再次進軍獨顯市場)在2012年左右提出的概念,在很小的體積依舊保留了強悍的性能。自推出之后一直深受迷你主機玩家的喜愛,產(chǎn)品線也從早期的4x4英寸(100mmx100mm)主板與主機,慢慢擴展到集成獨顯 、支持桌面顯卡,以及筆記本準系統(tǒng)等多個領(lǐng)域。
▼12代華爾街峽谷
作為一個迷你小主機愛好者,我自己也是一直在使用和評測迷你主機,原本計劃在雙十一前寫一篇現(xiàn)有產(chǎn)品的選購與推薦指南,但由于種種原因拖延到了現(xiàn)在才完成。選取了更接近于 NUC 設(shè)計的 Intel、ASUS、零刻、Minisforum 四家在售產(chǎn)品,Intel 與 ASUS 代表大廠產(chǎn)品價格更高品質(zhì)也更好一些,而國內(nèi)的零刻、Minisforum 則代表了更高性價比更低入門價格。受限于時間和篇幅和內(nèi)容限制,二手產(chǎn)品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像是 Dell 的 MFF 系列、HP GX、聯(lián)想 MXxQ 等因為更偏商務(wù)使用就不涉及了。
本文主要內(nèi)容是 NUC/迷你主機介紹,夾雜一部分個人對機型性價比與使用場景的理解,篇幅有限具體產(chǎn)品評測還請善用站內(nèi)搜索,列出的價格是近期/官網(wǎng)標價,雙12好價部分也請持續(xù)關(guān)注站內(nèi)更新。
作為 NUC 概念的提出者,Intel 的產(chǎn)品線應(yīng)該是這個類型中最全的,并且由于 Intel 也會外售計算版,和第三方也有一些合作產(chǎn)品。根據(jù)產(chǎn)品形態(tài)的不同,普通用戶日常接觸到的應(yīng)該氛圍四大類,分別是:
在高性能產(chǎn)品線,目前分為支持可更換顯卡和內(nèi)置獨顯兩大類產(chǎn)品,考慮到幽靈峽谷本身設(shè)計對顯卡兼容性不足,并且第三方改款(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紅眼)近乎完美替代了它,這里對比列表就只放出猛禽峽谷、飛龍峽谷、猛獸峽谷、蝰蛇峽谷、幻影峽谷以及 Minisforum 的 NUCXi5/Xi7。
配置方面高性能+可更換顯卡產(chǎn)品逐漸由筆記本標壓處理器,改為桌面標壓甚至 K 系列處理器,性能導(dǎo)向明顯。支持獨立顯卡的尺寸也由早期的 8L 左右,變化到 NUC13RNG 的 13.82L,產(chǎn)品外觀上其實越來越不 NUC。內(nèi)置獨顯產(chǎn)品線依舊采用移動處理器,12代蝰蛇峽谷體積也比上一代幻影峽谷近乎翻倍,不過由于采用的是 Intel 自家的 Arc 顯卡,推薦度非常低。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紅眼,目前有較多第三方店鋪出售,價格比較低并且搭配顯卡的適配性更好,比較適合想體驗 NUC,但又預(yù)算有限的用戶。
這類產(chǎn)品配置部分其實沒有特別多可說的,總結(jié)成一張對比表格供大家參考,做表不易還請大家?guī)兔Χ喽帱c贊收藏支持一波。
最新的猛禽峽谷最高搭配 i9-13900K,可以支持3槽厚度313mm廠顯卡(例如 RTX4090FE)。但是外觀上方方正正,和前輩們比總覺得缺少了 NUC 的味道,目前只有 i9-13900K 版本開啟預(yù)售,估計后期應(yīng)該會有很大的跳水幅度,非發(fā)燒友并不推薦現(xiàn)階段購買。
▼ NUC13RNGi9 猛禽峽谷
整機尺寸已經(jīng)來到了 14L,其實更類似 ITX 方案,采用上下分離設(shè)計,給越來越厚的顯卡們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接口部分 NUC13RNGi9 還是比較全面的,不過沒有提供 SDXC 讀卡器是一個明顯的倒退,不太理解為什么設(shè)計師取消了這個設(shè)計。
配置方面目前僅有 i9-13900K 一個版本,雖然性能強悍但上市價格比較高,搭配 DDR5 筆記本內(nèi)存目前裝機成本依舊高昂。顯卡部分長度最高313mm,卡槽厚度為3卡槽,顯卡兼容性比12代更好一些。硬盤位部分為3xPCIe4.0 NVME,外部接口依舊為雙雷電4,網(wǎng)卡部分為1x10GbE + 1x2.5GbE + Wi-Fi6E(AX1690i 3Gbps)。
得益于十二代處理器的大幅提升,采用桌面級處理器的飛龍峽谷,在性能方面還是非常不錯的。8.1L 的體積和上一代猛獸峽谷一致,性能方面則是全面超越,目前有i9-12900和i7-12700兩個版本,同時采用 DDR4 內(nèi)存插槽,裝機成本會更低一些。8L 的體積相比13代也小巧不少,前面板支持定制和替換,最高支持雙槽顯卡,有很多用戶使用 RTX3070/3060Ti/AMD RX6800XT。
另外由于采用臺式機 CPU,實際是可以更換12600甚至12400這些性價比更高的 CPU,不過目前官方?jīng)]有不帶 CPU 版本,自行更換 CPU 還是相對比較麻煩一些的。另外經(jīng)過了一段時間的降價,目前 i9 版本在8000+,i7 版本在6700左右(最近價格仍在降低中),相比首發(fā)價格性價比已經(jīng)高了不少。如果后期能有更換12600KF/12490F/12400F,作為游戲機還是很值得考慮的,考慮到 CPU 價格以及豐富外部接口帶來的成本,價格應(yīng)該會在降到成本附近后穩(wěn)定一段時間。
作為飛龍峽谷的上一代產(chǎn)品,猛獸峽谷并非采用桌面 CPU,而是由移動端的 TGL 平臺調(diào)整 TDP 而來的 B 系列 CPU,雖然劃分為桌面平臺,但外圍部分其實和移動端的 TGL-H 一致。
配置方面采用11代 i7-11700B/i9-11900KB,支持雙通道筆記本 DDR4-3200 內(nèi)存,2 x PCIe3.0/SATA +2 x PCIe4.0 SSD 卡槽。雙雷電4+1*HDMI2.0b,AX210 無線網(wǎng)卡,8L 體積 650W 電源支持雙槽顯卡。目前 Intel 官方店鋪已經(jīng)停售,第三方店鋪 i7 版本準系統(tǒng)價格在4300左右,i9 版本在4800左右。i9版本相比飛龍峽谷價格差并不算很大,相比2000不到的9代 H 版本價格又有些高,目前的價格個人覺得屬于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幽靈峽谷采用9代移動 H 處理器,5L 體積雖然更小巧,但是較小的尺寸和500W 電源嚴重限制了它的擴展性。畢竟如果不追求性能有更小體積的選擇,選擇獨顯的用戶,在這個尺寸內(nèi)也沒有太多的選擇。
酷冷至尊 NC100 和骨伽紅眼是國內(nèi)流通比較多的兩款該款,前者應(yīng)該是第一批大量放貨的改款產(chǎn)品,目前市面上基本已經(jīng)沒有新品庫存。
骨伽紅眼則是幽靈峽谷計算板的另外一個改款,分為老款和新款兩種,主要差異在于新款調(diào)整了電源和計算板位置,為顯卡騰出來更多的空間(可以支持310mm的顯卡,但是損失1個 PCIe4.0 SSD 接口)。
i7版本雙11分別降價到了1700左右,不是特別追求 CPU 性能的話,這款加一塊中檔獨顯作為 NUC 使用性價比還是可以的。不過目前渠道的庫存據(jù)說已經(jīng)見底,很多店鋪尾貨瘋狂漲價,如果沒有特別低的價格不建議入手。
搭載 Intel 12代 標壓處理器,以及 Intel 自家的 A770M 獨立顯卡(16GB GDDR6 顯存),尺寸上也增大到了2.5L。其實拋開顯卡來看性能還是不錯的,接口方面雙雷電4+雙 DP2.0+HDMI2.1 TMDS 也很全面,不過受限于 A 系列顯卡,游戲玩家應(yīng)該是不會選擇的。
生產(chǎn)力方面 Arc 顯卡也至少需要幾年時間來推動軟件廠商針對性優(yōu)化,目前最低8999的價格性價比不高,明年應(yīng)該會有搭配13/14代+Battlemage GPU 的產(chǎn)品,到時蝰蛇峽谷的價格應(yīng)該會有較大的調(diào)整。
去年顯卡價格高昂的時候,幻影峽谷這種集成了 RTX2060 甜品級顯卡的產(chǎn)品還是比較搶手的,可惜當時的價格也是非常的高。今年礦難之后顯卡價格大跌,幻影峽谷的價格也來到了5000以內(nèi)。作為 1.3L 主機其實玩一些游戲也是夠用了,喜歡這種產(chǎn)品形態(tài)的用戶可以蹲一蹲近期好價,另外這款機器還有一個比較大的槽點——真板磚級別電源,電源尺寸相比主機本身不遑多讓,真的是讓人比較無奈的設(shè)計。
配置部分 i7 版本采用 i7-1165G7 八核心處理器(28W),搭載移動版 RTX2060 6GB GDDR6,接口方面雷電4、DP、HDMI、2.5G 網(wǎng)絡(luò)等一應(yīng)俱全,算是比較均衡的機器。作為一款老 U(11代)+老顯卡(RTX 2060)的機器,不到5000的價格是否劃算,就看使用者如何判斷高集成度的價值了。
這款 NUC 算是比較神奇的機器,它采用的是 Intel NUC X15 筆記本主板改造而成,采用11代標壓處理器+30系 Laptop 顯卡。由于之前 X15 庫存較多,國內(nèi)上市價格相比 X15 筆記本沒什么優(yōu)勢,并且由于是筆記本主板改造,電源線垂下的位置直對出風(fēng)口也讓強迫癥很難受。不過前段時間 X15 筆記本逆勢反彈,這款筆記本主板改版機器也突然下架,不過對比圖表已經(jīng)做好,就還是放出來介紹一下吧,萬一哪天又突然出來低價清庫存呢?
<120 x 120 mm 的標準尺寸機型其實才是比較經(jīng)典的 NUC,目前12代剛開始上市,10代以及更老的產(chǎn)品逐步 EOL,這里就總結(jié)下在售的華爾街峽谷、獵豹峽谷以及阿特拉斯峽谷。
華爾街峽谷:12代 P 系列處理器,全系標配雷電
獵豹峽谷:11代 G 系列處理器,分為標準版/青春版(Lite)
阿特拉斯峽谷:入門級 N 系列處理器
在華爾街峽谷之前的 NUC 一般都會針對消費和商用分為兩個版本,不過到了12代目前看 Intel 應(yīng)該大概率不會推出普通消費用戶版本,華爾街峽谷可能是本世代唯一的選擇了。
配置方面華爾街峽谷采用 Intel 12代 P 系列處理器,28W TDP,CPU 性能方面相比上一代是踩爆牙膏的感覺,不過 GPU 部分依舊采用 Iris Xe,屬于原地踏步的節(jié)奏。
12代 P 系列主要的差異匯總?cè)缦拢斉涞?i7-1280P 其實和 H 系列的產(chǎn)品沒有太多區(qū)別,乞丐版的 i3-1220P 其實就是 U 系列提高 TDP。中間的 1240P/1250P/1260P/1270P 出現(xiàn)了罕見的四款同大小核心數(shù)量,i5 部分的 EU 數(shù)量僅有 80EU,如果考慮需要一定的游戲性建議考慮 AMD 產(chǎn)品。
不過12代 CPU 性能大幅提升,對于生產(chǎn)力工具來說意義還是很大的,無論是日常的 Word、Excel、PPT,大核心性能的提升還是非常有益處的。外圍部分華爾街峽谷依舊是雙雷電4+雙 HDMI 接口,最高可以支持到4屏 4K,存儲部分也支持雙插槽+1x2.5inch SATA,擴展性還是很好的。
TGL 系列雖然在筆記本端被 AMD 壓制的很慘,不過在功耗限制和散熱更好的 mini 主機領(lǐng)域,全面釋放后核心性能還是很不錯的。不過受限于體積和 TDP,i5 版本綜合會更合適一些。接口方面前后各1個雷電3,加上 Mini DP1.4、HDMI2.0b 依舊可以實現(xiàn)4屏 4K,不過使用前置的雷電3外接顯示器時會不太整齊。i5 版本目前價格依舊在2000出頭,考慮到12代已經(jīng)開始鋪貨,未來應(yīng)該還會有一定的降價空間。
采用 N5105 賽揚處理器的入門機,單1000M 網(wǎng)卡也不太適合做軟路由,目前也有很多第三方的 N5105 軟路由專用機,只適合預(yù)算特別低的用戶刷網(wǎng)頁之類的。
提到迷你主機自然繞不開蘋果的 Mac mini,作為首發(fā)用戶在剛發(fā)售的半年內(nèi)被背刺的很厲害,后期由于一直沒有新款價格相對還算穩(wěn)定。搭配第一代的 Apple Silicon M1 芯片,Mac mini 的性能其實比較一般,比較強悍的是 M1 芯片自帶的編解碼引擎以及超高的能耗比。在使用這臺 Mac mini 的兩年多時間里,基本沒有聽到過它風(fēng)扇轉(zhuǎn)起來的聲音。
不過 Mac mini 的缺點也很明顯,采用 M1 芯片的條件下其實機身尺寸是可以大幅降低的,現(xiàn)有的尺寸只能說小但在當下已經(jīng)算不上迷你。同時采用 M1 芯片也讓這款機器的擴展性降低為0,想要大內(nèi)存?板載只能直接加錢,想要大硬盤?板載要么只能直接加錢,要么就是入手我這樣的硬盤擴展塢。
不過作為體驗白蘋果價格最低的設(shè)備,個人覺得還是值得考慮的,尤其是 MacOS 上有很多圖片處理、編輯的小軟件,名不見經(jīng)傳非常好用。
雖然 Mac mini M1 的升級版遲遲未來,CPU 方面從10核心的 M1 Max 到 20核心的 M1 Ultra 可選,可以按需搭配顯示器來替代以前的 iMac 產(chǎn)品線。蘋果的產(chǎn)品自然就不需要討論性價比了,貴雖然貴但是對于 Mac 用戶來說,能通過它產(chǎn)生生產(chǎn)力就自然值得。
如果預(yù)算有限的話也可以選擇黑蘋果,具體配置部分建議參考很多大佬長期維護的配置單,可以避免很多彎路和踩坑。
作為主板/DIY 起家的大廠,ASUS 的迷你 PC 產(chǎn)品線其實也很廣,從標準的迷你 PC 到獨顯都有涉及。不過考慮到 ProArt i5-9400+RTX2060 售價還在 8K 價位段,這里就只整理小尺寸的 PN 價位段機型,尺寸方面集中在0.65L~0.9L:
ASUS 的 mini PC 命名還是非常規(guī)律的,以 PN 系列為例,首位數(shù)字6代表 Intel,數(shù)字5則代表 AMD。第二位數(shù)字則代表代數(shù),比如最新的 PN64 對應(yīng) Intel 12代處理器,PN63 則對應(yīng) Intel 11代處理器,PN53 則對應(yīng) AMD 最新的6000系列處理器,PN52 則對應(yīng) AMD 上一代的5000系列銳龍。
目前 PN6 系列主要有四款機型在售,分別是采用12代 H/P 系列處理器的 PN64,搭配 DDR5 內(nèi)存,背面搭配可選接口槽位(消費者版本配置為2*HDMI2.0 + 1*DP1.4),用于適配不同行業(yè)客戶需求,PN63 則采用11代 H 系列處理器。PN62 對應(yīng)10代 U 系列低壓處理器,功耗更低體積也為更小的0.65L,PN41 系列則對應(yīng) Intel 最低端的 N 系列處理器。
PN64系列目前有12代i7-12700H,i5-12500H 以及 i3-1220P 三種配置,相比華爾街峽谷尺寸更大(0.9L vs 0.7L),CPU 配備上規(guī)格也略高一些。外觀設(shè)計方面相對比較討人喜歡,相比 Intel NUC 尺寸更大并選用了更高 TDP 的 CPU,外圍部分砍掉了(需求不多的)雷電,近期價格在4900左右。
PN64的上一代機型,采用11代標壓處理器,體積和 PN64 一樣為 0.9L。接口方面沒有 USB Type-C,外界視頻接口采用了 Mini DP*1 + DP*1 + HDMI*1,最高可以支持三屏 4K,同樣沒有配備雷電接口。不過售價部分其實和12代 PN64 差別不大,相近的價格個人是傾向于選擇性能更強的 PN64 系列,畢竟只加幾百就能升級到12代。
PN62 0.6L 的體積和標準的 Intel NUC 更為接近,外觀方面采用 ASUS 風(fēng)格的金屬拉絲面板,目前在售的 i5-10210U 8+512 版本售價在3000出頭,性價比方面表現(xiàn)一般,售后方面為3年質(zhì)保+3年上門。
▼PN62
PN41 采用 Intel N6005 奔騰處理器(低配為 N5105),配色方面有黑色和白色兩款,日常 N6005+4GB 內(nèi)存+256GB SSD 在1699左右。優(yōu)點是3年質(zhì)保+3年上門,缺點是性價比比較低。
▼PN41
如果只是生產(chǎn) Intel CPU 的 mini PC,其實很難和 Intel 原廠的產(chǎn)品形成太多的差異化,ASUS 自然也選擇推出 AMD 產(chǎn)品來滿足不同的用戶。目前在售的 PN53 采用 AMD 最新6000系列標壓處理器,PN52 和 PN51 則分別采用5000系列 H(標壓) 和 U(低壓),尺寸方面對應(yīng) PN6x 的0.9L 和0.65L,PN50 則采用更老的4000系列低壓 U。
雖然位數(shù)是3,但 PN53 其實和 PN64 是同代機器,外觀設(shè)計上自然也是像素級的一致。CPU 方面有滿血的 R9-6900HX、R7-6800H 以及 R5-6600H 三款可選,考慮到 R5-6600H 核顯部分砍半,實際用戶只需要考慮 R9 和 R7 版本即可。
由于 AMD 6000系列全系僅支持 DDR5 內(nèi)存,由于目前 D5 內(nèi)存價格更高,整套平臺成本相對還是比較高的,同時 PN64 還支持了 USB4.0 接口(速率和功能類似于 Intel 的雷電),在 ASUS 這邊也就出現(xiàn)了 PN53 價格高于 PN64 的局面。
不過 R9-6900HX 和 R7-6800H 核心和 GPU CU 數(shù)是完全一致的,差異主要在基頻和睿頻上,價格方面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也可能是基于此種考慮,目前 PN53 僅有 R9 和 R5 版本開賣,R7 版本暫時沒有上市。
采用 AMD 5000 系列標壓處理器,0.9L 體積+系列的可變擴展設(shè)計,接口方面除了沒有 USB4.0 Type-C 外和 PN63 一致。AMD6000 系列相比5000系列主要提升的是 GPU(GPU 部分接近翻倍提升),如果日常辦公不玩游戲的話,性能方面和 PN53 不會有太大差別,D4 內(nèi)存成本也會更低。
模具方面和 PN62 一致,CPU 部分由 PN52 系列的5000系標壓處理器,更換為低壓的 5700/5300/5100U。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奇數(shù)結(jié)尾的 AMD 5000 系列處理器,依舊采用的是 4000 系列的 Zen2 核心,在綜合性能上是不如采用 Zen 3 核心的 5800/5600U的。
作為主打出海的廠商,Beelink 零刻憑借不錯的品質(zhì),更低的價格在歐美的銷量還是很不錯的,在迷你主機領(lǐng)域也是更有性價比的選擇。品質(zhì)方面相對也是經(jīng)過時間和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的考驗,相比白牌/雜牌產(chǎn)品也更讓消費者放心。價格方面由于更少的品牌溢價(Intel、ASUS 在用戶側(cè)積累了長期的口碑,同時也會有更多諸如三年上門服務(wù)帶來的成本提升),相對來說性價比更高。是選擇大品牌和更多的服務(wù),還是選擇更高的性價比,這部分就需要用戶自行判斷了。
零刻的產(chǎn)品線相對比較清晰:
比如最新的 GTR6,GT 為系列代號,R 對應(yīng) AMD,6對應(yīng)第六代。目前在售的有 GTR6/GTR5、SER5、SEi12、SEi10 以及 EQ59 Pro,官宣11月底會有 i7-1260P/i5-1240P 的 SEi12 Pro 開售。
AMD 系列目前有 GTR6、GTR5、SER5 Pro/SER5 四款在售,后續(xù)應(yīng)該也會有采用 6000系列 H/U 的 SER6 Pro/SER6 新品,配置方面除了出廠自帶硬盤內(nèi)存和系統(tǒng)(一般為 Win11 專業(yè)版)外,幾款產(chǎn)品也都有準系統(tǒng)版本(不帶內(nèi)存和 SSD)。
Intel 部分 GT 系列空缺了一段時間,SEi12 采用 1235U 處理器,月底會有采用12代處理器的 P 系列產(chǎn)品開賣,不過由于我整理表格的時間官方還未公布完整配置,這里就暫時不放入規(guī)格對比表了。
AMD 6000 系列處理器的 GPU 部分使用 RNDA2 架構(gòu),替換了使用多年的 Vega 核顯,內(nèi)存部分也換用了帶寬更高的 DDR5/LPDDR5x。核顯的性能大幅提升(接近桌面 GTX1050Ti),讓核顯主機有了 3A 入門自由的可能,所以很多小主機用戶都對 R9-6900HX/R7-6800H 非常感興趣。
作為頭兩款在國內(nèi)上市的 R9-6900HX 迷你主機,GTR6 還是很有特點的一款機器,配置上采用 AMD R9-6900HX 處理器,雙 DDR5 內(nèi)存插槽,SSD 部分支持 M.2 NVME*1+M2. SATA*1。移除了傳統(tǒng)的 2.5inch SATA 盤位,更換為全新的系統(tǒng)風(fēng)扇(對主板背面、SSD、DDR5 內(nèi)存?zhèn)?,損失了一定的擴展性,換來了更好的散熱(尤其是對 PCIe4.0 SSD)。外觀方面也采用了零刻今年的全新設(shè)計,采用可替換透氣防水布設(shè)計,LOGO 也更換為了新的中國風(fēng)。
接口部分采用 4*8K HDMI 接口(可能是沒有送 HDMI2.1 認證,所以標稱為 8K HDMI),對于4屏用戶連接線材更統(tǒng)一,但是缺少了 DP 接口,對于顯示器 HDMI 接口不足的用戶可能會是一定的困擾。另外機器僅提供了1根 M.2 NVME SSD 插槽,這部分也限制了存儲擴展性,如果是雙 M.2 NVME SSD 會更方便一些。
目前準系統(tǒng)版本價格在3000出頭,搭配不同平臺優(yōu)惠實際到手價應(yīng)該可以控制在3000以內(nèi),作為 R9-6900HX 的產(chǎn)品性價比還是很高的。不過由于6000系列僅支持 DDR5 內(nèi)存,相應(yīng)整機的價格會比高出一些,雙 16GB DDR5 目前售價過高,建議入手的用戶可以考慮雙 8GB DDR5 過度,待未來 DDR5 內(nèi)存降價后再考慮升級。
同樣0.87L 體積,CPU 部分采用 AMD R9-5900HX,搭配指紋識別,雙2.5G 網(wǎng)口+1*DP+1*HDMI。目前準系統(tǒng)價格在2500左右,Vega 核顯應(yīng)付日常 LOL、CSGO 或是一些單機游戲也沒有什么問題,沒有太多玩大游戲的需求的話,搭配價格更便宜的 DDR4 內(nèi)存,整體裝機性價比還是不錯的。
0.6L 的迷你體積,分為 R5-5560U 和 R5-5600H 兩個版本,U 系列功耗更低發(fā)熱和噪音跟小,H 系列功耗更高性能更強,但噪音和溫度方面不如 U 系列。準系統(tǒng)價格在1500左右,16GB+500GB 版本在2000左右,應(yīng)付日常辦公、小游戲都沒有什么問題。
至于是不是要等6000系列的 SER6?個人覺得初上市價格應(yīng)該不會太低,并且 DDR5 內(nèi)存短期內(nèi)性價比依舊偏低,合適的入手時機可能要看 DDR5 價格的走勢了。
采用 Intel 12代 i5-1235U,單核性能方面擠爆了牙膏,同樣增加了系統(tǒng)風(fēng)扇但依舊可以支持 2.5inch SATA SSD。0.6L 的體積非常小巧,日常辦公甚至是輕度的剪輯、渲染工作也可以勝任,準系統(tǒng)版本目前價格在1900+,16GB + 500GB(PCIe 4.0 SSD) 版本在2500左右,作為辦公機來說還是很合適的。我前段時間剛評測完這款機器,詳細的內(nèi)容可以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同樣是采用 N5105 的入門機器,目前準系統(tǒng)版本售價650不到,2根 4GB RAM + 512GB SSD 成本可以控制在900以內(nèi),作為窗口機、展示機、股票機很合適。
雖然只是整理了 Intel、ASUS、Apple、零刻、Minisforum 5個品牌的產(chǎn)品線,工作量其實還是非常之大的。為了方便大家對比,針對繁多的型號和配置整理了完整的規(guī)格對照表,由于個人時間精力有限,對照表部分可能難免存在謬誤和不足,也希望大家指正。
最后作為一個迷你主機愛好者,再次感謝大家的觀看,也希望匯總的這篇內(nèi)容,可以方便大家查詢/選購。希望大家多多點贊、收藏、并在評論區(qū)留言,我是 KC,我們下篇文章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