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已經基本退市,對于很多90后來說,甚至不知道世間還有等離子顯示這么回事,要知道如今的絕大多數顯示產品,都是液晶屏幕的天下,不論是手機還是顯示器,以及家里的電視機和投影機,我們都可以發現液晶屏幕的身影。因此液晶屏幕的發展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但是有一部分人認為,液晶屏幕代替等離子,是顯示技術領域的“劣幣驅逐良幣”,這種說法真的可靠嗎?
真的不憋屈 等離子被拋棄就是歷史必然?
首先之所以有人認為液晶技術不如等離子技術,是因為等離子技術沒有視角的問題。液晶技術本身并不發光,背光的光線是有方向的。用戶觀察屏幕的時候,如果不是處于合適的角度,比如仰視或者俯視,就會出現畫面偏色的情況,等離子由于是自發光的技術,所以沒有視角的問題。此外在畫面的色彩以及拖影控制等問題上,等離子也是技高一籌。
液晶面板有色彩漂移的問題
此外液晶如今也有一些弊端被人所詬病。主要有三點,上面的視角狹窄以及色彩能力不夠強的問題,我們已經有所提及。如今更為受關注的是液晶產品傷眼的問題。液晶傷眼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的表現,第一就是頻閃的問題,這個問題等離子也是有的,第二則是藍光的問題,這是等離子技術沒有弊端。藍光來自液晶面板背后的LED背光,其中存在多種高能短波藍光,容易造成眼睛的傷害。
液晶背光中有藍光的成分
基于上述的原因,有不少熟悉顯示行業的用戶,都覺得液晶技術不如等離子技術,之所以流行就是因為液晶價格比較低廉,以及等離子技術發展的策略不對所導致的,那么等離子被拋棄真的很憋屈嗎?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
等離子屏幕由于技術的原因,是無法實現小屏幕顯示的,其最小的產品,也都在30英寸左右。因此對于小屏領域的控制,等離子顯得非常的乏力。這一點液晶屏幕就不同了,液晶屏幕大小通吃,因此具有更強的生命力。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小屏領域多是移動產品,屬于個人消費類的領域。
小屏領域等離子無法涉足
在小屏領域的成功,是可以很好的反哺大屏領域的。這一點從IPS屏幕的發展就可以有明顯的感知。我們知道IPS屏幕是液晶面板中的一種,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廣視角屏幕。在iPhone使用IPS屏幕后,其名聲大振,隨著iPhone的大賣,IPS面板來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這樣人們對于IPS屏幕的認知,就變得非常的親切明了,所以大屏IPS產品諸如顯示器和電視的推廣,就顯得非常的容易。
營銷影響力和液晶無法相比
失去小屏市場,不是賺不到一分部錢那么簡單。尤其是等離子和液晶這樣的對手相比,兩個技術都是有供應大屏市場的能力。顯然等離子在營銷上,就和液晶屏幕差的很遠,在移動產品不發達的90年代,這種差距可能還不明顯,但是到如今,可以說沒有小屏市場,等離子的地位岌岌可危。
可能有的用戶會說,那等離子可以專注大屏領域,甚至專注商務市場,其實在這些領域,有更多的競爭對手,投影顯示,液晶拼接,LED大屏,哪一個都是有自己的優勢,顯然等離子大屏的戰斗力也不那么強悍。
我們知道液晶屏幕的使用壽命很長,從家里的顯示器和電視就可以看出來。一般來說使用個五六年是一點問題沒有的,只要是不摔不壓,幾乎難以損壞。因此液晶產品的使用成本其實非常的低,均攤到每天的成本里,顯得微乎其微,更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等離子產容易“燒屏”
反觀等離子屏幕則是一直沒有解決“燒屏”的問題。等離子屏幕的技術原理是這樣的,在兩張超薄的玻璃板之間注入混合氣體,并施加電壓利用熒光粉發光成像的設備。薄玻璃板之間充填混合氣體,施加電壓使之產生離子氣體,然后使等離子氣體放電,與基板中的熒光體發生反應,產生彩色影像。
液晶電視壽命很長
這樣的原理導致等離子屏幕在顯示靜止畫面時,由于熒光粉需要經常聚集在一個位置,時間過久就會留下殘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燒屏。這種痕跡是永久性的,難以消除,因此可以說是等離子屏幕的殺手,雖然后期經過了調整,諸如對熒光粉進行改造等,但是終究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等離子的這種弊端,和液晶動輒幾萬小時的壽命相比,自然是液晶產品更讓用戶放心了。
液晶產品如今非常的輕薄,這是液晶面板發展以及背光技術進步的共同結果。如今液晶面板的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產品貼合緊密,做工成熟,讓液晶面板的厚度大為的降低。加上LED背光體積也是非常的小巧,僅僅需要側置在面板的后面,通過導光板就可以給屏幕提供亮度。因此液晶面板可以應用在各種移動設備之上,非常的輕薄。
等離子設備產品厚度沒有優勢
如今很難見到等離子電視了
而等離子由于需要給內部的氣體留下空間,所以產品的厚度問題一直沒有解決,當然經過多代的演進,其如今的厚度也大大的降低了,做成電視放在客廳里,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相比于超薄的液晶電視,仍舊顯得笨重不堪。
最后我們來看看等離子的尺寸優勢。相比于液晶等離子的確可以做到更大的尺寸,150多英寸也是沒有問題,單塊屏幕就可以實現如此大的面積,沒有拼接的縫隙,整體性非常的好。但是150英寸的等離子屏幕厚度大,價格高,在民用市場幾乎沒有用武之地。而在商用市場,則是要和很多競爭對手PK,成本優勢很不明顯。
等離子設備尺寸施展不開
因此等離子的大屏幕優勢,的確是有自己的獨創性,可以占據一小部分市場,比如那些對整體性要求非常的高的大屏顯示市場,但是這樣的需求畢竟是非常的少的,也難以支持等離子產業不斷的壯大,所以尺寸的優勢,對于等離子技術來說,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促進作用。
等離子設備已退出歷史舞臺
全文總結:
對于有人說液晶技術是“劣幣驅除良幣”的市場狀況,筆者認為是不對的。等離子技術固然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和液晶相比,其劣勢也太多,不能支持小屏幕市場,產品壽命解決不了,大屏也面臨的競爭的壓力,可以說只要有液晶技術的存在,等離子或早或晚都會退出市場,就算給等離子一百次重來的機會,也是一樣的結果。不過好在等離子技術曾經發揮過自己的作用,可以說使命已盡,無須嘆息。
等離子技術固然有自己的優勢,但是和液晶相比,其劣勢也太多,不能支持小屏幕市場,產品壽命解決不了,大屏也面臨的競爭的壓力
蘆杉
0年前,等離子電視憑借過硬的技術和顯示效果,深受大眾喜愛,人們也常說“外行買液晶,內行選等離子”,可見等離子電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不一般。
現如今,大數據告訴我們,技術過硬不代表就可以長久發展,液晶電視成為當下主流,而昔日人人追捧的等離子電視,逐漸被遺忘,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1964年,美國幾位科學家共同制作出了第一個等離子面板,這也是等離子技術的開始。直到1993年,日本富士通公司率先制造出第一臺商用等離子電視機,分辨率達到640x480,能夠顯示26萬色。
等離子電視誕生初期,一臺42英寸的等離子電視,大約20萬元才能買到手。在2000年左右,20萬對于大多數家庭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也使得等離子電視,成為了許多人遙不可及的夢想。
由于等離子電視價格較高,人們對它可望而不可即,為了滿足看電視的需求,大多數家庭更傾向于購買技術成熟、價格低廉的CRT電視機。
隨著液晶電視呼之欲出,等離子電視的市場份額被不斷分割,為了迎合市場等離子電視不得不降價出售,同尺寸的等離子電視價格直降到萬元以內,這也讓它進入千家萬戶,銷量再次迎來了“春天”。
然而等離子電視和液晶電視相互競爭的同時,也在無形之間取代人們常用的CRT電視。
等離子電視由等離子顯示屏、數字處理器、調諧器、接口板等部分組成。由于等離子電視色彩、亮度、均勻度、可視角以及輕薄的外形均表現出色,深受人們的喜愛。顯示屏尺寸最大可達到103英寸,被廣泛運用于公共場所,作為戶外顯示屏使用。
液晶電視與等離子電視均擁有像素級自發光技術,每個像素點都是獨立發光,不需要背光,顯示黑色時,很少會出現漏光、泛白等情況。
但與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的亮度更高,太陽光下也能欣賞大幅畫面的電視節目,色彩還原性能好,可以提供格外亮麗、均勻平滑的畫面。
除了顯示效果好,等離子電視還有延遲低的優點。大多數液晶電視的延遲時間在10ms左右,有些性能較好的顯示器能達到1ms,而等離子的延遲時間屬于微秒級,使用時幾乎察覺不到卡頓。
此外,還具備防電磁干擾的功能。等離子電視顯示原理與電磁場沒有關聯,所以,外界的電磁干擾對等離子圖像幾乎沒有影響。而早期的CRT電視一旦受到電磁干擾,就會導致圖像傾斜、變形。
等離子電視退出市場,首先要從它自身的缺陷說起,優點眾多的同時,缺點也不容忽視。
價格高、耗電多
在中國,等離子電視機做不到普及,與價格有一定的聯系。國內的液晶電視價格普遍在3000-8000元不等,而等離子電視價格一直居高不下,稍微便宜點的都要8000,甚至1萬多。
由于等離子顯示屏上的像素都是獨自發光的,導致耗電量大增,一塊顯示屏的耗電量遠遠高于300瓦,也被人們稱為“電老虎”。
功率大的同時,發熱量也會增加,長時間待機后,再觸摸電視機背面,就會出現燙手的情況,整體散熱效果不理想。
容易燒屏
等離子電視長期使用后,很容易出現燒屏的情況。所謂燒屏,就是指電視機長時間停留在同一個畫面,嚴重的還會出現黑屏。隨著使用時間增加,電視機內部的零件與屏幕溫度也會隨之上升,還可能留下殘影。
除了產品自身缺陷問題外,還存在一些行業競爭問題
等離子電視依靠顯示效果在市場上吸粉無數,盡管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點,也不至于落到退市的地步。并且現在的電子產品幾乎沒有完美無瑕的,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一些缺陷,但只要不影響整體使用,人們還是會選擇包容與接受的。
例如OLED電視,就存在燒屏、壽命短的問題,但絲毫不影響它成為當下的主流產品。所以等離子電視的退市,與產品缺陷并沒有太大的關系,更多還是行業層面因素導致的。
隨著時代不斷發展,更大更輕薄的新型電子產品,不斷刷新人們的視覺感官。尤其是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興起,使等離子電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驗。
由于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快速崛起,“小屏稱霸”的局勢也愈發明顯,電視的使用頻率逐漸降低,銷量也呈現下跌趨勢。
在這樣的背景下,等離子暴露出致命的弊端,由于它只能制造出大尺寸的電視屏幕,不能將技術運用到手機或者平板上,導致無法與時俱進。而液晶電視則依靠自身的優勢,穩定了市場地位,上到100英寸,下到1英寸,全都可以制作出來,業務范圍也因此得到拓展。
生成技術復雜
液晶電視中面板制造技術較為復雜,而圖像處理和驅動技術較為簡單。等離子技術則與液晶電視技術恰恰相反,不管是電路設計、圖像處理芯片技術上對研究人員都有著高要求,廠家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
雖然等離子技術最早是被美國人發現,但在當時核心技術幾乎都是被松下掌握,并且拒絕與其他企業共享技術資源,也正是因為獨占技術,所以等離子電視出售時價格昂貴,讓其他廠商很難保證利潤。
反觀液晶電視的發展歷程,就屬于良性的市場競爭,不存在技術獨占的情況,生產廠家之間有著合作共贏的目標,大力投入資金和技術改善不足的地方,提升品質。
現如今,技術上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的消費群體,并且價格上也占據優勢,比十幾年前的等離子電視價格便宜好幾倍。
以上種種原因,使得等離子電視從市場上逐漸消失。當然了,也可能存在領導者的決策問題。
從等離子電視的問題上,我們也可以得知,一個產品想要與時俱進的長久發展,既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也要學會合作共贏,符合當下的市場需求。
前市面上大部分 3D 顯示屏都利用人體雙眼差異在屏幕上呈現偽 3D 圖像,來自日本 Burton 公司的一個科研小組研制了一款沒有屏幕的激光 3D 顯示屏,可以在空中投影出文字和圖像,可以說是真正的 3D 顯示屏。
這款 Aerial Burton 顯示屏基于等離子發射(plasma emission)技術研發,首先通過激光發射器向一個 3D 掃描儀直接發射 1kHz 的紅外脈沖激光,掃描儀會將激光聚焦并將其反射到空中的某個(x,y,z)空間坐標中,位于激光束末端的分子會電離,并通過光子的形式釋放能量。Aerial Burton 正是通過對這些光子點陣進行排列組合,在空中形成規則亮點。
Burton 表示這種顯示屏可用于救災,在救災現場投影出救助信息。該公司還表示希望將這種 3D 顯示屏變得更小、更強大,進而商業化,比如安裝在汽車上,將汽車變成一個移動投影設備。
一起看一段充滿科幻感的不可思議的視頻演示:
設計: Burton
產品狀態:原型
提問之前請Google。關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