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很多玩家不知道的是,電腦的散熱直接影響整機的性能。因為不管CPU還是顯卡,內部的核心都是半導體芯片,其晶體管在溫度升高的環(huán)境下性能會降低,而夏天的環(huán)境溫度整體更高,更容易出現散熱不暢的問題。
在極端環(huán)境下,如果CPU長時間在散熱受限的環(huán)境中運行,熱量散發(fā)不出去,就會加速內部的電子遷移現象,影響CPU在高頻下的穩(wěn)定性。
此外,電腦內部溫度過高時散熱器的工作壓力便會增加,電腦會自動調節(jié)散熱器以及顯卡的風扇至最高轉速,使得整機的噪音進一步增加,影響電腦的使用體驗。
所以在盛夏到來之前優(yōu)化一下電腦的散熱是很有必要的,不過還是有幾個點需要注意,首先是不要迷信水冷散熱器,因為低端水冷散熱器效果并不如同價位的風冷散熱器,而且對于大多數玩家來說后期維護也是個問題,所以如果不是對超頻有更高要求或是追求水冷視覺效果的用戶,建議選擇風冷散熱器。
當然,散熱器的選擇也不是越貴越好,一般來說,如果想要散熱效果更穩(wěn)妥,或是想獲得更好的靜音效果,那就用CPU級別數減去1即可。例如,i5-12600F是5級別的,減1之后得到的4就是適合搭配4熱管的散熱器,銳龍7 5700X是7級別的,減1之后得到6就是適合搭配6熱管的散熱器。
對于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如果你買的CPU是盒裝而非散片,也不是英特爾的K尾綴產品,用盒裝里自帶的散熱器也可以省下一部分預算,當然其散熱性能可能不是很好,不過免費的就別要求太高了,又不是不能用。
筆記本溫度過高?多半是散熱環(huán)境不好,只需要兩個礦泉水瓶蓋子把筆記本靠近轉軸的兩個腳墊支起來,就能優(yōu)化散熱,還能喝到礦泉水,簡直是一舉兩得啊。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買散熱器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好散熱器和內存插槽的兼容性,以及機箱的散熱器限高,避免擋住內存插槽從物理上斷絕雙通道內存的使用,或是裝機完成之后才發(fā)現側板蓋不上,都會讓你欲哭無淚。
如果你的電腦已經有了合適的散熱器,這里我也建議你定期進行維護,一般每年應該清灰一次,在灰塵較多的環(huán)境中半年就應該清灰一次,避免灰塵聚集影響散熱,如果仍然有問題,還可以拆下散熱器重新涂抹硅脂,優(yōu)化散熱器的導熱效率。
(7937694)
近北京的氣溫已經來到了38℃,雖然今年的夏天比往年的時候要來的晚一些,但是這個溫度也是能足夠發(fā)高溫補貼的了的,夏天何況人都那么熱了,那么你的電腦應該如何度過一個舒適的夏天了呢?
如果是筆記本電腦的話,重點要檢查你的電腦風扇是否正常工作,在運行過程中是否有風扇過載的情況發(fā)生,具體就看你的風扇轉速了,如果噪音特別大,并且CPU溫度一直在90℃,同時電腦非常卡頓的話,建議你及時看一看自己的電腦散熱器還好嗎,是不是積灰太多了需要清灰。
想要更好的筆記本電腦散熱效果不光光要清灰,而且清灰完成之后,建議更換散熱硅脂,這樣在導熱效果上更好,能夠將電腦處理器散發(fā)的熱量及時導出,實現更好的散熱效果。
而如果你的電腦是臺式機的話,想要更好的散熱效果的話,首先要將你的電腦主機放置在通風的地方,并且要注意自己的電腦散熱器和風扇是否能夠正常的工作,如果電腦的處理器莫名的占用率過高,可以通過系統自帶的資源管理器查看電腦系統是否正常,若不正常的話,可以通過結束高占用率的不必要的軟件,讓電腦回到正常的工作環(huán)境中。
日炎炎給電腦做個全面降溫檢測,可以讓電腦平穩(wěn)度夏。
因為我住的出租屋在頂樓室內溫度接近 40℃,所以我這段時間一直在優(yōu)化設備散熱。順便寫了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的經驗。本文將從三個思路出發(fā):1、監(jiān)控電腦運行溫度;2、提升電腦散熱能力;3、減少設備功耗發(fā)熱;來給電腦做次全面降溫優(yōu)化。
監(jiān)控硬件溫度可以直觀了解電腦運行情況。硬件溫度監(jiān)控軟件有很多,我推薦幾個常用工具(魯大師雖然方便,但廣告太多我個人不喜歡,就不推薦了):
AIDA64 是一個全能型硬件工具,包括硬件信息查看、硬件溫度監(jiān)控、烤機、內存測試等等。通過 AIDA64 既可以監(jiān)控硬件溫度,還可以配合烤機測試設備的散熱穩(wěn)定性。所以我們在做完散熱優(yōu)化后可以用 AIDA64 來烤機驗證一下。
Core Temp 是一個輕量的處理器溫度和功耗監(jiān)測程序。Core Temp 優(yōu)點:溫度展示直觀,可分別展示每個核心的實時溫度、最高溫度;還可以優(yōu)雅地在任務欄顯示。
HDSentinel(硬盤哨兵)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硬盤監(jiān)控程序,既可以監(jiān)控硬盤的健康狀態(tài)還可以記錄硬盤運行溫度曲線。并展示硬盤實時溫度和最高溫度。
有了這些溫度檢測工具,如果檢測到設備有散熱壓力,那么接下來就可以動手優(yōu)化一下電腦散熱。
電腦最大的熱源來自處理器和顯卡。其中顯卡自帶散熱,所以大家平時最關注的是處理器散熱和機箱散熱。
提升處理器散熱常用的方法有:1、清理風扇和散熱器灰塵;2、更換硅脂(相變片);3、更換更強的散熱器,比如水冷。
常規(guī)操作是1年清理1次風扇和散熱器灰塵,1-2年更換1次硅脂,要求更高一點的話可以換成相變硅脂。雖然很多人都推薦相變硅脂,但這個東西是真不太好貼。
我個人是個堅定的風冷派,得益于 AMD 積熱和 Intel 虛標 TDP 的功勞讓水冷得到快速普及。理論上水冷散熱優(yōu)于風冷,而且有靜音的優(yōu)勢。但缺點也同樣致命:漏液危害極大。對于高端處理器和超頻而言,水冷已經是一個必選項。當下流行悶罐海景房機箱,也讓水冷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提升機箱散熱有2個目的:一、將熱風從機箱抽出去,降低整體硬件溫度。二、增加風扇吹硬盤和主板,提升主板和硬盤散熱。
顯卡自帶散熱,在保修時間內一般不會去拆開更換硅脂。但是對于礦卡而言,可以更換一次硅脂,清理一次灰塵,讓其處于更好的運行狀態(tài)。
通過 BIOS 設置或系統設置限制處理器運行功耗,也是有效降低溫度的方式。
如果主板 BIOS 支持設置 TDP ,我們就可以通過限制處理器 Pl1 和 Pl2 數值控制處理器功耗。其中 Pl1 代表處理器額定功耗,Pl2 代表睿頻功耗。如果散熱滿足不了處理器發(fā)熱,應當適當降低 Pl1 和 Pl2 數值反而可以提升使用體驗。
對于 Intel 12代以后的酷睿處理器, 由于官方大核睿頻太激進存在大核溫度高容易瞬間過 100℃,最有效的降溫方法是關閉超線程或者對處理器手動降壓。
關閉超線程基本不影響使用體驗,又可以有效降低大核溫度,對比筆記本降溫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甚至可以提升游戲體驗)。但是關閉超線程會影響生產力(多核可能會有 15-20% 的性能損失)。
在系統里也可以通過系統的電源模式來優(yōu)化,比如設置電源模式為節(jié)能模式等等。
限制處理器運行功耗肯定會影響到性能,但是在設備散熱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取一個折中值。因為讓設備能長時間峰值運行比長時間因過熱降頻使用體驗會更好,對設備的使用壽命而言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