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看新鮮講解、拆解詳細過程第二集(全三集)。
老電腦看新鮮講解拆解詳細過程第二集全三集,現在接著欣賞18年前的老古董。上一集看了總體介紹和電源,接下來看看插的卡片。
這是外置網卡和顯卡,當時的主板還沒有集成顯卡和網卡,這是與現在主板有所不同的地方。顯示輸出和上網都需要插上擴展卡,要插在PCI擴展槽和AG擴展槽上。這四個白色的長方形就是PCI擴展槽,最下面還有一個黑色的是AGP擴展槽8X,就是正插著顯卡的插口。
視頻中白色的接口是PCI擴展槽,這個黑色的就是AGP擴展槽8X,插顯卡用。這個就是PCI網卡,看牌子是著名品牌TP-LINK(普聯的)。這張是背面圖,型號:TP3239DL,組裝日期是06年7月4日。它插在剛剛看過的主板上PCI插槽里。
這是一張有點古老的顯卡,這張卡有一個VGA(DSUB)接口,它還有一個圓形的輸出口,是S-Vide端子。這種接口用在早期的大腦袋顯示器上,現在基本沒有了。這是顯卡背面情況。
把顯卡的散熱片拆下來后,看到了中間的顯示核心GPU上寫NVIDIA,這是英偉達出的早期顯卡。這個顯卡保修標日期寫著06年7月5日。來一張跟新一點的顯卡做的對比,可以看到模樣長得差不多。
·第一個區別是金手指這邊明顯新的金手指小而且密。
·第二個區別是舊的輸出口沒有DVI和HDMI,多一個S-Video端子。
·第三個區別就是散熱了,舊的只用散熱片新的多一個風扇,其實舊的也有風扇供電接口,沒裝而已。
兩個雖然長得像,但是性能可是云泥之別,就跟人一樣,都長著人樣,但是智慧差距。有的人智商261,但有的人連零頭都不到。
又跑題了,接著講硬件內存條。這是拆下來的兩條內存條,從信息上看是金霞電子代理的,內存芯片上看應該是海力士內存DDR一代,主頻400MHz,容量256MB,當時臺灣的民用電子制造業確實比大陸強,但現在大陸科技比臺灣省強出太多。
這是內存條的背面,看這用料做工還是很扎實的。視頻中這個圓的是主板上cmos供電電池,這個沒電的話,用戶設置的信息將不保存,每次電腦開機可能需要按F1或者回車等。我們用萬用表測量了一下,電阻達到了驚人的2.59兆歐。18年過去,歲月把電池變成了超級電阻。
未完待續,請點贊關注加收藏,您的點贊是對我創作最大的認可!
革開放以來,電氣設備的普及,現社會中很多工作都離不開電腦,像小編,小編現在能在這里寫文章就是因為有電腦的存在,筆記本電腦就是小編經常用到的設備,可一旦沒電了,就無法正常運行,這個時候就會用到電源適配器,電源適配器在我們生活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要是這個設備突然壞了怎么辦,是不是直接丟掉重新購買呢?
下面我們就來講講如何拆電源適配器,以及拆電源適配器方法步驟和維修步驟詳解。
1、電源適配器的上下蓋為注塑封裝或是用強力膠粘合的,不用任何螺絲,所以一般只能借助暴力來破解。不過,只要方法得當,拆解后的電源適配器完全可以恢復原樣,不仔細觀察幾乎看不出有拆開過的痕跡。
2、把電源適配器橫向側放置在白紙上,用電工刀刀刃沿電源適配器上下蓋之間的縫隙切入,然后用錘子敲擊電工刀刀背,使電工刀從適配器上下蓋之間切進去。在適配器上下蓋之間的縫隙的不同位置,用電工刀的刀尖沿縫隙劃動,當上下蓋的某一部位首先裂開后,把刀尖深入,然后慢慢分開適配器的上下蓋。
3、隨后打開外殼的電源適配器,可以看到適配器電路外面包有銅質的屏蔽層,用美工刀割開屏蔽層上的膠帶紙,再用電烙鐵焊開屏蔽層與內部電路板連接的兩個焊點,即可取下屏蔽層。
4、屏蔽層與電路板之間還隔有一層較厚的硬質塑料膜,再用美工刀割開后,就可以了。
這四大步驟完成之后,大家就可以對電源適配器進行修理了,希望大家通過本文的介紹能夠對如何拆電源適配器這個問題上有所了解,進而在實踐中進行應用。
拆電源適配器介紹一
電源適配器的構造有壓敏電阻、保險絲、電感線圈(又稱扼流圈)、整流橋、濾波電容、運放IC(集成電路)、溫度探頭、大功率開關管、開關變壓器、次級整流管、次級濾波電容,除上述元件外,電路板上還有可調電位器及其他阻容元件。而拆電源適配器所需要的工具/原料有電工刀、錘子、螺絲刀、電烙鐵、美工刀等。還有,一般電源適配器的上下蓋為注塑封裝或是用強力膠粘合的,不用任何螺絲,所以一般只能借助暴力來破解。不過,只要方法得當,拆解后的電源適配器完全可以恢復原樣,不仔細觀察幾乎看不出有拆開過的痕跡。
拆電源適配器介紹二
這里介紹的是筆記本電腦的電源適配器的拆卸,首先,把電源適配器橫向側放置在白紙上,用電工刀刀刃沿電源適配器上下蓋之間的縫隙切入。然后,用錘子敲擊電工刀刀背,使電工刀從適配器上下蓋之間切進去。其次,在適配器上下蓋之間的縫隙的不同位置,用電工刀的刀尖沿縫隙劃動,當上下蓋的某一部位首先裂開后,把刀尖深入,然后慢慢分開適配器的上下蓋。
隨后打開外殼的電源適配器,可以看到適配器電路外面包有銅質的屏蔽層,用美工刀割開屏蔽層上的膠帶紙,再用電烙鐵焊開屏蔽層與內部電路板連接的兩個焊點,即可取下屏蔽層。還有屏蔽層與電路板之間還隔有一層較厚的硬質塑料膜,再用美工刀割開后,即拆卸完畢了。以上就是拆電源適配器方法步驟詳解。
1:壓敏電阻,其功能是當外界電壓過高時,壓敏電阻阻值迅速變得很小,與壓敏電阻串聯的保險絲被熔斷,從而保護其它電路不被燒壞。
2:保險絲,規格為2.5A/250V,當電路中的電流過大時,保險絲會熔斷以保護其它元件。
3:電感線圈(又稱扼流圈),主要功能是降低電磁干擾。
4:整流橋,規格為D3SB,作用是把220V交流電變為直流電。
5:濾波電容,規格為180uF/400V,作用是濾除直流電中的交流紋波,使電路工作更可靠。
6:運放IC(集成電路),保護電路、電壓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
7:溫度探頭,用于探測電源適配器的內部溫度,當溫度高于某一設定值時(不 同品牌的電源適配器,其設定的溫度閥值略有不同),保護電路會切斷適配器的電壓輸出,從而保護適配器不受損壞。
8:大功率開關管,是開關電源中的核心元件之一,開關電源能“一開一關”地工作,開關管功不可沒。
9:開關變壓器,開關電源中的核心元件之一。
10:次級整流管,功能是把低壓交流電變為低壓直流電。在IBM的電源適配器中,整流管往往是由兩個大功率并聯工作的,以獲得較大的電流輸出。
11:次級濾波電容,規格為820uF/25V,共有兩個,起濾除低壓直流電中的紋波的作用。除上述元件外,電路板上還有可調電位器 及其它阻容元件。
第一,如果原裝適配器有問題,無法維修或者來不及維修,可以先使用其他適配器替代,只要輸出電壓和功率大致相當即可。筆記本電腦內部還有穩壓電路撐著,不要太過于擔心輸出電壓不匹配的問題。而在維修時,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工具準備。我們需要萬用表、螺絲刀、焊接工具。
第二,電源適配器上有四個塑料帽,盡可能不要破壞適配器外殼,外殼破壞后,會出現電磁輻射加強等問題,影響機器穩定。如果外殼破壞,盡量修補。拆卸過程如果外置電源不供電,這時可以插上電池試試,如果機器可以正常啟動,就有可能是電源線或者適配器有問題。打開外觀,打開屏蔽層后,最好是首先檢查焊腳,肉眼觀察即可,電路時斷時續,一般是接觸不良。然后用萬用表檢測,查明電源線是否有問題,以簡化維修難度。
第三,在測試過程中,如果發現電阻引腳被虛焊了,然后用焊接工具將其補焊上去,將電源適配器再安裝好,開機測試,結果問題解決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檢測過程中,遇到某個電容有問題,可以購買一個型號和容量一直的電容(價格在5元左右),然后將有問題的電容焊下來,將新電容焊上去即可。如果發現IC電源芯片有問題,那么可按照同樣的方法解決,當然,由于IC芯片絕對是電源適配器中最重要的電子元件之一,電容過于復雜。
第四,選配電源適配器在維修過程中,由于現在的電源適配器已經大量采用貼片元件,一旦元件出了問題,維修的難度就更加大了。電源適配器的功率也是一天一天增大,這樣對電子元件的考驗越來越大,如果,電源適配器采用的電子元件質量不過關、PCB布線不當,就很有可能加大故障概率。因此,選購一個質量好的電源適配器,對筆記本的穩定性很有幫助。
第五,檢查電容電阻電感有無問題,如電容出現鼓包,最好及時更換,以免留下隱患。
以上便是電源適配器維修的五大步驟,通過這五大步驟,我們可以很好地檢查一遍電源適配器。當然,如果沒有很大的問題,最好不要輕易打開外殼,如果需要,建議還是找專業人士更好有保障。
本篇轉至網絡
記本提速不是夢,換硬盤,分區,系統遷移,裝機,全套教程來嘍!
筆記本電腦用久了難免會出現卡頓的情況,尤其是年代比較久遠的電腦,打開個網頁就見鼠標光圈轉圈圈轉好久,遇到網不好還能聽見筆記本自己拼命的運轉,小風扇呼呼的轉的聲音,讓人覺得真是辛苦老電腦了。陣主的電腦是13年購入的,到現在也算是老古董了,現在的情況是用著卡,扔了可惜,想了一想,畢竟還有感情,于是陣主決定斥重金給它換一個固態硬盤,再重新裝個程序,讓它重新奔跑起來,順便給大家分享一下陣主的換硬盤裝機歷程。
在介紹換硬盤裝機教程之前先給大家提個醒,無論是換硬盤還是拆機,清灰,沒有太多經驗的數碼小白陣主強烈建議各位去網上搜一下與自己電腦型號相匹配的拆機或者是換硬盤教程,因為這樣會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也會使由于拆機給電腦造成的損傷降到最小。而且注意,一定要是和自己電腦型號一樣的教程,否則即使是一個品牌的,電腦的內部構造也會有很大差別,按照錯誤的教程走很容易不經意間把電腦的內部部件弄壞。
好啦,下面介紹教程。陣主的老電腦是惠普M4-1009TX ,所以該教程只針對惠普M4-1009TX。
所需工具:十字改錐一個,替換用的固態硬盤一個,陣主購買的是惠普的ssd s700 2.5'',大小是1TB,價格為 600左右 。由于陣主這個固態硬盤容量比較大,直接裝到硬盤卡槽然后裝機會出現硬盤不識別的情況,所以陣主先用電腦分區app給固態硬盤分了一下區。常用的分區軟件有很多種,陣主用的這一款是DiskGenius。這一款app除了可以分區,還可以系統遷移,具體的陣主后面會講到。
好了,先講分區。首先去網上搜索下載DiskGenius這一款分區軟件,然后解壓打開。
將固態硬盤裝到硬盤盒中,連接到到電腦上,硬盤盒如下所示。
然后打開解壓后的DiskGenius文件夾中的DiskGenius.exe
在DiskGenius.exe界面中選中你的固態硬盤,對它新建分區。
之后固態硬盤就會自動分為系統盤和其存儲盤。這個盤的大小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更改。
然后陣主做的是系統遷移。系統遷移就是把你原來電腦硬盤中的c盤完完全全遷移到新的固態硬盤中。遷移后把固態硬盤替換掉原來的硬盤,你的系統數據,軟件都不會消失。但是c盤以外的文件除外。這樣遷移后的固態硬盤裝到電腦上可以直接用,連系統,驅動都不用裝。
具體步驟為點擊DiskGenius.exe界面上的系統遷移,選中c盤,按照提示選擇確定等待即可。如果系統盤比較大可能需要多等待一會。
系統遷移成功后就可以將固態硬盤彈出,拆出原來的硬盤,裝上新的硬盤啦。
拆原來的硬盤首先將電腦的電源拔掉,把電腦的電池扣下來,以保證拆裝硬盤時不被電到。
然后將電腦翻過來,可以看到電腦后面有兩個可以拆卸的后蓋,比較小的那個后蓋拆開里面裝的是內存條,比較大的后蓋拆開里面就是硬盤和無線網卡之類的啦。
拆比較大的后蓋時,先將后蓋上的螺絲旋開,然后用大力將后蓋扣開。記住,一定要大力,因為這個后蓋非常難扣,難扣到一度讓陣主認為是不是另一面還有一個螺絲,害的陣主還把鍵盤拆下來在主板上檢查了一下,結果確認真的只是難扣而已。
將后蓋扣下來后就能看到硬盤啦。硬盤是卡在卡槽里的,用手輕輕一扣就能拿下來。不過注意不要用太大力去扯,因為硬盤與主板之間是連著排線的。
將排線拔掉,輕輕剝掉硬盤套。
然后將新的硬盤裝到硬盤套中,再插上排線。
最后把硬盤放回硬盤槽,蓋上后蓋,擰好螺絲,大功就告成啦,是不是很簡單。
因為剛剛已經做過系統遷移了,所以現在可以直接裝上電池,插上電源,開機即可使用,而且原來的系統數據都在的哦。
因為新的固態硬盤容量大,運行速度快,所以用起來運行速度快了很多,至少打開office的速度提高了將近3倍。
如果你嫌棄原來的系統里面的緩存,數據文件太多了,想重新裝一下系統,讓電腦的運行速度再提高一些,那么你可以自己制作一個驅動U盤重新裝機,這個步驟也比較簡單。
裝系統之前你需要做好以下準備,首先,準備一個不用的U盤,內存一定要在4G以上,現在的系統越來越大了,陣主準備的是8G的,然后下載windows的系統鏡像,陣主下載的是win10的;最后下載一個U盤制作工具,用來將你的U盤制作成驅動U盤,用來裝機用。
第一步,先制作驅動U盤。這一步很簡單,很多軟件都可以制作,最常用的就是大白菜,老毛桃之類的,陣主用的是大白菜。首先,下載大白菜app,插入準備好的U盤,注意這個U盤最好是你不用的,因為制作成驅動U盤后,U盤里的數據都會被格式化掉,所以提前把U盤里有用的資料備份好。打開大白菜app,選擇默認模式,在請選擇一欄選擇你要制作的U盤,然后點擊一鍵制作成USB啟動盤。
之后它會提醒你下載一些組件,只要確認下載就可以了。
下載完成之后它會自動在U盤中寫入開機驅動程序,這個時候不要管它,讓它默默的寫完就好了。
寫完程序后它會提醒你U盤制作成功,并詢問你是否要看教程,這個可以隨意,不過陣主一般都會選擇否。
然后將之前下載好的鏡像拷貝到制作好的驅動U盤中的DBC文件夾。
接下來開始正式裝機。打開準備裝機的電腦,在開機時迅速按下快速啟動鍵。這里要注意不同主板的快速啟動鍵不一樣,惠普的是F9,其他的有可能是F12或ESC,這個只要去網上查一下就知道了。這時候電腦就會進入快速啟動模式,你可以選擇啟動方式,注意要選擇從U盤啟動,也就是選擇帶USB的那個選項。
用U盤啟動后電腦就會進入大白菜的winPE系統
雙擊桌面上的一鍵裝機圖標,選擇需要裝的系統以及系統需要裝在的位置,系統就會自動裝機啦,不過這個時間會比較長,裝機過后原系統盤的數據軟件之類的也就都沒有了,所以有用的一定要提前備份好。因為陣主原系統里有很多數據是需要的,所以沒有重新裝機,這里只是做一下示范。
整體上來講換硬盤還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提升電腦運行速度的方式,而且效果也很明顯。如果你的電腦也是卡的不行,不妨用這個方法試一下,陣主換過硬盤之后老電腦果然又能正常上陣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