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zen 7 9700X 和 Ryzen 5 9600X CPU 的新上市日期為 8 月 8 日,而高端芯片 Ryzen 9 9950X 和 Ryzen 9 9900X 將于 8 月 15 日上架。
以下是已披露的新一代 Ryzen CPU 的價格:
Ryzen 9 9950X - 599 美元(7950X的建議零售價為 699 美元)
Ryzen 9 9900X - 449 美元(7900X的建議零售價為 549 美元)
Ryzen 7 9700X - 359 美元(7700X的建議零售價為 399 美元)
Ryzen 5 9600X - 279 美元(7600X的建議零售價為 299 美元)
AMD Ryzen 9 9950X 16 核 CPU 最終將成為酷睿 i9-14900K 和酷睿 i9-14900KS 的殺手產品,這兩款產品的零售價都在 500 美元以上,耗電量大,而且存在各種不穩定問題。Ryzen 9 9950X 的目標是成為執行多線程任務最快的芯片,并有望擁有非常出色的游戲性能。
與此同時,AMD Ryzen 9 9900X 449 美元的售價也很合理,這將給酷睿 i7-14700K CPU 帶來一定的壓力。我們再一次討論了更低的功耗和更低的 CPU 溫度,這對 Zen 5 核心架構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Ryzen 7 9700X 的售價為 359 美元,似乎很劃算,最近有消息稱,該芯片的運行速度將略高于目前最好的游戲芯片Ryzen 7 7800X3D,而運行功耗僅為 65 瓦。
最后,AMD Ryzen 5 9600X 279 美元的售價比之前預期的 299 美元要好得多。這款 6 核芯片將成為 AM5 陣營的主流解決方案,同時比上一代產品的官方價格更有價值。
總體看來,AMD 的 AM5 平臺將以這些價位吸引大量新的 PC 制造商,而英特爾目前在臺式機產品線上正面臨著各種問題,AMD 可能會搶走一大塊臺式機市場份額。
2代英特爾酷睿上市,AMD 銳龍系列全面降價,誰才是目前更值得入手的CPU呢?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
01 500元
如果不是特殊的用途,比如什么軟路由、NAS啥的,一般來說一臺電腦的CPU要是不到500元,那基本上也沒辦法保證正常的流暢運行了,就算是你勉強裝起來現在還能勉強用,但應該沒有誰的電腦只想用一年,到明年這個時候軟件的更新再加上電腦里應用程序越來越多,必然會導致卡頓,所以說最低限度也得考慮大概500元以上的處理器了。
i3-10105F
在這個價位,最值得入手的莫過于英特爾 酷睿 i3-10105F了,點下面鏈接可以看到這顆U的一些詳細信息,我只提一個點,4核8線程,3.7-4.4GHz主頻,這已經超越了幾年前的i7的規格,性能肯定有保障,別看現在標價很高,但如果你選擇主板套裝的話,主板和CPU一起買一共只要800-1000元,或者你也可以等一等活動促銷價格,最低大致也能到500左右,這樣入手更加劃算。
不過要注意的是F尾標的這款是不帶核顯的,必須搭配獨顯使用,如果你想要帶核顯的就一定要選擇i3-10105,價格相差不會太多,記得根據自己的需求買。
必買理由:500塊的“i7”處理器,殺瘋了。
必買值(滿分5顆星):★★★★
必買直通車:英特爾 酷睿 i3-10105F
兄弟款,帶核顯的英特爾 酷睿 i3-10105
想買便宜主板套裝微星H510M 爆破彈 板U套裝 i3 10105F【無核顯】
02 1000元
一千元的處理器就算是登堂入室了,眾多網游和單機游戲都可以輕松帶起,堅持使用個三五年不成問題,這個價位可以選擇一款中端的CPU,AMD 銳龍 5 3600就表現不錯,6核12線程,7nm Zen2架構,3.6-4.2GHz的主頻,雖然不是最新一代的Zen3架構,但性能表現完全沒問題,售價最低來到過979元,也可以搭配主板套裝購買,套裝預計不會到1500元就可以拿下。
AMD 銳龍 5 3600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CPU也沒有核顯,需要搭配獨顯使用。
必買理由:千元6核12線,游戲生產力都有。
必買值(滿分5顆星):★★★
必買直通車:AMD 銳龍 5 3600
03 1500元
1500元的處理器已經可以提供非常不錯的性能了,選擇AMD銳龍 7 3700X已經可以拿到8核16線程的規格了,雖然架構老了一代,單核心性能差一點,但多兩個核就是多了兩成生產力啊,不管是渲染視頻還是搞運算,核心數量遠比單核頻率重要,這CPU低價促銷的時候搭個主板賣套裝只要大概不到1800元就能拿下了,做生產力的話可以考慮這一款。
>>>3700X購買入口
如果要是玩游戲搭配獨顯使用,那優先選擇Intel酷睿i5-11600KF,6核12線程,單核能力強大,促銷的時候低于1500元,值得入手,玩游戲很好用。
>>>i5-11600KF購買入口
不過按照現在的顯卡市場形勢,我估計大多數人還是不太舍得買顯卡的,這時候選核顯就很重要了,AMD銳龍 5 5600G搭載了一個非常強大的7nm核顯,在不搭載獨顯的情況下,表現也可以很優秀,一般的網絡游戲和個人的生產力需求都可以輕松滿足,價格也比較劃算,6核12線程的規格帶強力核顯低價時不到1400元,適合裝一個小主機使用。
AMD 銳龍 5 5600G
必買理由:帶強力核顯,應對當前獨顯買不起的情況。
必買值(滿分5顆星):★★★
必買直通車:AMD 銳龍 5 5600G
04 2000元
2000元的處理器已經算是步入高端的門檻了,首推必然是Intel酷睿i5-12600KF,去掉了核顯性價比更加突出,售價僅2099,一周前剛剛發布,大小核混合架構,10核16線程,性能直接把之前的i7處理器都秒了,玩游戲更是超強,還支持DDR5內存以及還沒有正式用到消費級產品的PCI-E 5.0技術,戰未來了兄弟們,只要能舍得花錢買Z690主板和DDR5內存,這款CPU在這個價位目前沒有對手。
>>>秒殺7系的i5-12600KF
秒殺7系的 i5-12600KF
當然還有人會覺得現在Z690主板、DDR5內存太貴了,承受不起,那其實還有另一個選項,AMD銳龍 7 5800X,AMD目前旗艦級別的處理器產品,在12代酷睿發布之后瞬間來了個“跳水”,價格直接砍到2399元,疊加優惠還能搞到更低,搭配的X570或者B550主板都還比較便宜,DDR4內存最近也有跳水價,如果是現在馬上就要攢機,選這款也可以,不過我想也不必這么著急吧,等一兩個月說不定intel B660系列主板就來了呢。
>>>AMD 銳龍7 5800X 處理器
05 3000元
3000價位的CPU已經妥妥的是高端主機才能配備的了,和2000價位一樣,給大家兩個選項,分類的話有點區別,玩游戲的話首推Intel酷睿i7-12700KF,售價穩穩壓在3000元線上,12核20線程,相當于有8核16線程的性能核(大核),以及4核的能效核(小核),得益于本代處理器爆表的單線程能力,這款處理器在游戲方面尤其是電競游戲的表現會特別出色,當然核心這么多,綜合能力也不會差。
>>>高端游戲平臺必選酷睿i7-12700KF
旗艦游戲CPU i7-12700KF
另一個選項是AMD 銳龍 9 5900X,12核24線程,售價在3400元左右,略貴,但綜合能力非常強,游戲表現沒有那么搶眼,如果是用銳龍玩游戲的話真的不如省1000塊錢選5800X,如果想要多核處理做內容創作的話,還是比較適合的。另外的優勢就是主板和內存相對新的DDR5系列便宜一些。
>>>多核性能爆炸 需要綜合性能的話選 銳龍 9 5900X
12核24線的銳龍 9 5900X
06 4000元+
在4000元-5000元的價位上,基本上沒有幾款產品了,除了之前大家可能還偶爾關注的介于服務器處理器和消費級處理器之間的高性能平臺,目前也就還剩下幾個消費級的旗艦,i9-12900K售價4999元,擁有16核24線程,是Intel新發布的第12代酷睿處理器當中的佼佼者,也應當是當前最強的游戲處理器,如果是游戲主機,預算超過兩萬,請無腦選擇這款處理器,他一定會給你帶來非常舒適的游戲體驗。
>>>可能是當前最強的游戲處理器 i9-12900K
>>>除了沒核顯其他都一樣的 i9-12900KF
可能是目前最強的游戲處理器i9-12900KF
還是一樣的話題,如果想要核心線程數更多,AMD 銳龍 9 5950X是你的菜,16核32線程,7nm的Zen3架構,綜合的性能表現還是比較強勢的,雖然在部分得分項目上被i9-12900K超越,但總的來看AMD 銳龍 9 5950X綜合能力還是略強一線,價格現在也已經來到了4999元,怎么選擇,您自己定吧。
>>>16核32線綜合性能還是略強一線的 銳龍9 5950X
AMD 銳龍9 5950X部分參數
(7806231)
PU是我們電腦的核心,電腦中其他硬件都是圍繞CPU工作的,CPU的性能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整機的性能,既然CPU這么重要,為什么沒有主板設置兩個插槽,讓用戶可以安裝兩顆CPU,讓性能大幅提升呢?
其實這個說法是不嚴謹的,因為在服務器中有主板是有兩個CPU插槽的,被稱為“雙路平臺”,通常用于需要更高計算能力的應用,如數據中心、虛擬化環境、高性能計算和大規模數據庫等。
另外,早期的主板也出現過有兩個CPU插槽的產品,甚至有同時提供AMD和英特爾CPU共同運行的情況,只不過早已淡出市場,已經被淘汰了。
于是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為什么目前消費市場上的主板都只支持一顆CPU了呢?答案是成本限制。
在主板上設置多個CPU插槽需要重新布線,內存、顯卡等的位置就全都需要調整,同時還需要增加兩顆CPU之間的協調工作,會增加系統的復雜性,帶來額外的成本,而兩顆CPU和單顆相比提升的性能又非常有限,所以消費級沒有再設計雙路主板了。
與此同時,CPU的性能發展非常快,單顆CPU的性能已經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使用需求了,大多數用戶并沒有用兩顆CPU的需求,所以雙路主板在市場上也沒有需求。
另外,CPU的多核心和超線程技術也已經普及,單顆CPU也能很好地應對多任務場景,而且在主頻和核心提升上來之后有更多的性能可以做好資源的調配,也相當于是多任務的完美解決方案了。
其實專業級電腦(服務器)和消費級電腦(臺式機/筆記本)是針對使用場景已經特化完成的產物,專業級的電腦針對的場景更加特殊,對超多核心的計算有更高的要求,所以雙路平臺有很大的市場;而消費級的電腦對硬件均衡性的要求更高,所以單路平臺才是絕對主流。
(834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