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您不去搜索任何泄露或傳言,您可能也能猜出下周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即將發(fā)布的大部分手機的樣子。畢竟,智能手機的設計已經(jīng)沿用了多年的公式,就是一個大的矩形觸摸屏,一個小的前置攝像頭劉海,一個基于應用程序的界面,以及一個裝有多個不同鏡頭的大的相機突起。但是,智能手機時代已經(jīng)超過了十五年,我很好奇接下來會有什么新的變化,以及為什么像可折疊手機這樣的創(chuàng)新嘗試沒有成為主流。
在我看來,問題的關鍵在于應用程序。我們很少思考它們,因為我們習慣了認為我們的所有第三方軟件都可以在我們的下一部手機上運行,但是我們永遠不會考慮買一部不能運行我們的銀行應用程序或叫車服務的手機。就拿華為來說,它從挑戰(zhàn)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到被剝奪了 Android 許可證并從前五名中消失。第一方應用程序是智能手機的基石,但第三方軟件讓它成為了我們的個性化工具。應用程序很重要!但是,應用程序也是造成手機現(xiàn)在看起來都一樣,以及任何試圖改變傳統(tǒng)平板外觀和界面的嘗試都難以成功的原因。
當然,可以在不影響第三方應用程序的前提下改變智能手機的外觀。但是,實際上,數(shù)百萬的應用程序都是為了適應大致相同的屏幕大小和比例而優(yōu)化的。這使得昂貴的新型可折疊手機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因為許多最常用的應用程序并沒有充分利用它們的更大的屏幕,而是笨拙地拉伸以填補額外的空間,甚至在兩邊留下黑邊。雖然有一些聰明的軟件解決方案和多任務處理支持,但它們并不能讓投資這種重大變革變得更有意義。
那么,如果制造商想要打破現(xiàn)狀,他們能做些什么呢?一種更傳統(tǒng)的方法是游說,說服第三方開發(fā)者支持他們的新方案。(比如 Nothing 為它的手機閃爍的 Glyph 界面發(fā)布了 SDK。)但是,最近,我們看到一些下一代設備正在嘗試完全擺脫應用程序。在今年 1 月的 CES 上,我們看到 Rabbit 推出了 R1,這是一款售價 199 美元的新玩意兒,它承諾使用 AI 來簡化訪問現(xiàn)有應用程序的過程。在 MWC 上,人工智能初創(chuàng)公司 Brain.ai 宣布,它計劃與德國電信合作展示一個所謂的“無應用程序手機”的概念。
Brain.ai 的概念設備的宏偉目標是,它將擁有“一個無應用程序的界面,可以根據(jù)上下文預測和生成下一個界面,并隨著您的想法流動”。聽起來這個概念設備將基于德國電信現(xiàn)有的 T Phone,但界面基于 Brain.ai 的 Natural iOS 應用程序。該軟件看起來像是 Google Assistant 或 Siri 的更直觀的版本,它通過自己的界面響應口頭或書面提示,而不是將您導向應用程序。
我認為現(xiàn)在判斷這些未經(jīng)驗證的人工智能設備是否能夠取代傳統(tǒng)智能手機,成為我們主要的個人和便攜式計算設備,還為時過早。很明顯,在今年的 MWC 上,我們還會看到一些更傳統(tǒng)的發(fā)布:
除了這些商業(yè)發(fā)布之外,我們似乎還會看到一些更具實驗性的概念設備被展示出來。有幾起泄露事件指向聯(lián)想的透明筆記本電腦,我懷疑我們會看到它的子公司摩托羅拉推出它去年 10 月展示的可彎曲智能手機概念。這與該公司在去年 MWC 上的做法一致,當時它展示了可卷曲的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概念。毋庸置疑,對于這些概念設備來說,第三方應用程序支持是一個不那么緊迫的問題,因為它們不太可能很快在商業(yè)上發(fā)布。
改進,即調(diào)整和平滑粗糙邊緣,以使現(xiàn)有的智能手機設計更好,從來都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如果制造商想要繼續(xù)銷售功能越來越強的黑色矩形,他們將面臨一場艱苦的戰(zhàn)斗,除非他們能夠與數(shù)百萬個第三方應用程序協(xié)同工作,這些應用程序已經(jīng)經(jīng)歷了十多年的改進過程。
現(xiàn)在說像 Rabbit R1 或 Brain.ai 這樣的人工智能設備,以及德國電信的“無應用程序”智能手機概念是否是答案,還為時過早。但是,它們表明,無論今天的智能手機出現(xiàn)什么,都需要建立在我們強大的應用程序生態(tài)系統(tǒng)之上,或者在圍繞它們工作時非常有創(chuàng)意。
那么,未來的智能手機會是什么樣子呢?我認為,有兩種可能的發(fā)展方向。一種是繼續(xù)沿著現(xiàn)有的設計路線走,不斷提升性能、優(yōu)化體驗、增加功能,但不改變基本的形態(tài)和操作方式。這種方向的優(yōu)點是穩(wěn)定、成熟、可靠,也符合大多數(shù)用戶的習慣和需求。但缺點是缺乏創(chuàng)新、缺乏驚喜、缺乏個性,也容易讓用戶感到厭倦和審美疲勞。另一種是嘗試突破現(xiàn)有的設計框架,探索新的形態(tài)和操作方式,比如可折疊、可彎曲、可穿戴、可投影、可交互等。這種方向的優(yōu)點是有創(chuàng)意、有驚喜、有個性,也能給用戶帶來新的體驗和樂趣。但缺點是不穩(wěn)定、不成熟、不可靠,也不一定符合大多數(shù)用戶的習慣和需求。
我個人更傾向于后者,因為我覺得智能手機的魅力在于它的無限可能性,它應該是一個能夠隨著用戶的心情和場景而變化的魔法工具,而不是一個固定的黑色矩形。我希望未來的智能手機能夠更加靈活、智能、人性化,能夠適應不同的環(huán)境和需求,能夠與用戶的感官和情感更好地溝通和交流,能夠為用戶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樂趣。我相信,這樣的智能手機才是真正的智能手機,才是真正的未來。#未來智能手機市場,能否出現(xiàn)如同當年蘋果問世一般的新產(chǎn)品?#
嘍,大家好,這里是@德恪一鍵投屏,小編給大家分享一段視頻,視頻中給大家展示了一臺筆記本電腦的畫面可以投到多臺平板和手機上同屏顯示,同時手機和平板還能充當電腦的擴展屏副屏使用:
<script src="https://lf3-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電腦的畫面投到多臺平板和手機同屏圖片展示:
平板和手機當做電腦副屏使用圖片展示:
我們的方案主要針對商用場景,比方說會議室,知識競賽活動等,可以實現(xiàn)類似無紙化會議的同屏顯示功能應用,隨著平板辦公化的逐漸普及,我甚至接觸到一些會議室安裝了電視或者投影儀的,自從配套了平板之后,電視和投影儀慢慢都不使用了,會議桌每個位置跟前放置一臺平板,這樣大家也能很好地看到主講人電腦的內(nèi)容信息,就類似于下面圖片上的展示:
會議室4臺平板同屏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內(nèi)容:
會議室10臺平板同屏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內(nèi)容:
會議室14臺平板同屏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內(nèi)容:
會議室15臺平板+一套拼接屏同屏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內(nèi)容:
會議室16臺設備(電腦/平板/手機)同屏一臺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內(nèi)容:
德恪無線協(xié)作終端對平板沒有型號限制,華為,小米,蘋果等品牌都能支持,安卓系統(tǒng),鴻蒙系統(tǒng),IOS系統(tǒng)都有對應的App軟件適配,如果您也有類似功能需求,歡迎與我們交流探討。
當今數(shù)字化時代,手機投屏已成為人們娛樂和辦公的常用方式之一。然而,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遇到投屏屏幕偏小的問題,這給用戶帶來了不便。為了解決這一問題,EV投屏軟件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全屏設置方法,讓投屏效果更上一層樓。
首先,確保你的手機和電腦都已安裝了EV投屏軟件。EV投屏支持win、安卓、iOS、TV版,覆蓋了大多數(shù)用戶的設備類型,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投屏體驗。
接著,確保手機和電腦連接在同一個Wi-Fi網(wǎng)絡中。這是投屏順利進行的基礎,也是確保投屏穩(wěn)定性的重要保障。
啟動投屏時,用戶需要在電腦上打開EV投屏軟件,并選擇合適的投屏模式。比如,如果是安卓手機投屏到電腦,可以選擇模式【安卓投屏到本機】。然后,在手機上打開EV投屏應用,并按照指引操作,開始投屏。
接下來是搜索設備。EV投屏軟件會自動搜索并列出可連接的設備,用戶只需從搜索結(jié)果中選擇設備進行連接。選擇【手機投屏電腦】后,投屏過程即可順利進行。
最后,是全屏顯示設置。手機屏幕成功投射到電腦上后,在EV投屏軟件的工具欄點擊全屏顯示按鈕,手機屏幕即可自動旋轉(zhuǎn)為橫屏模式,獲得更大的顯示區(qū)域,享受更加舒適的觀影體驗。
舉例來說,假設小明想要在家里通過手機觀看一部電影,但手機屏幕太小影響了觀影體驗。他便通過EV投屏軟件將手機投屏至電視上,并進行全屏顯示設置,讓電影畫面更加清晰,觀影體驗更加舒適。
除了解決投屏屏幕偏小的問題外,EV投屏軟件還具有其他一系列的優(yōu)點。首先,它不僅支持安卓手機投屏至電腦電視,還支持蘋果手機投屏,覆蓋了更廣泛的用戶群體。其次,EV投屏軟件提供了穩(wěn)定的連接和流暢的投屏效果,保證了用戶觀影、辦公等各種需求的順利進行。最后,EV投屏軟件界面簡潔清晰,操作簡單方便,即使是不太擅長使用技術設備的用戶也能輕松上手。
綜上所述,EV投屏軟件為用戶提供了一種簡單、方便、高效的手機投屏解決方案,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觀影和辦公體驗。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EV投屏軟件將會在未來繼續(xù)發(fā)揮重要作用,為用戶帶來更多便利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