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箱從內到外只有那么一張公版顯卡燈在亮著,怎么看怎么順眼,到夜晚時,一抹翠綠懸吊于機箱之中。到了后來,越來越多的顯卡廠商加入了燈光大軍,并且所有廠商都給自己的燈光起了一個同樣的名字:信仰燈。
本辣條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信仰燈”這三個字變得那么不值錢。一眾硬件廠商發現一個帶LED燈的硬件可以讓這么多人趨之若鶩,何樂而不為呢?一只風扇上的LED燈帶可能只需要幾毛錢,但是價格而卻可以比普通風扇貴出上百元不止,價格可以翻一倍,辣條不禁驚呼還有這種操作!
可能有些“朋友”要跟我講了,產品是需要研發費用的嘛,怎么可能成本多少錢就賣給你多少錢呢,人家廠商也是要賺錢的嘛。對不起了老哥,你這么說可就是你的不對了,在風扇、機箱等不需要電腦端控制的RGB硬件上,研發費用是基本可以忽略的,現成的方案一抓一大把,讓你挑花了眼。
收回你的殺馬特審美
燈光不是不可以有,而是它需要一個正常的審美來進行搭配,當辣條看到各個論壇上搭配出五光十色的機箱就感到一陣索然無味,這樣的機箱拿出來秀一番,您覺得這與跑馬燈有何區別?如果當年非主流少年們頭發染成各種顏色叫殺馬特,那么在今天,這種頭型同樣可以用RGB來調侃。
真心不覺得點狀光源的燈條哪里值得欣賞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許多年前山寨機的時代,跑馬燈大喇叭肯定被你鄙視過好一陣,現在跑馬燈從手機轉移到了電腦硬件上,就變得有品位了起來?當然,當年手機上的跑馬燈被鄙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當時燈光效果做得粗糙,使用人群也總有點奇怪。
網絡紅...哦不,網絡RGB人
但是通過用心的設計,燈光一樣可以玩到讓人臉紅心跳。比如汽車界的“燈廠”奧迪,外設界的“燈廠”雷蛇、海盜船。他們的產品都經過精心設計,并且力求達到最完美的燈光效果。
聯手打造RGB燈光生態圈
說到底還是目前很多廠商對硬件搭配發光的光源還是太隨意了,最典型的就是燈條設計,通過導光條和霧面處理,可以讓燈光以燈帶的形式展現出來,遠遠要比那些用透明軟膠封裝的LED燈條效果要好得多。
條狀光效燈帶
雖然車燈與機箱燈光不能混為一談,但是技術與審美上是可以互通的,前者內部各種混搭造成了真正的光污染效果,而后者通過設計與技術的協調達到了非常好的視覺享受,所以說為何只見汽車中奧迪為燈廠,而不見機箱、風扇、主板、顯卡廠商中有燈廠出現?
其實現在硬件燈光發展還是逐漸趨于正常的,比如華碩、技嘉已經積極的正在和其他能發光的LED硬件廠商進行合作,使帶有LED燈的硬件設備可以通過軟件進行集中控制,達到不同廠商的硬件燈光可以互相聯動的效果。
燈光聯動效果出眾
很明顯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方向,而通過這樣的異業合作,讓更多不同的硬件燈光能夠協同工作。拋開利益來講,這種集控方案的推廣也算是個良性發展。在未來,很多隨隨便便添加燈條的低端產品受眾面將會越來越少,而用心制造的產品也越來越獲得更多人的青睞。
文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1星芒黯淡:光害危機遠比想的更嚴重
人造極晝:是人類活動造成的一種環境污染現象,自從人類發明電致光源開始,從此我們就告別了夜空與繁星,科技為我們驅趕了黑暗,同時也遮蔽了漫天的星光,甚至還有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健康,如今,是時候重視起這個問題了。
自從愛迪生發明燈泡開始,城市逐漸被照亮,光污染問題也隨之到來
科技的進步是把雙刃劍,目前地球上絕大部分人類活動地區的天穹,被昏黃的人造光源所籠罩。
與此同時人造光同樣也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著觀星和動物行為,甚至影響也在人類健康。更多的人則是在這種“人造極晝”現象中飽受其害而不自知!
蒼穹之下,星芒黯淡!霧霾并非罪魁禍首,真兇名曰“光污染”
光污染現象,相信喜愛星空攝影的朋友們對這個詞匯并不陌生,在攝影領域中泛指城市的燈光經過大氣的散射,使得夜晚的城市天空變得很亮,如果站在遠山上看城市上空,會發現有一層黃光籠罩,致使星空暗淡。其原理就是近處強光干擾下的“光遮蔽現象”。古來有詩曰:“月明星稀”恰同其理。
遠離城市的地區也會受到光污染影響(左下角黃光為城市中蔓溢出的光污染)
由此而言,城市中的星空黯淡并非都是霧霾所引起,以我們自身為例,諸位試回想一下兒時的璀璨夜空,而今天即便是空氣質量非常好的夜晚,天體能見度也十分有限,其原因就在于此。
城市中的夜空,天體能見度十分低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人人“畏霾如虎”。但你不知道的是,光污染在目前已經被認定為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形式之一,只是這種影響潛移默化,人類對于光源的依賴性,讓我們忽視了他的存在。
那么光污染所帶來的影響僅僅是“光遮蔽”么?
顯然不是,它實實在在與你的健康相關,這是需要我們所有人都重視起來的嚴峻環境問題。
這里我們為大家準備了一張圖片,一起來看看,如果沒有光污染,我們的城市的夜空將會變成這樣。
2不容忽視:光污染對環境造成的傷害
行至街頭,霓虹漫道的景象已經并不新奇,大酒店、大商場樓外的廣告牌、霓虹燈,鏡面樓體產生的光反射現象,使人們眼花繚亂,更有許多強光束直沖云霄,使夜晚如同白晝一般。
這種“人工極晝”現象除了遮蔽了我們頭頂的星空,同時也對自然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城市中的強光直沖云霄
星空攝影愛好者的噩夢,同時也是夜行動物的噩夢
黯淡的星空并不是光污染帶來的最大危害,同時它也是夜行動物們的噩夢,因為光污染所滅絕的夜行物種亦不在少數,這是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造成的又一宗罪孽。
動物的滅絕對生態環境造成的傷害嚴重性自然不必多加贅述,在這里我只想為大家舉一個筆者身邊的鮮活例子。
蜜袋鼯(夜行哺乳動物)
筆者家中飼養的蜜袋鼯(一種夜行哺乳動物,身側有薄膜,可展開在空中滑翔),由于其晝伏夜出的習性。
筆者在飼養過程中發現,野外環境中的蜜袋鼯,會在約晚間17點-19點左右時候進行覓食,一直活動到次日清晨。
但由于筆者作息時間問題,家中燈光致使蜜袋鼯活動時間以及食物攝入量減少,體型遠不如野生蜜袋鼯。
讓海龜回到本該屬于他們的大海中
再比如某些夜行蝙蝠被城市燈光灼傷雙眼而致盲,再再比如沿海城市中剛出生的海龜幼體,它們被城市中的燈光吸引行向城市方向,或是干癟當途,亦或是被人流車流碾壓致死,如此般殘忍的例子,在自然界中數不勝數。
當然你也可以說人類科技的進步過程是自私的,可以不需要它們這些暗夜中的精靈,那我就要再問大家一句,你自己、甚至下一代人的健康,也可以這樣忽視么?
光污染正在影響我們自身的健康
光害危機蔓延在我們的身邊的每一個角落,這是生活在城市中的現代人無法逃離的污染源,可怕的是大家很難對其產生的危害有一個清晰的認知。
電致光源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而伴隨而至的光污染危害,則實實在在的對環境和我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不可逆的傷害,更為驚悚的事情是,我們卻還沉浸在對于明亮世界的依賴中而不自知。
3潛移默化:光害污染對人體傷害巨大
有人說,光污染是繼廢氣、廢水、廢渣和噪聲等污染之后的一種新的環境污染形式,這一點筆者并不能茍同,光污染自城市化進程的發展而誕生,這種污染已經誕生許久。
與其說它是一種“新”的污染形式,不如說這種污染是“新”被人們重視起來的。那么它對于我們身體的危害又有哪些呢?
光污染被我們歸納為包括白光污染、人工極晝污染、以及彩光污染等等幾個大類,統稱為“光污染”或者“噪光”,這些光害正在無孔不入的威脅著我們的健康。
白光污染:
在日照光線強烈的季節里,鋼化玻璃樓體、光滑表面墻磚、鋁合金板、磨光花崗巖、大理石和白色涂料裝飾,比綠色草地、森林、深色或毛面磚石裝修的建筑物的反射系數大10倍左右,大大超過了人體所能承受的范圍。
這種光的反射現象會傷害人們眼晴的角膜和虹膜,引起視力下降,增加白內障的發病率。(據測定,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數為69~80%以上,而鏡面玻璃的反射系數達82~90%,光滑的白色表面反射系數甚至高于鏡面玻璃)
鋼化玻璃樓體反光也是光污染的一種
人工極晝污染:
在夜間的霓虹燈映射下,使人們在夜晚難以入睡,這種打亂生物節奏的污染源,導致了我們精神不振。
據國外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人正在受到人工極晝的傷害,出現失眠、易怒、焦躁等神經損傷性癥,以及喪失夜間新陳代謝的致癌性!相信我,薄薄的眼皮真的不能保護你不被其傷害。這種傷害對于敏感的幼童而言尤為嚴重!
人工極晝現象
彩光污染:
有色光源中所包含的紫外線及紅外線、藍光等危害性光源。
據測定,在生活中的某些光源中的紫外線強度,甚至比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強度更盛,其危害會誘發出鼻血、脫牙、白內障,甚至白血病和癌癥,這種高強度紫外線對人體的有害影響可持續15年以上。
城市霓虹中也潛藏著有害光波
筆者初步歸納,光污染能給我們身體帶來的危害,分為神經性與生理性兩個方面。
通常來說,正常情況下隨著夜晚的光線逐漸消失,我們大腦中都會產生一種褪黑素,它能讓我們的身體做好睡覺的準備。
但即使我們暴露在比較昏暗的光線下,也會導致體內的褪黑素分泌量減少。(褪黑素作用則是延緩衰老,抗擊腫瘤,增強睡眠質量)
光污染影響睡眠從而引起一系列危害
神經性癥狀:失眠、易怒、神經衰弱,睡眠質量受損,嚴重甚至導致抑郁癥。
生理性癥狀:鼻血,白內障,脫牙,白血病,多種癌癥,幼兒性器官不正常發育,對嬰幼兒危害尤其嚴重。
光源干擾下,兒童難以入睡,且睡眠質量不佳
筆者此文起筆于近日,但對于這個題材卻是早就有的想法,在與身邊同事交流后,家中有孩子的同事也意識到這個問題,通過他對家中幼童睡眠質量進行觀察后發現,在更暗環境下的兒童睡眠質量,要遠遠高于暴露在窗外霓虹噪光污染環境中的兒童。
光照技術的出現,曾經被譽為是現代科技發展中的重要里程碑,而由光照技術衍生的顯示技術,其中也存在另外一種形式的噪光,亦同樣不可忽視。
4致命藍光:潛藏于屏幕中的短波藍光
可以這樣說,電致光源成就了液晶顯示技術的發展。到如今時代,人們被一塊塊屏幕所包圍著,電視、電腦、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或許資訊的最主要手段。
筆者大膽的將當下定義為“視覺娛樂時代”似乎也師出有名,然而在我們身邊的一塊塊屏幕中,也潛藏著一種危害很大的光污染。
屏幕中的藍光危害也是光污染的一種
高能短波藍光,對視力的嚴重損傷
短波藍光是波長處于400nm-480nm之間,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
處于該波長范圍內的藍光光線,會使眼球內黃斑區毒素量增高,從而威脅我們的視力健康。
藍光亦可以誘發白內障以及視力下降,最嚴重甚至致盲,在夜間觀看屏幕過長時間,或者亮度過高,也會不同程度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對睡眠質量造成危害,以及加快衰老速度。
短波藍光的危害(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藍光的主要來源在哪呢?可以這樣說,我們生活中的大部分光源中都存在短波藍光,無非就是量大量小而已,我們身邊的顯示設備(電視、顯示器、手機屏幕等),LED光源(臺燈,廣告牌等),熒光燈(低壓汞燈泡,熒光燈管),其中還包括汽車燈等可見光源。
防藍光真的產品有用么?
既然說到了屏幕藍光,那么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防藍光的顯示產品,他們真的有用么?
我們先來分析一下現在主要的防藍光技術原理,屏幕中的藍光主要來自于背光透過液晶基板過程中產生的短波藍光,現在主要的防藍光產品的手段,是在液晶面板與背光模塊之間增加有色薄膜,從而起到過濾藍光的目的。
防藍光屏幕保護膜也是一種有效的手段
誠實的講,這種手段并不能達到如產品宣傳所說的過濾數值,但由于技術已經趨于成熟,減少的藍光危害亦十分可觀。
從客觀角度來說,來源于短波藍光的危害只能被減弱,但無法完全避免。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噪光污染都像屏幕藍光一樣無法完全避免,只能通過我們采取一系列手段減弱它對我們的傷害,這也是接下來我們要探討的問題。
5迫在眉睫:如何降低它對我們的危害
防光害,一場從裝修環節就打響的戰爭
光污染源的產生是時代趨勢下的必然,所以我們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行之有效的降低其對我們的危害。
大環境下的光污染源,憑借我們渺小的個人能量無法改變,但是我們或許可以從自身或者自己的生活環境入手,盡量降低光污染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各位,預防光污染的“戰爭”從我們生活環境的裝修環節就已經開始了。
首先要做的是:杜絕大白墻!
在國人的裝修概念中,很喜歡簡單干凈的白色墻面,有的甚至使用含有膠質的光滑墻面漆。
筆者在前文中也提到過,白色的粉刷面反射系數為69~80%,而鏡面玻璃的反射系數達82~90%,光滑的白色表面反射系數甚至可能高于鏡面玻璃,這樣的光污染“土壤”,千萬不要讓它存在于我們的家中。
深色墻體的裝修能夠降低光污染危害
這里建議大家選用暖色調的粗糙墻面,有色墻體能夠有效抑制強陽光以及窗外光污染反射,粗糙的墻體表面能夠形成漫反射效果,進一步讓光線折射更加柔和。
現在很多歐美倡導降低光污染的室內設計師,甚至已經開始在室內使用樹皮或者深色巖石作為墻體材質,這樣做能更進一步降低光污染危害,如果預算允許,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
光源同樣重要:盡量避免暴露的光源
照明用具的選擇,與光污染危害也有很重要的關系,燈具與光源位置選擇的環節,我們應秉承盡量減少強光源暴露的原則,用燈光吊頂加漫反射原理將家中照亮,對于眼睛的傷害會更低。
將光源隱藏起來,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我們應該選用色溫偏低(暖色)的光源進行照明,盡量避免光源的直接照射,因此燈罩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新生的OLED光源技術也已經落地了,這種自發光的有機材料,同時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是未來家中照明光源非常好的選擇。
一幕好窗簾:遮光性是重中之重
說完了室內墻體與照明光源的選擇,接下來就是如何在家中防止外部光污染的侵襲,一張遮光性好的窗簾,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好選擇。
窗簾的重要性已經不需多提,尤其是在嬰兒房中,我們應該選擇越高越好的材料,盡量保證屋內的黑暗環境,不要讓夜晚的光,妨礙兒童褪黑素的分泌。
合適的窗簾能起到多種作用
在歐美的發達國家中,窗簾的遮光性已經成為選擇它們的最重要指標, 這里筆者推薦大家直接使用雙層窗簾,內層用遮光布材料(注意其圖層是否含有甲醛)杜絕光污染,外層可以選擇更厚實的材料防止噪聲對我們的侵害,一舉兩得。
打造好了環境,最后剩下的就是自律的生活
誠然,無論是工作也好,娛樂也罷,現在的我們都離不開這一塊塊屏幕,但是屏幕中潛藏著的藍光卻在傷害我們的眼睛,這是光污染接觸我們的最后一個環節,也是最難解決的環節。
最好方法就是諸位管住自己,盡量按時起居,不在入睡前使用手機等設備,讓褪黑素充分分泌,同時也有延緩衰老以及抗癌細胞生長的作用,對身體百利而無一害。
別讓這樣的行為摧殘我們的健康
有關于這些,筆者還想跟大家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光污染問題毫無疑問的將會一直持續下去,如空氣污染,水污染,全球變暖,能源危機等問題一樣,這是人類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癥結,它對我們產生的危害無法避免,而更為嚴重的是,我們還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更重要的是,在為家人創造改善光污染危害環境的同時,充分的認識到這種污染對我們造成的危害。
、前言
近期裝了不少機器,除了分享到大媽這邊外,有時候也去朋友圈里曬曬,誰知,其中一臺帶光污染機子的被我兄弟看上了,非要搬走。
我說搬走可以,不過那臺的光污染還不夠炫,既然你喜歡光污染,我就給你整一臺更酷炫的,他聽了我的方案后,立馬動心了,于是便有了這次裝機。。。。。下面分享給大家。
先看成品效果,這次連前臉都透明了,可以全方位展示光污染了。
再來一張晚上的光污染效果圖。
二、配件介紹及選擇思路
此次裝機,部分配件采用全新購買,部分配件則是我將多余的處理給他,全家福如下。
CPU繼續AMD YES,這次依然選擇了性價比較高的AMD 銳龍7 3700X。
CPU采用7nm制程,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4.4GHz,三級緩存高達32MB,支持PCIe 4.0高速接口技術,不管是技術方面還是規格方面,都實現了逆襲。
在第一代銳龍時期,微星就專注于對AMD的優化,經過長期的經驗積累,微星在A板上的造詣也越來越深厚,所以此次選擇了微星的MEG 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
主板的外包裝設計十分酷炫,充滿了科技感。
背面是各種黑科技的介紹。
附件非常豐富,除說明書、貼紙、驅動盤、標簽、線材之外,還附贈了一個帶延長線的Wi-Fi天線。
主板真身,該主板相對旗艦級的X570做了適度精簡,但依然保留了扎實的做工和大量基本功能,價格卻大幅度下降,性價比十分出色。
主板采用了厚重的金屬材質散熱片和大面積裝甲,再配上服務器級的黑色PCB,給人一種非常扎實的感覺。
扒掉散熱片,看看主板的做工。
主板提供2個8pin接口,如果要上3900X等高端U,需要將2個8pin接口插滿。主板采用8+4+2相供電設計,每一相都采用了高導通、低發熱的Dr.MOS,再輔以CORE BOOST核心引擎技術,超頻性更強。CPU供電的濾波部分采用全固態電容,穩定性更佳。
4條DDR4內存插槽,DDR4 BOOST技術加上線路布局的優化,內存兼容性和穩定性更強。
PCH芯片及散熱器,散熱器風扇支持智能啟停技術,在低負載時,風扇是不會轉動的。當然,玩家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在BIOS中對風扇策略進行自定義設置。另外,風扇位于主板的右下角,不會被顯卡遮擋。
在PCH散熱片的下方,還有一個開機鍵、重啟鍵和DEBUG燈,電腦啟動時,DEBUG燈可顯示DEBUG代碼,啟動后則會顯示主板的溫度。
4個SATA 6Gb接口和1個前置USB3.0接口。
主板的PCIe區覆蓋了大面積裝甲,尤其是M.2插槽,提供了3條冰霜鎧甲散熱片,可以強化M.2 SSD的散熱,避免掉速,保證流暢穩定運行。
顯卡插槽和M.2插槽支持PCIe4.0技術,能夠給顯卡和SSD提供更高的帶寬。
主板使用了第四代電競音效組件,高清音頻芯片加上大量高品質音頻電容,再輔以獨立的音頻區設計,能夠帶來震撼的音效體驗。
該主板雖然沒有主動發光元件,但并不代表不支持RGB,主板上有多達3處RGB接口(1個12V,2個5V),且都支持MSI的MYSTIC LIGHT EXTENSION軟件控制,玩法豐富,個性化十足。
主板標配了AX200網卡,該網卡是首款支持Wi-Fi 6的無線網卡,配合支持Wi-Fi 6技術的路由器,能夠達到2.4Gbps的無線傳輸速度,從此超越千兆有線網絡的速度。
主板預裝了I/O擋板,不僅保護了I/O接口,而且簡化了裝機過程,使裝機更加容易。
主板的背面一襲黑色,做工規范整潔。
內存使用了HyperX Fury DDR4 3200 RGB 8G×2燈條,該內存條支持RGB動態光效和HyperX紅外同步技術,不會出現有些內存燈效不同步的問題。
內存采用塑封包裝,十分簡約。
另一側。
內存的附件比較簡單,除了說明書外,還提供了一張HyperX貼紙。
內存采用黑色金屬高效散熱片,顏值還是很不錯的。
內存為8GX2規格,支持XMP技術,頻率可達3200MHz,輕松實現超頻。
內存頂部采用了增強型的RGB導光材料,可實現多種RGB動態光效的定制。
HyperX LOGO特寫。
內存端部特寫,可以看出內存的高度還是比較適中的。
微星的魔龍顯卡一直以超公版的做工、強大的散熱和YY的燈效著稱,這次就試試微星 魔龍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吧!
顯卡的外包裝還是一貫的TRIO風格,綠黑相間的配色,充滿了科技范。
背面是顯卡的技術參數。
顯卡的附件十分豐富。
顯卡真身,三風扇設計,目測散熱效果很好。
風扇特寫,該風扇采用刀鋒5代扇葉,進一步優化結構,減少風阻,提高效能。
散熱片十分厚重,給人一種很扎實的感覺。
顯卡的正面和肩部都支持RGB燈效,搭配微星的Mystic Light軟件,可實現多種燈效組合,玩法非常豐富。
顯卡配置了2個8pin電源接口,保證電力供應。。
外露的熱管看著十分霸氣。
顯示輸出接口,3X DP、1X HDMI。
顯卡采用了高顏值的金屬背板,既提供了保護性,又增加了信仰值。
機箱選擇了安鈦克新出的冰鉆P120,此機箱除了支持常規的側透外,還支持前透,可謂全景展示RGB光污染的利器,最主要的是,它價格并不貴,只需500出頭。
機箱的外包裝環保樸素,圖案寥寥幾筆,勾勒出了機箱的造型和線條。
這一側是機箱的內部結構和技術特性簡述。
機箱真身,左側板和前面板都采用透明鋼化玻璃結構,能夠十分直觀的將機箱內部的配件展示出來,可謂展示光污染的利器。
機箱的右側和尾部,可以看出,機箱采用了電源上置結構,但該機箱的電源上置結構和十年前那種老式的電源上置結構還不一樣。想必有些老玩家知道,當時那種老式的電源上置結構會導致機箱內的熱量被吸到電源里,所以慢慢被電源下置結構所取代。但在安鈦克 冰鉆P120上,是不存在這個問題的,想知道詳情的,請接著往下看。
機箱右側板有大面積開孔,且配備了防塵網,該處對應了一個240/360冷排安裝位,安裝水冷后,利用水冷的吹風,可將機箱內的熱量排出去,熱量幾乎沒機會跑到電源里面去。
機箱頂部的I/O接口,而且很貼心的附贈了防塵塞。
底部結構,底部最大可支持360水冷,而且配備了大面積防塵網,散熱防塵兩不誤。
機箱的左側板通過這個按壓開關打開,輕輕往下一按,左側板便可打開,并且能像家里的門一樣,實現180°開合。
當然,這扇“玻璃門”也是能取下的,對于折騰玩家來說,取下來似乎裝機更加方便。
取下“玻璃門”后,可以看出,盡管機箱內部頗為緊湊,卻能支持2個360水冷,2個HDD(安裝豎置360水冷時需要拆下HDD倉),而且最大還能支持到E-ATX結構的主板,擴展性十分強悍。
另外,顯卡采用下置安裝,這樣在底部安裝3把12cm風扇后,能夠給顯卡提供大量冷空氣,大大降低了顯卡的溫度,同時也延長了顯卡壽命。
電源倉的安鈦克LOGO及“PERFORMANCE”字樣特寫。
機箱的背部結構一覽,可以看出,機箱對背線的支持也是比較好的,不僅預留了背線空間,而且也設計了不少扎線箍,另外背部還能安裝2個2.5吋磁盤。
電源方面選擇了安鈦克的HCG750金牌全模組電源。
電源的外包裝圖案十分較酷炫,充滿了科技感。
另一側是一些技術參數介紹,諸如通過80PLUS金牌認證、100%全日系電容、全模組設計、DC-DC電路結構、10年只換不修質保政策等,該電源無論硬件規格,還是售后服務,都比較給力。
電源真身,電源采用短機身設計,兼容性更佳。
背部的銘牌貼紙。
電源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各路電壓的電流也都在銘牌上有詳細的標注。
電源采用全模組設計,模組接口豐富,對高端平臺和多卡的支持比較好。
電源尾部,除了常規的AC輸入接口和開關外,還有一個HYBRID MODE按鍵,開啟HYBRID MODE功能后,低負載時電源風扇會停轉,靜音效果更佳。
和定制線搭配在一起,感覺顏值還是很高的。
散熱器使用了喬思伯 SHADOW 光影360 幻彩一體式水冷,這款水冷支持ARGB技術,支持多種燈效組合模式,燈效也十分酷炫,最主要的是,其價格只有599,相對其他360水冷產品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
水冷的外包裝看上去清新自然,一目了然。
背面是產品的各種技術參數。
水冷的附件和扣具都被分門別類放置在盒子里,散熱器支持多種平臺,功能比較強大。
水冷真身,水冷為360規格,標配3把支持ARGB技術的風扇。
3把風扇特寫,風扇支持遙控器和主板兩種模式控制,能夠實現多種光效模式,可玩性非常高。
冷排特寫,冷排采用密集波狀鰭片,提供14條高效熱交換流道,大大提升了散熱效率。
冷頭支持光影燈效同步技術,支持ARGB技術,可實現多種燈效模式。
大面積純銅底座+微水道設計,可快速降低CPU的熱量。
散熱器標配遙控器,通過遙控器可實現多種燈效模式,組合豐富,玩法靈活。
三、裝機展示
由于機箱的空間布局比較合理,安裝起配件來也十分輕松。
另外,由于RGB控制器的接口不夠用了,考慮到尾部風扇對整機散熱影響不大,索性就不裝了,強迫癥患者請無視。
顯卡采用橫置安裝時,機箱能支持到30cm左右,超過此長度的顯卡需要采用豎置方式安裝,不過此時需要用到PCIe延長線。作為普通玩家,一般手里是沒有延長線的,建議官方將延長線作為選配件,并提供購買渠道。
由于下圖中的微星魔龍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比較長,所以采用了豎置方式安裝。
安裝好顯卡后,整機的安裝算是基本完成了。
看看背線情況,由于使用了大量RGB風扇,所以線材比較多,不過機箱的背線空間是能容納下的。
蓋好側板,大功告成,可以看出,透過機箱的前部和側部,是能夠看清內部的配件的。
另一側就低調多了。
桌面定妝照。
開啟光污染模式,各路配件,競相爭艷,炫的不可開交。
再來一張。
水冷頭燈效特寫。
內存條燈效特寫。
顯卡燈效特寫。
冷排風扇燈效特寫。
四、性能、散熱、功耗測試
機器裝好之后,還要拉出來溜溜,看看其性能如何。
先看看CPU、主板、內存信息,對于普通玩家來說,擼大濕似乎更直觀一些,但對于進階玩家來說,CPU-Z顯示的內容無疑更多,譬如CPU主頻、制程、步進、緩存,主板型號、BIOS版本,內存型號、頻率、時序等,所以想要當高端玩家的,還是學著看CPU-Z吧,別再找我要擼大濕截圖了。
近期AMD放出了1.0.0.4版本的BIOS,據說提高了CPU的睿頻和系統的穩定性,微星官網也有對應型號主板的BIOS下載,所以這次果斷更新了新版BIOS,以下的測試,也都是基于此版本BIOS進行的。
CPU-Z自帶測試,同價位的8700K完全不夠看了。
Super π,這個項目算是AMD為數不多的弱項。
國際象棋測試,新版BIOS分數略有提升。
CINEBENCH R20測試,新版BIOS也有提升(靠下的分數是老版BIOS的)。
AIDA64內存、緩存帶寬測試,該測試和內存頻率及時序的關系較大,能夠充分反映出內存的帶寬和性能。
再看顯卡,從規格上來看,RTX2070 Super介于RTX2070和2080之間,對于老黃的刀法,不得不服。
微星這款顯卡基于超公版設計,頻率要比公版高一些。
圖形及游戲性能測試。
先看看3DMARK Time Spy成績,輕松突破1萬分。
3DMARK Port Royal專門用于測試顯卡的光線追蹤性能,這張顯卡在該項測試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鑒于測試的游戲項目較多,導致文章篇幅過長,所以為了不讓大家看得枯燥,這里直接上匯總表吧。
可以看出,3700X+X570+RTX 2070super的AN搭配效果也是十分不錯的,在1920X1080分辨率+高特效下,大多數測試項目都達到了非常流暢(適合60Hz刷新率的顯示器),少部分測試項目達到了極致流暢(適合144刷新率顯示器);
在2560X1440分辨率+高特效下,依然能夠在大多數游戲項目中達到十分流暢的水平;
甚至到了3840X2160分辨率+高特效下,還有不少游戲項目能夠達到十分流暢的水平。
CPU溫度測試(室溫23℃),AIDA64烤機穩定后,得益于散熱器強大的效能和機箱強大的風道,CPU溫度才60多度,散熱效果不錯。
顯卡的散熱效果就更加優秀了,Furmark烤機5分鐘后,顯卡核心溫度也只有65℃。
功耗測試,三項功耗都不算高。
五、總結
又到了總結的時候,這次裝機,走的是高性能+光污染路線,并且采用了AU+N卡的冤家組合,不過實際測試表明,只要配件性能足夠強大,不管是騾子還是馬,都能夠得到良好的使用體驗,下面再總結幾句吧!
1.CPU方面沒啥好說的,繼續AMD YES就對了!
2.主板方面,雖然B450也能用,但個人覺得X570更適合3700X。微星此次推出的X570 UNIFY暗影板主板做工強大,既適合低調奢華的無光污染路線,也適合狂拽酷炫的RGB風格,是A家高端U的完美搭檔。
3.內存方面,近期內存價格終于降到合理區間,RGB條相對普條價格也不算很貴,這次選擇了HyperX Fury RGB版,不管是顏值還是穩定性,都是不錯的。
4.SSD方面,新一代的AU搭配X570主板,能夠支持PCIe 4.0,不過目前PCIe4.0的盤都價格偏高,所以錢多的玩家果斷上PCIe 4.0 SSD,錢少的玩家則用普通盤過渡一陣子吧。
5.顯卡方面,得益于老黃精準的刀法,RTX2070 SUPER的性價比還是不錯的,微星 魔龍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在公版的基礎上,不僅提高了頻率,而且在RGB燈效和散熱方面都有優化,非常適合光污染玩家。
6.散熱方面,3700X雖然是8核心的U,但熱量不算太高,所以想要追求性價比上風冷或240冷排,想要溫度更低就上360冷排。當然,為了玩光污染,還是果斷上360水冷吧,喬思伯 SHADOW 光影360算是此中的佼佼者,不僅光污染玩的6,而且價格也比較平實。
7.電源方面,對于3700X+RTX2070super級別的組合來說,如果光看烤機功耗,似乎550W也足夠了,但大家別忘了還有個峰值功耗,為了保險起見,果斷上650W-750W級別的電源吧。當然,為了逼格更高,金牌和全模組也是必要的,定制線也是必要的。
8.機箱其實是最難選的,不過當你將所有的要求都放到一起時,范圍便立即縮小了。安鈦克冰鉆P120能夠同時滿足高擴展性、雙360冷排支持、高散熱效能、全景硬件展示等條件,且價格只要599,對于喜歡光污染的玩家來說,這無疑是一款性價比很高的產品。
以上就分享到這里了,還望大家多點贊、收藏、打賞支持,同時雙十一已經來臨,希望大家能夠配出自己心儀的機器,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