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程序或升級用戶經常詢問SSD 128g是否足夠。這取決于個人用途。以下文章將為你分析SSD的具體用法及相關功能。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理解它。根據您的需求獲得答案。
在當前的Windows 10系統中,官方的最低配置要求是20GB或更高,但實際使用過程加上各種系統緩存或垃圾文件的冗余可能需要4,50GB。此外,70-80GB可用于軟件存儲,而Photoshop,Office辦公軟件,AutoCAD等常用軟件的空間已足夠。但是如果你經常玩各種大型PC游戲(高達1,20GB,甚至20GB或更高),那么空間非常緊張。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SSD存儲的原理不同于機械盤的原理,而且SSD的使用壽命有限(但不要太擔心,在電腦的使用壽命期間也不會正常),一般建議使用SSD保留25%。空間被保留為OP空間。大多數128G SSD使用MLC顆粒芯片(與TLC相比價格相對較高,但性能穩定且壽命更長)。
雖然SSD的價格相對接近人,但與機械盤的“白菜價”相比,同等價格的SSD容量完全不如機械硬盤。 SSD相對于機械硬盤的最大優勢在于讀/寫速度極高,并且避免了優點和缺點。如果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為計算機配備固態硬盤,則應該自然地利用最需要的SSD。
在傳統的機械硬盤下,啟動或打開大型軟件時的長時間加載是不良評論最深刻的體驗之一。特別是,在具有幾十GB的大型單人游戲中將游戲場景加載到存儲器中的過程需要在進度條上等待很長時間。
SSD 128g是否足夠? 這取決于實際使用情況。 如果使用系統盤并且僅使用小型辦公軟件,則128G絕對足夠。 如果你使用的是大型軟件,或經常運行大型單機游戲,那么空間自然會更大,你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容量較大的固態硬盤。
著大家對于筆記本電腦便攜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輕薄型筆記本電腦均取消傳統的機械硬盤,僅配備更先進的固態硬盤,從而提升機身內部空間利用率,更利于機身輕薄化設計。不過即便是現在,依舊部分筆記本電腦提供128GB固態容量硬盤版本,雖然固態硬盤速度夠快,但用過一段時間后就發現空間有些不夠用。那么,有沒有什么好的解決辦法呢?
一,自行更換/添加大容量硬盤
很多朋友選擇128GB容量版本,或許是因為預算的原因,因為很多機型為了提升經競爭力往往提供128GB低配版去拉低售價,道理和很多汽車的低配版相同。這時,你需要先確定你機器的固態硬盤是否支持更換或者有沒有預留額外的硬盤擴展位,如果支持就可自行購買大容量固態硬盤來解決。
蘋果MacBook Air或部分MacBook Pro支持更換的固態硬盤
蘋果MacBook系列僅MacBook Air和老款(2015及更早)的部分MacBook Pro支持自行更換硬盤,新款MacBook和MacBook Pro均不支持自行更換硬盤,同時蘋果機型還需購買指定的硬盤,目前京東僅一個品牌有售。
多數Windows筆記本可選M.2接口固態硬盤
目前,已知多數Windows輕薄本均支持自行更換大容量硬盤,此外,多數Windows輕薄本中固態硬盤為M.2接口,但需要大家注意是SATA和NVMe類型,兩種硬盤在速度和價格方面還是有較大差別,需要先了解機器內部接口種類再購買。
二,移動硬盤/U盤
上面的第一種解決方法為更換筆記本內置配件,不過并不適用于煤款機型,以下的解決方法雖然只能外置置解決,但便攜性還算不錯。選擇一款移動硬盤或者U盤就是很多朋友的選擇,那么在選擇移動硬盤或U盤方面有沒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1,雷電3外置存儲(速度極快、容量大、價格高,需設備支持)
LaCie Bolt3
如果你的機器擁有雷電3接口,意味著可以實現最高40Gbps的數據傳輸,這比多數移動硬盤快N倍。不過,目前支持雷電3的外置存儲還比較少,目前已知的有LaCie Bolt3外置固態存儲盤,它最高傳輸速度可達2800MB/s,比多數固態硬盤都快很多,唯一不足是體積略大。而且目前僅2TB容量版,售價1999美元,適合注重傳輸速度的高端玩家選擇。目前熟知的支持機型有:新XPS 13/15,新MacBook Pro等。
2,移動固態硬盤(速度快、容量大、便攜性高、價格偏高)
三星T3系列 固態移動硬盤
相信目前多數的筆記本中均配備了USB 3.0/3.1接口,該接口最大提供10Gbps數據傳輸,如果你對數據傳輸速度要求較高可以選擇移動固態硬盤。相比傳統機械移動硬盤而言,固態移動硬盤讀取速度更快,可達450MB/s,而且體積比也更小、更便攜,同時也具有抗震等效果,較機械移動硬盤更加安全。容量方面,三星T3有250GB--2TB可選,適合注重大容量和傳輸速度的朋友們選擇。
3,固態閃存盤(速度快、容量一般、便攜性極高、價格偏高)
閃迪CZ880
如果你既注重傳輸速度又注重便攜性,那么可以選擇一款固態閃存盤,這款閃存盤采用USB 3.1標準,最大傳輸速度為讀420MB/s,寫380MB/s,速度比和多數SATA固態硬盤相當。而且體積僅和常規U盤相當,可輕松放進口袋,便攜性極高。容量方面有128GB和256GB可選,128GB版價格為669元,可以看作是目前完美的高速移動存儲設備。
4,傳統機械移動硬盤(速度一般、便攜一般、容量大、價格低)
傳統機械移動硬盤
最常見的就是機械移動硬盤了,這種硬盤一般來來講不受設備限制,即便是USB 2.0接口也能連接使用,但使用速度會較USB 3.0稍慢。傳統移動硬盤的特點就是容量大,目前主流的有1TB--4TB,1TB版價格基本在400元左右。不過常規機械移動硬盤尺寸較上面對比的話顯得偏大,重量也偏重,讀取速度約在100MB/s左右,但是依然可以放進電腦包中,適合追求性價比和容量的朋友們選擇。
5,MacBook系列擴容SD卡(速度一般、極便攜、容量一般、價格偏高,只用于老款蘋果本)
對于很多購買MacBook Air和老款MacBook Pro的朋友而言,你們還可以選擇專屬的擴容SD卡,其原理是占用SD卡槽位,但是尺寸較常規SD卡叫更小,插入機身沒有外露部分,可以與機身完美融合。其容量有64GB、128GB、256GB可選,價格方面128GB版為599元,價格略貴。而且,速度方面讀95MB/s,寫60MB/s,速度接近機械移動硬盤。優勢是可以與機身融合一體,缺點是速度一般,價格偏高,而且只能用于蘋果設備,不兼容常規PC,適合老款蘋果本用戶選擇。
以上就是本次為128GB筆記本推薦的容量解決方法。對于常規U盤筆者是不推薦的,雖然它們性價比更高,但是如果經常長時間連接電腦使用會造成發熱明顯,存在硬件損壞、數據丟失的風險。筆者最推薦移動固態硬盤或固態閃存盤,首先它的讀取速度夠快,而且兼容性夠好,而且還可以擴展Mac和Windows,在多個設備間使用比較靈活。最后,如果大家有疑問還可以在下方留言、評論互動。■
本文編輯:王普
關注泡泡網,暢享科技生活。
然固態硬盤已經登陸主流筆記本市場數年,但容量一直不見長進,128GB依然是入門級容量, 尤其是許多輕薄本產品都會提供128G固態+1TB機械和256G純固態兩種入門選擇,那么對于普通用戶來講應該選擇哪種搭配呢?
之所以會有這種想法,其實就是在容量與速度方面的妥協,畢竟單純256G的固態會顯得容量太小,但是128G+1TB雖然容量上夠大了,寶貴的固態硬盤卻縮小了一半之多,想要兩者兼得就又要多花一份錢,顯然比較吃虧。
選購同型號輕薄本基本就是在選硬盤搭配
那么我們有沒有什么變通之法呢?肯定是有的,除了少部分輕薄本產品無法自行更換固態硬盤外,絕大部分輕薄本都使用標準的M.2接口固態硬盤,因此自行更換一下就很方便了。而可選機械硬盤的產品就肯定帶有額外的2.5英寸SATA硬盤位,我們自己來買硬盤一般都要比官方搭配便宜一些。
而游戲本就非常方便了,兩個或以上的M.2接口基本已成標配,并且在高端產品上還會見到帶有兩個甚至三個2.5英寸硬盤位的產品,海量存儲空間簡直唾手可得,我甚至覺得官方配置不帶硬盤才是最好的。
既然上面說到能夠自行更換升級,那大家肯定想知道如何選擇硬盤性價比最高了,雖然固態硬盤一直以來都沒有太大的降價,但自己購買還是要比機器自帶的要靈活一些。對于安裝了SATA通道固態硬盤的筆記本來說,如果機器接口本身支持PCI-E通道的話自行更換一個PCI-E固態硬盤會得到比較明顯的性能提高。
高速的大品牌固態硬盤價格普遍很高
如果想要節約預算,那么在淘寶上還會有一些低價的拆機固態,這些硬盤雖然不能說是從正規渠道售賣,但可靠度還是有一定保障的,并且性價比會非常高,建議有一定經驗的用戶考慮。而品牌固態就比較復雜了,一些高價的產品在性能上未必更高,低價的品牌產品也未必非常可靠,這對于消費者的選購造成了較大的困難,這時建議大家認準諸如三星、浦科特、英特爾、金士頓等老牌廠商的產品,一些超低價格的大容量固態硬盤幾乎沒有一個是真的可靠的(1元1G的“開車”價十分不可靠),最好不要貪這些便宜,前些日子就曾爆出許多使用黑片來打標冒充正片的固態硬盤,質量不敢恭維。
機械硬盤的選購就比較明朗了,選購京東自營的硬盤都是比較可靠的,300多塊錢1T比比皆是,2T也僅為500多元,自己選購機械硬盤顯然性價比高得多了。我這里還有個秘籍要告訴大家,許多移動硬盤的價格很可能比裸硬盤還要低,所以直接購買2.5英寸移動硬盤,再拆出硬盤裝到筆記本上用性價比更高。
2.5英寸移動硬盤高達4T的容量卻僅為800多元
不過大家一定要注意硬盤的厚度,比如有些硬盤是9.5mm厚度,所以僅兼容7mm厚度硬盤的筆記本沒有足夠的空間使用,而4T等大容量的2.5英寸硬盤為15mm厚度,正常的筆記本都是無法兼容的。
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DIY出一臺比官方頂配容量還要大的電腦了,而且在性價比方面要比官方配置好得多,尤其是2T機械硬盤作為新品目前還很少見,官方搭配想選都選不了,是不是立刻覺得有些高大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