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信數碼愛好者,都對蘋果在iPad Pro上面采用高端的Mini LED屏幕非常熟悉。蘋果為了提高iPad的顯示效果,在12.9英寸的iPad Pro上面采用了Mini LED屏幕。而其他型號的iPad均未采用,這也是為了打造旗艦產品體現差異化。Mini LED憑借優(yōu)秀的顯示效果在顯示器領域廣受歡迎,但是因屏幕價格較高也令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

    不過,國產廠商聯(lián)合創(chuàng)新卻率先將價格進行了大幅降低,27英寸的Mini LED顯示器限時降價到了千元價位!我趁著價格觸底也迅速入手,分享一下這款INNOCN 27M2U-D顯示器使用體驗。

    外觀 | 白色面板+超窄邊框+豐富接口,做工非常出色

    先來看一下,INNOCN 27M2U-D顯示器(以下簡稱INNOCN顯示器)的外觀設計。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對于桌面產品的選購首先看的就是顏值。

    INNOCN顯示器沒有讓我失望,白色的面板非常精致;近期搭配了一套白色的桌面,顯然INNOCN顯示器的加入讓這套白色系更加完整。

    INNOCN顯示器擁有超窄邊框設計,三邊極窄,底部的邊框尺寸也控制的很不錯。

    作為一款專業(yè)的顯示器,除了一直提及的Mini LED屏幕之外,其他方面做的也非常到位。顯示器的分辨率為3840*2160,屏幕比例為主流的16:9;現在制作視頻已經成為了很多行業(yè)和自媒體的工作,這個屏幕比例在制作視頻預覽時滿屏無黑邊,效果更佳。

    底座設計的非常別致,鏤空的設計很別致也很美觀,占用空間更小;鏤空的位置還可以放個手辦。

    屏幕的頂部,設計了光線感應器,可以根據周圍的環(huán)境亮度自動調節(jié)顯示器亮度,非常實用的功能!日常使用來說眼睛會更舒服,也免去了手動調整的繁瑣。

    白色面板,哪個角度看都十分精致。

    INNOCN顯示器,在兩側設計了兩個5W的揚聲器;這一點也非常實用,普通用戶足夠了。

    背面,我認為INNOCN顯示器遵循了國人喜歡的極致對稱美學,同時各種線條勾勒出一種肌肉力量感,效果非常不錯。

    同時大家也可以看到,在支架上設計了通孔,便于線材的收集。

    不同的用戶使用場景需求不同,INNOCN顯示器支持多個角度的調節(jié);可以旋轉90°,也可以升降120mm,前傾5°后仰20°,以及左右旋轉20-25°。

    如果是多顯示器使用,或者單純用來查詢資料使用,那么豎向是很不錯的選擇;27英寸的顯示器豎向還是比較震撼的。

    最后,看一下INNOCN顯示器的接口設計。一個字總結:全!

    非常全面,兩個HDMI高清輸入口,同時還有DP與Type-C接口。這個Type-C接口支持65W輸出,這也意味著絕大部分的筆記本可以實現一線連接。

    此外,還有3.5mm音頻輸出接口以及DC電源接口。

    作為INNOCN顯示器的老用戶,這一次在這款Mini LED的顯示器上面,看到了更加出色的外觀設計和更加優(yōu)秀的做工。顯示器的顯示效果和使用體驗究竟如何呢?

    使用 | Mini LED彩色出眾,蘋果最佳搭檔非它莫屬

    在分享實際的使用體驗之前,先來概述一下,Mini LED的不同之處,以及優(yōu)缺點。

    首先來說,Mini LED是一種屏幕技術;對比普通的LED屏幕來說,背光LED燈泡體積大幅縮小,甚至接近于像素化動態(tài)背光。簡單來說,普通的LED屏幕都是側入式活直下式背光,無法精準控制微小的發(fā)光區(qū)域;但是Mini LED可以利用更小的LED燈泡,更加出色的控制好發(fā)光區(qū)域,也就是傳說中的“全陣列區(qū)域調光”,精準控制亮度、暗部、色彩等等。

    對比普通的LED屏幕,堪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其次,Mini LED的優(yōu)缺點總結。優(yōu)點就是亮度可以更高達到1000尼特,色彩更加出色、暗部細節(jié)出眾;缺點就是對比OLED技術或許依然存在色彩方面的差異。但是,OLED屏幕也存在屏幕燒屏難題難以解決;Mini LED則完全不必擔心。相信這也是蘋果在大尺寸iPad上面,依然選用Mini LED屏幕技術考量的原因之一。

    連接我的Macbook,第一感覺就是這一套白色系搭配,真的很贊!蘋果引以為傲的高顏值Macbook,搭配著白色的INNOCN顯示器真正堪稱“相得益彰”。

    另外,Macbook大家可以看到支持一線連,INNOCN顯示器給Macbook提供65W的PD快充,而INNOCN顯示器又接收Macbook的視頻信號,真正實現輕量化、簡潔化和高效化桌面。

    而INNOCN顯示器,無論是色彩、亮度、還是畫面的細膩程度,遠超Macbook本身的視網膜屏幕要優(yōu)秀太多。

    所以,如果你也是蘋果用戶,強烈建議入手一款INNOCN顯示器,工作效率會倍增。

    而INNOCN顯示器,真正強大的顯示效果,我們來展示一下。客觀來說,有點震撼!

    這事全黑的屏幕,在周圍環(huán)境光學全部遮擋的情況下,可以看一下INNOCN顯示器完全沒有漏光的情況,確實出色。

    為了區(qū)分周圍環(huán)境,我特意拍攝了中間的鼠標圖標。

    為了展示顯示器,我特別調高了圖片的亮度,大家可以看到顯示器的輪廓(注意,與上圖為一張圖片,僅后期調整亮度)。

    而實際的效果就是,INNOCN顯示器的Mini LED顯示器,幾乎可以媲美OLED的屏幕,顯示出來純正的黑色。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種震撼的畫面體驗。

    亮色的畫面,可以看到色彩非常優(yōu)秀,與純凈的黑色成為了鮮明的對比。

    另外,INNOCN顯示器的畫面非常通透,色彩顯示效果出色。

    既然說到色彩,那么必須使用德塔的校色儀,實際檢測一下INNOCN顯示器的硬件指標。

    從實際的檢測數據來看,INNOCN顯示器的表現非常不錯。

    100% sRGB+99% NTSC+100%Adobe RGB+99%DCI-P3,堪稱非常強大了!

    我們使用日常的4K檢測圖片,大家可以看到,色彩還原出色。

    而另外非常突出的優(yōu)勢就是,在影調層次還原,以及暗部細節(jié)的處理方面,效果堪稱驚艷。

    感受一下,INNOCN顯示器的優(yōu)秀色彩顯示。

    另外,并非黑暗情況下才能測試黑色。在周邊亮度很高的情況下,黑色依然純凈。

    我自己也用過很多的LED顯示器,沒有任何一款可以達到INNOCN顯示器的MiniLED顯示效果,沒有這么純凈的黑色。

    再來看一下,4K顯示器的細膩程度非常高,高清圖片可以看到模特臉部的細微絨毛,真正的分毫畢現。

    日常我也會玩一些大型游戲,INNOCN顯示器的4K分辨率,是增強游戲視覺效果的重要硬件指標。

    比如《古墓麗影·暗影》,真正可以體驗到畫質游戲的3D大型游戲帶來的視覺享受。

    每一幀畫面都堪稱電影級別,INNOCN顯示器可以完美的呈現出畫面的優(yōu)秀!

    總結 | 表面處處優(yōu)秀的顯示器,顯示效果是最大亮點,價格遠低于預期

    總結來說,INNOCN顯示器真的是一款非常優(yōu)秀的產品。

    文章用了很多的篇幅去展示顯示效果,優(yōu)秀的色彩顯示+1000尼特的峰值亮度,日常無論是工作,還是觀影、玩游戲,視覺效果都非常出色。而且硬件指標強悍,可以勝任圖片編輯和視頻剪輯工作。

    另外,INNOCN顯示器也完美適配Macbook,可以實現一線連,堪稱蘋果的最佳伴侶。

    不過,INNOCN顯示器的刷新率為60Hz,恐怕是唯一一個令游戲玩家吐槽的點。

    但是整體來說,INNOCN顯示器的價格遠低于用戶對MiniLED屏幕的預期,實在是非常超值,值得擁有!

    源|極果研究室

    上周,蘋果開了一場信息量超大的WWDC 2023,產品相當重磅,除了發(fā)布一系列 Mac 新款產品之外,還終于推出了翹首以盼的蘋果首款MR頭顯設備,極果君也進行了第一時間的現場報導。

    但回到現實來看,這個頭顯畢竟還有近一年才會在美國先上市,中國發(fā)布時間既不確定,價格也不會低于 2.5 萬元,對于普通大眾而言僅僅是只可遠觀而已。

    所以今天咱們就來首發(fā)體驗本次發(fā)布會上個人認為最棒,也是最適合普通用戶的新品:MacBook Air 15 英寸版本。

    本來發(fā)布的時候還擔心更大尺寸會不會影響 Air 的便攜本屬性,會不會沒那么 Air 了?真正上手之后才發(fā)現蘋果在人性化設計上的確有一手。

    首先咱們來看這款產品的的定位,它是市面在售唯一一款“大屏且輕薄“的MacBook產品,也是史上最大的MacBook Air。

    MacBook Air 15和前代產品MacBook Air 13相比整體會更大、比MacBook Pro更輕且續(xù)航更久,能夠被用戶輕松優(yōu)雅地帶出室外辦公或享受生活,這也是它誕生的理由。

    新款在外觀上長得和13一樣,擁有星光、午夜、深空灰和銀色四種配色,和MacBook Pro相比,多了星光色和午夜色兩種。

    我們手中的這款則是超好看的星光色,看上去有點介于淡金色和銀色之間,質感很高級。

    拿新款和去年發(fā)布的MacBook Air 13相比,它最大的改變就是超大的屏幕。具體來說,MacBook Air 15的屏幕尺寸從13.6英寸提升至15.3英寸。

    同時分辨率也有相應的提升,從2560×1664像素提升至2880×1864像素。

    保證屏幕尺寸提高后,顯示效果還是一樣細膩,這個畫面效果有多絕,大家看看實測就懂了。

    ?

    既然屏幕更大,那就意味著顯示內容增加。在工作中,看文檔和網頁時不容易感到疲勞,大屏就會更省心省時間。

    而且它還有一個優(yōu)點就是看劇簡直不要太爽!為了配合這臺可以暢爽看劇的大屏,MacBook Air 15的揚聲器也從4組升級到6組。

    音響還是隱藏在屏幕轉軸中,通過屏幕反射進入人耳,帶來更加出色的沉浸式空間音頻體驗。

    音質效果聽上去也十分澎湃,絕對是看劇黨的神器沒錯了。

    當然了,MacBook Air 15的更新可不止這么點,雖然都標配M2處理器,但基礎版本的MacBook Air 13僅擁有8核GPU,而MacBook Air 15則標配了10核。

    換句話說就是性能更加強大,生產力更高。

    同時,考慮到更大的屏幕會帶來更高用電量,蘋果將新款的電池從52.6瓦時升級至66.5瓦時,保證了相同的18小時超長續(xù)航。

    因此主打輕薄便攜的MacBook Air,并沒有因為尺寸的增加和電池增容帶來過多攜帶的壓力,出門拿在手上完全無壓力。?

    MacBook Air 15僅比13厚了0.2毫米,總厚度為 11.5 毫米,官方都將其稱之為全球最薄 15 英寸筆記本。

    而重量也僅增加了半斤左右,只有1.51千克,比更小的14英MacBook Pro還要輕一些,可以說將輕薄做到了極致。

    順帶一提,個人還是更喜歡薄厚有致的經典楔形設計~

    說完了變化,我們再來看看基礎配置,MacBook Air 15的接口和13保持了完全一致,兩個雷電四接口、一個Magsafe磁吸充電口、一個3.5mm耳機口。

    屏幕方面,2.8K分辨率的15.3英寸屏幕素質非常高,不用擔心任何顯示或色彩方面的問題,支持最高亮度500尼特,在陽光下也可以清楚看到畫面。

    至于屏幕上方的劉海,那就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了,個人還是覺得這個設計很可愛。

    雖然增加到15英寸,但蘋果并沒有給MacBook Air準備數字小鍵盤區(qū),因此打字的時候雙手更接近屏幕中心,這點很值得點贊!

    不過對應的,新款的觸控板面積也就更大,進行精細操控時也更精準了。

    存儲方面,目前手中的這臺機器是16G+1T的版本,這樣的存儲配置日常辦公和不算重度的剪輯都沒有問題。

    對于無風扇被動散熱的筆記本來說,更大就意味著更好的散熱和更強的性能,在MacBook Air 15上的M2芯片會有更好的表現。

    M2 芯片擁有一枚 8 核 CPU,包括4個高性能核心和 4 個高能效核心,性能相比M1提升 18%,同時MacBook Air 15上的M2 還標配10 核 GPU,另外還有16核神經網絡引擎加持。

    接下來我們用CineBench R23進行一下跑分測試,測試結果多核成績?yōu)?746 pts,大約相當于英特爾 12 代 i5的水平。

    而單核為1612pts,比AMD 銳龍7 6800U還要強一些,這是沒有風扇純被動散熱的處理器跑出的成績,M2芯片果然名不虛傳。

    我們再實際來檢驗一下工作中它的性能,完全應對隨便拖入4、5個軌道的高碼率4K視頻進行剪輯,而且整個過程也流暢自如,當做剪輯生產力工具完全沒有問題。

    最后咱們來看看價格,MacBook Air 15的8+256G基礎款定價10499元,比8999元的13英寸基礎款高出了2500塊!這里其實存在一個小陷阱,如果我們選擇更高配的8+512版本,11999和11499,相差僅500元。

    這是因為MacBook Air 13的高配版不止升級了存儲,還將GPU升級至和MacBook Air 15全系相同的10核,其實15英寸和13英寸的MacBook Air真實差價只有500元。

    除了需要極致便攜和喜歡13英寸小屏的用戶之外,好像沒有什么不升級的理由,至此,蘋果的MacBook系列從13到16英寸都能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

    比如Air有13和15英寸,而Pro則有14和16英寸,那么需要視頻剪輯、動畫渲染的專業(yè)人士自然要選擇芯片更強、散熱更好但更沉重續(xù)航更差的MacBook Pro。

    對需求是輕薄便攜辦公強度不高的用戶來說,那么MacBook Air已經完全足夠。?

    加上這次MacBook Air 15升級過的屏幕和揚聲器也打出了差異化,讓MacBook產品線趨于完整。

    所以說句實在話,這500塊錢…我還真愿意加!

    果公司在上月初的春季特別發(fā)布會上推出了12英寸Retina屏幕MacBook,不同于以前以輕薄為賣點的MacBook Air或以屏幕細膩著稱的Macbook Pro,這款產品集成了兩款產品各自的優(yōu)勢,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系列。

    在發(fā)布會當時,我們曾為您奉上這款產品的實拍圖集級現場體驗。今天,這款最新的Macbook已經到達新浪數碼,我們?yōu)槟斀馑乃屑毠?jié)。

    關于外觀

    近幾年電腦產品的更新速度遠不如手機頻繁,即便是蘋果,MacBook Air或MacBook Pro兩大系列筆記本也已進入平緩升級期,每年只是例行升級下處理器。

    配備Retina屏幕的12英寸MacBook的出現打破了這種狀況,全新的外觀讓它的關注度得到了極大提升。

    Unibody一體成型設計依然是明顯的蘋果風格,材質也仍是陽極氧化鋁。但這次,蘋果將鋁制金屬用在了機身外的每一處,包括屏幕轉軸的黑色塑料也變成了金屬材質。

    蘋果把一塊12寸屏幕塞進了11寸的機身里。

    “輕”,“薄” 是人們對這款產品的第一印象,為了形容這兩個特點,我不得不用很多“僅”字來描述它的一些: 長度僅有28.05厘米,寬19.65 厘米,機身側面則是類似Macbook Air的設計,機身最厚處僅1.31厘米,而最薄的屏幕邊緣只有0.35厘米,也就是3.5毫米,重量僅有0.92 千克。比一本雜志還要更輕,更窄。

    這些只是數字,拿在手里直觀感受是:將它與此前蘋果產品線里最小的11寸Macbook Air(30x19.2x0.3-1.7厘米,1.08千克 )放在一起,除了寬了4毫米,整體上顯得更小更輕。

    新MacBook利用了一些巧妙的設計讓它在視覺感覺上顯得更小,首先就是沿用Macbook Air的不均等厚度,人們視覺焦點普遍會集中在最薄的地方。如果打開屏幕,這種感覺會更明顯,全新MacBook采用了之前Macbook Pro一體式的玻璃屏幕,以及尺寸更大的鍵盤,從這點看,“薄邊”的視覺感觸或更明顯的影響人們對新MacBook的判斷。再看 Macbook Air的屏幕邊框則是無比粗壯。

    新MacBook的機身設計汲取了一些iPhone和iPad的經驗,它的機身不再只有銀色,還新加入了金色和深空灰色,這是來自iPhone的成功經驗,而那個不銹鋼材質打磨的LOGO則是之前iPad的特征,有人說不發(fā)光的LOGO不再炫酷,但其實……呃,如果你買個金色版拿去咖啡店,其實要比之前高調得多。

    關于屏幕

    在那次春節(jié)發(fā)布會前,人們盡力對裝有Retina顯示屏Macbook Air展開想象和猜測,盡管最終呈現在眼前的并不是Macbook Air,但至少,關于屏幕那部分猜對了。

    這塊屏幕采用2304x1440分辨率,像素密度是226PPI,這個數字與15寸MacBook Pro(226PPI)一致,根據蘋果公司的定義:電腦類產品的屏幕只要超過200PPI就無法區(qū)分出單獨的像素點(因為觀看電腦的屏幕的距離大于手機或平板,所以PPI不像后兩者那么高),這塊屏幕已經達到了Retina標準。

    以像素數論,這塊屏幕達到了300萬個總像素數。色彩和細節(jié)都遠勝Air系列,用了它一下午,再回頭用我自己的13寸Macbook Air,頓時感覺屏幕顆粒感嚴重,有種“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沒落感。

    新MacBook的一切為輕薄服務,為了薄,他們重新設計了機身、鍵盤、觸控盤、主板、電池等每一個部分。

    它的顯示屏是Mac系列電腦迄今為止最纖薄的顯示屏,厚度只有0.88毫米。將顯示屏做薄,并不是純粹的體積壓縮,更多還要考慮到在薄的基礎上保持感觀效果。在之前5K屏幕iMac評測的時候,我們曾談到蘋果為了5K屏幕重新設計了時序控制器以增加視頻輸入帶寬;在新MacBook身上,雖然Intel HD Graphics 5300顯卡足以應付屏幕,但為了薄,電池不能太大,帶來的連鎖反應是屏幕耗電不能太高,否則續(xù)航時間會變短,由此蘋果不得不增大了像素孔徑,讓更多光線可以通過,進而使用低功率LED。

    通俗解釋:透光增加,背光也就不需要不那么亮了,也就省電了。根據發(fā)布會上的介紹,這塊Retina顯示屏同等亮度下,比其他Mac筆記本電腦上的Retina顯示屏能效高出了30%之多。

    我用較色儀對這款屏幕進行了測試,它對AdobeRGB的覆蓋率為74%,對sRGB色彩空間的覆蓋是99%。這兩個數字略遜于5K屏幕的iMac一體機(AdobeRGB的覆蓋率80%,sRGB覆蓋100%),但對比的可是目前全球最好的額一塊屏幕,也僅是微弱差距。對它的使用環(huán)境(看視頻,上網和輕量級辦公),這個結果已經綽綽有余。

    屏幕色域覆蓋測試結果

    關于鍵盤

    為了薄,蘋果公司為新MacBook設計了一種全 新的“蝶式鍵盤”,鍵帽下的支架并非常見的火山形或X形(俗稱剪刀式),而是一種V字形狀,看起來像一只展開的蝴蝶翅膀。這種全新蝶式支架結構帶有不銹鋼穹頂形開關,比剪刀式結構薄了40%,單位面積也比剪刀結構更寬,顯而易見的結果是新MacBook的鍵帽面積更大,比之前的Mac鍵盤增加了17%,同時,因為在有限的空間內提升了按鍵面積,也會導致按鍵之間的空隙更小,為了降低誤按率,蘋果采用的辦法是加大每個按鍵的弧度,綜合這一切的結果就是,每個新MacBook的鍵盤字粒看起都比以往大了一圈,更密集,距離邊框更近(這也讓新MacBook的機身看起來更小)。

    蝶式鍵盤結構(右)

    蝶式鍵盤的使用,令新MacBook機身有了進一步變薄的機會,鍵帽面積增大,確實可讓誤觸幾率減小,但畢竟物理空間無法用結構改變,它帶來的問題就是鍵程變短,直觀的感受是手指似乎直接就碰到了鍵盤底部,手感硬。雖然不像surface鍵盤那種敲在桌面的上感覺,但回饋感手力度偏硬,用慣了以往蘋果系鍵盤,短時間內不太適應。

    蘋果并沒有為了薄而舍棄鍵盤背光,比較厚道的是新MacBook的每個鍵帽下都放置一個單獨的LED燈,這讓每個按鍵的亮度都很均勻,在暗處輸入的體驗得到了提升。

    關于觸控板

    Force Touch(力度感應)是蘋果公司最新的觸摸傳感技術,它能感知輕壓以或重壓的力度,并調出不同的對應功能。

    Apple Watch上用到了這個功能,在之前的Apple Watch評測中,我曾經說過一些它的使用場景,那個小屏幕上,Force Touch解決的主要是屏幕小的問題。而到了新MacBook上,觸控板面積足夠,不過蘋果公司通過它帶來了一些新的操作模式和使用方式。

    Force Touch觸控板

    從表面上看,新MacBook的觸控板是一塊與此前MacBook無異的玻璃板,但它的之前的產品完全不同,在觸控板四角內置有四個力度感應器,配合OS X Yosemite系統(tǒng),可以感知指尖的輕壓以及重壓的力度,來調出不同的對應功能。

    幾個Force Touch的典型應用場景:

    當你用QuickTime播放視頻時候,用手指輕按前進,可以讓視頻以2倍速快進,若加大壓力,則快進倍速也逐步加大;

    鼠標指針放在圖片上,用力按壓觸控板會出現快速預覽;

    在郵件里有時間的時候(X月X日),不用刻意選擇,直接用力按壓會可以將其添加到日歷中。

    在郵件里用力按壓日期那部分 會出現更多選項

    開始可能不習慣,但在經過一個下午的使用之后,我就能習慣Force Touch觸控板的新交互方式。除了新MacBook,它已經用在了新款13英寸MacBook Pro上,相信未來會成為蘋果Mac全系電腦的標配。

    Force Touch是多點觸控(Multi Touch)之后蘋果公司的又一項創(chuàng)新。毫無疑問,蘋果官方和第三方開發(fā)者將為它制造出更多使用場景,它的用法也會更多更有意思。

    電池

    電池技術已經很久沒有革命性的更新,想要延長電子產品的續(xù)航時間,基本只有兩個辦法:開源——加大電池容量,節(jié)流——減小消耗能量。

    開源方面,蘋果用了“階梯電池”的概念,將最下面那層金屬殼(電腦D面)挖出了梯田一樣的形狀,這些梯田填進了更多電池,為新MacBook增加了35%的電池容量,這是它續(xù)航9小時的秘訣之一。

    階梯狀電池

    新MacBook內置了39.7瓦時容量的鋰聚合物電池,與它尺寸相近的11寸MacBook Air的電池是38瓦時,兩者均標稱9小時無線網絡瀏覽,以及10小時視頻播放續(xù)航時間。但別忘了新MacBook的屏幕比11寸MacBook Air要更費電。英特爾的酷睿M處理器在這起到了關鍵作用,它的功耗只有5瓦。憑借這點,新MacBook的續(xù)航與11寸MacBook Air達到了一個水準。

    酷睿M處理器發(fā)熱量很小,蘋果沒有為它準備風扇,也沒有導熱管之類的東西。主板大概只有手機主板那么大,直接被放置在機身底部的一個開槽里,附有石墨導熱材料,發(fā)布會現場相關人士介紹新MacBook的金屬外殼可以導熱用,不需要風扇。如果在很熱的環(huán)境里使用它,在處理器過熱前會有報警提示。

    主板在機身中的布局

    處理器一點不發(fā)熱是不可能的,實測當中,我們用它循環(huán)播放網頁視頻半小時,機身底部中間靠上部分會有發(fā)熱現象,鍵盤相應部位也有同樣感覺,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那種感覺是溫吞吞的,不會有燙人的手感。

    但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沒有測試它裝上虛擬機或Windows系統(tǒng)的發(fā)熱聯(lián)合究竟有多少少,這塊之后我們會進一步更新。

    關于接口

    為了輕薄,蘋果不得舍棄了以往的Magsafe磁吸式充電口,機身總共只有兩個接口:左邊的USB-C和右邊的3.5毫米耳機口。

    這是一項大膽而激進的創(chuàng)新,我一直覺得蘋果公司在筆記本產品線上的創(chuàng)新比手機上激進的多。還記得喬布斯從信封中拿出第一代Macbook Air的情景嗎?雖然當時幫主光芒萬丈,但隨后人們就發(fā)現世界最薄筆記本居然取消了光驅、也沒有網口,這在“看片就得用光驅”,“上網就得插網線”的年代難以理解。

    從2008年至今,不過是7年時間,若現在哪個輕薄筆記本還配光驅一定會被認為不正常。我們理解了那個年代的喬布斯,也習慣了他的想法。

    回到新MacBook上,右邊的3.5毫米耳機口除了插耳機沒有其他功能,左側的USB-C口承擔了更多任務。在平時它是充電口,并且新MacBook的充電器很像是iPad充電器,它的功率是29W、14.5V/2.0A輸出;我毫不懷疑過不了多久就會有人給它做出專用的移動電源來。

    現在的U盤幾乎是USB-A標準,如果你要在新MacBook上插U盤,必須額外購買USB-C轉普通USB轉接器,零售價格138元;如果有更多需要,比如一邊插U盤一邊充電,還有USB-C轉普通USB+標準HDMI+USB-C三合一轉換器,或是USB-C轉普通USB+VGA+USB-C三合一轉換器,后面兩種可以邊充電邊用USB接口及連接其他大屏幕,售價都是588元。

    這款筆記本的設計理念是把無線傳輸當成最重要的方式,比如,上網通過WiFi,傳輸數據通過AirDrop,看在線視頻等等。在這點上它做的比較激進,但接個U盤也要用轉接線確實在很多場合不方便,也會增加它的使用成本。

    關于硬件

    我們收到這臺新MacBook是入門級配置,采用一顆主頻1.1GHz主頻的Intel Core M處理器 (睿頻加速可達2.4GHz) 、8GB內存以及256GB容量的閃存硬盤。

    使用Benchmarks為它跑了個分,單核得分是2400分左右,多核得分4600上下,這個得分確實不算高,在我手里使用多年的一款2012年中的MacBook Air這兩個得分是2600和5800分。考慮到新MacBook的屏幕會拖累不少,這個配置只能說是合格成績。它是個輕辦公+隨身娛樂筆記本,最好不要用它剪輯視頻或跑大型游戲。

    新MacBook跑分結果

    新MacBook還有另一款配置,內存依然是8GB,但處理器提升到1.2GHz(睿頻加速可達2.6GHz),硬盤也達到了512GB。 不過同樣不是為發(fā)燒友準備的。

    購買建議:

    蘋果公司的設計師們將天平向“輕薄”那端傾斜了一些。對比MacBook Pro,它就如同汽車中的Smart之于SUV,各有各的擅長的地方。

    一款產品有一款產品的特長,這款筆記本理想的使用場景應該是隨身攜帶、輕量及辦公。以及……討人喜歡的外觀,不得不承認這點很重要。

    它應該被用于文檔處理,隨身郵件或是IM聊天及觀看視頻,不要把它想象成同價位的13寸MacBook Pro那種全能型選手。如果又要小,又要屏幕精細,目前新MacBook是一個很好的卡位。它比11寸的MacBook Air更輕薄(甚至有種iPad的攜帶感),同時也兼具此前只有MacBook Pro才有的Retina屏幕,在這個交集下的用戶才是它的受眾。(曉光)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