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云鵬
編輯 | 李水青
距離上次華為P系列發布,已經過去了整整601天。
智東西3月23日報道,剛剛華為正式發布了P60系列旗艦機、Mate X3折疊屏智能手機以及TWS耳機、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等一系列IoT生態新品。
消費者和行業對于這兩款手機重磅新品都期待已久,今天下午華為終端CEO余承東正式登臺揭曉了這兩款產品。華為P60 Pro搭載了業內光圈最大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全系主攝均支持可變光圈技術,Mate X3則成為了全球首款比直板機更輕薄的橫向折疊屏手機。
余承東說,華為每年的研發投入有200多億美元,已經連續六年位列國際專利申請數量第一,是第二名專利申請數量的1.8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華為首次推出了P60 Art系列,其背部鏡頭模組造型類似“鵝卵石”,辨識度相比業內常見的“方+圓”設計,顯然更具特色。
價格方面,華為P60起售價為4488元,華為P60 Pro起售價為6988元,華為Mate X3起售價為12999元。
華為P60系列售價
華為Mate X3系列售價
相比于華為P60系列旗艦機,華為的折疊屏大招Mate X3系列顯然給消費者和產業都帶來了更大的沖擊力。
華為Mate X3直接刷新了折疊屏手機的輕薄記錄,其重量僅為239g,比iPhone 14 Pro Max的240g更輕,據稱這是橫向折疊屏手機第一次重量輕過普通直板機。
這背后藏著華為多項自研硬核技術突破。華為通過新的凹形機身結構降低了20%的機身重量,由于手機太薄,華為定制了Type-C口器件。
此外,華為對鉸鏈的結構、材料都進行了改進,其材質為航空鋁,該鉸鏈支持懸停。
外觀設計方面,華為Mate X3的背部更像華為Mate系列,背部鏡頭模組為圓形。鏡頭對稱置于模組內部。
此外華為Mate X3采用了第二代衛星通信技術,拍照方面搭載了與旗艦機同級別的傳感器,內外兩塊屏幕均為120Hz柔性AMOLED屏幕。
內屏通過復合層疊結構,提升抗沖擊性,華為還業內首發了抗沖擊非牛頓流體材料,進一步提升了內屏的抗沖擊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Mate X3在輕薄的基礎上,還支持了IPX8抗水。
此外,華為Mate X3也支持了50W無線快充,在輕薄的機身內,電池容量達到了4800mAh,保證了續航。
在拍照方面,華為Mate X3配備了主流旗艦直板機的同級別傳感器,并且在折疊屏手機中首次放入了一枚支持5倍光學變焦的長焦鏡頭。
在操作系統方面,華為的HarmonyOS一直比較重視大屏應用的優化,此次華為首發了折疊屏行業設計規范。
毫無疑問,這次的華為Mate X3,必然會成為折疊屏行業中一個“炸場”的存在。
外觀方面,華為P60系列標準版攝像頭模組依然放置于背部左上方,呈長方形。模組區域共有三枚攝像頭,主攝面積較大,辨識度很高。鏡頭模組整體凸起較低,圓潤的機身則保持了比較好的手感,Pro版機身重量也控制在了200g以內。
在機身設計方面,此次華為還推出了P60 Art,背部鏡頭模組邊緣呈現不規則弧形,造型類似鵝卵石,辨識度相比標準版更高,相比業內常見的“方+圓”設計,也有一定特色。
屏幕方面,這次華為P60 Pro會與P50 Pro一樣采用了居中打孔屏,屏幕邊緣會有弧度處理,邊框進一步收窄,據業內信息,這塊柔性AMOLED屏幕來自國內屏幕大廠京東方,屏幕分辨率提升至接近2K,并支持1440Hz高頻PWM調光特性。當然,保護屏幕的昆侖玻璃也得以延續。
華為P60在影像方面的表現也必然會是業內和消費者關注的重點,拍照歷來都是華為的強項。
此次華為P60系列依然采用了在Mate50中首次亮相的可變光圈技術,最大光圈F1.4與上代相同,支持十檔可調節,更大的光圈可以顯著提升手機的暗光拍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1英寸”的大底主攝在智能手機中已經應用有一段時間了,2億像素傳感器在三星、摩托羅拉等品牌機型上已有搭載。不論從傳感器尺寸還是像素數上,華為P60 Pro都不占優勢,因此華為想在影像上實現進一步突破,必然要聚焦于軟件和算法層面。
不過余承東說,華為P60系列中的主攝進光量已經超過了1英寸大底。
在拍照算法層面,華為的XMAGE展示了不少新能力,比如XD Fusion Pro“質感引擎”可以增強圖像中的細節信息。拍照體驗方面,華為還原了相機的變焦操控體驗,在拍攝模式切換、調焦的過程中,用戶可以獲得馬達震動反饋。
除了主攝,華為P60 Pro的長焦鏡頭是升級重點,采用了4800萬像素RYYB傳感器,光圈達到了F2.1,支持3.5倍光學變焦。據稱這是業內最大光圈的潛望式長焦鏡頭。因此“暗光長焦”拍照能力是其強項。
值得一提的是,這枚長焦鏡頭還支持最近10cm對焦拍照,余承東將其稱為“夜視潛望鏡”。
有曝料稱華為的首個“1英寸”傳感器目前仍在開發中,預計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伴隨Mate60系列發布。
在傳統強項通信方面,華為P60系列支持了第二代衛星通信技術,相比此前的單向發送,北斗衛星消息功能可以支持發送和接收。
余承東將這個功能稱為“一生用一次,一次續一生”的功能。
在續航充電方面,華為P60系列有線充電速度提升至88W,電池容量相比上代進一步提升。
操作系統方面,華為P60系列首發了HarmonyOS 3.1,值得一提的是,HarmonyOS 3.1的智能識別照片以及圖像等功能,利用到了華為多模態大模型技術,余承東說,這是與當下火爆的ChatGPT類似的大模型技術。
從華為多款重磅新品的特性中我們可以看到,受限四年以來,華為的手機業務一直在“戴著鐐銬舞蹈”,雖然在很多硬件上無法使用最新型號,但華為還是通過鴻蒙系統、自研軟硬件算法等技術盡力維持著自身手機產品的競爭力。
通過在影像、通信、屏幕顯示、充電續航、操作系統等方面的自研技術突破,華為依舊在競爭日益激烈、內卷愈發凸顯的智能手機產業帶來了創新,成為了行業中的“鯰魚”。
最近在“難題揭榜”花火獎座談會上,談及被美國“狠狠制裁”的話題,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稱,華為現在還屬于困難時期,但在前進的道路上并未止步,華為過去近二十年投了幾千億培養了一批研究基礎理論的科學家、技術訣竅的專家。
華為用三年時間內完成13000+顆器件的替代開發、4000+電路板的反復換板開發,現在已有國產零部件供應,今年4月份華為管理系統MetaERP軟件將會宣誓完全用自己的操作系統、數據庫、編譯器和語言。
可以說,從底層硬件到上層系統、軟件,華為在不斷突破一層又一層的從前遙不可及的技術壁壘。
科技產業發展至今,已經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沒有企業可以離開全球科技供應鏈生存,蘋果、三星,以及小米OV亦是如此,但也正因如此,只要在供應鏈上掐住某一關鍵環節,就可能導致一家企業幾近停擺。
面對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或許唯有堅定地扎根技術,才是華為最好的選擇。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你好哇_Super
創作立場聲明:本文所測商品為自費購入。堅持獨立的評價觀點是筆者創作的基本底線,絕不會因商品來源不同而有所偏頗,請各位放心。
兩個手機我都有,有些感受光看參數是體會不出的,講講實際使用感受吧,供大家參考。
反光背面太難拍了 實際有差異 先看看吧這樣
每個人由于各自使用場景,對手機各項感知強弱不同,以下側重點帶有我本人的使用習慣,僅供參考(比如我一直用的無線藍牙耳機或者iPad看視頻,對小米確實不錯的揚聲器其實用的頻率很低),如果有特別需要的,可以評論區告知,我再重點體驗分享下給大家.
用什么品牌手機,都是自己的自由,自己喜歡就好,不是說你用了什么手機就被打了什么標簽,或者你用了某品牌手機,就覺得看另外品牌手機哪里哪里不好了,或容不得別人說你用的品牌手機的缺點了就,真沒必要。
包括iPhone,三星,華為在內,所有手機沒有哪一款是絕對完美的,優點,缺點,對于不同人感知不同,自己選擇自己喜歡適合的就好。
我自己iPhone,華為,小米都在用,自認為本篇雖然內容和文筆有待進步的地方,但是角度和出發點是盡量公正客觀的,好的地方就夸下,不好的地方也和大家說下,如果你還是覺得有偏向,請看我簽名。
萬物繁盛、百花齊放,對于我們消費者才更好,很高興近幾年看到手機行業都在快速成長,特別是國產品牌。我們多一點寬容和善意,少一些苛責和敵視好嗎?感謝
讓我們忘掉那些什么參數,從實際體驗角度來好好聊聊
說實話,你只要兩個手機擺一起,上手把玩下,就能明顯感受到,華為確實整體做工更精致,兩個的背部都是光線漸變設計,華為的更光面些,我用下來,不知道為啥,手上的小米猛男色,會給我一種有點臟臟的感受,華為的有種珠寶的閃耀感。個人更喜歡華為的背面。
兩者長度其實差不多,寬度略有差異,華為的更窄一些,小米的寬一些,握持手感來看,我就會更喜歡華為的單手沒壓力的感覺,小米的單手拿著有點勉強。這一點,可能從參數來說無足輕重,但是實際使用下來,是比較總要的點,在我選擇帶拿部手機出門的時候。
這個毫無疑問,小米的前置攝像頭比較小,沒什么違和感,華為的這個確實太大了,特別碰到有軟件不適配的時候就更難受,雖然總的來說,兩者用久了是都會習慣的。
功能上來說,華為更強點,華為的和iPhone一樣,具有注視感知的AI功能,你看著屏幕的時候,屏幕可以感知到你的需求不自動息屏(今天在做對比視頻拍攝的時候感受比較明顯,小米的一直在息屏)
華為頂欄可視位置會相對較少
側邊的音量調節鍵和靜音鍵(這個時候其實就更喜歡iPhone那個上下撥的靜音鍵)小米的按鍵鍵程比較短,按起來手感應該說很不好,特別在你又帶了保護殼的情況下,那種感受真的是...華為的鍵程長一些,按壓反饋很準,更舒服
小米的很難按
還是列下參數吧(其實用之前我刻意沒去看參數的)
華為:6.58英寸、1670萬色、2640 × 1200 像素、DCI-P3廣色域、90赫茲屏幕刷新率OLED 屏幕、PPI441、屏下光學指紋 小米:6.67 英寸 AMOLED 雙曲面屏幕、90Hz 刷新率、180Hz 采樣率、屏下光學指紋、分辨率 2340 x 1080 FHD+、屏幕亮度 800nit (HBM) / 500nit(typ)、對比度 5000000:1 | 100% 覆蓋 DCI-P3 和 sRGB 色域、支持 HDR10+ 高動態范圍圖像顯示、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康寧第 5 代大猩猩玻璃 以上兩者參數來自各自官網
從屏幕的顯示素質來看,毫無疑問,小米的完勝,作為一款旗艦機型,華為的真的要好好批評,這個屏幕,差了那么點意思。
我不是說華為的屏幕多不好,但是你只要兩者放一起,你就會明顯感受到,這兩者的差距,不是一點點。后來我查了下小白測評的數據庫,發現果然如此:
屏幕最高峰值最高亮度(截止20200624)
三星S20 818(最高)
一加8Pro:785
iPhone 11 Pro Max:780
小米10Pro:765
小米10:757
iPhone 11:617
華為P40:569
小米10青春版:601
華為P30Pro:592
華為P40Pro:539
總結就是:高端旗艦的價格,千元機的亮度
華為的屏幕也不能說完全沒亮點,他的四曲滿溢屏,確實很贊,我拿著常常驚嘆,這個邊框,NB,視覺上非常接近無邊框了,小米的雖然也是曲面屏但是也還是能看到相比下略寬的黑條邊框的
華為的你就感覺到邊框只能看到黑線,而不是黑條,這個非常贊
如果兩者結合就好喜歡呀(三星說,你叫我?)
大家可以點原圖,放大看這張圖,看邊框看亮度(會存在誤差),看挖孔,自己感受吧
兩者都是曲面屏,我自己的使用感受來看,小米應該是曲率更大,所以誤觸更多點
這個也是毫無疑問,特別是在小米又發布了MIUI12后,簡直吊打華為那個略丑略老氣的UI(可以換主題),我一直想不通,這么有錢的華為,系統設計為啥什么就那么丑呢,也不是沒錢沒實力改改,但是人家就是不改。
另外說一句,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感受,華為系統身上可以感受到非常多IOS系統的影子,非常多相似的交互手勢。這個看大家怎么看了就,好處是如果你從iPhone換華為,會比較適應。
小米系統說缺點就是廣告比華為多,但是可以手動關閉下,關了后好很多。好處之一就是小米的主題基本都是免費的,華為的好看主題需要付6塊錢。
現在的MIUI12,從細膩程度,過度動畫,雖然和iOS還是有差距,但是已經很接近,某些方上甚至更勝一籌。
兩者系統結合90赫茲刷新率,整體感受上也是小米更好。
華為的UI設計還是不走心,有明顯的割裂感
華為的
這里還未能體現小米的超級壁紙,確實很好看。
還有小米的部分主題,單個APP圖標非常細膩,甚至和IOS類似有自己的動畫效果,雖和IOS有差距,但是確實看得出是一點點用心打磨了。
PS:很多朋友關心小米斷流的問題,歡迎大家分享下自己的情況
小米的優勢在于擁有更豐富的智能家居生態,還有更聰明可玩性更高的小愛同學。
華為優勢在于他打通了和自己電腦、平板等的聯動,如果你已經有華為(或榮耀)平板和電腦,聯動起來的感覺會比較棒,比如我用榮耀筆記本搭配華為,實現了直接玩投射在電腦屏幕上的手機,把手機里的文件資料和電腦里的直接拖拉就可移動,也可以實現手機復制一段話,電腦直接點粘貼就搞定了,效率大大提高了。
最近傳得很熱,iPhone升級iOS14后有軟件調用剪貼板會提醒,這個方面我對比了下,小米和華為。純個人感受來看,小米做得更好些,好在哪里?
隱私的權限設置更細,比如剪貼板權限的使用,小米可以選擇對APP禁用或者僅使用中使用,華為沒有這個單獨選項。
小米權限調用有提醒,特別高危權限的提醒更透明
小米具有虛擬身份ID功能,非必要時候可以模擬身份,保護隱私
小米有直接禁止后臺使用相機功能,防止某些APP惡意偷拍。
小米MIUI12還有個最近 很火的功能,讓很多APP顯形,堪稱照妖鏡。
如果華為方面有我還沒注意到的方面,請評論區提醒下我,我會再修改。
隱私設置界面
其實這個年代,我覺得單純比參數也沒啥特別大意義,多幾分少幾分實際使用有區別嗎?感受深嗎?沒有。參數上華為的略差些。
發熱控制:更喜歡華為
雖然我個人對手機發熱比較寬容,熱就熱點也沒啥,但事實求是的講,小米的發熱控制確實不是很好,充電發熱,打游戲發熱,開5G發熱,都很熱。這方面華為更好些。也有朋友提到他使用過程中感覺小米發熱控制更好,也歡迎你分享自己的使用感受(沒用過就別了)
其實拍照測試是有點復雜的事情,我只能做到盡可能的兩者相同條件下,大家有建議的可以盡管提,需要申明,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且兩者畫質傳到這里被壓縮的情況,結果僅供參考。兩者不論哪個,也都是可以拍出非常好看照片的。
PS:華為的拍照,所拍不即所得,這點個人感覺不是特別好.
這個其實我是請我朋友來感受的(我自己很少用),同用原生相機無濾鏡模式下,她體會過后,和我講,華為感覺拍人很白,小米的偏紅,她還和我講了美顏相機的什么,如果拍人色調分五檔,白2,白1,白,紅1,紅2,華為在左邊,小米在右邊(不知道你們能聽懂不,應該女生更能理解點吧)
華為的補光效果特別明顯,比如即使在這個室內,鼻尖,臉部的補光都可以把人拍得比較亮白,小米的話沒這么亮,但是顏色較紅潤.華為是可以有人眼識別的.
這方面,看下面對比照片吧。效果看樣張吧,自己感受下。細節上可以看到華為還有個預覽框,更人性化點。
從上往下,分別是1倍,5倍,10倍,50倍
晚上光線下,左邊華為右邊小米 都是50倍
如果同樣的原生模式下,小米拍出來照片色彩更鮮艷(徠卡標準模式下,兩邊同時開啟AI模式和HDR模式)。具體看下面樣張吧。喜歡哪個你們自己看
左邊是華為徠卡鮮艷模式和徠卡柔和模式
抱歉,沒找到愿意出鏡的人,找了棵植物來暫時替代下吧?;仡^看看還有沒有人可能找到真人的。
兩者超廣角廣度來說,超廣角圖片顯示確實小米更廣。
小米開啟了1億像素,華為開啟了高像素模式,然后兩者照片拉大了最大
左小米,右華為
有天,用華為隨手拍的月亮,用iPhone調整了下亮度等參數
左小米 右華為
其他,感興趣的提問,我再補充吧
以上
如果你看重品牌,顏值,手感,拍照,那么選華為
如果你追求性價比,喜歡更好的屏幕,更好看的系統,小米的價格和配置的,是不錯的選擇
剛到張大媽,編輯器都還沒怎么適應(這個都不能自己修改文章的?),排版什么請見諒了.
文首發于什么值得買平臺請關注本賬號獲取更多好文,作者:吃瓜大師
大家好,我是吃瓜大師。本文將通過我多年對硬件市場與雙十一的觀察,為準備配置一臺萬元級游戲主機的用戶推薦一些配置方便購買到自己心儀的主機。廢話不多說,下面開始!
?品牌整機推薦
說到DIY有一些人并不是很熱衷,因為想要順利組裝一套主機的話還是需要掌握不少知識和技能的,對于0基礎的朋友來說,臨時學習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和經歷,而且因為缺乏實踐還有可能“翻車”,所以對于這些朋友來說,我更推薦的整機,買來就用,有問題就報修,省心省力,也就多花點錢而已。
萬元級別不喜歡光污染我推薦選擇 惠普(HP) 暗影精靈5 Super 873-078rcn (九代i7-9700F 16G 256GSSD+1TB RTX2070S 8G獨顯),目前售價9999元,雙十一預計價格可達9000元左右,整機兩年質保。
惠普(HP)暗影精靈5Super游戲臺式電腦主機(九代i7-9700F16G256GSSD+1TBRTX2070S8G獨顯)
這款配置使用8核心8線程的Intel i7 9700F處理器,16GB(8GBx2) DDR4 2666 雙通道內存,RTX2070 Super顯卡,256GB PCIe M.2 SSD,1TB機械硬盤。電源額定功率500W,通過80PLUS認證,未來擴展升級都有一定保障。9999價格稍高,9000價格尚可,配置價格都合適,1080P分辨率享受流暢光追,2K、甚至4K分辨率流暢運行目前和未來幾年的主流游戲都不成問題。
其實還有一款 惠普(HP) 暗影精靈5 Super 873-873-076rcn (九代i7-9700F 16G 256GSSD+1TB RTX2070 8G獨顯),目前售價¥7488,雙十預測也是這個價格差不多,顯卡性能比078rcn差10-15%,其他一樣。價格下降超接近20%,所以性價比更高,7000預算級可以考慮。
惠普(HP)暗影精靈5super游戲臺式電腦主機(九代i7-9700F16G256GSSD+1TBRTX20708G獨顯三年上門)
喜歡新穎外觀的可以考慮 聯想(Lenovo) 刃7000 3代 (i7-9700F 16G RTX2070Super 512G+1T三年上門)目前這款主機在京東的價格為¥9700,預計雙十一的價格同樣會在9400元左右,應該要比惠普的貴個300-500,不過多了1年質保和256GB的硬盤空間,也還不錯。
聯想(Lenovo)刃70003代英特爾酷睿i7UIY游戲電腦主機(i7-9700F16GRTX2070Super512G+1T三年上門)
這款主機配置與惠普暗影精靈5 Super 873-078rcn差不多,CPU為8核心8線程的Intel i7 9700F,16GB(8GBx2) DDR4 2666 雙通道內存,RTX2070 Super顯卡,512GB PCIe M.2 SSD NVME,1TB機械硬盤。電源額定功率500W,未來擴展升級都有一定保障,整體散熱規格、擴展性也都是不錯的。
喜歡酷炫外觀的注重品質信仰的可以考慮 ROG(玩家國度) GL12CX (九代i7-9700K 16G 512GSSD+1T RTX2070 8G獨顯 三年上門),目前JD價格為10888,預計雙十一價格會在10-10.5K,
ROG(玩家國度)水冷側透游戲臺式機電腦主機(九代i7-9700K16G512GSSD+1TRTX20708G獨顯三年上門)
這款主機配置CPU為8核心8線程的支持超頻的Intel i7 9700K,16GB(8GBx2) DDR4 2666 雙通道內存,RTX2070顯卡,512GB PCIe M.2 SSD NVME,1TB機械硬盤,電源額定功率700W!雖然顯卡性能相比之前兩款略低,這款來自玩家國度的主機,還配備水冷散熱、并且支持CPU超頻至5GHz!既然支持超頻,說明這款主機使用的是Z390芯片組,內存可以自行更換頻率更高的型號,不受DDR4 2666限制,保守可達DDR4 3600。
各位要性價比還是要顏值,悉聽尊便。我個人喜歡ROG這款,其實萬元級游戲整機基本上都是i7 9700+RTX2070 /RTX 2070 Super + 16G 的組合,如果不喜歡上面幾款的可以去對比其他品牌,這個配置超過1萬元就沒有性價比可言了,除非你很喜歡他的外觀,不然不是很建議購買。另外,品牌機還是認準品牌吧,惠普、戴爾、華碩(ROG)、聯想、宏碁都可以。
那么我想要顏值,又要性價比、還要可玩性行不行呢?當然可以,多花點精力買各類硬件回來組裝就可以了。那么接下來我們就進入本的主題:2019雙十一萬元高端游戲主機選購指南。
?CPU預算¥2500左右
2500元左右的CPU方面我們有兩個可選,一個是AMD Ryzen 7 3800x 另外一個則是 Intel Core i7 9700KF,這已經是目前不爭的事實,其中AMD Ryzen 7 3800x綜合性能更強,Intel Core i7 9700KF 游戲性能更強,兩者按照自己的愛好選就可以了,選哪個打游戲都不會有錯。
AMD銳龍73800X處理器(r7)7nm8核16線程3.9GHz105WAM4接口盒裝CPU100-100000025CBX
英特爾(Intel)i7-9700KF酷睿八核盒裝CPU處理器
Ryzen 7 3800x,8核心16線程,基礎頻率3.9GHz,加速頻率4.5GHz,64K一級緩存、4MB二級緩存、32MB三級緩存,采用7nm工藝制造,默認TDP為105W,最高溫度95℃,不鎖頻設計。最高支持DDR4 3200MHz雙通道內存(可超頻),支持PCIE 4.0,京東首發價格RMB 3,199,日常價格2899,預測雙十一價格2300元左右。
Core i7 9700KF,8核心8線程,基礎頻率3.6GHz,加速頻率 4.9GHz,512K一級緩存、2MB二級緩存、12MB三級緩存,采用14nm工藝制造,默認TDP為95W,最高溫度100℃,不鎖頻設計。最高支持DDR4 2666MHz雙通道內存(Z390芯片組可超頻),京東首發價格RMB 2,899,日常價格2799,預測雙十一價格2600元左右。
Core i7 9700KF 頻率更高,吃頻率的游戲更加友好,并且還能繼續超頻到5.0GHz。但是線程數要少一半,Ryzen 7 3800x得益于架構優化綜合性能更好,同頻率單核心性能多核心效率均已經9700K,兩個各有優勢。有人說9700K內存性能更好,其實不然。首先兩者架構不同,內存運行參數也不一樣,不能單純對比,但粗略的說,9700K對內存兼容性確實會稍微友好那么一些。
另外,有些人覺得Ryzen 7 3800x沒有必要,可以考慮Ryzen 7 3700x,除開頻率,其他規格與3800X一樣,兩者性能差距有限,綜合性能同樣超過9700KF。目前Ryzen 7 3700xJD日常售價為2599,雙十一價位預計在2200元左右,甚至更低。
?主板豐儉由君
主板各類規格高低端價格差異很大,都是一分錢一分貨。想要顏值還是性價比這個就得用戶自己決定了,我建議從華碩、微星、技嘉中挑選,但是款型也很多,我不可能都推薦一個遍,所以從AMD、INTEL兩個平臺的方向來和大家簡單推薦幾款賣的不錯有特色主板。
銳龍平臺(Ryzen 7 3800X):
銳龍平臺選擇主板比較靈活,有B450、X470、X570三個芯片組可以選,均可以操作CPU與內存頻率,僅做游戲使用我建議選擇B450性價比更高,如果有創作或者說是PCIe設備擴展需求我建議使用X570芯片組主板??紤]到Ryzen 7 3800X處理器的特性與規模,以及游戲用途 我推薦以下B450主板:
華碩(ASUS)TUF B450M-PRO GAMING電競特工 游戲主板:
華碩(ASUS)TUFB450M-PROGAMING電競特工游戲主板支持2400G/2600X/2700XCPU(AMDB450/SocketAM4)
超強跨級供電、CPU內存超頻性能優異,支持RGB燈效,雙M.2插槽,BIOS界面友好,I/O接口略少。京東日常價格799,雙十一預測價格600元左右。
微星(MSI)B450M MORTAR MAX迫擊炮 電競主板:
微星(MSI)B450MMORTARMAX迫擊炮電競主板支持2600/2600X/3600/3700XCPU(AMDB450/SocketAM4)
供電夠用、接口豐富、內存兼容性優秀,支持RGB光效。京東日常價格699,雙十一預測價格600元左右。
技嘉(GIGABYTE)B450 AORUS ELITE 主板:
技嘉(GIGABYTE)B450AORUSELITE主板(AMDB450/SocketAM4
供電強,顏值高,接口豐富,一體化I/O擋板,雙M.2支持,支持ARGB。京東日常價格899,雙十一預測價格700元左右。
如果講究擴展性以及完整銳龍3代功能(PCIe 4.0 等技術)可以考慮以下X570主板:
華碩 (ASUS) TUF GAMING X570-PLUS (WI-FI)主板:
華碩(ASUS)TUFGAMINGX570-PLUS(WI-FI)主板板載WIFI支持3600X/3700X/3800X/3900X(AMDX570/socketAM4)
接口豐富、供電強勁、支持RGB與ARGB、內存兼容性好,BIOS友好,支持WIFI 6,京東日常價格1999 雙十一預測價格1500元左右。
微星 (MSI)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主板:
微星(MSI)MPGX570GAMINGEDGEWIFI主板支持3600X/3700X/3800X/3900X(AMDX570/SocketAM4)
一體式I/O面板,接口豐富、供電強勁、支持RGB與ARGB、內存兼容性好,性價比高 京東日常價格1699,雙十一預測價格1500元左右。
基本上B450和X570兩個芯片組差價在1000元左右,我個人更傾向X570芯片組,不過B450能讓整機性價比更高,如果對此比較在乎的也B450也是不錯的選擇。
酷睿平臺:
i7 9700KF 而言只有 Z390芯片組可以選,所以就沒有銳龍平臺那么糾結,下面我推薦三款我覺得好用顏值也不錯的Z390主板給各位,當然也可以選擇更便宜的Z390主板,但是不建議選擇技嘉、華碩、微星以外品牌,以及低于1000元的Z390主板。
玩家國度(ROG)ROG STRIX Z390-E GAMING 主板:
玩家國度(ROG)ROGSTRIXZ390-EGAMING主板支持intel9代CPU9600K/9700K/9900K(IntelZ390/LGA1151)
京東日常價格2199,雙十一預測價格1900元左右。
微星(MSI)MPG Z390 GAMING PRO CARBON 暗黑板主板:
微星(MSI)MPGZ390GAMINGPROCARBON暗黑板主板支持9600K/9700K/9900K(IntelZ390/LGA1151)
京東日常價格1699,雙十一預測價格1500元左右。
技嘉(GIGABYTE)Z390 AORUS PRO WIFI “電競專家”主板
技嘉(GIGABYTE)Z390AORUSPROWIFI“電競專家”主板(IntelZ390/LGA1151)
京東日常價格1799,支持WIFI 6 雙十一預測價格1600元左右。
以上三款主板特性都差不多,BIOS最好用的我個人覺得是華碩,另外兩家適應也還不是問題,我這里也不做太多解說了,用來搭配i7 9700k都是沒問題的。
?RGB內存是標配
目前主流游戲主機至少需要8GB內存,16GB為標準配置,而且我建議上雙通道,這樣內存對于游戲或者應用的限制就會越小。RGB內存是目前高端游戲主機的標配,當然如果你不喜歡RGB也可以不用RGB內存,也是不會影響性能的,但是目前高端內存基本上都帶有RGB。
再者,INTEL 平臺內存超頻主要還是看主板支持,目前DDR4 3600以下頻率的內存基本上都能很好的被支持,如果買DDR4 4000以上的內存就要考慮主板的兼容情況了。AMD平臺(三代銳龍)則是DDR4 3200及以下支持的都還不錯,高端條(BDIE更佳)基本都能上到DDR4 3600的頻率,再高頻率對于AMD平臺來說并不能帶來更多的增益了,所以接下來內存推薦都以銳龍兼容性來推薦,至于價格我就不預測了,摸不透。
高端系列: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掠食者系列 :
金士頓(Kingston)DDR4320016GB(8G×2)套裝臺式機內存駭客神條Predator掠食者系列RGB燈條
芝奇(G.SKILL)皇家戟系列 :
芝奇(G.SKILL)16GB(8Gx2)套裝3600頻率DDR4臺式機內存皇家戟RGB燈條(花耀銀)
主流之選: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系列 :
金士頓(Kingston)DDR4320016GB(8G×2)臺式機內存RGB燈條駭客神條Fury雷電系列
芝奇(G.SKILL)幻光戟系列 :
芝奇(G.SKILL)16GB(8G×2)套裝DDR43200頻率臺式機內存條幻光戟RGB燈條(C16)
性價比:
十銓(Team) DELTA RGB系列:
十銓(Team)DELTARGB系列DDR4300016G(8G×2)套裝臺式機內存黑色
以上都是我使用過的內存,其他內存因為不熟悉兼容性如何所以不做推薦
?顯卡到底要不要RTX?
在萬元級別主機大部分是選擇RTX2070或者RTX2070SUPER,再或者就是目前AMD頂級游戲顯卡——RX 5700 XT。不可否認RX5700XT除開部分跑分能夠勉強和RTX2070SUPER戰平之外,游戲方面還是不如 RTX2070SUPER的,況且RTX2070SUPER還能支持NV的RTX功能。不過RX 5700 XT目前是AMD頂級游戲顯卡,而且可玩性極高,“解鎖”后超頻甚至能趕超RTX2080,所以我們還是應該把它考慮到這個級別主機配置當中的。那么接下來我們首先來看看RX 5700XT的推薦型號。
藍寶石(Sapphire)RX 5700XT 8G D6 超白金OC :
藍寶石(Sapphire)RX5700XT8GD6超白金OC1770-1905MHz/14GHz8GB/256bitGDDR6DX12游戲顯卡
近年來散熱性能、外觀最為強勁的超白金顯卡,其溫度控制可維持再75℃附近,頻率穩定在2000MHz,屬于頂級非公版RX5700XT的行列,這樣的RX5700XT不用換水冷就還有一定的超頻空間,如果不是性價比選擇,這是我目前最推薦的RX5700XT顯卡。目前京東售價在¥3499,預計雙十一價格會在¥3000~3200左右。
華碩(ASUS)ROG-STRIX-RX5700XT-O8G-GAMING OC:
華碩(ASUS)ROG-STRIX-RX5700XT-O8G-GAMINGOC1770-1965MHz猛禽游戲顯卡8G
性能方面和超白金類似,ROG更加沒有性價比了,不過散熱器真的強。目前京東售價在¥3999,預計雙十一價格會在¥3500左右。
若考慮性價比的話可以看看藍寶石(Sapphire)RX 5700XT 8G D6 白金版OC(目前JD價格3199,雙十一預計價格2900左右):
藍寶石(Sapphire)RX5700XT8GD6白金版OC1670-1815MHz/14000MHz8GB/256bitGDDR6DX12游戲顯卡
當然如果 AMD RADEON VII-16G 綜合優惠能夠低于4000也是可以考慮的,不然不推薦游戲玩家選擇這款AMD信仰顯卡。
華碩(ASUS)RADEONVII-16G1400-1800Mhz16G/4096bit1TB/s顯存帶寬HBM2顯卡
NV顯卡方面,RTX2070SUPER則是萬元機型的主要考慮對象。非RTX游戲主打2K高特效、4K中低特效,RTX游戲的話主要是1080P全特效(含光追)流暢運行,目前RTX 2070SUPER的價格基本上是3800起,雙十一可能會更好一點。2070SUPER市面型號十幾款,不一一介紹了,下面為各位推薦兩款:
映眾(Inno3D) GEFORCE RTX 2070 SUPER冰龍超級版:
映眾(Inno3D)GEFORCERTX2070SUPER冰龍超級版8GB/256BitGDDR6PCI-E吃雞游戲電競臺式機獨立顯卡
目前京東售價在¥3999,預計雙十一價格可能會在¥3600左右。超級冰龍2070SUPER使用經典外觀,散熱器性能強勁,實測運行頻率在1965-1980MHz之間,這個頻率已經算是比較高的水平了,使用溫度在七十攝氏度附近(20攝氏度室溫,開放式機箱),綜合起來是性價比非常不錯的一款2070S顯卡。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2070 SUPER Vulcan OC:
七彩虹(Colorful)iGameGeForceRTX2070SUPERVulcanOC1770--1815MHzGDDR68G電競游戲顯卡
目前京東售價在¥4599,預計雙十一價格會在¥4200左右。七彩虹近年來發展不錯,高端顯卡也能有了一定的銷量,但也還是主打性價比,只不過這個性價比是對比同規模顯卡而言,顏值也還行吧。這款 Vulcan OC除開有更高的頻率、安靜低溫的運行狀態,還能有讓一部分人認可的顏值,即便價格到了4500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顏值更高信仰更足的“超級”2070SUPER,比如大雕、ROG STRIX、超級玩家力量、等等這些也都是可以的。還有什么暗黑龍爵什么的也是可以選擇的,就看各位對顏值的要求了,因為他們性能都差不多,就是長的不一樣,用料也不一樣。
技嘉(GIGABYTE)AORUSGeForceRTX2070SUPER8G256bitGDDR6吃雞電競游戲顯卡
華碩(ASUS)ROG-STRIX-RTX2070S-O8G-GAMING2070SUPER1605-1935MHz14000MHz猛禽游戲顯卡
如果真有先閑錢買頂級2070SUPER,其實也可以考慮丐版的2080,比如下面這款:
EVGAGeForceRTX2080BlackGAMING8G顯存1710MHz14000MHz爆款游戲顯卡
?固態硬盤要快還要大
機械硬盤按需選擇,藍盤/酷魚就OK了。固態硬盤有點眼花繚亂,INTEL、三星這些能自產顆粒的“原廠”固態硬盤有品牌溢價,但買了也不虧,底價自己去問自己張大媽。我建議可以選擇一個240GB以上NVME的作為系統盤,再選擇一個500GB以上的SATA 或者NVME 作為游戲程序盤,或者直接上1TB也是可以的,用機械硬盤也可以,不影響游戲中的性能,也就是讀條慢一點。
下面我就介紹幾款我比較較熟悉覺得也不錯的SSD,價位我也不預測了,這幾款價格都相對較穩,幾十塊錢的差距,各位也可以直接張大媽搜索底價:
穩固之選→浦科特 Plextor M9PeG 系列:
浦科特(Plextor)1TBSSD固態硬盤M.2接口(NVMe協議)M9PeGn性能強勁原廠顆粒五年質保
實惠之選→??低旵2000 系列:
??低昐SD固態硬盤C2000系列獨立緩存高速傳輸SSD卡NVME協議M.2接口C2000-1T(東芝顆粒)
中高端之選→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SN750 黑盤系列:
西部數據(WesternDigital)1TBSSD固態硬盤M.2接口(NVMe協議)Black系列SN750-游戲高性能版|五年質保
SSD這東西除開一些原廠顆粒廠家有一定品牌溢價外還是一分錢一分貨的。SATA更是如此,基本上是1GB一塊錢,你看到的那些大容量0.5元1GB的SSD,基本上就是后面一半容量讀寫會比較慢,不過也不是不能買,按需求來吧,考慮到篇幅就不多寫了。
?機箱出顏值!
主要配件推薦完了接下來就是給大家推薦機電散了,但是在研究機電散時突然發現了這個界面:
真是大喊一句,我勒個去!酷冷至尊 H500M原價1499元,10月25日-10月31日間預約可享受雙十一最低價格999元,另外還包含了質保七年的經典金牌電源V1000電源799元,全新質保十年的V650 Gold 599元!還有散熱鍵盤鼠標!真是價格低的驚人,不出意外是史上最低價格了!其他先不論,我們先從機箱說起!
中端機箱推薦→
酷冷至尊 Coolermaster H500: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asterCaseH500中塔主機機箱(ATX主板/雙20cmRGB風扇/0.7mm板材/360水冷/長顯卡)
H500機箱是一款ATX機箱,最大支持EATX主板,自帶兩個20CM RGB風扇(光這兩個風扇就要賣200元)!京東日常價格799元,已經確認了雙十一的售價499元!!!非常值得購買,顏值也非常符合萬元主機范!強烈推薦?。?/strong>
安鈦克(Antec) 冰鉆(P120):
安鈦克(Antec)冰鉆(P120)電腦游戲機箱中塔鋼化玻璃支持E-ATX主板/垂直顯卡/雙360冷排
安鈦克P120是一款新上市的側出風雙側透機箱,支持顯卡立置,對于硬件展示很到位電源,目前剛上市價格為599元,預計雙十一500-500元之間。P120外觀設計簡約,和H500相比稍微缺了一點科技感,并且這款機箱像要裝的好看需要在風扇上有較大投入。
華碩(ASUS)TUF GAMING GT501:
華碩(ASUS)TUFGAMINGGT501機箱(支持ATX主板/配3把神光同步風扇/支持長顯卡/側透/支持背線/7硬盤位)
如果選擇了TUF主板顯卡的朋友可以考慮這款機箱,整體價格類似下文提到的H500M,但做工塑料感較強,有一點信仰。機箱顏值不錯,兼容性也好,就是選其他配件的時候會有些糾結,畢竟TUF聯盟的機電散還是有一定溢價的。
高端機箱推薦→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asterCase H500M: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MasterCaseH500M中塔機箱(EATX/雙20cmARGB風扇/0.7mm板材/標配沖孔網、玻璃前面板)
H500M是一款中塔機箱,最大支持EATX主板,自帶兩個20CM ARGB風扇(光這兩個風扇就要賣300元)!京東日常價格1499元,已經確認了雙十一的售價999元!這款機箱我也使用過,比H500更加魁梧,隨機附帶兩個面板,一個是鋼化玻璃,一個是鋼絲網面板,支持顯卡立裝,顏值超群!非常值得購買!顏值也絕對萬元主機范!
美商海盜船 (USCORSAIR) 780T:
美商海盜船(USCORSAIR)780T黑色全塔機箱(側透/支持E-ATX主板/3速風量調節/4組水冷位/35CM顯卡)
780上市也有一段時間了,日常價格在1300元左右,這次雙十一應該會和H500M一樣價格能到千元左右,造型也是屬于非常前衛的,但是少了鋼化玻璃,內部架構也有點老,整體做工不如H500M,不過也算是千元選擇。
玩家國度ROG Strix Helios太陽神:
華碩(ASUS)玩家國度ROGStrixHelios太陽神機箱(中塔側透明玻璃/GPU支架/電腦主機箱GX601)
這款機箱架構與H500M十分接近,但是擁有了ROG信仰,顏值沒得說,但是售價稍微高了一點,對于萬元主機來說可能會因此超了預算。目前價格1999元,雙十一價格應該在1600-1800元之間,喜歡ROG的可以選擇。
機箱各有各的愛好,我也不一一評述,各位喜歡就好,我選擇的是幾款我認為比較有特色的,酷冷的兩款機箱不僅有顏值,折扣也高,有點心疼不久前買了H500M小伙伴,這家伙以下損失幾百塊……真夠慘的。
?電源十年質保金牌模組不能少!
RYZEN 7 3800XCore i7 9700KF + RTX2070SRX5700XT的組合就算超頻使用650W也足夠了,機選參考剛才哪個酷冷至尊活動鏈接,599元的V650 GOLD真是無腦買就行了,金牌認證、全模組加強線材、全日系電容、十年質保!原價799,現價599,還要什么自行車!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額定650WV650GOLD電源(80金牌/全模/全日系電容/加強顯卡線纜/風扇啟停/質保十年
剛才還說了還有一個799的1000W質保7年的電源,想一想加200多350W,簡直是一步到位,以后再上更高端的硬件都不用換電源了,其實也挺不錯的!雖然是老款的V系列,雖然少了3年質保但畢竟也是酷冷至尊的高端電源啊,看的我都想買一個了!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額定1000WV1000游戲電腦電源(80PLUS金牌/全模組/全日系電容/質保七年/臺式機電源)
海韻電源我推薦兩款,都叫GX650。一款是質保7年的CORE GX650,京東價格659,雙十一價格預測再550元附近,整體規格略遜于V650,不過也是款不錯的電源。另一款是全新上市的PRIME GX650,京東價格869元,雙十一預測價格在750元左右,質保十二年。
海韻(SEASONIC)游戲酷核COREGX650電源650W(80PLUS金牌全模/全日系電容/七年質保/14cm小身形/靜音溫控)
海韻(SEASONIC)旗艦金PRIMEGX650650W電源80PLUS金牌全模/十二年質保/全日系電容/第3代溫控風扇啟停
安鈦克電源只有一個可以推薦,那就是HCG 650 GOLD,同樣也是金牌全模組電源,和V650 GOLD很像,也都是10年質保。jd日常價格699,預測雙十一價格600左右。
安鈦克(Antec)HCG650金牌全模組臺式機電腦主機機箱電源650W(全日系電容/14cm短機身/智能溫控/10年換新)
很多人覺得我推薦的電源價格太貴。我想說,一分錢一分貨,但便宜的不是不能用,不過最好不要低于0.5元每W的價格。80PLUS金牌代表它更省電,但是不能代表它品質更好。
?散熱要買要就超5G!
RYZEN 7 3800X的好處是不需要另外購買散熱,雖然不能超頻,但是也能發揮出它90以上的性能。9700KF就必須購買一個至少四熱管的散熱器,一般需要百元左右。如果要超頻的話5.0GHz需要頂級風冷,比如貓頭鷹NH-D15,京東售價699元,雙十一預測價格600元?
貓頭鷹(NOCTUA)NH-D15CPU散熱器(多平臺1151/2011/AMD/雙風扇A15PWM)
或者是國產標桿: 九州風神 阿薩辛III 京東售價699元,雙十一預測價格600元以內。
九州風神阿薩辛IIICPU風冷散熱器(7熱管/多平臺/超頻性能/鏡面銅底/鍍鎳鰭片組)阿薩辛3代
不過600級別的風冷散熱器肯定打不過600元級別的水冷散熱器,比如酷冷至尊 海魔 240G,而且通過那個促銷頁面知道原價549的海魔240G僅售399元!399元!399元!這款散熱器的底子是價值799元的冰神240G,只不過兩個ARGB風扇換成了無光的風扇,冷頭的RGB沒有取消,而且一樣可以通過定制來隨意更換冷頭上蓋。這款散熱器不說讓9700KF工作在5.0GHz了,室溫20左右,讓9900K工作在5GHz都可以實現。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海魔240GRGBCPU水冷散熱器(I92066、AM4/ARGB燈珠/金屬冷頭/雙腔水泵/低阻冷排/)
再推薦一款效果不錯的水冷散熱器:利民 FROZEN EYE 240,這款散熱器的效能也不錯,京東日常價格599元,預測雙十一價格500元,但是同樣風扇沒有RGB,而且風扇的顏色不是很好搭配機箱,另外水冷頭也不是很好看,如果不在乎這些,選擇這款散熱也是可以的。
利民(Thermalright)FrozenEYE240一體式水冷(CPU散熱器/PWM智能溫控風扇/多平臺扣具/rgb冷頭)
這四款扇熱我都用過,都還不錯的,我更推薦水冷散熱器一些,散熱直接、效果更好,安裝之后整機也更漂亮,甚至還更省錢。不過這也要看個人喜歡啦。
?那你能幫幫我嗎?
如果看完上文,攥著錢的你還是不會選,那么就直接按照接下來的配置配吧,至于最低價可以參考張大媽上出現的最低價格,廢話不多說,直接推薦:
AMD YES型 ?
CPU:AMD RYZEN 7 3800X(參考價格:2300)
主板:MSI MPG X570 GAMING EDGE WIFI (參考價格:1500)
內存:Kingston HyperX FURY RGB DDR4 3200 8GB x 2(參考價格:600)
顯卡:Sapphire RX 5700XT 8G D6 超白金OC (參考價格:3200)
硬盤:Plextor M9PeGn 1TB(參考價格:950)
機箱:Coolermaster H500(參考價格:500)
電源:Coolermaster V650 GOLD(參考價格:600)
散熱:Coolermaster 海魔 240G(參考價格:400)
整機價格:10050(再算上亂七八糟的券,價格可以控制在萬元以內)
IN 信仰型 ?
CPU:Intel i7 9700KF(參考價格:2600)
主板:MPG Z390 GAMING PRO CARBON (參考價格:1500)
內存:Kingston HyperX FURY RGB DDR4 3200 8GB x 2(參考價格:600)
顯卡:Inno3D GEFORCE RTX 2070 SUPER 冰龍超級版 (參考價格:3800)
硬盤:Plextor M9PeGn 1TB(參考價格:950)
機箱:Coolermaster H500(參考價格:500)
電源:Coolermaster V650 GOLD(參考價格:600)
散熱:Coolermaster 海魔 240G(參考價格:400)
整機價格:10950(再算上亂七八糟的券,價格可以控制再萬元以內)
我知道有人會疑惑,怎么比品牌機還貴了呢?!因為我們自己配的硬件規格更高啊!比如我們的9700KF比品牌機的9700F要幾百,Z390主板要比品牌機的B360主板貴甚至上千,DDR4 3200內存也要比DDR4 2666內存貴一百多,顯卡散熱規格也更高,1TBNVME固態硬盤也比256 GB的速度快很多容量也大很多,更加不要說機箱的顏值、電源的品質這些了。散熱、性能都有所加強,品牌機看似便宜但性能完全不能和我們自己搭配的相提并論。而且配置上都使用的最好的配件,如果換成品牌機水平我們來看看要多少錢,而且即便是這個“縮水”的配置,我也敢肯定比品牌機更涼快。
CPU:Intel i7 9700F(參考價格:2400)
主板:MSI B360M MORTAR (參考價格:600)
內存:Kingston HyperX FURY DDR4 2666 8GB x 2(參考價格:500)
顯卡:Inno3D GEFORCE RTX 2070 SUPER 冰龍超級版 (參考價格:3800)
SSD:Plextor M9PeGn 512GB(參考價格:550)
HDD:WD 1TB BLUE(參考價格:300)
機箱:Coolermaster MB520(參考價格:350)
電源:Coolermaster MWE600 銅牌直出(參考價格:350)
散熱:Coolermaster T400i (參考價格:80)
整機價格:8930(再算上亂七八糟的券,價格可以控制在8500元左右)
?總結
當然到底是買品牌機整機還是DIY各有各的好,我更傾向DIY,可玩性更高。而且DIY靈活度也很大豐儉由君,我推薦的配件并不是最便宜的,大部分是我自己用過或者是身邊人用過的,還有很多性價比高的硬件我不可能一一推薦。這一不小心又一萬多字了,希望對各位雙十一的購買有用吧。
配圖主機配置一目了然,但是要20000+,顯然比同性能品牌整機貴一倍!
OK,本文到這就差不多了,這一年一度雙十一,今年會不會成就等等黨的勝利呢?嗯,我覺得也許可以吧,也許不行吧,但是能肯定的是,會有一批新等等黨出現,等待2020年的618或者雙十一。感謝大家收看,如果對本文有建議或者意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