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蘋果有望在2023年推出折疊屏iPhone,屏幕尺寸達到9英寸,可以自由地在iPhone和iPad之間切換,消息一出立馬引起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但隨后有知情人士出來辟謠,稱蘋果首款可折疊產品應該是接近iPad的中型設備,具有更大的顯示屏,可以說就是一款折疊屏iPad,并不是我們所期待的iPhone。
無論蘋果出折疊屏iPhone的消息是真是假,從大家的討論中可以看出網友們對可以在手機上實現電腦功能的期待。其實無需這樣猜來猜去,現在只需要在我們的手機上下載一個神器ToDesk,就能實現手機秒變掌上電腦的愿望,不用再等著什么折疊屏iPhone了!
ToDesk是一款國產的遠控軟件,可以使設備之間進行互通,意思就是能讓你的電腦屏幕出現在手機上,然后手機就可以遠程操作電腦,非常高效方便!聽說這個軟件剛上線2年就已經有3500萬的用戶了,實在是讓我驚訝。
我測試過一段時間之后,發現ToDesk的功能真的超乎我的想象,性價比也超高,免費版就已經可以滿足日常的大部分需求,如果你對速度和畫質要求更高的話,也可以開通付費版,不到百元就可以享受尊貴的會員體驗,真的很值!瞬間理解了為什么它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地獲得大量用戶的認可。
而且使用教程也非常簡單,只需要在我們的手機和電腦上都下載好ToDesk,然后登錄后根據指令完成連接就可以了。
【手機搭載ToDesk,秒變掌上電腦】
用ToDesk將我們的手機和電腦連接后,就可以在手機上完成對電腦的操作,如果你此時出門在外突然需要查看或者修改電腦上的文檔,直接一鍵連接就可以實現,甚至還能用手機連接電腦遠程打印,只要是你能想到的電腦功能,ToDesk幾乎都可以讓你用手機就完成,再也不需要出門隨身背著沉重的電腦了。
【手機搭載ToDesk,高效利用碎片時間】
現在升級版的ToDesk在速度方面有了更大的提升,用手機遠控的時候幾乎感受不到延遲,所以喜歡玩端游的朋友,當身邊沒有電腦時,完全可以通過ToDesk連接電腦來掛機做任務,或者對于一些設計黨來說,也可以利用閑暇時間用手機操控電腦完成部分簡單的在線設計工作,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效率。
【手機搭載ToDesk,實現小屏變大屏】
不僅如此,有時候我們手機上的資料需要對外展示時,可以使用ToDesk的一鍵投屏功能,不用數據線就可以將手機屏幕投在電腦上,直接小屏變大屏。
除了手機能控制電腦之外,手機和手機、電腦和電腦之間都能互控,而且可以跨系統使用,電腦之間互控還能解鎖更多驚喜功能,感興趣的快去試試吧,反正我是愛不釋手了!也別再期待什么折疊屏了,不如現在趕緊用上黑科技,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立馬提升!
今天就分享到這里,如果覺得好,那就長按下面的“點贊”按鈕,給我來個【超級贊】吧。同時,歡迎“評論、收藏、關注”。你還可以點擊我的頭像,進入我的主頁,觀看更多的文章和視頻。好了,我們下期再見。
內容來源于@什么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lancet
對于平板電腦,我可能有著遠超過一般數碼設備的喜愛,從大約十年前我第一次擁有這種設備開始——Nook color——可能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一臺設備,前前后后應該也用過四五十臺相關的設備,手邊也一直有三到五臺最新的在使用,最近每年也都在大媽交一篇平板的使用心得體會。
最開始我是iPad,安卓平板,Windows平板以及電紙書一定都要有一臺在身邊才能安心,就怕錯過了什么新玩法。但是在2019年以后,我就出清了所有的Windows平板設備,并且再也沒有購入;我的最后一臺windows平板是matebook e 2019,驍龍850處理器的華為牌Windows平板,非常奇妙的組合,外觀上超窄邊框素皮后蓋,買來就送的鍵盤套,即使在現在來看也是非常的精致漂亮;但是就使用體驗來說一塌糊涂,微軟原生商店經過那么多年還是一如既往的災難般的體驗,而32位arm處理器對exe程序的兼容性也很難讓人滿意。聽聞Windows11的安卓程序適配又要延期甚至取消,我甚至毫無波瀾,微軟嘛,現在就是這個調調,沒有希望就不會失望了。
而安卓平板在經過多年的沉寂之后,在2020年疫情爆發,視頻會議與網課需求暴增的前提下,受大量的需求刺激,最近迎來了一個爆發的小高潮。不僅三星的Galaxy tab s8系列一如既往的再更新,華為的matepad系列,聯想的小新pad,小米的小米平板5系列也都拿出了旗艦級別的產品,一時間市場上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百花齊放的姿態,讓我等平板死忠老淚縱橫。但對我個人來說,我先前手里最后兩臺安卓平板是華為Matepad pro,以及神奇的堅果R2+tnt go無線版組合。在前天出掉之后,這是我身邊多年來第一次沒有安卓平板相伴,并且在目前我并沒有購入上述平板電腦新品的想法。下面我就以介紹我手中的平板設備為契機,來談談我對安卓平板電腦的這場漫長的告別。
作為第一臺被定性的平板電腦設備,iPad從誕生之初就在王座上,而王權從未旁落。目前iPad的產品線已經分為清晰的4條——代表著極致性能和技術創新的iPad pro;主打輕薄娛樂的iPad air,以更小的屏幕增加便攜性的iPad mini;還有就是低價下沉占領教育市場的iPad無印年份系列。接下來我就說說目前我手里有三臺iPad設備,分別是iPad pro 2021 12.9寸版,iPad mini6還有上古設備iPad air2。
作為最新鮮的機型,這臺設備我也剛剛拿到手里還沒有焐熱。這一代的iPad mini在發售之前就在各種諜報中被寄以厚望,因為上一代mini5還采用著遠古時代的大邊框home鍵造型以及A12處理器,所以當發布會上庫克拿出搭載著最新A15處理器加上全新全面屏設計的mini6代的時候,每個人都知道“最強掌上游戲機”后繼有人啦。
Mini6的所有新特性幾乎都與發售前猜測的一致,但這也代表著這代設備足以滿足大多數人的訴求。處理器上,蘋果這次沒有吝嗇的同步搭載了最新A15芯片,并且是iPhone13pro同款的滿血5核GPU版本,性能上領先最快的安卓平板兩年不在話下,自然也勝過win版陣營的sq2。全面屏的造型也意味著在同樣的體積下塞下了一塊更大的8.3寸屏幕,因為其接近3:2的比例,所以實際面積與9寸的21:9比例屏幕相仿。屏幕刷新率沒有采用高刷,但對我來說不是問題,因為我不是擁有寫輪眼的FPS玩家。唯一需要詬病的就是它的價格,64gb這樣捉襟見肘的內存版本還要3899的售價,確實讓人直呼刀法精準,不過我是3399教育優惠拿下,馬馬虎虎能接受吧。
(同樣的邊框放到mini上就是說不出的丑)
從具體使用體驗來說,IOS設備的升級換代只能用乏味來形容,畢竟App Store還是那個App Store,你的應用還是那些應用。但是從外觀上也能體會到這代mini6的精致與小巧,iPad即便進入全面屏時代依舊有著一圈黑邊用以握持,這圈黑邊在13寸的Pro上感知不強,但是對于小屏幕的mini來說,還是挺讓人不爽的寬度。最后要說的是不到300克的重量真心輕薄,就是一臺大屏手機加上一個重點手機殼的重量,單手握持很輕松。
如果只是把iPad mini當作普通的iPad自然很難用出驚喜的感覺,想要玩出花樣來,還是要發揮其輕薄小巧又性能強勁的優勢。
(誰是掌機平臺最強性能啊,搭配了ps5手柄的mini6在硬件上真的是地表最強)
不過真等到mini6到手以后,還是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失落感,果凍屏這一點這些天風風雨雨都說爛了,基本已經被證明是因為蘋果的硬件問題導致豎屏使用是屏幕刷新的障礙,基本可以說這代產品除非蘋果召回已售出所有產品,否則沒有修復的可能。而對我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大黑邊帶來的難以言喻的低科技感,這大黑邊和12.9的ipad pro 差不多,但是放在這個小機器上就特別別扭,跟別說這奇怪的 UI,目前應用程序的字體和手機差不多大,這是要讓我拿到多近來用? 還有很多 app 沒適配,對比一下 fold2的全面屏,比如原神左右兩邊就還有黑邊。還有我本來想拿來串流 ps5的,試了下就放棄了,具體我們后面會說。目前對我來說怎么利用好這個小板,我還要好好培養一下自己的需求。
(手柄架是隨便買的一個Switch lite支架,最強搓玻璃游戲機沒有疑問)
目前已經是iPad Pro第五代產品了,我在這個系列誕生之初就一直持有這個型號,重來沒有中斷過,分別是第一代12.9寸版本,第三代(2018)11寸版本,以及目前手里的第五代(2021)12.9寸版本。為什么是這個升級策略,當然是因為這幾代產品有著翻天覆地的升級特性。作為目前平板電腦性能領域的天花板產品,iPad Pro從誕生到現在在性能上從來沒有輸過,即便是2018年搭載的A12x,跑分也剛剛被新鮮上市的A15小幅超越,更是用三年前的性能領先目前安卓旗艦soc三年的水平。而2021版iPad Pro直接搭載了M1芯片更是不講絲毫的武德,與當代自家性能筆電——MacBookpro采用采用同款SOC真實證明了蘋果秀肌肉的決心。而M1的性能,我作為首發M1版MacBook Pro的用戶自然是非常清楚——強大,舉重若輕,用在macOS上尚有些兼容性需要時間解決,而面對iPadOS這塊自留地,所有程序都有一種我還沒出力你就倒下了的感覺。再加上IOS系統里面獨一份的8gb運存(1T以上版本甚至是16gb運存),打開一周前應用程序沒有重載的體驗會讓你很奇怪。
而選擇12.9寸版本的原因是這代iPad Pro上面蘋果升級了刀法,代表著最新顯示技術的miniLED僅僅搭載在這個大屏幕版本上面,作為在現實領域里和oled相殺多年的老冤家,miniLED也算是第一次大規模的走入消費者的事業。很多人很奇怪為何不直接使用oled屏幕,目前手機面板不是已經幾乎要被oled屏幕統治了么?但是事實上oled的應用還是局限在小屏幕以及電視尺寸,平板筆電或者顯示器尺寸的oled屏幕倘若搜索一下你就會發現是超過ipad價格的天價。更何況oled使用壽命偏短,對于平板電腦這種使用壽命長不甚適合,最關鍵的是oled高端技術基本被三星和lg所壟斷,被同行卡脖子想必是蘋果不愿意見到的,因此蘋果一直是業界推動miniLED技術的最大推手。
(用來給同是M1芯片的MacBookpro作為擴展屏幕時,miniLED的差距非常明顯,全方位的強過LCD屏幕)
那么究竟使用效果如何呢?不要去管晚上那些黑子視頻說miniLED翻車的黑屏下白色有光暈的論調,這可以說是miniLED的固有技術缺陷,估計也不會在短時間能有改善,同時在實際使用中這種場景非常的少見。你需要的就是在能接觸到miniLED設備的時候,打開油管或者B站,搜索HDR,然后打開視頻后開啟HDR觀察一下效果即可。我最喜歡用的是B站青鳶的這個視頻,這是我目前覺得HDR效果最直觀的樣片,開啟HDR后的一瞬間你就能感覺世界原來是如此的鮮艷,就宛如色盲患者哪天找到了治愈疾病的良方,我以前看過的顏色難道都是視網膜編造出來欺騙大腦的錯覺么?同時加上120hz的刷新率以及4喇叭立體聲,這就是最強平板播片設備,沒有任何疑問。
(目前最強移動平臺SOC芯片持有者來合個影)
而針對iPad Pro的配件選擇,作為老玩家,以及眾多吃灰產品的買家,我還是能說道說道的。首先妙控鍵盤好不好——真的好,很多人還是很難說服自己花2699買一個只能給iPad用的鍵盤,但是真的使用過你就會發現,這個妙控鍵盤真的就是蘋果拆分了iPad Pro原有功能拿出來單買的可惡商法,妙控鍵盤不僅是iPad Pro最棒的配套鍵盤,也是最棒的支架,甚至還是最好的立式充電器,還是ipad防彎的最佳保護工具。妙控鍵盤就是蘋果說出"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的信心來源,最雞賊的是妙控鍵盤的觸控板是唯一的全功能觸控板,第三方的蘋果干脆就沒開放很多功能。如果嫌貴也好辦,閑魚上半價淘一個唄,我的這個就是1300淘來的,貼上膜簡直就是新的一樣。
(控制不住的想要買配件的毛病恐怕不止我有吧,想買到可心的只能不斷試錯)
(如果你不是追求最新的白色妙控鍵盤,強烈建議蹲一個好價的二手,貼了膜只會更好看)
而筆嘛,如果不是學生,想要無紙化學習,或者不是想要學習繪畫的話,其實我不是很推薦,我一代iPad Pro就買了一代筆,但是真的沒怎么用過,使用體驗對于我一個文具玩家也是災難。不過這代ipad我搭配了一個百元的第三方筆和一個40左右的類紙膜發現效果意外的不錯,這套組合甚至強過我之前一代筆的效果很多,如果只是想嘗個鮮沒有購買Apple pencil的必要。
(試過類紙膜,筆尖套,更換筆尖后,我發現我還是不會畫畫寫字很丑,建議大家買個京造的筆讓自己認清現實就夠了)
其他的比如"生產力"這樣的問題,本文是不會討論的,我MacBookpro就是我的辦公專用機,而我目前設備之多我也懶得為每臺設備去編造需求了,努力賺錢,喜歡就買嘛,你老婆難道是因為愛馬仕包包的內袋劃分更加合理才去買的么?
要問為什么我會出掉所有的安卓平板電腦,不如我們來說說安卓平板電腦究竟有哪些優點?除了便宜。
性能上,雖然說現在是性能過剩的年代,但是哪怕是最新的驍龍888也就勉強和A12戰個有來有回,更為常用的驍龍870其實也就是上一代865++的妥協方案。屏幕上,恐怕除了有絕招的三星有自家特供的色彩艷麗的SA面板意外以外,其他的平板顯示效果都難以進入第一梯隊。
(不服跑個分,m1真的是逆天吊打,下面fold2是驍龍865+的SOC,右邊mini6是殘血A15)
內容上,不同于App Store海量內容并且都對iPad不同尺寸做了針對性的適配,安卓平板使用的絕大多數還是手機的app,早年哪些HD版的應用早已不見更新,雖然各大廠商都搞出了些平行世界這樣的大屏應用模式,但是在總體應用深度上還是難以往蘋果項背。
作為移動平臺最大的兩套生態系統,蘋果ios最大的優勢就是封閉的生態帶來的穩定和高效以及海量開發者帶來的應用,同樣,安卓系統最大的優勢同樣來自于其開放的生態帶來的無限可能以及root后對于硬件的更高權限掌控。ios系統更適合“用”,安卓系統更適合“玩”,我想已經是更多極客玩家的共識。
(比如移動端的原神,安卓端天生畫質就要比IOS來的差,另外安卓的不支持原生手柄映射,但是安卓端獨有的云原神也是一個優勢)
說的最為簡單和直白一點,安卓系統上你更方便的使用沒有通過官方或第三方市場提供的“黑應用”,這些應用為什么沒能上架原因五花八門,但是作為用戶用起來是真的好用。雖然ios端同樣可以通過test flight或者越獄實現部分破解,但是效果上還是比安卓端差的太遠了。比如看漫畫的tachiyomi,比如各種聚合的模擬器(天馬,小雞,小馬,愛吾),比如各種張良計的客戶端,比如電報群的雙端不同待遇,比如粉色app和綠色悲傷熊貓。這么一說我越發覺得我越來越不可能離開安卓系統了。
前文我們論證了安卓平臺有我不可放棄的優點,而安卓平板又只是一個大屏幕的手機,那么真正給安卓平板送葬的其實重來都不是ipad,而是折疊屏手機。自打我7000塊買了這臺galaxy fold2作為我的副手機以后,我的其他安卓設備就基本再也沒有點亮過屏幕了。這是我的第一臺折疊屏設備,但是其表現出了遠超出我想象的產品力和完成度,其折疊后的大小和普通手機相仿,300克出頭的重量雖然很重,但基本可以與我上了uag殼的xs max 放在左右口袋里互相平衡,但其展開后7.7英寸5:4比例120hz刷新內屏基本可以滿足我對掌持設備的需求了。可能光看參數很難理解這是多大,我們直接對比一下8.3寸的ipad mini6就可以知道你基本就是把一臺mini塞進了口袋。
(fold2就是一臺能塞進口袋里的運行安卓的ipadmini)
接下來我來簡單展示一下,經過這幾個月的使用,我發現的fold2究竟能做哪些普通安卓手機做起來差強人意的工作。首先,自然是大屏幕打來的影音娛樂體驗,很多人糾結7.7寸屏幕看視頻究竟能大多少?我們對比一下6.6寸的手機和8.3寸的iPad mini,可以看出這塊屏幕的可視范圍還是比想象中來的大的,寬屏帶來的好處還體現在豎屏觀看中,畢竟現在火熱的短視頻都是豎屏題材,看一下B站的豎屏模式和皮皮蝦這樣的短視頻應用,是不是感覺可視面積巨大。大屏幕的好處還體現在漫畫的觀看中,對于傳統翻頁模式的漫畫來說,觀看體驗是直接碾壓普通手機的,直接讓我找回初中在課桌肚里偷看口袋漫畫的回憶。但是對于以韓漫為代表的webtoon長條漫畫,觀看效果就沒那么出色了。
(即便我有一大堆iPad電紙書,但是最近在上面看了最多漫畫的設備還是fold2,無他,輕且隨身)
但是在游戲上,fold2的這個非主流比例屏幕就表現得參差不齊了,優勢的地方在模擬器體驗上,尤其是老街機游戲那些原生3:2的游戲,游玩效果讓人感動,我甚至把整套天馬模擬器塞了進去,反正256gb的空間我也用不完。
(模擬器玩老游戲是特別好,因為老游戲的比例往往都是原生4:3,在這塊5:4的屏幕上效果比起一般的超寬屏手機就要好得多)
串流游戲效果同樣是我玩過的最棒的體驗,作為旗艦機級別的無線網卡和高刷HDR屏幕,通過第三方收費的PSPlay串流PS5游戲時,不僅可以用1080p,60幀,HDR的格式流暢游玩,甚至可以遠程用5g串流,并且支持第三方手柄,這種完美的串流體驗是使用pc,ios或者中低端安卓平板都不曾擁有的,對比旗艦安卓手機其又有一塊大屏幕,我很少用“完美”這個詞作為褒獎用語,但無疑fold2在串流ps5的時候做到了。
但是在游玩原生手游的時候,效果就要有些折扣了,你要說fold2能不能玩王者榮耀或者吃雞,驍龍865+加上12gb內存當然沒問題,但是問題同樣來自這個屏幕比例,對比很多游戲的iPad端是做加法多顯示一部分內容,但安卓端遇到這種屏幕大都做的是減法——也就是兩側少顯示一部分內容,不僅減少了游戲視野,也導致游戲實際內分辨率的降低。這種問題在原神上更為嚴重,本身安卓端畫面就比較低,在fold2上原神的畫質開到最高還是慘不忍睹,索性還有云原神可以作為畫質找補。另外一些原生安卓的游戲在這個分辨率下會出現UI顯示不全,畫面缺失的問題,所以我建議有手機端原生游戲重度需求還是考慮買臺iPad mini6。
(有些沒有內部自適應分辨率的游戲在fold2上根本無法玩,另外fold2的柔性內屏你也不忍心太過暴力的按壓)
不知道我瑣碎的只言片語有沒有解釋清楚為何我放棄了我所有的安卓平板,因為擁有安卓平板的情況下,就意味著你要額外維護一套安卓系統,給應用升級和系統搭建——這些東西在安卓平臺本身就比自動更新的ios端來的 麻煩,我之前也嘗試過堅果R2+tntgo這樣一套系統兩個顯示終端的應用模式,但是還是比較麻煩。只到我開始使用折疊屏手機,我才發現這就是安卓平板的最后掘墓人,在不考慮價格的情況下,它基本上吸收了安卓平板電腦的所有優勢,又規避了絕大多數不不足,再加上放進口袋的便攜性,幾乎實現了智能手機對于卡片相機和mp3播放器一般的降維打擊。
平板電腦未來究竟會成為什么樣?到底是能反攻筆記本電腦成為個人的桌面移動終端,抑或還是被屏幕越來越大的智能手機所取代,我想市場還沒能給出真正的答案。但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折疊屏卷軸屏等柔性屏幕技術的發展,我們也許很快就能見到大屏幕更加便攜更加輕薄的時代,至少在目前三星華為交出的折疊屏方案的答卷完成度就已經非常之高,除了過于高企的價格以及還缺乏那么一點殺手級的應用場景外,小屏幕平板電腦的消亡真的就差那么臨門一腳。
作為我來說,即便我非常喜歡平板電腦這種形態的電子玩具,但倘若出現能夠真正完整吃掉其生態位的老設備或新東西,我也是樂于見到平板電腦真正走向消亡的一天。也許有一天我們能做到一臺終端設備在身邊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并且能夠方便安全的投影到任何一塊身邊的屏幕和輸入設備進行辦公姿態的轉變,這種想象可能已經在各大巨頭的生態中出現了雛形,但距離真正成熟的一天還尚有時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另外,可能有人看到圖里我還有一臺電子墨水屏幕的設備,目前我手里的是墨案inkpad,對于電紙屏設備,我的建議是——不要買,數碼極客圈里有一批人對電紙屏的嗜好非常狂熱,導致很多人有過分的期待和好奇就入手了相關設備,但是就我使用過多臺設備的經歷來說,電子墨水屏幕設備配置低,刷新率慢,功能單一,同時意味著你又要多維護一臺設備,看小說不如手機,看漫畫不如平板,全方位的不足,徹底的拉胯,如果你追求實體書的質感,那么請購買實體書。除非是零元購的簽到產品,否則不要浪費你的血汗錢。
好了,我是許久沒有寫文章感覺有些生疏但是從來沒有放棄買買買的lancet,本文就到這里,我們下次再見吧。
融界6月18日消息,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光大同創提問:董秘你好!貴司碳纖維產品是否應用于國內一線手機廠商折疊屏手機的鉸鏈結構?目前該項目進展如何,客戶其中是否包括小米華為ov等知名品牌。
公司回答表示:公司產品成熟運用于筆記本電腦,同時也逐步拓展碳纖維相關產品至折疊屏手機結構件等其他領域,滿足輕量化需求。具體的項目進展請關注公司于官方信息披露平臺發布的公告。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