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絕大多數的筆記本電腦,出廠都是標配512G固態硬盤。隨著軟件、游戲的更新迭代以及系統長期運行累計產生的文件,電腦的硬盤容量很快就不夠用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都會考慮給電腦的儲存擴容,那么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擴容方案?
我把目前筆記本的儲存拓展方案,大致歸為3大類,大家可以對號入座選擇合適的方案。
第一種,就是近兩年的游戲本主流存儲方案,以雙M.2插槽設計居多,即除去機身本身預裝一塊固態,還會預留一個空的M.2插槽,絕大多數游戲本以及部分拓展性不錯的輕薄本都會采用這種方案。這種情況升級起來是比較方便的,買一塊對應型號、能夠兼容的盤裝上去就OK了。你的電腦具體支持哪些擴展接口,可以自行百度,也可以詢問商家客服,你只需要提供機器的具體型號就可以了。
近兩年筆記本電腦的主流儲存方案
有的厚磚筆記本還會額外在機身內部預留一個2.5寸的SATA硬盤位,可供額外加裝一塊機械硬盤或者SATA固態,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碁的暗影騎士·擎。
宏碁 暗影騎士·擎 2022拆解圖
第二種,大概三四年前的筆記本,由于這段時間正是M.2固態硬盤開始普及到主流消費群體的時期,主流的存儲方案多是“固態+機械”。不過由于那個時候固態硬盤的價格遠沒有現在這么親民,廠商出于成本和價格的考量,一般就只會提供128G或者256G固態硬盤,作為系統和常用軟件的安裝盤,仍會配備機械硬盤來儲存數據。
圖為 8代酷睿+GTX1060配置的小米游戲本
這么小的容量放到現在根本不夠看,用著用著硬盤就滿了。這種情況如果考慮升級的話,我的建議是直接買一塊稍大容量的盤,替換掉原來的小固態。
第三種情況,絕大部分輕薄本,都只有一個M.2插槽,這種情況就只能把原來的盤替換掉。不過我必須提醒你們的是,對于輕薄本來說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硬盤跟機器的兼容問題,這里的兼容并不單指接口或是協議,也包括物理層面的兼容,比如2T以上大容量的硬盤不少都是雙面顆粒的,比1T的版本要厚個幾毫米,輕薄本由于內部空間限制可能塞不進去,這個在升級之前最好去論壇發貼交流一下,畢竟商家客服為了避免麻煩,大概率會回復你最高只支持升級1T的盤。
今年有幾款游戲本也是單M.2的設計,(點名批評戴爾G15、G16,Redmi G Pro i9款),如果你不幸入手了以上機型,也可以按照第三種情況的思路去升級硬盤。
還有一種需求就是“上古時代”的老筆記本,大多都是采用2.5寸機械硬盤的,這種情況你也可以用一塊SATA固態替換掉原來的機械盤,讓它煥發“機生”的第二春。
那么如果需要更換系統盤,可能就會涉及到系統遷移的問題了,如果電腦沒有多余的硬盤位怎么辦?
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硬盤盒,用來把舊系統遷移到新的硬盤里面。如果只打算用一次,買個差不多的就可以,不需要追求特別高的傳輸速度。
有的同學可能會問,我直接用官方鏡像重裝系統不可以嗎?也可以,但我不是特別建議這么做,因為有些品牌的筆記本如果直接重裝的話,可能會丟失出廠自帶的定制驅動,導致一些功能失靈。
借助DiskGenius,就可以把原來硬盤里面的內容直接克隆過去;如果需要重裝系統的話,需要先做好重要文件和資料的備份,然后使用系統的恢復功能,恢復到出廠系統,再進行系統遷移,這樣就有一個裝好原廠系統的新盤了。新盤裝上以后點不亮的話,大概率是硬盤的引導方式不正確,進Bios改一下就可以了。
在確定了升級方案以后,具體選擇什么價位什么性能的盤,還是要以自己的具體需求為準。我把對硬盤性能的需求大致分成三個等級:
①日常辦公、輕度游戲:需求僅限于文檔拷貝、網游例行更新,很少涉及數以G計的大文件。
②輕視頻剪輯、重度游戲:剪輯一些日常的短視頻,免不了經常倒騰一些視頻素材;經常玩各種3A游戲,更新或是裝卸游戲的過程中,總會面對幾十個G的大規模文件寫入。
③專業工作者:專業的視頻剪輯、平面設計工作者,會經常跟上百G的大型素材文件打交道。
其實大部分普通人的需求都僅限于第①類這種程度,使用場景對性能均沒有需求,根本不需要關注硬盤讀寫性能什么的,穩定發熱低就OK了。經歷過機械硬盤向固態硬盤過度那個時代的人都知道,把系統、軟件、游戲裝在固態硬盤上面,使用體驗流暢度完爆機械硬盤。對于這類需求,一塊差不多的入門級固態就能滿足。
再說說第②類需求,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廣大游戲玩家,我相信看這篇文章的大多數都屬于這一類。現在的游戲文件動輒就有幾十G,解壓、安裝、更新游戲的時候,硬盤讀寫性能低的弊端就會顯現出來。
硬盤隨機讀寫性能也是非常影響使用體驗的指標。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PUBG剛火起來那兩年,大家肯定遇到過進游戲比別人慢,或是跳傘以后房子貼圖加載不出來的情況吧?其實這就是硬盤的4k隨機讀寫性能太差導致的。
吃雞跳傘房子加載不出來
當然,上面的例子是機械硬盤,固態硬盤之間的性能差距沒有這么大,如果不是拷貝大文件,或者對4K速度很敏感的話,日常使用是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的,畢竟沒有人會用秒表去掐游戲讀條的時間,所以具體選擇哪款參考一下使用需求和錢包就可以了。
最后再說說專業需求。既然是賺錢恰飯的生產力工具,當然不能馬虎,此類需求最好選擇大廠旗艦產品,性能、穩定性和售后都有保障。
最后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就是硬盤的發熱。制約筆記本電腦性能發揮的,一直都是散熱問題,固態硬盤裝到筆記本上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而很多人選硬盤的時候又容易忽略這一點。發熱最直觀的弊端就是降速,長時間的連續高溫還可能導致主控脫焊等問題。
因此,給筆記本電腦選固態硬盤的時候,不能無腦看紙面性能,一定要考慮散熱的問題。有的機型內部空間充足能夠加裝散熱片、或是預裝了導熱片能夠導熱到金屬D殼,這種就可以考慮溫度稍高點的硬盤,像那些硬盤位沒有良好散熱條件的輕薄本,就老老實實地選發熱低的型號吧。
說了這么多,終于到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推薦時間。
首先推薦幾款PCIe3.0固態,最近幾年的電腦都可以考慮加裝,99%以上的人用不出PCIe3.0和PCIe4.0的差別(沒有人會天天跑DiskMark玩吧?),所以PCIe3.0提供的性能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夠用的。當然近兩年4.0的機器如果對性能沒有特殊要求,就只是當個倉儲盤用,也可以考慮3.0的盤,PCIe都是可以向下兼容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相比4.0相同價格能夠買到更多的容量。
鎧俠 RC20
東芝原廠TLC顆粒,1G獨立緩存。中規中矩的一塊盤,妥妥的六邊形戰士,如果不知道選什么,選它準沒錯。這塊盤經常會有開車價,可以趁低價入手一塊以備不時之需。
金士頓 A2000
中端PCIe3.0固態,性能一般,優點是穩定、發熱低、便宜,非常適合當作筆記本的倉儲盤。
缺點是非原廠顆粒,不過故障率并不高,金士頓的售后也不錯,算是一個可以忽略的缺點。
閃迪至尊高速NVMe
閃迪高速跟西數SN550其實是一塊盤兩個不同的馬甲,二者都是閃迪原廠TLC顆粒,無獨立緩存。盡管性能很一般,新方案還砍了緩外,但這塊盤仍然勝在穩定且發熱極低,完全不用考慮發熱問題,可以直接裸奔,非常適合筆記本加裝。
致態 Ti plus 5000
國產PCIe3.0固態,采用長江儲存原廠TLC顆粒,無緩存設計。4K表現不錯,而且擁有礦老板們認證過的使用壽命,支持個人送保。缺點是在大文件讀寫時會掉速。
然后是當下主流的PCIe4.0固態,目前Intel的12代酷睿和AMD的6000系銳龍處理器都提供直連CPU的PCIe通道,性能發燒友、專業生產力還有不差錢的壕都可以選擇PCIe4.0的硬盤。
三星 980 Pro
三星首款消費級PCIe4.0固態,穩定性很出色,讀寫性能雖說已經不是最強,但依舊是妥妥的標桿級別。對于看中性能的人來說,它是第一梯隊的產品。不過這塊盤發熱有點高,所以只建議硬盤位有良好散熱條件的機型加裝。
SSD硬盤位散熱良好的筆記本
三星980Pro的OEM型號是pm9a1,聯想拯救者系列、惠普暗影精靈系列前兩年都有用過,不過OEM盤只能通過店鋪售后,店鋪售后約等于沒有售后,所以盡管看起來很香,但個人建議謹慎入手OEM盤。
浦科特M10PGN
旗艦級PCIe4.0固態,鎧俠TLC顆粒,性能對標三星980Pro,價格要低一些,最重要是溫控做得相對更好。
西數SN850
西數的旗艦PCIe4.0盤,閃迪TCL顆粒,1G獨立緩存。性能上也是第一梯隊,發熱要比980Pro低一些,其他各項指標互有勝負吧,價優則選。
最后再推薦兩款SATA固態,由于SATA的上限就在那擺著,撐死也就500M/s+,價格與M.2固態相比也沒有優勢,所以只推薦給僅有SATA硬盤位的老電腦升級,新電腦一般都不考慮SATA接口的盤。
英睿達 MX500
頂級SATA固態,鎂光原廠TLC顆粒,256M緩存。固態吧經典吧盤,性能在SATA固態中排名靠前。
鎧俠 TC10
入門級的SATA固態,采用東芝原廠TLC顆粒,無緩存設計。盡管性能一般,但品質還是有保障的,作為一塊入門級固態性價比很高,適合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用戶。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如果對您有幫助的話,可以點贊收藏,也可以分享給小伙伴們,歡迎在文章下方評論區交流,您的關注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我們都知道華碩S400在發布之時就已經奠定了其超高性價比的基因,大多數購買華碩S400的年輕用戶也都本著實惠與性能雙豐收的想法將其納入囊中,雖然華碩S400在其機身搭載了24G固態硬盤配置,但對于很多使用者來講,固態硬盤容量偏低成為了制約了筆記本試用過程中的暢爽感,以至于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選擇速度更快的固態硬盤,而將原配的24G固態硬盤作為緩存盤使用。
手把手教你給華碩S400超極本裝mSATA固態硬盤
近幾年固態硬盤的價格一直在走低,原先動輒上千元的128GB固態硬盤現如今已經白菜價,以三星851 128GB 0通電全高mSATA固態硬盤來看,網友從淘寶入手的價格僅有300出頭。在固態硬盤進入普及時代,網友對機身運行速度的呼聲越來越高,換固態成為了簡單而便捷的樂趣,更可況是華碩S400這樣一臺光鮮亮麗的筆記本,絕對不能讓它輸在起跑線上。
即將開膛破肚的華碩Vivo Book S400超極本(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很多用戶都會問到,為什么很多人不把機械硬盤位固態換成SATA接口固態,而選用mSATA接口的三星851硬盤,其實我們在測試數據上面很容易就能看出差別,測試平臺我們選用目前主流的固態跑分軟件AS SSD Benchmark,用新入手的PM851 128G對比普通SATA固態OCZ vertex4 128G。
三星PM851 128G固態對比OCZ vertex4 128G固態
從上面的測試數據可以看出,雖然PM851與性能級的Vertex4相比,寫入性能是差了很多,但是作為小容量的SSD來說,最具表現的4K讀取性能還是相當不錯的。并且如果作為系統盤放在mSATA位置,再加上主硬盤位置的HHD,整體就會有128G+500G的硬盤容量了。而如果買一個256G放在筆記本的替換掉HHD的話,那容量只剩下256G。這對對于追求性價比的年輕人來講,容量有點捉襟見肘。而且256G 的SSD最具性價比的TLC顆粒三星840EVO 250G售價也高達800RMB。相比之下,犧牲一點點連續寫入性能,加裝一個mSATA的固態無疑是更具性價比。
·華碩S400超極本輕松拆解教程
其實對于大多數電腦小白來講,拆解是最困難的環節,但如果你的電腦是華碩S400的話,在拆解的時候就根本不需要擔心了,因為整個拆解過程非常的輕松,華碩S400在底部一共有十顆螺絲,家里有螺絲刀工具箱即可輕松拆卸,當然相信大多數用戶家里基本上都有這種廉價的螺絲刀套裝。
背面十顆螺絲分布(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大多數人家里都會有的螺絲刀工具(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所有螺絲拆掉之后,將華碩S400后蓋扣開,操作這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因為S400的背板是卡扣設計的。這里拆的時候一定要不用蠻力,慢慢一個一個卡扣的掰開,如果沒有直接可以借助用銀行卡之類的東西。上面是拆開背板之后的S400,可以清楚的看到硬盤和內存所在的位置。
打開華碩S400超極本后內部電路板一覽無余(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仔細觀察大家會發現華碩S400的mSATA接口在硬盤與轉軸之間的角落,但乍一看的話還是很難找到的,因為在硬盤旁邊有一條銀色的排線將mSATA接口擋住。把排線去掉之后,發現有一顆向上凸起的落幕阻擋mSATA SSD的安裝,這個凸起的位置原來是給半高SSD設計的,而如果裝全高SSD的話,向上凸起的螺母會阻礙到安裝。
華碩S400被擋住的mSATA接口(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這個螺母需要用銼刀給他銼平才行(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手頭如果有小銼刀的話利用小銼刀將凸起的螺母進行改造,如果有電磨工具的話更好,注意不要傷到下方的電路板,一定要膽大心細。將這個“釘子戶拔掉”之后我們將入手的PM851 128G固態放進去,由于這款固態硬盤背面有突起的芯片。所以當SSD直接插入到mSATA接口的時候,并非懸空狀態,所以使用的時候也不用擔心由于機身震蕩導致固態硬盤滑落的情況發生。由于華碩S400超極本背板采用塑料材質,即不會產生導電情況,圖中的紅圈處正好起到了固定SSD硬盤的作用,為SSD的運行過程中不會產生晃動,又多了一層穩定性保障。
后蓋上的固定裝置派上了用場(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用雙面膠黏住固定好的三星mSATA接口固態硬盤(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雖然在上下空間內穩固住了固態硬盤,但是安裝之后在水平空間內,還是可以看到一條縫隙,雖然SSD可以100%插入mSATA接口但還是會留有一個2毫米左右的空隙,沒關系,我們可以在PCB板的芯片上面黏貼雙面膠,使之預期牢牢固定住。
·巧妙解決m-sata不能啟動問題
如此我們動手的工作基本上宣告結束,按開機鍵進入到BIOS界面OK完美點亮,在Model Name:列表上可以看到大三星的標志,說明我們的三星PM851 128G已經被識別出來,我們的目的是讓這個SSD做啟動盤,所以進入到Boot引導界面,如果一切都能這么順利的話,那豈不是太簡單了,當我們準備設定PM851 128G為主硬盤時,悲劇的事情發生了。華碩S400超極本竟然不支持從mSATA啟動,這讓本人如何是好,難道之前做的所有工作都要前功盡棄了嗎?作為首席技術男,這點問題還是難不倒我的。
可以看到三星固態硬盤已經在BIOS中顯示(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但悲劇的是華碩S400不支持mSATA啟動(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首先在HHD里面做一個引導,引導去mSATA接口的SSD啟動即可,這樣就沒必要看BIOS支不支持mSATA啟動了,考慮到又要弄引導分區,寫引導表要用一大堆軟件什么的,后來干脆用了個最簡單的方法,用原裝的win8系統碟裝一次系統,裝系統的過程程序就會將上面復雜的過程自動幫你完成了。而且本人持有的可是正版的OEM Windows 8系統,為微軟正版事業可是做了不小的貢獻。
進入bios把Launch設成Enabled(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Secure Boot Control設成Disabled(圖片來自百度貼吧)
從網上下載一個Daemon,利用Daemontools打開鏡像,再把鏡像里面所有的內容復制到做好UEFI啟動的U盤里面即可,操作完畢之后重啟筆記本,進入bios把Launch設成Enabled。再把Secure Boot Control設成Disabled。之后就可以在啟動項那里選擇UEFI模式的U盤啟動了。后面想必不用我介紹大家都知道怎么操作了。是的就是這么簡單。給華碩S400裝固態硬盤,相信你看完本篇文章也可以輕松操作。
給手上的老本升級SSD固態硬盤,是一個最直接、也最省錢的提升使用體驗的方法,這篇文章就教大家如何自己進行升級改造。
王冬奇
多朋友還在用著以前的筆記本電腦,有的朋友購買的二手的筆記本電腦,那么放到現在來看,筆記本電腦運行的速度慢了不少,有的開機時間就要一兩分鐘,那么有什么方法能夠改善這些老伙計,讓他們繼續發揮余熱呢?首選就是添加固態硬盤。
自從Intel公司一家獨大以來,電腦的CPU速度和性能就像擠牙膏似的,Intel牙膏廠的名聲不是白來的,三代四代的i5,甚至i3,運行現在的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都不是問題,瓶頸出在硬盤上,舊的筆記本電腦大部分用的都是老式的機械硬盤,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壞道的產生,性能下降嚴重。添加或者更換一款固態硬盤是件非常必要的事。
老筆記本按照固態硬盤,首選要看接口,是SATA接口還是msata接口,接口速率是2.0還是3.0?目前3.0的SATA接口都不能完全匹配固態硬盤的速度,更不要說是2.0了。
其次,要看更換硬盤的難易程度,像有的機子,比如聯想和Dell的,拆卸就相對容易,HP的拆裝就相對不是那么簡單,日系臺系的機子看個體,有的好拆,有的難拆。這個還要匹配自己的動手能力,真自己沒把握的話,找到家大的筆記本維修點,給個30塊錢,啥事都給辦的妥妥的。
那么來看個人認為適合筆記本加裝的固態硬盤:
SATA接口:
1、三星
適合不差錢,跟老機子有感情不愿意換機子的主。三星的性能沒的說,不過也是太貴了!250g的都快趕上別人家480g的價格了。
2、東芝
東芝的特弱200算是一線固態里性價比比較高的了,實際性能也還是不錯的。東芝原廠的主控,原廠的存儲芯片,質量方面還是信得過的。
3、鎂光
鎂光作為內存的原產大廠,他的產品質量也還是不錯的。
因為作為SATA接口的硬盤,是更換原先電腦中的機械硬盤,能夠在預算范圍內的,還是盡量選擇好一點的品牌和產品。
msata接口比較尷尬,部分是SATA2.0,3.0的不多,而且同等容量的價格比SATA接口的貴好多。
1、還是三星,固態硬盤繞不開三星
這個看看就好了,我是舍不得下這個手的
2、朗科
朗科是我在msata中的無奈之選,有緩存,用的是白片,看運氣。有時候能拿到馬牌的主控,鎂光的芯片的產品。價格還好,今天比我買的時候又少了20,質保兩年。夠老伙計在干個兩年了!
用msata接口的,盡量只裝系統軟件,數據還是小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