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好,今天小編來和大家分享下關于編曲設備的那些事兒。
對于編曲人來說,擁有一臺得力的電腦主機,可以在編曲工作中事倍功半,大大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消耗,今天我就來和大家分享下做編曲電腦主機需要什么配置。
首先,編曲是一項體力和腦力相結合的工作,職業的編曲人通常業務很多,所以節約時間是最好的方法,講到節約時間的方法,那就得需要主機給力了。
配置推薦:首先要從“舍”和“得”去考慮。1、現在編曲軟音源的使用率非常高,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大的硬盤。
2、編曲時加載音色通常比較大,想要加載的快,我們需要一個不錯的處理器。
3、編曲通常會使用到不同的音色,軌道特別多,這里我們需要一個較大的物理運行內存。
4、編曲通常是一個長時間連續工作的過程,需要對主機電源特別穩才行。
5、編曲將的是效率,為了進一步節約時間,我們需要一個最少120G的固態硬盤。
所以,綜上所述,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個簡單經濟的編曲工作方案。
硬盤,希捷的就可以,3TB一個的,需要兩塊,某寶上有專門賣音色硬盤的,買來就用,省去了安裝大量音源的時間。
cpu,最少I5起步,越高越好。
主板,建議華碩Z270,當然越高級的越好。
內存條,DDR3的8G一根,需要兩根,也就是說,運行內存最少得16G,省的以后升級浪費。
固態硬盤,三星的最少120G起步,能夠大幅提升開機和工程文件打開的速度。
這里說的這些配置,是我們想要編曲最少要達到的配置,像其他周邊的,比如顯示器,桌子,這些根據自己的要求選擇即可。
音樂首選Mac,任何一款在售的Macbook Pro系列,iMac系列都可以勝任音樂制作。具體配置可以參考:i5以上處理器,8GB及以上內存,256GB以上機內硬盤。
做音樂的電腦,配置只是一方面,我更在意的是——可靠,省心,免打擾。
現場錄音不能重來,一旦掉鏈子便是事故。當你正在構思一個創意時,電腦突然蹦出來一個彈窗廣告把你的思路打斷了……這些,都是在做音樂時不愿意碰到的。
也許被你發現了,有許多音樂人、設計師都在用Mac,蘋果工作站幾乎是專業錄音棚的標配。
對于想在電腦方面省點心,專注創作的人而言,我認為Mac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1.給音樂制作想用PC的幾條建議
經過多年的發展,Mac越來越簡單,讓沒什么基礎的人也容易上手。Windows也許更適合動手能力強,愛折騰的專家用戶。
如果你使用Windows做音樂,這里也有一些建議:
使用最新的操作系統,新系統更可靠,音頻引擎也更好,目前是Windows 10。
拿一臺PC專門當工作站,只運行音樂制作相關的軟件。除了少數幾個不得不用的辦公軟件,其余無關的程序,游戲,盡量不要裝,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穩定性,也能減少被廣告打擾的概率。
如果打算新購PC電腦,我更推薦你購買服務器或工作站機型,它們比消費類電腦更可靠。
如果是組裝PC電腦,推薦使用英特爾處理器而不要用AMD,主板推薦用技嘉(GIGABYTE)的高端系列,電源方面也要舍得花錢。
2.為什么眾多音樂制作人選擇Mac
為什么說Mac比PC更適合做音樂,Mac在操作系統層面就已經更勝一籌。
Mac有自己的一套音頻引擎——Core Audio,從系統層為音頻和MIDI設備提供了更好的支持,這一引擎現在也被沿用到iOS設備上。
而Windows和音頻設備協同工作,需要借助第三方音頻驅動(ASIO)來實現,相比Mac從系統層面支持,在延遲,性能,支持的功能等方面,降低了至少一個級別。
由于Mac從系統層面對音頻方面提供了更好的支持,使得音頻廠商在開發音頻設備和軟件也更加的靈活。有不少音頻接口,MIDI控制器在Mac系統下無需驅動,即插即用。
例如Core Audio不僅音頻應用帶了高性能,更低的延遲,還能做一些Windows所不擅長的事情,例如對網絡MIDI和藍牙MIDI設備支持,AVB網絡音頻的支持等。
主流的音樂制作軟件都支持Mac,不支持的也在積極開發Mac版,例如FL STUDIO。蘋果公司的Logic Pro X這款神級別的DAW只支持Mac。
3.音樂制作選擇Mac的好處
不同操作系統下聲音是有差別的,有機會你可以親自測試一下。
早在幾年前,我和幾位音樂人一起做過盲聽測試,在同一套音頻系統下,同一臺電腦,僅僅只是操作系統的不同,導致回放的聲音能夠聽到明顯的差別,Mac系統回放的聲音,在解析度等方面,要好過Windows系統,一耳朵就能聽出來。
雖然這一點點差別并不能決定你音樂作品的成敗,但對于聲音工作者而言,哪怕是一點點提升都是要竭力爭取的。
這一點點細微差別,在音樂制作中有什么意義呢?聽得更清楚,你從聲音中獲得的信息就更多了,每一步操作就更精準,發揮空間也會更大。
我們又做了另一組測試,在Widnows下完成的混音作品拿到Mac上聽,還可以發現一些毛病,或者叫可改進的空間。
但如果是在Mac下完成的作品,再拿到Windows系統下聽,則聽不到改進的空間。因為Windows的聲音引擎素質沒有Mac那么高。因此,更出色的音質也是Mac比PC更適合做音樂的一大優勢。
4.音樂制作怎樣為做音樂選購Mac
任何一款在售的Macbook Pro系列,iMac系列都可以勝任音樂制作。具體配置可以參考:i5以上處理器,8GB及以上內存,256GB以上機內硬盤。
一臺Mac通常都可以用4-5年,是否需要選擇更高配置,完全取決于你的預算以及這臺電腦是否同時兼顧其他用途,如果還要做一些視頻渲染,可能要考慮更高一檔的配置。
關于硬盤容量,就我個人經驗而言,機內硬盤256GB SSD硬盤基本上夠用了。硬盤理論上當然是越大越好,但升級硬盤價格也會更高。
對于有些人(比如我)來說,即使升級到最高,可能也不夠,其他資料我平時存放在一個12TB的磁盤陣列上,我也會定期把MacBook上的文件轉存到磁盤陣列中。
至于是選擇臺式機還是筆記本,則取決于你的應用場景。如果是在工作室固定使用的,臺式機可能更好。而筆記本的移動性更好,方便在各種環境下使用。
第一臺Mac我更建議選擇筆記本。許多在工作室使用臺式機的制作人,也都會有一臺MacBook方便外出,或者干點別的事情。
其他軟件兼容性方面,Mac的一套辦公軟件比微軟的Office更易用并且,大部分常用軟件都有Mac版本,萬一碰到搞不定的,還有虛擬機,在虛擬機里裝一個Windows,隨用隨開。
Mac容易上手嗎?這個可以參考一下你玩iPhone,iPad的體驗,或者問問你身邊使用Mac系統的Mac用戶。我只想說,一旦上手,愛不釋手。
如果一定要說Mac有什么不足,那就是價格略高。若是從使用Mac所帶來的效率提升,省心程度等方面來說,我覺得已經值回這份錢了。
作者:ETHOS壹思音樂留學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283720 出處:bilibili
位5千檔。入門級設計師專用主機品鑒
今天搞的一臺設計師專用入門級主機,配置發上來,大家參考評論下
首先我們看下最終配置,我也會在下邊寫上硬件的選擇和觀點。
整機造價:5千多一丟丟
這是根據用戶之前已經配置過的一臺主機經過調整之后的方案,用戶原來配置是:
首先CPU I7-8700,基礎頻率3.2GHz,六核十二線程,足夠應付平時的辦公、游戲、設計需求。目前主流選擇應該是9代的9700F和9700這兩個型號。
I7-9700F,基礎頻率3.6GHz,八核八線程,比8700主頻提升0.4,核心多了兩個,但是沒有了核心集顯以及超線程功能。
I7-9700跟9700F基本參數一樣,多了核心集顯。
電腦硬件買新不買舊,但是根據用戶提供的在用方案,以及考慮多線程對設計方面的加成,當然在預算上I7-8700也比9700要低個200多塊,最終選擇依舊了采用I7-8700。
散熱方面,這個級別處理器平時搭配四熱管的散熱器居多,雖說往低的看也有能用的品牌型號,但是差價不大,不如選用更高點的,比如超頻三 東海X4 X5。
在這個方案里依舊按照用戶在用的選擇,ID-Cooling的120一體式水冷加強水泵版,在這里曾推薦使用ID-Cooling的240一體式水冷,差價很小,并且溫度壓制更強勁,這幾款散熱器都足以壓制I7-8700的溫度,我們由用戶決定。
考慮到實際需要以及預算的控制,內存我們采用了金士頓的16G 2400頻率的單條普條內存,一臺主機的內存當然是越大越好,內存頻率越高越好,唯一限制選擇內存定位的就是預算以及實際需求,不需要那么大的內存,我們裝上也是擺設,并且增加預算開支。
至于在內存的選擇上,是選擇雙通道還是單通道,對于設計專用的電腦雙通道會更好,依舊考慮預算的前提下再做選擇,通常雙通道內存價格要高一點,根據經驗考慮整機的搭配以及處理器平臺的不同,能單條盡量單條,這是一個多年搞機經驗的忠告。
固態的選擇:現在的固態品牌、型號、種類太繁雜了,推薦優先選擇大品牌,不要在這個極其重要的配件上邊節省那一點點的開支。這個方案里,固態用上高速NVME M.2的固態會更合適,依舊是按照用戶選擇,金士頓120G普通固態,但是因為主板 有支持兩種模式的M.2接口,考慮走線美觀我采用了金士頓普通120G。
數據存儲盤:希捷2T普通機械硬盤,隨著科技發展,經濟進步,用戶需求的上升,臺式機普通機械硬盤價位一再拉低,需求一再下降,目前臺式機普通盤1T容量也就300來塊,而2T容量差價也就高幾十塊,對于普通盤時代已經過去了,平時裝機,能用固態推薦還是使用固態硬盤,無論使用速度還是體驗都是質的提升。
接下來是主板的選定:用戶在用的是華碩的Z370M-PLUS這款370芯片的中板,考慮到整機預算、配置搭配,以及預算的控制,我們把主板選擇降低一級的B360M PLUS GAMING S這款型號,這兩款主板無論用哪一個對整機的性能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整
體考慮選擇用B360M。
顯卡選擇:這個毋庸置疑,設計師專用,當然選擇專業圖形卡,因為工作內容的實際需要并沒有那么高,主要考慮對圖片、視頻的處理,P620足夠滿足用戶需要,并且在用機器也能很輕松滿足用戶,依舊就定位入門級專業圖形卡--麗臺P620 2G。
需要注意的是麗臺P620顯卡顯示輸出接口為4個mini DP接口, 實際使用時要另購顯示輸出轉接線的。
對于設計專用主機,如果對顯卡用不到專業級別的,可以采用ATI的RX580 RX590這兩款型號,性價比很高,滿足設計制作的同時還可以兼顧游戲需要,大部分游戲都可以完美運作。比如:訊景RX580 8G 2048SP/訊景RX590 8G。
機箱選擇:一臺主機里邊影響我們視覺,影響整機散熱,影響平臺是否能穩定搭建--機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預算,主機散熱來決定。這個方案里我們把主機的預算留了100多塊錢,外觀方面用戶沒要求,那我們就考慮首先板材堅固,平臺安裝沒有問題,水冷散熱器位置以及整機散熱通風,綜合決定選擇動力火車的ES300豪華版。
這款機箱支持前面板240水冷,頂部240水冷(窄條內存),后窗120水冷,寬體結構,對于水冷安裝以及背部走線都可以很好支持,100多的價位并不耽誤整機的配置定位,簡潔的面板自帶一條RGB燈條,玻璃側窗讓內部配件一覽無余,低調中帶一點酷炫, 也算中規中矩,對得起這個價位和整機定位。
電源同樣我們采用了長城的額定500W,型號是智控600ZN,定位比在用型號略高,價格差不多,智能溫控0噪音是這款電源的一大亮點, 一線品牌的品質,額定500W的功率也可以保證機子 穩穩 運作。
整機預算5千多 相對來說很合適的搭配
放上整機圖,歡迎各位道友討論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