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1日,OPPO Pad 2和OPPO Find X6系列一同發布:天璣9000、11.61英寸2.8K的7:5 LCD屏幕、杜比四揚聲器、9510mAh電池+67W快充。
終于!終于!終于又有真正的國產旗艦安卓平板發布了!
這兩年,小而美的微信和各種APP都“成長”成什么樣了。重度安卓平板用戶,確實需要一臺性能超越驍龍870一截的新品。
光羽金、星云灰配色,552g重,6.54mm厚(258.03x189.41x6.54mm)
天璣9000,LPDDR5內存+UFS 3.1閃存
11.61英寸144Hz LCD屏幕,罕見的7:5比例,2800x2000,296ppi
峰值亮度500尼特,對比度1400:1,Delta E<2,144Hz觸控采樣率,2.5D玻璃
9510mAh電池+67W快充
前置800W,103.4度廣角,F2.28。后置1300W,F2.2
對稱四揚聲器,總共8.04cc音腔,杜比全景聲+杜比視界
8+256版2999元,12+256版3399元,12+512版3999元
OPPO Pad 2與智能觸控鍵盤、OPPO Pencil包裝↑
極簡包裝與熟悉的67W A口快充頭↑
OPPO Pad 2有光羽金、星云灰2種配色,因為是極為少數專為橫屏使用而設計的平板,加上特殊的相機設計,背面辨識度直接拉爆。
背面是interesting的星軌磨砂工藝。光線下,背面都是從相機放射出去的一圈圈同心圓,實際紋路極淺,幾乎摸不出來。
工業設計上,個人覺得就兩個小遺憾:1. 揚聲器邊緣的倒角還不夠大,揚聲器邊緣稍稍有些刮手。2. 機身竟然薄到C口沒居中,它真的,我哭死。其余有很多值得友商那啥的地方:
全對稱式的杜比四揚聲器,全都靠中間放置,橫握沒那么容易擋住,而且不會影響側邊的手感,妙啊。
頂邊(橫置時)為了做手寫筆的無線充電區,做了一段削平處理,再加上相機可以作為辨位物,隨便一抓都能辨別平板的方向。
拋去見仁見智的設計美學,OPPO Pad 2的質感,在平板里(包括iPad)絕對是鶴立雞群的存在。
全金屬一體化機身、圓弧中框、一整圈的注塑天線、2.5D玻璃,讓我想起了9年前的iPhone 6,我愿稱之為“棱角當道下的圓滑異類”!!!
不開玩笑,OPPO Pad 2的手感真TM的好!!!不頂手心的平板,我是穿越了嗎?今夕是何年???直邊中框都是什么臭魚爛蝦!!!
紫色的是iPad Air 5國行頂配↓
紫色的是iPad Air 5國行頂配↑
除了中框,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輕薄感”。
552g的體重,6.54mm的厚度其實不算非常頂,但這塊超寬的屏幕,連我們這些閱機無數的深圳灣一號業主都沒見過,讓OPPO Pad 2 拿上手會有種薄得不真實的感覺。
OPPO Pad 2真的很適合作為線下機(非貶義的那種),親自拿起它的那一刻,一種超越蘋果和三星的高級感,真的在沖擊你的錢包。
OPPO Pad 2的屏幕規格比較特殊:11.61英寸144Hz LCD屏幕,首創7:5比例,2800x2000,296ppi。是30/60/90/120/144Hz五檔刷新率,峰值亮度500尼特,對比度1400:1,Delta E<2,144Hz觸控采樣率,2.5D玻璃蓋板。避開了415-455nm的藍光,有萊茵低藍光認證。
OPPO Pad 2屏幕顯微圖↑
無頻閃,全局DC調光!標準sRGB排列!LCD永不為奴!
不打折的296ppi,比之前的同級產品更精細。冷知識:iPad Pro和iPad Air都是264ppi,“小屏幕”的iPad mini 系列才是326ppi。
愛搞機祖傳100尼特亮度測試(所有機型的色偏都會大于廠家標稱值)↑
OPPO Pad 2實測亮度比前代高半個檔位,中心最高亮度516尼特,此時四角亮度457/464/ 500/469尼特,均勻性和可視角度中規中矩。
OPPO Pad 2的色準表現,在平板當中可圈可點。這塊最高亮度下的平均色偏小于2的屏幕,在我們常用的100尼特亮度測試下,自然模式平均色偏2.8,最大4.9,極值遠遠小于前代。這一代新增的專業真實模式,對應P3色域,平均色偏3.7。
這塊屏幕最突出的,其實是低亮度表現。2048級亮度調節中,給30尼特以下留了418個等級。最低亮度甚至可以壓到“黑燈看也會覺得偏暗”的級別,且不會有OLED低亮度抹布屏的問題,LCD永不為奴!(雖然黑場和可視角度,確實是不如OLED)。
性能方面, OPPO Pad 2是天璣9000搭配LPDDR5內存+UFS 3.1閃存,這是當今CPU性能最強的安卓平板方案,沒有之一。
在它們之后的,是驍龍8 Gen 1的三星Galaxy Tab S8系列,而后是天璣8100的榮耀平板V8 Pro,然后就是一大票驍龍870平板。
OPPO Pad 2的實際性能輸出沒有懸念——強驍龍870整整兩代(畢竟驍龍865/870都已經有2、3年“高齡”了,但驍龍888和驍龍8 Gen 1又熱辣辣的)。CPU、GPU、閃存讀寫性能,全都大幅拋離驍龍870的前代和友商,車尾燈都看不到。現在除了蘋果家的A15、M1、M2,根本沒有對手。
憑借平板的身形,OPPO Pad 2刷新了我們數據庫的天璣9000穩定性紀錄。
26度室溫,200尼特屏幕亮度,非性能模式,烤了近20分鐘的3DMark Wild Lif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87.8%;Wild Life Extreme Ulimited測試,穩定度92.2%。
但天璣9000畢竟也是CPU/GPU單烤都能破10W的SoC,平板的身形也沒能完全壓制它。
實際使用中,安裝大型APP或跑游戲時,SoC熱得還是挺快的,烤機時最高溫度也超過45度。但OPPO放置SoC的位置很聰明,SoC和充電IC都放在攝像頭右側(橫放時)。無論是游戲還是充電,無論是橫握/豎握,雙手都摸不到熱源。
續航方面,OPPO Pad 2是9510mAh電池拖動天璣9000+面積最大的11.61英寸屏幕。200尼特屏幕亮度,經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1小時的Wi-Fi沖浪,共2.5小時的續航測試后,剩余電量78%。
OPPO Pad 2續航明顯優于前代和小米平板5 Pro,而聯發科G99的Redmi Pad和A15 Max-Q的iPad mini 6就更不用提了。其實更應該對比的是iPad Pro 11英寸和12.9英寸版,然而之前偷懶沒測,只能以后有空再補了……
對于大屏幕的平板,200尼特的亮度是明顯偏高的,如果是常用的100到120尼特亮度,續航時長還會提升一截。只要不是一直懟游戲,續航都相當夠用。
充電方面,OPPO Pad 2是9510mAh電池+67W快充。峰值功率57.5W,能波動維持到5分鐘之后。
1%到100%充電耗時1小時8分,30分鐘可以充入58%的電量,表現OK。速度和S23 Ultra(45W)接近,比iPhone 14 Pro Max快。一臺平板的充電速度,和萬元級國際旗艦手機差不多,這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買平板就是買屏幕、性能和揚聲器。而買高端平板就是再加上配件、系統和多端協同。
OPPO Pad 2很大一部分特色,都是因為這塊“面積最大的11.61英寸屏幕”。即便是閱機無數的我們,也是第一次用7:5屏幕的設備(真的很難不聯想起,屏幕比例同樣不按套路出牌的Find N/N2)。
眾所周知,越接近正方形(1:1),四邊形的面積越大。OPPO Pad 2雖然數值上是11.61英寸,但7:5的比例,導致它的實際面積比16:10的同尺寸屏幕還大了10%。
我們把常見的幾個屏幕比例,按OPPO Pad 2(7:5)長邊轉換一下:
常見手機,19:9到21:9,即7 : 3.3
正常iPad,4:3,即7 : 5.3
iPad mini 6,3:2,即7 : 4.7
絕大部分安卓平板,16:10,即7 : 4.4
A4紙,1.414:1,即7 : 4.95
OPPO Pad 2的屏幕比例,明顯為了貼近A4紙的比例而設計的。直接效果就是,OPPO Pad 2真的很適合用來看掃描版的PDF電子書,真的是“嚴絲合縫”,用來看書真的很hi像書。
論實用面積,類方形屏幕在看視頻場景其實是最吃虧的(實際最合適的當然是18:9甚至21:9的屏幕),但如果你是學習或生產力用途,就另當別論了。
上下分屏,下方還能有接近方形的可用區域↑
7:5屏幕,就是在同樣長度的機身里,送你額外寬度的畫面。
除了豎握時可以多顯示幾列文字或其他內容,橫向分屏時也能多顯示幾行內容,而豎向分屏時可以讓上下APP都能有更寬的顯示面積(上面看視頻/網課,下面做筆記)。當然,游戲時也會有不一樣的視野。
講道理,比起滿街跑的16:10,OPPO Pad 2的7:5屏幕,確實更實用。
OPPO Pad 2的官方結構圖↑
簡單說說周邊配置與體驗:
人臉識別:前置攝像頭視野是真的廣,無論持握方向都是秒解鎖,甚至不開燈也有不錯的解鎖速度。但橫置平放桌面時就無解了,如果有平放桌面玩平板的習慣,建議平時反過來放平板(讓有攝像頭的上邊框在下面),這樣就能不拿起平板照樣解鎖,此時電源鍵和音量鍵都在右下側,還方便操作。
8.04cc音腔的杜比四揚聲器:音量巨大,大音量下的后蓋共振控制較好(雖然還是振)。音質就不用說了,這級別的平板,高音甜、中音準都是基操,就沒有音質一般的(iPad Air除外)
天璣9000和ColorOS 13.1系統(Android 13)的搭配,好多年沒在安卓平板上體驗到旗艦手機那樣的流暢感了,我都差點感動哭了(真沒哭)。
除了CPU性能,12G內存也對流暢度有明顯的加成。
這2年,系統和APP的內存需求已經高了一大截:6GB內存的設備,就真的基本只能跑微信了,8GB內存也開始“手頭很緊”,多開幾個APP就得清前面的后臺了。要搞生產力,12GB內存現在真的是剛需。
以OPPO Pad 2現版本固件為例(13.1.0.111),開機剩余內存7GB左右,微信開個文章就剩6GB了,移動版的Chrome也是內存毀滅機,狐猴瀏覽器裝暴力猴之后,打開B站主頁和熱男頁面就能吃500M內存,單個視頻頁也能吃500M。
其余的APP反倒胃口不算大,同時打開微信、酷安、小紅書、淘寶、B站HD版、騰訊視頻、網抑云、狐猴瀏覽器,OPPO Pad 2還能有3GB以上的內存剩余。不過,真要替電腦辦公,飛書/釘釘要開吧,Chrome也不可能只有3個頁面吧……
在系統功能上,OPPO Pad 2主打的是無感的手機互聯體驗,這一部分的詳情可以看熱男的視頻,這里省流一下就是O式“軟總線”:
ColorOS 13.1以上的手機和平板(Find X6系列和OPPO Pad 2首發),只要登陸同一個賬號就能自動連接并共享通訊,平板可以自動連上手機的5G網絡、電話短信和推送(宣稱比用熱點省電30%),可以做到雙路通話(同時接主副卡的電話)。OPPO Pad 2的系統,是有電話和短信APP的,Surprise!
OPPO瀏覽器、OPPO視頻等應用及優酷、WPS等第三方應用可以在手機和平板間自動接力
粘貼板雙向同步、手機連入Wi-Fi后平板自動接入Wi-Fi(即便平板沒有輸入過密碼)、手機平板鏡像等
其余功能就和折疊屏Find N2非常接近,有dock欄,有雙指下滑快速分屏、四指捏合自由浮窗等N種分屏和小窗的觸發方式、分屏時可自動識別只截單邊畫面等功能。
除了邊框太窄導致時常誤觸(邊框太窄真是煩惱了,王菲臉.jpg)等小問題,系統現在完成度挺高,已經超越絕大部分友商競品了。
但個人對它的期待還挺高的(希望它能代替筆記本輕度辦公),工程師看到的話,可以考慮一下這些功能/改進:
解除系統單個浮窗的數目限制,甚至完全放開窗口大小限制,加入豎向分屏和抬手亮
讓強制鎖定的APP數目可以超過6個、讓后臺駐留策略激進一點、鍵盤組合快捷鍵開放自定義
新OPPO Pencil,現在是2ms最低延遲,240Hz采樣率+4096級壓感+0到60度側鋒書寫,功能規格沒毛病。
連接筆后,屏幕會自動切換成120Hz自適應,觸發力度不大,出水壓力只有5g,有氣無力也能寫字。但畢竟不是繪畫up,我們就不多嗶嗶了。
OPPO Pad 2智能觸控鍵盤,省流就是我們現在最推薦購買的原廠平板鍵盤蓋,沒有之一。
除了沒鍵盤背光有點可惜,其余都相當滿意。同時,再次重申我們對鍵盤蓋的看法——沒有觸控板的鍵盤蓋都是沒有靈魂的!
磁吸背蓋+觸點連接,120度固定仰角,邊緣有大弧度不咯手,鍵盤翻到背面自動斷鏈不會誤觸(廢話),觸控板和按鍵都能喚醒屏幕。鍵盤有音量、亮度、鎖屏、截圖、禁用觸控板、返回/主頁等快捷鍵。
OPPO Pad 2的觸控板,81.3x43mm,面積不算大,全局可按壓,按壓力度適中,無虛位。主要加分項是兩個:
雖然果里果氣,但光標、自動吸附和跟隨動畫,確實是極為細膩舒服。說句難聽點的,大部分win筆記本的觸控板都做不到這個水平。
觸控板手勢支持足夠多:有雙指縮放、四指捏合把APP變成浮窗、三指輕點返回上一級、三指上滑返回桌面、三指左右滑動切換前后的應用(如果動畫流暢和再細膩點就更好了) 、三指上滑停留進多任務、三指下滑截圖。
筆記本形態下,觸控板不比抬手點屏幕方便千百倍?有更直覺的觸控板手勢,就不別著手指去按快捷鍵了。
裝個狐猴瀏覽器,油猴/暴力猴這些日常插件一裝,配上觸控板和鍵盤,四舍五入就是PC級瀏覽器體驗了。
而且講道理,OPPO Pad 2這一套,比arm+win的“小米筆記本12.4二合一”跑chrome要流暢一大截。
2023年3月這個時間節點,OPPO Pad 2的地位是獨一份的,這是有沒有得選的問題:
正式對標的三星Galaxy Tab S8/S8+/S8 Ultra,在用熱辣辣的驍龍8 Gen 1
麒麟9000的華為MatePad Pro 12.6英寸,已經是快2年前的產品了,性能弱1.5個檔位,但價格依然很“堅挺”
iPad Air?拜托,60Hz屏幕的M1,看了都心痛
簡略對比:
OPPO Pad 2,天璣9000,11.61英寸144Hz LCD屏幕,552g重,258.03x189.41x6.54mm,9510mAh電池+67W快充。8+256版2999元,12+256版3399元,12+512版3999元
三星Galaxy Tab S8+,驍龍8 Gen 1,12.4英寸2800x1752的OLED屏幕,567g重,285x185x5.7mm,10090mAh電池+45W快充。8+128版6399元起。優點是支持TF卡拓展,且有5G版(貴1000就是了)
三星Galaxy Tab S8,驍龍8 Gen 1,11英寸2560x1600的LCD屏幕,503g重,253.8x165.3x6.3mm,8000mAh電池,現在官網8+128版4269元,8+256版4569元。
iPad Air 5,強無敵的蘋果M1,10.9英寸60Hz屏幕。461g重,247.6×178.5×6.1mm,461g重,7730mAh電池,橫屏式雙揚。8+64版4399元,8+256版5599元(要是沒有蘋果,大家真的很難在科技圈憶苦思甜)
120Hz屏幕的iPad Pro,要6399(8+128),11英寸2388x1668的LCD,重量和尺寸和Air5接近。但這定價,可以讓你的2018款iPad Pro突然就不卡了
12.9英寸版iPad Pro,是280.6×214.9×6.4mm,682g,老的M1款也要8499元起(8+128)
退幾步,就是榮耀平板V8 Pro,天璣8100,12.1英寸144Hz 2560x1600的LCD,10050mAh電池+35W快充。8+128版2599元,8+256版2899元,12+256版3299元
另外,還有同一天發布的聯想拯救者900 14.5,它也是天璣9000,但14.5英寸的3K屏幕和740g的體重,定位完全不同(僅次于14.6英寸屏的三星Galaxy Tab S8 Ultra)
而預計是驍龍8+的小米平板6 Pro,詳細規格暫時未知,預計4月中下旬發布。
OPPO Pad 2,有天璣9000和12GB內存基本解決流暢度問題,有精致做工、圓潤舒服的中框和真對稱的杜比四揚聲器,續航和充電都很夠用。“仿A4紙”的11.61英寸2.8K 7:5的LCD屏幕,確實適合看書/上網沖浪/碼字等場景,而且帶觸控板的鍵盤蓋也相當實用。
雖然還有不少希望加入的系統功能,但我依然愿稱之為“iPad Air高級平替”。
不裝,攤牌了。雖然現在只是3月,但我覺得可以提前給它一個名分:OPPO Pad 2就是我今年最喜歡的平板,希望小米平板6 Pro能給我一個打臉的機會。
天晚上大家期待已久的redmi Note11T系列就要和我們見面了,相關的配置規格大家應該已經比較熟悉,就簡單再回顧一下。
Redmi Note11T Pro+:
采用6.6英寸FHD+ LCD屏幕,支持144Hz 7擋自適應高刷和全程DC調光,這回屏幕的素質應該還是不錯的。搭載了目前安卓陣營表現優秀的天璣8100芯片,還會配有512GB超大容量版本,沒有說12GB內存的話,頂配應該8+512GB了,可以說是釘子戶專屬了。
后置6400萬像素主攝(三星GW1)。電池容量4500mAh,配備了澎湃P1芯片,支持120W超級快充。其他該有的也都有了,像極為先進的3.5mm耳機孔、NFC、紅外、雙揚等等,可以說是一款十分均衡的走量水桶機了。
外觀設計方面,雖然還是爛大街的左上角矩陣模組,但顏值也比老大哥K50好看,會更加協調一點。不過有點可惜的是,為了控制成本和重量,還是大塑料機身。
同時新機也將和阿童木進行聯名,機身后蓋印有阿童木的頭像圖案,采用了鉑金浮雕工藝,軟件方面還有相關的定制主題。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看過阿童木,看過的應該都暴露年齡了吧。
同時為了針對618活動,redmi K50也進行了促銷降價,立省200元,起售價為2199元(8+128GB)。今天晚上7點發布會,大家會去看冰冰嗎?
除了Reno 8系列,昨天綠廠還發布了自家的第二款平板OPPO Pad Air,定位千元檔市場。
新機采用10.36英寸2K LCD屏幕,分辨率為2000*1200,不支持高刷新率,四邊等寬。搭載驍龍680處理器,配備UFS 2.2+LPDDR4X。前置500萬像素,后置800萬像素單攝。
電池容量7100mAh,支持18W快充。機身厚度6.94mm,重量440克,配備了四揚聲器。霧灰、星銀兩種配色,機身背部采用了拼接設計,左半部分采用了豎形的沙丘紋理。
4+64GB首發價為1089元,4+128GB首發價為1289元,6+128GB首發價為1589元。
主要還是用來給孩子上上網課或者看看電視劇,機子也配備了專屬的學習空間,支持家長守護、健康守護等功能。還可以支持手寫筆和藍牙鍵盤,來滿足多樣化的辦公、娛樂需求。
雖然快到618了,但還是建議各位小伙伴再等一等,接下來還有realme、redmi兩款平板新品,同時之前2K檔位的870平板,說不定也會有好價格~
另外還發布了OPPO Enco R真無線耳機,采用了半入耳式結構,采用了13.4mm振膜,配合Reno8系列還有專屬的彈窗動畫。支持藍牙5.2和20小時的音樂續航時間(搭配充電盒使用),單耳重量僅為3.5克,預售價為299元。
加Ace在4月21日晚正式發布,核心是天璣8100+IM766+150W快充。直邊中框,6.7英寸120Hz京東方類鉆排OLED柔性直屏,5000W IMX766主攝+800W IMX355超廣角+200W微距。天璣8100-MAX,4500mAh電池+150W快充。8+128版2499元,8+256版2699元,12+256版2999元,12+512版3499元。
外觀與配件
一加Ace邀請函是定制撲克牌,不出意外,4張ACE都是特殊圖案。
一加Ace的這顆VCK8HACH充電頭,和真我GT Neo3同款,C口,凈重172g,略大于綠廠系的80W快充頭。不同的是,這條1米左右的雙頭USB-C線,是一加標志性的紅色。
因是同款充電頭,特性也相同,兼容45W PD和PPS,最高20V,可充筆記本,但此時峰值電流只有2.25A,對于用高電流快充的手機不友好。例如25W“快充”的三星旗艦就連25W都跑不滿。希望下一代能調整一下電流,讓充電頭更加環保。
有一加、OPPO、真我標志性的左置音量鍵,但一加Ace取消了三段式靜音撥鈕。
極為特殊的相機模組設計↑
恰巧三臺天璣8100手機的相機都是接近的排布方式↑
Redmi K50、一加Ace、真我GT Neo3 ↑
真我GT Neo3、一加Ace、一加10 Pro、OPPO Find X5 Pro
一加Ace 狂野的相機矩陣,有點三星的味道。硬朗直邊,特別是后蓋與中框的過渡,果味十足。正面2.5D玻璃順著弧形墊圈落到直邊中框。按鍵虛位較小,普拉斯提克后蓋宣稱是超越AG玻璃的“電 光 瀑 布”工 藝,觸感和觀感確實都很特殊。普拉斯提克中框也做得很有質感,值得同行學習。
接口和相機布局和GT Neo3不能說涇渭分明吧,只能說是一模一樣。綠廠這波零部件管理,庫克老師都直呼內行。拋開見仁見智的外觀,個人覺得最可惜的是,一加一直堅持的三段式靜音撥鈕都取消了。雖然平時我也不用,但這是精神圖騰,事關信仰。
短焦指紋:位置靠下,識別速度中規中矩;
振動馬達:振感不錯,力度夠,也比較緊致;
外放:左右音量差較為明顯,音量夠用,聲音偏單薄。
屏幕
一加Ace屏幕顯微圖↑
6.7英寸120Hz京東方類鉆排OLED柔性直屏,2412x1080,394ppi,720Hz觸控采樣,1000Hz瞬時觸控采樣。全局激發800nit,局部激發950nit。
左一加Ace,又真我GT Neo3 ↑
實際子像素渲染策略,自然也是和真我GT Neo3那塊天馬/京東方屏類似的。
一加Ace的觸控采樣率翻倍到720Hz,游戲默認360Hz,對應游戲助手里的70%靈敏度,手動調到最高之后有720Hz以及瞬時爆發1000Hz(以致log都抓不準)。
一加Ace自然模式sRGB色準↑
放行業里,一加Ace這塊屏的色準算OK,但和同門有差距。不知道是我們手上工程機的原因,還是亮度也受到系統的封印,亮度表現一般,陽光下會有點吃力,希望之后能用OTA O回來。
性能
今年大熱天璣8100,臺積電5nm工藝,CPU是4x2.85GHz A78+4x2.0GHz A55,大核512KB L2緩存,4MB 的 L3 緩存。GPU是Mali-G610 MC6。上年的天璣1200,是上市一段時間才有各種AI/MAX之類的后綴(可籠統理解為是驅動定制優化),沒料到天璣8100這么快就有小后綴。
一加Ace這顆天璣8100-MAX,核心提升在AI性能。官方表示Benchmark AI跑分比非定制版本高約2000分,大概是驍龍888的級別。這部分AI性能提升,主要被用來做1080P視頻的夜景AI降噪。
實際發揮,一加Ace的CPU單核和真我GT Neo3接近,多核保守一些;GPU性能釋放比其他家更猛(越來越像游戲手機了),小幅刷新天璣8100的GPU紀錄,日常游戲調度也確實更積極;讀寫性能,雖比驍龍平臺大部分機型好,但低于K50和GT Neo3。
天璣8100是安卓年度最佳游戲SoC平臺,接近驍龍888的性能,驍龍865的功耗,它讓一加Ace的起跑線就比用“破芯片”的旗艦高。而綠廠系的HyperBoost穩幀自然也有,也有Pixelworks X5系列獨立顯示芯片,能在原神、QQ、飛車、英雄聯盟等游戲中插幀。另外,塑料后蓋也能有效降低發熱對游戲操作的影響(手動doge)。
系統部分就無需多言了,Android 12底層的ColorOS 12.1,正常用戶都會比較喜歡。只是身為機佬,每逢遇到colorOS激進且薛定諤的內存控制時,總是難免懷念起大氫。
拍照
一加Ace除了前置焦段,相機部分和真我高度接近,遠好于K50:
前置1600W,S5K3P9,F2.45,3.23mm;
主攝5000W,IMX766,1.0μm,1/1.56",F1.88,OIS,6P鏡頭,5.59mm;
超廣角800W,IMX355,1.12μm,1/4'',F2.25,1.64mm;
微距200W,GC02M1,1.75μm,1/5'',F2.4。
拍照部分與RedmiK50、真我GT Neo3對比↑
主攝日間場景1,全景與中央放大
日間場景2,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日間場景3,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日間場景4,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燈光場景1,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燈光場景2,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弱光場景1,全景與中央放大
主攝弱光場景2,全景與中央放大
超廣角,場景1,全景與中央放大
超廣角,場景2,全景與中央放大
超廣角,場景3,全景與中央放大
Redmi K50和真我GT Neo3經過一個月的OTA,相機表現沒有大的變化。K50依然是形同虛設的自動HDR,超廣角依然沒多幀合成,所幸主攝焦段稍長并有OIS,能出色完成掃碼任務。
而一加Ace和真我GT Neo3,確實是兄弟,白平衡、測光之類都表現很接近,硬要區分,就是一加超廣角的夜景要強點。畢竟是IMX766,噪點控制、暗部細節和質感確實是1/2英寸CMOS無法相提并論的。除焦段原因,一加Ace主攝辨析力略弱于K50,其余部分遠遠拋離K50(廢話)。
續航&充電&發熱
一加Ace的4500mAh雙電芯,200尼特亮度,經30分鐘《和平精英》(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30分鐘B站1080P視頻播放、30分鐘微博短視頻、各30分鐘的Wi-Fi和5G沖浪,共2.5小時的續航測試后,剩余電量71%,中游表現。雖有天璣8100,但游戲調度積極,對續航略有影響。
天璣8100是好SoC,能讓4500mAh電池用出5000mAh感覺,日常明顯比其他旗艦省電,不過同行有5000mAh和5500mAh版本。一加沒一起搞,多少有點可惜。
功率曲線,峰值129.3W
關鍵節點充電百分比↑
關鍵節點,實際充入電量↑
主流廠商最快的150W快充,表現比同門的真我還強一點。電量顯示100%的2分鐘后斷充,比常見機型實誠。這個150W追求的是極低電量下的速度,核心是提升臨時補血體驗。前5分鐘充電速度難有對手,但為了做“長壽版150W”,控制了后期的輸出,所以整體時長和120W拉不開差距。
室溫25.4度,20分鐘720P渲染分辨率的《和平精英》(強開HDR高清+極限幀數+抗鋸齒),溫度比另外兩臺天璣8100高,但畢竟塑料后蓋+中框,溫感并不明顯。
總結
誰都沒料到,ACE系列會在一加身上重生。確如官方所說,曾經的“旗艦殺手”,正在游戲手機化,在轉型成游戲手機品牌。雖然屏幕一般,但“神U+神底+150W”確定它本身是臺均衡的手機。另外,它也是唯一給天璣8100配12+512版本的機型,操作和一加10 Pro有點像。
實測數據和定價就已經能說明一切,我們就不多作評論了。我想念那個做出一加3和一加7 Pro的一加,由衷希望會有“師兄弟都回來”的那天。順帶期待一加Ace在購物節和海鮮市場的表現(手動滑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