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如今室內采用“橫廳”的格局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歡,與傳統南北通透的戶型不一樣,橫廳最大的區別就是面寬大于進深,客餐廳位于同一個朝向,兩廳連成一體,所以整個空間顯得非常通透敞亮。這樣的空間無論裝修成什么樣的風格,它都很大氣,因為客餐廳之間沒有分界線,整個動態范圍相比其它戶型更大。今天沐宸來給大家分享的裝修案例,就是這樣一套橫廳,現代簡風格裝修非常漂亮。

    戶型分析+平面布置?

    這是一套139平方的四室兩衛的戶型,(去掉公攤面積)有三間臥室朝南,完美實現“動靜兩分離”的格局。原始結構中每個空間的面積分布合理,設計師結合家庭成員需要保留了三間臥室和一間書房,所以平面布置基本沒有做太多的改變就可以裝修了。室內的“橫廳”采用后現代裝修風格,呈現出一間簡約又高級的豪宅空間,讓人非常喜歡,下面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玄關?

    ▲進門就是玄關,原本沒有擺放鞋柜的位置,將右邊靠廚房的墻體偏移30公分,制作了懸空式鞋柜。在拆除墻體的時候,由于原來配電箱在正中位置,為了使用更加方便,將它移位。配電箱移位一定要注意,通常我們不建議改動強電位置,因為涉及安全隱患,我們要考慮好墻面的承重性,以及進線的長度,需要進行專業可行性分析。

    玄關通往室內之間制作了24公分的埡口門套線,剛好一根的寬度,沒有選擇木質套線,用了黑色不銹鋼包起來,凸顯出現代簡約氣質,富有時尚氣息。

    橫廳?

    ▲穿過玄關進入大“橫廳”,空間主要以留白+原木飾面+黑色不銹鋼為主,自然的裝飾材質打造一間純粹的現代主義空間,以簡單的直線條勾勒,讓整個“橫廳“彰顯出大氣。

    ▲信步于“橫廳”間,就能被它闊綽的面積深深吸引,它少了豎廳中的過道,提高了室內使用率。所以在計算好最佳的觀影距離后,橫廳分成兩部分,在玄關處一眼就能看見的沙發與茶幾,是一家人的客廳,沙發背面就是餐廳。

    ▲整個橫廳用了低飽和色系,它非常有質感,隨處可見的現代木飾面,讓整個氛圍都展現“森系”般的舒適。在軟裝上加入藍與綠色進行點綴,色調明快一下子讓空間變得活潑起來,不顯沉悶。

    ▲將陽臺納進橫廳后,在墻的一邊設計收納柜,非常實用,它用了無拉手的按壓式設計,與客廳木飾面平均分布出的線條十分呼應。

    ▲“橫廳”的另一半就是餐廳,根據戶型結構擺放長形餐桌更加協調。純黑色實木餐桌采用亞光式開放漆,將木質的肌理完全給展現出來,特別好看,撫摸這些紋理讓人感覺非常親切,再配上同色調的四人位餐桌,一個優雅又有質感的就餐空間便營造出來。

    ▲在餐桌頂上掛了與客廳頂上相同的吊燈,款的設計令室內更加大方。在這個以黑灰色為主的后現代空間里,加入金屬色的點綴,讓家更符合現代都市人的審美,通過顏色的反差,讓整間居室更上檔次。

    ▲當然,桌面上花卉及墻上的裝飾畫也起來非常大的功效。一個家的精致與否,往往都體現在一些小細節的搭配上,正是有了這些小裝飾,給家帶來更加美好的視覺體驗。

    看到這里,我發現,雖然橫廳在裝修設計中相比豎廳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但也要遵循統一協調性,尤其大面積的搭配,在選擇色系及家具時都要盡量接近,這樣裝修出來的家才更加大方好看。

    主臥室?

    ▲以藍綠色貫穿于整體空間,它是室內主打色,在以純白色為主的主人房里,它讓居室變得青春清新起來。留白的空間配上胡桃木雙人床,營造了一間最適合休憩的空間。里面不論是硬裝還是軟裝飾,都沒有過多浮夸的造型,為兩位主人帶來自然的睡眠休閑區。

    除了美觀還要實用,雖然臥室里有衣帽間,但大飄窗對于兩位主人講顯得太寬了,于是制作了白色收納柜,為整個家留夠收納。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考慮好飄窗的承重性。

    書房?

    ▲多功能書房是大人與小孩最佳的互動區,增進彼此間的感情。這里的多功能區真是得有多功能,不僅制作了上翻式的榻榻米,可以收納很多東西,同時還是一處絕佳的閱讀區。室內還制作了大理石臺階式,躍式設計令書房別有一番風味。

    ▲考慮給小孩足夠的安全,窗戶都安裝了安全鎖,打開窗戶風吹白紗飄動,自然怡人,仙氣飄飄詩意滿分。

    廚房?

    ▲整個廚房都用了灰色調,提升空間質感,利用上淺下深的兩種接近色的櫥柜,與整個家的色系統一。女主人特地選擇了幾款紅色家具,這一點紅立即升華了廚房格調。利用色彩的張力,放大視覺效果。

    衛生間?

    ▲延續著高級灰色調,利用拐角設計弧形玻璃淋浴房,雖然空間不大,但規劃得非常合理。灰色地磚均做了白色美縫效果,立即顯得有層次感。

    其它臥室沒有展現出效果,但看完這些,就已經感受到主人的高品味。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的現代風格,裝修時不妨參考一下。

    文字編輯:沐宸談家居/楊滟妮設計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沐宸談家居

    如果不是那些極致的發燒游戲玩家,大部分筆電用戶在選購時,對筆記本的配置的要求其實是夠用就可以。反而是對筆記本的屏幕、輕便性、顏值等方面更為關注,尤其是一些內容創作者或者喜歡追劇看電影的年輕用戶,他們對屏幕的要求比較高,包括亮度、色域、分辨率等等。因為每天都要面對它,屏幕的素質直接影響了這部分用戶的使用體驗。

      其實對于大部分學生朋友和上班族來說,5000元價位的筆記本在配置上已經可以滿足學習和辦公需求,偶爾打打游戲也能應付。所以今天筆者就推薦三款5000元價位屏幕素質比較好的輕薄本,看看哪款更加適合自己。

      惠普 星14 Pro高性能輕薄本

      配置:12代酷睿i5-12500H標壓處理器、2.8K OLED屏幕、16GB內存、 512GB SSD

      參考價格:5599元

      可以說星14 Pro輕薄本很好的詮釋了一款“好屏”筆記本的標準,它采用OLED屏幕,相比傳統LCD屏幕來說優勢非常明顯。因為OLED采用的是有機自發光材質,每個像素點都可以控制亮度開關,所以在亮度、對比度和響應速度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具體參數方面,星14 Pro采用的是一塊14英寸2.8K高分辨率OLED屏幕,具有100% DCI-P3高色域,比普通的100%sRGB色彩范圍大25%。HDR模式下具備500nits峰值亮度,同時還獲得VESA True Black HDR400認證,在播放HDR影片時可以說完全碾壓傳統LCD屏幕筆記本。同是,這塊屏幕還具有90Hz高刷新率,在進行射擊游戲時,畫面更流暢、絲滑。

      性能方面,星14 Pro搭配了第十二代英特爾酷睿i5-12500H標壓處理器、16GB雙通道高頻內存和512GB PCIe 4.0固態硬盤,像這套配置應對日常學習和辦公可以說毫無壓力可言。

      至于外觀和輕薄方面也是星14 Pro的一大優勢。它的A、C、D三面均采用了金屬材質設計,使得外觀看上去既簡約又大氣。并且重量僅為1.4Kg,日常上班坐地鐵帶著也不會有負重感,對于經常出差的朋友來說十分友好。

      除了硬件優勢外,星14 Pro輕薄本還對惠小微智能語音助手進行了全新升級,升級后的惠小微還支持了同步字幕、翻譯、會議記錄等功能。這樣在看英文原版視頻的時候,就可以讓惠小微進行實時翻譯,大大提升了使用時的便捷度。

      總結:惠普星14 Pro作為星系列中的新款機型,無論從性能還是屏幕等方面都表現出它該具備的實力,尤其是2.8K OLED高色域屏幕屬于同級別價位輕薄本的一大亮點,并且價格也非常親民,受到很多學生黨和職場人的歡迎。

      聯想小新Pro 14 2022

      配置:新12代i5-12500H處理器,2.8K屏幕 120Hz屏幕

      參考價格:5499元

      首先來看看聯想小新Pro 14 2022的屏幕方面,雖然它也是支持2.8K分辨率,但是屏幕是傳統LCD液晶屏幕,所以在畫質表現上略顯遜色。好在這塊屏幕支持120Hz高刷,比較適合游戲玩家和影迷朋友,高刷新率可以減少畫面拖影等現象,讓畫面更加穩定流暢。

      配置方面,聯想小新Pro 14 2022同樣也是采用第12代英特爾酷睿i5-12500H標壓處理器,使用的是DDR5 16GB雙通道內存,在與處理器進行數據交互運算時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外觀上,聯想小新Pro 14 2022的設計也比較簡約,并提供了皓月銀和暗夜極光兩種時尚配色。并且它的重量僅為1.3Kg,確實比較輕薄。不過這款筆記本在接口方面稍顯尷尬,沒有標配HDMI接口,這對于連接HDMI顯示器時需要購買轉接頭,A口也只有一個,還是稍顯不便的。

      點評:聯想小新Pro 14 2022的屏幕為2.8K高分辨率,但材質仍是LCD的傳統材質,如果對色域、屏幕畫質要求較高的用戶,還是稍顯不足。另外,這款輕薄本搭載了DDR5內存,在帶寬方面比較有優勢,還是很適合日常剪輯辦公使用。

      華碩無畏Pro 14 銳龍版

      配置:R7-5800H處理器、2.8K OLED屏幕、16GB內存、 512GB SSD

      參考價格:4999元

      華碩無畏Pro 14銳龍版也采用了2.8K OLED屏幕,能夠為用戶提供絢彩豐富的顯示效果,對于普通用戶或者專業創作者來說,都是一塊非常好的屏幕。同時華碩無畏Pro 14銳龍版的峰值亮度更高一些,可以達到600nits,戶外使用更加方便。

      配置方面,華碩無畏Pro 14銳龍版搭載的是銳龍7 5800H處理器,可以說相比英特爾酷睿i5-12500H有優勢也有劣勢。優勢是AMD銳龍的核心顯卡能力稍強,玩一些入門游戲則更加流暢一些。劣勢則是日常辦公性能不如英特爾酷睿i5-12500H,比如日常渲染圖片、剪輯視頻都會吃力一些。

      至于顏值方面,華碩無畏Pro 14銳龍版的A面設計稍顯浮夸,尤其是金屬頂蓋的浮雕LOGO,有些凸起,使用時會有積灰的問題。如果每天上下班背在電腦包里,相信不久以后LOGO四周就會被磨得锃亮。

      點評:華碩無畏Pro 14銳龍版的OLED高分辨率屏幕無疑是它最大的優勢,但是AMD處理器和外觀設計稍顯不足,對于平時經常玩入門游戲的用戶,還是可以考慮的,畢竟它的性價比還是很高的。如果經常辦公或者學習,那么Intel的處理器則更加合適一些。

    我之前玩的HiFi都是隨身的,之前雖然入手了Sony的HT-Z9F+Z9R組合組成物理環繞音箱系統,但是一直打算弄套更好的桌面音箱,一路挑選,最后我把主意打到了真力(Genelec)這個來自北歐芬蘭的音箱品牌上,真力可以說是專業級監聽音箱中的佼佼者,不少專業的音頻制作人,音頻工作室都是它的用戶。

    為了準備機王爭霸,所以6.18咬咬牙入了整套的G One B*5和低音炮F One B(后面簡稱G1和F1)搭配之前已經入手的AE-9聲卡組成了5.1音響系統。上面超寬超大的顯示器是三星的49英寸32:9旗艦級顯示器G9,也是2020年最彎的顯示器,擁有1000R曲率,刷新率240Hz,此外還有平均值為1的色彩精準,以及95%的P3色域加上很好的色調響應和QLED量子點技術加持。

    我之前有打算升級G2+F1組成2.1系統,所以幾個月前還特意找朋友借了一黑一白對比強烈的兩個真力G2音箱體驗過一陣子,在某些場合的聽音感覺要比我之前的SONY HT-Z9F+Z9R組合還要給力,就此種草。但是我又舍不得5.1環繞的效果,所以就有了這套5.1環繞音響系統。

    真力的音箱根據使用場景分為專業監聽(模擬系列、SAM系列)、音樂創作(M 系列)、家庭欣賞(G/F、The Ones)等系列。我入的是家庭系列的5個G1音箱和F1低音炮,為了配合三星的G9顯示器選了白色款的, F1這個低音炮看起來圓滾滾的,白白胖胖非常可愛。


    開箱&特寫


    G1和F1外包裝先來張合照,G1的包裝采用的是環保瓦楞紙盒包裝,看起來要比F1的素了許多,但是很明顯我的數量占優勢~

    G1和F1包裝內都有塑料保護,為了突出像是小凳子,白白胖胖的F1的鋁制外殼質感我特意把塑料拿掉了,統一的極地白配色加上極簡的外觀設計顯得很百搭,而且鋁制外殼表面有磨砂處理,手感非常不錯,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分量不輕,F1重5.6 kg,G1重1.5kg。

    F1低音炮擁有6.5寸的低音單元,40W功率,頻響范圍35 Hz - 85/120 Hz (-6 dB),最大聲壓級100 dB,彌補了G1的67 Hz - 25 kHz (-6 dB)在低頻上的短板。F1低音炮的倒相孔位于底部,朝向地面,低頻質感很不錯,但是如果追求特別的量感就需要在聲卡和F1的撥擋調節上下功夫調整了,但是這個見仁見智,我后面會在體驗部分說到。

    F1低音炮的所有接口都在底部,一個是方便走線,另一個是實現了整體外觀的極簡,與老款相比,新款F系列低音炮保留了蓮花、3.5mm兩種模擬音頻輸入,并增設了同軸和光纖兩種數字音頻輸入,內置了DAC。F1取消了5.1低音管理功能,只有2.1低頻管理功能了,也就是說想實現5.1低音管理的話,需要在聲卡驅動端進行設置,不過買新不買舊啦~


    G1的背面集中了倒向管和各個接口以及撥擋調節。關于撥檔調節,對聲音精益求精的話建議嚴格按照使用說明和實際使用環境進行調整,畢竟擺放位置如果靠墻或者在角落的話會導致低頻反射比較多,所以這里需要耐心調整,效果值得的。

    這里多說一句,G1和F1的說明書里,對撥檔調節有專門的說明,按照說明并結合實際情況及聽音喜好進行調節就好,我自己調整各個組合前前后后一共折騰了2個多小時才OK,所以需要耐心。撥檔調節都是內凹的位置設計,調整起來雖然麻煩一點,但是很難誤觸。

    拿掉塑料袋傍晚的時候拍了一張合照,G1和F1的極地白讓我想起了大白兔奶糖,感覺帶了點奶味~

    G1出廠的時候在底部都已安裝好了Iso-Pod?隔振底座,看介紹說是由特殊的高阻尼橡膠材料制成,通過四個腳墊用以支撐,可以起到支撐和防震作用。

    這個底座還可以使G1在±15°范圍內調整俯仰角度,以適配最佳聽音角度,和F1排排坐再合照一張就各就各位啦。

    紀念一下我已經出了的CRG9顯示器,因為已經入手當前最強也是最彎的G9顯示器啦。得益于G1本身走的是北歐極簡的設計,一根電源線一根RCA同軸線解決連接,好好整理一下走線桌面不會顯得過于雜亂,而且顏值頗為不錯。

    如果打算直接用2*G1和F1組合桌面2.1的話其實更簡單,因為G1內置功放而F1內置DAC,所以可以用光纖直接輸出至F1直推。

    多說一句,目前一般的顯示器支架也滿足不了40+寸顯示器的承重需求,愛格升Ergotron的這款45-475-216顯示器支架最高承重19.1Kg,可以承受住CRG9,但是目前G9會垂頭(上下調整高度和左右調整角度沒什么影響)!原因無他,G9的1000R超高曲率造成的重心前移!我在天貓上問了客服,客服表示正在積極和愛格升官方進行溝通,目前在等那邊拿出來補救方案,在那之前估計想入手支架安裝G9的同仁們要先冷靜下啦。

    我自己本來是打算用墊硬幣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的,但是看了下剛入手的金屬外殼真力G1音箱,嘿嘿嘿,我直接把顯示器擺正用真力G1輔助支撐了一下,不過治標不治本,還是等著天貓那邊溝通的官方補救方案吧。

    G1采用了全鋁的圓潤造型外殼,表面經過了磨砂處理(噴砂處理)且有金屬的冰冷感,不僅手感好而且質感也不錯,不過需要注意重量很可觀,別玩脫手了。G1是雙單元分頻設計,上面是0.75英寸的高音單元下面是3英寸的低頻單元,都覆蓋著白色的金屬濾網,低頻單元的內凹金屬濾網設計的很別致,有時候看過去感覺像是空間扭曲了一樣。

    內置的ISS?智能信號監測技術,能夠監測音箱的輸入信號,進而判斷音箱是否正在使用。如果長時間無信號輸入,音箱將自動進入休眠狀態,所以上圖的白色LED指示燈是因為長時間沒有操作電腦而處于關閉狀態。


    后環繞的G1距離決定了必須要有倆特長的同軸線,考慮G9顯示器算的上是最頂級的帶魚屏了,線材沿用之前CRG9用的開家頂級DP線,音頻干脆也整齊劃一得了,所以2長4短6條開博爾高端同軸線一起入手咯,畢竟音響和顯示系統上的線材也是一分錢一分貨。


    開博爾家的高端線材看介紹和實際體驗都挺不錯,但是都有一個說不上是毛病的特點,那就是線材都比較硬,所以走線的時候需要耐心一些。有一點我給忘了,那就是AE-9聲卡的接口距離比較近不說,中置和低音以及兩個后環繞是采用的單輸出接口,也就是需要一分二的轉接線,而且開博爾家的同軸線接頭有點大,好在還是放下了。

    接下來就是接線上的一個問題了!我在這里走了彎路!走了彎路!走了彎路!

    G1的單獨同軸接口我用了一分二轉接頭,這種接法可以實現AE-9聲卡和3.5mm音頻雙輸入,AE-9聲卡通過同軸輸出實現5.1;藍牙接收器可通過3.5mm接口連接到F1,F1通過兩個同軸輸出連接2*G1和F1組合桌面2.1。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這種接法其實是錯誤的!這樣接線的話同一時間只能實現單獨一方開機播放,如果在電腦5.1系統運行的時候播放器后通電,再按F1的遙控器切換輸入源只會切換F1本體的聲音,G1依舊播放AE-9聲卡輸出的聲音,除非關機。

    正確的接線方法應該是上圖的方式,聲卡上的L/R輸出同軸連接至F1,再由F1輸出至左右輸出的G1上,F1的撥檔調節打開HT MODE,這樣用遙控器直接操作切換音源就可以,5.1系統在通電運行的情況下一樣可以切換音源,這個時候5.1就變成中置和兩個后環繞發聲,2.1同時正常發聲,可以玩出一種特殊的物理混響,恩恩。

    F1在桌面下的存在感比較低,可惜了顏值啦,不過它所提供的低音填補了G1的短板,無論是聽音樂還是游戲電影都有不小的提升,這個遠比存在感重要。


    暴風兵這張桌面背景感覺非常搭G1組合。

    再來幾張桌面照就到正題音樂&電影、游戲聽感體驗啦。


    音樂&電影、游戲聽感體驗


    先說下整體感覺,G1和F1所組成的這套桌面5.1環繞音箱系統帶給我的享受和快感加成甚至要比CRG9顯示器升級到G9還要明顯。真力不愧是HiFi和監聽音響大廠,如果不是之前聽過他家G2和其他幾款音箱有了心理建設,第一次聽G1很難相信其作為G系列里體積最小的,卻會有如此不錯的聲場表現以及聲音表現。這套5.1系統使得我的影音和游戲體驗更上一層樓,聲音還原效果大大提升,沒有過度渲染音色,而且三頻均衡,更加接近本源,聲音的真實度得到了極大提高。

    我安裝好了這套5.1桌面音響系統之后并沒有先玩游戲,而是先是找了好幾部電影,專門聽片尾的字幕部分配樂,環繞感自不必說,通透感撲面而來,而且解析度和器樂分離感更佳;游戲的伴奏音樂變得更加動聽,而且有了F1,使得G1的低音短板補全,低音下潛的深度新一步提高,比如奧格瑞瑪的鼓聲能夠感受到更加真實而不拖沓的低音感受;而本身就支持5.1的CS:GO在定位上很有優勢,但是更讓我滿意的地方在于槍聲的真實。講真,真力的功力其實不止如此,如果能夠把監聽音箱的調音系統用上,那可真是降維打擊了。

    之前SONY的HT-Z9F音箱雖然方便,但是當時對比的體驗效果確實不如真力G Two,之前借G Two的時候就能聽出來聲音整體聽著更加純潔,分離度和質感更佳,但因為低頻有限,所以想要進一步體驗還是得上F系的低音炮,不然低頻量感干不過完整體的HT-Z9F。

    原本我的計劃是入手三個G Two B,G Two B躺著放能夠降低一定的高度,后環繞用兩個G1,后來計算了一下G9顯示器的擺放高度和錢包,而且中置不是對稱造型,強迫癥不能忍啊~還是入手了5*G1。不過G1入手深入體驗之后覺得整體的聲音與我之前借來的G2相比并沒有在感官上差出許多,畢竟還有環繞效果加持。


    頭陣子考古迷上了綜藝的國家隊翻唱歌曲,比如說九兒,這是我強烈推薦的一首翻唱歌區,在譚晶老師的演繹下,四段重復的歌詞每段都有不同的結像感,而且高潮部分,譚晶的嗓音蓋過了嗩吶!初次聽這首歌的時候就一個感慨——國家隊巔峰!女聲試音曲這個以后必須有!

    這里得贊一句真力的功力,G1在高音部分演繹到位,超出預料的驚艷,高潮時嗓音蓋嗩吶部分表現的尤其震撼,當然也少不了F1的扎實低音部點綴,整體力壓嗩吶的氣魄和聲音細節表現的淋漓盡致。個人還推薦譚晶老師翻唱的《來吧吉米》,自帶電音,能能聽到身子都酥了~

    龔琳娜老師的小河淌水,國家隊下鄉扶貧級別的演繹,G1和F1組合的演繹得益于桌面箱的物理屬性和自身素質,不僅聲場大大開闊,聲音前所未有的透亮干凈和干脆,空靈飄逸,高潮部分滌蕩靈魂的吟唱,嘹亮不混不破,這根本不能說是小河,這是大河東去,這是銀河落九天(記得要去看版純凈版的,沒有掌聲和口哨聲的那版,那都是噪音)。單論聲音,完全夠得上“昆山玉碎鳳凰叫”(語出《李憑箜篌引》)的形容,這套組合值了~不過這首歌并不止龔琳娜老師的嗓音,還有大鼓,非常難得的沒有混雜在一團,雖然不如之前在朋友那聽的8331,但是整體的豐滿感沒有丟失。

    如果喜歡聽大鼓的點綴,個人推薦GAI的那首《滄海一聲笑》,少了一分豪氣干云之意,卻多了一分江湖草莽之氣,有一股子狠勁,雖然因為種種原因吧,GAI只在歌手出席了一場,但是他的這首滄海一聲笑因為所配樂器和GAI本人對這首歌的演繹,是我聽過這么多翻唱之后唯一一個能讓我震撼的。尤其是開頭的大鼓,有一種大音希聲之感,F1在鼓聲的那一起手就值了,更不必說后面對GAI的歌聲、大鼓和琵琶相得益彰的演繹。

    因為F1擁有多輸入接口,所以我在布置這套5.1系統的時候就準備好了在系統內實現2.1輸出,畢竟這么大的桌面,拼樂高也是很好的,但是沒必要開電腦。到時候一邊拼樂高一邊欣賞純音不香么~只是音源需要認真選,畢竟單算真力這套2.1的價格也上萬了。經過認真挑選,我入手了乾龍盛的QA390播放器,可移動,可臺上可謂隨身和臺機德藝雙馨,推力足輸出猛且整體聲音扎實沉穩,通過光纖輸出連接F1,2.1桌面音箱系統同時實現!

    QA390+真力2.1通電開機輸出!我這人聽音樂比較雜食,流行,搖滾,ACG,純音,NEW AGE都聽,所以濾波開的是緩降,聲音風格選擇的醇厚,采用光纖輸出所以我沒有調節電壓和超高增益啥的。聽了幾首常聽的歌,感覺整體聲音要比聲卡輸出干凈通透,人聲更暖,染色要比AE-9聲卡淡, 只能說AE-9這塊創新的紀念版多聲道聲卡還是以電腦多媒體角度進行設計和優化,不復當年的X-Fi Elite Pro EP榮光,有機會搞個EVGA那個帶子卡的聲卡試試,不過我個人覺得情況不容樂觀。畢竟相對專業音頻播放器,聲卡要兼容和妥協的地方可能更多,而且還有機電干擾來著。

    乾龍盛QA390光纖輸出真力2.1的時候只有一個地方無解,那就是音量調節只能通過真力的遙控器控制F1來進行調節,可惜了QA390的那個金色旋鈕,無論質感還是手感都非常不錯的,搞的我有點想再入一個專門音量調節旋鈕了~不過最近女王在網課平臺上學習來著,所以我不敢開機打擾到,準備以后向女王申請預算再整一個大耳機接在QA390上,恩恩。

    作為桌面5.1環繞音箱系統,電影體驗當然少不了,真力在監聽方面是本行,我倒是挺想他家出個類似自家監聽音箱的5.1自設定軟件,來實現桌面5.1音箱擺放和調整的自動化,哪怕多個光纖輸出的物理硬件也好,我也省了入手AE-9聲卡了。不是說這個創新的聲卡不好,而是說5.1系統擺放和整體調音花費的時間需要耐心和不斷測試,我折騰了兩個多小時才有了那么點味道,對我這個懶人來說是個大挑戰。

    《指環王1》,開篇半獸人大軍沖鋒的腳步聲,弓箭劃破空氣和精靈長刀舞動的聲音非常的真切,難得的是分離度頗高,戰斗場面的各種音效不混雜,這個不容易。


    《僵尸世界大戰》,個人覺得是有史以來視覺效果最為壯觀的喪尸片,G1和F1組合表現最好的部分我個人感覺不是在圍城的大場景中,而是在韓國基地中的秘密潛入行動里,槍聲真實,雨滴、踏水的腳步聲,遠處傳來的喪尸嘶吼,整體氣氛的壓抑感彷如實體,透過聲音表現的淋漓盡致,音箱表現對氣氛的烘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至于說為啥沒拍那個喪尸圍城的經典鏡頭或者是韓國基地的鏡頭?因為忙著看電影了唄。

    從影音的角度來說,G1和F1組合的聲音表現非常好,三頻均衡,聲音干脆,沒有拖沓感,整體真實而不混,感受清新明快。低頻與我之前用的Sony HT-Z9F低音炮不同,F1的低音質感頗高,相對來說量感要略低,并不是說這個感覺不好,而是HT-Z9F的低音有點略過了,而且相對來說有點虛。打個比方,F1的低音是一觸即發,收放很快,低音密度和結實感很足,瞬態表現力MAX;而HT-Z9F的低音炮雖然,但是相對來說拖沓,一股錘子下去,沉下去收的慢,這邊下一波都快上來了,前一波的余味還在。


    個人非常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F1剛裝完,拍完之后擺在前面的兩個后環繞G1也就位了。

    魔獸世界里的伴奏音樂變得更加動聽,而且有了F1,使得G1的低音短板補全,低音下潛的深度新一步提高,奧格瑞瑪的鼓聲更加真切且不拖沓,更好的低音感受,尤其是在奧格瑞瑪大門口坐飛艇,擁有著完全不同的效果,滿眼的蒼涼荒漠和粗獷兇蠻的大門再加上效果爆棚的環繞感,氣氛馬上就上來了,來吧!震天的戰鼓!

    人族王城暴風城的音樂自不必說,恢弘大氣,G1在聲場、細節表現以及瞬態反應的優秀表現使得游戲音樂變成一種更加享受的存在,F1的低音作為點綴, 毫不搶戲,低調而收斂,但是該出場的時候不缺席,剛從HT-Z9F升級過來的時候乍一聽感覺低音少了那么一點刺激的味道,但是聽久了會發現,恰到好處要比動次打次更耐聽,也更適合長時間電影和游戲。

    拍照片的時候有人組隊擼奧杜爾的成就,正好我還差幾個沒完成,直接進隊。看看G9下的奧杜爾副本實拍,再加上壯闊詭譎的配樂,這沉浸感還要啥自行車!想當年網吧一個破顯示器都能玩的不亦樂乎,可惜我已歲近不惑,那種單純的快樂越發奢侈,這也是不斷升級硬件的動力,提升享受感么~而且當年很多的人已經散落在天涯,不復……扯遠了扯遠了。


    原生支持5.1聲道的CS:GO使得這套G1和F1組合的音響效果得到了最大化的發揮,5.1環繞對定位很重要,也讓我體驗到了更加真實的槍聲和爆炸聲,細碎的腳步聲和噴薄而出的槍聲撲面而來,而F1的低音點到即止,恰到好處,長時間玩也沒有聽覺疲憊的感覺。



    再來幾張桌面照,然后就到收尾環節啦~


    結語


    總的來說,無論是影音還是游戲,這套G1和F1組合給予了我所體驗過的最佳電腦桌面5.1環繞音箱系統效果,影音和游戲體驗更上一層樓,聲音還原效果大大提升,沒有過度渲染音色,而且三頻均衡,更加接近本源,聲音的真實度得到了極大提高,沒有辜負我的期待和干癟了的錢包。不過如果特別喜愛重低音轟頭,無重低音不歡的朋友,初次聽這套桌面5.1環繞音箱系統,估計會略有失望,因為像是純凈水,或者是溫的白開水,不刺激,不冰涼,但是長時間聽不會有累的感覺,也不會有刺激后的失落。

    從連接方式來說,我這套G1和F1組合因為是用在電腦主機上的,所以要用5.1多聲道聲卡來實現,個人不建議由功放(家庭影院解碼器)進行連接(其實主要是需要5個同軸輸出),因為有可能影響高刷新率顯示器的刷新速度設置,如果想要同時實現2.1桌面音箱系統,則需要注意接線方式,聲卡上的L/R輸出同軸連接F1,再由F1輸出至左右輸出的G1上,好在F1還有3.5mm接口和光纖以及同軸等多種輸入,不愁2.1輸入源不夠,我就是直接用乾龍盛QA390光纖輸出到F1上,由于市面上幾乎所有音視頻設備的數字光纖輸出都不能調音量,所以F1的遙控器起了大作用,調音量和切換音源都很方便。

    這次G9+真力桌面5.1音響系統的整體升級錢包可是歷了大劫的,但是真的很值得!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