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壓力陡增。
“不差錢”的短視頻App快手要融資了,原因是前股東門主動提出再做一輪。
繼今年10月底,The Information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快手正以250億美元的估值為目標來融資,日前又有來自36kr的消息稱,快手正在募集新一輪10億美元的融資,涉及估值250億美元。今年4月,快手E+輪融資后,估值為200億美元。
時間財經亦從業內人士處獲知,估值和融資一事具有相當的可靠性。就此消息,快手對時間財經表示,不予置評。
據稱,快手此次融資并非創始人宿華主動尋求資本市場投資,而是此前股東主動提出希望再做一輪,因此可以估計此輪投資方會是騰訊、紅杉、 百度、華人文化、 DCM或晨興中的幾家。
據多家媒體報道,快手本打算最快在今年下半年在香港上市,如同騰訊此前投資的已經在納斯達克上市的虎牙直播一樣,但依據目前的節奏,似乎希望不大。而此前媒體報道中,快手多次傳出IPO消息,不過若此次快手250億美元的估值及其后的融資落實,對其上市以及后續發展都更為有利。同抖音一樣,糧草充足的雙方將會將短視頻的競賽拖入持久戰。
抖音纏斗快手
快手轉型短視頻始于2013年,那時它已經成立兩年之久,但隨后用戶量的迅速增長,并于2017年到到了高點,這一年快手的用戶達到了7億。也正是在這一年,成立于2016年9月的抖音的活躍用戶爆發式增長,用戶達到了4千萬。
據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提供商QuestMobile提供給時間財經的數據,在今年1~3月日均活躍用戶規模這一維度上,快手遠超抖音、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但是在同一時段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上,系的短視頻應用又對快手有著壓倒性優勢。
正當快手扶搖直上之時,今年6月,被抖音迎頭追趕,抖音宣布月活3億,日活1.5億,而快手依然在1.3億日活用戶規模附近徘徊。
短視頻行業頭把交椅的易主,恰是短視頻有望反超在線視頻之際,今年7月,短視頻App行業總使用時長在移動互聯網中的占比。短視頻行業為9.2%,在線視頻行業為9.5%。且前者總使用時長占比不斷增加。在一個改變用戶習慣且極速增長的行業中競爭,激烈程度幾近白熱。
在這期間,快手開始摸索多元化的業務,意圖多面出擊,擴展其商業化的邊界,今年6月,快手聲明全資收購A站,補充了其在內容和長視頻上面的短板。7月,快手模仿Snapchat的Spectacles推出了拍攝眼鏡,但在其天貓旗艦店上10月銷量僅有167件,對快手內容的補充不如杯水車薪。
動作雖很多,但依目前抖音和快手的發展態勢,快手很難有更好的手段阻止抖音拉開差距。今年9月,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從軟銀、春華資本等投資者處融資30億美元,估值達到了750億美元。與快手不同,抖音的母公司字節跳動并未從國內的互聯網巨頭騰訊或阿里巴巴的獲得資金。
快手背后的巨頭騰訊
短視頻成為無可爭議的風口,以至于所有的互聯網流量平臺都將其納入產品計劃中,更甚至有糧草未至,兵馬先行的氣氛。因為抖音類的短視頻模式在初期沒有太多的壁壘,對于擅長收割流量的互聯網巨頭而言,迅速抖音的路徑發展并非難事,譬如與短視頻機構和達人合作,加大補貼,購買流量等等,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運營策略上的反復讓這場競爭更顯得混亂。
譬如今年7月,計劃大規模補貼視頻機構和達人的微視就被爆出欠薪,背靠騰訊、在微信中有專屬入口,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微視很明顯在追趕抖音、快手的路上有些慌張。
這多少源于騰訊想要“亂拳打死老師傅”的意圖。畢竟,抖音向來以矩陣式產品聞名。與抖音同屬字節跳動旗下的短視頻應用火山小視頻和西瓜視頻,均已成了行業的頭部應用。
于是,騰訊也先后上線了Yoo視頻、微視、閃咔、QIM、貓餅、MO聲、DOV、MOKA魔咔等十余款短視頻App,并在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下成立了短視頻部門,由騰訊副總裁林松濤負責。但這些短視頻App卻不停發生狀況。譬如在上線時被寄予厚望,甚至“內部期望比微視還高”的Yoo為例,就發展越來越艱難。
“Yoo的產品和運營負責人已經離崗了,在一個月前,它不一定要死,但對外還欠錢,”熟悉視頻行業的人士對時間財經表示,“跟微視和一些MCN費用的糾紛是一樣的?!?
內部產品難以扶植,騰訊便發動了體外循環的攻勢,這讓某種程度上的短視頻大戰,成了騰訊系和字節跳動系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快手E+輪融資中,騰訊再次追加了4億美元。此次融資,如果仍有騰訊參股的話,則無疑加重了騰訊在快手內部的話語權。
去年快手上線了視頻信息流廣告。與此同時,快手開始加碼對游戲和海外市場的投入。今年1月,快手推出了名為“快手電丸”的小游戲App,2月上線了PC版游戲直播平臺??粗氐木褪且曨l與游戲聯運的方式以及成為較好的變現手段。以游戲為主業的騰訊,無疑也在快手上發現了一條已經被驗證的分發渠道。譬如正B站的游戲聯運,支撐起近八成的收入。
抖音在去年9月就開始與品牌主合作,并同時向在廣告、電商、用戶增值、直播、MCN幾大變現方式挺進。據虎嗅等媒體,抖音月流水已經超過了10億元?;诙兑魝儚姶蟮匿N售系統,2017年張一鳴曾提出,希望公司在2020年前完成100億美元收入。
在抖音系的夾擊下,快手系盈利壓力陡然增加,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快手內部定下了明年廣告收入十億元以上的目標,但其短視頻商業化的進度仍比較緩慢。即便快手CEO宿華聲稱不差錢,但再一次融資對于快手,對于投資者如騰訊,都是再一次投入戰斗的訊號。(時間財經 梁齊)
?
經記者:王郁彪 每經編輯:楊夏
繼“上新”圖生視頻、視頻續寫功能后,快手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在一個月內迎來第三次重要升級——網頁端上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快手方面了解到,可靈推出了更加清晰的高畫質版,以及首尾幀控制、鏡頭控制等新功能,單次生成的文生視頻時長也增加至10秒。此外,快手圖像生成大模型可圖也宣布開源。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快手大模型家族首次亮相,包括視覺生成大模型(可靈、可圖)、快意語言大模型、推薦大模型為核心的大模型矩陣,覆蓋內容理解、分發、生成等多個領域。
作為短視頻平臺的快手一方面通過AI技術,降低內容生產門檻,提高內容生產效率;另一方面,也積極地將AI技術運用于其電商業務中,幫助商家實現智能化經營。但在有限的注意力資源下,內容和商業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互搏”,快手該如何讓它們“化敵為友”?
在剛剛落幕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WAIC)上,快手可靈推出了更加清晰的高畫質版,以及首尾幀控制、鏡頭控制等新功能。 快手供圖
快手大模型家族首亮相
全面對標Sora,快手視頻生成模型可靈面世以來熱度不減。
快手方面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萬用戶申請可靈內測資格,視頻生成數量有700萬條。
可靈于6月初上線,當時只開放了文生視頻功能??焓直硎?,可靈能夠生成大幅度的合理運動,模擬物理世界特性,生成的視頻分辨率達1080p,時長最長可達2分鐘。隨后,可靈又相繼更新了圖生視頻、視頻續寫、多尺寸選擇等功能。
本次隨著上線網頁端,可靈推出了更加清晰的高畫質版,以及首尾幀控制、鏡頭控制等新功能。此外,單次生成的文生視頻時長增加至10秒。
多位互聯網資深人士向記者表示,快手是最先推出比肩Sora的大模型產品的公司,是超出預期的。但其實,早在2023年初,快手就啟動了新AI戰略,在最近幾次財報電話會議上,快手聯合創始人兼CEO程一笑也多次談及快手自研大模型的研究及應用進展。不過,當時在很多人看來,快手更側重于短視頻和社交內容,而非專業的視頻剪輯工具。此前的大模型競爭中,快手也并不是引人關注的第一梯隊成員。
可靈的走紅,讓國內視頻生成大模型賽道看到了對標Sora“彎道超車”的可能。
在剛剛落幕的WAIC大會上,快手帶著以語言大模型快意、推薦大模型、視覺生成大模型(可圖、可靈)為核心的大模型矩陣亮相。
語言、推薦、視覺,對應內容生產、理解、推薦等多層面,目前AI產品已實際運用于快手的業務運營中。據快手高級副總裁、主站業務與社區科學負責人蓋坤介紹,快手推薦模型SIM已達到十萬億的參數規模,下一代推薦大模型架構ACT預估每天可為快手App帶來4億分鐘的用戶觀看時長。
4億分鐘的時長增長,平臺用戶黏性、活躍度和吸引力,對整個快手生態的補足至關重要。
AI工具提升經營質效
快手年報顯示,其2023年全年總收入達1134.7億元,同比增長20.5%,首次突破千億規模;其中,線上營銷服務板塊年收入同比增長23%,達603億元,創出新高。此外,快手電商全年GMV(商品交易總額)首次突破萬億規模達1.18萬億元,邁入國內電商年GMV萬億元俱樂部。
生意場,快手的“盤子”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量級。需要考慮的問題自然也就越來越多。
比如,把內容轉化為成交,一直以來都不是一個輕松的話題。特別是以快手、抖音為首的短視頻平臺,用戶的停留判斷,往往只有幾秒。內容的質量、話題對感官的刺激是吸引注意力的關鍵,一旦平臺開始過多追求商業化目標,內容的吸引力就會下降。特別是如今,互聯網流量紅利褪盡,內容與商業的“互搏”自然也會被進一步放大。
如何減少“互搏”?快手的答案是上AI工具。
比如,基于快意大模型構建視頻腳本,疊加數字人技術等,進而生成低成本、高品質的視頻和直播內容,做線索轉化效率的提升。更直觀的數據是,相比今年1月,今年6月快手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月活躍客戶數增長了8倍,月GMV規模提升了64倍,平臺AIGC廣告收入規模提升了12倍。AI工具在應用層面,有一些階段性的收效。
不過,對AI工具的使用,“快手們”也設置了一些“紅線”,比如數字人直播。
今年“6·18”前,劉強東數字人在京東采銷直播間開播,“6·18”期間,也有數十位總裁數字人在京東開啟直播。不過,對快手、抖音這樣還是以內容為主的平臺,對數字人直播等AI工具的應用,會顯得比較謹慎。
今年“6·18”期間,騰訊視頻號修訂《視頻號櫥窗達人發布低質量內容實施細則》征求意見,擬將“使用插件、AI等工具生成虛擬形象進行直播”分類為“非真實直播”下的“違規示例”。快手電商也針對使用外部AIGC數字人能力生成的錄制直播內容嚴格按照“播放錄制內容”規則管控。
上海財經大學數字經濟系教授、數字商務研究中心主任崔麗麗表示,京東淘寶和抖音快手兩方根本的邏輯區分,是前者為商品引流,后者則是內容引流。數字人天然不是內容的好載體,但它是電商商品講解的好工具。
現階段來看,大模型、AIGC工具,在內容理解、生成以及分發、推薦等方面的確有奇效,但想做一個完美的經營工具,一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每日經濟新聞
者 | 月山橘
編輯 | 張潔
校對 | 卷毛
以后,AI也要來搶熱評了。
繼8月推出“文生文”大語言模型“快意”(KwaiYii)后,快手又在“文生圖”賽道推出了自研大模型“可圖”(Kolors)。
據了解,從8月下旬開始,快手AI團隊就已在公司內部開啟了可圖大模型的內測,并支持網頁版工具和標準化API兩種使用方式。
依托可圖大模型,快手開始在短視頻評論區內測“AI玩評”功能,這是繼“AI對話”之后,快手在短視頻場景內落地的又一AIGC能力。
用戶只需要輸入6個字及以上的文字評論,點擊評論框右下角的「AI」標識,即可一鍵生成評論配圖,點擊“換換看”則可以切換更多風格。
在快手APP內搜索關鍵詞“AI玩評”,即可進入該功能的預約頁面,申請加入官方內測。根據頁面顯示,截至發稿前,已有超23萬人預約。
“頭號AI玩家”有幸get了“AI玩評”的內測資格,速度給各位玩家帶來一波測評,并借此對AIGC+社交媒體的玩法做個探討。
AI玩評,怎么玩?
快手AI團隊表示,通過“AI玩評”功能,用戶可以更精準、更有趣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更便捷地在評論區進行趣味互動,不用再去找合適的圖片或表情包,而是可以直接生成一張。
不過,如果是缺乏實質性內容的評論,“AI玩評”就無能為力了。
我們先挑幾條比較熱門的玩梗性評論,來看看它的生成效果。
當有人深夜“放毒”,屏幕前準備睡覺的你看著讓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忍不住評論道:
可以看出,AI抓取了“吃”、“引爆”、“地球”三個信息點,生成了6種不同風格的圖片。不能說是毫不相關,但無論哪一張都不能準確反映我的真實精神狀態。
點擊右上角的“換換看”,可以解鎖更多風格,包括宮崎駿、寫實動漫、國風、大友克洋等等。每條評論只能選擇一張AI配圖發送,選擇完畢后,可以修改文字評論的內容。
在秀恩愛視頻的評論區,我們很容易找到一類人,他們人間清醒,不相信愛情,“你是信這玩意兒還是信我是秦始皇 / 武則天”是他們的經典語錄。
果不其然,AI生成了不同風格的“秦始皇”畫像。
再來試試之前全網爆火的“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看來帶有具體關鍵詞的語義分析難不倒它,我們來一波抽象的。
對于貓貓教 / 狗狗教忠實信徒們來說,平時刷到可愛的貓貓狗狗視頻,心都要被萌化了,不知道AI能不能get到。
這很難評,不過可以看出它對“萌”的理解是小動物、玩偶和兒童??ㄍ?、隨機探索和寫實動漫風格生成的結果,姑且可以作為可愛風表情包,水彩風則呈現了“心融化”的概念。
再來試幾句古詩詞,看看它對詩中意境的理解與還原能力如何。
高聳入云的中國古代宮殿,疊加地球、行星的太空圖景,古風與魔幻交織,總體還不錯,看得出在試圖還原“天上宮闕”的概念。
草地、山峰、春櫻,與詩中描繪的景象出入不大,因為是春天,所以整體色調較為明朗。
當詩中出現“雨”“秋”的字眼,就是一副迷朦晦暗、楓葉蕭瑟的光景了。
總體而言,對于季節和意象的理解與還原還算準確。
由于AI玩評本質上依然是一個AI繪畫模型,我們發現,包含主體、環境、動作、氛圍、視角等要素的提示詞格式的評論,生成效果往往相對較好。
而對于沒有名詞、缺乏具體指代的模糊性評論,比如“這也太可愛了吧”,則無法生成準確的配圖,甚至不如智能推薦的表情包來得實用。
另外,在生成人物時,多一條胳膊、肢體動作不協調、手指等細節部位異常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目前,在快手APP的視頻評論區,已經可以看到不少獲得“AI玩評”內測資格的網友評論。
有人給自己的原創詩詞作畫:
有粉絲畫不同著裝、不同場景下的idol:
還有球迷緬懷殞落的一代籃球巨星科比:
不過,也有網友因為不理想的生成體驗,吐槽該功能“沒什么用”。
AI玩評,可玩性有多高?
不知從何時起,“先看評論區”“我是來看評論的”成為越來越多網友的習慣和共識。
由于評論區金句頻出,有時甚至比內容本身還精彩,很多網友都習慣先看評論區,把排在前面的幾條熱門評論翻閱一遍,再回過頭來看內容本身。
而“AI玩評”作為短視頻場景下首個將AIGC能力嵌入評論區的功能,最初也是讓“頭號AI玩家”眼前一亮,但一番實測下來,我們發現至少目前為止,這個功能的可玩性還有待挖掘。
常規的評論模式往往是點評內容、補充信息和玩梗,文字評論本身就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配圖也多是表情包或事實性信息,“AI玩評”并不是一個必要選項。
如果非要用AI給一些插科打諢、碰撞觀點的內容配圖,反而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而且,評論配圖講究一個彌補純文字傳播的語境缺失,圖片好不好看并不是第一位,關鍵是符不符合評論者想要表達的語境。這就對AI的語義分析、情感分析能力,以及畫技提出了不低的要求。然而,目前“AI玩評”在這些方面的能力仍有待進一步提高。
因此,與其說“AI玩評”的作用是提供評論配圖的便利,不如說是提供了一個簡單快捷的AI繪畫工具入口,讓普通大眾體驗到AI繪畫的樂趣。
當然,如果有人生成了比較優質、有趣的圖,也可能會激發互動和玩梗傳播,一定程度上可以豐富平臺內容生態和用戶互動體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AI玩評”生成的圖片在版權歸屬方面尚不明晰。
在“AI玩評”功能的使用須知中,有一條提到,當用戶上傳肖像類的內容進行AI玩評創作時,系統會分析所上傳素材的面部特征點以進行肖像處理。但目前的“AI玩評”功能并不支持用戶自主上傳照片,我們猜測,未來快手可能會推出基于可圖大模型的獨立AI繪畫產品。
此外,同期開放測試的“淘寶問問AI助手”在用戶須知中表示,為改進淘寶問問服務,并支持技術應用持續創新,將對用戶在使用淘寶問問過程中輸入、輸出及其他生成信息進行去標識化處理后再用于模型及算法訓練。
AIGC+社交媒體,有哪些玩法?
除了在評論區調用AI繪畫工具,為評論生成相應的圖片之外,AIGC+社交媒體還能怎么玩?
這就不得不提前段時間流行的一種“賽博召喚術”。
不久前,B站出現了一些“AI視頻總結小助手”賬號,網友可以通過@這些賬號,讓它們扮演“課代表”和“省流助手”,總結視頻內容。
8月31日,B站頂流知識區博主“畢導THU”發布了一條題為《數學的詭異漏洞》的視頻,時間長達34分鐘,就在其發布僅幾分鐘后,“AI視頻小助理”就極其詳細地列出了該視頻的內容框架,精細度和邏輯嚴密度令人咋舌。
而且,AI不僅能作為輔助工具,還能直接生成評論內容。
之前有科技博主自制過一個能自動生成評論的水軍AI,根據視頻標題,AI就能生成一連串相關評論。
雖然有些評論的思路過于跳脫,但整體效果還算逼真,AI能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給出評論。
在社交媒體場景下,生成式AI或許還可以用于創建虛擬人物或虛擬助手,使社交媒體用戶能夠與這些虛擬實體進行更加真實和個性化的互動。這些虛擬實體還可以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建議、回答問題、提供娛樂等。
相比于將AIGC能力應用到用戶內容生產和分發上,無論是快手的AI對話、AI玩評,還是B站的AI視頻總結助手、AI水軍、AI智能體,都體現了AIGC在用戶互動和社交模式的創新應用。
未來,如果“AI玩評”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評論的語意,將模糊的形容詞演繹得更加生動,應該能夠發揮更大實用價值和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