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屆菏澤國際牡丹文化旅游節盛大開幕之際,中國山東網記者帶你一起領略越來越牡丹化的菏澤。
牡丹區:
在菏澤有一個牡丹區,它因境內盛產牡丹,且被譽為“牡丹之鄉”,故名牡丹區。
菏澤大劇院:
菏澤大劇院工程以牡丹花瓣為造型,突出了“剛柔相濟、牡丹盛開”設計理念,體現了菏澤“牡丹之鄉”的地方特色。
(攝影 周勇)
菏澤牡丹機場:
菏澤牡丹機場(Heze Mudan Airport,IATA:HZA,ICAO:ZSHZ),簡稱“牡丹機場”,2018年1月24日,菏澤民用機場定名“菏澤牡丹機場”;2020年8月19日,菏澤牡丹機場地名代碼獲批 。
牡丹元素弧形天橋:
在中華路與高平路、點將臺路交叉處附近,分別有一座牡丹元素的弧形人行景觀天橋。以菏澤市花牡丹為主題,展現牡丹之都的蓬勃和朝氣。
(效果圖)
牡丹園:
菏澤有五座牡丹園,“古今牡丹園”“曹州牡丹園”“曹州百花園”“中國牡丹園”“國花牡丹園”。春日花開時,微風吹起,吹開層層心房,牡丹在陽光中綻開笑臉,競相爭艷。
菏澤站:
在菏澤站,巨大的牡丹屏風與菏澤站三個字相互襯托,好像在給外地游客訴說著:中國牡丹之都,菏澤歡迎您。
牡丹路:
菏澤市有一個牡丹區,牡丹區里有一條“牡丹路”。牡丹路兩旁的路燈頂端是牡丹花造型,牡丹路樹叢中的配電箱、環網柜上競相盛開了一朵朵美麗的牡丹花,姹紫嫣紅、花團錦簇,遠看就像給配電箱、環網柜“穿上”了“牡丹花裙”。
牡丹燈光投影
河面、燈光、倒影連成一片,更有美麗炫彩的“牡丹花”在天香公園西側趙王河太原路段驚艷“綻放”。
天香公園:
在天香公園內以牡丹花為主題、融合其他元素設計形成的菏澤綠道向前延伸而去,標識牌也印上了牡丹的標志,都成為了菏澤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公共設施:
在一處公共自行車停放點,停放的公共自行車后輪都印有牡丹花,上面寫著“中國牡丹之都”的字樣。
牡丹命名的地方:
菏澤以牡丹命名的小區,“牡丹公館”“牡丹新城”“牡丹嘉園”。有與牡丹相關的建筑,“牡丹廣場”“牡丹機場”“牡丹大酒店”“牡丹人民醫院”。有牡丹命名的小學,“牡丹小學”。有牡丹命名的辦事處,“牡丹辦事處”。
除此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牡丹藝術品。插花牡丹、盆景牡丹、糧畫牡丹、國畫牡丹、刺繡牡丹、刻瓷牡丹……
牡丹花:
菏澤牡丹有粉色、紅色、紫色、藍色、黃色、白色、黑色、綠色、復色九大色系。根據花朵形態和雌雄進化程度,可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托桂型、薔薇型、金環型、皇冠型、繡球型、干臺閣型、樓子閣型十個花型。
牡丹產業:
牡丹根能入藥,籽能榨油,蕊可為茶,瓣可做糕……雖以雍容華貴之姿艷壓群芳,但沒有絲毫驕嬌之氣,以“全身都是寶”的奉獻精神傲然立于花卉之林。
(牡丹花蕊茶、牡丹籽油、牡丹洗發水、牡丹化妝品)
古有劉禹錫詩作“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以形容牡丹花的雍容華貴。一朵朵“牡丹花”含苞待放,向菏澤市民訴說著這個城市與牡丹的故事。我們身邊的“牡丹元素”無時無刻顯示著菏澤市民生活的幸福感不斷提升,在你的身邊,你還發現了別的“牡丹元素”了嗎?
們一般的安卓手機是沒有直接把這個選項列出來讓大家選擇拍攝的,但是第三方的拍攝軟件都有1:1的正方形拍攝選項。
國時間2024年3月10日,北京時間2024年3月11日,第96屆奧斯卡金像獎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舉行頒獎典禮,成為了電影界的一次盛會。
石頭姐(艾瑪·斯通)憑借出色的表演在電影《可憐的東西》中獲得了本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項,這也是她繼《愛樂之城》之后的第二個奧斯卡影后獎杯。
毫不夸張地說,《可憐的東西》很可能是石頭姐職業生涯中最好的表演。
石頭姐在肢體方面的天賦從未被挖掘到這樣的程度,她在兩個多小時的時間里塑造了一個復雜的女性角色,從笨手笨腳、不會說話的嬰兒成長為一個渴望性和冒險,拒絕成為任何男人的領地,充滿活力的獨立女性。
自從去年夏天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以來,《可憐的東西》就其露骨的內容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其中包括對性的直白描繪。
作為主演,石頭姐為片中的女性角色辯護,并反駁了她作為“男性凝視”受害者的說法。
她覺得,自己不應該因為以演員身份主演了這部電影,就被獨立于“男導演和男作家”這個主創團隊之外,她不僅是女演員,也是女制片人,對這部電影的走向也起了關鍵作用。
在石頭姐看來,雖然她個人不想“一直裸體”,但這對角色來說很重要,性是“貝拉”這個角色經歷和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如此。如果鏡頭回避了這一點,對于貝拉來說,這個角色就缺少了真實。
電影《可憐的東西》講述了石頭姐飾演一名被科學家「復活」的「實驗品」女子貝拉(Bella),擁有成年女性身體的她「復活后」只有嬰兒的心智。
貝拉于成長過程中學習融入社會,且愈來愈有自己的想法,更探索人類原始的生理欲望,于是,一幕幕超越時代的怪誕故事就此上演。
石頭姐在電影中親身上陣的全裸演出多場激情戲,尺度極大,也成為電影的宣傳點。
與此同時,《可憐的東西》也被眾多影評人和電影節觀眾奉為本年度的“女性主義的神作”。
尤其是由石頭姐飾演的女主角貝拉·巴克斯特,完美詮釋出了一個自由、勇敢、無畏的女人,是她繼《愛樂之城》后又一個大受歡迎的角色,給了影迷不少驚喜。
在石頭姐二封奧斯卡影后之際,我們不妨借此回顧一下她走過的演藝之路,看她是如何從好萊塢“丑小鴨”蛻變成電影圈“繆斯”的。
1988年,石頭姐出生于亞利桑那州一戶有錢的家庭,她同時擁有德國、英國、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
其父親Jeffrey Charles Stone為承包商CEO,擁有一間亞利桑納州的高爾夫球場。母親Krista Jean Stone是一名家庭主婦,弟弟則名為Spencer John Stone。
Emma Stone并非石頭姐的原名,其本名為Emily Jean Stone。小時候她喜歡辣妹合唱團(Spice Girls),且特別喜愛成員愛瑪·伯頓(Emma Bunton),升中學便為自己改名為Emma。
雖然家庭條件很好,但石頭姐的童年生活并不愉快。
石頭姐小時候因為患有嬰兒絞痛,聲帶出了問題,所以她一直不敢大聲講話,由此她始終是班里最內向、害羞的女生。
石頭姐早在4歲開始接觸演戲,卻在7歲時患上恐慌癥和焦慮癥,經常活于驚恐的精神世界中。
幸好11歲的時候,石頭姐加入了鳳凰城山谷青年劇團,并出演了個人第一部舞臺劇《柳林風聲》,這一次的舞臺劇表演,讓她意識到演戲成為了自己宣泄情緒的重要渠道。
為了更加精進自己的演技,石頭姐選擇休學兩2年在家專心學習表演。
愛上演戲的她在14歲時大膽制作了一貫名為“好萊塢計劃”的PPT,并且向父母宣布她要輟學離開家鄉,去好萊塢追逐自己的表演夢想。
石頭姐的父母很開明,十分支持她這個在外人眼里看上去不切實際的“演員夢”,畢竟他們覺得女兒受挫了會自己回家的。于是她媽甚至陪女兒搬到了LA。
到了LA之后,石頭姐但和其他“逐夢演藝圈”的妹子一樣,事業并不順利,果然就跟預測的一樣,“好萊塢計劃”在實行了3個月之后,什么機會都沒有。沒有試鏡的日子她白天會在寵物零食店打工,晚上就自己報名高中函授課程。
那段默默無聞的日子,在日后被她形容為人生的最低潮。她試鏡過每一個迪斯尼頻道的節目。但透過鏡頭表演并不需要像舞臺劇那麼夸張,一直找不到要領的狀況下,慢慢的連經紀人都放棄了。
直到新經紀人修正了她的表演方式,并且將藝名從Emily改為Emma之后,情況才開始好轉。
但說穿了所謂的好轉,也不過就是在一些影集里跑跑龍套罷了。最初的她盡管陸續演了一些影片,但都沒有讓她紅起來。
為了生活她什么樣的工作都接,甚至還幫狗配過音。
這樣的生活過了5年,她好不容易在福斯聯播網的影集《Drive》得到了一個固定配角的工作。只可惜演到一半卻因為收視率太差被腰斬了!更慘的是,一同生活的媽媽這時又發現罹患乳癌。
讓她第一次興起了想回家的念頭。不過她這個想法遭到了母親的反對,母親要她繼續堅持逐夢。
石頭姐身上唯一的刺青也是為母親而紋,幸好,母親的乳癌于2008年被治愈。母女為慶祝便齊齊在手腕上紋上相同的鳥腳刺青,刺青由保羅·麥卡尼設計,參考自二人最愛的披頭四樂團歌曲《黑鳥》。
直到2007年,石頭姐被導演格雷格·莫托拉挑中出演電影《太壞了》,并將自己的金發染成了紅色。
雖說這次演出經歷,石頭姐并不是主演,但這次的拍攝讓她對表演有了新感悟,由此,她也開始逐漸走入選角導演的視線。
在《太壞了》之后,石頭姐又出演了《搖滾之王》《前女友的幽靈》《紙人》等小成本作品。
2010年,石頭姐主動爭取演出機會,出演了自己第一部領銜主演的電影《緋聞教主》,她出演性格直來直往的辣妹奧利芙。
片中部分內容改編自納撒尼爾·霍桑的愛情小說《紅字》,她在閱讀劇本后大贊該劇本是自己看過最與別不同,認為它是獨一無二、幽默且溫馨。
為了出演這個角色,石頭姐推掉了扎克·施奈德的大片《美少女特工隊》,事實證明,這個選擇無比正確。
最終她憑借《緋聞計劃》中的精湛演出,獲得第68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女主角提名,從此開啟了屬于自己的大女主時代。
2012年,SONY重啟旗下的搖錢樹蜘蛛人系列電影。
男主角從Tobey Maguire換成Andrew Garfield。女主也換了演員,石頭姐正好一腳踏進熱門的超級英雄電影領域,出演了《超凡蜘蛛俠》。
她的表演不再只是負責尖叫與展示身材的花瓶,而是貫穿整個系列,協助主角從男孩轉為男人的重要角色,可以說是這個系列的隱形主角。
《超凡蜘蛛俠》上映后收獲一眾好評,兩部電影在全球收獲了近15億的票房成績。
可以說如今一提起石頭姐,人們最先想到的無疑是那個金發碧眼、與蜘蛛俠遺憾錯過的女友格溫。
作為一名演員,石頭姐的感情事也為外界所關注。
在拍攝《超凡蜘蛛俠》時她曾與蜘蛛俠的飾演者加菲因戲生情,戲里的甜蜜之外,這倆的戀情也鬧得沸沸揚揚,熱戀期的兩人一度被很多影迷看作是好萊塢最般配的銀幕情侶。
只可惜這對有情人沒有走到最后。
有傳聞說當時33歲的加菲有意組織家庭,但或許是感覺到這樣的狀態會影響到自己的發展,石頭姐拒絕了男友的求婚。
當時27歲的石頭姐正值事業黃金期,即使二人曾公開表示深愛對方,卻未能開花結果。
2020年,艾瑪嫁給了喜劇演員兼《周六夜現場》制片人戴夫·麥卡里,并育有一名女兒。
她和加菲一段美好的緣分最終以遺憾收場。
為了打破大眾對她固有的“美國甜心”印像,石頭姐接下來都是接演一些較嚴肅的劇情片,并刻意挑選那些反差極大的角色來磨練自己的演技。
雖然說這是所有演員在面臨定型問題時的必經過程,但她挑戲的眼光特別精準,所參與演出的大多是叫好又叫座的優秀作品。
甚至還有好幾部都獲得了年度最佳影片的獎項與提名。
例如在探討美國種族問題的劇情片《相助》,她就燙了個復古的泡面頭并學習以美國南方口音說話。
在2014至2015年間,她不僅與導演伍迪·艾倫合作了《魔力月光》《無理之人》,而且在奧斯卡最佳影片《鳥人》中也有著出色的“瘋癲”表演,并提名奧斯卡最佳女配,也為她兩年后拿下奧斯卡影后做了鋪墊。
當時的石頭姐,早已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的女星。
2016年,達米恩自編自導爵士歌舞片《愛樂之城》上映。電影講述一個鐘情于爵士樂的音樂家與一個夢想成為女演員的服務生,在洛杉磯追尋夢想時相知相戀的故事。影片探討了夢想與愛情之間的關系,描繪了兩個相愛的人在筑夢的路上如何互相支持。
通過和自身逐夢經歷相似的表演,2017年,在第98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禮上,29歲的石頭姐憑借《愛樂之城》拿到了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在最好的年華里達成了演員生涯的至高榮譽。
苦熬多年,石頭姐終于圓夢,成為矚目的奧斯卡影后。
但她對于表演的這場馬拉松絲毫沒有停止。反而更多的是接演一些充滿爭議性的角色。
在《性別之戰》里,她增肌了15磅去詮釋Billie Jean King,這個為性別平權發聲的同性戀球后。
在《寵兒》這部歷史驚悚片里,她則扮演一個為了出人頭地,野心勃勃的鄉下姑娘。
后來又出演了一下乖巧助理,一下時尚邪惡的《黑白魔女庫伊拉》。
等到了她的新作《可憐的東西》時,石頭姐交出了一份閃亮的令人滿意的答卷。
在憑借《可憐的東西》獲得今年評論家選擇獎最佳女主角時,艾瑪發表獲獎感言:“這是我人生中最棒的選擇之一,讓我學會了拋棄很多東西,比如羞恥感,被加諸于我們身上的東西,這一點我還在學習中,現在是評論家選擇獎,是外界的看法。我很感激評論家們給我頒獎,但我正學著不在意你們的看法。”
有一種觀點說,在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那代人之后,好萊塢再也沒有新的電影明星誕生。但從現在來說,如果有的話,艾瑪·斯通肯定算其中之一。
此外,艾瑪也極富事業心,她與丈夫共同創立了制片公司,艾瑪獲得了著名獨立制片公司A24公司的首份合同,在A24公司幫助下制作了《當你完成拯救世界》(2022)、《問題專家》(2024)以及即將上映的《熒屏在發光》等獨立電影。
如果說石頭姐第一次拿奧斯卡是運氣好,碰上量身打造的好劇本,若是能再拿一座影后可就是貨真價實了吧。
一位真心熱愛表演的女孩,7歲換上恐慌癥,14歲輟學,出道8年之后才當上主角,卻始終懷抱著夢想,堅持努力,接著在28歲時爬上了電影界的巔峰,并有好幾年都成為該年全球最賺錢的女演員。
作為好萊塢85花的天花板,石頭姐終于靠她自己,完成了自己小時候PPT上的愿望 。
再一次祝賀石頭獎拿到奧斯卡影后。也希望,所有追夢人的夢想,終會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