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IOS簡介

    BIOS是英文"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詞,直譯過來后中文名稱就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其實,它是一組固化到計算機內主板上一個ROM芯片上的程序,它保存著計算機最重要的基本輸入輸出的程序、開機后自檢程序和系統自啟動程序,它可從CMOS中讀寫系統設置的具體信息。 其主要功能是為計算機提供最底層的、最直接的硬件設置和控制。

    BIOS這個詞具有雙層含義:

    一、英語單詞Biography的復數形式的縮寫(Biography-Biographies-Bios),一般讀作/'baious/。

    二、在計算機領域,BIOS是 "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的縮略語,譯為"基本輸入輸出系統",與前者讀法相同。計算機在運行時,首先會進入BIOS,它在計算機系統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塊主板性能優越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主板上的BIOS管理功能是否先進。

    BIOS就是計算機領域的一個重要參數(術語)。

    芯片簡介

    BIOS設置程序是儲存在BIOS芯片中的,BIOS芯片是主板上一塊長方形或正方形芯片,只有在開機時才可以進行設置。(一般在計算機啟動時按F2或者Delete進入BIOS進行設置,一些特殊機型按F1、Esc、F12等進行設置)。BIOS設置程序主要對計算機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進行管理和設置,使系統運行在最好狀態下,使用BIOS設置程序還可以排除系統故障或者診斷系統問題。有人認為既然BIOS是"程序",那它就應該是屬于軟件,感覺就像自己常用的Word或Excel。但也有很多人不這么認為,因為它與一般的軟件還是有一些區別,而且它與硬件的聯系也是相當地緊密。形象地說,BIOS應該是連接軟件程序與硬件設備的一座"橋梁",負責解決硬件的即時要求。主板上的BIOS芯片或許是主板上唯一貼有標簽的芯片,一般它是一塊32針的雙列直插式的集成電路,上面印有"BIOS"字樣。

    進入BIOS方式

    不同的BIOS有不同的進入方法,通常會在開機畫面有提示。

    PC機進入方式

    Award BIOS:按“Del”鍵

    AMI BIOS:按“Del”或“ESC”鍵

    Phoenix BIOS:按“F2”鍵

    acer:按“Del”鍵

    ibm(冷開機按f1,部分新型號可以在重新啟動時啟動按f1)

    hp(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sony(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dell(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acer(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toshiba(冷開機時按esc然后按f1)

    hp compaq(開機到右上角出現閃動光標時按f10,或者開機時按f10)

    fujitsu(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絕大多數國產和臺灣品牌(啟動和重新啟動時按f2)

    以下各品牌的啟動熱鍵,可以選擇啟動項或進入BIOS

    BIOS恢復出廠設置的方法

    方法一

    1、將主板上的紐扣電池拆下,拆下之后保持15鈔以上,之后再安裝上去,這樣就可以消除BIOS信息,然后恢復出廠設置了。

    2、當然有的主板上還配置有“硬跳線”,只需要按提示用跳線帽將“2”和“3”引腳短接一下,這樣也可實現消除BIOS信息功能。

    方法二

    1、在開機的時候,當屏幕下方出現一些信息提示如“Press DEl Enter Bios”、“Press F1 to Run Setup”之類信息之后,按DELETE鍵進入BIOS程序界面。

    2、進入到BIOS界面之后,將光標移動到“Load Optimized Default”項,之后回車。

    3、然后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yes”并按回車鍵,就可以實現恢復出廠設置,最后按F10保存一下即可。

    最新最全BIOS設置中英文對照表

    最新的BIOS中英文對照表,支持當前的Intel Core i7、Intel Core i5系列設定,從本文所列BIOS大家可以發現,大部分設置項沒見過。而且i7系列是LGA1366封裝,Core i5/Core i3是LGA1155封裝。

    BIOS界面基礎項中英文對照表

    MB Intelligent Tweaker(M.I.T)(頻率/電壓控制)

    Standard CMOS Features(標準CMOS設置)

    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級BIOS設置)

    Integrated Peripherals(集成設備或周邊設備)

    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置)

    PC Health Status(電腦健康狀態)

    Load Fail-Safe Defaults(裝載安全預設配置)

    Load Optimized Defaults(裝載最佳預設配置)

    Set Supervisor Password(設置管理員密碼)

    Set User Password(設置使用者密碼)

    Save and Exit Setup(保存當前設置并退出)

    Exit Without Saving(直接退出,不保存當前設定)

    1、BIOS頻率/電壓控制基礎項中英文對照表

    Advanced Frequency Settings(高級頻率設置)

    CPU Clock Ratio(CPU倍頻)

    CPU Frequency(CPU內頻率)

    Advanced CPU Core Features(CPU核心參數高級設置)

    Intel(R) Turbo Boost Tech(是否啟動INTEL CPU加速模式)

    CPU Cores Enabled(啟動CPU多核心技術)

    CPU Multi-Threading(啟動CPU超線程技術)

    CPU Enhanced Halt (C1E) (Intel C1E功能)

    C3/C6/C7 State Support(是否允許CPU進入C3/C6/C7模式)

    CPU Thermal Monitor (Intel TM功能)

    CPU EIST Function (Intel EIST功能)

    Bi-Directional PROCHOT(是否啟動PROCHOT功能)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是否啟動INTEL虛擬化技術)

    QPI Clock Ratio(設置QPI倍頻)

    QPI Link Speed(設置QPI速度)

    Base Clock(BCLK) Control(CPU基頻控制)

    BCLK Frequency(Mhz)(CPU基頻調整)

    System Memory Multiplier (SPD)(內存倍頻調整)

    Memory Frequency(Mhz) (內存頻率調整)

    PCI Express Frequency(Mhz) (PCI Express插口時鐘調整)

    C.I.A.2(第二代智能CPU效能加速器設置)

    CPU Clock Drive(CPU時鐘振幅調整)

    PCI Express Clock Drive(PCI Express時鐘振幅調整)

    Performance Enhance(增強系統性能)

    Profile DDR Voltage(DDR電壓概要)

    Profile QPI Voltage(QPI電壓概要)

    Channel Interleaving(通道交織)

    Command Rate(CMD)(控制速度)

    Load-Line Calibration(是否啟動Load-Line校準功能)

    CPU Vcore(CPU 核心電壓設置)

    QPI/Vtt Voltage(QPI/Vtt電壓設置)

    PCH Core(PCH核心設置)

    CPU PLL(CPU鎖相環設置)

    DRAM Voltage(DRAM電壓)

    DRAM Termination(DRAM結點)

    Miscellaneous Settings(其它設置)

    2、BIOS標準CMOS基礎項中英文對照表

    Date (mm:dd:yy) (日期)

    Time (hh:mm:ss)(時間)

    IDE Channel 0, 1 Master/Slave(第一二組主/從IDE/SATA通道 )

    IDE Channel 2, 3 Master, 4, 5 Master/Slave(第三四組主、五六組主/從IDE/SATA通道)

    Drive A(軟驅設定)

    Halt On(系統停機設定)

    Memory(內存)

    Base Memory(傳統內存,會保留640KB為MS-DOS系統使用)

    Extended Memory(擴展內存)

    Total Memory(系統上的總內存)

    3、BIOS高級功能設置中英文對照表

    Hard Disk Boot Priority(硬盤啟動優先級)

    Quick Boot(快速啟動)

    First/Second/Third Boot Device(第一二三啟動設備)

    Floppy(軟盤)

    LS120(LS120磁盤)

    Hard Disk(硬盤)

    CDROM(光驅)

    ZIP(ZIP盤)

    USB-FDD(USB軟盤)

    USB-ZIP(USB ZIP)

    USB-CDROM(USB光驅)

    USB-HDD(USB 硬盤)

    Legacy LAN(網卡開機)

    Password Check(密碼檢查,每次開始是否需要輸入密碼)

    HDD S.M.A.R.T. Capability(硬盤自動監控報警是否開啟)

    No-Execute Memory Protect(INTEL防病毒功能是否開啟)

    Delay For HDD (Secs)(硬盤延遲讀取時間)

    Full Screen LOGO Show(全屏LOGO顯示)

    Backup BIOS Image to HDD(備份BIOS到硬盤上)

    Init Display First(開機顯卡配置)

    4、BIOS集成設備或周邊設備配置中英文對照表

    SATA RAID/AHCI Mode (SATA設備RAID/AHCI模式配置 )

    SATA Port0-3 Native Mode(SATA端口0-3Native mode是否開啟)

    USB Controllers(USB控制器)

    USB Legacy Function(是否在DOS下使用USB鍵盤)

    USB Storage Function(是否在BIOS的POST階段檢測USB設備)

    Azalia Codec(集成音效功能設定)

    Onboard H/W 1394(集成1394功能設定)

    Onboard H/W LAN(集成網卡設置)

    Green LAN(無網絡鏈接時是否自動關閉網絡芯片)

    SMART LAN(智能網卡偵測)

    Onboard LAN Boot ROM(集成網卡的開機功能)

    Onboard SATA/IDE Device(是否啟用集成SATA/IDE控制器)

    Onboard SATA/IDE Ctrl Mode(是否啟用集成SATA/IDE控制器的RAID功能)

    5、BIOS電源管理配置中英文對照表

    ACPI Suspend Type(系統休眠模式設置)

    Soft-Off by PWR-BTTN (開機方式)

    PME Event Wake Up(電源管理事件的喚醒功能)

    Power On by Ring(是否允許被具有喚醒功能的數據機喚醒開機)

    Resume by Alarm(定時開機)

    HPET Support(是否開啟高精度定時器功能)

    HPET Mode(HPET 模式設置:32位或64位)

    Power On By Mouse(是否開啟鼠標雙擊開機)

    Power On By Keyboard(鍵盤開機功能設定,支持密碼開機、電源鍵開機)

    KB Power ON Password(鍵盤開機的密碼設定)

    AC Back Function(電源中斷后,電源恢復時的系統狀態選擇)

    6、BIOS電腦健康狀態配置中英文對照表

    Reset Case Open Status(重置機殼狀態)

    Case Opened(機殼開啟狀況)

    Current Voltage(V) Vcore/DDR15V/+5V/+12V(檢測系統電壓)

    Current System/CPU Temperature(CPU溫度)

    Current CPU/SYSTEM FAN Speed (RPM)(系統風扇速度)

    CPU Warning Temperature(CPU溫度告警)

    CPU/SYSTEM FAN Fail Warning(CPU風扇故障告警)

    CPU Smart FAN Control(CPU風扇智能控制)

    BIOS設置中英文對照表詳細篇

    Time/System Time 時間/系統時間

    Date/System Date 日期/系統日期

    Level 2 Cache 二級緩存

    System Memory 系統內存

    Video Controller 視頻控制器

    Audio Controller 音頻控制器

    Modem Controller 調制解調器(Modem)

    Primary Hard Drive 主硬盤

    BIOS Version BIOS版本

    Boot Order/Boot Sequence 啟動順序

    Diskette Drive 軟盤驅動器

    Internal HDD 內置硬盤驅動器

    Floppy device 軟驅設備

    Hard-Disk Drive 硬盤驅動器

    USB Storage Device USB存儲設備

    CD-ROM device 光驅

    Modular Bay HDD 模塊化硬盤驅動器

    Cardbus NIC Cardbus總線網卡

    Onboard NIC 板載網卡

    Boot POST 進行開機自檢時(POST)硬件檢查的水平:設置為"MINIMAL"(默認設置)則開機自檢僅在BIOS升級,內存模塊更改或前一次開機自檢未完成的情況下才進行檢查。設置為"THOROUGH"則開機自檢時執行全套硬件檢查。

    Config Warnings 警告設置:該選項用來設置在系統使用較低電壓的電源適配器或其他不支持的配置時是否報警,設置為"DISABLED"禁用報警,設置為"ENABLED"啟用報警

    Internal Modem 內置調制解調器: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內置Modem。禁用(disabled)后Modem在操作系統中不可見。

    LAN Controller 網絡控制器: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PCI以太網控制器。禁用后該設備在操作系統中不可見。

    PXE BIS Policy/PXE BIS Default Policy PXE BIS策略:該選項控制系統在沒有認證時如何處理(啟動整體服務Boot Integrity Services(BIS))授權請求。系統可以接受或拒絕BIS請求。設置為"Reset"時,在下次啟動計算機時BIS將重新初始化并設置為 "Deny"。

    Onboard Bluetooth 板載藍牙設備

    MiniPCI Device Mini PCI設備

    MiniPCI Status Mini PCI設備狀態:在安裝Mini PCI設備時可以使用該選項啟用或禁用板載PCI設備

    Wireless Control 無線控制:使用該選項可以設置MiniPCI和藍牙無線設備的控制方式。設置為"Application"時無線設備可以通過"Quickset"等應用程序啟用或禁用,熱鍵不可用。設置為"/Application"時無線設備可以通過"Quickset"等應用程序或熱鍵啟用或禁用。設置為 "Always Off"時無線設備被禁用,并且不能在操作系統中啟用。

    Wireless 無線設備:使用該選項啟用或禁用無線設備。該設置可以在操作系統中通過"Quickset"或熱鍵更改。該設置是否可用取決于"Wireless Control"的設置。

    Serial Port 串口:該選項可以通過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來避免設備資源沖突。

    Infrared Data Port 紅外數據端口。使用該設置可以通過重新分配端口地址或禁用端口來避免設備資源沖突。

    Num Lock 數碼鎖定。設置在系統啟動時數碼燈(NumLock LED)是否點亮。設為"DISABLE"則數碼燈保持滅,設為"ENABLE"則在系統啟動時點亮數碼燈。

    Keyboard NumLock 鍵盤數碼鎖:該選項用來設置在系統啟動時是否提示鍵盤相關的錯誤信息。

    Enable Keypad 啟用小鍵盤:設置為"BY NUMLOCK"在NumLock燈亮并且沒有接外接鍵盤時啟用數字小鍵盤。設置為"Only By Key"在NumLock燈亮時保持embedded鍵區為禁用狀態。

    Pointing Device 指針設備:設置為"SERIAL MOUSE"時外接串口鼠標啟用并集成觸摸板被禁用。設置為"PS/2 MOUSE"時,若外接PS/2鼠標,則禁用集成觸摸板。設置為"TOUCH PAD-PS/2 MOUSE"(默認設置)時,若外接PS/2鼠標,可以在鼠標與觸摸板間切換。更改在計算機重新啟動后生效。

    Video Expansion 視頻擴展:使用該選項可以啟用或禁用視頻擴展,將較低的分辨率調整為較高的、正常的LCD分辨率。

    Battery 電池

    Battery Status 電池狀態

    Power Management 電源管理

    Suspend Mode 掛起模式

    Low Power Mode 低電量模式:該選項用來設置系統休眠或關閉時所用電量。

    Wakeup On LAN 網絡喚醒:該選項設置允許在網絡信號接入時將電腦從休眠狀態喚醒。該設置對待機狀態(Standby state)無效。只能在操作系統中喚醒待機狀態。該設置僅在接有交流電源適配器時有效。

    Auto On Mod 自動開機模式:注意若交流電源適配器沒有接好,該設置將無法生效。該選項可設置計算機自動開機時間,可以設置將計算機每天自動開機或僅在工作日自動開機。設置在計算機重新啟動后生效。

    Auto On Time 自動開機時間:該選項可設置系統自動開機的時間,時間格式為24小時制。鍵入數值或使用左、右箭頭鍵設定數值。設置在計算機重新啟動后生效。

    System Security 系統安全

    Primary Password 主密碼

    Admin Password 管理密碼

    Hard-disk drive password(s) 硬盤驅動器密碼

    Password Status 密碼狀態:該選項用來在Setup密碼啟用時鎖定系統密碼。將該選項設置為"Locked"并啟用Setup密碼以放置系統密碼被更改。該選項還可以用來放置在系統啟動時密碼被用戶禁用。

    System Password 系統密碼

    Setup Password Setup密碼

    Post Hotkeys 自檢熱鍵:該選項用來指定在開機自檢(POST)時屏幕上顯示的熱鍵(F2或F12)。

    Drive Configuration 驅動器設置

    Diskette Drive A: 磁盤驅動器A:如果系統中裝有軟驅,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軟盤驅動器

    Primary Master Drive 第一主驅動器

    Primary Slave Drive 第一從驅動器

    Secondary Master Drive 第二主驅動器

    Secondary Slave Drive 第二從驅動器

    IDE Drive UDMA 支持UDMA的IDE驅動器:使用該選項可以啟用或禁用通過內部IDE硬盤接口的DMA傳輸。

    Hard-Disk drive Sequence 硬盤驅動器順序

    System BIOS boot devices 系統BIOS啟動順序

    USB device USB設備

    Memory Information 內存信息

    Installed System Memory 系統內存:該選項顯示系統中所裝內存的大小及型號

    System Memory Speed 內存速率:該選項顯示所裝內存的速率

    System Memory Channel Mode 內存信道模式:該選項顯示內存槽設置。

    AGP Aperture AGP區域內存容量:該選項指定了分配給視頻適配器的內存值。某些視頻適配器可能要求多于默認值的內存量。

    CPU information CPU信息

    CPU Speed CPU速率:該選項顯示啟動后中央處理器的運行速率

    Bus Speed 總線速率:顯示處理器總線速率

    Clock Speed 時鐘頻率

    Cache Size 緩存值:顯示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值

    Integrated Devices(LegacySelect Options) 集成設備

    Sound 聲音設置: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音頻控制器

    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網絡接口控制器:啟用或禁用集成網卡

    Mouse Port 鼠標端口: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內置PS/2兼容鼠標控制器

    USB Controller USB控制器: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板載USB控制器。

    PCI Slots PCI槽: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板載PCI卡槽。禁用時所有PCI插卡都不可用,并且不能被操作系統檢測到。

    Serial Port 1 串口1:使用該選項可控制內置串口的操作。設置為"AUTO"時,如果通過串口擴展卡在同一個端口地址上使用了兩個設備,內置串口自動重新分配可用端口地址。串口先使用COM1,再使用COM2,如果兩個地址都已經分配給某個端口,該端口將被禁用。

    Parallel Port 并口:該域中可配置內置并口

    Diskette Interface 磁盤接口:使用該選項可以設置內置軟盤驅動器的操作。設置為AUTO時,若裝有軟驅,則內置磁盤控制器被禁用。若沒有檢測到磁盤控制器,則啟用內置控制器。

    PC Speaker 系統喇叭:使用該選項可啟用或禁用系統喇叭

    Primary Video Controller 主視頻控制器:使用該選項可以在啟動過程中指定視頻控制器。設置為"AUTO"時若裝有內置顯卡,系統可以使用。否則系統將使用板載視頻控制器。設置為"Onboard"時系統總是使用板載控制器

    Onboard Video Buffer 板載顯卡緩存

    Report Keyboard Errors 鍵盤報錯

    Auto Power On 自動開機

    Auto Power On Mode 自動開機模式

    Auto Power On Time 自動開機時間

    Remote Wake Up 遠程喚醒:該選項設置為"ON"時,若網卡或有遠程喚醒功能的調制解調器收到喚醒信號時,系統將被喚醒。該選項設置為"On w/Boot to NIC 時",系統啟動時首先嘗試網絡啟動。

    Fast Boot 快速啟動:該選項在操作系統請求精簡啟動時系統啟動的速度。

    System Event Log 系統事件日志

    提示:新一代BIOS:UEFI BIOS

    一直在IT界叱咤風云的BIOS即將被UEFI BIOS淘汰,新主板將普及UEFI BIOS。微星稱將三年內UEFI BIOS將取代BIOS,UEFIBIOS全稱“統一的可擴展固定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是一種詳細描述全新類型接口的標準。這種接口用于操作系統自動從預啟動的操作環境,加載到一種操作系統上,從而使開機程序化繁為簡,節省時間。

    新型UEFI

    全稱"統一的可擴展固件接口"(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 是一種詳細描述類型接口的標準。這種接口用于操作系統自動從預啟動的操作環境,加載到一種操作系統上。

    可擴展固件接口(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EFI)是 Intel 為 PC 固件的體系結構、接口和服務提出的建議標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組在 OS 加載之前(啟動前)在所有平臺上一致的、正確指定的啟動服務,被看做是有近20多年歷史的 BIOS 的繼任者。

    UEFI是由EFI1.10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它的所有者已不再是Intel,而是一個稱作Unified EFI Form的國際組織。

    用途

    BIOS即Basic Input/Output System,翻成中文是"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是一種所謂的"固件",負責在開機時做硬件啟動和檢測等工作,并且擔任操作系統控制硬件時的中介角色。

    因為硬件發展迅速,傳統式(Legacy)BIOS 成為進步的包袱,現在已發展出最新的UEFI(Unified 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可擴展固件接口,相比傳統 BIOS 的來說,未來將是一個"沒有特定 BIOS"的電腦時代。

    與legacy BIOS 相比,UEFI最大的幾個區別在于:

    1. 編碼99%都是由C語言完成;

    2. 一改之前的中斷、硬件端口操作的方法,而采用了Driver/protocol的新方式;

    3. 將不支持X86實模式,而直接采用Flat mode(也就是不能用DOS了,現在有些 EFI 或 UEFI 能用是因為做了兼容,但實際上這部分不屬于UEFI的定義了);

    4. 輸出也不再是單純的二進制code,改為Removable Binary Drivers;

    5. OS啟動不再是調用Int19,而是直接利用protocol/device Path;

    6. 對于第三方的開發,前者基本上做不到,除非參與BIOS的設計,但是還要受到ROM的大小限制,而后者就便利多了。

    7.彌補BIOS對新硬件的支持不足的問題。

    UEFI啟動對比Bios啟動的優勢

    1,安全性更強

    UEFI啟動需要一個獨立的分區,它將系統啟動文件和操作系統本身隔離,可以更好的保護系統的啟動。即使系統啟動出錯需要重新配置,我們只要簡單對啟動分區重新進行配置即可。而且,對于win10系統,它利用UEFI安全啟動以及固件中存儲的證書與平臺固件之間創建一個信任源,可以確保在加載操作系統之前,近能夠執行已簽名并獲得認證的“已知安全”代碼和啟動加載程序,可以防止用戶在根路徑中執行惡意代碼。

    2,啟動配置更靈活

    EFI啟動和GRUB啟動類似,在啟動的時候可以調用EFIShell,在此可以加載指定硬件驅動,選擇啟動文件。比如默認啟動失敗,在EFIShell加載U盤上的啟動文件繼續啟動系統。

    3,支持容量更大

    傳統的BIOS啟動由于MBR的限制,默認是無法引導超過2.1TB以上的硬盤的。隨著硬盤價格的不斷走低,2.1TB以上的硬盤會逐漸普及,因此UEFI啟動也是今后主流的啟動方式。

    盤實體未發生損壞只是邏輯數據故障,可使用軟件進行修復,這類硬盤故障稱為“邏輯故障”。硬盤邏輯故障相對于物理故障更容易修復些,而對數據的損壞程度也比物理故障輕些。

    1 在Windows初始化時死機

    【故障表現】:電腦開機自檢時停滯不前且硬盤和光驅的燈一直常亮不閃。

    【故障分析】: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系統啟動時,從BIOS啟動然后再去檢測IDE設備,系統一直檢查,而設備未準備好或根本就無法使用,這時就會造成死循環,從而導致計算機無法正常啟動。

    【故障處理】:用戶應該檢查硬盤數據線和電源線的連接是否正確或是否有松動,讓系統找到硬盤,就可解決此問題。

    2 分區表遭到破壞

    【故障表現】:電腦開機時出現提示信息【Invalid Partition Table】,然后無法正常啟動系統。

    【故障分析】:該信息表示電腦中存在無效分區表,該故障現象出現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分區表錯誤引發的啟動故障,二是分區有效標志錯誤的故障。

    【故障處理】:根據不同的情況,設置不同的排除方法。

    1.分區表錯誤引發的啟動故障

    分區表錯誤是硬盤的嚴重錯誤,不同的錯誤程序會造成不同的損失。如果沒有活動分區標志則電腦無法啟動。但從軟驅或光驅引導系統后,可對硬盤讀寫,可通過FDISK命令重置活動分區進行修復。如果某一分區類型錯誤可造成某一分區丟失。分區表的第四個字節為分區類型值,正常可引導的大于32MB的基本DOS分區值為06,而擴展DOS分區值是05。利用此類型值可實現單個分區的加密技術,恢復原正確類型值即可使該分區恢復正常。

    用戶遇到此類故障,可用硬盤維護工具NU 等工具軟件修復檢查分區表中的錯誤,若發現錯誤將會詢問是否愿意修改,只要不斷回答“YES”即可修正錯誤(或用備份過的分區表覆蓋)。如果由于病毒感染了分區表,即使高級格式化也解決不了問題 ,可先用殺毒軟件殺毒,再用硬盤維護工具進行修復。

    2.分區有效標志錯誤的故障

    在硬盤主引導扇區中最后兩個字節55AA為扇區的有效標志。當從硬盤、軟盤或光盤啟動時將檢測這兩個字節,如果存在則認為硬盤存在,否則將不承認硬盤。

    此類故障的解決方法是:采用DEBUG方法進行恢復處理。當DOS引導扇區無引導標志時,系統啟動將顯示為Missing

    Operating System。這時,可從軟盤或光盤引導系統后使用SYS C:命令傳送系統修復故障,包括引導扇區及系統文件都可自動修復到正常狀態。

    3 硬盤的邏輯壞道

    硬盤邏輯壞道故障的表現如下。

    ⑴在讀取某一文件或運行某一程序時,硬盤反復讀盤且經常出錯,提示文件損壞等信息,或者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成功,并在讀盤的過程中不斷發出刺耳的雜音。一旦出現這種現象,就表明硬盤上的某些扇區已經損壞。

    ⑵ Windows中的Scan Disk功能可以在開機時對硬盤實現自動監測并修復硬盤上的邏輯壞道,如果每次啟動Windows系統都會自動運行Scan Disk掃描磁盤錯誤進行自檢,有時還不能通過自檢,這時就可以判定硬盤上已經存在壞道。

    ⑶在用FDisk分區時,FDisk會對每一分區中的扇區進行檢測,如果發現有扇區損壞,FDisk的檢測進度就會反反復復,如FDisk已經檢測了一半,又會從頭開始檢測,如此這樣反復進行。這種現象就意味著該硬盤有壞道。

    ⑷開機時系統不能通過硬盤引導,軟盤啟動后可以轉到硬盤盤符,但無法進入,用SYS命令引導系統也不能成功。這種情況比較嚴重,很有可能是硬盤的引導扇區出了問題。

    ⑸在用FORMAT格式化硬盤時,到某一進度停止不前,最后報錯,無法完成。這也說明硬盤中存在壞道。因為在用FORMAT格式化硬盤某一分區時,FORMAT會以簇為單位對分區進行檢測。若某一簇中有壞扇區存在,該簇即為壞簇。FORMAT發現后就會試圖進行修復,在修復的過程中進度會停滯不前。

    ⑹正常使用計算機時,會頻繁無故地出現藍屏、死機的現象。這也是由于硬盤扇區上的數據信息被損壞而造成系統程序出錯引起的,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

    上述故障都是用戶會經常遇到的,也是一些非常典型的硬盤壞道故障。一些普通的硬盤修復工具都可處理邏輯壞道,遇到這類故障用戶不必心慌。

    ⑴使用Windows自帶的SCANDISK工具修復。SCANDISK工具只能修復邏輯壞道,對于物理壞道則無能為力。啟動SCANDISK工具后會自動對硬盤上的邏輯壞道進行修復,即使用戶在Windows操作過程中非正常關機,當再啟動Windows時SCANDISK仍會自動啟動以修復硬盤上的邏輯壞道,就好像有記憶功能一樣,給用戶帶來極大的方便。另外,在DOS狀態下,也可啟動SCANDISK工具進行全盤掃描和修復。

    ⑵使用低級格式化軟件修復。將硬盤低級格式化操作后,硬盤所有扇區的伺服信息和校驗信息都將被重寫,數據區也全部歸零。硬盤的邏輯壞道其實就是磁盤扇區上的校驗信息(ECC)與磁道的數據和伺服信息不匹配造成的,低級格式化后這些不匹配信息也都被全部歸零,這樣邏輯壞道就不存在了。可以對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的軟件有多種,如DM、Lformat等。

    ⑶使用清零軟件修復。使用清零軟件將硬盤扇區中的數據區全部清零也可修復邏輯壞道,這種方法的操作和對硬盤進行低級格式化操作基本相同。可對硬盤清零的軟件有多種,如MHDD、DM軟件,其中MHDD中的清零功能是一種比較典型的方法。

    4 磁盤碎片過多,導致系統運行緩慢

    電腦使用一段時間后,速度就會變慢,除了系統本身的原因以外,磁盤中產生文件碎片也是一個非常重要原因。

    由于硬盤被劃分成一個一個簇,然后里頭分成各個扇區,文件的大小不同,在存儲的時候系統會搜索最匹配的大小,久而久之在文件和文件之間會形成一些碎片,較大的文件也可能被分散存儲;產生碎片以后,在讀取文件時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查找,從而減慢操作速度,對硬盤也有一定損害,因此過一段時間應該進行一次碎片整理。

    整理磁盤碎片的具體方法,用戶可以參照本書8.1.2小節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操作,這里不再重復講述。

    5 其他

    硬盤出現邏輯故障時,常常會有如下幾種現象。

    1.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

    該信息表示系統從硬盤無法啟動。出現這種信息的原因有兩種:一是CMOS參數丟失或硬盤類型設置錯誤造成的,只要進入CMOS重新設置硬盤的正確參數即可;二是系統引導程序未安裝或被破壞,重新傳遞引導文件并安裝系統程序即可。

    2.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或Missing Operating System

    該信息表示裝載的DOS引導記錄錯誤或DOS引導記錄損壞。DOS引導記錄位于邏輯0扇區,由高級格式化命令FORMAT生成。主引導程序在檢查分區表正確之后,根據分區表中指出的DOS分區起始地址讀DOS引導記錄。

    如果連續讀五次都失敗則顯示“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錯誤提示;如果能正確讀出DOS引導記錄,主引導程序則將DOS引導記錄送入內存0:7c00h處,檢查DOS引導記錄的最后兩個字節是否為“55 AA”。如果不是這兩個字節,則顯示

    “Missing Operating System”的提示。一般情況下可以用硬盤修復工具(如NDD)修復,若不成功只好用FORMAT C:/S命令重寫DOS引導記錄。

    3.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

    該信息表示系統無法進入ROM Basic,系統停止響應。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盤主引導區損壞或被病毒感染,或分區表中無自舉標志,或結束標志“55 AA”被改寫。

    執行FDISK/MBR可生成正確的引導程序和結束標志,以覆蓋硬盤上的主引導程序。但FDISK/MBR并不是萬能的,它不能對付所有由引導區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硬盤分區表損壞的故障,所以用戶在使用時一定要小心。

    4.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

    在開機自檢完成時屏幕提示該信息,表示硬盤無法啟動,按【F1】鍵可重新啟動。一旦出現上述信息,用戶應該重點檢查硬盤有關的電源線、數據線的接口有無松動、接觸不良、信號線接反等,其次還要檢查硬盤的跳線是否設置錯誤。此故障的解決方法就是需要重新插拔硬盤電源線、數據線或將數據線改插到其他IDE接口上進行替換試驗。

    5.FDD contreller failure HDD contrller failure Press any key to Resume

    該信息的意思是軟、硬盤無法啟動,按任意鍵可重新啟動。出現該信息通常是由于連接軟、硬盤的I/O部分接觸不良或有損壞。如果故障較輕還可以修復;若故障較嚴重,如硬盤盤片有損壞,可能就需要到專門維修硬盤的地方換配件了。


    盤修復的超級方法。

    硬盤修復(1)在研究硬盤故障的具體處理方法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些硬盤相關的基礎知識。主引導記錄區MBR硬盤是一種磁介質的外部存儲設備,在其盤片的每一面上,以轉動軸為軸心、以一定的磁密度為間隔的若干同心圓就被劃分成磁道(Track),每個磁道又被劃分為若干個扇區(Sector),數據就按扇區存放在硬盤上。硬盤的第一個扇區(0道0頭1扇區)被保留為主引導扇區。主引導扇區內主要有兩項內容:主引導記錄(對操作系統進行引導)和硬盤分區表。計算機啟動時將讀取該扇區的數據,并對其合法性進行判斷(扇區最后兩個字節是否為55AA或AA55),如合法則跳轉執行該扇區的第一條指令。所以硬盤的主引導區常常成為病毒攻擊的對象,從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壞。

    硬盤控制器硬盤控制器是硬盤及其他具有相同接口規范的外部設備(如CD-ROM驅動器)的管理者,由它來完成驅動器與內存之間的命令及數據傳輸。硬盤控制器發生故障或連接不正確將會導致硬盤無法正常工作。

    CMOS中的硬盤信息在計算機的CMOS中也存儲了硬盤的信息,主要有硬盤類型、容量、柱面數、磁頭數、每道扇區數、尋址方式等內容,對硬盤參數加以說明,以便計算機正確訪問硬盤。

    當CMOS因故掉電或發生錯誤時(啟動時一般會提示“CMOS Checksum Error”或類似信息),硬盤設置可能會丟失或錯誤,硬盤訪問也就無法正確進行。這種情況我們就必須重新設置硬盤參數,如果事先已記下硬盤參數或者有某些防病毒軟件事先備份的CMOS信息,只需手工恢復即可;否則也可使用BIOS設置(Setup)中的“自動檢測硬盤類型”(HD Type Auto Detection)的功能,一般也能得到正確的結果。不是問題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的電腦會出現一些看似不得了的毛病,其實只是自己嚇自己,也就是撥撥線頭、動動跳線的舉手之勞。常見的讓你空出一身冷汗的硬盤不自舉問題主要有以下兩種:系統不承認硬盤:此類故障最為常見,開機自檢完成時提示以下出錯信息:HDD controller failure Press F1 to Resume上述E文意指“硬盤無法啟動”,甚至有時用CMOS中的自動監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當出現上述信息時,應該重點先檢查與硬盤有關的電源線、數據線的接口有無損壞、松動、接觸不良、反接等現象,此外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跳線是否設置錯誤。

    檢查、排除方法:重新插拔硬盤電源線、數據線或者將數據線改插其他IDE口進行替換試驗。CMOS錯誤引起的故障:開機顯示如下信息:Drive not ready error Insert Boot Diskette in APress any key when ready...出現上述錯誤,多屬于CMOS設置錯誤或因CMOS供電不足造成CMOS信息丟失所引起。CMOS設置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當硬盤類型錯誤時,常會發生讀寫錯誤,有時則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比如CMOS中的硬盤類型小于實際的硬盤容量,則硬盤后面的扇區將無法讀寫。檢查、排除方法:重新設置或者放電復位CMOS中數據。如果不是上述兩種原因,那么您的硬盤多半是“掛”了,想省事就把它報廢掉,換塊新硬盤吧。如果硬盤中有重要的資料或者您有較強的動手欲,請Follow me。硬故障的排除硬故障即物理性故障,是由于硬盤的機械零件或電子元器件物理性損壞而引起。硬盤常見的硬故障是出現壞道,其中最為嚴重的特例表現為零磁道損壞。

    硬盤壞道的修復:硬盤壞道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兩種,前者為邏輯性故障,通常為軟件操作或使用不當造成的,可利用軟件修復;后者為物理性故障,表明您的硬盤磁道產生了物理損傷,只能通過更改或隱藏硬盤扇區來解決。

    1、邏輯壞道的修復對于邏輯壞道,Windows自帶的“磁盤掃描程序(Scandisk)”就是最簡便常用的解決手段。如果硬盤出現了壞道,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運行“磁盤掃描程序”,它將對硬盤盤面做完全掃描處理,并且對可能出現的壞簇做自動修正。

    除了Scandisk之外,還有很多優秀的第三方修復工具,如諾頓磁盤醫生NDD(Norton Disk Doctor)及PCTOOLS等也是修復硬盤邏輯壞道的好幫手。NDD:選擇好要處理的分區后再選中“自動修復錯誤”,點擊“診斷”即可。經過一系列對“分區表”、“引導記錄”、“文件結構”和“目錄結構”的診斷以及“表面測試”之后,它會自動給出一份診斷統計報告,讓您對硬盤的“健康”狀況胸有成竹。NDD 2001漢化版最新版本:NDD32 2002此外,各硬盤廠商推出的針對本廠硬盤系列的特定DiskManager程序,更熟悉硬盤本身的電路結構和固化程序,也更容易修復硬盤錯誤。因此建議大家都去下載一份自己廠商的專用Disk Manager程序,更方便修復您自己的硬盤。2、物理壞道的隔離對于硬盤上出現的無法修復的壞簇或物理壞道,我們可利用一些磁盤軟件將其單獨分為一個區并隱藏起來,讓磁頭不再去讀它,這樣可在一定程度上令您的硬盤延長使用壽命。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使用有壞道的硬盤時,一定要時刻做好數據備份工作,因為硬盤上出現了一個壞道之后,更多的壞道會接踵而來,讓您面對蕩然無存的資料庫欲哭無淚。修復這種錯誤最簡單的工具是Windows系統自帶的Fdisk。如果硬盤存在物理壞道,通過前面介紹的Scandisk和NDD我們就可以估計出壞道大致所處位置,然后利用Fdisk分區時為這些壞道分別單獨劃出邏輯分區,所有分區步驟完成后再把含有壞道的邏輯分區刪除掉,余下的就是沒有壞道的好盤了。用PartitionMagic、DiskManager等磁盤軟件也可完成這樣的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區軟件,先選擇硬盤分區,用“操作”菜單中的“檢查錯誤”命令掃描磁盤,算出壞簇在硬盤上的位置,然后在“操作”菜單下選擇“高級/壞扇區重新測試”;把壞簇所在硬盤分成多個區后,再利用“操作”菜單下選擇“高級/隱藏分區”把壞簇所在的分區隱藏。這樣也能保證有嚴重壞道的硬盤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統頻繁地去讀寫壞道從而擴展壞道的面積。

    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 Prov7.0簡裝漢化版需要特別留意的是修好的硬盤千萬不要再用DOS下的Fdisk等分區工具對其進行重新分區,以免其又改變硬盤的起始扇面,空費了我們的心血。

    零磁道損壞的修復:在硬盤使用過程中,當發現零磁道損壞時,一般情況下也就判了硬盤死刑,很難修復。不過對于硬盤0扇區損壞的情況,雖然比較棘手,但也不是無可救藥。合理運用一些磁盤軟件,把損壞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則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這樣的軟件有Pctools和諾頓NU等。

    進入NU 8.0工具包目錄,運行其主程序NORTON.EXE,接著選擇“磁盤編輯器Diskedit”,成功運行后選“對象Object”,選“分區表”后將硬盤的起始扇區從0面0柱1扇區改為0面1柱1扇區。另外需要說的就是,改動數值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最后存盤后退出重啟電腦,用Format命令格式化硬盤即可正常使用了。用DE修復0磁道損壞硬盤硬盤修復(2)硬盤壞道修復全攻略硬盤是電腦極重要的一部分,所有的資料和數據都會保存在硬盤中,一旦硬盤出現錯誤,有時數據的損失會痹畸個電腦報廢的損失還要大。不過,作為電腦的硬件之一,許多人總以為硬盤輕易不容易損壞,一旦壞了就是不能啟動的情況,還有人認為壞道是很容易識別的,發現了用什么磁盤醫生之類的軟件修理就行了,再不行就低格吧!其實硬盤壞道,幾乎可以稱為硬盤的致命傷。筆者見識過許多因為延誤時機,自己亂用各種軟件修理,最后把偌大個硬盤整成一塊廢鐵的例子。修理硬盤壞道對于邏輯壞道,我們可以修復,對于物理壞道,我們應采用隔離的辦法,以最大程度減少損失,防止壞道進一步擴散為目標。我見過有些人在報紙上吹說用某個特殊軟件能修理物理壞道,最要命的是許多人對低格硬盤的迷信,實在是誤人之語。所謂低級格式化,指的是將空白的磁盤劃分出柱面和磁道,然后再將磁道劃分為若干個扇區,每個扇區又劃分出標識部分ID、間隔區GAP和數據區DATA等。低級格式化只能在DOS環境下完成,而且只能針對—塊硬盤而不能支持單獨的某一個分區。有些壞磁道和壞扇區能夠通過低級格式化來修復,但對于真正的硬盤磁盤表面物理劃傷則無法進行修復,這只有通過各種辦法標出壞扇區的位置,以便讓操作系統不去使用,以防止擴大壞道進而延長硬盤使用。特別想強調,低級格式化是一種損耗性操作,對硬盤的壽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如無必要,用戶們盡量不要低級格式化硬盤。對于邏輯壞道,一般情況下我們用操作系統自帶的工具和一些專門的硬盤檢查工具就能發現并修復。如:Windows自帶的Scandisk磁盤掃描程序就是發現硬盤邏輯壞道最常用的工具,而我們常見的Format命令不能對任何硬盤壞道起到修補作用,這點大家要明白。我們可在Windows系統環境下,在“我的電腦”中選中要處理的硬盤盤符,選擇其“屬性”,在出現的“工具”按鈕中選擇“查錯狀態”,再在“掃描類型”中選“全面檢查”,并將“自動修復錯誤”打上“勾”,然后“開始”即可。如果系統在啟動時不進行磁盤掃描或已不能進入Windows系統,我們也可用軟盤或光盤啟動盤啟動電腦后,在相應的盤符下,如“A:”下運行Scandisk *:(注:*為要掃描的硬盤盤符),回車后來對相應需要掃描修復的硬盤分區進行修理。但是,如果是硬盤物理壞道,那么千萬千萬記住不要試圖用這些方法來修復,相反用各種工具反復掃描,就是對硬盤的物理壞區強制進行多次讀寫,必然會使壞道變多,進而擴散,正確的方法是用下面的方法果斷地把已有壞道的地方隔離開。這是一種很無奈的辦法,但是一個20G的硬盤,如果因為壞道,屏蔽了15G,總還有5G空間可用,如果不這樣做,最后的結果是整個硬盤全部報廢。


    方法一:用PartitionMagic等磁盤軟件完成工作如PartitionMagic分區軟件,先用PartitionMagic4中的“check”命令或Windows中的磁盤掃描程序來掃描磁盤,算出壞簇在硬盤上的位置,然后在Operation菜單下選擇“Advanced/badSectorRetest”,把壞簇所在硬盤分成多個區后,再把壞簇所在的分區隱藏,以免在Windows中誤操作,這個功能是通過HidePartition菜單項來實現的。這樣也能保證有嚴重壞道的硬盤的正常使用,并免除系統頻繁地去讀寫壞道從而擴展壞道的面積。但是這需要對這些軟件熟悉,并且有計算硬盤的經驗,許多人并不容易做到準確。


    方法二:用FDISK和格式化命令FORMAT具體的方法是這樣的,第一要搞清硬盤的容量,對于有問題的磁盤先用FDISK分成一個C盤,再用FORMAT進行格式化,當碰到無法修復的壞塊時面對FORMAT總是試圖修復,這時記錄下進行的百分比.然后按CTRL+BREAK強行終止任務,用磁盤總容量×百分比,得出這部分正常的磁盤容量,用FIDSK劃出一個邏輯磁盤,再將后面的磁盤估計出壞道的大概大小,大概比例為10%左右,再劃分一個邏輯盤。這個小盤不用格式化,在總工作完成后將其刪除,這樣就將壞塊給全部跳過去了。這樣可能會損失一些好道,但對大容量硬盤來說無足輕重,而硬盤使用起來更加穩定。

    方法三:用專門的壞盤分區工具如FBDISKFBDISK這是一個DOS下專門發現壞道并隔離后重新分區的軟件,只有一個文件,僅僅幾十K。操作很簡單,先制作一張能啟動到DOS的軟盤,把FBDISK放在軟盤上,用它引導系統,注意系統上只能掛一個要修理的硬盤,并且將其接在主硬盤的線上。進入DOS后,只要能發現硬盤,就運行FBDISK好了,這個小程序先會對硬盤按磁道進行掃描,發現壞道就顯示出來,同時還會估計總體掃描完要用多長時間,全部掃描完后,程序會根據掃描結果和壞道情況給你提出一個全新的分區方案來,如果你接受就按Y,否則不會對你的硬盤進行處理。這個軟件不錯,但是可能比較大手,筆者曾有一次用它把一個10G硬盤掃完后,報告說只有300M可以使用,但是我用方法二后,卻找出了近2G的完好空間。所以大家還是按需使用。還有一類特別的壞道表面看起來很可怕,其實反而好修理,如系統顯示“TRACK 0 BAD,DISKUNUSABLE”,意思為“零磁道損壞,硬盤無法使用”或用磁盤掃描程序掃描其它硬盤時其0扇區出現紅色“B”。大家都知道硬盤扇區是最重要的地方,損壞后一點也不能用,一般人往往將出現這樣故障的硬盤作報廢處理。其實合理運用一些磁盤軟件,把報廢的0扇區屏蔽掉,而用1扇區取而代之就能起到起死回生的效果,這樣的軟件如Pctools9.0和NU8等。以Pctools9.0為例來作說明。一塊40G硬盤出現上述故障,用盤啟動電腦后,運行Pctools9.0目錄下的DE.EXE文件。接著選主菜單Select中的Drive,進去后在Drivetype項選Physical,按空格選定,再按Tab鍵切換到Drives項,選中harddisk,然后OK回車后回到主菜單。打開Select菜單,這時會出現PartitionTable,選中進入后出現硬盤分區表信息。該硬盤有兩個分區,找到C區,該分區是從硬盤的0柱面開始的,那么,將1分區的BeginningCylinder的0改成1就可以了,保存后退出。重新啟動電腦后按Del鍵進入COMS設置,運行“IDEAUTODETECT”,可以看到CYLS由782變成781。保存退出后重新分區格式化該硬盤就可以了。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