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液金散熱,很多人印象中都是高端電腦的專屬。畢竟相比傳統硅脂散熱介質,液金具備更高的導熱系數,能夠快速、高效地為CPU、GPU降溫,避免積熱情況,為核心解鎖更高的功耗釋放。
只不過,由于液金在高溫下有流動性,以及網上一小部分聲音表示會出現偏移、漏出的情況,導致一些用戶入手前出現了擔憂。那么,實際上筆記本電腦的液金散熱是否可靠?我們不妨跟著行業大廠ROG的官方專業測試,一起來尋求答案。
為了更直觀地看出液金的散熱優勢,ROG直接拿來三臺槍神7,酷睿i9+RTX4060,ROG冰川散熱3.0。同樣配置,但是加持了不同的散熱介質,分別是液金、硅脂和相變片。接著烤機測試如下:
液金:135W
硅脂:107W
相變片:100W
很明顯地看出,采用了液金的槍神7,相比采用硅脂的情況下,功耗高了整整28W,性能釋放更強勁,實際應用中能夠更穩地運行3A游戲高畫質、高幀率模式。
看完了液金對比傳統硅脂的散熱優勢后,為了驗證液金區域是否容易偏移,ROG的產品經理直接在拆機后,手動搖晃,鏡頭下可以看到液金一動不動。
甚至又拿來了電風筒,對著液金部分加熱到六七十度,模擬用戶真實使用場景溫度,繼續狂甩,能夠看到液金依舊穩定,沒有出現偏移情況,更不用說漏出了。整個測試過程,可以說是很直白粗暴了,液金完全沒有部分人擔心的那樣脆弱。
一些網友自己拆機分享,自己DIY拆開機器后,拿出散熱模組,都會看到液金積成一坨或小面積漏出的情況。面對這個情況,ROG產品經理也是直接給出一組對比,很明顯地為網友解答原因。
鏡頭下,他拿出兩款未加持散熱介質的機器,接著手動分別涂裝硅脂和液金,再轉上原裝散熱模組。
然后在沒有移動、翻轉和側移的機器的情況下,松下散熱模組的螺絲,拆下模組,可以看到硅脂、夜景出現一樣的情況,都會有一些擠到CPU周圍。ROG產品經理科普,這是由于涂裝時散熱介質會涂的比較多(可以讓CPU完全覆蓋),所以在散熱器壓上去之后,肯定是會有多余的一些,拆下來時由于張力問題會進一步擠壓,所以會更明顯。
這種情況是完全沒問題,工廠組裝液金時都是這個情況,而且ROG在CPU部分貼上了聚酯的膠帶,散熱模組對應部分也有泡棉,所以在拆機時,液金即使移動也是不會漏出相關區域的,不必擔心會滴到其他區域。
建議手持液金筆記本的用戶,需要檢查或更換液金介質時,還是尋求官方的售后服務,畢竟液金更換難度較大,還是比較考驗技術的。對于23年、24年的有采用液金導熱的相關ROG機型,官方支持到授權中心進行檢查,若是性能達不到標準,都是可以直接售后更換液金和硅脂,全程無需費用,這個服務算是很貼心了。
2024年,對于液金的可靠性其實不用過多懷疑。一個是各大品牌的液金筆記本越來越多,經過幾年的沉淀,液金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方案,可靠性非常有保障。尤其是最早普及液金的廠商ROG,旗下的槍神系列、魔霸系列、幻系列已經推出過大量液金導熱機型,體驗與口碑都非常到位,甚至比許多用硅脂的其他品牌機型好很多。加上ROG還有上面提到的性能保障服務,在40臺機器連續1個月的高負載測試中也是沒有翻車,所以有看中的機型入手完全沒問題。
(40臺不同ROG機型進行一個月循環測試)
另外,不止各大品牌筆記本在用液金,人氣游戲主機索尼PS5也是采用液金導熱,銷量那么龐大也少極有漏液的情況,可以說液金散熱相當穩定,無論是筆記本還是游戲主機用戶,都無需擔心。再者,退一萬步講即使出現液金偏移的情況(有小概率的情況是因為非正常角度使用),也散熱效率還是遠強于硅脂散熱,因此目前換設備,追求高性能肯定優先選擇液金導熱機型,性能釋放更強大。
(索尼PS5采用液金導熱)
對此筆吧評測室的豬王也是給出良心總結,液金散熱對比硅脂、相變片,即使偏移了也是“瘦死的駱駝”,散熱效果也會更強。另外,他還建議不要嘗試自己手動換液金,并且是重要的話說三遍。所以聽取專業人士的建議,大家還是不要輕易嘗試,現如今各大筆記本一線品牌售后十分完善,使用過程有問題直接找售后,無疑更穩妥。
看完以上的內容,你對液金導熱是不是有了新的認識?下一次換筆記本你會選擇液金導熱的機型嗎?
源、信息和材料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21世紀也被稱作材料科學的世紀,材料科學的進步,甚至會顛覆一些物品原有的形態。例如玻璃這種材料已經被人類使用超過3000年,但就是近10余年的變革,才成就了今天我們幾乎隨處可見的超薄顯示屏;化學工業的發展締造出各種人造纖維,也幾乎改變了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碳纖維,就是熱門的新興材料之一。很多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碳纖維,但日常生活中這又是一種并不算常見的材料,有些人對碳纖維的印象就是重量輕與價格昂貴,那么碳纖維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材料?又為什么會給人留下價格昂貴的印象?它在21世紀中又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呢?
碳纖維絲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這么說有些抽象,比較好理解的說,它是一種化學纖維,但不同于在服裝產業中常用的氨綸、晴綸這些纖維,碳纖維具有耐高溫、抗摩擦、導電、導熱及耐腐蝕等特性。上世紀50年代,碳纖維最初被研制成功,到80年代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更高模量和超高拉伸強度的進化。但當時全球可以生產碳纖維的公司屈指可數,且年產量都不過區區數百噸且售價高昂,因此碳纖維一度成為高精尖產業和軍工的專屬。因其質量比金屬鋁輕,強度卻高于鋼鐵,并且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的特性,常見于航空、軍工、以及對速度和強度有極高要求的領域。例如F1賽車、防彈背心、民航客機以及衛星中都有廣泛應用。這也就造就了碳纖維并非常人使用的印象。直至21世紀初,我國的高品質碳纖維還幾乎全部依賴進口。每平米碳纖維布的售價動輒上千元人民幣是很正常的事情。制作碳纖維板還需要多層碳纖維布與樹脂在高溫高壓下制造,因此一塊看似簡單的碳纖維板往往售價不菲。
碳纖維絲編制的碳纖維布
碳纖維板多層結構
盡管碳纖維的好處多多,但出于其產能和售價的原因,在消費電子領域很難廣泛使用。但盡管如此,仍舊有一些品牌執著于碳纖維材質的開發和應用,VAIO就是其中之一。21世紀初VAIO便開始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碳纖維材料,2010年推出的VAIO旗艦級產品VAIOZ也采用了碳纖維機身,并一舉造就了VAIO Z黑科技的標簽。11年后VAIO Z再度現身,而此次歸來的VAIO Z對碳纖維的執著則更進一步。
VAIO Z機身外殼
VAIO Z是業內首創采用立體成型、四面碳纖維的筆記本電腦產品,VAIO又為什么要采用如此昂貴的材料和前所未有的工藝打造一款筆記本產品呢?可以說,VAIO Z對于VAIO有著特殊的意義。VAIO理解的Z就代表著最高性能,極致追求。在外部設計上,極致的追求就是極盡的輕薄與高強度。筆記本電腦外部材料通常采用樹脂材料或金屬材料,樹脂材料的強度弱,金屬材質則很難與輕盈掛鉤,為了兼顧強度與輕盈,用做筆記本電腦的最優外部材質當屬碳纖維。然而,碳纖維并不是沒有在筆記本電腦上使用過,包括曾經的VAIO Z就使用過碳纖維材質,但無外乎都是頂部或者底部采用碳纖維板,而立體成型的四面碳纖維外殼,2021年的VAIO Z 實乃首創。當然,為了這個首創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VAIO Z四面碳纖維外殼
碳纖維之所以具備高強度,正是由于碳纖維間的不可拉伸性,通過碳纖維板夾著樹脂膠合成的板材,便有了遠勝金屬材質的強度。當然,也正是由于金屬良好的延展性,才更易鍛造成各種形狀。因此,想要制作自定義形狀的碳纖維板,就成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難題。
VAIO Z機身細節
VAIO Z的開發者們通過大量篩選,確認了一種UD carbon(UD單向碳纖維)的材質,( F1賽車和噴氣式飛機上也有使用),具有重量更輕、強度更高的特點,但加工難度也就更大。VAIO Z 研發團隊通過多次試驗確認,碳纖維具備一定的柔韌性,采用類似金屬的卷壓工藝,終于制成了具備更優支撐力的立體成型的碳纖維外殼,最終使得這款移動PC兼顧了怪獸性能和不足1000克的高強度機身。
VAIO Z可180°平開使用
說到性能,這應該是VAIO Z極致追求的另一方面體現。VAIO Z要做的正是最高性能與靈活性的融合。在這款產品內部毫無意外的搭載了英特爾第11代酷睿i7處理器中的頂級型號——i711375H,這枚10nm工藝的4核8線程處理器具備3.3GHz主頻和5GHz睿頻。此外,VAIO Z還采用了極高性能的三星1TB SSD,實測具備超過5.9GB/s的讀取能力和超過4GB/s的寫入能力,這也是目前移動PC的頂級水準。顯示屏采用4K分辨率的HDR屏幕,并且支持99.8%的DCI-P3色域,這也是目前移動PC的旗艦級水準。為了實現高標準和多元的數據傳輸需求,VAIO Z在左右兩側各設計了一個雷電4接口,這也是目前最高規格的數據接口。在強悍性能下為了解決散熱,機身內部設計采用雙風扇配三根導熱管的散熱結構,可以保證在長時間強負荷下工作。電池方面為了配合高性能和移動辦公需求,配備了53Wh電池,并支持65W快充,1小時即可充電70%。65W和Type C口的電源兼容性也很好,有必要的用戶還可以在多種使用環境配備多個電源,省去了每日攜帶電源。
VAIO Z采用第11代酷睿i7處理器
在我們實際使用體驗中,非常意外的被其性能震撼。可以說這是一臺前所未有的高性能移動PC產品,它不僅可以流暢播放高達8K 30p的視頻,并可以在Premiere視頻軟件中,無需代理的直接剪輯、流暢預覽和平穩渲染索尼旗艦微單Alpha1所拍攝的8K視頻。要知道,在目前家用臺式電腦中,能順暢播放和直接剪輯8K視頻的電腦都是鳳毛麟角,一款移動PC具備如此的能力,可以說在商務筆記本電腦中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王者。實現了越級的核心運算性能,超高規格的存儲性能、頂級的顯示性能和空前的機身強度與便攜特性的融合。
使用VAIO Z播放、渲染8K視頻演示
VAIO Z CUP-Z讀取信息、機身SSD讀取寫入速度測試
在此前VAIO Z的研發團隊接受采訪時談到,團隊堅信采用四面碳纖維機身設計的VAIO Z是開啟未來移動PC的唯一途徑,也是正確的方向。盡管研發過程有諸多困難,但都已經克服,也正是基于對極致的追求,才造就了不妥協的VAIO Z,這也是對追求極致的使用者們的致敬。
3月12日,VAIO Z已在京東商城開啟預售,。
很久之前加了一個閑置物品交易群,眾所周知,一般這種群是出不掉什么閑置物品,但是群友們會給你瘋狂種草:
不要問,問就是戴森 V10 吸塵器。
我建議你加錢上 MacBook Pro 16 英寸。
送女朋友生日禮物?海藍之謎鎏金煥顏套裝值得擁有!
在這種氛圍下,給想買新電腦辦公的群友推薦 VAIO 電腦是個有點兒小眾的行為,畢竟從索尼獨立之后,VAIO 品牌的知名度離聯想惠普戴爾,或者蘋果微軟還有距離。不過,有句話叫做,人總是被少年不可得之物困擾終生。當初選購人生第一臺筆記本的時候,想必不少人在 VAIO 的柜臺前流連許久,最后還是投入了神船的懷抱。
所以,當我在這個名為閑置交易實則種草的群里說了一句「要是經常出差的話,其實可以選擇 VAIO SX12,真的是出差神器。」之后,馬上就有人說:VAIO 電腦真是當年心中的白月光啊。
有時候參加國際發布會的時候,會觀察媒體同行,時不時地可以發現比較有趣的現象,比如與大家喜歡用金屬外殼纖薄簡約的 MacBook 不同,來自日本的媒體同行使用的筆記本往往來自本土企業生產,以堅實牢靠實用順手為設計取向。
因此,2020 款 VAIO SX12 有著和現在主流筆記本設計不太合群的地方。
比如 A 面的線條相對繁復一些,并非一整塊面板再加中間的一個品牌 Logo 完事兒,而是 A 面中間采用了碳纖維材質,周圍包裹了一圈金屬漆塑料,這兩種材質各有所長。碳纖維輕盈堅固,質感良好并且還有很好的承壓性;而塑料在兼具輕盈的同時,還有很好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二者結合,就能讓筆記本的正面保證質感,也能兼顧柔韌。
而在屏幕所在的 B 面,倒是頗為應景地采用了窄邊框的設計,除了上方的額頭之外,左右邊框寬度還不到 5mm,這就使得 SX12 能在原來 11.6 英寸筆記本的機身里塞進 12.5 英寸的屏幕。
至于鍵盤所在的 C 面,則非常好地統一了緊致和疏落之間的矛盾。
因為 SX12 尺寸的關系,想要塞進全尺寸鍵盤還是有點兒難,不過 VAIO 依舊做到了這點。并且,為了降低誤擊的概率,他們還適當加寬了鍵帽之前的距離:鍵帽中心點的距離從 16 毫米增加到了 19 毫米,這樣打字的時候,手也不會那么局促。
稍微有些遺憾的是,SX12 的觸控板設計有點兒夢回 08 年的感覺,主要表現在面積較小,左右鍵歸屬于下方實體按鍵,而觸控板區域不支持按壓。對于換機用戶使用初期來說,會偶爾出現手指在觸控板至外的區域摩擦一會兒卻發現光標沒有動的情況,這都是肌肉記憶的鍋。
可以這么說,無論是毫不避諱地裸露出一部分塑料質感,還是功能優先的思維,VAIO SX12 都還是保留著一些「工程」和「制造」的感覺,這是日本消費電子產品在設計上經常給人留下的印象。
說完外觀之后,我們不妨長驅直入地談一談,這款設備對于我的最大意義。
在我們「糖紙」小程序上,我列了一個「移動辦公錦囊」的清單,主要推薦出差辦公中的電子產品,比如倍思氮化鎵 65W 三口充電器,索尼 A7III 全畫幅相機,iPhone 的智能電池背夾等等,在筆記本一欄中,只要涉及到比較重型的出差活動,比如類似于 CES 展會這樣需要拍照采訪寫稿的活動,那我還是強烈推薦 VAIO SX12。
2020 款的 VAIO SX12 繼承前代最大的兩個優點:機身極其輕便,接口極其齊全。
在我的定義中,筆記本的輕便需要重量控制在 1.2KG 之下,而要加上「極其」二字,那么就得把重量控制在 1KG 之下了。那么 SX12 交出的答卷是什么呢?
SX12 i5 處理器版重量 899 克, i7 處理器版重量 920 克。
這個重量要比加上了鍵盤套的 Surface Pro 7 輕得多(Surface Pro 7 i7 處理器版重量 790 克,專業鍵盤套重量 310 克),并且 SX12 的屏幕還大那么一點兒。就重量上來說,SX12 約莫和配上鍵盤套的 iPad Pro 12.9 英寸的便攜性差不多。
對于時常背包出差還久坐的人來說,作為生產力工具的筆記本能輕一分,那么人便從容一分。
如果說依然有一些筆記本能在便攜性上和 VAIO SX12 一較高下的話,那么,在另一個維度,SX12 幾乎是沒有敵手。
SX12 擁有幾乎現階段筆記本陣營里最全的接口種類。在 900 克左右,12.5 英寸的小身板里,SX12 集成了 3 個 USB Type-A 接口,1 個 USB Type-C 接口,1 個 HDMI 視頻接口,1 個 SD 卡插槽,以及 1 個兼容上古世代的 VGA 視頻接口和 1 個 LAN 網線接口。其中 USB Type-C 接口為全功能,支持數據傳輸,PD 協議快速充電和 4K 視頻傳輸。
如果 USB Type-C 接口被占用,還有一個 DC 電源接口可以使用,不過這里完全可以把舊式的 DC 電源接口替換成全功能 USB Type-C 接口,然后把適配電源改成小巧的氮化鎵充電器,這樣 SX12 的泛用性和便攜性會更上一層樓。
說了這么多,無非是想說,在任何時候任何場景下,SX12 都能滿足用戶的接口需求。最典型的場景,現在全 Type-C 接口筆記本越來越多,有時候想插一個 USB Type-A 的 U 盤都要靠轉接頭,而轉接頭這種配件,我都不知道丟了多少個了。
而且,現在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都開始取消 SD 卡插槽,這對有攝影需求的用戶來說是個不小的麻煩,雖然相機 WiFi 傳輸越來越普及,不過也有圖片質量壓縮和傳輸效率低下的問題,直接拔卡插卡還是效率最高的照片選取傳輸方式。
所以,在配上了一個支持 PD 充電協議的氮化鎵充電器之后,SX12 完全可以滿足用戶拿起電腦就出差的需求:它能裝進隨便什么樣的背包還不怎么增加負擔;也無需任何的轉接頭自身功能相當齊全。
當然,在保證了業界獨一檔的輕便和全系接口之外,并不意味著 SX12 會在其他使用體驗上做減法。
10 代酷睿的加入,使得 SX12 的性能更勝以往。比如 i7-10710U 這款處理器在 VAIO Trueperformance 模式下,TDP(熱設計功耗)可以達到 25W,這樣性能就會遠超三四年前的那些雙核四線程低壓酷睿處理器,即便是相較備受好評的低壓 8 代酷睿 i7-8565U(四核八線程),六核十二線程的 i7-10710U 性能增長也在 24% 左右。
這個性能表現意味著 SX12 應付日常的 Office 文檔工作,4K 級別的影音播放都沒有任何問題,甚至還能剪一下視頻,畢竟從性能上,SX12 紙面上比同系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13 要強一些的。
前面說到,SX12 的設計風格有不少「工程」的感覺,其中一個表現就是側邊留有體積不小的散熱口,目前(冬天)來看,不需要擔心散熱問題。
▲ GeekBench 5 跑分成績
即便是在跑 GeekBench 5 的時候,只是感覺到風扇轉速加快,出風口有明顯熱風,但整個 C 面沒有感到發熱的跡象。
另外需要夸獎一下的是,VAIO 給 SX12 配上了一塊相當不錯的固態硬盤,連續讀寫速度都超過了 2GB。
在 VAIO 還屬于索尼旗下的時候,它們出品的不少筆記本就有一個「下沉轉軸托起機身」的設計,在翻起屏幕之后,屏幕下方的部分會托起機身,使機身和桌面形成一些夾角,這樣在鍵盤輸入的時候更符合人體工程學。自然,2020 款 SX12 也繼承了這一經典設計。
雖然 SX12 的觸控板小而復古,但是 VAIO 在鍵盤上付出了不少的工程角度考量。首先是,通過改善鍵帽支撐結構,提高按鍵時的穩定性,減少支撐結構的摩擦噪音,有效降低了 2KHz 以上頻率的噪音,相較來說,SX12 的鍵盤確實更為安靜一些。如果再帶上 AirPods Pro 級別的降噪耳機打開音樂,就完全聽不到打字聲音了。
然后,日系產品向來也有防水的傳統藝能,SX12 的鍵盤區也不例外,能夠阻擋約莫 150ml 的水潑過來,這意味著半杯咖啡潑過來之后留給了用戶搶救數據和主板的時間。第三,SX12 的鍵盤表面還加了一層抗油脂涂層,使用許久都不會「打油」的狀況,可以大大減少擦拭的頻次。最后,鍵盤背光也配備了,這基本上是高端筆記本的標配了。
最后說一下續航和充電。
VAIO 標稱 SX12 的續航時間可以達到 10 小時以上,不過我們知道,官方標稱一般是實驗室理想條件下,用戶實際使用下肯定會縮水,對于續航,我自己的標準就是滿足一個工作日,即 8 小時的日常續航時間。
這里稍微測試了下,在 WiFi 網絡下,40% 亮度,續航模式下,開著企業微信、Word 等三四個日常的辦公軟件,在 Chrome 瀏覽器上使用愛范兒自己的后臺編輯器不間斷寫稿,同時還打開四五個網頁,總之就是正常的不摸魚的辦公碼字模式,使用一小時大概耗電量是 14%,這意味著在輕辦公環境下,SX12 的實際續航應該是 7 小時左右。
前面說 SX12 極致輕便,一個原因可能就是其電池容量較小的緣故:系統顯示為 34880 mWh,大概是 MacBook Pro 13 電池容量的六成左右。所以,對于難以找到插座的出差人士而言,就需要考慮下 SX12 的續航能否滿足自己的全天工作的續航需求了。
不過有個好消息是,SX12 支持充電寶充電,對,就是給手機充電的那種充電寶,所以真要是萬一沒電了,還能用手機充電寶頂一會兒,實在沒充電寶,也可以用 Mate30 的反向充電給電腦提供額外續航。
SX12 的 Type-C 接口支持 65W PD 快充協議,一小時可以充電 80%,如果沒有高功率快充充電器,其實用 5V1.5A 充電器也是可以給 SX12 充電的,不過這個時間太過漫長,大概需要整整一晚上才能充滿。什么?你問某家祖傳的五福一安充電器能不能充?抱歉,這是用湯勺給洞庭湖注水。
2020 款 SX12 是一款特點相當鮮明的產品,從屏幕尺寸選擇 12.5 英寸開始,就注定了它跑向了和主流 13.3 英寸筆記本截然不同的賽道:主打商務和便攜。而在此基礎上,它又保留了日系筆記本產品一貫的實用主義,羅列了市面上最全乎的接口滿足各種需求。當然,日系產品經常追求的防水和安靜也在此有所體現。
對于消費者而言,VAIO SX12 并非像戴爾新款 XPS13 那樣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產品,也不像 MacBook Pro 16 那樣具有聽覺沖擊力,它更像是一種值得信賴的「老熟人」,未必有乍見之歡,但對得起久處不厭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