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簡單科普一下,“內存”指的是內存儲器,在手機這里指的是運行內存,所有正在工作的軟件都要在內存中加載;而與之相對的“外存”,大多數情況下是硬盤,在手機這里則用存儲空間指代。不管電腦還是手機,其工作原理都是一樣的,我們今天聊的是內存(運行內存)。
為什么電腦的8G內存能讓你掛著QQ,開著微信,瀏覽器有10個標簽頁,還能流暢玩老頭環,但是到了手機這里,8G內存卻會出現殺后臺,游戲卡頓的現象呢?
一個輸入法要求47項權限
首先要說的還是安卓app的權限問題,不少app要求的權限遠遠超過了實現功能的需要,但你要是不給權限,app就直接退出不讓你用,這種“霸王條款”決定了app可以在你的手機里為所欲為,導致app的權限濫用,開機自啟動,相互喚醒什么的已經不是新聞了。
另一個問題在于,國內的安卓app幾乎都有活躍度考核,當App有了足夠多的權限,又有活躍度考核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無限的相互喚醒,保證自己和同系列的軟件不被殺掉進程,同時霸占后臺,以換取更長的活躍時長。
而在電腦這里,在任務管理器中就可以輕松關閉開機自啟的程序,app之間也無法相互喚醒,在電腦上也獲取不到什么有價值的權限,很多電腦甚至連麥克風都沒有,所以很多軟件像閑魚,拼多多就拋棄了電腦版,逼你去用手機app了。
一般來說,手機上必備軟件包括微信,QQ,支付寶,淘寶,京東等等,這些軟件都掛在后臺,還有很多軟件抱團相互喚醒,這些軟件輪番上陣,就夠你的手機內存喝一壺了。
此外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國內安卓的功能都高度類似且冗余,如果你打開app首頁,就會發現各種功能一應俱全,導致不同app的相似度非常高,既要做購物,又要有短視頻,還得加上小游戲,也導致了app占用的資源更多了。
在這樣的環境下,手機為了能夠流暢運行,內存只能一步步增加,而那些作惡的app廠商又在不斷加碼,在軟件中增添更多冗余的功能,最后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對于用戶來說,我們暫時無法改變這種現狀,但是還是有解決方案的,首先盡量用網頁版代替app,或是通過小程序的方式使用,網頁端設置為書簽,使用時打開瀏覽器即可;其次是有流氓行徑的軟件盡量少用或是不用,有動手能力的玩家可以ROOT之后刷入xposed,借助綠色守護或LBE安全大師限制其后臺運行以及自啟動;最后需要大家警惕的是,很多新人送紅包的app,以及路邊/商場門口掃碼安裝app送禮品的都要警惕,避免貪小便宜吃大虧,懶人也可以直接買iPhone解決問題。
(7968604)
們常常能看到在買手機和電腦的時候,會看到標注一些內存容量參數,比如手機4G+128G
、8G+128G。前者都是內存或者是存儲(閃存)。電腦上是4G+500G、8G+1T,前者都是內存或者都是閃存(或磁盤)
這是手機存儲容量圖
這是電腦的存儲容量圖
平時我們買手機都會問手機內存有多大,其實說的就是我們手機運行內存,這個運行內存容量,表示手機同時能運行幾個應用(App),這跟電腦的內存條一樣。而像看到手機64G/128G這樣的容量表示就是機身內存了,相當于電腦的硬盤容量了。這些容量表示的是我們能存儲多少文件。像系統的文件、還有就是我們安裝程序的文件、以及我們下載的視頻啊、還有拍照的圖片啊等等。
RAM是Random Access Memor的縮寫,直譯過來計算隨機存儲器——也就是易失性閃存,是計算機內部存儲器的一種,也是其中最重要的,計算機和手機中一般把其叫做運行內存,它的速度要比硬盤快得多,所以用運行程序在RAM中,而存放運行時不用的數據則在硬盤中。無論是手機還是電腦的內存(DRAM,動態RAM),都是RAM的一種(顯存也是DRAM的一種)。內存的作用就是個暫存數據交換的場所,通電即可讀寫,斷電暫存數據就會丟失。簡言之,就是臨時存儲交換數據的池子。所以,手機中的RAM和電腦中的RAM的概念是相同的,RAM即內存越大,能同時在內存中執行的程序就越多,性能一般是越好的。
ROM全稱是Read Only Memory,即只讀存儲器。它的特性是一旦存儲數據就無法再將之改變或刪除,并且內容也不會因為電源關閉而消失。它也是計算機內部存儲器的一種,而硬盤是外部存儲器。所以把這兩個混為一種東西絕對是錯誤的。
那么ROM究竟是干什么的,ROM和硬盤是否就沒有任何關系呢?這就要從其發展歷程說起,早期,乃至現在,我們的主要存儲介質都是磁性存儲,也就是磁盤,分為硬盤和軟盤,硬盤不太適合做移動存儲,因為其磁頭容易損壞,不耐摔,而且體積較大,就算是縮小容量仍然很難縮小其體積,軟盤雖然用作移動介質還算方便,但軟盤容量過于小,不夠用,而光盤雖然容量大但不易擦寫,同時體積也不夠小,這時就很適合使用半導體存儲介質——ROM和RAM,ROM用來嵌入電腦主板或者做移動存儲介質就很合適了,其體積夠小,提供的容量可以比光盤和軟盤的大,速度也更快,但成本相對更高,而且早期的ROM因為技術不成熟所以無法擦寫,出廠后就只能讀數據,所以叫只讀存儲器,
后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在ROM的基礎上出現了新的半導體存儲介質EPROM和EEPROM,這兩種可擦寫,這就不符合ROM的命名,但是由于是在ROM的技術上衍變出來的,所以延用了一部分原來的叫法,此時非易失的半導體存儲介質開始得以廣泛應用,被大量用于電腦主板的bios和嵌入式存儲,而后來在這兩種技術的發展上又發展出了NAND FLASH閃存,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U盤中用到的技術,同樣,因為其體積小,容量和速度均不錯,現在手機存儲中的emmc顆粒也是用的這種技術,所以有手機廠商就把手機的存儲容量約定俗成為ROM,其繼承ROM斷電不丟失數據的特性,而且有著較快的速度。
由于ROM具有斷電后信息不丟失的特性,因而可用于計算機啟動用的BIOS芯片。EPROM、EEPROM和Flash ROM(NOR Flash 和 NAND Flash),性能同ROM,但可改寫,一般讀比寫快,寫需要比讀高的電壓,(讀5V寫12V)但Flash可以在相同電壓下讀寫,且容量大成本低,如U盤MP3中使用廣泛。在計算機系統里,RAM一般用作內存,ROM一般作為固件,用來存放一些硬件的驅動程序。 手機引導開機的固化模塊是ROM,而用于手機電腦存儲的閃存FLash memory是ROM的一種,電腦上的磁盤甚至完全不屬于ROM。
其實從本質上來說,手機內存和電腦內存是相同的,目前電腦內存發展到了DDR4時代,而手機目前也有大量產品開始使用LPDDR4內存(三星等廠商又推出了更節能的LPDDR4X)。從名字上就能看出兩者的共通之處了。
LPDDR的英文全稱為Low Power Double Data Rate,LP即為低功耗,專門用于移動式的電子產品。相較于PC領域的DDR4內存,LPDDR4形態的內存更省電,而且一般都是以焊接在移動設備上的內存顆粒形式存在(MacBook Pro、Surface Book等輕薄本也采用LPDDR3內存)。在性能上雖說理論值相似,不過由于更小功耗以及移動設備本身的限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這就和移動版CPU、移動版顯卡是一樣的道理。
最后我們來做個比喻,假設你有一個辦公室,辦公室有一個文件柜,專門存儲文件,而電腦硬盤和手機的硬盤就是這個文件柜。然后你平時辦公,都是在辦公桌上辦公的,而這個辦公桌就是電腦和手機的內存(RAM)了,每次查閱文件都需要跑一趟文件柜,效率就會低下,如果我們的辦公桌足夠大,可以放一個小文件柜,那么我們一次性可以查閱批示很多文件,大大提高了效率。
點酷玩每日答疑,今天回答知乎網友提問《手機運行內存和存儲到底哪個更有用?》
你能說胳膊比大腿更有用嗎?問題這么問總有些不對味兒。
對手機而言,運存和存儲缺一不可,哪個配置太丐都玩不轉,又怎能單論價值誰高誰低。就算要比,也應該按照“組合配置”的檔位來做取舍。
目前手機售賣多以 A+B 的形式來標注運行內存和閃存容量,組合搭配已成慣例。比如早年的2/3/4GB+16/32/64GB,6/8GB+128/256GB等組合;如今主流的12GB+256/512GB/1TB,16GB+512GB/1TB等組合;就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一些準旗艦手機出現了頂配的24GB+1TB組合,未來還會持續升級。
以目前常見的「12+256」組合為例:
? 「12」對應手機的12GB運行內存,簡稱運存;運存越大,手機可以同時開啟運行的APP越多,可以同時運行APP占用的空間余地也越大;此外,運存越大,系統響應速度也會越快。為了增進理解,你可以把它視為電腦的內存條,只不過手機內存不像電腦那樣可以輕易拆卸、更換,想升級只能換新機 [ 系統自帶的“(虛擬)內存擴展”功能不在討論之列 ] 。
? 「256」對應了手機的256GB存儲空間,也常被稱作閃存,其地位相當于電腦的硬盤。閃存越大,手機內可容納的數據量越多,可以保存更多包括圖片、文檔、音樂、視頻,乃至APP日常生成的緩存文件。電腦硬盤可隨意加裝,手機以前也可以通過SIM卡槽加1個TF卡來擴展容量,但現在大多旗艦取消了TF卡槽,手機自帶閃存容量也是不可變的。
隨著時間推移,主流運存容量有著階梯式增長的慣性(2/3/4/6/8/12/16/24GB),而主流閃存容量則有翻倍增長的規律(16/32/64/128/256/512GB/1TB),但二者固定搭配浮動范圍小,不可能出現512+512GB,或者4GB+1TB這樣離譜的組合,也就不會出現“把錢花在運存還是存儲上”這種消費決策判斷。實際上,我們更多的是在考慮如果A+B其中一項A固定,有沒有必要(加錢)選一個容量更好的B,或者說,挑選不同品牌的同檔次機型的時候,哪一個A+B組合給得更實惠。
前面討論都是在講“容量”,實際上運存、閃存的技術規格涉及更多隱藏參數。
比如目前運存主流規格已經是LPDDR5X、LPDDR5、差一點的有LPDDR4X,早年那些LPDDR4、LPDDR3已經被淘汰了,即使兩部手機都是LPDDR5的運存,也可能有“滿血”和“殘血”的版本區別。不同代系、規格的運存,數據傳輸速度、功耗等差異較大,作為消費者看清楚這些才能分辨兩部相同容量運存的手機哪個更勝一籌,或者哪一款被廠家玩了文字游戲。
閃存芯片則是以eMMC5.1、UFS 2.1、UFS 2.2、UFS 3.0、UFS 3.1、UFS 4.0這些規格標準來論,代系越高,芯片性能越強,數據讀寫越快,手機運行APP越不容易卡頓。目前UFS3.1是主流,新一代UFS4.0更強悍,市面上在售機型已經UFS2.1已經很少見,eMMC5.1這種老人機都很少用。所以各位在對比閃存時,看不出容量高低的話,弄清楚這個規格才是關鍵。
運存與閃存都重要,如果廠商沒搞貓膩,同檔位的A+B組合往往不會拉開太大差價,也就不存在對比的空間。但論及個人剛需就不一樣了。簡言之,如果你經常APP使用頻繁,且有同時運行多個APP,希望占用后臺不閃退,那么運存必須選大選好;如果你手機保存數據量驚人,那么大閃存也是必選。單論A和B誰好沒什么意義,根據剛需,把預算花到刀刃上才是正解。#手機內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