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化硬盤是一個需要謹慎操作的過程,因為它會刪除硬盤上的所有數據,無法恢復。以下是如何格式化硬盤的步驟:
一、備份數據
在格式化硬盤之前,請務必備份所有重要數據。格式化后,所有數據都將被永久刪除,無法恢復。
二、選擇格式化方式
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格式化方式,如快速格式化或完全格式化。快速格式化會刪除所有數據,但不會檢查硬盤是否存在壞扇區。完全格式化會檢查硬盤是否存在壞扇區,并對其進行標記,以便操作系統能夠避免使用這些壞扇區。
三、格式化步驟
進入操作系統:在Windows系統中,可以右鍵單擊“計算機”或“此電腦”,選擇“管理”,然后點擊“磁盤管理”。
右鍵單擊要格式化的硬盤:在Windows系統中,右鍵單擊要格式化的硬盤,選擇“格式化”。
設置格式化參數:在Windows系統中,選擇文件系統(如NTFS或FAT32),分配單元大小等參數。
開始格式化:在Windows系統中,點擊“開始”按鈕。
完成格式化:格式化完成后,關閉磁盤管理工具或磁盤工具。
四、格式化丟失數據恢復
格式化數據丟失之后不用擔心,及時使用數據恢復軟件,避免更多的電腦數據恢復,有助于我們快速恢復丟失數據。
步驟1:比特數據恢復軟件點擊【U盤/內存卡恢復】功能,進入開始恢復。
步驟2:軟件掃描電腦外接硬盤,請確保正確接入U盤,選擇,點擊【掃描】。
步驟3:深度掃描文件,預覽文件是否可以正常查看,勾選文件。
步驟4:點擊【恢復】,彈出窗口中選擇恢復文件保存位置,再次點擊【確定】。
步驟5:軟件恢復成功,點擊【前往恢復文件夾】進行查看。
步驟6:U盤文件恢復之后查看如下:
五、U盤日常檢查
使用U盤的過程中,由于頻繁的插入和拔出等不正常使用的情況,U盤很有可能出現提示問題,及時點擊磁盤掃描恢復,有助于健康地使用U盤。
六、注意事項
在格式化之前,務必備份所有重要數據。
根據需要選擇不同的格式化方式。
在格式化之前,請確保硬盤沒有任何損壞或問題。
到儲存卡(SD),我們先來了解下儲存卡的工作原理:
如今我們經常在市場上看到SD卡系列:SD卡、MiniSD卡和MircoSD卡這3種SD卡,全名為Secure Digital,是基于MultiMedia卡(MMC)格式上,但SD卡比MMC卡略厚。而SD卡也有較高的數據傳送速度,而且不斷地更新標準。大部分SD卡的側面設有寫保護控制,以避免一些數據意外地寫入,而少部分的SD卡甚至支持數字版權管理(DRM)的技術。
MiniSD卡是由松下和SanDisk共同開發的。MiniSD的體積只有SD卡37%左右的大小,但是卻擁有與SD存儲卡一樣的讀寫效能與大容量,并與標準SD卡完全兼容。另外為了方便更多使用者能在不同存儲卡中轉換使用mini SD,SanDisk還特意推出了SD轉接卡,可與現在使用SD卡的數字相機、PDA掌上電腦和MP3音樂播放器共同使用。
MicroSD也就是我們俗稱的T-flash卡,基于由SanDisk制造的TransFlash卡格式所創立。僅為小指甲蓋大小,常見于移動電話中使用,但由于體積和不斷提升的容量,也慢慢開始于GPS設備、攜帶型音樂播放器和一些閃存盤中使用。和MiniSD卡一樣具備SD轉接卡。另外MiniSD和MicroSD只有在使用SD轉接卡的時候才具備寫保護功能。SD、MiniSD、MicroSD系出同門,電氣規格差別不大,所以可以通過卡套來相互轉換。原則是體積小的卡能轉成大的卡,反之則不行。例如MicroSD可以轉成標準大小的SD或者MiniSD,標準大小的SD則不能轉換為MiniSD或者MicroSD。
SD卡的管腳定義和Micro SD(TF)卡的管腳定義是不一樣的。SD卡引腳定義,SD卡的最高數據讀寫速度為10 MB/s,接口電壓為2.7~3.6 V,具有9個引腳。SD卡使用卡座代替傳輸電纜,減少了環境干擾,降低了出錯率,而且1對1傳輸沒有共享信道的問題。SD卡各引腳的定義如表1所列。
手機以及電子設備是如何檢測SD卡的?
SD卡檢測方式:
方法之一,使用DAT3(pin1)作為卡在位檢測信號;DAT3在sd 卡內部有90k的上拉電阻。Host與sd card之間對DAT3做外部下拉。這樣卡沒插入時host讀DAT為低,卡插入后host讀DAT3為高,從而可以判斷卡是否插入。
對HOST來說,使用這種方法檢測卡在位的優點是不用增加多余的管腳,直接利用現有管腳即可。
方法之二,通過機械按鈕的壓下/彈出判斷卡的在位/不在位。采用這種方法所需電路和實現過程在SD規范中并未涉及,可由用戶自行靈活設計。卡檢測CD和寫保護WP是通過機械方式實現WP和CD是否和COMM的連接來區別卡是否插入和是否有寫保護。COMM為WP和CD的公共引腳,所以如果COMM被連接到地,那么WP和CD一定要使Pull-UP電阻上拉到VCC,反之,如果COMM被連接到VCC,那么WP和CD一定要使用Pull-down電阻下拉到GND。當卡插入時,卡槽中同COMM連接的金屬連接會由于卡的插入使得COMM同CD短路(這個過程與卡插入與否有確定關系,即發生在COMM和CD間的插入短路,拔出斷路),那么如果CD原為上拉,那么COMM一定要設計時就連接到地,這樣的話,兩引腳短路后,呈現在CD上的狀態即為COMM的狀態 ---GND。同理,WP也是這么一個過程,只不過會由于COMM的機械外形設計問題,SD卡本身的機械寫保護操作會直接決定COMM是否和WP 引腳短路。(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機械設計,插入卡并不決定WP與COMM短路,而是SD卡本身的寫保護機械設計(如上圖綠框所圈部分)決定是否使能了通過卡槽實現的寫保護)
如果要實現這種方法的卡在位檢測,優點是卡在位檢測準確方便,可適用SD/MMC/SDIO;缺點是SD_HOST需要增加一個輸入信號線。
方法之三,在檢測到卡在位之前,還可以通過對卡槽位的循環初始化方法來實現對卡在位信息的檢測。
如果要實現這種方法的卡在位檢測,優點是不會增加多余管腳,并且對SD/MMC/SDIO都適用。缺點是SD_HOST功耗高,因為對槽位循環初始化需要保持SD CLK和SD CMD信號一直有效
手機內存卡無法格式化故障可能很多朋友遇到過,但由于對內存卡的相關知識不多,從而以為是內存卡損壞而丟棄,其實手機內存卡無法格式化故障解決起來并不復雜,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什么是手機內存卡。我們的手機本身都有一定的存儲容量,但為了滿足手機用戶對于手機內存的個性化需求,許多手機品牌型號都設置了外接存儲器,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手機內存卡。
儲存卡電路很簡單,由4個數據傳送一個時鐘信號,主要是讀取儲存作用,當我們在手機開機的狀態下插入儲存卡(卡控制信號高電平變成低電平)手機屏幕顯示sd卡已插入或拔出等提示,在我們維修中經常發現不認儲存卡,很多故障出在卡座上,儲存卡座有多種,最容易壞的是封閉式儲存卡座。
在了解了手機內存卡之后,我們下面看看內存卡無法格式化的具體解決方法:新建分區表
1.將內存卡連接上電腦,右擊我的電腦——管理——計算機管理。
2.點擊左邊存儲下的磁盤管理,確定記憶卡顯示的磁盤信息,如磁盤1等
3.右擊磁盤1——新建分區,選擇fat32,系統將提示創建成功
4.最后對內存卡進行格式化就可以了
里的二寶要從月子中心回家了,為了更好的看護,把原先閑置很久的小米攝像機搬了出來,買了一個金士頓的64G的TF卡,就準備使用了。
由于沒怎么注意,TF卡選擇的是64G的,原以為沒啥問題,結果插入到小米攝像機之后,提示格式化異常。于是找了一臺電腦格式化,發現Windows操作系統壓根沒有FAT32格式,選項中只有NTFS、exFAT。嘗試用NTFS格式化后,小米攝像機無法識別。于是只能想著怎么格式化成FAT32的。
因為不想下載亂七八糟的軟件,想著還是用Windows自帶的工具搞定。
于是,直接使用命令行。
格式化TF卡
提示格式化失敗,因為卷太大,分析一下問題。
FAT32分區最大只能支持32GB分區,單個文件也只能支持最大4GB。
FAT32是從FAT和FAT16發展而來的,優點是穩定性和兼容性好,能充分兼容Win 9X及以前版本,且維護方便。
看來64G的卡只能用32G了,于是到磁盤管理器中調整分區大小。
調整分區大小為32G
重新執行格式化命令。
格式化成功
成功執行格式化命令,插卡測試一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