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 | 最酷炫實用的應用方式
測試平臺:Core i7 6700K/技嘉Z170X-GAMING 5/金士頓DDR4 2600 8GB×2/華碩GTX950/三星850 Pro 256GB+金士頓V300 64GB+金士頓HyperX 240GB×2/航嘉MVPLAND K650/Win10 64bit 專業版
我們知道,給電腦硬盤分區,分配的盤符是用字母來表示的。但是,英文字母只有26個,那要是分區太多,把這些字母都用光了(從A~Z全部用完),再添加分區會怎樣?實際上,已經有玩家做了這樣的實驗,一些喜歡DIY的朋友已經有所了解,而筆者本期要驗證的是,在26個盤符字母被分配完之后,一些特別的應用會遇到什么情況,喜歡搗鼓和鉆研的朋友,不要錯過喲。
科普一下:Z盤之后是什么?
從A~Z字母全部分配給分區后,再增加分區,在這里就看不見了
筆者首先將測試平臺的64GB硬盤按每分區1GB的規格,分了24個分區,加上系統盤的兩個分區,剛好把A~Z的盤符占完,此時還剩了一些未使用空間用作試驗。
我們知道,系統給硬盤分區分配盤符時,默認是從C開始,那么分配到Z之后呢?經過筆者實驗,當C~Z都被占用之后,再新建分區分配盤符時,就會依次使用A和B,其實很多年前,A和B是分配給軟驅用的,軟驅淘汰后,這兩個盤符就閑置了。
那么A和B也被占用之后呢?這時再新建分區,就無法再使用單個字母作為盤符了,這時候你需要把新建的分區映射到之前已經分配了盤符的分區里的一個文件夾里,要訪問這個沒有盤符的分區時,點擊這個文件夾圖標即可。
沒有盤符可分配的新分區,必須映射到已經有盤符的分區之下的文件夾中
CPCW這個文件夾的內容,就是新增無盤符分區的內容
比如,筆者在Z盤之后增加分區,將這個分區映射到了Z盤下的CPCW文件夾中,此時在資源管理器中,就可以點擊Z盤下的CPCW文件夾圖標進行訪問。其實,這只是為沒有盤符的分區指定了一個訪問路徑而已,CPCW這個文件夾并不會占用Z盤的空間(其實它只是一個快捷方式),它對應的是新增無盤符分區的空間。
超過26個分區后的這些東西你得知道
——NTFS格式才能映射分區
在26個字母被分區占用完之后,新增分區需要映射在已有分區中的文件夾才能訪問,這個“已有分區”的分區格式是有要求的,必須是NTFS格式,其他格式是絕對不行的,創建分區路徑的時候選項為灰色,無法點擊到。
——映射分區的性能只與其所在磁盤有關,和映射文件夾所在磁盤無關
比如筆者把26分區之外的新增分區映射到Z盤的文件夾里,此時雖然映射的文件夾在Z盤,但訪問這個文件夾時的傳輸速度只與新增分區所在硬盤的性能有關,和Z盤是無關的。
——插上U盤無法自動識別,需要手動映射
由于新增分區已經無盤符字母可用,所以插上U盤之后,是無法自動分配盤符的,也就是說,你在資源管理器里是找不到U盤的,插入其他移動存儲設備也是如此。
那要在這樣的電腦上使用U盤怎么辦呢?其實和映射新分區的方法是一樣的,在磁盤管理界面里,右鍵點擊U盤空間圖標,選擇更改路徑,指向已有分區里的文件夾即可,前面圖中Z盤下的USB文件夾,指向的就是U盤的空間。
不過,映射的文件夾是一對一的,也就是說,每換一個U盤就得單獨映射一次。另外,這樣的情況下,彈出USB設備的菜單中也無法找到U盤了,你只能直接拔,等待微軟搞定這個問題吧。
——格式化有映射文件夾的分區,映射分區的內容不受影響
前面筆者已經把超過26個分區之外的分區映射到了Z盤的文件夾中,此時就算格式化Z盤,也不會影響到映射分區中的內容,因為那個映射文件夾本身就只是一個快捷方式,并非真正意義上的文件夾。Z盤被格式化后,映射文件夾當然就不見了,此時我們只需要對無盤符分區重新進行映射,就又可以訪問到它里面的內容了。
——超過26個分區,會影響一些程序的使用
一些磁盤測試工具只認盤符,所以沒辦法測試通過映射來增加的分區了
由于超過26個分區后,新增的分區只能映射到文件夾里,這對一些應用程序來說可能會造成訪問上的問題。因此,筆者進行了一些驗證。
測試表明,可以訪問文件夾路徑的應用就不會受到影響,比如安裝程序、安裝游戲什么的都可以正常搞定。但是,只能訪問盤符的應用,就沒辦法訪問到超過26分區之外的分區了,比如一些磁盤測試軟件(如ATTO Disk Benchmark),當然,你還是可以用FastCopy來測試磁盤傳輸速度,畢竟它是可以認文件夾路徑的。
——掛載帶區卷無壓力,最終還是映射到文件夾
如果刪除了RAID0分區,對應的映射文件夾就變成一個普通的空文件夾
如果在26個分區之外,再增加硬盤并組建軟RAID會怎樣呢?筆者找來了額外的兩個金士頓HyperX 240GB硬盤,接在這臺已經有26個分區的電腦上。磁盤管理器里當然可以很順利地識別到它們,接下來就是把它們轉換為動態磁盤,然后組建一個帶區卷(相當于軟RAID0),然后系統就會提示給它分配盤符或指定路徑,盤符是肯定選不了的,于是筆者就把它映射到Z盤的RAID0文件夾下。
事實證明,這個帶區卷的訪問路徑變成了Z:\RAID0,除此以外,使用起來并沒有什么問題。當然,只能訪問盤符的程序,還是沒法用的。
特爾麾下H、B、Z三大系列主板代表三個檔次,在選購主板的時候,H系列定位就是入門級,B和Z系列在選購的時候難免會有些小爭議,特別是到了一千左右級別的主板,就會有很多人糾結到底上B板合適還是加點預算直接一步到位上Z板。
我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你只是選擇了13400F這種級別的CPU,因為它本身的功率不高,就算是一個丐板的B板也能把它拉滿,這種情況直接買B板就行了。
但如果你選擇的是13600KF、13700KF或是更高級別的CPU,這些CPU的功耗比較高,如果你的預算不是緊張到摳腳趾的狀態還是建議加一點錢上Z板。原因很簡單,因為目前的高規格的B板價格也是越來越貴了,例如技嘉的小雕、微星的迫擊炮、華碩的重炮手,它們的價格都在一千以上甚至到了一千二這樣,而目前入門級的Z790的丐板價位也就在一千四左右,也就比高規格的B板貴出兩百元而已。就這區區的兩百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提升呢?首先不用多說,拓展性肯定會變得更強,M.2的接口變得更多,PCIE的插槽變得更多,PCIE的通道數量也變更多了。還有重要的一點Z板可以支持CPU超頻,雖然這個超頻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可能用不到。話說回來,如果你的預算不是那么充裕,可能你還真的就差那么幾百塊錢,那么上B板其實也沒有任何問題的。
無論主板的芯片組是什么,它只是影響到功能性上面的區別,我們在購買主板的時候只要記住一點,只要能夠讓CPU跑滿睿頻這個主板主足夠我們正常使用,如果說主板連睿頻都跑不滿的話那這個主板就任何購買意義了。
購主板的時候都要綜合CPU價位來考慮,不過目前銷量大的處理器都處在一千五百元左右的價位,與之相搭配的主板最合適的當然是千元以內。
一般來說主流級玩家的電腦需求都是只需要單顯卡,目前比較火熱的游戲絕地求生在配置需求上算是比較高的,一般來說至少需要i5或者同級處理器再加上GTX 1060顯卡才能流暢運行,而這個配置其實對主板的需求并不是很高,有預算還是可以將其加到顯卡或者CPU上。
如果有特殊需求比如M.2設備,多卡聯立,內存超頻等,還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自己篩選主板參數,如果購物頁面沒有詳細信息,建議在主板官網或者來中關村在線產品頁仔細核對一下參數,確保能支持自己的需求。
ROG玩家國度又一款電競主板——ROG STRIX B250H GAMING,在京東商城正式開售。是一款高性價比電競利器,組建電競游戲主機的不二之選。玩家們可借助其電競網絡、電競提速、電競守護、電競快速互聯、電競音效等諸多電競絕活,有效提升游戲體驗,盡享游戲樂趣。
ROG STRIX B250H GAMING主板基于B250芯片組設計,可完美支持Kaby Lake架構處理器以及英特爾傲騰內存。SafeSlot高強度顯卡插槽、DIGI+數字供電、更耐久的優質用料、不銹鋼防潮I/O背板、內存過流保護等多重電競守護功能,可令主板更加堅固耐用。其中,全新的SafeSlot高強度顯卡插槽,一體注塑,金屬骨架,焊點增強,可為顯卡提供優異的支撐和防護能力。
ROG STRIX B250H GAMING主板擁有出色的電競游戲性能
這款主板擁有以英特爾千兆網卡為基礎的電競網絡,搭配LANGuard和GameFirst技術能夠為玩家帶來流暢的網絡游戲體驗和貼心的網絡安全保護。板載SupremeFX S1220A旗艦級聲卡的電競音效,采用有EMI聲卡防護罩、音頻分割線、日系Nichicon專用音頻電解電容、雙耳放等專業設計,能夠為玩家帶來媲美獨立聲卡級的游戲聲音體驗。特別是,還擁有聲波雷達3代“聽聲辨位”技術,可助力玩家進一步掌握游戲戰局的主動權,大幅提高FPS游戲勝率。
ROG STRIX B250H GAMING主板標配雙M.2接口
這款主板采用ATX標準板型設計,擁有完備的擴展性能,包括四根DDR4內存插槽、一根PCIe 3.0 x16(x16)插槽、一根PCIe 3.0 x16(x4)插槽、四根PCIe 3.0 x1插槽、六個SATA6.0Gb/s接口以及兩個高達32Gbps傳輸速度的M.2接口等等。其中,借助這兩個M.2疾速接口,用戶不僅可安裝最新的英特爾傲騰內存,而且還可以組建頂尖性能的RAID 0磁盤陣列,暢享飛一般的傳輸速度。
怎么樣,在了解了ROG STRIX B250H GAMING大致的功能配置之后,你是否已經對這款高性價比的電競主板心動了呢?心動不如行動,喜歡它就趕緊上京東商城購買吧。相信在它的助力之下,玩家們定會在精彩的電競世界里如虎添翼!
華碩ROG STRIX B250H GAMING 金屬拉絲散熱片,電競信仰音效+聲波雷達,智能風扇控制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