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平時會打開電腦的自動更新嗎?
小雷上班用的是Mac,出于對信息安全的考慮,工作電腦的自動更新從來沒關過。至于用來打游戲的Windows電腦,如果不是13代酷睿需要配合Windows 11才能智能分配核心,小雷甚至還想繼續使用「極為穩定」的Windows 10 LTSC版本。
堅持使用老版本并不意味著小雷不注重Windows的信息安全——這么多的安全更新小雷可是一個沒漏。之所以抗拒Windows 11,主要還是因為微軟樂于在新系統里打包未經完整測試的新功能。而穩定永遠是工作電腦的第一需求。
再說了,Windows 10可是微軟承諾的「最后一個Windows系統」,也沒有那些可有可無、喜歡后臺吃內存的云服務。作為一個真的花錢原價購買了Windows 10 Pro授權的正版用戶,我并不覺得“留守Windows 10”有什么問題。
但可惜的是,微軟準備對Windows 10用戶下手了。
圖片來源:微軟
2023年11月,微軟宣布「將為Windows 10 22H2 添加新功能,包括其Copilot生成式AI助手」,且在12月6日宣布了面向Windows 10用戶為期三年的「付費拓展安全更新(ESU)」。
根據微軟的解釋:「ESU是一項付費計劃,可為各種規模的個人和組織提供一種更安全的方式將Windows 10設備的使用擴展到支持結束日期后的選項」。在2025年10月14日支持結束后選擇繼續使用Windows 10的個人或組織,可以選擇將其電腦注冊到付費ESU訂閱。ESU計劃使電腦能夠在支持結束后通過年度訂閱服務繼續接收關鍵和重要的安全更新。
當然了,如果2025年不想付費的話,用戶也可以「免費」升級到全新的Windows 11,享受全套的微軟AI云服務。
只不過微軟為什么要費盡心思讓用戶改用Windows 11呢?繼續維護Windows 10真就這么難嗎?
雖然說小雷對Windows 11確實有許多不滿,但小雷也不得不承認,Windows 10在某些方面確實有些跟不上時代:
首先,發布于2015年的Windows 10對觸屏的交互的優化極為有限。可能因為2015年市面上的觸屏Windows設備不太多,大家對此并不重視,也可能是因為「步子太大」的Windows 8/8.1讓微軟對觸屏交互就留下了「心理創傷」,Windows 10對觸摸交互的適配還停留在「把常用按鈕做大一點」的階段,后續的系統更新中更是把從Windows 8中保留下來的全屏手勢交互大改特改。
圖片來源:微軟
雖然說Windows 11的觸屏交互比起專門為觸屏設備設計的iPadOS還是有一定差距,但和Windows 10相比,Windows 11給我的感覺就像是交互設計師被沒收了鼠標、鍵盤和數控板后的作品:還有提升空間,但至少設計師知道自己做得差,知道該往哪里改了。
其次,Windows 10在發布時確實帶來了性能上的提升,但隨著新硬件技術的不斷涌現,如更快的存儲解決方案和高效的處理器,Windows 10的性能優化和硬件支持已經不能完全滿足最新的技術標準。比如在第12代酷睿中引入的ITD技術,就必須依靠Windows 11才能體現其價值。
最后是安全性方面的短板。隨著網絡威脅的日益增多,現代操作系統需要提供更強大的安全防護功能。Windows 10雖然持續更新安全補丁,但在根本的系統架構上,它沒有針對最新的網絡安全威脅進行優化,與新一代操作系統相比,在安全防護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圖片來源:微軟
再說了,從Windows 2000起,微軟每款操作系統從發布結束支持也就十年多兩個月,只有Windows XP憑借「鈔能力」堅持了十二年半,按照微軟的周期安排,Windows 10也確實「到歲數了」。
看到這里,如果你認可我剛剛的說法,那很抱歉,你在「專業洗地」的引導下掉入了「選擇性事實披露」的陷阱里。我們要討論的并不是「Windows到歲數了」的問題,而是Windows 10有沒有過時的問題。比如剛剛提到的ITD技術,2023年底都沒法保證核心能100%正確分配給進程,需要用戶手動介入。
相比之下,與其說Windows 10技術過時,倒不如說微軟不想在一個屬于過去的、本地化的操作系統上做太多投入。畢竟本地和云端融合的Windows 11甚至是Windows 12,才是微軟的下一個重點。
從最近幾次系統更新的側重點來看,Windows 11不僅是一個簡單的操作系統升級,更是微軟AI技術推廣戰略的關鍵組成部分。
隨著各類LLM技術的成熟,AI技術毫無疑問會成為科技行業的核心驅動力。對于像微軟這樣的科技巨頭而言,將AI技術整合到其旗艦產品中不僅是一個技術創新的問題,更是一種長遠的戰略規劃。微軟通過Windows 11更深層次地融入AI,不僅可以提升產品的功能性和競爭力,還能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其AI技術。
對微軟來說,推廣Windows 11其實就是推廣其AI技術的最佳途徑。隨著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 11,微軟的AI技術將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和驗證,這不僅能夠提升微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也有助于收集大量數據,進一步優化和發展其AI技術。此外,通過用戶反饋和使用情況,微軟可以持續改進其AI算法,使其更加精準和高效。
圖片來源:雷科技
在2023年9月的發布會上,微軟就公布了Windows 11的重大更新「23H2」,更新包括了重新設計的文件資源管理器、針對手寫筆用戶的新Ink Anywhere功能、對畫圖應用的重大改進、原生RAR和7-zip文件支持、新的音量混合器等等。當然,最重要的還是AI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
根據微軟介紹,Microsoft 365 Copilot將作為Windows 11免費更新的一部分,從9月26日開始以早期形式推出,晚些時候還會出現在必應和Edge瀏覽器上。11月1日開始,微軟將面向企業客戶全面推出AI助手Microsoft 365 Copilot,定價為30美元每人每月。
圖片來源:微軟
微軟官方對它的定位「日常人工智能伙伴」,在Windows 11上直接集成在了任務欄里,可以通過Win+C快捷鍵啟動,微軟認為Copilot將以獨特的方式整合網絡環境與智能、用戶的工作數據以及當前在PC上所做的事情,以提供更好的幫助和簡單、無縫的人工智能助手體驗。
對Windows 11乃至其他操作系統來說,大模型帶來的范式遷移似乎已經不可改變,伴隨著Microsoft 365 Copilot的到來,我們與個人計算機的交互方式也很可能發生顛覆性的變化。
至于Windows 10?只不過是微軟在AI浪潮下的犧牲品罷了。
年一度的瀏覽器橫評又來了,本次橫評我們依舊選擇了11款常用PC瀏覽器,
本次測試我們選擇了11款瀏覽器,既包括主流的Chrome、Edge、火狐等,也包括一些冷門瀏覽器,同時也有一些大家比較常用的瀏覽器因為時間問題暫時沒有納入進來,我們會在今年下半年的瀏覽器橫評中把未測試的進行補全。
本次11款瀏覽器中有10款是基于谷歌Blink渲染引擎打造的,只有Mozilla FireFox使用Gecko 2內核。
谷歌在退出Webkit項目之后,就在其基礎之上重寫了Blink引擎,但它本質上還是Webkit,只不過是谷歌把Webkit中與Chromium無關的Ports全部移除掉,再將代碼結構重新整理,所以Blink是Webkit的繼承者,并非谷歌全新研發的渲染引擎。
·測試項目與相關說明
測試項目依舊是包含了8項,具體如下:
一,Browserbench的三個測試項目:JetStream2、MotionMark,以及Speedometer。三者分別測試瀏覽器的Java腳本性能、動畫場景的圖形渲染性能、以及Web應用的響應速度。
二,HTML5 TEST,顧名思義,測試瀏覽器的HTML 5性能。
三,谷歌Chromium的Octane 2.0,同樣是測試瀏覽器的Java腳本性能。
四,Mozilla的Kraken JavaScript測試,這里引入多個不同的Java腳本性能測試會更加公平一些。
五,Basemark Web 3.0性能測試,可以看做是瀏覽器的綜合性能測試。
六:內存、CPU、GPU占用率測試。
需要說明的是:
·不同電腦硬件配置對于測試結果會有比較明顯的影響,但是只要在同一硬件配置下做完所有測試,那么就可以區分出瀏覽器之間的性能差異。
·因為在不同硬件配置下跑出的分數是不盡相同的,所以本篇橫評所有測試分數均只做為參考,主要用以衡量各瀏覽器的性能強弱,不做固定得分看待。
·測試平臺硬件信息:
本次使用的測試平臺我們選擇了ROG槍神7 Plus超競版游戲本,它的配置為英特爾13代酷睿i9-13980HX處理器,2×16GB DDR5-4800內存,1TB PCIe4.0固態硬盤以及NVIDIA GeForce RTX 4080獨立顯卡,網卡配備了英特爾Wi-Fi 6E AX211無線網卡。
·各項性能測試結果及排名
基本信息了解之后,我們來看看測試結果。
【JetStream2】
首先是Java腳本性能測試JetStream2,該項測試包含了59項各類Java腳本相關獨立測試項,每個測試項會給出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最終會給出一個總成績。
在這項測試中,微軟Edge瀏覽器以252.391分奪得第一名,傲游瀏覽器以238.636分排名第二,Chrome瀏覽器、Opera瀏覽器分別以236.177和233.166分位居3、4位,FireFox、世界之窗、2345三款瀏覽器排名后三位。
【MotionMark】
第二項測試為MotionMark,它主要衡量瀏覽器的圖形渲染能力。瀏覽器雖然主要功能是瀏覽網頁,但其實它不僅僅涉及到圖片、文本的加載,一些網頁特效、網頁游戲等內容,需要用到圖形渲染能力。
在這項測試中,Edge瀏覽器以1123.4分排名第一,傲游瀏覽器得分1097.59排名第二,Chrome瀏覽器得分1063.88排名第三,排名最后三位的分別是2345、世界之窗以及搜狗。
【Speedometer】
第三項測試為Speedometer,它主要衡量瀏覽器的Web應用響應能力。該項測試中,Edge與Chrome同為264分并列第一,傲游瀏覽器以260.9分排名第二,后三位依次為世界之窗、360安全瀏覽器以及搜狗瀏覽器。
在Browserbench三項測試中,比較出人意料的是國內廠商制作的傲游瀏覽器。作為曾經國內瀏覽器一哥,傲游一度遭遇了口碑下滑的尷尬,不過現在看來,傲游的技術力還是相當可以的,Java和圖形渲染能力甚至略超Chrome,這一點確實沒有預料到。
【HTML5 TEST】
第四項測試我們來看看HTML5性能。
從測試結果來看,獵豹瀏覽器在HTML5性能上表現出色,以532分拿下第一名;Edge、Chrome、傲游、QQ、2345、360六款瀏覽器得分均為528分,達到了當下的平均水準;Opera的表現也還不錯達到了526分;FireFox、搜狗表現一般,但也達到了500分以上;世界之窗表現最差,僅為481分,這一成績大概相當于2019年瀏覽器的平均水準,畢竟世界之窗目前已經很久都沒有更新了。
【Octane 2.0】
Octane 2.0是谷歌Chromium的Java腳本性能測試標準,因此對于使用Blink引擎的瀏覽器自然是有一定偏向,以致于Gecko 2的FireFox排名墊底。所以我們在下面也引入了Mozilla的Kraken JavaScript測試,以保證公平性。
10款Blink引擎的瀏覽器中,Edge、Opera、Chrome排名前三,傲游與前三的差距也不算大,再下來QQ、獵豹、360以及搜狗四款瀏覽器位居第二梯隊,世界之窗、2345依舊表現不佳。
【Kraken JavaScript】
第六項出自Mozilla的Kraken JavaScript測試。
原本FireFox應該有自家BUFF加持而占優,但結果卻是并不太理想,測試結果排名倒數第四,Kraken JavaScript加載速度為699.9毫秒。而排名前三的依舊為Edge、Chrome、Opera,另外傲游也進入了500毫秒大關。
此外,此前一直拉胯的世界之窗竟然在Kraken Web框架下的加載速度上表現強勁,以550.1毫秒位居第五,這一點比較出乎預料。
【Basemark Web 3.0】
第七項測試我們來看看Basemark的Web 3.0相關測試。該項測試包含了非常豐富的Web應用、功能和圖形相關測試,可以看作是瀏覽器的綜合性能測試。
在這項測試中,Opera表現最佳,總得分1280.08,Chrome排名第二,傲游依舊表現穩定,排名第三,此前多項第一的Edge瀏覽器排名第四。不過從得分可以看到,前四名的差距其實非常小,第一名與第四名得分僅差72.84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綜合性能排名后兩位的世界之窗和QQ主要原因在于二者無法順利運行Web 2.0的相關測試項,因此得分偏低。
從七項基本性能測試來看,Edge、Chrome兩款瀏覽器的表現非常穩定,綜合性能最佳。而國內瀏覽器品牌里,老牌的傲游性能不輸Edge和Chrome,這在測試之前是筆者沒有預料到的。此外,Opera也依舊是一款比較不錯的瀏覽器。而相對不太推薦的是世界之窗、2345這兩款瀏覽器,在加載速度、響應速度、圖形渲染方面表現都不是太好。
此外,QQ、360、搜狗、獵豹這幾款瀏覽器的表現不相上下,如何選擇就看大家日常的使用習慣。
FireFox也就是火狐瀏覽器如今確實是性能不夠看了。以往火狐其實是一款口碑極佳的瀏覽器,但目前來看,Gecko 2與Blink之間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火狐用戶大量的流失也并非是沒有道理。
·評測總結
本次評測的11款瀏覽器中,世界之窗因為長時間沒有更新,所以整體表現還停留在5-6年前的水準,而且一些時下網頁的功能與特性也無法正常支持,因此這款瀏覽器雖然還能夠下載到,但是不建議大家去使用。
下面來看看包含Octane 2.0和不包含Octane 2.0測試項時(之所以區分是因為Octane 2.0是谷歌推出的測試項,對非Blink引擎的瀏覽器,如FireFox不夠友好,為了公平,我們做了區分),11款瀏覽器的性能總得分排名情況。
包含Octane 2.0總得分
不包含Octane 2.0總得分
從性能測試來看,Edge、Chrome、傲游、Opera是相對比較好用的瀏覽器,Java腳本的運行效率、圖形渲染、Web應用的響應速度、Web 3.0的特性等方面都非常不錯,但是相對應的,這些瀏覽器對于硬件資源的占用率也比較高,如果是使用筆記本電腦,且不插電的話,耗電量相對會比較高。
FireFox作為唯一一個非Blink引擎的瀏覽器,從實測來看其技術力近幾年已經逐漸掉隊,尤其是Octane 2.0測試項加入總分統計后,因為得分過低而排名最后。不過即便去除Octane 2.0的分數,FireFox現在的性能表現也難以像以往那樣與Chrome這些瀏覽器抗衡。但這并不代表火狐瀏覽器不好用。雖然理論性能有所不濟,但在實際應用中,火狐依舊是比較不錯的一款,習慣于火狐的朋友其實沒有必要放棄,畢竟瀏覽器這東西用著舒服才是王道,性能測試看個熱鬧就好了。否則Edge瀏覽器也不會持續淪為其它瀏覽器的下載工具。
QQ、360、2345、搜狗、獵豹這些瀏覽器雖然性能表現不如上述幾款,但硬件資源占用較低,優化較好,尤其是QQ瀏覽器,筆記本不插電使用的話,QQ瀏覽器是比較節能的選擇。不過國內設計的這些瀏覽器的通病就是亂七八糟的元素太多,對于喜歡極簡風格的用戶來說卻是不太可能對它們產生好感。
(8165434)
是否厭煩于Windows 10頻繁的更新,每次都像是一場大災難,十萬頭羊駝奔騰而過?
別急,今天我要告訴你一個小秘密——Windows 10還有一款LTSC版,比win7還要干凈,像是給電腦來了一場SPA。
直觀界面比較:專業版 vs. LTSC版
首先,讓我們來欣賞一下兩者的直觀差異。
新安裝的專業版桌面和開始菜單就像是一個熱鬧的集市,各種磁貼程序、內置Edge瀏覽器、小娜等應有盡有。
而LTSC版呢,它的桌面和開始菜單就像是一個精致的茶室,簡單干凈,只有搜索,沒有小娜,更沒有那一堆自帶磁貼程序。
說實話,有時候我們就是需要這樣一個清爽的環境,對吧?
刪減的功能:LTSC版為何更“純凈”
那么,LTSC版到底刪了什么?
首先,是更新的自主控制。在LTSC版的世界里,更新是你說了算,安全更新除外,畢竟我們不能讓電腦變成一個容易被攻陷的城堡。
其次,LTSC版干脆就沒有內置Edge瀏覽器,你想用什么瀏覽器就自己裝一個,自由至上。
再者,小娜也被請出門外,只剩下一個簡單的搜索功能,讓你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還有,沒有那些讓你眼花繚亂的內置磁貼程序,畢竟有些東西真的沒人用,為什么要占著茅坑不拉屎呢?
更新設置:LTSC版,穩定就是硬道理
LTSC企業版,聽上去就是給大公司準備的。企業對系統的要求就是一個字——穩。
于是,LTSC版應運而生,微軟對LTSC版支持周期長達10年,這意味著在這10年里,只要你不嫌麻煩,只需進行少量的安全補丁更新。
比起win7,LTSC版本的更新頻率還低的多,簡直是系統更新的極致享受。不再被頻繁的更新煩擾,系統穩定性更勝一籌。
或許有人會問,難道就沒有任何更新嗎?當然不是,我們可不會讓你暴露在威脅之下。如果突發大病毒,LTSC版會及時提供安全補丁更新,畢竟安全第一,讓病毒無處藏身。
如何下載?
你可能想知道,既然這么好,怎么下載呢?
簡單,直接去微軟官網搜索LTSC版,或者找個靠譜的渠道下載安裝包。相比于普通版,下載LTSC版的步驟可能稍微簡單一些,因為它就是那么任性,不喜歡繁瑣。
總的來說,LTSC版就像是一位從喧囂的城市中逃離的隱士,它不喜歡過多的繁瑣和喧囂,只追求純粹的穩定與清爽。
所以,如果你對于Windows 10的頻繁更新感到頭疼,或者對那些內置程序無感,不如試試LTSC版,讓你的電腦也來一場寧靜而穩定的S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