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這類游戲很無聊。因為說到底,它們的核心都是用固定的操作方式(調整平衡、加減速)來適應不同的環境(場地、對手)。
但還是有這么一款叫做 Psebay 的游戲打動了我。
雖然這類游戲的主角大多騎著摩托車或者自行車,但游戲畫面沒必要刻意去營造一種鋪面而來的油膩感吧?
打開 Psebay,一種「不一樣」的感覺就撲面而來:都是橫版游戲,但 Psebay 卻不注重刻畫車手和車輛的細節,有的只是剪影;環境刻畫像極了 PC 獨立游戲《看火人》,處處都是明艷、亮麗的色彩和大片暈影,遠景近物景深不同、交相輝映,為一款橫版游戲營造出了立體的環境感。
隨手截個圖就可以當壁紙,這應該就是對這款游戲畫面最中肯的評價了。
當然,文章開頭說了,對于這種平衡類游戲來說,只有「平衡」是非常無聊的。Psebay 用平衡、重力和機關三個要素打破了這種無聊。
隨著前幾關教學關卡的結束,我們會在游戲過程中逐漸接觸到 Psebay 世界中的變量:觸碰到黑色的「奇點」,整個場景的重力環境會發生逆轉;在壓力感應平臺上停留數秒,就會連人帶車被彈射升空;在重力失衡的地形上,我們又能飛檐走壁,上演看上去極不科學的爬墻技巧……
當我們行進到山窮水復之處,一個突如其來的重力變化也許會打開新的世界;當關卡難度過高無從下手時,場景中那些司空見慣的道具(石塊、植被)也許還能為我們牽線搭橋。
游戲的后期關卡中甚至還有噴涌而出的巖漿作伴,緊張感和刺激感爆棚。
Psebay 總共提供了 67 個關卡,難度由淺及深,很多關卡不僅考驗操作,更考驗腦筋,非常適合用來在地鐵上、公交車上打發時間。
而如果你有幸(你猜我為什么這么說)完成了這 67 個關卡,還有更加有趣的自定義關卡和無限模式等著你。對于這樣一款環境要素眾多、機關種類豐富的游戲來說,自定義編輯器的存在可以說是錦上添花了。
另外,除了 iOS 和 Android 版,Psebay 也上架了 Steam;電腦版畫面表現更加出色,玩法也更加多樣,感興趣的小伙伴可自行搜索下載。
最后,玩了別忘了回來說說哪一關驚艷 (難) 到了你,周末愉快!
掃碼下載(Android):
🍗🍗🍗🍗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
別聲明:本文為新華網客戶端新媒體平臺“新華號”賬號作者上傳并發布,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新華號的立場及觀點。新華號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
如果一本世面熱門的商業書籍,翻開通篇強調著“人最重要”、“待遇并不總和錢有關”、“選對人”、“盡力助人”......這些你早已知道的常識,你還會閱讀下去嗎?
但如果說,這本書的作者是埃里克·施密特,就算你不認識他,但他此前任CEO的谷歌,絕對不是個陌生的名字。而這本書中,他的管理原則的靈感來源,來自一個叫做比爾·坎貝爾的前橄欖球教練。
這位“教練”是誰?
他被沃頓商學院教授譽為硅谷的“至高機密”。在比爾·坎貝爾在世的時候,他曾與喬布斯保持每周末散步的習慣,參加谷歌周一的例行高管會議。在他的指導名單上,是一家又一家硅谷的頂級企業。
誰是“教練”?
比爾·坎貝爾生于1940年,在賓夕法尼亞州西部的鋼鐵工業城市霍姆斯特德長大,他父親在那里的高中教體育,同時也在磨坊兼職。1958年秋,比爾離開家,去位于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上學。
1961年秋上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比爾成了橄欖球球隊隊長,防守時擔任后衛。他獲得了藤校橄欖球的各種榮譽,并帶領哥大橄欖球隊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了常春藤聯盟比賽的冠軍。
1961年,比爾·坎貝爾(左二)在哥倫比亞獅隊對陣哈佛大學橄欖球隊的比賽中
畢業后,他到波士頓學院橄欖球隊任助理教練。比爾是一位杰出的教練,很快就在球隊教練圈子里備受尊敬。
1974年,他又回到母校哥大任橄欖球隊主教練,但他在哥大的執教并沒有取得成功。球場設施簡陋,學校管理層也并沒有全力支持。幾年后,比爾作為橄欖球教練的生涯暗淡收場了。
進軍硅谷,助推蘋果史上最成功的廣告
在結束教練生涯,轉戰商界后,比爾很快因為自身不竭的動力與熱情,接連獲得升遷。
而他在工作中結識的時任百事公司高管的約翰·斯卡利,在跳槽到蘋果公司后,也力邀他到蘋果工作。
比爾在加入蘋果公司9個月后,便被提拔為負責銷售和市場的副總裁,并負責備受期待的麥金塔電腦的發布——這款新電腦將取代Apple II,成為蘋果公司的旗艦產品。
為了給發布造勢,蘋果公司搞了個大動作:它買下了1984年超級碗比賽期間的一個廣告時段。廣告制作完成后,比爾和團隊把它拿給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看。
廣告借用了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中的隱喻,片中,為了擺脫安保人員的追趕,一位姑娘跑過一條陰暗的過道,跑進了一間屋子。屋子里的人都剃著光頭,穿著灰色衣服,聽著面前的大屏幕上大Boss的訓誡。
隨后,這位姑娘將一把大槌子投向屏幕,大屏幕破碎,隨后發生爆炸。此時,旁白說,蘋果公司的麥金塔電腦將會告訴人們為什么“1984年不會像《1984》里那樣”。
喬布斯很喜歡這則廣告,比爾也很喜歡這則廣告。但蘋果的董事會很不喜歡這則廣告,董事們認為它“糟透了”,廣告投放成本太高,而且內容又極具爭議性。
“去他的!這廣告我們放定了!”比爾最后拍板說,然后照常播出了那則廣告。
結果,它不僅成了當場比賽最火的廣告,而且成了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則廣告,把超級碗的廣告時段推到了和比賽本身同樣重要的地位上。
2017年,《洛杉磯時報》的一篇專欄文章說,蘋果公司的這則廣告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則偉大的超級碗廣告”。
成為谷歌和硅谷的教練
此后,比爾又指導了剛剛擔任谷歌CEO的埃里克·施密特。
彼時,埃里克一手打造了太陽微系統公司的軟件運營戰略,后來他又擔任Novell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和董事會主席。
那時的埃里克在圈內已經是個響當當的人物了,對于比爾的指導,他起初是不屑一顧的——一個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鄉野家伙、一個前橄欖球教練,能教他什么?
事實證明,比爾能教的東西有很多。很快,埃里克就迎來了真香時刻,他道:
“比爾·坎貝爾對我們所有人的指導都非常有幫助,事后看來,我們一開始就需要像他這樣的一個人。我應該更早地鼓勵大家采取這種工作架構,要是從我一進谷歌就這樣就好了。”
15年來,比爾幾乎每周都和埃里克見面。不僅僅是埃里克,比爾還成了喬納森、拉里·佩奇和谷歌其他幾位高管的教練。
他每周都會出席埃里克主持的全員會議。埃里克說,有比爾在場,會確保團隊不斷地進行溝通,把緊張和分歧擺到桌面上并進行充分討論,以便在做出重大決定時,無論個人同意與否,大家都能支持最終的決策。毫無疑問,比爾·坎貝爾是谷歌成功的關鍵人物之一,沒有他,谷歌就不會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
對任何人來說,做到如此就足夠了,但比爾遠不止于此。在他與谷歌的高管團隊和蘋果公司的史蒂夫·喬布斯共事時,他也在為更多的人提供幫助。
他的指導名單有:
財捷前首席執行官布拉德·史密斯、易貝前首席執行官約翰·多納霍、美國前副總統阿爾·戈爾、推特前首席執行官迪克·科斯托洛、資訊整合應用Flipboard首席執行官邁克·麥丘、谷歌首席執行官桑達爾·皮查伊、谷歌首席運營官謝麗爾·桑德伯格、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李·博林杰、斯坦福大學前校長約翰·亨尼西等影響硅谷、乃至學界、政界的風云人物。
“成就”他人的管理哲學
縱觀施密特書中“教練”的管理哲學,以人為中心,關心人、愛人是不可忽視的核心。
這也是現在逐漸以算法替代人力、以模型取代人與人交際的互聯網企業很可能缺失的重要一環。
例如,比爾曾說,每晚睡覺前,自己都會想著與他共事的幾千名員工。他們在想什么,有什么感受?怎樣才能讓大家成為最好的自己?
有人評價說:
“優秀的教練晚上躺下都睡不著覺,總是在想著如何讓大家變得更好。他們喜歡創造能讓每個人成就更多自我的環境。教練就像杰出的藝術家,他們可以把畫上的每一筆都畫得恰到好處。
他們創作的作品就是人和人之間的聯系。大多數人不會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才能讓別人變得更好,但這正是教練的職責所在。這也是比爾·坎貝爾一直在做的事情。”
“什么會讓你晚上睡不著覺”是高管們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
比爾總是會說同一個答案:員工的幸福和成功。
就像每一支運動隊都需要一位教練,而最好的教練能讓優秀的球隊變成偉大的球隊。在商業領域也是如此。而只有將技術和愛相整合,才能夠打造一支能夠克服困難、凝聚人心的團隊。
就像書中反復提到的管理哲學一樣:優秀管理者成就自己,卓越管理者成就他人。
來源:新華號 中信出版
個列表不僅適用于希望深入了解電商行業的專業人士,也適合那些尋求在電商領域內發展的新手。通過掌握這些專業術語,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業內的對話、報告和策略文檔,從而在電商領域內更有效地溝通和協作。
1. B2C(Business-to-Customer): 企業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電子商務模式,如京東、天貓。
2. C2C(Customer-to-Customer): 消費者之間進行交易的平臺,如淘寶、eBay。
3. B2B(Business-to-Business): 企業間進行產品或服務交易的平臺,如阿里巴巴、慧聰網。
4. M2C (Manufacturer-to-Consumer): 制造商直接對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如小米商城。
5. O2O (Online-to-Offline): 線上到線下,結合線上預訂與線下消費體驗的模式,如美團、餓了么。
6. B2G (Business-to-Government): 企業對政府,企業向政府機構提供商品或服務。
7. 社交電商: 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推廣和銷售的電商模式,如拼多多、小紅書。
8. 跨境電商: 跨國界的電子商務活動,包括進口跨境電商和出口跨境電商,代表有考拉海購、亞馬遜國際站。
9. 生鮮電商: 專門銷售新鮮食品和日常消費品的電商平臺,如每日優鮮、盒馬鮮生。
10. 垂直電商: 集中在特定行業或商品類別上的電商,如酒仙網(酒類)。
11. 會員制電商: 采用會員訂閱模式提供特殊優惠或服務的電商平臺,如Costco網上商城、Amazon Prime。
12. 直播電商: 結合視頻直播進行商品展示和即時銷售的模式,如抖音直播帶貨、快手小店。
13. 商品管理系統(Produ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IM): 用于集中管理商品信息,確保產品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14. 庫存管理系統(Inventory Management System, IMS): 跟蹤商品庫存水平,自動補貨提醒,優化庫存周轉。
15. 訂單管理系統(Order Management System, OMS): 處理訂單從接收、支付確認到發貨的全流程管理。
16. 支付網關(Payment Gateway): 提供安全的在線支付處理服務,連接商家與銀行或其他支付系統。
17. 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 管理與客戶的互動,分析客戶數據以提升銷售和服務質量。
18. CMS(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內容管理系統,用于輕松管理和發布網站內容。
19.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業資源計劃系統,整合管理企業的所有資源。
20. SKU (Stock Keeping Unit): 庫存量單位,每個單品的唯一編號。
21. SPU (Standard Product Unit): 標準化產品單元,同一款產品的集合概念,包含多個SKU。
22. PRD (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 產品需求文檔,詳細描述產品的功能、性能、設計、實現方式及市場定位等,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的重要指南。
23. BRD (Business Requirements Document): 商業需求文檔,從商業角度闡述產品開發的背景、目標、成本效益分析及成功標準,用于獲得高層或投資人的支持和資源分配。
24. MRD (Market Requirements Document): 市場需求文檔,分析目標市場、用戶需求、競爭狀況及市場機會,為產品戰略方向和功能規劃提供輸入。
25. Wireframe/原型圖:產品界面的低保真設計圖,展示布局結構和功能區域,用于初步設計討論。
26. 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 UX): 用戶在使用產品或服務過程中的主觀感受,強調易用性、滿意度及效率。
27. 用戶界面(User Interface, UI): 界面設計,關注如何使用戶與產品的交互更加直觀和愉悅。
28. 市場需求分析(Market Requirements Analysis): 收集和分析市場數據,理解用戶需求和痛點,為產品規劃提供依據。
29. 產品愿景(Product Vision): 對產品的長期目標和最終形態的清晰描述,指導整個產品開發過程。
30. 用戶畫像(User Persona): 根據市場調研虛構的具體用戶類型,幫助團隊聚焦目標用戶群體的需求和偏好。
31. 用戶故事(User Story): 描述用戶如何使用產品特性的簡短敘述,用于指導產品設計和開發。
32.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可行產品,創業和產品開發中的一種理念,指用最少的資源開發出能夠滿足核心功能、可快速投放市場并收集用戶反饋的產品版本。
33. 產品路線圖(Product Roadmap): 規劃產品長遠發展方向和階段性目標的視覺化展示,幫助團隊和利益相關者對齊預期。
34. 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PLM): 從產品概念到退市的全周期管理,包括引入、成長、成熟和衰退階段。
35. 迭代(Iteration): 在產品開發過程中,通過一系列小周期的循環改進產品,每次迭代都產出可發布的產品版本。
36. 數據接口/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允許不同軟件系統之間相互通信的協議。
37. SDK (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軟件開發工具包,輔助開發的程序包或框架。
38. 測試環境/生產環境: 分別指軟件開發和測試的非正式環境與最終用戶使用的正式環境。
39. AB Testing(A/B 測試): 對比測試兩種或多種產品設計方案或功能,以數據驅動決策,找出最優解。
40. LB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基于位置的服務。
41. NFC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近場通信技術,用于短距離無線數據傳輸。
42. PHP: 一種開源的服務器端腳本語言,適用于Web開發,尤其適合動態網頁的創建。
43. Java: 一種廣泛使用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具有高度的跨平臺性,常用于后端服務器開發、Android應用開發等。
44. WEB: 一般指萬維網或Web應用程序,是通過瀏覽器訪問的、基于Internet的應用程序和服務。
45. H5: 即HTML5,是超文本標記語言的第五個版本,增強了網頁的表現性能,支持更多多媒體元素和更好的交互性。
46. APP: 應用程序的簡稱,特指移動設備上的應用程序,如iOS和Android應用。
47. 小程序: 一種輕量級的應用形態,不需要下載安裝即可使用的應用程序,常在微信、支付寶等平臺上運行。
48. IOS: 蘋果公司的移動操作系統,用于iPhone和iPad等設備。
49. 安卓 (Android): 谷歌開發的開源移動操作系統,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
50. 聯調: 系統間接口的聯合調試,確保不同系統間能正確交互。
51. 敏捷開發(Agile Development):一種以迭代、增量的方式進行軟件開發的方法論,強調靈活應對變化。
52.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優化網站和內容,提高在搜索引擎結果中的排名,吸引有機流量。
53.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 通過付費搜索廣告增加網站可見度,快速吸引潛在客戶。
54. ASO (App Store Optimization): 應用商店優化,提高APP在應用商店的排名與可見度。
55. 裂變: 通過用戶分享邀請新用戶加入,實現用戶數量快速增加的營銷策略。
56. 私域: 指品牌或個人直接擁有并能自由控制的用戶觸點和流量池。
57. CAC(Customer Acquisition Cost):客戶獲取成本,獲取一個新客戶的平均花費。
58. LTV(Lifetime Value):客戶生命周期價值,單個客戶在其整個關系期間為公司帶來的總收入。
59. 留存率(Retention Rate):某一時間段內,仍然活躍的用戶占最初用戶的比例,通常用于評估用戶黏性。
60. 著陸頁(Landing Page): 用戶點擊廣告或鏈接后首先訪問的頁面,專為特定營銷活動設計。
61. ROI (Return On Investment): 投資回報率,衡量投資相對其成本的盈利能力。
62. CPC (Cost Per Click): 每次點擊的成本,網絡廣告計費方式之一。
63. CPA (Cost Per Action): 按照用戶完成特定行為(如注冊、下載)計費。
64. CPM (Cost Per Mille): 每千次展示的成本。
65. CPS (Cost Per Sale): 按銷售額付費的廣告模式。
66. CPV (Cost Per View): 視頻廣告每次觀看的成本。
67. EDM (Electronic Direct Mail): 電子郵件營銷。
68. Banner:網頁橫幅廣告,常見的在線廣告形式。
69. Affiliate Marketing:聯盟營銷,通過合作伙伴推廣商品,按效果付費。
70. Cart Abandonment:購物車放棄率,用戶將商品加入購物車但未完成購買的比例。
71. Checkout:結賬流程,用戶完成購買操作的步驟。
72. Social Proof:社會證據,如用戶評價、推薦等,用來增強信任和促進購買決策。
73. Cross-Selling:交叉銷售,向現有客戶推薦相關或互補的商品。
74. Up-Selling:提升銷售,鼓勵客戶購買更高級或更貴版本的商品。
75. 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戶原創內容,平臺上的內容由用戶自行創造和分享
76. PGC(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專業生產內容,由專業人士或機構制作的內容。
77. Content Marketing:內容營銷,通過有價值的內容吸引、保留和轉化目標客戶。
78. CTR(Click-Through Rate):點擊率,廣告或鏈接被點擊的次數與展示次數的比例。
79. 轉化率(Conversion Rate): 訪客變為實際購買者的比例,是衡量電商網站效率的關鍵指標。
80. 復購率(Repeat Purchase Rate): 衡量一段時間內顧客再次購買的比例,反映客戶忠誠度。
81. 客單價(Average Order Value, AOV): 平均每個訂單的金額,通過提升客單價可增加收入。
82. 庫存周轉率(Inventory Turnover Rate):衡量一定時期內庫存商品銷售效率的指標。
83. 流量來源分析(Traffic Source Analysis): 分析網站訪問者來自何處,如直接訪問、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等。
84. 曝光量: 廣告或內容被展示的次數。常恒補充一下,停留時長: 用戶在一個網頁或應用上停留的時間長度。
85. GMV (Gross Merchandise Volume): 商品交易總額,反映一定時間內平臺上成交的總金額。
86. PV (Page View): 頁面瀏覽量,用戶每打開或刷新一次頁面即算一次。
87. UV (Unique Visitor): 獨立訪客數,統計一段時間內訪問網站的不同用戶數量。
88. DAU (Daily Active Users): 日活躍用戶數。
89. MAU (Monthly Active Users): 月活躍用戶數。
90.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首席執行官,負責公司的整體管理和戰略決策,是公司的最高領導者。
91.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 首席技術官,負責公司的技術創新和技術發展戰略。
92.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 首席運營官,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和流程管理,確保業務高效運行。
93. CIO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首席信息官,負責信息技術和系統的策略規劃及實施,支持企業目標的達成。
94. VP (Vice President): 副總裁,公司中高層管理職位,通常負責某項業務或區域的具體管理工作。
95. PM (Project Manager/Product Manager): 項目經理/產品經理,前者負責項目從策劃到實施的全過程管理;后者負責產品的規劃、設計、迭代等工作,確保產品滿足市場需求。
96. BD (Business Development): 業務拓展,負責公司新業務機會的探索、合作洽談及市場開拓。
97. HR (Human Resources): 人力資源,負責組織的人才招聘、培訓發展、績效管理、員工關系等,支持公司戰略目標實現。
98. KPI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關鍵績效指標,用于衡量組織、團隊或個人在實現業務目標過程中的效率和效果,是量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99. OKR (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 目標與關鍵結果,一種目標管理框架,用于設定、追蹤和實現組織或個人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及其衡量標準。
100.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標準作業程序,詳細規定了完成某項工作或任務的具體步驟和要求,確保工作的標準化和一致性。
本文由 @電商產品經理-常恒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