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 年 8 月 11 日,根據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公示,莘縣審計局便攜式計算機采購項目,成交日期為 2024-08-06 12:00:12。標包 A 采購內容為 A02010108 便攜式計算機,供應商為莘縣新城辦公用品經銷商行,采購數量 12,成交金額 80105.4 元。
本文源自金融界
024 年上半年,PC 行業迎來了難得的回暖。
首先是一季度,全球 PC 市場在經歷連續兩年的下滑之后,終于重新恢復增長,出貨量達 5980 萬臺,同比增長了 1.5%。當時我們就指出新品刺激以及 AI PC 概念兩大因素,推動了全球 PC 市場走出寒冬。
而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二季度全球 PC 市場不僅繼續增長,甚至增幅還在擴大。
圖/ IDC
市場研究機構 IDC 最新數據顯示,在剛剛過去的 2024 年第二季度,全球 PC 市場合計出貨 6490 萬臺,同比增長 3%,增速為一季度的兩倍。甚至除了中國市場之外,全球 PC 出貨量二季度的同比增長可以超過 5%。
具體到前五大廠商,聯想繼續穩坐全球第一大 PC 廠商的寶座,出貨量從去年同期的 1420 萬臺提高到了 1470 萬臺,漲幅 3.7%,市場份額也隨之提升 0.2%至 22.7%。排名第二、第三的惠普和戴爾并不理想,戴爾甚至還有 2.4%的下滑。
相比之下,蘋果和宏碁無疑是更大的「亮點」。不僅僅是一季度增速就大幅領先其他廠商,二季度增速還在繼續提高,遠高于大盤,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大盤的增長。
尤其是蘋果的出貨量同比增長 20.8%,從 470 萬臺增至 570 萬臺;宏碁也有 13.7%的增幅,出貨量從 390 萬臺增至 440 萬臺。
M3 MacBook Air,圖/蘋果
正如 IDC 全球設備追蹤副總裁 Ryan Reith 所言,連續兩個季度的增長,加上圍繞 AI PC 的大量市場宣傳,以及迎來重要的商業換機周期,正在提振全球 PC 市場。
而結合一季度、二季度 PC 市場的情況來說,PC 市場今年上半年發生的變化,恐怕還是未來數年 PC 行業的大趨勢。
過去半年,PC 行業重新成為了輿論的焦點,不僅是因為暌違已久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增長背后的驅動力。
AI 當然是最繞不開的一個核心。事實上,從 ChatGPT 開始 PC 就重新獲得了更多的關注,大多數的 AI 工具也都更傾向于先上 PC,然后才會逐漸覆蓋手機。
背后的關鍵原因在于,PC 平臺在信息的輸入輸出上有著更天然的優勢,不管是更大的顯示屏幕,還是更高效的文本輸入方式,而這恰恰也是這一輪 AI 變革——大語言模型技術最具顛覆性的能力所在。
而在 2024 年,隨著基于大模型技術的 AI 應用不斷涌現、碰撞和出圈,越來越多普通人開始真正在日常工作、學習中用上 AI,PC 也自然而然引起了更多的使用和討論。
但 PC 顯然不想止步于「搭臺」,還想在 AI 時代親自「唱戲」。
2024 年被稱為 AI PC 元年,不是沒有原因。從年初到年中,幾乎每一家主流 PC 廠商都在密集地推出 AI PC 新品。
圖/聯想
4 月 18 日,在第十屆聯想創新科技大會上,聯想一次性發布了六款 AI PC。就連蘋果也在 3 月 4 日推出了搭載 M3 芯片的新款 MacBook Air,并稱其為「世界上最好的消費級 AI 筆記本電腦」。
還有更多廠商,也在推出旗下的 AI PC 產品,從戴爾、惠普、華碩、宏碁,到榮耀、華為、微軟。
與此同時,新一輪的換機周期也在推動全球 PC 出貨量的整體提高,尤其是商用 PC。四年前,新冠疫情引發了全球范圍 PC 的大規模更新換代,當時大量采購的 PC 到現在接近性能和功能的極限。
IDC 報告就指出,目前許多商用 PC 使用時長普遍超過了四年,企業開始尋求更新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當然,Windows 11 的更新和 AI PC,也是推動企業更新 PC 的關鍵因素,但這種推動作用,可能還是要從下半年開始。包括消費級市場也是如此,畢竟在 6 月之前,市面上的 AI PC 都很難稱得上真正的 AI PC,也和傳統 PC 拉不開使用上的差距。
公允地講,雖然一部分有專業需求的消費者和技術愛好者在購買筆記本電腦時,已經開始關注 PC 的 AI 性能以及相關的 AI 功能和應用。但顯然,目前市面上大部分 AI PC 的「AI」還遠不能成為影響絕大部分消費者購買決策的關鍵因素。
在驍龍 X Elite Windows PC 上市之前,廠商所謂的 AI PC,「和傳統 PC 拉不開使用上差距。」比如說 AI 聊天機器人這類目前用戶規模最大的 AI 應用,實際上并不依賴于硬件本身,廠商們之前宣稱的 AI PC 和傳統 PC 用起來都一樣。 WPS AI、Notion AI、微軟 Copilot 以及大量 AI 應用,都是如此。
不是沒有廠商試圖改變這種局面。
圖/英特爾
英特爾從去年年底起聯合 PC 廠商舉辦了各種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大賽,希望吸引開發者基于 Ultra 處理器打造端側 AI 應用,還推出了 AI PC 加速計劃,吸引獨立軟件供應商(ISV)。
此外,聯想在 4 月正式發布了「聯想小天」個人智能體,提出了 AI PC「五大特性」,包括內置個人大模型、本地異構算力、個人知識庫、個人數據和隱私安全保護、開放人工智能應用生態。
但首先,算力是一個基礎問題。
眾所周知,目前云端大模型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于算力,其實終端也一樣。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絕大部分的 AI PC 都是通過異構計算提供 AI 算力,指的是利用 CPU、GPU、NPU 共同參與 AI 加速計算的過程。
然而「異構計算」放在筆記本電腦上并不合理,不僅是占用 CPU、GPU 計算資源,容易影響日常使用體驗,還有功耗上的問題。
擁有足夠算力的 NPU,則是 PC 行業的「版本答案」。
6 月 18 日,第一批搭載驍龍 X Elite 的 Windows 筆記本電腦終于開售了,包括微軟最新款的 Surface Laptop、Surface Pro,宏碁非凡 Go Pro AI 以及華碩無畏 Pro15 2024 高通版等。隨后,各家廠商的驍龍 X Elite/Plus Windows PC 都在陸續上市。
如果按照微軟對于 AI PC 的要求,Windows 11 AI PC 的核心標準就是 NPU 擁有至少 40TOPS 的 AI 算力,目前市面上只有最新發布的這一批驍龍 X Elite/Plus Windows PC 稱得上「AI PC」。
戴爾 XPS 13 高通版,圖/雷科技
現實是,目前搭載驍龍 X Elite/Plus 的 Windows PC 還少得可憐,更多新品將在下半年陸續上市。同時不只是高通,英特爾和 AMD 也在前不久的臺北電腦展上紛紛發布了下一代 PC 芯片,共同點是 NPU 就能單獨提供 40 TOPS 以上的 AI 算力,相應的上市機型也都會在下半年正式開售。
只有算力夠了,不管是最新版本 Windows 11 上的,還是第三方 AI 應用才能在 PC 上普及開來,AI PC 也才能在下半年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除了換機周期的到來、Windows 11 的更新以及 AI PC 的大火,2024 年 PC 行業注定還繞不開高通的重新入場。
驍龍 X Elite 不是高通的首款 PC 芯片,但毫無疑問,這是最值得期待的一款高通 PC 芯片,從去年 10 月發布就把「期待值」拉滿了。具體到產品本身,驍龍 X Elite 最大的兩個亮點無非是——同性能下更低的功耗以及算力達到 45 TOPS 的 NPU。
在 AI PC 時代,NPU 算力的重要性太高了。
在 3 月英特爾舉辦的一場人工智能峰會上,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副總裁 Todd Lewellen 就提到,微軟堅持讓 Copilot Runtime 在 NPU 而不是 GPU 上運行,以盡量減少對電池壽命的影響:
去年(與微軟)進行了很多討論,我們問「為什么我們不能在 GPU 上運行它?」他們說是希望確保 GPU 和 CPU 被釋放出來完成其他工作。而且我們希望確保出色的電池壽命體驗,如果在 GPU 上運行 Copilot 和其中一些工作負載,你會看到對電池續航的巨大影響。
圖/微軟
在一定程度上,微軟指出了上半年所謂「AI PC」普遍存在的問題:異構計算因為要調用 CPU、GPU 計算資源,會影響到 PC 上其他軟件以及日常的運行,甚至讓整個系統體驗變卡。
再有,受困于在 AI 加速計算中 CPU 速度太慢、GPU 功耗太大,異構計算仍然存在效率低下的問題,對于極重續航能力的筆記本電腦而言,顯然是不合適的。
與此相對,NPU 作為專門為神經網絡運算而設計的處理器,在 AI 運算上有著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功耗,更適合日常運行 AI。所以在驍龍 X Elite 之后,從英特爾到 AMD 再到蘋果,也都在大幅提高 NPU 性能:
- 蘋果在 5 月發布了 M4 芯片,NPU 算力達到了 38 TOPS,相比 M3 上的 18 TOPS 翻了一番還多;
- AMD 在 6 月發布了銳龍 AI 300 系列 APU,配備「移動端最強 NPU」,算力可達 50 TOPS,搭載該芯片的 AI PC 將于 7 月起上市;
- 英特爾也展示了 Lunar Lake,NPU 算力達到了 48 TOPS,計劃在秋季正式出貨。
圖/ AMD
甚至,這不是這一輪 PC 芯片變局的結束。根據媒體爆料,在高通之后,聯發科將聯合英偉達在 2025 年推出基于 Arm 架構的 PC 芯片,AMD 也在計劃推出 Arm 架構的 PC 芯片:
大概率會改變整個 PC 市場。
縱觀這半年的 PC 市場發展,AI 技術無疑成為了推動行業前進的重要力量。從英特爾到 AMD,再到蘋果,芯片廠商們紛紛投入大量資源提升 NPU 性能,以應對 AI 計算的需求。雖然目前異構計算在效率和功耗上仍存在挑戰,但我們可以看到行業正在快速適應和優化。
展望未來,PC 市場將會更加多樣化和智能化。隨著聯發科和英偉達的合作,以及 AMD 計劃推出的基于 Arm 架構的 PC 芯片,傳統的 x86 架構可能會受到沖擊,PC 生態系統將迎來更多創新與變革。
對消費者而言,未來的 PC 不僅僅是計算工具,更是智能助理和高效伙伴。這不僅改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將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在這場變革中,只有持續創新、關注用戶體驗的廠商才能脫穎而出,成為新一輪科技浪潮的引領者。
2024上半年,科技圈風起云涌。
大模型加速落地,AI手機、AI PC、AI家電、AI搜索、AI電商……AI應用層出不窮;
Vision Pro開售并登陸中國市場,再掀XR空間計算浪潮;
HarmonyOS NEXT正式發布,移動OS生態生變;
汽車全面進入“下半場”,智能化成頭等大事;
電商競爭日益劇烈,卷低價更卷服務;
出海浪潮風起云涌,中國品牌邁上全球化征程;
……
7月流火,雷科技·年中回顧專題上線,總結科技產業2024上半年值得記錄的品牌、技術和產品,記錄過去、展望未來,敬請關注。
當今高度依賴電子設備的社會中,電腦無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從個人辦公到企業運營,電腦的應用無處不在,甚至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擁有優質的電腦品牌成為許多消費者的首選。本文將為您介紹十大知名的電腦品牌,助您了解市場上的主流選擇。
首先,聯想集團無疑是最為知名的電腦品牌之一。作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最大的企業,聯想以其優秀的性價比和出色的性能贏得了廣泛的消費者認可。無論是ThinkPad系列商務本,還是IdeaPad系列的時尚輕薄本,聯想均以可靠的產品質量和先進的技術而聞名于世。
緊隨其后的是美國科技巨頭戴爾。作為PC市場的老牌企業,戴爾憑借其穩健的產品線和優秀的客戶服務,一直保持著強勁的競爭力。從Latitude商務本到Inspiron家用機,戴爾的產品覆蓋廣泛,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此外,戴爾還在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有出色表現,深受企業用戶青睞。
第三位的是來自美國??惠普公司。作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惠普以其在打印機和個人電腦領域的卓越表現而聞名。從Pavilion系列家用機到Spectre系列輕薄本,惠普產品線豐富,在性能、設計和價格上都令消費者滿意。同時,惠普在商用市場也有優勢,其Elitebook商務本和Z系列工作站深受企業青睞。
隨后是臺灣科技巨頭宏碁。作為全球第五大PC廠商,宏碁在性價比方面一直表現出色。從Aspire系列的家用機到Predator系列的電競本,宏碁產品線涵蓋廣泛,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此外,宏碁還在顯示器、投影儀等領域有出色表現,在消費電子領域亦有不俗表現。
第五位是來自日本的索尼。作為電子產品領域的巨頭,索尼在電腦市場也有出色表現。其VAIO系列筆記本以出色的設計和卓越的性能聞名,深受追求時尚與性能兼備的消費者青睞。同時,索尼的電腦產品線涵蓋廣泛,從輕薄本到工作站,應有盡有。
接下來是來自美國的蘋果公司。作為科技界的標桿企業,蘋果在電腦領域的成就同樣引人注目。其Mac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以出色的工藝和流暢的操作系統而聞名,深受創意工作者和高端消費者的青睞。此外,蘋果的iMac一體機和Mac Pro工作站也廣受好評。
第七位是來自中國的華為。近年來,華為憑借其出色的產品質量和技術實力,在電腦市場嶄露頭角。其MateBook系列筆記本以時尚的外觀、強勁的性能和出色的續航而廣受好評。同時,華為在服務器和工作站領域也有不錯表現,在企業市場有較大影響力。
接下來是來自臺灣的華碩。作為全球第三大PC廠商,華碩以其出色的性價比和創新設計而聞名。從ROG系列的電競本到ZenBook系列的輕薄本,華碩產品線豐富,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此外,華碩在顯示器和主板領域也有出色表現,深受用戶青睞。
第九位是來自韓國的三星。作為全球電子產品巨頭,三星在電腦領域同樣有不俗表現。其Galaxy Book系列筆記本以優秀的性能和出色的設計而廣受好評,深受商務人士和創意工作者的喜愛。同時,三星在顯示器和存儲設備領域也有領先地位,在PC生態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
最后一位是來自中國的小米。近年來,小米憑借其出色的性價比和創新設計,在電腦市場快速崛起。其RedmiBook系列筆記本以時尚的外觀、出色的性能和實惠的價格而備受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小米在智能硬件領域的布局也為其電腦業務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