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文檔在草稿箱存放很久了,一直拖著沒有發布出來。
說說為什么想要寫這樣一篇文章,現在整個就業環境不好,裁員情況頻頻出現。大公司、正規企業還好,都會按章按法給勞動者發放足額勞動補助,或者叫裁員賠償。
但是有些企業主,不管那么多,肆意妄為,違反勞動法,使用非正常手段裁員,導致職場人很被動,手里缺少證據,也很難去仲裁。
所以,公司郵箱里有每月的工資條、考勤記錄,還有一些公司全員郵件,或者勞動合同電子版,足以證明勞動關系存在,是非常好的維權證據。不希望能用到,萬一用到了,我們手里能拿的出來。
所以,職場人在遇到裁員風波之前,就可以著手備份自己的全部郵件到自己電腦,然后轉移到自己移動硬盤或網盤。這樣,手里就有足夠的證據,來保護自己,不受無良企業主“欺負”。
接下來分享一下,如何把屬于自己的郵件,全部離線下載到自己電腦,然后壓縮打包,拷到自己U盤或移動硬盤或網盤。
場景一
如果公司使用的是騰訊企業郵箱,先登錄網頁版,登錄地址 https://exmail.qq.com
以上是騰訊企業郵箱網頁版后臺界面。點擊 設置 > 收發信設置 > 開啟服務 > 開啟IMAP/SMTP服務和開啟POP/SMTP服務
收取選項 下 全部開啟,注意,收取默認30天,務必改成“全部”
場景二
如果使用的阿里云企業郵箱,也是需要首先打開網頁版,登錄地址 https://qiye.aliyun.com
以上是阿里云企業郵箱網頁版后臺界面。點擊右上角齒輪圖標 > 郵箱設置 > POP和IMAP > 所有郵件啟用POP,包括已經下載的郵件。正常情況下,打開客戶端軟件后,過幾分鐘就開始自動下載全部郵件了。
如果沒有自動下載,可以檢查一下客戶端軟件是否配置正確,也可以重新配置客戶端軟件。如果自己工程師有專職IT工程師,可以讓IT工程師協助設置。最好不要給IT工程師說具體目的,只說最終要實現收取全部郵件到本地電腦即可。
如果客戶端軟件使用的是Foxmail軟件,這個軟件支持綠色版運行,也就是說,等全部郵件下載完成后,找到Foxmail安裝目錄,把整個安裝目錄拷走即可,也可以使用壓縮軟件先壓縮打包,然后拷走。
可以增量備份,每天備份一下,比如下班后把Foxmail壓縮打包一次,拷到自己移動硬盤或網盤。
場景三
外企喜歡使用Outlook或Google WorkSpace,可以嘗試歸檔的方法。外企基本上都有專門的IT部門,可以內部報修,讓IT部門協助設置。不過,外企都會遵紀守法的典范,一般不會為了一點點小利益而冒險,犯錯成本太高。相反,外企裁員補充N+3或N+5,基本都是補償最高的,所以在外企上班的朋友應該不用擔心。
最后祝各位職場朋友開開心心,順順利利!
牛士報道,8月7日消息,據《日經亞洲》援引消息人士的話稱,惠普公司正尋求將其一半以上的個人電腦生產轉移出中國,以降低地緣政治風險。
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惠普正在與供應商商談這一計劃,計劃在兩到三年內實現這一目標。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惠普已設定目標,將 70% 的筆記本電腦在中國以外生產,以期實現供應鏈多元化。
據報道,泰國是惠普此舉的主要目的地,同時該公司還在新加坡招聘約 200 名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為其旗艦中國臺灣設計中心組建后備團隊。
其中一位消息人士稱:此舉是一種降低風險的措施,旨在避免出現任何潛在沖突的激進局面。
欄語
1994年4月,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成為國際互聯網大家庭中的第77個成員。今年正是中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的第30個年頭,也是“半甲子”的重要節點。
短短30年的發展歷程,大潮激蕩、風卷云涌,有太多“物”值得銘記。這三十年,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誕生了許多物件、應用或平臺。上述物件或應用等價值不只在商業,它更是一種情懷,凝聚著人們生活與情感的長久記憶。
為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聯合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推出了《互聯網30年30物》專題。希望通過講述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具有標志意義的物件、應用或平臺的故事,勾勒中國互聯網三十年的演進歷程,透視其未來將走向何方。
30年前的一根網線,讓中國連通世界。如今,互聯網半甲子,中國繼“網”開來,方興未AI。
在眾多與互聯網相關的行業以及國產品牌中,中國的個人電腦(PC)品牌是起步最早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個人電腦品牌就已經出現。三十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市場的需求變化以及政策的支持,中國的個人電腦市場經歷了從被外國品牌主導到國產品牌迅猛發展,再打入海外市場的過程。現如今,中國的個人電腦行業已經在全球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其中聯想更是成為了全球PC銷量最高的個人電腦品牌。
20世紀90年代:中國PC市場起步
縱觀歷史,中國在個人電腦領域的起步其實并未與第一梯隊拉開過多差距。
1981年,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推出了型號為IBM5150的新款電腦,“個人電腦”這個新生市場從此誕生。三年之后的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名中國計算機科技人員創業,公司命名為“聯想”。在公司發展中,聯想研制成功可將英文操作系統翻譯成中文的聯想式漢卡,開發出可一鍵上網的個人電腦。
時間進入1990年代,電腦開始逐漸在中國家庭普及,各個城市開始涌現提供銷售主機、顯示器、鍵盤鼠標等個人電腦零件,幫忙“攢機器”的電腦城。而對于品牌機器,此時功能較為齊全的仍然是國外品牌。
與此同時,我國通過“金橋工程”“金卡工程”等項目,推動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這些政策不僅為PC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還促進了國內PC企業的成長。
在此機遇下,聯想、方正、長城等國內企業也開始涉足PC制造。聯想通過引進國外技術和自主研發,推出了一系列PC產品,逐漸在國內市場站穩腳跟。1992年,聯想推出了自主研發的“聯想1+1”個人電腦,標志著中國PC產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1996年,聯想電腦首次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同年,聯想筆記本問世。
進入21世紀:聯想收購IBM 趕“戴爾”超“惠普”成全球第一
對于國產PC品牌聯想,2004年或許是一個最具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在這一年中,聯想收購了IBM的個人電腦業務,一躍從一家地區級企業進化成全球級別的企業,也是在這一年,聯想決定將總部遷往美國紐約。
雖然這一行為日后也為聯想帶來了各種爭議,但必須要說明的是,正是這一看似“蛇吞象”似的收購,不僅提升了聯想的品牌影響力,還為其在技術研發和全球市場拓展方面提供了強大支持,徹底讓聯想這一中國品牌走向了世界,成為了繼惠普、戴爾之后的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聯想也開啟了快速邁向全球發展的步伐。
2011年,聯想超過戴爾,成為全球第二大PC廠商。2018財年,聯想集團營業額超過3000億元,占全球個人電腦市場份額的近四分之一,聯想逐漸超越惠普,占據了全球第一PC廠商的位置。
個人電腦新趨勢:“PC”將進化為“AIPC”
縱觀國內個人電腦市場,雖然同樣也出現了方正、宏碁、華碩、華為、小米等品牌,但在銷售量上聯想始終是當之無愧的“大哥大”。
不過,第一的位置能否坐穩,還要看哪些品牌能夠在個人電腦的未來發展中“勇立潮頭”。
進入2020年代,隨著5G、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的應用,PC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其中,通過將5G和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PC產品,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和連接性能。例如,聯想推出了搭載5G模塊的筆記本電腦,實現了高速網絡連接和智能化應用。戴爾通過AI算法優化了筆記本的性能和續航能力,提升了用戶體驗。
而目前,最新的概念是將人工智能和個人電腦結合,讓大語言模型可以以離線方式在個人電腦上運行的“AIPC”概念。
在國內,聯想作為PC出貨量最大的廠商,也是最早積極布局AI的企業之一。據不完全統計,聯想已發布了超過20款AIPC產品。除聯想之外,華為也已經瞄準了這一領域,并在2024年4月發布了首款AIPC產品MateBook X Pro,而這也是華為PC首次應用華為盤古大模型。
在此階段,各大PC廠商的爭相布局更將進一步加速AIPC的發展。盡管當前AIPC只是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但AI技術確實有可能為PC行業帶來顛覆,PC產業有望迎來升級,因此,PC企業需要緊跟技術前沿,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本次活動由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岳彩周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