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眼之間,六月已經逼近尾聲。隨著高考正式落下帷幕,無數學子總算迎來自己三年秋收的日子,相信許多高三學子會趁暑假的機會好好犒賞自己這一年的努力,除了計劃去旅游放松放松外,不少“準大學生”還會著手給自己購置一批新“裝備”來迎接即將到來的大學校園生活。


    在眾多“大學生必備新品”中,輕薄本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選擇。出色的便攜性,足以讓大學生輕松地攜帶它進出校園的各個場所,Windows系統的加持,更是可以充分滿足期間學生們需要的各種生產力需求。然而,相對較貴的價格也成為了擋在學生面前的一道門檻。



    (圖源:雷科技自制)


    不過這樣的情況,在進入2022年后突然改變了。各家大廠的輕薄本一改以往高不可攀的形象,售價紛紛下調1000-2000元不等,部分產品價格更是一度下降至2000元檔,和手機廠商推出的平板電腦形成了直接競爭。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今年輕薄本價格普遍大跌,目前的輕薄本市場究竟處于什么情況,以及我們應該如何挑選輕薄本呢?


    輕薄本越來越便宜


    在調查今年的輕薄本市場之前,我們需要先對過往的輕薄本市場進行了解。在2022年前,在2002年之前,主流的輕薄本市場是在4000~6000元價位段,只有在這個價位,你才能買到真正擁有可用性的產品。如果追求產品素質的話,那么輕薄本的價位最高可以達到2萬塊以上。


    舉個例子,去年全網最受歡迎的主流輕薄本之一——聯想小新Air 14標配版的價格是4999元,定位相似的惠普戰66四代 銳龍版 14英寸的價格則是5499元。作為對比,去年市面上主流性價比手機的售價普遍在2000元上下,而各家廠商推出的平板電腦價位也差不多。


    (圖源:京東商城)


    換言之,當時一臺輕薄本的價錢,可以換購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套餐。


    如果你想退而求其次,購買定價更低的輕薄本呢?非常抱歉,去年各家主流廠商都沒有推出過起售價在4000元以下的輕薄本,就連主打性價比的Redmi紅米和剛剛進場的realme真我,他們推出的輕薄本起售價也在4500元左右。如果你真的要買3000元左右的輕薄本,那就只能選擇京東京造了。


    (圖源:京東商城)


    再看看今年的輕薄本市場,不禁讓人感覺一切都換了個樣子。根據某知名廉價電商平臺價格顯示,原本售價穩定在5000元上下的輕薄本在今年紛紛降價,首發價5599元的聯想Yoga 13s 銳龍版,目前百億補貼價已經來到了3749元,相比去年常規價格直降1800元。


    (圖源:拼多多)


    不僅是拼多多,小雷還特地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轉了一圈,不難發現同款品牌輕薄本的降價力度雖然沒有那么夸張,但相比去年的價格已經出現了不小的降幅,現在在京東上面入手配備十一代酷睿處理器或者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的輕薄本,門檻也已經在3000元以下了。


    有趣的是,除了去年的庫存商品外,今年發布的新品價格也紛紛探底,包括惠普星14 青春版、華碩無畏15、宏碁新蜂鳥Fun 14在內的多款新品,基本都在核心配置升級為十二代酷睿處理器的基礎上,降低了產品的首發價格,在4000元出頭的價位段徘徊著。


    考慮到十二代處理器的性能表現,即便這類新品普遍沒有更換模具,但依然值得購買。


    (圖源:京東商城)


    至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初步結論,輕薄本的價格是實實在在地降下來了。沒有了相對較高的定價,現在的輕薄本是實打實地可以放在3000元價位檔,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競爭的同價位產品。合理的定價、舒適的操作性,出色的生產力和不錯的娛樂功能,讓輕薄本有望再度取回新生入學必需大件的地位。


    換代、清倉是根本原因


    有的人可能會感到奇怪,明明去年各家輕薄本還處于要搶購的狀態,為何今年市場形勢會發生360°的轉變呢?根據小雷觀察,如今輕薄本價格普遍大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首先,是為英特爾十二代酷睿新品讓路。在2022年初的CES展會上,英特爾十二代移動端酷睿處理器正式發布,該系列處理器采用顛覆性的性能核/能效核的混合CPU架構,產品規格和整體性能比起前代輕薄本常用的十一代低壓處理器都要強了不少,各家廠商也在積極規劃著配備全新處理器的新款輕薄本產品。


    為了給十二代酷睿新品讓路,各家廠商紛紛給自家舊款輕薄本打折清庫存,自然形成了現在的局面。


    (圖源:聯想官網)


    其次,是刺激消費的例行大促。事實上,早在今年4月份,據筆記本行業供應鏈消息人士透露,從第二季度開始,消費筆記本電腦價格將大幅下調以刺激需求。


    根據臺媒digitimes報道,供應鏈消息人士表示,盡管筆記本電腦公司對第二季度的出貨前景保持樂觀態度,但是因為俄烏戰爭、港口擁堵和新冠疫情造成的通貨膨脹,下半年消費市場充滿著不確定性。因此從第二季度開始,廠商可能會將其產品定價在更友好的水平以刺激消費需求。


    (圖源:微博@鳳凰網科技)


    最后,是供應問題的解決。事實上,因為持續了兩年時間的缺芯潮,去年整個筆電市場從輕薄本到游戲本全部出現了缺貨現象。既然產品奇貨可居,那么售價自然奇高無比,因此各家品牌基本全年都在搞各種饑餓營銷、耍猴搶購,就連618電商大促銷最多也就做到首發價搶購而已。


    從各方數據來看,不少廠商的供應鏈問題一直到2021年第四季度才得到解決,而筆記本行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那就是有貨的機子,考慮的就不是“攢著不賣,在每一臺機器上榨取更大的利潤”了,而是“價格一定要定得便宜,確保產品能快速走量成為爆款”。


    總結一下,供貨充足、新品上市、用戶購買欲望降低,是促使降價的直接原因。基于快速清倉目的,下調價格,增加出貨量,就是必然的結果。


    (圖源:雷科技自制)


    最后的問題在于,我們應不應該在這個時間點購買輕薄本?


    個人認為,如果你對輕薄本有硬性需求的話,那么今年年中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時機。全面下降的產品價格和普遍上漲的產品配置交織在一起,給予了輕薄本受眾前所未有的豐富選擇。只要3000元左右,不論是外圍配置出色的舊款旗艦輕薄本,還是核心配置出色的新款性價比輕薄本都可以任你挑選。


    然而,如果你是追求高性價比的低預算黨,本身并不急著用輕薄本的話,那其實可以再等等。要知道,電子產品更新換代很快,不管用什么周期來看都是新人勝舊人,再加上各家廠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還會繼續推動產品的降價清倉,輕薄本的價位只會不斷降低,變得越來越親民。

    者:對焦燈_

    最近單位的某些人又嚷嚷著要換筆記本,還要我推薦個15寸的型號,對于這種要求我一般是拒絕的 ,因為我推薦的他不一定舍得買(macbook pro 15其實很好啊,辦公室用起來也很合適啊,可惜就是貴,當年要不是應為窮我也不會買13寸的最低配),再加上我自己也已很多年不用筆記本電腦了(辦公室有臺式機屏大舒服,家里可以用平板隨便躺著玩)。所以無奈只能上京東隨便給他指了指,反正也差不了多少。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這貨。

    聯想(Lenovo)小新V4000Bigger版15.6英寸超薄性能筆記本電腦(i7-5500U8...

    外觀部分:

    看樣子還是中規中矩的聯想筆記本,話說聯想這些年還是可以得,在國外工作的時候聯想筆記本也是家樂福的明星產品呢,給國產品牌點個贊。

    圖上看不清,手動寫一下配置 I7-5500U 2.4G (熱功耗15W,好評)、 顯卡R9 375、8G DDR3 1600(單條)、1T HDD、15寸屏幕、四芯電池(差評,不過15寸的筆記本續航能力并不是主要指標),忍無可忍的windows 10 家庭版。。。

    拆開就這三張紙和電源適配器,嗯好吧,節能減排。

    90W的電源,大小一般,可以接受。

    A面的質感直逼6年前的筆記本外觀設計,容易留下指紋,而且顏色很不討巧。但是沒關系,這種筆記本可能一直保持開蓋的狀態到報廢呢(有一種人把筆記本當成臺式機用,嗯,這種人在我們這里極為常見呢)

    我擦擦,把指紋擦掉,強迫癥的我覺得這樣看起來舒服多了。

    3.5音頻接口,USB3.0接口,SD讀卡器接口和鎖孔,右邊那個是個蓋子,里面并沒有光驅(話說誰還用光驅捏)

    另一邊VGA,半開口的LAN(這個好評,很多超極本沒有這個口簡直難受死了)HDMI和兩個藍色的USB2.0

    背面一體化的結構很不友好啊,想升級的話可能有點麻煩。但是沒事,我又不折騰它

    開關鍵看起來還可以,拉絲工藝,觸感良好。

    觸摸板邊緣也有金屬拉絲工藝,但是實測這個觸摸板還是沒有蘋果的好用,win系統就不能學學mac么。好評的是,聯想把FN鍵挪到了ctrl和win中間,把屬于ctrl的位置還給了ctrl以減少無效操作。

    萬年不變的聯想筆記本鍵盤,軟軟的,回彈力基本等于沒有,也并不輕脆,手感尚可。

    貼了一大堆標簽,我表示我一會就給他揭掉。。

    花錢買的杜比和JBL,然并卵,聽個響。

    屏幕色彩還可以,配合高分辨率,顯示效果鮮艷細膩,我給它點一個大大的贊。唯獨可視角度不是很理想,沒關系,我們可以忍

    硬件測試:

    顯然買15寸筆記本的同學是要打陣地戰了,性能和續航這兩者往往不可兼得,我們就看看犧牲了便攜性我們能得到些什么吧。

    國際象棋測試CPU

    拿這臺筆記本 i7-5500U和我的臺式機 i5-4590做對比 多少有那么一些有失公平,畢竟一個熱功耗只有15W,另一個實測能突破90W.果然低電壓版的I7只有11.18倍的成績,而臺式機的I5-4590 有23.38倍(這個成績和新構架的skylake i5基本相當,不知道是為什么)。但是你說夠不夠用,那肯定是夠用了,CPU性能都是過剩的嘛。。。

    3Dmark11測試顯卡性能

    臺式機顯卡用的是迪蘭HD7770,是當初玩坦克世界時咬牙買的低端卡,3Dmark11 P模式下給出的成績是3756。筆記本顯卡為R9 375,3Dmark11 P模式下給出的成績是3328。后續體驗表明使用此顯卡玩網游基本上無壓力,但是散熱系統難以長時間高負荷維持,在測試3Dmark時顯卡溫度已經逼近82攝氏度(室溫22攝氏度)。當然了,玩LOL,坦克世界之類的游戲不在話下。這個顯卡性能,我給好評。

    AIDA64 緩存讀寫和GPGPU測試

    AIDA的測試成績更加數據化,受限于總線帶寬和時鐘頻率,各項數值....好吧我編不下去了,各位看官自己看吧。

    開箱測試總結

    我人生中的第一臺筆記本電腦是神船的15寸屏幕的某個型號,我現在唯一記得的細節就是15寸的筆記本真的是好大好重,這么多年過去了,科技在進步,這臺聯想的15寸筆記本也朝著輕薄邁進了一大步,至少看起來不是那么笨重了,性能嘛,過得去。對于希望處理文本或者瀏覽網頁,看個電影,那么這臺筆記本的大屏幕和高性能綽綽有余。如果是輕度的玩玩游戲,那么它也堪堪夠用,如果買筆記本就是純粹的玩游戲,那么我還是推薦外星人吧。。。

    以上

    聯想小新V4000到手測試到此全部結束。各位觀眾老爺如果覺得有幫助的話,記得打賞哦。

    500 元,你可以買一臺入門的 iPad,也可以買一臺中高端的 Android、鴻蒙平板。目前市面上熱銷的 iPad 2021(第九代)、小米平板 5 Pro、華為 MatePad 11、聯想小新 Pro、榮耀平板 V7 Pro,起售價都在 2500 元左右。對于學生群體來說,這個價位是相對普適的。

    論配置、外觀或生態,似乎每款平板都有長處和短板。那么問題來了,到底該怎么選呢?

    這篇文章,我們將從價格、使用場景,包括學習、娛樂、輕辦公等方面,還有維修成本,全方位地評價這五款熱門平板,幫你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臺。

    價格先行,預算決定一切

    我們列了一張表,各配置的價格都在這里,需要的可以截圖保存。

    值得注意的有五點:

    1. 2499 元的 iPad 2021,儲存空間是 64GB 起步,而且沒有 128GB 的選項,選擇時要注意自己的需求;
    2. 聯想小新 Pad Pro 有兩款處理器,驍龍 870 版活動價格與驍龍 730G 一樣,選 870 版的顯然更香;
    3. 只有蘋果和華為的官網支持免息分期付款。iPad 可免息 24 個月,華為則是 3 個月;
    4. 蘋果全年均有教育優惠,iPad 2021 最高可優惠 200 元。認證過程很簡單,有錄取通知書、學生證、教師在職證明憑證即可;
    5. 華為 MatePad 11 和聯想小新 Pad Pro,都支持最高 1TB 的 Micro-SD 儲存卡拓展。所以基礎版性價比很高,日后儲存空間不足了再買卡拓展。

    配件的價格上,小米和聯想相對便宜,蘋果即便用了教育優惠,也是最貴的。以基礎配置的平板為例,如果配上官方鍵盤夾和觸控筆,價格分別如表格所示。

    要不要買筆和鍵盤,豐儉由人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記筆記、繪畫、碼字的習慣或需求,不要想當然地為自己創造需求。

    全面評測,哪款平板最值得購買?

    我們會從外觀、配件、學習體驗、游戲影音、續航、售后維修等六個維度,來全面評測這五款平板電腦。

    • 外觀

    人人都是顏值黨,我們就從外觀說起。

    將這五款平板電腦放在桌面上,只看正面,你最喜歡哪一款平板電腦的設計呢?如果是我,iPad 2021 會被首先排除,這個沿用了好幾年的設計,雖不至于老土,但著實跟不上時代,4:3 的屏幕比例,讓它看起來也有些矮胖。

    其余幾款平板電腦都采用了更為現代的全面屏設計。我們實際測量了幾款平板電腦的邊框寬度,大家可以看看表格作為參考,不過,幾毫米的差別,在實際觀感上并不會有多大影響。

    來到背面,iPad 的單顆鏡頭雖然參數不亮眼,但勝在小巧不突出,看起來更精致。這里要注意一下,雖然華為 MatePad 11 是長條形的鏡頭模組設計,但實際上只有一顆攝像頭哦。

    看完外觀來說說重量。身材越輕巧,帶著上課自習才更方面。我們實測了幾款平板電腦的重量,除了搭配懸浮鍵盤的榮耀 V7 Pro 比較重,沒有背部保護的 iPad 2021 比較輕,其他幾款都差不多,不論是帶去上課還是圖書館,都要比攜帶筆記本電腦輕便一些。我們實測了不同平板的重量,大家可以保存作為選購時的參考。

    • 配件

    如果你想用平板電腦學習,那筆和鍵盤一定是必備了,在這里要點名批評一下 iPad。 觸點磁吸式的鍵盤,雖然配對方便,但不能讓平板電腦的背部得到有效保護。圓滾滾的它也不方便收納攜帶。

    其他幾款平板電腦就「先進」多了,大都采用了類似 iPad Pro 系列的磁吸式設計,只有聯想小新 Pad Pro 有些特殊,采用了 Type-C 充電接口。你可以把它收納到筆套里,然后通過筆套上的膠粘貼到平板背面,雖然不方便,但比滾來滾去的 Apple Pencil 強了不少。

    收納方面要點名表揚榮耀平板 V7 Pro,在它配套的 Magic 懸浮鍵盤的轉軸處,有一個專門的觸控筆防丟筆筒,收納充電二合一,比磁吸攜帶的安全性又提高了一個檔次。而且得益于懸浮設計,外接鍵盤時屏幕會更高一些,長時間打字更加舒適。

    華為 MatePad 11 的鍵盤有兩個檔位可供調節。聯想小新 Pad Pro 雖然也是磁吸鍵盤,但相比 iPad Pro 的磁吸式鍵盤雙面夾,它更像 Surface Pro,背部的保護殼負責支撐,正面的鍵盤蓋負責輸入。類 Surface 設計,讓它擁有了最大的開合角度。

    另外布藝的外觀挺好看的,但做工有點粗糙。用了幾天,已經有好幾處開線的地方。

    隨著 iPadOS 的不斷更新,iPad 的鍵盤與 Apple Pencil 也有了不少新功能。鎖屏輕點屏幕,可以快速筆記,筆記中稍作停頓即可畫出圖形,左下角上滑截圖。在系統中任何可以輸入文字的地方,都可以直接手寫輸入文字。

    其他幾款平板電腦的觸控筆各有千秋,華為 MatePad 的手寫筆可以實現全局手寫和雙擊筆側切換 app 內工具的功能,不過全局手寫的識別率相比 ApplePencil 要弱一些。

    不過,華為免費開放了 Pencil Engine 端口給第三方 app 廠商。這意味著,將有越來越多的第三方筆記軟件,擁有媲美原生筆記的書寫體驗,現在,你已經可以在《印象筆記》中實現一筆成型等華為原生的手寫筆功能。

    榮耀平板 V7 Pro 的觸控筆功能上與華為手寫筆類似,但多了「提筆速寫」的功能。即使息屏也可以點擊屏幕開啟筆記,比 iPad 需要點亮屏幕才能操作方便一些。不過它沒有側邊按鍵,切換工具需要主動點擊。

    ▲小米平板 5Pro 外接顯示屏.

    小米平板 5 Pro 的觸控筆擁有兩個側邊按鍵,長按靠近筆尖的主鍵,可進入小米筆記的書寫模式,再次點擊可以切換筆刷;點擊遠離筆尖的副鍵可以切換筆刷顏色,長按則會進入截屏模式。實體按鍵讓它擁有了更多玩法。

    這幾款觸控筆中,最特殊的就是聯想的觸控筆。當我們把它靠近屏幕時,屏幕上會出現一個手寫筆懸浮的顯示指針,這時,我們就可以按上下兩個按鍵,去打開對應 app 或者返回主屏幕。

    注意,聯想的觸控筆并不是通過藍牙連接的,我們猜測用的是類似數位板的技術。如果距離太遠,兩個按鍵就無法使用了。而且,它自帶的便簽 app 并不支持手寫,這……就很難讓人滿意了。

    ▲ 距離稍遠不能控制.

    ▲距離接近才可以操作.

    鍵盤方面,國產廠商的手感都要比 iPad 2021 好太多了。

    華為、榮耀、聯想均采用了 1.3mm 大鍵程,小米平板 5 Pro 則是 1.2mm 鍵程,在辦公室幾輪體驗中互有勝負,如果有購買需求,建議去線下店實機上手體驗下。

    榮耀平板 V7 Pro 和聯想小新 Pad Pro 的鍵盤還帶有觸控板,聯想的面積上略大一些,但榮耀在體驗上略勝一籌,點擊、縮放、切換 app、回到桌面,都非常流暢。而聯想小新 Pad Pro 就少了一些手勢指令。

    作為 PC 大廠,聯想在鍵盤設計上更偏向電腦,比如它的觸控板是分左右鍵的,可以按壓不同區域調出菜單或者打開 app 而且它是幾款平板電腦中唯一一款擁有獨立功能按鍵區域的。直接點擊就可以調節音量、返回桌面、鎖屏,彌補了觸控板功能的不足。華為 Mate Pad 雖然也有功能按鍵,但必須按下 Fn 功能鍵才能使用。

    我們將這些配件的所有特性,匯總到了一張表格里,有需要的朋友可以暫停視頻,按需選購。

    • 學習體驗

    談到學習,就不得不說 app 了。而這方面,是 iPad 的強項,不論是筆記類 app Notability、GoodNotes,視頻剪輯 app Lumafusion、iMovie,設計類 app 如 Affinity Photo、Procreate。不止是大學學習,像社團活動剪個視頻、做個海報,iPad 上的 app 基本都能滿足。

    另外四個品牌的廠商,也在努力地完善生態,像概念畫板、WPS、SketchBook、純純寫作等等 app,也可以滿足我們日常筆記、寫作、繪圖等方面的需求。在這方面,華為目前做得最好。平行視界功能,讓許多不能橫屏使用的 app 更好地適應屏幕。

    同時華為也有一些專屬的優質 app,比如電子手帳 app Noteshelf,個人日記、每日計劃、旅行日志,都可以輕松記錄而且這款付費 app 是華為與榮耀專享的,如果你用小米平板安裝了這款 app,那……

    除了做筆記、寫文章,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途徑。iPad 可以使用原彩顯示緩解眼部疲勞,其他幾款平板也都有專門的護眼模式,且都通過了萊茵低藍光認證。華為 MatePad 和榮耀平板 V7 Pro 還擁有電子書模式,可以將屏幕顏色變成黑白,進一步降低屏幕對眼睛的影響。

    當然了,不論如何護眼都比不上你健康用眼,讓眼睛適當休息,才是最護眼的方式。

    分屏方面,華為 MatePad 和榮耀平板 V7 Pro 都能實現最多 4 款 app 同屏使用,還可以把 app 縮小變成懸浮窗形式,比隱藏在后臺更易呼出,非常便捷。

    聯想小新 Pad Pro 進入分屏的方式很獨特,在后臺下拉 app,就可以輕松分屏,相比小米平板 5 Pro 的長按分屏,要方便不少。在 iPadOS 15 的更新中,除了之前的各項分屏功能,iPad 還增加了分屏手勢和同一 app 多窗口的切換功能,實用性略有提高。

    ▲演示設備為 iPad Pro.

    說到學習,掃描文檔和遠程會議也是非常重要的場景。幾款平板電腦的相機 app 都內置了文檔掃描的功能,可以讓拍攝后的文檔顯示更加清晰。iPadOS 15 支持了實況文本功能,可以實現在相機 app 的取景框以及相冊中識別文本。但要注意,搭載 A13 芯片的 iPad 9,無法在相機 app 的取景框中直接識別,只能在相冊中復制、翻譯、共享。

    不知隨著 iPadOS 的更新,iPad 9 能否像 iPad mini 6 等其他新設備一樣,支持取景框識別。當然,我們也可以在《備忘錄》中掃描文檔,相比其他平板,就繁瑣了一些。

    前置攝像頭方面,華為、榮耀、聯想都將攝像頭放置在了側邊,聯想更是放置了雙攝像頭,可以實現背景虛化、全局美顏。作為 iPad 2021 的重要升級,蘋果將曾屬于 iPad Pro 的人像居中功能下放到了 iPad 2021 上,實際體驗與 iPad Pro 差不多。

    我們測試了橫屏狀態和豎屏狀態下的微信視頻聊天,在對方的手機中,只有 iPad 微信在橫屏使用時,可以在對方的屏幕中顯示正向的臉,所以如果你經常要用微信進行視頻會議,那就要考慮下你在對方屏幕上的形象了。

    在大學課堂上,我們經常需要上臺分享自己觀點,那外接屏幕的體驗如何就非常重要了。

    經過測試,我們發現小米平板 5 Pro 和榮耀 V7 Pro 無法正常有線投屏,而 iPad 雖然可以投屏,但專用的 Lightning 接口拓展塢既不常見,價格也比較昂貴,而且 4:3 的屏幕比例,也會讓投屏的黑邊明顯不少。雖然都可以通過無線方式投屏,但有線投屏對屏幕要求不高,更適用于學校場景。

    ▲小米平板 5Pro 外接顯示屏.

    榮耀平板 V7 Pro 和聯想小新 Pad Pro 都擁有一個模仿 PC 界面的電腦模式,在這里,你可以像使用電腦一樣,同時打開多款 app,不過實際體驗下來,因為平板 app 的限制,在 11 英寸左右的屏幕上,其實并不能用電腦的樣子模擬出電腦的便捷。

    不過,作為一個全新的嘗試,待到各類 app 適配好時,說不定會有更好的體驗。但現在的電腦模式,更像是聊勝于無的嘗鮮。

    學習方面,首先要明確自己的需求,如果你對 Procreate 等 iPad 專屬 app 有強烈需求,那就只能選購 iPad 2021 或者增加預算了,如果只是用用 WPS、做做筆記、投屏展示幻燈片,那擁有更出色硬件、更豐富功能的國產平板電腦,會帶給你更好的體驗。

    • 游戲影音

    學得認真,也要玩的痛快。

    娛樂方面,幾款平板電腦也有很多優化。但不包括 iPad 2021。它不是全面屏,也不是全貼合屏幕,只有底部雙揚聲器。相比起來,其他幾款平板電腦的參數豪華不少。它們都擁有 2.5K 屏幕、立體聲揚聲器。小米平板 5 Pro、聯想小新 Pad Pro 還支持杜比視界和杜比全景聲。

    我們同樣用一張表格來展示下各家的影音表現參數,當然了,實際的觀感、聽感,還是要看大家的實際感受。

    還有一個細節,除了 iPad 2021,另外四款平板都沒有 3.5mm 耳機接口。不過聯想和小米隨機附贈了一個 USB-C 轉 3.5mm 的轉接頭。那么耳機接口會影響你選擇平板電腦么?

    說完影音,再來看看性能。iPad 2021 雖然用的是 2019 年發布的 A13 處理器,但性能依舊能打。

    小米平板 5 Pro 和聯想小新 Pad Pro 都搭載了驍龍 870 處理器,這款處理器的性能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華為 Mate Pad 11 搭載了去年的旗艦處理器驍龍 865,而榮耀平板 V7 Pro 則使用了我們并不太熟悉的 6nm 制程芯片迅鯤 1300T。

    我們對幾款平板電腦進行了跑分測試,iPad 2021 拿到了 63 萬分,介于 iPhone 11 Pro 和 iPhone 11 之間,符合 A13 芯片的表現。小米平板 5 Pro 與小新 Pad Pro 都在 70 萬分左右,華為 Mate Pad 11 有 62 萬分,而榮耀平板 V7 Pro 的成績為 53 萬分,不過在日常使用上,每款平板電腦都足夠流暢。

    實際游戲幀數測試,我們選取了原神、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和鬼泣四款游戲,在可設置的最高畫質與幀率下,基本都可以保證游戲的流暢運行。

    榮耀平板 V7 Pro 雖然能開啟王者榮耀 90 幀和鬼泣 120 幀,但因為性能原因都沒辦法跑滿,王者榮耀團戰時還會掉到 60 幀以保證穩定性,在我們進行王者榮耀 3v3 測試時,出現了每隔幾秒就有的卡頓,雖然在之后的體驗中并沒有復現,但游戲時遇到這種情況實在有些頭痛。

    因為平板電腦不同的屏幕比例,對游戲畫面的裁切也有不同,我們對比了這幾款游戲在同一場景中的畫面裁切情況,不論是王者榮耀還是和平精英,iPad 的視角看起來都更大一些,雖然大的這部分,并不會對你實際游戲產生多大影響。

    在娛樂游戲方面,搭載驍龍 870 和八揚聲器的小米平板 5 Pro 的表現確實最為突出,想要玩的好,高性能的芯片、優秀的屏幕以及出色的揚聲器,缺一不可。

    • 續航

    說完體驗,相信續航和充電速度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地方。

    而這里表現最突出的,當屬可以 67W 快充的小米平板 5 Pro,我們使用幾臺平板電腦的原裝充電器進行 0-100% 的充電測試。只需 1 小時小米平板 5 Pro 就來到了 100% 的電量,此時的 iPad 只充到了 31%。

    Mate Pad 11 與榮耀平板 V7 Pro 均采用了 22.5w 充電功率,充電速度也都差不多,在 2 小時左右的時間先后充滿,而此時 iPad 也不過 60% 。兩個半小時,聯想小新 Pad Pro 也完成了充電,這時 iPad 還不到 80%。直到 3 小時 20 分鐘左右時,iPad 2021 才充滿電。

    續航方面,我們用幾款平板電腦同時循環播放同一部流媒體視頻,具體續航成績大家看圖表。

    除去這些,不同品牌的平板電腦也還有許多專屬功能,

    比如搭載鴻蒙系統的華為 MatePad 可以作為電腦的第二塊屏幕,還能與華為手機進行互動,實現多屏協同,通過 Lenovo One,你可以把聯想小新 Pad Pro 與 Windows 電腦聯動,打通應用,實現文件互傳,iPad 與 iPhone 之間通過 iCloud 也能實現跨平臺復制、app 數據同步、隔空投送等等功能,你用什么手機、什么電腦,也是你選購平板電腦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 售后維修

    即便貼了膜、戴了殼,平板電腦依舊有損壞的風險。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屏幕碎裂、電池老化。在購買之前,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各產品的維修成本,以便心里有個底。

    上述 5 款平板電腦默認保修一年,但免費維修的條件是「非人為」損壞。iPad 可以通過購買 Apple Care+ 服務,獲得兩年的保修支持。

    換屏費用上,聯想小新 Pad Pro 較貴,高達 1467 元。iPad 官方給出的 1999 元,參考價值不大,具體需要以線下檢測為準。其他 3 款平板的換屏成本,都在 800 元左右。

    更換電池的費用,蘋果高達 799 元,聯想小新暫無報價,另外三款都不到 200 元。

    可以看到,蘋果的維修成本是五者中最高的,其次是聯想。建議買 iPad 的同學們,多買個 AppleCare+ 服務,教育優惠價 438 元,使用時可以省心很多。

    總結

    好啦,以上便是本次橫評的全部項目了。我們來總結一下:

    1. 從配件體驗考慮,如果你對觸控筆要求較高,比如設計、繪畫專業,可優先考慮蘋果和華為。它們的體驗相對較好,第三方 app 的生態和適配都不錯;
    2. 如果你對鍵盤要求較高,比如要經常用平板碼字,那么比較推薦聯想和榮耀。它們不光有觸控板,打字的手感也相對優秀;
    3. 從學習角度考慮,綜合軟件生態、記筆記、寫論文、閱讀體驗等方面,iPad 確實還是王者。但華為和榮耀表現也不差;
    4. 如果你買平板的主要目的是影音娛樂,那么強烈推薦小米,其次是聯想。

    可以看到,每款平板都有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并結合自己使用的手機、電腦品牌來挑選。如果你還是不知道該怎么選,華為 MatePad 11 和 小米平板 5 Pro 哪個有貨就買哪個吧,基本不會出錯。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