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圖:掘進機
看到介紹截圖工具,肯定會有很多玩家對此嗤之以鼻,這還用得著講嗎?可是傳統截圖工具或游戲自帶截圖功能有很明顯的缺陷:視角都是鎖定的,截圖角度無法把控不說,要在激烈的戰斗中截圖,也是一個技術活。今天要介紹的是NVIDIA推出的Ansel截圖工具,這是你沒有玩過的全新工具,其到底有何過人之處呢?
老顯卡也可以用的新技術
Ansel是NVIDIA推出的一款截圖工具,其強大之處在于徹底拜托了游戲對于畫面視野的限制,讓玩家更自由地從更多的角度來觀察GPU所運算出的畫面。雖說其是伴隨著GTX 1000一起發布的,但并不是只有GTX 1000顯卡才能用,實際上只要顯卡在GTX 650及其以上就可以了,可以說Ansel工具的硬件門檻是比較低的,算是老顯卡可以用上的新技術。
由于Ansel的一些獨特特性,使得這款截圖工具也需要游戲的支持。目前已經有《幽靈行動:荒野》、《榮耀戰魂》、《方舟:生存進化》、《流放者柯南》、《鏡之邊緣:催化劑》、《仰沖異界》、《Paragon》、《巫師3:狂獵》、《見證者》、《戰爭雷霆》以及《看門狗2》等游戲支持Ansel工具,以后還將有更多的游戲支持這一工具。
接下來是開啟Ansel工具,操作也很簡單,首先必需在電腦上安裝Geforce Experience軟件(驅動里就有),然后進入支持Ansel的游戲,同時按Alt+F2,下面就是你施展創意自由截屏的時間了。
不受游戲視野束縛,解鎖曬圖新姿勢
前面提到傳統游戲截圖方案受游戲視角以及游戲中人物、場景激烈運動等因素的束縛,在截圖時會受到很大的制約。使用Ansel工具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在操作時,只要按下Alt+F2鍵開啟工具,游戲畫面直接就停住了。這時玩家可以使用WSAD控制鏡頭上下左右移動,鼠標則控制移動、旋轉、縮放鏡頭視角,尋找自己最想要的畫面,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接下來筆者在《巫師3:狂獵》中進行體驗,在游戲默認的視角中,只能截出主人公正面的半身照,這基本談不上什么美感。使用Ansel工具時操作確實簡單,不用怎么適應就能熟練操作。Ansel工具能自由改變畫面視野,截出玩家之前從未見過,甚至可以媲美官方海報的游戲畫面。
此外,至于畫面視野的移動范圍,筆者發現不同游戲的設置是不同的。在《巫師3:狂獵》中幾乎可以實現無限視野,可以將視野拉到很遠的位置。而在《仰沖異界》中,視野的移動范圍就非常的有限了。
游戲內視野主角正面截圖
使用Ansel可以給角色來個全身照
同一人物的不同角度圖片,便于玩家尋找最美截圖角度
自帶圖像處理功能,無需后期再處理
在進行分享之前,不少玩家還會對游戲截圖的色調、亮度、對比度等進行調節,之前一般都是在PhotoShop中進行的。而Ansel工具不僅能實現自由視野的移動,而且還自帶圖像處理功能,在截圖時就能實時預覽各種效果,截圖、圖像處理一步到位。
在Ansel左側工具欄中就有各種圖像設置選項,第一項是“過濾器”,里面預置有幾款濾鏡,包括黑白、復古等,玩家通過滾動條按百分比調節濾鏡的強度。在“過濾器”下面的“調整”項目中,玩家可以針對截圖的基本參數進行調整,包括亮度、對比度以及自然飽和度,亮度類似于攝影中的曝光參數,對比度控制畫面的明暗差異,而自然飽和度則能增加顏色的鮮艷程度。
工具欄第三項是“特效”選項,玩家可以為鏡頭畫面添加3種特效及3等分參考線。可以選用的特效包括素描,顏色增強以及鏡頭暈影其中素描特效配合其他基本參數的調整,能夠為畫面加入更多的繪畫感。顏色增強則類似于自然飽和度參數,能夠使畫面顏色更為鮮艷飽和。而暈影特效則能帶來更多的鏡頭感。在 “特效”欄的最下方,玩家可以勾選3等分參考線,從而為構圖提供參考。
由于Ansel界面都是中文,所有項目的內容一看就懂。而且Ansel支持實時預覽,用戶只要拉動進度條就能觀察到圖片效果的變化,易用性非常高。
相機設置界面
高階功能,滿足專業應用所需
前面提到的這些功能,無疑是給普通玩家準備的,能為他們的截屏操作帶來便利。除此之外,Ansel還提供了更強悍的高階功能,滿足各種專業用戶的需求。在“相機與捕獲”項目中,可以調節相機的視角范圍和旋轉角度,實現類似于攝影中的長焦和廣角的效果。
同時在截圖類型中,可以選擇屏幕快照(常規截屏)、高分辨率截圖、立體截圖,以及360°立體截圖。其中高分辨率截圖是比較值得一提的,之前游戲截圖文件的分辨率由顯卡輸出圖像的分辨率來決定,最高也就3840×2160,這樣的圖片做成海報等印刷品時,分辨率就不夠了。而高分辨率截圖則是通過連續截屏,再對這些圖像進行處理,最終實現屏幕分辨率32倍,最高分辨率可達63360×35640的圖片,做成印刷品完全夠用了。當然在這樣的分辨率下,圖片的體積也是相當驚人,達到了30GB。立體截圖和360°立體截圖是針對左右眼分別進行畫面捕捉,可用VR設備進行沉浸式觀賞。
總結:每當新一代顯卡推出的時候,除了性能的升級,擴展功能也是產品的一大亮點。就像《電腦報》之前給大家介紹過的DSR、ShadowPlay,以及今天介紹的Ansel,這些工具直接基于顯卡的技術,能解決玩家截圖、錄屏、增加畫面精細度等需求,從而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實用性是很高的。大家只要用好這些功能,相關應用更簡單。
小獅子最喜歡的雞腿 分割線
何給電腦、筆記本屏幕進行全屏截圖?其實根本不用下載第三方截圖軟件,直接利用鍵盤上的PrtScr鍵(PrintScreen),就在F12鍵右側的第一個鍵,按一下這個鍵就可以對電腦屏幕內容進行全屏截圖,截好的圖會保存在剪切板里,然后粘貼出來就可以了。
上圖是臺式機鍵盤的位置,下圖是筆者筆記本鍵盤的位置,雖然不同品牌標注稍有不同,但位置基本不會變。當然也有個別情況,觀察一下很容易就能找到。
利用PrintScreen鍵只能截取全屏畫面,不能進行區域截屏,而且再按一次PrintScreen鍵會覆蓋上次的截圖。下圖就是筆者利用PrintScreen鍵截取的自己電腦全屏圖。
這樣截圖很簡單,稍微困難的一點就是如何把截圖粘貼出來,筆者給大家提供幾個簡單方法:
1.最常用的就是打開電腦自帶的“畫圖”工具,按下PrintScreen鍵后,直接在畫圖里“粘貼”就可以了,然后保存。
2.利用電腦版微信,打開個對話窗口,筆者一般利用“文件傳輸助手”對話框,進行“粘貼”,然后發送,另存,也很方便。
3、當然也可以打開word,把PrintScreen鍵的截圖,粘貼到word里面。
上面是筆者經常用到的3種,粘貼出截圖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下面再傳授大家一個“全屏游戲”過程利用PrintScreen鍵截圖并及時保存的方法,畢竟全屏游戲下,按PrtScr鍵也是可以截取游戲全屏畫面的,如果想及時把圖粘貼出來有什么辦法呢?
這時可以按一下鍵盤上windows鍵,這時屏幕下方的“任務欄”“開始菜單”就會顯示出來,再打開“畫圖”“word”這些程序粘貼截圖就可以了。
不過利用這種方法還是比較麻煩的,還是利用一些游戲幀率記錄軟件自帶連續截圖功能更方便,這不在本文介紹范圍內。有機會筆者給大家介紹幾款好用的截圖軟件。
利用PrintScreen鍵給電腦屏幕截圖,在win7,win10,win11這些常用操作系統下都是可以的,畢竟鍵盤有這個鍵,微軟當然支持了。
何在電腦上進行屏幕截圖?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屏幕截圖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無論是為了記錄錯誤信息、分享有趣的瞬間還是制作教程,掌握截圖技巧都能極大地提高效率。本文簡鹿辦公將介紹在 Windows、macOS 以及 Linux 系統中如何進行屏幕截圖。
Windows 系統截圖方法
快捷鍵截圖
全屏截圖:按下鍵盤上的 Print Screen(PrtSc)鍵即可截取整個屏幕的畫面。截圖會保存在剪貼板中,需要粘貼到如畫圖程序或 Photoshop 等圖像編輯軟件中才能保存為圖片文件。
活動窗口截圖:同時按下 Alt + Print Screen 鍵,可以只截取當前激活窗口的內容。
使用“截圖工具”或“截圖和草圖”
在開始菜單搜索框中輸入“截圖工具”或“截圖和草圖”,打開相應程序。選擇“新建”或“新建截圖”選項。從彈出的下拉菜單中選擇截圖類型(矩形截圖、自由截圖、窗口截圖或全屏截圖)。
完成截圖后,可以直接在該工具中編輯圖片或將其保存到磁盤。
使用快捷方式
在 Windows 10 及更高版本中,按下 Windows + Shift + S 鍵,可以在屏幕上自由選擇區域截圖,并自動保存到剪貼板中。
macOS 系統截圖方法
快捷鍵截圖
全屏截圖:按下 Command + Shift + 3,截圖會自動保存到桌面上。
選定區域截圖:按下 Command + Shift + 4,然后拖動鼠標選擇要截圖的區域。
窗口截圖:按下 Command + Shift + 4 后按空格鍵,鼠標會變成一個相機圖標,點擊想要截圖的窗口即可。
使用預覽應用
打開預覽應用。
選擇“文件” > “新建從屏幕截圖”。
使用預覽應用內置的截圖功能進行截圖。
Linux 系統截圖方法
使用 GNOME Screenshot
如果您使用的是基于 GNOME 的桌面環境,可以使用 GNOME Screenshot 工具。
按下 Super + Print Screen 或通過應用程序菜單啟動它。
選擇要截圖的區域或窗口。
使用 KDE Screenshot
如果您使用的是基于 KDE 的桌面環境,可以使用 KDE Screenshot 工具。
按下 Print Screen 或通過應用程序菜單啟動它。
選擇要截圖的區域或窗口。
使用命令行工具
使用 scrot:安裝并運行 scrot 命令來截圖。
使用 gnome-screenshot:在終端中輸入 gnome-screenshot 來啟動截圖工具。
以上就是在不同操作系統中進行屏幕截圖的方法。無論您使用哪種操作系統,總有一種方法適合您的需求。希望這篇教程能夠幫助您更加高效地完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