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屁眼的视频在线免费看,日本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久久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欧美日韩精品久久综

新聞資訊

    今購買臺式電腦,性價比無疑是組裝電腦最好,除了性價比,最大的優勢在于選擇硬件靈活,自由度更高,裝機用戶可根據自身預算和用途來選擇硬件,不像品牌機的配置較為死板,并且價格偏貴。但其實在各大電商,也存在一些DIY整機,雖然價格便宜,但是硬件有所縮水,所以對于組裝電腦,還是自己挑選硬件進行組裝。那么自己組裝電腦如何省錢?下面裝機之家分享一下小白DIY裝機選擇配件省錢技巧。

    小白DIY裝機選擇配件省錢技巧

    本文主要通過電腦配置中的CPU、主板、顯卡、內存、硬盤、機箱、電源等硬件,講解一下選購這些硬件如何省錢。

    一、CPU+主板套餐更實惠

    單論CPU來說,AMD相比intel同級別的處理器更便宜,如果選擇intel平臺想要省錢,可以選擇散片CPU,雖然質保只有一年,但是CPU損壞的幾率極小,可以說,在所有的硬件中損壞率最小。而目前單獨購買CPU和主板,無疑是沒有CPU+主板套餐更實惠,但是并不是一定的,可以嘗試單獨選購CPU和主板價格和板U套餐價格對比一下。

    CPU+主板套餐更實惠

    主板可以不要太追求奢華,也不能太丐版,適中選擇,畢竟主板不影響性能,主板首選華碩、技嘉和微星一線品牌,這三個品牌在口碑、返修率、售后方面更加出眾,最次也要選擇華擎,其它品牌盡量不用考慮。

    二、顯卡

    相同芯片組下,可能相同品牌出現各種版本,價格也有所不同,想要省錢不要選擇最高的旗艦版本,當然旗艦版本帶來的是更好的做工用料和顏值以及燈效,超頻能力會更好一些,其實一般丐版足以,總之大多數用戶又不會考慮超頻,影響不大,性能差異無幾。

    顯卡

    顯卡品牌有華碩、技嘉、微星、影馳、七彩虹、索泰、映眾、銘瑄、耕升等,A卡盡量選擇藍寶石和迪蘭,訊景相對便宜一些,專業卡建議麗臺。其中華碩顯卡性價比偏低,通常偏貴,想要性價比,盡量避開華碩。

    三、內存

    如今主流裝機標配均為8G,其實對于大多數游戲玩家和辦公用戶足夠了,當然內存需求每一個用戶可能有所不同,如果一些專業軟件應用中,例如視頻剪輯、3D制圖等,還是建議16G或者以上容量。

    內存條

    金士頓售價在內存中偏貴,不過兼容性也是最好的。如今內存已經白菜價格了,各類品牌價格其實也相差不大,對于品牌選購來說,金士頓、威剛、芝奇、海盜船等,相對便宜一些可以選擇英睿達、金泰克、十銓、阿斯加特等,但其實價格差距并不大,想要省錢可以不考慮RGB燈效。

    三、機械硬盤

    機械硬盤,市場上無非就是希捷(ST)和西部數據(WD),兩者價格相差無幾,不用考慮省錢。

    四、固態硬盤

    固態硬盤分SATA接口和M.2接口,如今M.2十分流行,尤其是NVME M.2固態,但是價格也貴上不少,不過讀寫性能更有優勢。固態目前主流容量為240G-256G,好的品牌有三星、intel、浦科特,省點錢可以考慮金士頓、威剛、WD、阿斯加特、東芝,還有國產的海康威視。

    M.2固態硬盤

    五、機箱

    機箱就是一個空殼,相當于所有硬件的載體,即使你用鞋盒都可以,但是為了外觀還是選擇機箱吧,機箱主流價位100-200元左右的性價比最高,再更價位的機箱也是一個空殼,只是在做工用料上更好,機箱完全可以省點,省錢不要考慮異形機箱,更無需高價位的機箱,當然也有幾十元的機箱,質量可能太差,出現各種變形、短路、無法走背線的問題,也不是說不能用,再省也不要省到這個地步。

    機箱

    六、電源

    電源作為一臺電腦心臟,決定了一臺電腦的穩定性,加之電源又不是很貴的硬件,所以不建議在電源上偷工減料上省錢,不然BOOM了就直接上烈士墻,省錢主要就是不要盲目追求用不到的大功率,根據自己電腦配置情況來挑選適合功率的電源,此外,如果不是很高端的電腦,沒有必要追求帶80PLUS認證的電源,那只會為您帶來更多的成本,只要品牌尚可就可以了,千萬不要挑選不知名的電源品牌,可能存在虛標的情況。此外,如果不是十分高端的電腦,沒有必要選擇全模組電源,價格也是偏貴。

    電源品牌方面,一線電源品牌主要有:航嘉、長城、安鈦克、酷冷至尊、海盜船、全漢、臺達、振華等,其次為金河田、先馬、鑫谷等,如果不是為了信仰,不要考慮華碩的電源。

    七、RGB燈效

    有些硬件上帶有RGB燈效,例如內存、主板、顯卡等,帶有RGB燈效的硬件自然會偏貴一些,如果你不追求燈效,建議不用考慮。

    八、ITX主機

    ITX硬件自身較貴,如果不是為了一味的追求小巧,強烈不建議,ITX裝機毫無性價比可言,尤其是ITX機箱、SFX電源、MINI-ITX主板溢價是十分正常的,并且市場貨源較少。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小白DIY裝機選擇配件省錢技巧,這里省錢是盡量不降低性能,還滿足自己的需求情況下,當然不要攀比硬件,不跟風,選擇足夠自己使用的配置就行了,畢竟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較快,微信關注裝機之家科技公眾號,更多硬件知識,裝機推薦、裝機教程知識提供你學習。

    前本站對于組裝電腦的配件選擇寫過不少文章,不過近兩年來許多硬件都推出新的規格型號,性能也與日俱增。所有今天【裝機天下】為大家帶來2023年最新版的diy組裝電腦配件選購指南,本文將基于intel平臺,為大家詳細介紹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方面的相關知識。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cpu

    如果只是普通辦公或者玩騰訊全家桶之類的游戲,用intel 12代或者13代i3就足夠,甚至入門的奔騰系列都是可以考慮的。

    如果你的電腦需求更注重CPU的運算性能,例如3D建模渲染、視頻剪輯、虛擬機……,那么我建議直接選第intel 13代,然后再根據你的預算挑選i5、i7或i9。因為第 13 代翻倍的E-Core對于這些需求都可以發揮出更大的效率。


    而對于臭打游戲的來說,12代i5-12600K或13代i5-13600K其實就完全足夠了。如果你同時還有直播、視頻剪輯、模擬器多開等需求,那i7、i9也是合理的選擇。

    但若是預算很緊,上不到i5-13600K怎么辦?如果你除了游戲就是上網、辦公之類的,那么非K版的i5-12400F或i5-13400F也是完全ok的。

    很多用戶在自己選擇組裝電腦配件的時候可能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比如i5-13600K 上 i7-13700K只差600來塊,好!捏一下上了,結果感覺主板、散熱器也要升級,SSD不如換2TB 不然感覺也說不過去,這樣一前一后價差可能就快兩千了。

    所以我一直說,組裝電腦的配件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預算去選擇。預算充足的話可以選擇上到更高一級的配置,適當考慮戰未來的性能,但也不用硬拼上到兩級、三級,因為越往上,整機價格會成指數上漲。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主板

    主板的選擇對新手來說相對復雜,你需要一開始就通盤考慮所有配件,因為幾乎所有你選擇的配件都圍繞著主板做配合。


    首先是板子的尺寸。mATX、ATX 基本上可以滿足大多使用者的場景,需要更強大的擴充性能那就考慮E-ATX,想要更小的體積那就考慮ITX,不然就像新手玩游戲,第一次就玩困難模式,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要處理。


    其次就是看芯片組了。選擇Intel的處理器,就要選擇Intel芯片組的主板。以Z790芯片組來說,百位數就是他的新舊代數(700系列),十位數就是高低階差異,例如最高端、最新的就是目前的 Z790。當然這只是主板芯片組的大型號,具體到某一款主板,它還會有更詳細的型號,比如:微星(MSI)PRO Z790-P WiFi DDR4。像WiFi和DDR4都可以見名知意,wifi就代表這張主板自帶wifi功能,DDR4代表這個主板支持DDR4內存。而其它的數字字母對于小白來說就很難懂了,即便是老鳥也不一定能細分出這些數字代號的差異,這就需要你去官網查詢詳細的參數了。

    下面裝機天下為大家總結了一下主板三大廠商的規格定位,大家在選擇主板的時候可以根據型號前綴大致判斷主板的定位等級。(由于主板品牌、型號太多,我是真沒辦法把所有主板的規格定位都列出來)


    很多時候你會發現,一些低端芯片組的主板,它價格比高端芯片組的主板還要貴。比如華碩ROG系列的B760主板用料、I/O接口規格可能比Prime系列的Z690、Z790還要好,價格也自然更貴了。

    關于600系列和700系列主板: Intel第12代cpu是可以裝到700系列主板上的, 13 代cpu也是可以裝到 600系列主板上的。這是因為他們采用同一規格的腳位定義LGA1700,這個數字要記住,后面在挑選散熱器的時候,我們也會用到這個數字。

    不同品牌之間的主板不太好做比較,因為他們的核心精神跟產品也都不一樣,建議大家可以進一步去了解主板的 I/O 設計和用料。主板的供電足夠才能夠讓CPU的性能完全發揮,通常這也是DIY玩家很難去量化、拿捏的地方,因為主板不像CPU、內存、顯卡這些,有頻率、核心數,或是跑分這些可以拿來比較,最好還是進一步去了解自己的 I/O 需求,以及供電的程度再來選擇。

    你可能會想說“照這樣的話,主板也不知道要買什么價位,難道就買最貴的嗎?”我知道大家還需要一個比較簡單的答案,所以提供一個經驗公式:主板價格高,高不過 CPU;低,低不低過CPU的一半(純經驗公式,勿較真)。按照這個原則,你基本上就不會買到很貴的CPU卻搭了一個供電能力太弱的主板,而讓CPU無法發揮效能。


    另外你也可以留意主板上的供電相數,以及他的供電用料還有方式,其實這幾代的主板因為功能更強、堆料更豪華,還有像是全球的供應鏈漲價等等非常多的因素,有些定位的主板價格甚至已經是以前同樣定位價格的兩倍了,所以以前很多人會擔心,我買 i7、i9 會不會搭了一個太弱的主板,現在基本上只要不是買到太低端的主板,基本上 i7、i9 都可以帶的動了。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散熱器

    通常買盒裝cpu的話,會自帶散熱器。但如果是Intel后綴帶K或KF的CPU,一般是沒有散熱器的,需要你自己另外購買。(廠家送的散熱器性能很一般,i3以下還可以用用,i5以上的話最好還是另外單獨購買散熱器)

    散熱器基本上分兩種:風冷、水冷。如果你沒有太多組裝電腦經驗的話,建議裝風冷就好了。雖然水冷效能更強,但是水冷在后續維護上比較麻煩,最怕的就是遇到漏液的情況。而且除非是裝到i7-13700K、i9-13900K這種非常高端的電腦而且要做超頻,不然風冷其實就已經足夠用了。


    風冷在選擇時要留意風冷的高度和機箱支持CPU散熱的高度合不合理,最好能多留一點空間,因為有的主板裝上內存后會頂到cpu散熱器的風扇,你需要把風扇位置調高一些才可以。

    一般情況下,同價位的風冷散熱效果并不會比水冷差,如果要上水冷的話,預算建議盡量高一點,可以優先選擇售后理賠比較好的品牌,不管選擇哪一種散熱,都要記得CPU扣具規格。例如intel第12代、第13代都是我們前面說的LGA 1700,那么購買散熱器前請務必確認是否支持這個規格。


    實際在選擇散熱器的強弱上面要怎么去理解跟挑選呢?以 i5-13600K 為例,在Intel 官網上你會看到他寫Maximum Turbo Power(最大渦輪功率)是181W。這就是在自動超頻下他會需要的功耗,某種程度上也就反映了他的發熱等級,而散熱器廠商也會標示TDP,通常我就會對處理器的TDP 成上一個經驗系數,例如120%~150%,再來選擇合適的散熱器。大品牌散熱器的標識都是比較老實的,至于那種TDP標的很高,但價格非常便宜的散熱器,建議大家還是盡量繞道走。

    對于散熱器的性能,有的人說一定要把CPU要壓在70度、甚至60度才是好的。而這時需要具體看什么型號的cpu,還要看你是否超頻,非k版i5以下的cpu,隨便一個百十元的風冷都能把溫度壓制到70度以內;帶k的i7、i9可能需要幾百甚至上千元的散熱器才能壓制在70度附近,如果超頻的話那溫度就更高了。

    其實很多散熱器的評測都是測試的滿載狀態下的溫度,而我們實際在打游戲的時候CPU都不會到滿載,因此功耗和發熱其實都不會到那么高。以我的經驗來說,cpu溫度在80度以內都是非常安全的。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顯卡

    顯卡是裝機預算占比最大的配件,占到50%或以上都很正常,之前礦潮的時候顯卡漲價到離譜,礦難以后顯卡的價格他是越來越甜了。不過RTX 40系列的顯卡一發布,高端顯卡的門檻也瞬間翻倍,當然性能進步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價格真的高。


    簡單來說,n卡在性能和穩定性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優勢,AMD的優勢就是在價格上。選擇上可以從自己的預算和價位來入手,在性能足夠、預算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更高規格的顯卡(中低端推薦amd顯卡,高端建議用nvidia)。顯卡目前正規通路幾乎沒有RTX 3080、RTX 3090了,也不推薦在網上買二手顯卡,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你跟賣家的信息落差太大了,大多數人也沒有辨別礦卡或是二手卡好壞的能力。另外現在 Intel 也推出了Arc顯卡,未來市場的競爭會更加激烈。

    顯卡的具體型號推薦這里就不寫了,網上查下顯卡天梯圖,性能檔次就一目了然。我也會在相關的電腦配置推薦文章里詳細做介紹。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內存

    目前內存處于DDR4改朝換代到DDR5的過渡期,DDR4目前性能并不差,尤其是游戲性能和DDR5不相上下,而且價格也比較便宜,不過未來一定是DDR5的天下,DDR5未來在容量、速度上都會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價格預期也會隨著時間下來。


    Intel目前第12代和第13代CPU,其中一個優勢就是他們都支持DDR4、DDR5,這主要取決于你的主板是支持哪一種,兩種插槽是不一樣的,所以無法混插。如果你預算很緊,選DDR4的主板跟內存加起來會便宜不少,而不用刻意選擇要買比較貴的DDR5。現在高端主板大多會使用DDR5,但例如華碩TUF GAMING Z690-PLUS,就同時有 DDR4和DDR5兩種版本供讓消費者選擇。所以就對應到前面說的,主板的選擇是要通盤考慮的。

    內存的作用概括來說就是為cpu和硬盤之間的數據傳輸做橋梁,容量方面給大家提供一個比較低的門檻做參考。


    如果你明確知道自己所需要的容量,那就以你的判斷為主,如果不確定的話,也可以在使用的時候打開任務管理器,看看目前自己的內存使用的極限情況。例如目前16GB你已經用到12、13GB了,那建議選擇32GB的才能夠滿足未來的需求。容量買太大其實對性能不會有幫助,但先裝大一點,可以為將來預留足夠的空間。


    另外內存的安裝順序也是常見的新手錯誤,插兩條的話目前因為主板的內存走線大都是 Daisy Chain,通常就優先推薦使用CPU數過來第二條跟第四條來安裝(最好還是看主板說明書上的要求)


    比較有趣的是,Intel的第12代到第13代的內存頻率支持,從DDR5 4800提高到DDR5 5600了,Intel在官方的圖表中也提到單核心提高15%、多核心提高41%,其中你可以看到內存的控制其實也占了一丟丟。所以之前我就拿了i5-12600K和i5-13600K來看看他們的差異,簡單說個結論:i5-13600K對于超頻的效能是真的比較好的,同樣的規格的內存可以超到DDR5 6600,i5-12600K大概超到DDR5 6200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硬盤

    除非是有特殊的使用需求或是你想害朋友,不然通常都推薦使用SSD固態硬盤了。


    這里需要簡單介紹下SSD,中文叫固態硬盤。SSD是固態硬盤的統稱,細分下來有SATA固態硬盤,nvme固態硬盤(通常也叫M.2固態硬盤,嚴格來說應該叫PCIe 3.0固態硬盤),PCIe 4.0固態硬盤。它們的性能和排序一樣,由低到高。

    以目前市場價格來說,SATA SSD跟nvme SSD同容量的話,基本上沒什么差價了,但是nvme的速度通常比SATA還要快好幾倍,而目前PCIe 4.0和nvme價差也不大,加上現在主板都是PCIe 4.0為主了。所以想要極致性能的話自然是首選PCIe 4.0固態硬盤了,但如果你預算緊張的話,也可以考慮nvme固態硬盤。

    PCIe 3.0和 PCIe 4.0的速度差異到底到多少呢?


    雖然PCIe 3.0和 PCIe 4.0的測跑分會有明顯差異,不過在使用時的實際體驗差異是非常小的,是可以優先在預算不足的時候動刀的地方。不過容量方面我就覺得可以大膽投入,例如目前是用500GB的話,就可以考慮直接使用1TB或2TB,雖然SSD長期來看一定是走向降價,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一臺電腦至少要用三五年,所以建議硬盤一次到位。目前1TB固態有很不錯的型號可以讓你選,另外目前價格的甜蜜點的確是在 1TB,1TB也的確能滿足大多數人的使用需求,所以我會優先推薦大家使用1TB容量的SSD,再不濟也要500G起步。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電源

    大家都知道電源很重要,不過選瓦數夠用的就好了,不用刻意選過大的瓦數的電源,畢竟你要考慮預算,而且瓦數大跟品質好壞并無關系。


    關于選擇電源瓦數:因為顯卡通常是最耗電的,所以如果你選擇好顯卡,電源瓦數差不多也就被鎖定了。可以直接找這張顯卡官網推薦的電供瓦數,這個建議的瓦數已經估好了你可能會用到的其它配件需求,基本上照著買就可以了。或者你可以看看本站之前發布的一篇關于如何選擇電源功率的文章:《
    電源功率計算公式 教你選擇合適的電腦電源功率

    當然如果你很明確自己未來有升級的打算,或是知道自己會裝很多SSD、很多外接的 USB、Thunderbolt 外接一堆RGB燈光效果或是是很多的高轉速的風扇,那瓦數才需適當更大一些。

    大的品牌電源一般都不會太差,保修跟售后也會比較方便,但是各家通常也會有比較低端、便宜的型號,偶爾也會有特定的型號可能會有災情,這個大家就要多看看相關的評測。如果搭配的處理器、主板、顯卡都是中高端的,還要留意看一下供電輸出的電源線夠不夠,12V 供電足不足......等等

    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機箱


    機箱的挑選雖然不會像主板一樣牽一發動全身,但大概也會動個半身。首先之前提到建議主板選擇mATX和ATX就能滿足大多數人的需求,而機箱就可以優先看mATX的機箱,因為這個規格的主板選擇性比較多,當然如果你要拿ATX機箱配 mATX主板也是可以的,但會有一種小朋友穿大人皮鞋的感覺。(記得不要用mATX的機箱來裝ATX主板,憋不進去的!!!)

    此外還要關注下機箱對于顯卡支持的長度、CPU散熱器高度、支持的風扇安裝高度、安裝方式等等。如果你挑選了一個好的機箱,然后搭配整機的規格和視覺形成不錯的平衡,懂的人就知道你有不錯的品味。當然你也可以不走尋常路,入門的i3配一款幾千元的高端機箱,人家就是顏值黨怎么了?

    總結:diy組裝電腦配件選擇指南(2023年自己組裝電腦相關知識)

    經常關注diy硬件的用戶都知道,Intel第12代Alder Lake相較于之前歷代cpu性能提升巨大,可以說是牙膏擠爆,最近Intel 12代雖然因為匯率價格小漲,但依然有著不錯的性價比。而新推出的Intel第13代性能又更上一層樓,不僅主頻上有顯著提升,翻倍的 E-Core 也是一大主因,另外還增加了L3緩存。加上現在礦潮退去顯卡跌價,還有 SSD 價格競爭持續發酵,最近組裝電腦真的是難得的時間點。

    腦配件應該怎么選?

    現在越來越多人喜歡在網上自己搭配配件,然后發回家自己動手組裝。但是很多兄弟們的搭配都不太兼容,回家裝不進去點不完真的很麻煩。今天我給大家說幾個重點,讓你雙擊不求人。

    ·一,當然是要買性價比的配件,要全網比價。有些平臺價格太高了,一個配件可以差幾百塊,買到了那就是冤大頭,一定要注意。

    ·二,要注意產品的新舊,主要是顯卡。二手顯卡雖然很香甜,但是別拿著新卡的價格買到一個二手卡就行,那就太冤了。新顯卡都是有盒子的,收到顯卡可以找官方查詢一下顯卡的生產日期,如果是近期的那就可以。如果是買二手卡,一定要買店家帶質保的,這樣性價比又高而且又便宜。

    ·三,就是電腦的兼容性問題,一定要避免低優高顯,也就是低端的CPU搭配一個低端主板,然后上一個高端的顯卡。這樣會導致以后電腦想升級很麻煩,只能全部配件都更換了。

    ·四,重點就是電源一定要買合適瓦數的,千萬不能買小,功耗不夠可能會損傷電腦硬件。電源買大不買小。

    你學會了嗎?謝謝觀看,bye-bye!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