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小雨
2023年12月,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與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發布的《2023企業氣候行動案例集》中,由浙江浙電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下屬浙江大有集團打造能源供給系統的杭州100%零碳智慧園區——鴻雁園區成功入選26個前沿轉型經驗典型。
一個園區如何能成功入選前沿轉型經驗典型?100%零碳智慧園區的經驗典型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帶著疑問,筆者實地一路“碳”尋,“點穴式”找到了這個示范工程的2個關鍵詞:大有作為、能源管家。
綠電開啟“重生之路”
提起鴻雁園區,浙江大有集團員工周雅楠有說不完的話。2022年1月,他被任命為零碳管理師,為余杭未來研創園鴻雁園區打造100%零碳智慧園區。“老舊廠房、廢鐵、老舊線路……一開始心理落差還是蠻大的。”周雅楠說。
2022年5月,余杭未來研創園鴻雁園區正式揭牌運營。這個由老舊工業園區“騰籠換鳥”全面改造升級而來的新型鴻雁園區,以“人工智能+大健康”產業相互交叉融合創新為核心,重點引進尖端生物可降解材料、光電能源、低碳科技、高端醫療器械等產業和技術人才。目前,園區共入駐高精尖企業達40多家。
如何服務好園區寶貴的新質生產力用戶群體,不是件容易的事。為此,浙江大有集團特地為園區建立企業“用能賬戶”,柔性調控“碼”上管,推動園區能耗管理“精打細算”,打造100%零碳智慧園區,并用“大有作為”命名,寄托著對創業者的美好祝愿。
實現園區能源綠色供應,是打造零碳智慧園區的“綠基因”。在高樓林立的余杭區未來科技城,鴻雁園區屋頂上鋪滿了藍色光伏板,在陽光照射下,源源不斷地轉化為綠色清潔電能。
為讓每一度電都綠起來,周雅楠整合園區內8000平方米屋頂閑置面積,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年發電量超過5.16萬千瓦時,為園區提供超過30%的綠色電力。
當然,對旨在打造零碳園區的鴻雁園區來說,30%的綠電比例顯然不夠。在大有集團的幫助下,園區積極參與綠電交易,購買光伏綠電,實現園區內部用能綠色化、零碳化。2023年園區累計購買240萬千瓦時的綠電,實現了園區百分百“零碳”升級。
近三年來,鴻雁園區每年用電量以170%的速度增長,但園區新增每一度電始終保持綠電的本色。
每一度綠電一鍵全控
在未來研創園鴻雁園區,浙江大有集團員工凌峰正手持終端電腦,通過低碳園區管理系統仔細觀察比對園區各個企業的用能數據,“有了這套系統,園區能源使用情況清晰呈現在‘一張圖’上,讓能源‘自己管自己’”。
2023年,浙江大有集團對產業園區實施“供電+能效”一體化改造,開發低碳園區管理系統,全面接入園區各個用電負荷,實時監測園區用能情況。
凌峰介紹,他們在公共區域安裝多合一傳感器,調節變壓器運行、提升運行效率,實時監測園區能耗情況,自動關閉閑置的空調、電梯等高耗能設備,并直觀展示能源流向,幫助用戶實現智能高效的能源管理,減少浪費,降低成本。此外,在用電高峰期,系統可通過需求側響應功能,自動調節公共區域空調、光伏、儲能、充電樁等用能負荷,以實現節能減碳。
“通過數字孿生技術,系統還可動態感知園區內用電設備運行狀態及未來負荷趨勢,進行分析和預警。”凌峰說,“哪里用能多,哪里用能少,哪里用能可以優化,一目了然,用電真正實現智慧化、精細化管理。”
每一度綠電“節”盡所“能”
能源更綠色了,管理更聰明了。浙江大有集團的“零碳園區”之路并未停止,在鴻雁園區,每一度電都因為“園長制”管理而發揮出更大效能。
長期以來,企業內部的配電設備缺乏專業運維管理,外部缺乏專業電力服務咨詢機構平臺,導致企業用能、節能等需求無法滿足。
針對用電客戶面臨的這些困境,浙江大有集團推出了“達立電園長”項目,填補市場上專業電力服務領域的空白,用“保姆式”服務,提升用戶電力獲得感。
“達立電園長”項目采用“平臺+合作伙伴+客戶”的方式,由平臺統一調配資源,各合作伙伴按照統一的服務標準,為園區客戶提供優質設備監測維護、故障搶修、綜合保電等“線上+線下”專業電氣運維服務。
“達立電園長”就像企業的專屬電力管家,不僅能滿足企業日常用電需求,還能實時監控用電情況,提前預警電力故障,降低設備故障率和成本,延長設備壽命。更重要的是,“電園長”還能幫助企業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轉型升級。
近三年,“零碳園區”已有綠色工廠50家、智能車間17個,增幅超30%。凌峰說:“使用手機客戶端的‘一鍵查詢’功能,用戶可以輕松獲取用電數據分析,了解用電情況,接收停電警示和信息。系統還會自動生成月度用電分析報告,根據企業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能源管理方案。”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唐朝杜甫《天末懷李白》
寄詩與信之美,在20多年前還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那個時候電腦還只是公司的重大的貴重的物品,微信尚未誕生。電話昂貴,按每分鐘多少錢記錄遠程的通行費,書信變成了迅捷的交流方式。每天在一堆公函中,找到一封私人信件變成了一種樂趣。那白色的信封通常是情書,而牛皮子的信封,則代表著自身的友誼。
溫情的人會認真打開信紙的折疊,而灑脫的人隨手嘩啦一聲,聽得見信紙的脆響。
有時候友誼只需要一兩句話,無頭無尾寄一句詩里。靈魂在遙遠的距離里,更顯得立體。上言長相思,下言久別離。不單是對于愛情。當代的人或者現代的人,這幾句話太簡短了,愛情恨不得幾十頁紙塞滿信封,全是廢話。只有友誼啊,資深的友誼,幾個字就代表了一切。
往上推,推到唐朝。57歲的李白因為在安史之亂中進入了永王的幕府,卷入了政治風波,最終被流放夜郎。而46歲的杜甫得到消息,他本人正在甘肅,那個時候唐朝的驛站雖然發達,陜西到夜郎何止千里。杜甫聽到這個消息,連續三天夢到李白,夢中的李白斯人憔悴,杜甫惆悵不已。
不過李白也是吉人天相,在發往夜郎的路中,遇到了大赦,立馬轉回來,游歷湖南江夏,豪放灑脫之情,不減當年,當然修書給杜甫。杜甫得到這個消息,立馬就寫下了這首有名的懷人詩,通過驛站的郵件發給李白。
這首詩已經是風波之后的小有愉悅和平靜,但是痛定思痛,往事的陰影肯定還在的。杜甫雖然小李白11歲,勸起人來也入情入理。
涼風起在了天邊,君子你感覺如何?這句話起的大氣而深切。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不知道這封信什么時候到,那洞庭與長江正是秋水泛濫的季節。
這里的江湖秋水多一語雙關。洞庭湖與長江潮水相連,到了秋天并不平靜,反而秋天會有秋汛,所謂江湖風浪,往往會起在此時。而雙關的是人生江湖,風雨難測。杜甫也不知道,這一封信寄出去,李白又會在這個時間段遭受哪些變故。至少之前的流放,是出在他的意料之外,流放然后大赦,因為書信得不達,也真是讓人徒勞牽掛。這句深沉的感慨,是人有旦夕禍福,只希望送給你的郵件能夠早些的到達你的手上。
這也是朋友唯一能夠做的精神和道義的支持和鼓勵了。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就是經過了歲月沉淀的人生感悟。文章寫得好的人往往命運跌宕,而那些陰險的小人鬼魅一樣的存在,就是喜歡幸災樂禍。這句話非常非常的經典。自古以來文章寫得好的,大多數都是在命運的沉浮期間有著深刻感悟的人,以至于文章的好壞和命運真的能夠成為一個相對的坐標。
這句話真的可以辯證地看。這是杜甫勸李白的話,雖然咱們命運不好,才氣總還是放在那里的。這是知己真心地寬慰。不過在世俗中也經常會用做相反的意思,也就是一個人太有才華,可能在人生的命運上會吃太多的苦頭,有時候也是叫人收斂或者放棄,不露鋒芒。
“因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這是靈魂的冠冕和嘉獎。將李白比喻成楚國的屈原。如果你李白現在有空到汨羅江邊,你該在水里投下一首詩,因為你的遭遇和他的何其相像!
有時候我想李白正是有了杜甫這樣的粉絲,他才有更加的豪情。但杜甫只是李白的粉絲嗎?他們是知己。“知心不在多,但問同不同。”
我往往以為沉悶的杜甫是兄長,在李白面前。實際杜甫比李白小11歲。33歲的杜甫在長安見到李白時,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按道理,這樣的年齡是很難皆為知己的。但是,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李白有過漫長的苦悶期,他在40歲之前,還沒有得到唐玄宗的重用,實際重用也不過是風花雪月的御用之臣,而杜甫這個時候寂寂無名。
兩個的人生都已在中年。奠定他們友誼的,是對理想的共同理解,想做點事,想對得起他們愛的大唐和人民。雖然李白在唐玄宗面前也灰了心,但是不妨礙他們清醒地看待國家的現在和未來。他們都沿著自己的方向在努力。
實際上李白遠不是我們想象的,只會寫詩。李白后來在安史之亂中進入了永王的幕府,實際上還是為了救世報國,而且他一直在尋求朝廷的任用。同樣杜甫也是如此,盡著自己微薄的力量,最亂世中尋求著自己愛國的定位。
兩個人也真的是如同詩里所說,”文章憎命達”。一個空有盛唐的才名,結果晚年生活窘迫,據說一杯酒跌入了河中,但關于李白的另一種說法,我更加相信,說李白61歲的高齡希望請纓殺敵。而杜甫,則因為勞累饑寒,病逝在長江的一條船上,時年59歲。
盛唐的兩個詩壇明星,都以何其類似的方式隕落。他們的仿佛印證他們就是同一類人。不管詩作的方向,達到了哪樣的一種巔峰,不管是浪漫還是現實,他們都用著一生的力量踐行愛國。
那么我們就可以理解,什么叫做知己!
面對著唐朝的兩大詩魂。我只能衷心地寫下: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歸雁時時至,四海靖無波!”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
近幾天,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貧困生朱同學因助學金評定問題,實名舉報學校評定不公,此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為其打抱不平。
直至今天,朱同學助學金評定不公的問題仍在持續發酵。
一方人們為該校助學金評定不公而憤怒,另一方面同情朱同學平時飯都吃不飽,卻沒有評選資格。也有相同經歷的網友,紛紛吐槽這一奇怪的評選規則。
班上穿名牌鞋的同學都能拿到助學金,可身為孤兒和低保戶的朱同學,卻連助學金的邊都沾不上,這究竟是為什么。
面對不公朱同學選擇用網絡輿論來為自己鳴不平,討公道,知道事情來龍去脈的網友們紛紛站在了朱同學這一邊。
朱同學終于不再孤立無援了!
就在網友們群情激憤的時候,學校這邊卻突然打電話給朱同學,說讓其相信學校,為給其一個滿意的答案,讓他刪掉視頻。
朱同學選擇相信了學校的話,刪掉了視頻,也沒有繼續在網上發布視頻。
然而視頻刪掉后,朱同學卻傻眼了。學校給他的答復是“本來按規定你一分錢也拿不到,但可憐你,給你評二等助學金”。
這句話一下子在他腦子里炸開,朱同學感覺自己受到了欺騙,學校不過是為了讓其刪掉視頻而已,并不是要給自己公道。
憤怒的朱同學選擇再次反擊,將后續發到了網上,這一次的輿論,比上一次還要"熱"因為一次的不公可以糾正,但二次的不公和欺騙,真的會點燃人們的怒火。
朱同學頂著巨大壓力,選擇和學校硬"剛"到底。面對輿論,學校這邊也迅速成立了調查隊,就朱同學助學金評定一事展開調查。
學校給出的調查結果為"不存在國家助學金被"擠占"的情況,"另外兩名同學也符合困難生資助條件。
為此朱同學發文稱自己輸了,自己查自己,根本查不出什么,自己也成了最不懂人情世故的那一個。
在學校里,朱同學遭到了孤立,還被扒出已經有四個工作了的姐姐。可網友覺得姐姐并沒有幫助弟弟的義務況且還不是親弟弟。
在朱同學最后發的聲明里,他說"感謝大家陪了他一路,辛苦了。"朱同學或許也累了,想休息了吧。
原以為事情到這里就告一段落了,沒想到朱同學竟被扒出用8000的電腦,和4000點平板,這兩樣加起來價值12000,和之前朱同學說自己吃不飽飯的言論完全相反。
有網友表示,哪怕朱同學的專業需要時時用到電腦,但此前朱同學為了助學金聲淚俱下,在網上發視頻哭訴,還說自己吃不飽。
卻用得起8000的電腦和4000的平板,實在有點說不過去,甚至有人表示后悔曾經為其發聲,朱同學明顯是偽貧困,實在是不值得為他在網上說這么多,到頭來小丑竟是自己。
面對這一問題,朱同學也發視頻承認,自己用的的確是8000的電腦,只不過是二手的。但很多網友并不買賬,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
也有的網友認為用12000點電子設備,和貧困之間不沖突,不應該用這個來衡量朱同學的情況,畢竟他是學計算機的。
都說網絡是把雙刃劍,朱同學往后的日子恐怕病不好過,他說學校以保護的名義24小時監控他,還找醫生給他檢查,生怕自己被查出病來。
事情到這里似乎有點難以定對錯了,畢竟吃不飽和12000的電子設備之間的確相差很多。用買了專業必須的電子設備,來衡量朱同學究竟貧困與否也沒有切確標準。
只希望,朱同學能早點從這件事里走出來吧,對此你們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