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硬盤,有很多不太懂電腦的朋友,常常把內存與硬盤的概念混淆,在這里我再說一下,內存就好比你運貨的車,車越多越大運輸能力就大;硬盤就好比你的倉庫,倉庫越大你存放東西的面積就越大。接再來咱們就從三個部分來了解一下。
這里我們先說一下機械硬盤,筆記本電腦的機械硬盤與臺式機電腦的機械硬盤最大的區別就是大小和薄厚,然后就是速度方面了;而固態硬盤方面,筆記本電腦的固態硬盤與臺式機電腦的固態硬盤的區別就小很多了,由于現在的主板插槽的變化技術的提升,固態硬盤的外形出現了改變,不過就速度方面現在也已經達到了持平,而且現在基本上已經不分筆記本與臺式的固態硬盤了,因為它通用了,具體的參數我會在第二大塊講到,那么接下來我先通過圖片,給大家看看兩種硬盤是什么樣的。
筆記本電腦機械硬盤
筆記本機械硬盤SATA接口
筆記本電腦固態硬盤
筆記本固態硬盤SATA接口
筆記本固態硬盤SATA接口
臺式電腦機械硬盤
臺式機機械硬盤SATA接口
臺式電腦固態硬盤
臺式機固態硬盤SATA接口類型
臺式機固態硬盤SATA接口
大家在購買這類固態硬盤時,一定要注意協議是什么,能不能對應上電腦的插口與協議類型,金手指的卡口也是不一樣的,省下的就是長短,不過基本上現在的臺式與筆記本上這類固態硬盤的插口都是全尺寸的,所以不必太擔心。
電路板類型固態硬盤分類
移動硬盤我這塊就不做過多介紹了,即插即用的一種產品,大家根據自己所需的空間購買就可以了,回頭有機會,再給大家詳細講下移動硬盤。
移動硬盤
機械硬盤的接口有:IDE接口(又名:并口)、SATA接口(又名:并口)、SCSI接口、SAS接口、光纖通道接口,而目前機械硬盤的主流接口是SATA接口。
固態硬盤的接口有:SATA接口、mSATA接口、M.2接口(NVMe協議)、PCI-E接口,而目前固態硬盤的主流接口是SATA接口、M.2接口、M.2接口(NVMe協議)。
主板上的SATA接口
mSATA接口固態硬盤
mSATA接口固態硬盤安裝在主板效果
M.2接口固態硬盤安裝主板效果
PCI-e接口固態硬盤
緩存這個參數只出現在機械硬盤上,固態硬盤是沒有的,這個理解為流水線上搬運貨物的小機械臂就可以,理論緩存越高,讀寫速度越快。
轉速這個參數也只出現在機械硬盤的上面,固態硬盤是沒有的,因為機械硬盤的存儲介質為瓷碟,大家理解為光盤就可以,只不過這個光盤有著反復擦寫的能力。
而轉速基本上就兩種7200、5400,一般7200轉速的硬盤都是臺式機的,5400的硬盤都是筆記本的,但也有例外,比如一些特殊用途的硬盤,如監控器的硬盤,它雖然是臺式機類型的硬盤,但轉速只有5400。
雖然機械硬盤不能說完全退出市場了,但現在基本上在高端的筆記本或臺式機上已經很少人用了,因轉速受限的原因,在存儲或讀取數據的速度上,已經不如固態硬盤了,但它也有一定優勢,就是壽命比較長,只要在不磕不碰不摔等人為或意外的情況下,它的壽命可以達到10年甚至更長,但固態硬盤因為存儲介質是芯片顆粒,讀寫是有一定次數的,不過普遍你用個5-10年是沒有什么問題,關鍵還是看你怎么使用,保護的怎么樣。
這個最好理解,就是存儲空間,下面簡單的說一下,數據的計算方式,以及為什么標了500G的硬盤容量,在電腦上查看才465G的容量。
下面為電腦識別容量所用計算方式:
1024KB=1MB、1024MB=1GB、1024GB=1TB
下面為廠商制造硬盤所用計算方式:
1000KB=1MB、1000MB=1GB、1000GB=1TB
從上面的計算方式,大家應該就很容易理解了吧,電腦每個單位的計算都是多出了24個單位,但廠商制作硬盤時都是按照整數來就算的,所以當你拿到硬盤時就會少了不少的容量。
在硬盤的選擇上,首先是必須查看你的主板能夠安裝哪些接口的硬盤,要不買回來安不上也是折騰,其次,現在主流電腦都使用的是固態硬盤了,畢竟速度快都是大家的第一決定要素,不過在一些特殊的設備上還是得選擇機械硬盤,像網絡存儲、監控存儲、服務器存儲等,這些設備都是7x24小時不關機的,要的就是長時間工作。
而選擇機械硬盤,一是價格相差很大,同樣是1TB的硬盤容量,大家可以去上網查查,最少價格得差個三分之一,二就是我上邊所說的壽命長,說白了就是勁造,所以打游戲、日常辦公選固態硬盤準沒錯,至于品牌,我這里不是打廣告,下面這幾個隨便選,只要你不是發燒友,選哪個都是可以的,不管從質量到售后都沒問題,畢竟都是老品牌了;西部數據、希捷、三星、東芝,這四個都沒問題,不過普遍大家可能還是更認可前三個。
我們在選購筆記本電腦時,是不是遇到過看不懂參數的情況,尤其是內存與固態硬盤這兩個存儲硬件,傻傻不分清它們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有什么區別。
內存是計算機里非常重要的一個硬件,是電腦的內部存儲器,也叫主存。一般你打開購買網站,看到它的參數基本是8G,16G 32G這樣的字樣,內存條的數據是臨時存儲的,它可以隨時讀寫,而且速度非常快,當計算機關閉或重啟時,內存條中的數據就會被清空。
與內存條不同,固態硬盤是一種永久性儲存設備,它的存儲容量相對較大,可以達到數百GB或TB級別,目前512G、1T 固態成主流。固態硬盤的存儲速度比傳統的機械硬盤要快得多,而且它的數據也是永久性存儲的,即使計算機關閉或重啟,固態硬盤中的數據也不會丟失。除了存儲速度和存儲容量的區別,內存條和固態硬盤還有其他的不同之處。
除此之外,由于接口的不同,固態硬盤的外觀尺寸也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固態硬盤的外觀形狀可大概分為盒裝(塊狀)和條狀的,比如SATA接口的固態硬盤是盒裝的,也就是塊狀的,而NVMe接口的固態硬盤是條狀的,看起來跟內存條一樣,所以好多人都分不清內存條跟條狀的固態硬盤。
如下面兩圖對比,m.2 NVMe和普通m.2固態硬盤也是不一樣的。
NVMe固態硬盤樣圖
普通m.2固態硬盤
這兩大存儲硬件還有著一些重要的區別
首先,在功能方面不同,內存條主要用于暫存正在運行的程序和數據,而固態硬盤則用于永久性存儲文件和數據。
其次,在價格方面不同:由于內存條的存儲容量相對較小,所以它的價格相對較低。而固態硬盤的存儲容量較大,價格相對較高。
再次,使用壽命不同:內存條的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一般只有幾年。而固態硬盤的使用壽命相對較長,可以使用多年。
最后,安裝方式不同:內存條是直接插在主板上的,而固態硬盤則需要安裝在計算機的硬盤槽中。
以上就是關于內存和固態硬盤的區別,希望能對大家在選購筆記本時有幫助。
(8164756)
2023年了小編還在科普機械硬盤知識?尤其是近期固態硬盤下跌的非常厲害,機械硬盤確實沒啥活路,但就日常體驗來說,機械硬盤仍然有固態硬盤無法取代的價值。所以還是會有很多用戶選擇機械硬盤。那機械硬盤該如何選擇呢?你是否和絕大多數人一樣,看到藍紫黑金盤就犯迷糊呢?
首先來說說機械硬盤有哪些優勢:
容量更大:目前市場上機械硬盤的容量可以達到16TB甚至更高,而固態硬盤的最大容量目前還在4TB左右,通常大家最多買2TB的產品。
價格更便宜:相同容量的機械硬盤價格通常比固態硬盤便宜很多,這也是其廣泛應用的一個原因。大概價格可以便宜一半左右。
可靠性更高:機械硬盤的壽命通常比固態硬盤長,并且當機械硬盤出現故障時,通常可以通過數據恢復技術來挽回數據,而固態硬盤出現故障時,往往數據無法恢復。
適用范圍更廣:機械硬盤可以適用于各種計算機、服務器、NAS等設備,而固態硬盤則因為其價格較高,容量較小等原因,通常被用于高性能計算機、工作站等需要高速讀寫的設備中。
機械硬盤該如何選擇:
容量選擇: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合適的容量。一般來說,目前基本都是2TB起步。如果需要更大的存儲容量,也可以選擇4TB或更大容量的硬盤。但機械硬盤適合存儲資料,基本現在不會用來做系統盤。
轉速選擇:機械硬盤的轉速越高,讀寫速度也會越快。一般來說,7200轉的硬盤讀寫速度比5400轉的硬盤要快一些,但同時也會消耗更多的能量,產生更多的噪音和熱量。
緩存容量:硬盤的緩存容量也會對讀寫速度產生影響。一般來說,緩存容量越大,讀寫速度也會越快。目前市面上的硬盤緩存容量一般在8MB到256MB之間。但值得一提的是一般超過64MB的產品都是疊瓦盤比較多,這時候就不推薦大家了,為什么,這里也簡單給大家科普下。
垂直盤(CMR)和疊瓦盤(SMR):
垂直磁記錄(CMR)是傳統的機械硬盤記錄技術,其記錄方式是將磁場垂直于盤片表面,以實現數據的存儲和讀寫。CMR技術具有讀寫速度較快、數據可靠性高等優點,但在高密度存儲時,由于磁場的相互干擾和交叉影響,導致容量限制。
疊瓦磁記錄(SMR)是一種新型的機械硬盤記錄技術,它采用了將磁場方向平行于盤片表面,然后將相鄰磁道部分重疊存儲的方式。這種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存儲密度,提高硬盤容量,但在寫入時需要采用特殊的寫入算法,而且寫入速度較慢,且由于相鄰磁道部分重疊,需要特殊的數據處理方式,使其不適合所有應用場景。
綜上所述,CMR技術的優點在于讀寫速度較快、數據可靠性高,適用于大部分應用場景。而SMR技術的優點在于存儲密度高、硬盤容量大,適用于需要大容量存儲的場景,但其寫入速度較慢,不適用于對讀寫速度要求較高的場景。
總結:
整體來說大家對于機械硬盤還是有需求的,不要一味的迷信固態硬盤,尤其是有重要數據日常需要存儲的,我個人還是建議買一塊機械硬盤做備用或者備份,一旦硬盤出問題,數據也能保住。畢竟數據是無價的。
(8145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