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就主要介紹一個如何下載Instagram的圖片和視頻的幾個常用的免費一些工具,可以很方便的就把Instagram的圖片和視頻單個或者批量下載下來。
第一, ins-porter工具(https://www.ins-porter.com),支持網頁版跟App端Instagram圖片和視頻下載。
上圖是Ins-porter官網上的一些介紹如何下載,我們以網頁端為例,首先找到自己喜歡的圖片或者視頻,復制鏈接,然后粘貼Ins-porter的搜索框里面。
就比如國家地理的instagram主頁,上面有很多精美的圖片,首先選中自己想要的圖片復制鏈接,點擊下載按鈕就可以啦,如下圖所示:
如果想批量下載國家地理的Instagram主頁的所有圖片,直接復制國家地理的Instagram的鏈接,然后粘貼到工具頁面就可以。
第二, Videofk(https://www.videofk.com), 支持多種平臺圖片和視頻下載。
VideoFK基本上支持國內外各大視頻平臺下載, 可以參考下圖,基本上所有大的平臺都支持,比如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youtube,國內的抖音,快手等等。
下載視頻和圖片的方法是差不多的,都是先復制自己想要下載的圖片和視頻鏈接然后粘貼到這個網站上去,然后點擊下載。
第三, Instaloadgram(https://www.instaloadgram.com/)除了支持圖片和視頻下載之外,還支持把對圖片或的followers,評論等下載下來。
下載跟之前一樣,可以輸入Instagram user name或者圖片視頻鏈接,然后直接點擊下載就可以,帶圖片標志的就是圖片,視頻標志的就是視頻,如下圖所示:
這個工具跟其他不一樣的就是可以把對圖片的點贊,評論或者關注這個instagram主頁的粉絲給導出來。
這個功能就很厲害了,可以查看你競爭對手發的帖子,用戶的評論是什么,是Positive還是negative,有沒有提高哪些痛點等等。還可以根據User name去看看粉絲的受眾愛好,等等一些信息。
第四, SaveIG(https://saveig.com),可以做到批量一鍵下載。
SaveIG已經給你區分好哪些是posts,stories快拍,IGTV,Tagged等,可以支持批量一鍵下載,如下圖紅色方框download all按鈕, 就可以很方便把所有素材一鍵下載下來,然后回去拿去分析競品的傳播素材。
類似的下載Instagram圖片和視頻還有以下幾個,大家也可以去看一下
第五:https://downloadgram.com
第六:https://www.forhub.io/instagram/zh
第七:http://www.ins246.com/
第八:https://imagecyborg.com/
如果是你不想復制鏈接到相應的第三方網站上去下載instagram的圖片或視頻,可以安裝幾個Instagram的插件,直接就可以在instagram站內下載,看到喜歡的圖片或視頻直接點擊下載就可以。
第九,IG Helper插件,輕松下載instagram圖片和視頻
安裝了插件之后,刷新一下instagram頁面,就會在你瀏覽的圖片或者視頻上面有個下面紅色方框的標簽,就可以直接下載,這樣就方便多了隨時隨地下載。
第十, Download for instagram插件,強烈推薦,功能非常強大。
Download for instagram插件真的強烈推薦,功能非常強大。除了可以批量下載instagram圖片和視頻之外,還可以查找紅人,在PC端發Instagram post, stories等.
打開想要下載的Instagram圖片或視頻,點擊插件,直接點擊下載即可
也可以批量下載所以這個Instagram主頁的圖片,也可以自定義下載多少張,還可以根據條件進行過濾,比如most liked, most viewed等等。
還可以選擇移動端跟Pad端瀏覽方式以及選擇自己喜歡的邊框顏色
還有一個功能比較喜歡就是可以直接在PC端發Instagram帖子或者快拍,大家知道目前在instagram網頁端目前是不能發帖的。
安裝了這個插件后,在你的instagram主頁面會有個下面紅色方框的按鈕,直接點擊就可以發post,編輯文案以及加tag等等,真的非常非常方便。
還有個功能就是搜索功能,可以根據friends,地址以及關鍵詞等搜索,這個可以有助于我們開發Instagram紅人,輸入相對應的關鍵詞去查。
本文主要講了10個常用的工具,用來下載Instagram精美的圖片或者視頻,建議大家嘗試一下,如果有哪些比較好用的沒有提到,也歡迎大家補充。(來源:下班后8小時)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為全球最受歡迎的圖片社交平臺,Instagram 至今沒有 iPad 版本顯得有些不可思議,近日其 CEO 亞當·莫塞里(Adam Mosseri)終于解答了人們長久以來的疑問,原因也很簡單:沒資源。
一直以來,外界對 Instagram 遲遲沒有 iPad 版的原因有諸多猜測,如 Instagram 的照片質量過低,在大屏幕上顯示效果不不佳,或是 Instagram 網頁版功能已經足夠全面,但沒想到官方給出的理由是如此簡單粗暴。
▲ Instagram for iPad 概念圖 圖片來自:9to5Mac
莫塞里表示不是他們不想開發 iPad 版,「但我們只有這么多人,有很多事要做,這還沒有成為當務之急。」
然而,考慮到 Facebook 的財力和物力,莫塞里給出的「人力不足」的借口似乎不太有說服力,唯一可以肯定的是,iPad 版確實不被重視,不僅財大氣粗的 Instagram 如此,整個平板生態都不是很樂觀。
我們常常吐槽 Android「只能跑手機應用」,毫無生態可言,但現在看來,開發者對適配 iPad 也不是很積極,這種情況在國內尤其普遍。
以我們常用的「淘寶」和「京東」為例,雖然這兩家都有適配 iPad 的 HD 版,但在 iPad 的 App Store 搜索「淘寶」和「京東」時,出現在搜索結果第一位的卻是各自的手機版應用,HD 版上一次更新已經是一年前的事了,甚至在 HD 版的應用內點擊更新提醒時,也會直接跳轉到手機版下載頁面。
即使是適配了 iPad 的應用,大部分也只是手機版的簡單放大,并不能帶來良好的體驗。今天還在勤勤懇懇更新 HD 版多集中在視頻和閱讀類應用,畢竟平板相比智能手機更大的屏幕確實更能發揮 iPad 的優勢,對 Android 平板適配最積極的也是此類應用。
歸根到底,還是市場大小的問題。iPad 或者說平板市場萎縮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IDC 報告顯示,2019 年平板銷量持續下滑,相比 2018 年相比下降 1.5%,雖然蘋果雖然在第四季度逆勢增長,但靠的是偏生產力的 iPad Pro,「純平板」iPad 出貨量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大跌 79.3%。
去年全球平板出貨量為 1.44 億部,要知道智能手機僅第四季度就達到了 3.688 億部。即便 iPad 的市場份額依舊占據絕對優勢,但整個平板市場的體量顯然不能和智能手機相提并論,為 iPad 專門開發應用并不是一件很有性價比的事,蘋果的 Universal App 機制無形中也鼓勵了開發者「偷懶」,只要一個安裝包便可同時用于 iPhone 和 iPad 分發,開發者也樂得省事,但也從側面反應出 iPad 應用場景并不明朗。
或許正是看到 iPad 的瓶頸,蘋果將平板的定位由娛樂轉向生產力工具,性能堪比筆記本的 iPad Pro、與 MacOS 更像的 iPadOS 等都是蘋果戰略變化的體現,而 iPad 上也不乏讓人驚艷且實用的寫作、設計類應用,打算「All in iPad」的 Adobe 更是計劃把 Photoshop、Illustrator 等工具完整地搬到 iPad 上。
只是如此一來,iPad 的市場更為小眾,非生產類工具的開發者自然更沒動力專門為應用進行 iPad 的適配。
▲MatePad Pro 同樣主打生產力工具
如果說 iPad 上的應用好歹還是「又不是不能用」,那么 Android 平板的應用大多數屬于「根本不能用」級別,少數推出平板的廠商都采取了定制系統和定制應用的策略,重點也基本放在學習、辦公和娛樂上,比如國內平板出貨量最高的華為,其 MatePad Pro 就搭載了深度定制的 WPS,亞馬遜的 Fire 平板也是搭載了基于 Android 修改的 Fire OS,主打閱讀和影音。
本該主導 Android 平板生態建設的 Google 呢?人家去年已經宣布放棄,連最后一款平板 Pixel Slate 搭載的都是 Chrome OS。
既然連月活超過 10 億的 Instagram 都不愿意為 iPad 作適配,可見開發平板應用是件多么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題圖來自:9to5Mac
015-07-21 11:13:52 作者:馬榮
【中關村在線軟件資訊】7月21日消息:Instagram的網頁端功能一直都很少,甚至連最基本的搜索功能都沒有,不過現在好歹支持搜索了。
近日Instagram網站推出了一項更新,用戶可以通過桌面瀏覽器進入Instagram網站搜索任何標簽、位置、用戶名來檢索圖片。
Instagram最傳統的戰場是在移動平臺,但是被Facebook收購后,后者清楚的知道傳統網站的力量,因此Instagram的網頁版也被加速完善。
現在的Instagram網頁獲得了全新的簡潔設計和高清圖片存儲功能。此外標簽和地址位置均擁有自主頁面,顯示大量最熱門的相關圖片。
Instagram想要打造成一個全面的圖片社交服務,網頁版的確是不可少的,以前的Instagram沒有精力做這件事,但是有了Facebook的支持,就既有精力又有經驗了。